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湖泊教案(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8 19:01:41 作者:LZ文人

教案模板的设计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最后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教案模板范文,相信能给您的备课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河流和湖泊教案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河流与湖泊》教案

这是一节参加工作才第二年的新教师公开课,鲁老师能镇定自若地把一节课完整地上下来,已很不易。教师自身的素质总体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语速适中,普通话标准,堪比一个老教师的教态。鲁老师在上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找了很多地理相关图片,而且补充了一些课外的地理知识。教学课件制作精美,能将图、文、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起到教学辅助作用。

板书字体端正美观。与学生互动自然,能基本操控整个教学课堂。这都体现了一个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比较欠缺的是,可能接触地理教学时间不长,在教学过程中,地理专业术语应用不够精确到位,大多用“白话文”表示,不够精炼,甚至有极个别错用词误出现。

(一)、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鲁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陈述法等轮番上阵。但教学手段相对比较保守,缺乏新意。即使学生探究思考中,也没“大胆放手”。

(二)、课堂过程

1、导入

鲁老师的导入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上课主题。但作为一节公开课,缺乏新意没能一下抓住学生眼球。

2、知识点

整堂课下来,鲁老师把该节内容的知识点基本能讲到了。而且充分结合地理教学,特别是区域地理特点,在知识点讲述中,结合我们学生实际,穿插大量地图,引导学生一起读图析图。在教学过程中,鲁老师还注重教学方法指导,如怎样分辨淡水湖与咸水湖,能将解题指导自然融入,对一个新教师而言,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在讲述本节重难点河流水文情况分析,通过四条有地方代表性河流对比解说汛期来突破重难点。但对其他的水文特征,如含沙量、冰期等仅简单解说,没有展开,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在知识点的过渡上,上下承接不够自然。整个教材没有进行重新整合。

3、活动设计

一个精彩的课堂活动,会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入高潮。鲁老师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有讨论、有集体回答、有个别回答,类型多样。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突出,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活动设计中,不少题目太过表面化,而且题意表达不够清楚明了。甚至有些完全是教师自己总结概括,让学生记忆。对高中生而言没有成就感。在活动做最后点评时,鲁老师还不够到位,有些没点出出题意图。活动设计“量”、“质”有待加强。

4、时间安排

45分钟课堂时间,把握刚好,能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整堂课给听课者明显的“紧—松”感觉。重难点在时间安排上也不突出。

5、板书设计

作为新教师,能注重板书,而且设计合理,已经很不错了。但板书不仅仅写在黑板上,还需要能充分利用,搭建知识建模。

6、教学环节完整性

一堂公开课上的基本环节,鲁老师基本都走到,但从课堂完整性考虑,少了课堂小结。如能利用板书,再度回顾知识点,对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个框架体系,能更好掌握知识点。

这是鲁凌云老师平时上课的真我展现,而不是“秀”一堂课。虽然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新教师比上学期已有很大进步。相信随时间推移,教学经验积累,鲁老师会再一次突破自我,更上一层。

河流和湖泊概况的地理教案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板书设计〉。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河流和湖泊概况的地理教案

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其特征。

【难点】。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总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谈一谈看完这张图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

(1)分布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

【学生活动】。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

【教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

【学生回答】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相同,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教师总结】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2)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将全班分为三大组,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外流河(北方和南方)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外流河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它们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内流河水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表格。

3.湖泊。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xx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搜集资料,描述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四、板书设计。

河流和湖泊教案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通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河流和湖泊概况的地理教案

1.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是()。

a.额尔齐斯河b.塔里木河c.黑龙江d.雅鲁藏布江。

2.关于内流河和内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流河最后都注入内陆湖泊b.内流河流经的.地区称为内流区。

c.内流河有的流入湖泊,有的在中途消失d.我国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3.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所在省区是()。

a.旧孟津河南省b.河口内蒙古自治区。

c.宜昌湖北省d.湖口江西省。

4.黄河泥沙90%来自()。

a.上游和下游b.上游和中游c.中游和下游d.中游。

5.关于我国外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北全部为内流区,东南全部为外流区。

b.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北多为内流区,东南多为外流区。

c.青藏高原全部位于外流区。

d.额尔齐斯河位于内流区,所以为内流河。

《河流与湖泊》教案

本章分为三节,一是讲河流和湖泊的概况。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河流、湖泊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掌握分析河流基本水文特征,另两节专题性学习长江、黄河有重要意义,本节系统复习课。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2)了解我国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让学生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谈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和位置。

(4)让学生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5)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6)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2、能力目标:

(1)学会读图理解,分析外流河河流的年流量变化图。

(2)在诱思、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能力。

(3)学会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流域、水系,内、外河流流域的分布;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阅读黄河水系和“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3、思想教育:

通过讲述各河流概况,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祖国教育。

问题性教学法。就是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实施启发教学。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2、黄河的治理。

3、长江的开发。

〔教学难点〕:。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关系。

2、长江洪灾原因及重要性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析图表、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学生设问。

〔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教学挂图。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河和外流区。

2、内流河和内流区。

3、内、外流区的分布。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1)黑龙江及松花江。

(2)辽河、海河和黄河。

(3)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三、滚滚长江。

1、长江源头、流经省份、地形区、注入海洋。

2、上、中、下游划分。

四、滔滔黄河。

1、黄河源头、流经省份、地形区、注入海洋。

2、上、中、下游划分。

3、主要支流。

4、地上河成因、治理。

《河流与湖泊》教案

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河流与湖泊》教案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特征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本课既是对前面“地形地势”“气候”的拓展和延伸,也为下面学习“长江”“黄河”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能对我国河流分布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培养热爱自然的理念。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对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不适合自主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及其水文特征。

【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设置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总特征。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后师生总结: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1)分布特征。首先我会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并请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学生读图后回答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接下来我会继续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阅读地图后回答到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相同,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我会在此提醒学生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找寻答案的过程,提升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养成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水文特征。首先我会展示“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将全班分为三大组,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外流河(北方和南方)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学生阅读地图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谈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理解这一难点。

3、湖泊。我会在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学生回答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搜集资料,描述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对家乡的认识。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河流和湖泊教案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板书设计〉。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河流和湖泊概况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总结)略。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河流与湖泊评课稿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总结)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二、江南大河—珠江。

河流与湖泊评课稿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最大;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史上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展示)咸水湖和淡水湖形成示意图。

(提问)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湖水的盐度有什么影响?

(总结)咸水湖湖水的输出以蒸发为主,使湖泊中的盐分留在湖中,日积月累,使湖水的盐度增高,形成咸水湖和盐湖。(展示盐湖图片)。

(展示并讲解)分别展示我国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图片,并配以适当的说明。

板书设计: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南方大河——珠江。

五、京杭运河。

六、我国的湖泊。

1.内流湖和外流湖。

2.我国的两大湖泊区。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如果我国地势为东高西低,河流将会与现在有那些不同?

〈步骤〉。

1、分组。

2、根据引导问题进行讨论:

a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对内、外流区面积的影响。

c对河流水量的影响。

d对水能资源的影响。

3、各小组总结,派代表发言。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4、教师总结。

河流湖泊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河流湖泊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不当行为,许多河流湖泊正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来保护河流湖泊环境,并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第二段: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250字)。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水不仅是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还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的关键资源。然而,由于过度排放废水、乱倒垃圾等行为,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水资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并采取措施来保护河流湖泊的环境。

第三段:采取实际行动保护河流湖泊(350字)。

为了保护河流湖泊的环境,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我们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像自来水一样珍惜每一滴水,不浪费、不滥用。此外,我们还应当减少污水排放,使用环保型的厕所、洗衣机等,做到节水节能,减少对河流湖泊的污染。同时,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垃圾,不乱倒垃圾到河流湖泊中,不随意破坏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参加环保活动,如清洁河道、湖泊等,提高河流湖泊的环境质量。

第四段:加强环保教育(300字)。

除了个人行为,加强环保教育对于保护河流湖泊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同时,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对违法污染河流湖泊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媒体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报道和宣传,增加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并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河流湖泊环境的合力。

第五段:总结(200字)。

河流湖泊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河流湖泊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利益。我们要及时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减少废水排放,处理垃圾,参加环保活动,以及加强环保教育。只有每个人都主动行动起来,我们才能共同保护河流湖泊的环境,确保水资源的持续供应,为我们和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这篇文章围绕“河流湖泊环境保护心得体会”主题展开,从引言、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采取实际行动保护河流湖泊、加强环保教育以及总结五个部分逐步展开论述。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通过引言引出文章主题,然后分析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接着给出了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法,并强调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在总结中强调了保护河流湖泊环境的重要性,倡导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整篇文章旨在唤起读者对保护河流湖泊环境的重视和行动,呼吁大家共同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河流与湖泊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局面,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结合热点,充分利用学生已知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课本上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明白的教师不讲;学生讨论不能明白的教师诱导学生思维使其明白;要求学生记忆的,尽量当堂记住;要求学生识图填图的,就让学生动手画图填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这一宗旨进行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和读图,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大致情况,记住我国著名河流的名称和所在位置,并学会根据图表和已知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基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三维目标,为了让学生熟悉我国河流的名称和位置,我设计了“巧手绘图”活动、多媒体闪动河流“分组竞赛活动”、“中华河流一家亲”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思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概念,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等,我主要采用恰当的问题引领,让学生读图观察,概括总结,使知识层层深入,这样的形式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难点是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到流量,含沙量,冰期,汛期等多个方面,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刚学过的地形与气候的相关地图等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所以我辩证地从外流河的相同与不同水文特征两方面,采用了图表归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对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进行了总结,使凌乱的教材内容变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且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了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并由特殊到一般,相当于进行了迁移深化,提高了学生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我又设计了“猜猜看”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三重合作,充分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描述和猜测河流名称,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

在教学手段上,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每一个知识点讲授都有相应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配乐欣赏我国主要河流的优美风景图片,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节课能够在恰当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在结束环节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就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又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仍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我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简练,所以显得时间比较紧张,最后两个精彩的环节没有进行完,觉得非常遗憾,这也暴露出我在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深信,在教学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争取更快的进步、成长!

本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教师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和录像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地理《河流和湖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新教师,从教几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二年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河流与湖泊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动画演示“地上河”成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我们潍坊张面河等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各河段特征配上图片录象更直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运用“一碗水,半碗泥”,“跳进黄河洗不请”等俗语,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提出黄河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更全面、更主动一些。

河流和湖泊概况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总结)略。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总结)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河。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最大;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史上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展示)咸水湖和淡水湖形成示意图。

(提问)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湖水的盐度有什么影响?

(总结)咸水湖湖水的输出以蒸发为主,使湖泊中的盐分留在湖中,日积月累,使湖水的盐度增高,形成咸水湖和盐湖。(展示盐湖图片)。

(展示并讲解)分别展示我国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图片,并配以适当的说明。

板书设计 :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南方大河——珠江。

五、京杭运河。

六、我国的湖泊。

1.内流湖和外流湖。

2.我国的两大湖泊区。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如果我国地势为东高西低,河流将会与现在有那些不同?

〈步骤〉。

1、分组。

2、根据引导问题进行讨论:

a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对内、外流区面积的影响。

c对河流水量的影响。

d对水能资源的影响。

3、各小组总结,派代表发言。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4、教师总结。

河流与湖泊评课稿

鲁老师从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主要河流的活动入手,借助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布图,让学生明确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在读图过程中,认识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点。把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内部差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讲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意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从总体来看,鲁老师《河流与湖泊》的这堂公开课备课充分,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教态亲切自然,师生感情融洽,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多媒体运用合理到位,并能结合练习,及时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为一名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已经很成功了。听完这堂公开课本人受益匪浅,特别是上课时鲁老师的淡定从容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亲切的微笑让学生上公开课时的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亲和力指数非常高。第二点值得本人学习的就是鲁老师对课堂中每个活动和问题的设计,总是层层深入,对学生循循善诱,最后得到的答案总显得水到渠成。另外,鲁老师的板书设计很合理,现在大多数公开课往往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其实板书在一般的课堂上还是有作用的,甚至有时候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当然每一堂课都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本课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河流与湖泊》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鲁老师开门见山的导入显得过于平淡了。第二点不足之处是,新课内容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没有任何的结合。其实本节课中有很多内容是与前几节课的内容有相关联的知识点,如水资源、气候等。另外,鲁老师在授课时个别地方表述有错误,比如对南方和北方河流水文特征对比时,讲到“长江的汛期从6月开始。”这里本人有不同的看法,长江的汛期是比较长的,从4、5月份开始就进入汛期了,原因是长江南部的几条支流如乌江、湘江、赣江等流域4、5月份就开始进入雨季了,所以长江的汛期也从此开始。再比如和学生一起做练习时,其中一题判断河流所处地理位置,解释时提到“因为该河流量小于1000立方米每秒,流量较小,所以是北方的河流。”这句话也不妥。南方也有很多河流的流量也小于1000立方米每秒,这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当然这些问题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以上是本人对鲁老师“河流与湖泊”这节公开课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