2023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17篇)

时间:2023-11-03 15:00:47 作者:MJ笔神 2023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17篇)

综合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综合实践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论文

摘要:小学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要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选择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动手实践更贴近学生生活,最终成果评价要求低一点,必将会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

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但如何设计好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活动,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也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摸索,寻找一种真正能够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方法。

1.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培养。发明创造和实践创新几乎都来自问题的探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增强。这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研究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有一种创新精神。

2.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对此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当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小课题的时候,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这些技巧与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3.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是获得了财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小问题,就需要动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并把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恰当地利用。一个课题完成了,问题解决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锻炼及提高。

4.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征是动手实践。学生对小课题的设计,对问题的实验以及一些制作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在学生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动手的能力就自觉地得到了强化。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及能力结构的基础上,讲通俗一点,就是学生站在苹果树底下跳一下就能够摘到苹果。否则,小学综合实践课所追求的育人目标是不能实现的。笔者根据这样的定位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按照如下策略进行教学,对构建高效课堂有极大的帮助。

1.选择的问题让学生感兴趣。综合实践课要关注学生关注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笔者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每学期开学时,笔者就印发调查表,让学生选填自己喜欢的、想研究的问题。如,三年级的时候学生选择了《平时学生玩玩具的情况调查与简单分析》,四年级选择了《学生平时看课外书的情况调查》,五年级选择了《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查》,六年级选择了《班级学生视力状况调查与分析》等课题,这些课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主题简单,学生易活动、易实践,所以学生做起来也有很高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显著。因此,综合实践课的内容选择开口要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如果涉及问题面大,综合性强,做起来难,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容易完成,课堂有效性就差。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2.动手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实践也证明,综合课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如,可以开展有关自然环境的内容,黄豆发芽试验,养金鱼、气象天天记录后的思考等;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小制作,例如利用家中的废旧玩具制作小汽车、小飞机等,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盐或糖的溶解实验、磁铁实验等;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等;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活动,收集民间谚语、诗歌朗诵、每天讲个故事给同学听等等。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综合课的活动内容开展,例如讲一讲、写一写,帮妈妈做菜的事情,自己洗衣服的事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中考察,在实验中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能否会做作为教学和评价的主要指标开展活动,这样也能提高综合课的有效性。

3.最终成果评价要求低一点。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的限制,所以,教师对每一次活动最后取得的成果可以不做严格要求,重在强调参与、体验、动脑、动手、动笔。我们可以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作为评判其学习成效的主要依据。这也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所在。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长期坚持下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个性品质、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

与此同时,我们小学教师在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抽时间学专业,看课外书,经常更新各项知识,给自己补充营养。还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相信,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努力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变得更为具体、丰富、有效。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师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与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城乡中学数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最需要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宝库。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要像历史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师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根据农村教师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观念的转变上,教师们要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优化数学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资源的开发。

办手抄报。我们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学生不仅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故事、奇闻轶事编辑其中,而且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独特的个性尽情展露出来。

创办刊物。

由课题组牵头创办一种面向学生的数学刊物,刊物上登载学生学习数学的收获、体会及感想,发现和提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现和坦露自己的奇思妙想,以及对教材的建议等等。通过数学刊物,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1、改造教材情境,增强学生感性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例如第一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水位的变化”,利用我县特殊地位,组织学生收集水文资料――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材料,而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园的美好情感进行了培养。

2、拓展教材学习素材,增强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改造部分学习情境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这种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中显得更加突出和实际。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如第二册《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师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或田野,利用田头水坝实地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城乡中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许多课外实践活动素材。让学生亲自实践与尝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数据”以后,让学生配合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在充分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计算一亩田的水稻的纯收入或计算一亩田种经济作物的收入或计算喂养一头牲猪的纯收入等。

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整合校内课程资源。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实验年级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具体问题,如教材情境的设置与学生活动安排等。

2、鼓励教师,特别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教师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教师的整体性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实行城乡课程资源优势互补。

我县中学城区、城郊、农村皆有,借助这个特点,我们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组织城乡教师相互交流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课程资源的城乡优势互补,不断拓展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视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论文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平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主题:孝顺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蒋小妮活动实施对象:三年级学生活动实施者: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活动时间:9月――5月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孝顺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如今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几口人都围着他(她)转。有些孩子因为家长过度溺爱而变得飞扬跋扈,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抱恩的下一代,我们年级结合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可贵的沉默》一课,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孝顺”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二、活动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一)、活动阶段构想:第一阶段: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并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1~2周过程:一、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引出主题。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5~6周)过程: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六、师小结寄语第一阶段实施方案(1、2周)一、谈话导入孩子们,学完《可贵的沉默》,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发表感想)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请学生谈观后感四、阅读有关“孝顺”的故事,了解“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附表:日次早晨中午晚上工作时间统计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六、写观察日记,记下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可按时间顺序来表达,按观察的经过来表达,也可以重点介绍访问的经过……(三)第二阶段实施方案(3、4周)第3周一、学生随身携带一个鼓鼓的气球一周,并小心保护,不能损坏。二、一周结束后,交流心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第四周一、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拟订“本周我当家”活动计划。二、各小组组长宣读计划。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并确定计划。四、各小组按计划开始实践体验。五、教师随时关注各组学生实践中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写体验日记。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六、家长对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评价,小组交流活动情况,并进行小组评价。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寿建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j]。科学课,xxxx,(07)。

[3]华引江。小学科学学科有效合作备课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xxxx,(20)。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生思维方式尚未固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常常会对知识有着千奇百怪的理解,与教师的思路产生偏差。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决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中所蕴含的价值,可以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让其他同学加以讨论得出合理的结论,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燕子》的短文,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这篇课文中为什么要说是‘几痕细线’呢?为什么不是‘几根细线’呢?”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可利用价值,就利用这个资源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讨论,学生们提出五花八门的解释,最后老师进行了讲解:“电线是很细的,而且作者站在远处,如果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而‘痕’字的含义是物体的印记,用在本文是不是更加形象生动?”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一实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简单带过,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就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然后再总结指导,使学生领略到语言的魅力以及语言理解的重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2.2融入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怀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怀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之间友爱互助,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达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情绪低落,有些情感细腻的女生甚至留下了眼泪。原来是被文章中小凡卡的故事所触动,对小凡卡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教师就借助这种情况,向学生讲解了小凡卡所处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处在小凡卡的遭遇当中,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然后让同学之间交流讨论。随后教师教导学生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善待生活当中遇到的遭遇不幸的人。同时也要学习小凡卡的坚强,即使面对生活当中的困难,也要坚定信念勇敢的生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了正能量,让学生学会感恩生活,善待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3拓展延伸主旨。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了求知欲,经常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有拓展空间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将问题加以深化,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带动全班学生的`思维发展,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将生成性资源更加高效的利用。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一名学生表达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说:“老师,我认为奥楚蔑洛夫应该受到同情。”教师对此表示诧异,所以赶紧询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学生说道:“我认为他也是受生活压力所迫,面对那样的社会情况他也很无奈,为了生存只好出卖人格。”教师意识到这种思考角度也不无道理,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思考模式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于是教师对同学们讲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着一部分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的小人。还要认识到当时社会的腐朽,底层人民的无奈,这同样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在此次课堂学习中,教师并没有批评学生的“另类”想法,反而鼓励他的创新思考能力,而且将这个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传递给全班学生,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3结语。

优秀的教育者不一定要详细地计划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情况,而是善于灵活应对随机状况,将其转化为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论文

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在七到八岁之间。由于学生较小,在习惯养成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选编的的教材其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例如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内容由浅到深,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一、我的一家人,通过活动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二、家人的爱,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学生装在家里的活动内容,感悟家人的爱,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爸爸妈妈多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活动三、春天在哪里,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通话水平,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世界的美好。

活动四走进春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大自然的能力。

活动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认识眼睛的重要,要保护眼睛。

活动六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本次活动主要是鼓励小朋友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七风儿吹呀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

活动八超市购物,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平的观察,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自己的体验,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奋斗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装良好的各种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跟上教师的步伐。

3、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德育行为。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比较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以参加活动形成各种技能。

五、教学特点。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各种能力。

2、综合性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

3、自主性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多媒体主动学习。

1.教學目标的改革研究。

电工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关于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基本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和电工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1]。因此要求在教学上一定要以“增强理论基础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性”为课程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传输,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电工技术还是一门实践性能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应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自主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新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支撑不同专业基础平台的角度,以全面培养综合人才为出发点,加强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促进学科建设。高校不仅要让各专业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途径掌握电工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高校通过培养精英的教师团队、建设远程教学实验平台、完善开放实验室,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多功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

2.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电工技术是理工科学生一门专业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其覆盖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等。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与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相符合。教学内容应以掌握概念为基本,减少数理论证过程,强调应用技能的学习。例如,在教授电气专业的`学生时,教师要提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师沟通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充分结合电气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工技术不断涌现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增加一些相应的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先进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及时剔除原有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在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分配具体的教学任务、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的指导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能力,要多为学生创设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境,给他们在小组研讨中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各种难题,以达到全体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多但课时不多,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分析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由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4]。

就现在的学习模式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工程实验室,比如说在应用电子、电子线、电气控制、计算机装配等实践基地,教师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让理论能力较强且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牢理论基础,电工技术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任务艰巨,但是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实践并总结经验,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陈浩.不屑于教学方法:大学教改抹不去的痛[j].决策与信息,20xx(3).

[3]刘芳.基于探究式学习的信息技术教改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让队员调查周围及附近一些污染存在问题,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利用假日带领队员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3、丰富科技制作活动,探索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4、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一、提出实践课题。

(话题导入,如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垃圾废物带来的困扰,谈一谈对垃圾知道多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点出主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认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性。

3、根据讲座的内容,因势利导。

二、展示实物作品,激发探索兴趣。

出示饮料瓶制作的坦克模型、毛线长颈鹿、泡花木屋等等。“同学们,这些物手工艺品漂亮吗?想不想来露一手?”

三、成立假日小队。

1、给假日小队取名字。

2、设计假日小队的队旗和口号。

四、小组分工,各司其职。

1、宣传小组:

组长。

2、废物回收小组:

组长。

3、寻找污染源小组:

组长。

五、拓宽视野,获取信息。

1、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六、拓宽创新,鼓励求异。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利用可利用资源,设计出有个性的手工艺品。

七、体验成功的成果。

展示新风采活动,邀请各中队参观小制作作品。

八、开展讨论,发出倡议。

1、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亲身体验,各抒已见。

2、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垃圾。

3、如果有一天不进行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将会怎样?

4、撰写宣传单。向全校师生甚至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保护环境单靠我们还不行,应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关心环境工作,做一名环保之人。

九、评选“小卫士、小能手”活动。

1、交流心得体会。

2、评选环保“小卫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设计奖”(手抄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本学期4月8日下午,我校李xx老师走进xx中心小学名师直播课堂观课,执教《设计食品包装袋》。陈xx老师带领科组老师和全市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认为本课切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列明“设计制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活动方式,在《设计食品包装袋》这一主题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设计,手脑并用,设计自己的食品包装袋,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灵活运多种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此课,让许多学校老师模仿学习,引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的风向。

2.经五个过程,践行“文博达美”

从三月开始到五月,我校积极响应城区教育办的号召,利用市博物馆提供的课程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开发成我校的课程超市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市博物馆,与东莞市博物馆共同构建并落实开展“文博达美”课程,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为了更进一步开展活动,我校还把市博物馆提供的.课程资源,开发成我校的课程超市课程资源,让孩子们经历“搜集资料——开展体验——设计制作——拓展研究——交流分享”这一系列活动过程,将活动推向深入。

走进市博物馆前,各班班主任播放了市博物馆提供的“走进博物馆须知”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到博物馆参观的注意事项。3月29日下午,市博物馆宣教部赵筱颖老师,亲自来到我校给五年级的全体师生作了《说说古代东莞的那些事儿》的讲座。与梁焕英副校长一起开启了“走进市博物馆之旅”。

讲座后,我们用三个月的时间,采用“点面结合、菜单自助、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活动。所谓点,就是以五年级为重点,分五批,每批两个班走进市博物馆开展参观体验活动。每次活动的内容有两项,第一项是参观《古代东莞的展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踏上了“考古之路”,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图画,感受到东莞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为东莞人,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第二项是体验项目,每一批的孩子选择的体验项目各不相同,九、十班孩子们制作海盐;四、五班的孩子们制作陶纹;三、七班的孩子们绘制梅瓶;一、二班的孩子们制作朝珠;六、八班的孩子们插花。所谓面,指的是我校根据市博物馆提供的讲座、活动展览、小班兴趣活动项目,发动各年级各班家委会自行组织,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小手牵大手,走进市博物馆,通过“任务驱动——参观体验——提交成果”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另外,我们还在学校三(4)班旁边的空地,利用市博物馆提供的资源,布置了《考古是个什么鬼?》的巨型展览。三到六年级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展览。孩子们被展览吸引住了,参观时,大家认真观看,有的还做笔记呢。

我们还通过展板、实物等展示了孩子们历时三个月的探究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到东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培养了孩子们与人合作、动手实践、设计创新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驿站任务式,开展基地考察。

基地课程建设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人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本学期,我校在开发课程基地的同时,积极思考探索如何做好基地课程实施与开展工作。除了借助基地课程的力量外,还需着眼于完善基地课程的校内配套课程设计与实施,着重能力生根,基地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融合,形成新的育人点。6月21日,陈xx老师在20xx年xx小学(幼儿园)自研课题成果答辩会上作了《“驿站任务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报告,荣获xx区科研成果一等奖。

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分批,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东莞青旅赏学游教育中心辅导员以及家长义工的共同带领下,走进“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可园这几个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考察活动,让孩子们收获课堂外的精彩。

4.“缤纷社团”首秀,四大社团获奖。

6月2日,由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卓优学生活动网承办的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缤纷社团”风采大赛现场交流展示和颁奖大会在深圳龙华玉龙学校举行。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悦行社会服务社团”荣获“十佳梦想社团”,“少年科学院”、“至正研究社”、“大榕树环保环保社团”荣获“十佳精品社团”。梁焕英、陆叶屏、郭小霞、谢小湘、陈xx、陈宇、陈丽君、李xx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团指导老师”。

本次活动,我校四个社团从众多的参赛社团中脱颖而出,经过专家评委及大众评委遴选,进入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缤纷社团”风采大赛小学组前18名。在现场决赛与展示中,四个社团用五分钟时间,用ppt展示社团的建设、管理及特色活动等,秀出了风采,获得广东教育学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会员常务副理事长黄志红博士的好评。她认为我校的社团活动涉及面广,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省小学中独树一帜。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新纲要理解不深,研究欠深入。

当前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以及非教学工作一直都在做加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往往身兼语文老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品德与社会等教学任务,所兼的每一门科目任务都越来越繁杂,要求越来越精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老师更难难沉下心来,好好研读新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难以明确新纲要的要求。

2.骨干老师带动力度不够,发展不均衡。

因为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老师,我校通过骨干老师的带动,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一年来,我们发现,虽然骨干老师积极引领,但是,由于有些老师还对本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还没有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活动中,觉得开展活动室一种负担,怕影响语数英主科的学习。

(三)下半年工作目标、思路与措施。

2.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3.修改、完善校本教材。

4.开展活动时,多学科整合,大力开展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具体做法是:

(活动准备是开展活动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筹划、分组、制定方案等,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评出说最具合作精神。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去电脑房查找的同学上网,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活动前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谁最能利用有效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我和蔬菜交朋友”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蔬菜的种类、习性探秘汇报

第2小组:蔬菜营养价值汇报

第3小组:蔬菜的烹饪搭配方法汇报

第4小组:蔬菜的烹饪技巧汇报

各个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上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面对一大堆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可能会茫然所措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将照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按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优胜小组。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汇报作品。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二)成果预设:

为了获取与蔬菜有关的材料,同学们往返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到市场搜集。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内容提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让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生活相联系,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孩子们在学校掌握的知识,不应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让孩子在学校中享有生活,获得生活经验。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本人作了以下尝试:

一、选取学生“心动”主题,让其感受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生活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电动车的使用现状调查》时,我就让学生们走出去看一看,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电动车存在哪些优缺点,这毫无疑问的比单纯的描述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电动车的利与弊。

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其深入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自主经历、探究为主,使其体验生活。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四、课余拓展、容入社会,使其感悟生活。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参考书》,广东教育出版社12月。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8月。

(3)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4月。

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自主化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1、综合实践活动要逐步推行

实践中我们发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为了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培训上,在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期望产生“裂变”效应。对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学校在财力、物力、政策等方面予以了大力的扶持。

2、对课程资源的再认识

第一学期,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理解不深,总是为课程资源的匮乏而苦恼。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不必抱怨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不足、学校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不足,如果我们放眼整个辽宁,我们该利用的资源真可谓源源不断。

3、探索优秀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否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了解,很多老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多种可行的形式,能否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探索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今后阶段的研究重点。

4、课题的选择

对于课题的选择,一开始我们显得比较茫然,有些课题离学生太远,很难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课题。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恰当的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虽然理论上讲,课题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手中,但实际上,初期这项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自综合实践活动开题以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财富,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步骤,建立领导小组,成立课题组。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校涌现了一批骨干教师,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培训更多的老师参与这一课程,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推向新的高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我的叙事:

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正因为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学生自主选题时,一开始,同学们都以个人的兴趣出发,说出的课题五花八门,大家还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后来,当一位同学提出“关注消防”这个主题时,大家不禁想到前不久几位同学反映的元宵节在黄氏家庙赏灯时发现的消防隐患,大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同学在替黄氏家庙担心,有的同学对组织者“祖宗灵着呢,还用得消防设备吗?”的荒谬论断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还由此想到我镇的消防现状……从同学们的讨论声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竟也能激发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真不简单!

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开展我镇消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中,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制作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有的上街采访,有的实地考察,学生积极投入的`精神使学校教师们深受感动。绝大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资料时,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从哪里去获取——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实践多样,体验深刻。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调查实践阶段,他们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打气,不气馁,不退缩,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 究成果。如通过照片、摄影、动画等方式加以表达,成员之间还进行补充发言。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研究,与同学们分享成果,他们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思考,学会了申辩,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赞美与分享,并形成了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了综合素质。我想这也许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独有的魅力吧!

可以说,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所做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但也给我留下很多思考,我深深体会到: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是人类经验的现成堆积,它对于满足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切实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课程刚刚启动,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兴趣持久性较差,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究,实践,并在活动中得到生成与发展,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我校从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探索,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这样哪样的问题:实施中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不够;体现学校的特色不够;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不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改整体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从20xx年起对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通过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使学校教育办学体制从传统的单一性、平行性朝弹性化、自律性的方向发展,力求克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广泛地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它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应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应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探究。

二是体现学校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是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

一是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具有特色的师生活动辅助用书、活动教材,建立一些实践活动基地场地。

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是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一)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过程的管理。

学校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中确定了教师工作量和获奖奖励规定,给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挤出经费,为此项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参加江津、重庆市级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学习《活动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书籍和文件资料,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请油溪农场和四维瓷业技术人员、盘古村领导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三)开发利用教育资源。

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开发利用好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资源,依托油溪的“山”(华龙山)、“水”(长江、津壁河、吴油河)、“洞”(熔洞)、“厂”(四维瓷业、杜拉维特等)、“场”(油溪农场)、烈士陵园等,开发研究柑桔、花生,了解地方文化遗产、伟人、名人、古迹等,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了解长江防护林工程开发及利用。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非指定领域的利用。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立足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理念,中心校、华龙村小学侧重对“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永竹村小学、联合村小学侧重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

(一)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变化。

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中,依托油溪的“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开发研究柑桔、花生,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更认识深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二)参与课题研究后,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的合作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增强,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有1名教师获江津市综合实践活动赛课二等奖,有15人次获江津、重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教学案例等级奖。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油溪的“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资源的开发,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班队活动、节日系列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利用。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建立了华龙山、四维瓷业、油溪农场、油溪烈士陵园等实践基地;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实施的形态上,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使学校教育的课程组织形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广泛地发挥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意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学校被江津市教委命名为“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其次,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最后就是“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

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礼貌是一种美德,培养学生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尊重他人,并在生活中主动使用他人。

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

多媒体。

(一)问题介绍。

在背景中显示第三张图片,并询问: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他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让学生思考”

(二)活动过程。

1、讲一个故事。

讲一个古代和现代人尊重他人的故事这位老师首先讲述了列宁的卫兵理解视察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尊重他人是不分地位的。让学生讲述学习材料中另一幅图片的故事。中国古代学者向年轻学者征求意见,这样学生就可以实现老学者对知识和人的尊重。

2、讨论。

(1)首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图片,在全班进行分析,其他图片将在小组讨论。

(2)教师添加与课堂和学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进行分析。在分析了几张照片后,他可以指出,如果我们有类似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立即纠正。

3、说点什么。

图1和图2中的材料使学生能够在进行自己的练习后解释其原因。图3和图4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自己:在哪里、何时、谁、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总结,要求学生看图片,并谈论他们将如何处理这些情况。目的是为学生树立榜样。

主要要求学生谈论通过活动获得的情感和思想收益。为学生树立榜样,鼓励每个学生礼貌待人。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交谈。你也可以自由地谈论自己活动的收获。

请在家里与父母讨论如何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尊重。讨论如何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尊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