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热门14篇)

时间:2023-12-16 08:23:18 作者:薇儿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下面这些心得体会都是从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党员,我认为,作风建设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正风肃纪就是要对每一级的干部进行约束,不仅要设有高压线,也要设有低压线,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而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认真学习《党章》、《党员干部管理条例》等规定,务必要时刻谨记,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基本要求。要时刻警醒着:奢迷之始,危亡之渐;只有凡事都按章办事,按规做人,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才能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才能让居民群众愿意相信我们,主动配合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引以为戒,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价值,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以下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范文仅为参考写作。

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虽然刚刚播放了两集,但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点赞、鼓掌。

为何一部看似再简单不过专题片引发如此之大的反响?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与见解。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将“大老虎”的深刻忏悔与人生反思直接展现在公众面前,无疑是一场最真实、最有力、最震撼的现场直播式反腐倡廉。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认认真真看一下这部专题片,为自己装上一个“摄像头”,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考验的党员干部!

人生是现场直播,不可重来。

作为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一要以反腐警示片反面案例为鉴,领悟人心向背的道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管好自己及配偶、子女及亲属,守好每一个节点,走稳每一步,筑牢拒腐防线,认真履好职;二要带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传递正能量,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把“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再学习、再研读,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不要让任何客观理由成为贪腐借口,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三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在最基层,要用暖心的话与老百姓交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好工作。

国之巨蠹无论怎样忏悔也无法开脱罪责,但对于反贪腐来说,他们的反思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警示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可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把住第一次。

警示二:干部要“四清”。

党员领导干部讲人情,但更要讲党性,自己两袖清风,管住身边人,对妻儿则为之计深远,对亲友划明“清”和“情”,否则糊里糊涂的爱,只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害。

警示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小事小节不是小问题,里面既有五光十色,更有刀光剑影,缺乏定力就会迷失方向,任其发展难免大节不保。

每一个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看了贪官们的幡然悔悟,相信每个领导干部都会有灵魂的触动。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又一部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第一集,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足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都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会议”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贪腐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

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贪腐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贪腐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

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

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贪腐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贪腐分子和贪腐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贪腐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又一部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第一集,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足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会议”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贪腐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

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贪腐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贪腐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

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

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贪腐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贪腐分子和贪腐资金的 避风港 ,不应成为他们的 避罪天堂 ”再现反贪腐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心得体会

10月19日晚播出的《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大家观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为此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一些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的观后感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为政者应该率先垂范,能够行得正,立的直,上行下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一种向上的、健康的社会氛围。

好的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正人先正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认真履行作风建设“一岗双责”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当表率,做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政风及至社风民风的好转。

加强作风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继续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地落实好中央、省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要坚持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决防止反弹,不断巩固扩大成果。

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会所中的歪风”、公车管理使用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优良的作风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正是为了以过硬的作风争取最大的成绩,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效振奋党心、深得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古人讲“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我们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仍心存侥幸,搞迂回战术,变着花样收钱敛财;有的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他们故意制造一些噪音杂音,企图混淆视听,自己好从中脱身。“四风”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有的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种种情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始终把反腐败放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由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从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看,从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到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以实现不敢腐,再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立足标本兼治以净化政治生态,都深刻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推进。全党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跟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以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在重要的时间,重要的中央台播放,彰显出了国家对于反腐倡廉的重视。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反腐的细节,也确实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大家从细节中吸取教训,以便警钟长鸣,也从中告诉一些还在执迷不悟的官员,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同时也是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政府工作公开化,在以往,审判这些贪官的过程和细节,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工作的进步,也是越来越公开化了,无时无刻在接受着广大民众的监督。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中央纪委亲自出手抓反腐剧,这是十分罕见的重要举措,显示了对反腐剧创作的高度重视。这远远比一些反腐题材电视剧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让公众真正的看到了反腐败工作的真实案例情况,远远比一些带有虚构情节的反腐败电视剧要实在的多。

我们党和政府的干部要廉洁,这是我们老百姓最看重的。抓好我们的党风,才可能预防减少腐败的发生,也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相信我们的政府,才能对政府抱有希望。因为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系着我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专题片中的涉及的那些高官,向我们老百姓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腐败分子永远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死对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铁帽子王。官再大,位置再重要,只要违法违纪,党和人民群众一样不答应,等待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查处害群之马的有力的亮剑,不仅向世人表明一种查处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没有死角,只要有腐败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正义的之剑所在,这同样也是一种承诺!

2

页,当前第。

1

1

2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心得体会

20xx年9月26日,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的王天普公款宴请同学,一顿饭就消费了4万多元。

史恕(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说:“当时共宴请26个人,每个人是按照400块钱的标准,还有随行的一些人员是按照自助餐120块钱的标准,除此以外比较大的部分就是酒水,当时喝了8瓶茅台,7瓶红酒,酒水费用就是2万3千多。”

一顿饭花4万多块钱,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王天普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从见怪不怪到随波逐流,不管是别人有求于他,还是他有求于别人,他觉得最便利的办法就是在酒桌上解决。

不重视作风问题,就容易出更大的问题。王天普因为收受礼金、收受私企老板钱财、纵容亲戚参与中石化项目获得利润等等,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王天普说:“我本人现在也在反思,吃吃喝喝这种“大方”,特别是违法乱纪的事情,出现了这么多,确实是丢了国企的脸。”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心得体会

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张建津说:“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或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张建津爱好喝酒,讲究越醇越好,年份越高越好。其他的私企老板也是迎合他这个爱好,他们的车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有20xx年的茅台、30年的茅台。张建津在吃的上面也追求上档次。在海鲜为主的餐厅里面,都是一些活的,像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有的一开始吃的是清蒸,后来就是吃火锅。

天津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张建津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张建津周围也聚集了几个交往密切的私企老板。作为国企负责人,张建津掌握着不少合作项目的决策权,一些私企老板就投其所好,和他拉近关系。

为了和张建津处好关系,私企老板也不惜花大价钱。20xx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期间正逢他过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兰一家高档餐厅为他庆生,聘请外籍名厨,吃高档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费上万欧元。还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晚宴可谓奢华。

张建津说: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很大,差不多得有一米,当时摆的是整个带形的,也很好看,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很贵的,肯定也是预定的,反正就是显示他的热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私企老板通过和张建津的交往得到了药品的独家代理权,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张建津也在觥筹交错中越陷越深。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心得体会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效振奋党心、深得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古人讲“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我们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仍心存侥幸,搞迂回战术,变着花样收钱敛财;有的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他们故意制造一些噪音杂音,企图混淆视听,自己好从中脱身。“四风”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有的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种.种情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始终把反腐败放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由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从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看,从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到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以实现不敢腐,再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立足标本兼治以净化政治生态,都深刻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推进。全党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跟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以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大老虎落马画面首次曝光、现身说法诚恳悔悟、既往错误直接展示,是一剂打在全体领导干部心里的廉洁清醒剂,也是又一次直面群众的反腐决心宣誓。

昔日台上鲜花怒马,今日落马垂垂老矣,落马前后巨大的状态反差是每个看到纪录片的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没有哪个人从根子里就是腐败分子,从走上仕途的开始就预料到今日的结局,或是娶了个贪心的太太、或者开始羡慕别人奢侈的生活,一念之差走上贪污腐化的道路就再也不曾回头。周本顺、白恩培等领导干部,昔日主席台上意气风发,今天身陷囹圄神情落寞,既昭示了违背党纪国法的下场,也警示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廉洁问题上防微杜渐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地位高、权力大从来不是腐败的遮羞布,在党纪国法面前高级干部与普通党员一视同仁。如此集中的让落马高官现身说法,彰显了党正风肃纪的决心,和忍痛直面问题、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勇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是确保党真正战胜“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必经之路,十八大后一个个落马的高官,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明证。

他人拉拢、家人下水、利益往来、迫不得已其实都是私欲毁掉信念的借口,最根本的问题是自己心里想贪、想拿、想占。只要心里有了这颗私欲的种子,做出种.种贪腐的事情就成为理所当然。在观看《永远在路上》的时候,每个党员都应该问问自己,那些出现落马干部身上的问题自己有没有,那些违反纪律的苗头自己身上存在不存在,这些落马干部的堕落历程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心里时刻警醒自己的镜子。

廉洁之弦不可松,纪律警钟需长鸣。这些强调纪律的话,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却总有些人当作耳旁风,非得落入法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意义。反观《永远在路上》中曝光的落马干部,都曾是青年才俊,都曾有奋斗历程,都干出过不小的成绩,也都曾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位置越高越骄傲,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既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一般干部,自以为是的特殊越来越多,接过地气的谨慎越来越少,脑子里的警钟常年不敲不响了、心里的廉洁红线自己切断再也不管用。

这些落马高官的悔恨是一剂廉洁清醒剂,每个党员干部心里都应该从中有所反思。固然,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需要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提醒,但最关键的还是始终保持自己的那颗敬畏之心。一方面要敬畏自己的信仰,别丢了自己的初心,用敬畏之心剔除自己的私心杂念;另一方面要敬畏自己的底线,在任何人、任何事、任何问题上都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妥协、纪律问题上退让、底线问题上回避。有信仰、有敬畏、有底线,才能真正打退那些来自物欲的诱惑,才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清正廉洁。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张建津说:“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或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张建津爱好喝酒,讲究越醇越好,年份越高越好。其他的私企老板也是迎合他这个爱好,他们的车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有20xx年的茅台、30年的茅台。张建津在吃的上面也追求上档次。在海鲜为主的餐厅里面,都是一些活的,像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有的一开始吃的是清蒸,后来就是吃火锅。

天津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张建津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张建津周围也聚集了几个交往密切的私企老板。作为国企负责人,张建津掌握着不少合作项目的决策权,一些私企老板就投其所好,和他拉近关系。

为了和张建津处好关系,私企老板也不惜花大价钱。20xx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期间正逢他过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兰一家高档餐厅为他庆生,聘请外籍名厨,吃高档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费上万欧元。还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晚宴可谓奢华。

张建津说: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很大,差不多得有一米,当时摆的是整个带形的,也很好看,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很贵的,肯定也是预定的,反正就是显示他的热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私企老板通过和张建津的交往得到了药品的独家代理权,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张建津也在觥筹交错中越陷越深。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xx省xx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第三,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0xx年9月26日,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的王天普公款宴请同学,一顿饭就消费了4万多元。

史恕(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说:“当时共宴请26个人,每个人是按照400块钱的标准,还有随行的一些人员是按照自助餐120块钱的标准,除此以外比较大的部分就是酒水,当时喝了8瓶茅台,7瓶红酒,酒水费用就是2万3千多。”

一顿饭花4万多块钱,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王天普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从见怪不怪到随波逐流,不管是别人有求于他,还是他有求于别人,他觉得最便利的办法就是在酒桌上解决。

不重视作风问题,就容易出更大的问题。王天普因为收受礼金、收受私企老板钱财、纵容亲戚参与中石化项目获得利润等等,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王天普说:“我本人现在也在反思,吃吃喝喝这种“大方”,特别是违法乱纪的事情,出现了这么多,确实是丢了国企的脸。”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心得体会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宣誓着我们党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决心,同时也在号召党员干部秉持廉洁公正的从政原则,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仅仅代表了一份承诺,也是代表了一份嘱托。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的主题线索,契合了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朽的社会心理。

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认认真真看一下这部专题片,为自己装上一个“摄像头”,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考验的党员干部!

人生是现场直播,不可重来。

作为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一要以反腐警示片反面案例为鉴,领悟人心向背的道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管好自己及配偶、子女及亲属,守好每一个节点,走稳每一步,筑牢拒腐防线,认真履好职;二要带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传递正能量,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把“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再学习、再研读,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不要让任何客观理由成为贪腐借口,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三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在最基层,要用暖心的话与老百姓交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好工作。

国之巨蠹无论怎样忏悔也无法开脱罪责,但对于反腐朽来说,他们的反思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警示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可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把住第一次。

警示二:干部要“四清”。

党员领导干部讲人情,但更要讲党性,自己两袖清风,管住身边人,对妻儿则为之计深远,对亲友划明“清”和“情”,否则糊里糊涂的爱,只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害。

警示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小事小节不是小问题,里面既有五光十色,更有刀光剑影,缺乏定力就会迷失方向,任其发展难免大节不保。

每一个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看了贪官们的幡然悔悟,相信每个领导干部都会有灵魂的触动。

永远在路上之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白恩培的老婆一次向人索贿一只价值1500万元的手镯。办案人员说,白恩培家里像这样的翡翠手镯,多到要用绳子系起来论“提”算。周本顺在河北任职期间住的是800平方米、16个房间的二层小楼,他还专门从老家湖南调来两名厨师给他做饭,家中两名保姆中专有一人负责给他养宠物。

这是17日开播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公布的几名巨贪令人瞠目的贪腐细节。这部专题片共8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等单位制作。

把落马的原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腐败细节公之于众,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定的执政自信,以及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勇气和信心源自中央对反腐败斗争顺民心、合民意的深刻理解——惩治腐败绝不停手,从严治党永在路上,这是我们党凝聚人民信任、打牢执政之基的历史选择。

面对镜头,身陷囹圄的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无不悔恨自己“给党给国家给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这样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汲取的沉痛教训。

白恩培、周本顺都是出身贫寒人家,李春城自述在十几岁时就希望能够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多做有益的事情。他们的结局警示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片刻不可放松,背离了初衷和信仰,走向自己的反面,是最大的悲哀;是党员就该把忠诚于党、忠诚于信仰作为毕生的追求。

永远在路上之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延伸阅读:

永远在路上是系列反腐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落马官员的细节,可以说人心向背这一集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续的永远在路上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请参考。

观看完了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想必大家对以上率下这个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上率下对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警示作用,不仅要起到表率,更应该廉政,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是踏石留印,本片讲述了原茅台酒长董事长袁仁国等人的作风问题,观看了踏石留印这一集,本集就是要告诉大家爱不要将作风视若罔闻,作风问题是当前党在执政过程中严抓的问题,只有严抓作风问题,才能牢固党的根基,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永远在路上之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正如中纪委网站介绍所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坚决纠正“四风”,查处了大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有力地推动作风改进。但同时,由于作风之弊积习甚深,“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面对这种情况,中央纪委宣传部认为有必要制作一部专题片,一方面展示两年来正风肃纪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客观描述改进作风任务的艰巨复杂,通过全景展现,展示党中央改进作风的坚强决心,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心,为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凝聚人心、营造氛围。”

看看“两场”—既有“现场”又有“立场”

“广州市委原书记多次出入高档会所的具体场景是怎样的?格力集团‘学酒哥’当时的现场情况究竟如何?这些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独家还原和披露。”做到了“当事人现身说纪,既能还原故事情节,又能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但是许多当事人违了纪,受了处分,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做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有关地区纪委也给予大力支持,最终一些当事人才同意站出来谈反思、谈教训。”

看看“两者”—领导和专家深入解读。

中央纪委宣传部还协调采访了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部分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共计30余人,包括贾平凹、熊召政、胡鞍钢、房宁、谢春涛、杨凤城、辛鸣、高波等,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阐释和解读。为确保片子准确传递中央精神,中央纪委宣传部对专题片后期剪辑制作投入很大精力,多次会同专业人员一个画面一个画面推敲,一句话一句话琢磨,一个职务一个职务核对,确保不出任何差错。

永远在路上之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伏尔泰说过:“自私是永远存在的。”谁说“人之初,性本善”?事实是自从有了人类,特别是阶级的形成,一些人的贪欲就会蔓延泛滥。懒馋占贪变,——腐化堕落之径。当你满脑子想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被贪欲所充满,就会丧失良知,就会不择手段地攫取钱财、追求享受。“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古代官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现象,就是黑暗的封建社会腐败的明证。专题片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就是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今天,仍要防止腐败的发生,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所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倡廉是必要的。当然,古代不乏“出淤泥而不染”的官员:“天下廉吏第一”之美誉的于成龙,一钱太守”刘宠、“四知先生”荆州刺史杨震……他们为官清廉,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成为反腐倡廉的楷模。但是,一个官员的清廉,充其量只能影响一方。我们这个中华56个民族大团结的泱泱大国,只有从严治党、从严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筑起一道反腐的钢铁城墙,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每个人,无论职位大小能力多少,都要戒贪反腐,倡导廉洁奉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须知,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有一官半职的,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样,才能时刻筑起反腐的篱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带领群众奔小康。而普通老百姓,也要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一个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的奉献者。

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10月17日,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以前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个性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必须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务必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齐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明白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以前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貌。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十分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能够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期望所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