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应用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3 11:34:25 作者:碧墨

会计工作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责任感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和精准的数据处理能力。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会计总结错误和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够避免这些错误。

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会计电算化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一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方向转变。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转变。

1.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来认识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从应用计算机会计业务的程度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表现的应用方式:

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

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

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

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就是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做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来认识。

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决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

第三,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电算化后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以及其它日常管理等。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的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管理,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经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

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往往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

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充分显示计算机的时效性和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要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问题论文

会计信息安全一直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手工记账模式下通过借贷记账法、总账明细账核对等方式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会计电算化实行后,这些做法继续保留了下来,并且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制定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制度。近年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信息门户的建立,一卡通系统、企业网银等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连接使原来封闭在局域网内的会计信息暴露在整个互联网上,面临着更多的网络使用、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风险。无现金支付系统、公务卡的推广应用使电算化会计信息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职工个人信息、客户信息等新内容,这些信息以前不属于会计信息的范畴,其安全性尚未受到重视。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是一件紧迫的工作。

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主要有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方面的要求。

保密性是指会计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传统会计信息的使用权限,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日常会计业务操作、会计管理中都有相应的制度及措施,保证未授权人员不接触需保密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中新增加的会计信息,如用户密码,职工个人信息、客户信息等,由于系统设计时未明确其显示及传播需求,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新增加的相关系统模块不能充分保证这类会计信息的安全。根据政府工作要求,高校每年的部门预算需要公开,预算中有保密性要求的内容也需要提前进行研究,以明确预算公开的内容及范围。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与外网物理隔绝的局域网上运行,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均不能窃取会计数据库中的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后,运行于校园网上的预算、查询、报账预约等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使用的企业网银的无现金支付系统、与学校一卡通相联系的身份认证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网上报税系统、公积金管理系统等所使用的会计数据库均暴露在互联网上,通过数据库密码的设置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许多报表在上报过程中,没有进行加密处理,在互联网上使用明文传递;一些高校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传递的数据中包含着个人信息或其他需要保密的会计信息,也没有进行加密处理,这些数据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被截获窃取。

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数据完整性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处于一种完整和未受损害的状态。影响会计信息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有:设备故障、误码、人为攻击、计算机病毒和会计人员的误操作等。在实际业务中,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区分为当年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完整性。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有相应的设计来保证当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但当前会计数据的备份不当亦会影响其完整性。例如做会计数据的日备份,在当天会计业务结束后进行,通常只保留前一天的备份,但发现数据出现错误时,数据备份中已包含了错误,为此可将日备份保留一周,即周一做的日备份覆盖上周一的备份数据,依此类推。各高校实行会计信息化以来,积累了大量电算化会计档案,维护其完整性难度越来越大,也更加重要。

可用性是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可用性一般以系统正常使用时间与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影响会计信息可用性的因素大大增加。无现金支付系统的使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与银行网银系统连接,这不仅要求会计信息内网的稳定,还需要内网与外网连接的稳定,而通常作为会计人员很难控制会计内网与互联网连接的畅通以及银行网银的运行时间,这必然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用性。会计信息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的连接,同样也由于一卡通系统及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增加了维护会计信息可用性的难度。财务信息门户的可用性体现了会计信息服务的水平,保障财务信息门户服务器的安全稳定、及时更新会计数据、维护用户信息等可以提高其可用性。

二、会计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维护会计信息安全,主要从人员、硬件和软件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人员管理是关键,软、硬件管理是基础。

在进行新的功能模块开发时,除编写功能需求及本模块的安全性需求外,还需要评估新的功能模块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明确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但从目前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软件在权限管理方面尚不能达到这一要求。这主要是因为规模较大的高校会计人员多,分工较细,而会计信息系统某些角色的权限较多,致使多个用户使用一个角色进行业务操作,不能准确配置每个用户的权限。例如财务长模块包含的会计业务较为重要,且业务种类多,在各高校一般多人同时使用,并且财务长只能使用一个用户代码登录,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他一些管理性模块也存在着类似问题。通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及增加身份认证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增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即将权限与角色联系起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根据应用的需要为不同的岗位创建相应的角色,在系统中根据职务和职责授予相应的角色及权限。这需要以最小特权、责任分离为原则,对现有系统中的权限和角色进行分析和细化,使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权限分配。如将管理员、财务长子系统中日常操作与各种系统设置权限进行规范化,以方便部分功能授权给某一用户。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还需与身份认证系统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身份认证系统是使用学校一卡通中心提供的人员信息,在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一卡通或指纹来确认会计人员及办理会计业务的职工、学生身份,并将身份信息录入相关业务的子系统。会计人员不再是凭借会计信息系统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而是通过指纹来确定其身份进行登录及其他授权操作。会计信息系统不再表现为一个个的功能子系统,而是一个个身份与权限组合的子系统。

相对于病毒、软件,人们较易忽略硬件对会计信息安全的影响,硬件安全的主要内容是电源、计算机、网络及环境等。电源配置及维护对会计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一般考虑到停电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但突然停电也会对信息系统及会计数据造成损害。不间断电源(ups)是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的必需设备,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配备方式。“集中式”是用一台较大功率的ups负载所有设备;“分散式”是根据设备的需要分别配备适合的ups。集中供电方式便于管理,布线要求高,可靠性低,成本高;分散供电方式,不便于管理,布线要求低,可靠性高,成本低。采取哪一种供电方案,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办公场所,集中办公或新搬迁的办公室可以进行布线设计,采用集中式供电方式,而分散的办公室可采用分散式供电方式。

网络是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会计局域网虽然只是小型的局域网,但其稳定性对整个会计信息安全有着很大影响。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计局域网不再是与外界物理隔断的网络,与外网的连接及数据交换也成为影响会计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会计内网与外网通过防火墙连接,而防火墙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日常对防火墙软件的维护是保障会计内网安全的重要一环。会计信息系统与外界的数据交换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安全,为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会计内网与外界的数据应只能通过一台专用计算机进行,外部数据在专用计算机上检验后才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并且应交换的数据不能通过优盘传递,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三)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意识。

会计信息安全的管理除在软、硬件技术上采取必要的措施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会计信息安全的保障总的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系统安全设计制度、系统使用及维护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数据备份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日常操作制度、评估制度、安全审计制度及应急处理制度等。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并贯彻执行,将安全责任明确到每一位会计人员,增强会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人员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信息安全的内容及遭遇安全问题时的处理机制等。为此,在制定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过程中,采取全员参与的方法,激发全体会计员工的积极性,将制定安全办法的过程作为会计信息安全培训的过程,作为提高安全意识的过程,使会计信息安全办法在制定中落实。

(四)建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保障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

会计电子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是目前会计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及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证,这些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认识会计电子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及完善人员配置结构,切实发挥会计电子档案在现代管理中的特殊作用。维护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由于操作系统及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会计历年数据进行升级转换后才能使用,而升级后的历年数据失去了会计档案的原始性,必然会造成信息的损失。保持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重现会计电子数据的必要条件,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是对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电子档案有更多的不稳定性,容易更改、丢失或遗漏,因此维护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对会计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其安全性的三个属性,又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技术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只依靠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制定会计信息安全制度,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加强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会计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浅谈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会计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的动态性。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相互交叉以推动会计行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但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所开发出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缺乏应用的改革、创新,仅是对手工工作过程的简单模仿,只是一个仿真系统。这样的软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会计的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只是实现了核算的改善,这当然不是电算化最终实现目标。

(二)确立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最终工作目标,是企业的会计原理和会计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对过去手工会计的工作方式、处理流程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进行改革与完善后所建立的以电算化为基本工作方式的会计信息系统。而该系统的创建,是了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世巨大的努力。

(一)减轻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电算化的实现,使日常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快捷,我们把需要的会计数据依据要求的格式输入到计算机,数据的加工处理、存储检验等工作便能够高效完成,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轻松快捷,因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快、准确率高,使我们得到信息更加准确、及时。这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准确、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电算化的实现,使得更多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准确、及时地被处理,可以使用网络快速传递到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企业最新经济情况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行业的需要使得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去,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及时的更新,无形中也使员工的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轻松实现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事务的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为企业财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后盾,而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为财务改革在人员方面提供了基础。

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计算机技术和会计专业相结合,即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在应用,是会计制度的大胆创新和改革,这种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不仅更有效地和国际接轨也更加适应了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要求,加快了会计与外界的专业合作和交流,有力促进了会计管理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同时计算机技术和会计专业的紧密结合,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使会计管理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动了会计的现代化步伐。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当然由于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一些企业,领导不能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把会计电算化等同于办公自动化,因而缺少相应的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在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上力度不够,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积极性难以提高,他们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影响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是国有企业,这种体制的弊端是责权不分、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理不合理,企业相对封闭管理,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利,缺乏竞争,这使得他们缺少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及动力;另外,部分企业虽然在体制上私营的,但企业管理层缺乏改革力度,仍沿用原有的管理方法,缺乏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管理的正确认识。种种原因使电算化在会计管理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深入的应用。企业缺乏对员工的专业培训。企业会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衡量会计人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不仅是其娴熟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历,还要其对新知识的熟练掌握。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从业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对计算机的熟练使用。而企业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在企业财务中往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工作中;而新的工会计工作人员虽然能熟练使用电算化软件,但他们对复杂的会计工作却没有头绪,这使得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会计工作中更显得尤其重要。

(一)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使用电算化软件的会计工作人员制订的,用来明确使用人员的权限以及规范使用人员的具体行为,这是对软件使用人员制度方面的规范,另外在软件具体操作上也要做严格的规范,以确保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高效使用及安全工作环境。

(二)建立对计算机管理制度。对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电算化的专业硬件由企业财务专门管理,其他部门一般不允许使用,而会计人员使用必须由账务部门批准方可,并统一分配账号及规范使用权限;另外,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发挥设备更高的性能,要为设备设立专门工作环境;其次机房也要由专人负责机器维护及环境保护。

在软件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房管理人员除对硬件管理以外,也要负责软件的管理及维护,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对财务数据不得进行任何的操作;为了保证软件的运行安全,在机器除安装正版会计电算化软件外,也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且要及时升级,为了保证环境的安全,所有外来的硬件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杀毒;机器上不允许安装其他和工作无关的任何软件。

(三)完善会计数据管理机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行,使得数据的存储由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储逐渐被电子介质的存储所代替,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相应的档案观念也要随之更新,这就要求对档案的管理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纸质数据的保存,也要求对数据的电子版的妥善保存,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数据存储,并且也要存储在专门的设备上,如专门的硬盘或者移动硬盘等,更要注意存储数据的备份工作,而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要求企业足够重视,而且还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参考文献:

[2]张明丽.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电算化在农村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必须克服多重因素的影响,才能加快步伐。具体探究如下:。

首先,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有待落实。

1.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沿用的是原来手工会计管理制度。

2.有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全面、严格。

3.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存在不符合会计电算化规范之处。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会计数据的产生、审核的差异;帐簿登记、输出及存储的差异;会计岗位、职责的差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同手工会计在记账处理、报表计算、内部稽核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例举的第一种情况,笔者就接触到一个单位,他们在岗位分工上沿用手工会计的分工方式,业务流程也未有大的改变,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只不过是理顺了一个名称而已。单位的会计人员感到会计电算化后,工作变化不大,工作量并未减少,只是计算起来方便些;单位负责同志感到手工会计的管理制度已经很细致,足够涵盖电算化了。这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看待会计电算化所导致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得不全面情况存在于大多数单位,薄弱之处大体有:缺少制度中规定的岗位分工与具体岗位人员的落实,即只知个体岗位分工、不知具体岗位是谁;岗位责任制的要求过于泛泛,具体人员的权限分工设置没有书面材料记录;操作管理日志的具体要求不全面;机房管理要求不严格;具体报表账簿的打印时间过于笼统;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内容、时间不明晰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存在同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规定。这些不符合电算化规范、会计制度的制定大多出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考虑得过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也有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过于机械的情况。如有些单位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中规定,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资格打开数据库进行操作。

其次,会计软件问题有待解决。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应该说,会计核算软件在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提高上功不可没。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日渐完善,大大方便了会计工作。然而,笔者发现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某些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因为会计软件开发人员未能依照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要求处理问题,一味满足用户提出的某些要求,为追求软件销售数量,甚至不惜置制度、规范于不顾;三是由于会计软件在一些会计处理上对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造成应用受到限制。举几例如下:。

会计核算软件中针对操作日志的处理不够理想,操作日志记录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真实的软件操作情况,有些软件的操作日志内容甚至允许任意修改而无任何限制措施。

1.会计核算软件功能项中不乏类似数据反过账、试入账等功能。这些功能的提供造成许多会计数据经处理后反而变得灵活可变了,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都可以据此功能“适当调整”某些会计数据,以利于本单位或本部门利益之用。加之,会计电算化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之上,修改、篡改会计数据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如若再无限制措施,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2.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对拥有记账凭证稽核的人员不能再授权制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软件开发人员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制单和稽核的关系问题造成的。会计制度中规定:本人不能稽核自己所制的凭证。在授权制单权、稽核权时并非是互斥的非此即彼关系,一个人是允许同时拥有制单权、稽核权的,只是本人无权稽核自己制作的凭证。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维护性和二次开发问题。会计软件选择好坏是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会计软件的运用将极大的促进单位edpa的发展,否则将使单位失去对edpa的信心。一般专用商业会计软件具有投资大、易操作的优点,但开发商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出发,对应用软件进行了层层技术性加锁。一旦用户使用出了问题非得找开发商,用户自己无能为力,但会计核算对会计软件使用的时间性,不允许用户坐等开发商来维护。这样一来用户与开发商在会计系统的可维护性上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开发商使用的开发平台和数据库语言不一致,也使用户很难对使用的软件进行维护。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本身就存在着种种缺陷,维护的工作量又较大。因此,不很好地解决会计软件的可维护性,将直接影响各类会计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任何会计软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二次开发问题,尽管会计软件开发者都尽可能地使之开发的软件功能如何齐备,操作如何之方便。但大千世界,世事万象,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每一开发者不可能将各单位特点都融进自己的软件内,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必然面临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供应商应适时提供二次开发的新版会计软件;其二用户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者要求,对应用会计软件进行第二次开发,使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再次,edpa硬件投入难有保证。

会计电算化硬件投入是实现单位edpa的`基础和物质保证。中小型企业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硬件投资大约在15万元左右,且需保持运行后的维修、更新等后续不断投入才能保证edpa的正常运行。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增加,经济效益的滑坡,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明亏的企业约占45%,潜亏的约占30%,拿d94-d96年来说,国有企业亏损总额集资约为448亿元、541亿元、727亿元,1997年几乎全面亏损,到1998年盈利才有所回升,面对如此严重的企业生存发展局面,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可想而知。另一方面,h机的高速升级换代发展,从286机型到目前的586机型;会计软件开发商追求高起点赶最新潮流,支持系统从dos1note到windows95d98nt系列,造成企专业单位电算化硬软件的大量淘汰,而更新换代的资金投入又很难得到保证,因而不解决好edpa的硬件投入问题,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将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最后,有关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l.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新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差,从会计账簿的装订到账簿的登记做得都很不够,并且对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还存在理解上的出入。有相当数量的单位还在按照旧思路、旧制度的规定或者想当然地处理会计工作。他们觉得实现电算化以后,许多工作的处理都由计算机来完成,用不着再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了。而恰恰是这样的单位,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验收工作迟迟不能通过。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日常工作应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来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并非削弱了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而是更有条件来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会计工作规范化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

2.会计电算化教学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么是只系统学习过会计学,略懂一点电子计算机技术;要么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培训学习一些会计学知识。这样的人才只能进行简单的电算化操作,却远不能胜任信息时代发展对会计电算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学科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其一,edpa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在原会计学课程基础上增开《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在财会中运用》等三、四门计算机课程,没有计算机维护、编程、网络等课程,体现不了会计学与电子计算机学相互渗透的要求;其二,教材知识结构不合理,重会计理论,轻计算机运用;其三,没有建立edpa模拟实验室,学生不能得到经常或更多edpa感性操作锻炼;其四,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利用cai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加强学生在教学实际中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还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文档为doc格式。

试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论文阅读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对会计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会计报表内容、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数据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然后重点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对会计行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影响;会计实践;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人们生活向着更优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速度、会计业务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转变,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行探讨具有深远意义。

(一)提高会计核算速度。

传统的手工核算速度太慢,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会计电算化能够满足时代快速发展对会计核算速度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能够实时核算出所需的会计数据信息,对单位或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及时地反映,使信息处理也更加的便捷和灵活。

(二)提高会计业务质量。

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业务速度,而且还能够为会计业务精度提供保障。传统的手工计算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免会出现失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只要保证录入的初始数据信息正确无误,借助计算机自带的程序或者专业软件就能够随时获得核算数据信息,具有非常高的精度。此外,通过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避免重复操作,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在会计信息功能方面,会计电算化也更加强大,能够完成传统人工会计无法完成的事项,有效地拓展了会计信息功能。

(三)促进会计职能转变,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

通过计算机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之外,还能够完成会计信息数据的传输、存储、分类和计算,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这样就促进了会计职能转变,会计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单位或者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分析预测,全面了解和掌握单位或者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从而为单位或企业各种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建议。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对会计核算的优化,使会计工作更具规模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没有被应用之前,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人员只需要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就会自动地完成会计核算的一系列工作,比如记账、结账、报表及会计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等。针对重复业务,会计电算化可以进行模式操作,减少了手工重复书写的工作量。对于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有时候就算肯投入人力和时间,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并且长时间运算会使会计人员感到烦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错误率。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来,而且还能够进行反复检查和核算,也不会因多次运算而出错,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因人工书写、计算和分析错误而造成了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随时调取,使会计信息数据为企业服务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快速。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改变。

(1)会计主体假设的改变。随着时代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态等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改变,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得到了扩大,会计主体不够明确。比如说网络公司,因共同经济利益加入进来的都可被当作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的改变。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隐形的资产(技术、知识等)占少数,而大部分资产以实物形态出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企业的竞争环境、存活时间等变得无法预估,也就意味着企业面临着随时解散的潜在可能。企业决策的制定主要根据外部环境和会计信息来进行,因此,对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企业间的重组和兼并更加频繁,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无法满足对现代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判断的需要。

(3)会计分期假设的改变。由于传统会计手工操作具有局限性,只能出具定期的数据,而无法出具实时数据。定期数据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企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会计分析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的改变。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信息成本。

会计信息的质量规格包括实效性、重要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者决策制定的需要,就必须使会计信息向着多种量度发展。随着企业所处理会计信息数据量的增加,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单位信息成本,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是保证企业经营决策不会出现错误或偏差的基础依据。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通过计算机根据规定程序来生成会计资料,为了确保计算机所生成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会计资料生成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虽然一个质量有保障的会计软件确保所生成会计资料完整、真实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水平、管理水平和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所生成的会计资料无法达到要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很容易导致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会计信息数据失真。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和知识结构也相应发生着改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在此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的转变和发展,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和会计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也就是单纯地完善计算机系统和会计专业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加强经济管理、电子通讯、网络信息及计算机信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职业道德是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作用于规章制度之外的约束力,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中存在的缺陷,甚至是漏洞,尤其是会计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使会计人员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会计本质的改变。

一直以来,会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被定位为单纯的服务工具了,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人工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落后造成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作为控制体系本质日渐彰显出来。会计信息不仅对企业决策的制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指导,为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生存提供保障。由此可见,会计本质正在由传统的服务性质向着控制和指导企业发展性质转变。

(六)定义会计报表内容的转变。

传统人工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处理能力具有局限性,会计报表内容通常仅包含财务信息数据以及必要的有关说明。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使会计报表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扩展。

(七)构建实时报告和定期报告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越来越繁杂,单纯地依靠定期报告(年报告、月报告)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要想满足决策者的需要,为决策者正确决策提供保障就需要将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有效结合起来,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将促进这一点的实现。

(八)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传统的人工会计信息处理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数据的核算方面,而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落后,处理能力具有局限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深入分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能够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细节进行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并且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处理,还可以为使用者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可以按照具体需要和使用者,将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呈现,这是人力无法达到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普及对会计实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必将成为推动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会计核算程序和软件开发的进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功能的切实发挥,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康云凤,张邵萍,黄燕。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338―338。

[2]杜鹏。谈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时代金融旬刊,2013(01):55―56。

[3]谷淑敏。谈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6):271―271。

[4]何婷婷。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192―192。

文档为doc格式。

试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论文阅读

因为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往往高度集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操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不但要懂得如何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录入系统,生成账簿和报表,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这些电子档案并根据这些电子档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管理者不重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总量不够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比较困难,企业无法形成一套规范的、系统化的、高效的管理。大部分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重视利润,忽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一般使用电算化系统中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和报表模块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及账簿、报表的生产,而不涉及到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资金预测等具有财务管理功能的模块,电算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相当于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转换为电算化记账,并未因此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忽略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真正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产生错觉,认为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会计人员素质无法驾驭电算化软件。中小企业受到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一方面,会计机构设置比较简单,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会计部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会计人员往往是由亲戚担任,即使不是亲戚,招聘到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也比较低,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财务管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会计人员在电算化软件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一般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核算模块,复杂的模块不会涉及到,软件的功能运用不完全;另一方面,电算化系统随着会计要求的提高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输出、储存和衔接,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会计档案的流失,而这些工作是一般会计人员无法完成的。此外,在电算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使得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应为电算化软件的与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是不一样的。

会计资料存在风险。财务数据属于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约束,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运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视不够,操作过程中也缺乏加密防范的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会计数据容易丧失。此外,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电脑也用作其他办公,极其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蚀感染,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促进并完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须针对影响因素,多方入手,多种措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更为高效的进行着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代替手工做账的工具,那就大材小用了。核算和管理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管理是会计的终极目标,所以,管理者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浅谈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会计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它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核算系统从简单单一,向复杂综合转变,更加系统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在逐渐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通过核算来确保正确性,不但增加了财务效益,而且将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加以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到目前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信息手段的现代化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当然还是有一些中小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致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这些问题,对会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准确及时解决,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二、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会计信息系统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不但可以提前完成各种报表和核算工作,而且还可以对任意时点进行报表和会计核算。获得的综合会计信息既及时又灵活,使企业的决策者根据最新信息,尽快地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经营控制。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会计电算化的整个会计操作程序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技术技巧,保证了会计理论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要求,从而保证了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之间、帐户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的总和始终保持绝对平衡。

(三)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一切财务处理工作就可以完全由计算机承担。

财会人员就可以从手工抄写和计算等烦琐的工作之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从单一的事后算帐转入日常管理、经济活动分析、预测及决策等方面,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整体管理不松散。

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和调整不足,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和人员分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二)缺乏专业人才。

就目前而言,基层会计人员人数众多,高端技术型会计人才紧缺。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的职位。然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维护。这个问题是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内应用的一大障碍,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档案管理不完善。

许多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较短,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企业人员缺乏会计档案的管理经验,容易出现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未做到专机专人专用,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

四、改进意见及措施。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必将对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調整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增加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工作给企业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因此人员素质必须提升,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企业应积极支持或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

(三)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纸质、电子存储设备的存放地点也应当避免阴冷潮湿,降低损坏机率。

五、

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不断加以改进,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问题论文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四、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井留有副本,要认真定期检查,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一般说来,为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中的会计信息完全过时为止。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权限分离制度,系统操作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企业组织的管理活动一般都会参考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数据或信息。所以,会计电算化中会计软件会向管理型发展。而会计信息系统无法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核算会计数据,是会计信息管理的载体,可以生产并整合大量市场信息,建立庞大的财务信息平台,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只有不断改变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4.2会计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信息输送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便于做出更准确的决定。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走进企业的管理系统,让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向发展。

4.3会计软件向智能型发展。

会计软件操作趋向于智能化。首先,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会计凭证输入趋向于智能化。例如用户在将采购的信息输入计算机时,会计软件会自动算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金额,如税额等,让会计工作人员一目了然。其次,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即会计软件将根据人类的经验与理论知识,创造出新型的计算机语言表达方式,减少工作量,为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5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对传统会计职能造成重大影响,但也推动了会计工作向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通过分析上文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企业会计职能转向管理性与智能型。

参考文献。

[1]黄秀焕.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3).

[2]李丽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j].北方经贸,(5).

[3]田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7).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目前国外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已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铁路集装箱运量相对集中的特点,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要加快调整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强化集装箱结点站建设,使其成为服务功能齐全、满足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办理站。为适应铁路集装箱快速增长的形势,在国务院1月21日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了优化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建设18个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针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规划与运作管理中其安全性保障薄弱的情况,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充分借鉴和参考已有的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最优化理论、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安全角度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与运作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以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率为目标,初步构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理论体系,以实现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规划与运作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2.根据安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选址构建综合模糊评价模型。3.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暂定的五种站型进行安全分析,指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在不同条件下站型的安全选择,满足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站型选择的安全性。4.在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功能块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roughsct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布局进行评价。5.通过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办理能力与规模进行分析,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指出,为了定期开行集装箱班列,适度集中箱流,建设大型集装箱结点站是非常必要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结点站规模过大,会造成自身效率的降低,同时增加城市公路的汽车流量和交通拥堵,造成集装箱运输事故率的增加。为此,提出了建设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应遵循适度规模的建议。6.在借鉴和参考以有的铁路集装箱规划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施的安全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施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其次并对各设施子系统的构成因子进行了安全规划,包括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安全选型、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安全配置、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堆场安全规划、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运输安全规划和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等。7.通过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作业流程的分析,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事故及其成因进行总结,从而建立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事故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了事故预测研究。在分析和借鉴了以往铁路站场劳动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思想以及控制论原理,提出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联防联控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管理学的思想对此模式运作的先决条件如组织保障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8.运用综合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了安全评价研究。本论文涵盖了关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相关内容,以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能为我国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与运作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以及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很多朋友还在为论文的写作烦恼吗?

在没有一个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一篇优质的论文是极其痛苦的。论文的写作包含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查阅参考文献、文章的写作、论文格式的编辑、专业用词用语等等方面都是大部分同学感到苦恼的。在此,轻风论文针对大家写作论文的难题,特别开设了写作辅导专版。专注于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轻风论文团队由百余位在线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辅导老师组成,所涵盖的专业众多包括:教育类、科技类、经济类、管理类、文化类、医学类、工程技术类。

首先,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大部分论文所包含的附件,程序编制如c++、vb、java等,软件仿真如adams、cam等,专业的分析软件等这些附件,很多朋友为了程序发愁,为了数据发愁,不知道如何获取研究所用的素材。不用担心,我们会给你完整的附件文档。

其次,很多同学在网络上已经看到有很多类似的机构从事论文辅导工作,大家可以细心对比,很多通过银行卡直接转账的流程是不够完善的,在没有任何材料时就开始是不诚信的做法。因此,轻风论文采用的淘宝类型的流程进行,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最后,对于很多论文独立完成的同学来说,一篇完美的论文需要多次修改,自己看自己的文章肯定有忽视掉的地方,轻风论文的专业老师会帮你仔细审核文章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有利于同学们能力的培养。通过修改--审核--查阅资料--再修改的过程,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在此,也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在王老师的博客中,你会看到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精彩博文内容。如果你自己的论文有疑问,还不知如何下笔的朋友,可以立即咨询我们,多听听老师的意见。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一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方向转变。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转变。

1.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来认识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从应用计算机会计业务的程度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表现的应用方式:

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

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

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

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就是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做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来认识。

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决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

第三,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电算化后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以及其它日常管理等。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的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管理,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经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

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往往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

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充分显示计算机的时效性和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要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会计电算化论文

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内部、外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会计核算错误、会计信息提供失真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各类失误,从而引起银行的资本、资产和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将是当今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其他经营风险的关键任务。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要通过会计运作来实现,银行会计是银行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有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还肩负着银行的业务发展、资金结算作、市场预测和银行管理等重大的责任,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通过防范银行会计风险,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银行业务良性循环;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连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

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由于人为失误或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提供不准确或虚假信息的风险,其破坏性很大。例如银行会计日程工作中环节众多,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客户票据填写不规范、键盘输入错误、错发、误发、漏发、延时发送等);在结算过程中,随着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存在着诈骗、伪造票据等的现象,造成诸多风险的出现;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利的新政策、新规定,乱调乱用会计科目,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在实处。一些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就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从而对内控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例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此外,一些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岗位配置和分工的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多项职能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集于一身,风险因素增加。

(三)监督风险。

一方面是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提示银行会计风险。

(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一方面,一些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租赁员工,不能谙熟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银行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他们不愿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政策、法规和制度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造成了财务差错和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其他人员素质偏低。在网银、信用卡、代理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各类理财零售产品不断翻新的今天,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临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能规范操作,给后来的会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设计缺陷。

我国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管理者仍有“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衔接差,并且执行缺乏严肃性。其次,银行没有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处罚避重就轻,警戒功能威力大减,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另外,我国银行还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这种监管很难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往往通过弱化会计核算、监督功来解决受到利润考核、支付保证等种种压力,再加上存在普遍的“本地化”的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现象,使各种违规行占据了有利条件而弱化了会计职能。第三,银行对于一些应该由会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或是在事后进行审批,检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检查工作的不细致,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银行业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策”的管理方式。多数银行数据采取层层汇总上报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会计工作被人为地切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基层往往会为了业绩指标而弱化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人员又会跟基层利益挂钩,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会计职能。现今社会中,银行的领导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注重远远要少于对经营绩效的重视。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金融品种及推广人员,薪金制度的设计重在市场人员的激励,会计人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技术含量不相称,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多银行会计人员仅将自己定位一个账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还有一些银行迫于人手紧缺,柜员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柜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埋下隐患。

要真正降低银行科技风险,必须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提高各层面、各部门认识,把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当成银行大事来抓。

(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减少差错率,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例如,为了改善现有手工登记簿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重复记载等问题,可以推行登记簿数据电子化来减少工作时间、实现所有记录痕迹化,能够杜绝登记不及时、篡改数据、在整改登记簿过程中出现的错记现象。在整套记账过程中,还可以找出业务分析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识别风险。此外,还可以在各银行大堂投放安装有填单系统的自助填单台,客户在系统上自主操作,点击需办理的业务类型,按系统程序填入客户信息,或由系统直接感应客户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提高整个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增加学习培训。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制度法规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新准则、新法规。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业务背景知识,还要加强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尽量降低会计风险。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银行的一员,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做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操作,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还是要精通业务,所以银行要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会计执行力度。

第一,银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来办理会计业务,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严格审核,增强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为确保各项会计核算的账账、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全部相符,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设置监督的重点,防范会计风险。第二,在人员配置上,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会计岗位体系,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内控有力。

第四,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本行业的行规和制度,量化银行会计人员的操作守则,保证他们的工作规范运行,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其不法行为,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手续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

[1]李颖。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3)。

[2]周超。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3]王继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2(4)。

[4]姜海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经营者管理。2011(2)。

[5]赵跃。中小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1(10)。

[6]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济视角。2010(10)。

[7]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1(8)。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会计工作的要求,逐渐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会计电算化所取代。

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工作模式一方面无法及时捕捉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另一方面也无法与诸多科学管理方法相契合。

同时,还存在会计数据利用率低、不易开展事后分析、影响企业融资等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狭义角度来说,其主要强调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相互融合的应用。

从广义角度来说,其主要强调与电算化具有关联性的一系列工作,主要有软件的开发与运用、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等。

安全性,此外,开展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平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决策支持计算机化。

呈现出效率低,出错率高等特点,这显然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相背离。

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和理论界都在努力尝试、探索和研究。

2.1加强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有机结合。

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一方面会减轻会计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让其能够以足够的精神来开展会计工作,另一方面有效确保了会计核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会计电算化并非单纯是一种具有高效率性的核算工具或方法,其更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协调会计人员的分工,进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概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既能够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又能够使与会计工作相关一系列工作得以改观,其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2.2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改革。

数据存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改变;其次,还极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性和可靠性;最后,使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方法和技术得以改变,进而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推陈出新。

2.3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主要涵盖了创建账套、日常财务处理等,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比,在灵活性、易操作性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在运行结果上,会计电算化具有操作简洁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创建账套之后,仅需要开展初始化工作,便可以完成填写会计凭证、复核会计凭证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还可以开展利润、资金等项目的计划落实、结构比重的分析等工作,进而有效实现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无缝链接,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3.1会计核算形式发展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记账凭证依照会计科目记录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中。

账凭证核算形式以及日记账、总账核算形式。

日记账和明细账的形式输出,进而使工作量得以大幅下降。

3.2数据储存形式发展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当新凭证产生以后,其上的数据会被按照科目、金额和方向记录到相应的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提供的数据局限性过高。

合统计的中间结果,在电算系统中,传统会计模式下的一系列账簿根本就不存在。

系统会自动将所有的相关业务筛选出来,整合到一个账目中,只要点击按照时间排序,就可以将筛选出的结果以日记账的形式输出。

3.3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发展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的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可以剔除。

会计电算化应用以后,传统单纯依靠人工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由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取而代之。

应用程序的出错率与控制的有效性紧密相连,程序一旦出错或者失灵,人工再出现懈怠的情况,那么控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就会长期存在。

所以,制定相应的控制配套措施非常必要.

3.4安全问题发展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模式存在会计数据很容易被窥探,安全度非常低,电子数据还容易被窃取、肆意篡改等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电子数据安全保护、备份等工作。

因此,电算化模式下,应实施诸多配套安全措施。

要做到精准无误;第二,要做好权限设置工作,利用设置用户口令、指纹密码等来提升系统安全性。

第三,要秉承一人一机的原则,并在一段时间对数据进行手工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操作人员,在上机之前,要给定操作内容和权限,同时,操作密码不能固定不变,使用一段时间就要进行重置。

会计电算化迈向了平稳发展阶段,其更侧重于整体决策支持系统与erp。

从实际来说,我国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侧重于使用管理和决策的相关财务软件,而使用erp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电算化走向成熟还任重道远。

最后,要引导企业管理者运用好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的财务数据,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电算化人员是现阶段企业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仅仅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工作,虽然对会计相关知识了然于胸,但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更不用说上手操作了。

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才能得以大幅提升。

常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或操作不当而导致错误,进而使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而对于那些计算机知识欠缺的工作人员,要重点传授其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提升其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以便减少出错率,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记账上有了十足的转变,均已经实现了电算化记账,但在对电算化的认识上却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有:。

企业在使用会计软件的过程中,对会计软件的认识不够,在甄选会计软件的过程中,普遍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使得会计软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所以,企业要对电算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宜的会计软件来开展会计工作。

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接下来,笔者着重对电算化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5.1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加大推广和促进普遍使用。

升的趋势发展,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

所以,部分大企业开始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来抓,不断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企业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会计电算化逐渐向成熟化迈进,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

在信息化潮流汹涌澎湃的大环境下,企业也紧跟潮流,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等关节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信息流通的高效性和实时性,进而促进企业效益全面提升。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之机,就势必要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培训,这里所说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是包含两个方面的,一个是会计方面,另一个是计算机方面。

唯有将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完全掌握,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算化人才。

5.3提高软件标准的成熟度。

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方面,我国企业和理论界均作出了诸多努力,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作为银行工作的根基,就对整个银行危机的预防来说,预防会计危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会计危机的预防是自控的关键所在,伴随目前治理措施的持续革新,会计自控的手段层出不穷,怎样融合银行业工作特色与实践情况,择取恰当的自控手段,从而完成预期治理标准,已变成目前所有银行危机预防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人员约束力不够,银行具有潜在威胁性。如个别会计人员泄露银行信息与外勾结从而引发经济事件发生。会计职位应出现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状态。经济组织在会计计算层面的差错,企业规定、工作步骤缺乏严谨性,规章不完全,会计职位互相监管体系不完善。银行内部真正精通会计业务,而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致使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

(2)会计资料流失,计算不正确或是编造假数据。在实际里,部分银行为保护自我的利润,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会计资料时出现随意编造的情况,从而使会计部门给出的数据缺少准确性和充足性,实账虚表、费用调改等现象,遮掩信用贷款资本的实质与危机,错误的评价了银行最近的运营情况导致掩盖了潜在危机。会计资料展现了整个银行的日常工作,倘若会计核算形式不合适、核算步骤不严格、核算要求不高,那么容易导致经济隐患和经济危机产生。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

(3)责任的缺失,会计监管力度下降。会计监管作为会计的首要性能之一。然而眼下经济会计监管力度低下,会计监管行为得不到有效实施,关键因素为受运营观点约束。就仅需金额多少、不需金额来源、过度装修高层工作房间与消费提高等不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规章的运作行为,会计单位通常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如果公司采用不合理的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违法贷款、账外出资、创建小金库、滥用权力、兑换银行单据等违反规章的状况。缺少对会计惩罚体系的完善,导致违法运作的情形逐渐增多,提高了运营危机的出现。

(一)集体结构不完善。

忽略危机预防与自身治理,单纯地为达到要求而进行工作。追求业务完成率。选择效率而没有注重质量。许多案件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人员队长不规范,导致对账工作只求完成形式。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步骤不严谨,部分会计职工素质低下。爱岗敬业意识不强,错做行为不规范。形成一顶地风险隐患。另外一点是缺乏互相权衡约束,部分关键的责任与职位缺少明确的区分,职位混乱或身兼多职的行为普遍存在,部分分银行组织的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对首要掌托者与管理高层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经常有“高层不可控”的情形产生,让自控体系没法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产生潜在危机。

(二)教育水平落后职工素质较低。

最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银行在迅速占领经济领域,进行向外迅速扩展的战略方针,然而缺少熟悉银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部分没有实行过训练的职工,就企业制度与工作流程无法正确把握,缺少预防危机的认知与本领,从而让会计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无法满足对会计职位的合理约束。缺乏相关的约束与制衡。甚至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勾结贪污违规等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以上都会导致案件的发生和产生隐患。

(一)增强团队创建提高会计水准。

增强对会计团队的创建,提高会计职工教育水准。在思考与行为方面加强自身控制体系,预防会计风险。首先需主动在职工团队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与高效文明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增强职工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其次需经过生动形象、各种形式的进行职位训练与业绩评比等活动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

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同时加强其实行力度。自控体系创建作为根源性任务,对会计自控体系的完善与预防经济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创建职位责任制度,按照各个职位的实践情形,准确找到职位责任,对职位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让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预防日常工作里的潜在危机。

(三)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

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深入加强对危机的有效预防。数据表明,正确的会计监管就合理合法运营、预防会计危机拥有深远影响。经过监管督察,能够提高会计治理水准与预防危机本领。应该重视全方面、各层次,渐渐系统化、平常化。就首要会计职位例如自身账单核算记录、费用支出管理、关键证明与产品的保存等职工其监管力度应该更严格,增强对重要会计职位危机的预防。此外,需把督察与修改、训练、惩罚等行为相结合,对其采用有目的性举措,加强监管实质与功能,促进企业法制体系创建与遵守规章制度环境的产生,最后实现预防经济危机的目标,完成银行持续发展的宗旨。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议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贯彻会计核算原则,灵活运用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切性、完整性、權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本核算原则。在根据各种业务的回单或者单据,会计人员应准确仔细的填写凭证。操作规范,认真务实。以便后续为做帐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登记总账要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我们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的规范性。而且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帐表与帐外也要相对应,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合约业务和银行产生的收入或者承诺等这一类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把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为最低。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系统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部分措施。

目前会计电算化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会计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被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所代替,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很好地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提高了财会管理水平,使企业实现了核算管理一体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向智能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1954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3个模块上。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服务。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1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2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性、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档案资料借用、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和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4.3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通过加强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增加会计电算化核算与监督,贯彻内部牵制制度,以防止发生各种差错和舞弊,建立更加安全的财务网络运行环境,使电算化工作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重视,会计从原始的手工记账发展到电算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本文将从会计工作岗位出发,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简单,只有会计人员即可完成;一般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复杂,由会计人员、程序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完成;系统设计除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

(二)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账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做法,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登记,容易出现单方面记账。会计电算化则预先设定好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供应商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并能实现相关联的信息同时记账,自动进行登记,最后以报表和账套的形式打印输出。

(三)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差错。因手工会计对于账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四)对账、结账及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账证、账账实相符,在结账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账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账证、账账不符情况。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使得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三)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

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会计电算化得到发展和普及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普及。

(二)会计信息处理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会计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会计人才,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会逐渐寻求委托记账的机构。此外,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目前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不但包括财务软件的全部模块而且有关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模块都已经成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电算化会计将是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完美统一。

(四)促进会计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他涉及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其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

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应用技巧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的简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应用技巧,欢迎阅读。

会计软件中大量应用代码,如会计科目代码。代码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实用性和生命力。在代码设计与优化的过程中,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惟一确定性:每一个代码都惟一地表示一个实体。

2.可扩充性:代码结构应能适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当实体的集合不断增加扩大时,应可直接利用原代码加以扩充,而不需要重新设计代码系统。

3.易识别性:代码既要便于人们在使用时容易识别和记忆,又要便于计算机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尽量避免一些易混淆的符号,如字母o、i、z、s、v与0、1、2、5、u等混用。

4.简短性:在不影响代码系统的容量和可扩充性的情况下,代码长度越短越好。因为随着码长的增加,出错率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收集、存储和输出信息的负荷。

5.标准性:代码设计一定要尽可能的标准化,一级总账科目的代码通常已在会计制度中规定,需要用户自行确定代码长度的是二级以下明细科目。它的长度确定,首先要逐个分析总账科目下明细科目数,如“现金”可不设明细科目,“银行存款”通常以开户账号为明细科目,科目数一般不会上百个,“短期投资”、“待摊费用”等下设明细科目也不会超过百个,两位的代码长度能容纳99个科目,应能满足需要,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通常以客户名和供应商名称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确定性较大,如果用户的客户和供应商较多接近或超过100个,两位代码就不能满足要求,二级科目的代码长度就应设定为三位。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也就是采用顺序码,即有连续的数字所组成。例如:

代码对象: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

代码:0102030405

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往来客户辅助核算,因为它的项目代码与会计科目的代码完全独立,自成体系,与科目代码的位数无关,非常便于扩充。

某些软件在多栏明细账中设置每页为6个明细类科目,打印时一页最多只能打印6个明细。如果设置了7个明细类,例如:在编录经费这个科目中设置:差旅费、业务招待、市内车费、邮费、资料费、电话费、其它费用这7个明细,在打印时,将前6个在一页打印,而“其它费用”又单独打印一页。即浪费纸张、又浪费打印时间。可以将平日里发生费用不是很多的邮费与资料费放在一起,这就方便多了。

凭证摘要多为中文,输入中会有许多常用会计词汇,可将常用词汇预先存储起来,并配以自定义的代码,输入凭证时调用自定义词汇,可提高输入速度。

输入记账凭证时只需输入科目代码,操作较简单。但要求用户输入确定的科目代码,而用户对会计科目较熟悉,对科目码却不一定能记得准确,如果用户输入了未经定义的科目代码,软件系统将提示科目不在,需重新输入,如果用户输入的科目代码并非所需,则需人工逐页查找很费事。事实上,许多会计软件的科目代码表都能模糊快速定位,输入此类科目时,只输入到其上级科目的代码,则所要查找的明细科目应就在附近,省去多余的翻页查找操作。再有一点,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头脑,让计算机更好的为自己服务,而且操作人员又能便于记忆。例如企业都有管理费用,则设置“52101—差旅费”,而设置营业费用时,就用“50301—差旅费”、设置编录经费时,用“40501—差旅费”,即用01表示差旅费。久而久之,一些代码就牢记在心了,节省许多时间。

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记账凭证可以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在输入完多借或多借的分录后,输入一贷或一借分录的金额时可参照合计栏中的金额输入,省去人工计算合计的麻烦。

1.会计分录尽可能细。记账凭证是账务处理的原始资料,所有账簿都是根据记账凭证的分录来登记的,分录越详细,账簿也越详细。以便为日后查账方便、快捷。

2.冲减收入或费用以负数反映。在输入收入和费用类科目的记账凭证时,如果发生额的方向与该类科目余额方向相反,如冲减收入或费用,应将金额以负数方式输入到与该类科目的余额相同的方向。例如:“财务费用”,发生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当有利息入账时,则仍是这样做分录,只是数字用负数。而不能象手工那样: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编制报表公式简捷,有些报表需要取某一会计期间某些科目的发生额,如损益表,损益类科目期末结转后没有余额,必须用科目的发生额填报。如果冲减费用金额记入贷方,报表所需的期间借方发生额就不正确,还应扣除冲减的费用,如取借贷方发生额的差,由于贷方发生额中包括期末结转金额,差为0,由计算机识别自动汇总冲减的费用比较困难,不如在编制会计分录时以红字或负数反映冲减的费用和收入。

自动转账凭证设置虽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利用自动转账功能无疑能提供极大的便利。自动转账凭证能自动汇总指定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并自动生成一张转账凭证。在使用该功能前须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包括转出科目和转入科目,以及汇总数据的性质(余额、发生额),注意转出科目可设置多个,但转入科目只能设一个。且须先结转收入类,后结转费用类。

在组合查询窗口,输入关键字。有时它会提示“没有满足信息的要求”,这时不要放弃查询,看一看日期的输入,有的软件只默认“2002—01—01”而不识别“2002.01.01”。

总之,恰当地运用软件系统提供的功能,可成倍的提高工作效率,使之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年终结账后打印。不必每月打印账簿。会计电算化后,输入记账凭证,并经入账、结账,账簿即已在电脑中形成,只要及时做好备份,数据相对安全。查账、用账也方便、快捷,如有需要也可单独打印出指定科目的账页,年终结账后再打印出全部账页,装订成账簿。

查账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会计人员可以按常见分类方法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应当指出的是,记账凭证分类不是一个必选项目,可以只用一种通用记账凭证格式,即转账凭证。如果设置了凭证类型,增加了一个输入项目,会影响凭证的输入速度。又因各类凭证要各自独立编号,凭证整理保管更为繁琐。所以,电算化后,无须理会记账凭证类型设置项。

发生错账,如果是当月的未入账记账凭证,可直接修改,如果是已入账甚至以前月份的记账凭证,可冲销错误凭证,然后重新填制正确的记账凭证。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物的简称。下面就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说下会计电算化的6个应用技巧。

首先重申一下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表容易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会计软件中大量应用代码,如会计科目代码。代码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实用性和生命力。在代码设计与优化的过程中,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惟一确定性:每一个代码都惟一地表示一个实体。

2.可扩充性:代码结构应能适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当实体的集合不断增加扩大时,应可直接利用原代码加以扩充,而不需要重新设计代码系统。

3.易识别性:代码既要便于人们在使用时容易识别和记忆,又要便于计算机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尽量避免一些易混淆的符号,如字母o、i、z、s、v与0、1、2、5、u等混用。

4.简短性:在不影响代码系统的容量和可扩充性的情况下,代码长度越短越好。因为随着码长的增加,出错率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收集、存储和输出信息的负荷。

5.标准性:代码设计一定要尽可能的标准化,一级总账科目的代码通常已在会计制度中规定,需要用户自行确定代码长度的是二级以下明细科目。它的长度确定,首先要逐个分析总账科目下明细科目数,如“现金”可不设明细科目,“银行存款”通常以开户账号为明细科目,科目数一般不会上百个,“短期投资”、“待摊费用”等下设明细科目也不会超过百个,两位的代码长度能容纳99个科目,应能满足需要,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通常以客户名和供应商名称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确定性较大,如果用户的客户和供应商较多接近或超过100个,两位代码就不能满足要求,二级科目的代码长度就应设定为三位。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也就是采用顺序码,即有连续的数字所组成。例如:

代码对象: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

代码:0102030405

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往来客户辅助核算,因为它的项目代码与会计科目的代码完全独立,自成体系,与科目代码的位数无关,非常便于扩充。

某些软件在多栏明细账中设置每页为6个明细类科目,打印时一页最多只能打印6个明细。如果设置了7个明细类,例如:在编录经费这个科目中设置:差旅费、业务招待、市内车费、邮费、资料费、电话费、其它费用这7个明细,在打印时,将前6个在一页打印,而“其它费用”又单独打印一页。即浪费纸张、又浪费打印时间。可以将平日里发生费用不是很多的邮费与资料费放在一起,这就方便多了。

凭证摘要多为中文,输入中会有许多常用会计词汇,可将常用词汇预先存储起来,并配以自定义的代码,输入凭证时调用自定义词汇,可提高输入速度。

输入记账凭证时只需输入科目代码,操作较简单。但要求用户输入确定的科目代码,而用户对会计科目较熟悉,对科目码却不一定能记得准确,如果用户输入了未经定义的科目代码,软件系统将提示科目不在,需重新输入,如果用户输入的科目代码并非所需,则需人工逐页查找很费事。事实上,许多会计软件的科目代码表都能模糊快速定位,输入此类科目时,只输入到其上级科目的代码,则所要查找的明细科目应就在附近,省去多余的翻页查找操作。再有一点,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头脑,让计算机更好的为自己服务,而且操作人员又能便于记忆。例如企业都有管理费用,则设置“52101—差旅费”,而设置营业费用时,就用“50301—差旅费”、设置编录经费时,用“40501—差旅费”,即用01表示差旅费。久而久之,一些代码就牢记在心了,节省许多时间。

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记账凭证可以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在输入完多借或多借的分录后,输入一贷或一借分录的金额时可参照合计栏中的金额输入,省去人工计算合计的麻烦。

1.会计分录尽可能细。记账凭证是账务处理的原始资料,所有账簿都是根据记账凭证的分录来登记的,分录越详细,账簿也越详细。以便为日后查账方便、快捷。

2.冲减收入或费用以负数反映。在输入收入和费用类科目的记账凭证时,如果发生额的方向与该类科目余额方向相反,如冲减收入或费用,应将金额以负数方式输入到与该类科目的余额相同的方向。例如:“财务费用”,发生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当有利息入账时,则仍是这样做分录,只是数字用负数。而不能象手工那样: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编制报表公式简捷,有些报表需要取某一会计期间某些科目的发生额,如损益表,损益类科目期末结转后没有余额,必须用科目的发生额填报。如果冲减费用金额记入贷方,报表所需的期间借方发生额就不正确,还应扣除冲减的费用,如取借贷方发生额的差,由于贷方发生额中包括期末结转金额,差为0,由计算机识别自动汇总冲减的费用比较困难,不如在编制会计分录时以红字或负数反映冲减的费用和收入。

自动转账凭证设置虽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利用自动转账功能无疑能提供极大的便利。自动转账凭证能自动汇总指定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并自动生成一张转账凭证。在使用该功能前须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包括转出科目和转入科目,以及汇总数据的性质(余额、发生额),注意转出科目可设置多个,但转入科目只能设一个。且须先结转收入类,后结转费用类。

在组合查询窗口,输入关键字。有时它会提示“没有满足信息的要求”,这时不要放弃查询,看一看日期的输入,有的软件只默认“2002—01—01”而不识别“2002.01.01”。

总之,恰当地运用软件系统提供的功能,可成倍的提高工作效率,使之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年终结账后打印。不必每月打印账簿。会计电算化后,输入记账凭证,并经入账、结账,账簿即已在电脑中形成,只要及时做好备份,数据相对安全。查账、用账也方便、快捷,如有需要也可单独打印出指定科目的账页,年终结账后再打印出全部账页,装订成账簿。

查账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会计人员可以按常见分类方法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应当指出的是,记账凭证分类不是一个必选项目,可以只用一种通用记账凭证格式,即转账凭证。如果设置了凭证类型,增加了一个输入项目,会影响凭证的输入速度。又因各类凭证要各自独立编号,凭证整理保管更为繁琐。所以,电算化后,无须理会记账凭证类型设置项。

发生错账,如果是当月的未入账记账凭证,可直接修改,如果是已入账甚至以前月份的记账凭证,可冲销错误凭证,然后重新填制正确的记账凭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