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件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0 19:43:33 作者:笔舞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件大全(14篇)

5.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规范的写作风格,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引出“蝈蝈”

1、引出蝈蝈,出示蝈蝈的图片(课件),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板书“蝈蝈”,第二个学生跟着书空。

3、说说蝈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蝈蝈呀?

(二)引出“婆婆”

1、出示婆婆图片(课件)看,这是一位——。

2、板书婆婆,指导写法。在课文纸上写一写婆婆。

(三)引出“盲”

1、小朋友,仔细看图,这位婆婆双眼看不见东西,是一位盲婆婆(板书“盲”。)。

2、教学盲。

(四)引出“送给”

1、小朋友,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

4、幸好,这位盲婆婆有一位好邻居(课件插图和词语“邻居”):

(1)、读好这个词。(2)、理解邻居。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自由读文。

1、拿起课文纸,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比比谁读的次数多。

(二)分小节读课文,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第一小节:乐呵呵、喜滋滋。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乐呵呵、喜滋滋。

第二小节:替。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替。

第三小节:领、带。

1、替老师请一位读书很棒的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

2、两个难读的词组正音:流淌的清波 难忘的欢乐。

3、把这两个词组放回句子中再读这一小节。

4、生字新词正音:领。

5、领和邻两个生字比较异同。

5、领是什么意思呢?请轻轻读一读第三小节,找到意思和他相近的字?(带)。

6、在这里,领就是带的意思,这两个字合到一起就是“带领”,也就是带的意思。

(出示:邻居、领、带、带领)。

第四小节:(齐读),

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三)男女生赛读:

我们男女生配合读一读,男生读一三小节,女生读二四小节。

三、精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爱心。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引出乐呵呵、喜滋滋。

2、我们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一样,都表示高兴)。

3、表示高兴的,这种形式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4、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2、指导读好两个婆婆。

3、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是一只——(生接读)。

4、小男孩会为婆婆唱什么歌呢?除了唱歌,我还会怎样陪伴盲婆婆呢?

5、理解替。

6、指导读好这一段。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读正确这句话。出示: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2、唱好蝈蝈之歌(唱出高低快慢)。

(四)学习第三小节。

一、感悟田野的美。

蝈蝈动人的歌声把盲婆婆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1、这悦耳的歌声把婆婆带到了——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啊?

2、多美呀!谁来美美的读一读1、2两句?

3、走过这条小溪,婆婆还看到了什么?

4、歌声还会把盲婆婆带到哪里,让她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可以选一个说一说。

5、同学们,此时,盲婆婆的世界还会是一片黑暗吗?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二、感悟童年的快乐时光。

2、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啊!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3、齐读、背诵第三小节(配乐)。

(五)、读全文。

多动听的歌声!多快乐的画面!让我们把全诗连起来读一次。

四、总结。

小男孩送给了盲婆婆蝈蝈,仅仅就送了一只蝈蝈吗?他送给盲婆婆的还有什么?(总结:板书画完整)。帮助他人,快乐你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认一认绿线栏内的2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盲滋。

2、读一读田字格内的9个生字,比一比,谁认得最快?

婆绿邻居替您领童难。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对子纠错。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4)抽生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5)指导朗读,要读出诗歌的韵味。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7)展示读课文。

(8)指导背诵课文。

(9)练习背诵课文。

(10)检查背诵。

1、识记前5个生字,进行听写。

2、师强调替、婆、邻。

3、识记后4个生字,进行听写。

4、师强调领的读音,多音字难。

5、按笔顺描红。

字词句交朋友。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三、教学准备。

蝈蝈的图片、大自然中的风景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中的“婆、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小朋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我邀请一个小朋友来做这个游戏,其他小朋友看仔细。

(请一个小朋友来到门口,蒙上眼睛,走回自己的位置)。

2.老师要来采访采访你了:刚才你走回座位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有什么感受?

4.盲婆婆最需要的是一双“眼睛”,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有这样小朋友,他成了盲婆婆的“眼睛”。(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指导认识“盲”、“婆”,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把课文好好读一读。把书打开,自己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词语: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乐呵呵。

童年  往日  难忘  欢乐  喜滋滋。

歌声  流淌  清波  咯咯  。

3.字音都读准了,课文是不是也会读了呢?自己再读读,读流利。

4.分段指读,评价。

(三)精读体悟。

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的蝈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老师今天就把这只蝈蝈带来了,你看(出示蝈蝈图)。

2.这样的蝈蝈你们喜欢吗?如果它是你的,你有什么感觉呢?

读读第一段,找出表示高兴的词。(乐呵呵 喜滋滋)。

3.指导朗读。(高兴地、注意停顿)。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5.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觉得他是个这样的人?

6.一起再来开心地读一读,齐读。

学第二自然段。

1.小男孩送蝈蝈时会对盲婆婆说些什么呢?老师来做做盲婆婆,你们对着我说一说。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说的?读读第二段。

3.指导朗读。(用说话的语气)。

学第三自然段。

1.蝈蝈欢快的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可以为盲婆婆带去什么呢?小朋友闭上眼睛听。

2.教师配乐范读。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盲婆婆看到的、想到的跟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婆婆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开心、幸福)。

5.指导朗读(开心、美)。

6.这么美的句子,要是能记住它就好了。试着背背好吗?

7.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背背。(配乐)。

学第四自然段。

1.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把更多的快乐带给盲婆婆,引读第四段。

2.蝈蝈的歌声越唱越好听,范读“咯咯,咯咯,咯咯……”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小朋友,这首诗歌写得多美呀!让我们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2.今后,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哥哥学习,多关心老人,给残疾人更多爱心和帮助。

(五)教学生字“您”“婆”

1.出示,齐读。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3.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范写。

4.书空,你能给它找些朋友吗?

5.描红,并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回家闭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3、说体会。

二、初读课文。

2.交流,检查。生字词。

邻居 绿色 替 您 领 童年难忘 喜滋滋。

(2)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吗?

(3)重点区分“邻和领”

(4)下面,小朋友就把读得不熟练的多读几遍,看谁记得牢,读得准。

3.读通课文。

4、反馈学情。及时评价。

5、现在你有没有找到答案了,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三、学习生字:

((2)指名四人分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

指导写字:

婆:上下结构,两部分略扁,横画要长。

绿:左窄右宽,又半部分不能写成“水”

领、邻:左半部分“令”的捺变成点)。

作业设计:

a:会在田字格中书写,会默写这5个生字。

b: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看到。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2)又是怎么送的呢?(出示喜滋滋)。

(3)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蝈蝈真的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

相信读完诗歌后小朋友就会明白了。

完成目标一、二。

(一)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出示完整的图一。

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2.看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去读读这一自段。

3.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ppt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ppt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

(二)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请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1.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一个“您”,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

第3小节。

3.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4.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还会来到哪些地方呢?想一想,能试着填填吗?

第4小节。

2.这里有六个点,(ppt点:省略号变黄)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3.这“咯咯”是什么呢?盛满的是我对婆婆的关心。

4.师范读。

全文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只要我们奉献出一点爱,快乐的人将会更多,世界将更加美好。

指导写字: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难:右边四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作业设计:

a.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项。

b.用“歌声会  ,。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

送蝈蝈                       。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

带              想起   欢乐 。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1.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忘()()()。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看图想像。

1、这里有两幅图,请大家仔细看看,然后说说画的是什么内容?

(图上有什么人?手上拿着什么?表情怎样?他们在做什么?)。

2、谁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2)这位“红领巾”在送蝈蝈时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3)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想像表演“红领巾”送蝈蝈时“乐呵呵”、“喜滋滋”的情境。

(4)小结:“红领巾”的做法正好给盲婆婆解闷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像。

2、学习第二节。

(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指名读。

(2)“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是什么意思?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看来,他经常去看盲婆婆,跟她聊天,给她唱歌。)。

3、学习第三节。

(1)轻声读一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了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仿佛真的来到广阔的田野,看到清清的溪水在流淌……)。

(5)齐读。

4、学习第四节。

(1)蝈蝈是怎么唱歌的?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蝈蝈的歌声就代表了什么?(我的关心爱护)。

(3)全体有感情地背诵这一节。

五、齐读全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2、通过不断的朗读,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三教学手段。

朗读法、说话法。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请学生睁开双眼。

在这样美丽的野外,你想睁开眼睛看看吗?你想和小伙伴荡起双桨吗/。

3、可惜,盲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郊外,更不能和伙伴们玩耍,怎么办呢?

二、精读训练。

1、齐读课文。

2、学习和朗读第一小节。

从书上哪两个词语能看出?(乐呵呵、喜滋滋)。

(2)指名说abb的词语,和“乐呵呵”意思一样的有哪些?

和“喜滋滋”意思一样的有哪些?

(3)指导朗读读第一小节。

1)你会用什么心情读第一小节。

2)分男、女生读。(小组评价)。

3)指名读。(个人评价)。

3、学习和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幻灯片出示:想一想,蝈蝈是不是真的会唱歌?

补充:不是所有的蝈蝈都会唱歌,雄蝈蝈的翅膀扇动身体会发出响声,那是在唱歌。

(3)幻灯片出示: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设想:在我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会为盲婆婆做什么?

(4)朗读朗读指导。

引子:少先队员急忙忙地跑到婆婆面前,婆婆,婆婆——。

1)指名读。

2)小组读。

4、学习和朗读第三小节。

过渡:歌声带给了盲婆婆什么?

(1)指名读第三小节。

(2)默读课文,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歌声会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讲解喜欢的词语:领、看到、流淌、清波。

2)喜欢这句的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1)讲解喜欢的词语:带、想起、难忘、欢乐。

2)喜欢这句的指名读、齐读。

5、学习和朗读第四小节。

过渡:蝈蝈的歌声好听吗?

(1)指名读本节。

(2)找一找本小节和前面哪一小节有相同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婆婆,婆婆,

补充:第一次出现知识告诉盲婆婆,送来的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这里是强调送的蝈蝈是为了 让它陪伴盲婆婆,给盲婆婆带来欢乐,解除郁闷。

(3)幻灯片出示:您听,它唱的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1)指名读。

2)省略号的意思,指导朗读,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低。

3)齐读。

三、随堂练习。

1、说一说,照第三节的样子说句子。

(1)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              )。

歌声会把您带回(    ),

想起(              )。

(2)两人小组练习说话。

(3)指名说。

(4)出示多媒体画片。

(5)指名说话。

2、概括小节大意,请学生排序。

(1)小黑板出示:向婆婆表示心意。

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2)小组讨论。

(3)指名填序号。

(4)引读课文。

四、全文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少先队员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一片爱心。你们读了这首诗歌,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概括,我们不仅要对邻居中的残疾人要关心,对社会上的残疾人也要关心。对他们不歧视,不嘲笑,要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邻居之间要。3.质疑: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4、学习本课生字替字上的两个夫,最后一笔是不同的。注意绿字的右半边的写法。初读课文现在我们来读课文,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答案告诉我们?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指导书写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现在它们排着对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3、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

有一个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设计意图:教学课文前,用可以为下文抛砖引玉的故事来奖励学生,既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里盲婆婆形象也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为下面的感悟文本、情感共鸣做好了铺垫。]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1、(出示挂图)引导看图:你们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办法?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样呢?(高兴)2、是啊!从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3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5、现在你们就是那个想出办法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三、自主学习、以读促读1、让学生想象平时小朋友是怎样陪盲婆婆的?2、盲婆婆看不见,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她呢?现在小朋友已经到了盲婆婆的家。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跟盲婆婆说的。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轻声读、默读、同桌互读、找朋友读)、4、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很关心盲婆婆)。

5、谁能读出对盲婆婆的关心?(指名读、评读、男女比赛读)。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

一学生在读蝈蝈的叫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快,或取得逼真的效果,把“咯咯”模仿成了蝈蝈的叫声。又引来了一阵笑声。我知道这是善意的。怎样化这笑声为更有利的资源呢?直接赞扬!你为什么要读得这样欢快?大家也来做做这只欢快的蝈蝈,改成像他这样读读!让盲婆婆感受更多的关爱,好不好?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吧。

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重视了让学生说规范的口头语言。不遗余力,字字句句不放过,重视让学生说完整的口头语言,力争运用积累,流畅优美。在今后的每节课中我都将以此为目标,为向书面语言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7、齐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