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7 13:56:40 作者:温柔雨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分配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一年级教案范文,了解一下如何编写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生:圆。

师:为什么?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分析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体,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问题源于现象: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立体图形引入。

(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然后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在投影下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认识这些脚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

2.老师这里啊,还有几个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

a.学生将每个图形送回各自的家。

b.评一评,送对了吗?

c.说一说,根据什么来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是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有四条边,也是方方正正的,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边。

圆:没有尖尖的地方,非常圆。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用图形进行创作。

a.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b.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2.先依次说出图形的名称,再观察每行中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填一填。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准备。

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

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看。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1课时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个()个()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1、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颜色各异)。

2、正方形卡纸两张(一张四条边画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另一张对边画同一颜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色小卡纸幼儿每人一套(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正方形、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宝宝。

4、用卡纸做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饼干若干。

(一)开始部分。

活动引入:猜一猜。

a、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宝宝它有四条边、有四个角,而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小朋友想一想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形,加深幼儿对它们的认识。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宝宝请出来了!(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呀,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宝宝,我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我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老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我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感知图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3、出示长方形宝宝,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老师:正方形宝宝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但只有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有四条边,只有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老师后说)。

相同点: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都有四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6、巩固。

给小客人送食物。(正方形嘴巴的小客人吃正方形饼干,长方形客人吃长方形饼干)。

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那些物品像正方形和长方形。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1、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建模的过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本节主要内容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对"特点"一词比较陌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活动:打开自己的学具盒,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都拿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一类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分类,教师巡视。

(有的学生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物体,有的学生会一个物体重复分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其它学生说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可以分一个做一个标记。)。

活动2、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讨论。

问题1:这些图形一共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问题2:针对第一类(正方体)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它们都是方方的,有的学生会说到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如六个面大小一样,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会说到名称)。

小结: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虽然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用途不同,但从形状方面来观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那些特点。

问题3: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第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找出后投影出示正方体模型。

(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正方体,但也有的学生会说正方形,这时可以强调回顾一下课前讲到的体和形的区别,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活动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体棱角不分明,这时可以简单的说它们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体。)。

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的学生就误认为是正方体,此时可以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之后再进行下面的讨论。

师: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体?

生:因为它的六个面不是都一样大的。

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

这时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比一比他们的边(正方体的棱长),有的说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说可以把正方体放在纸上,把它的每个面画下来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师肯定这些同学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小结: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认出来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

工具和方法动手去验证它。

同认识正方体活动一样,针对第二类(长方体)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或者说它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个面,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等。)。

问题2: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这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明确长方体模型后投影出示)。

问题3:那么这一类物体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长方体)。

问题4: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评,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不是,或者说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而长方体不是。)。

问题5: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针对第三类(圆柱)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它们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弯的(曲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而且一样大,出示圆柱模型图及名称。

活动:从学具中找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问题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最后一类球学生能够很快说出它的名称、特点(曲面、易滚动等)及生活中是球体的物体。(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圆,这里只需结合实物如篮球或学具盒里的球体与黑板上的圆形做对比,再次强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即可。)。

1、课后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通过滚动圆柱、推长方体、转球、摸球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完成下题,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个,球()个。

(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想象月饼盒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感受面在体上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立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

圆柱。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知识点及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__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新课有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几个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

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

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习学过的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种平面图形。

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

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

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