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就业督导工作汇报(优秀18篇)

时间:2023-12-16 08:32:19 作者:飞雪

工作汇报能够帮助我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以下是一些工作汇报的典型案例,通过学习它们,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汇报能力。

农民创业就业督导工作汇报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街在接到区政府下达的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工任务后,行动迅速,高度重视,先后开了党工委会、街道村干部大会、各村书记及劳动保障协管员会议,重点安排,精心布置,确保招工任务的完成,在会上要求街村干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迅速,安排上要到位。今年上半年,在信江新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市发改委挂点督导单位指导下,街道事处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精心布置,宣传到位。

街村干部在开完会以后,深入村组,逐村逐户登记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调查表,散发招工宣传单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工用工优惠政策,边调查边摸底、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摸清了外出返乡人员的思想动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春节前后返乡人员较多的优势,派出所、计生等人员集中场所张贴招工宣传单,在繁华处设立招工点,散发宣传资料,提供政策咨询,力求家喻户晓。

3、热情周到,做好招工服务工作。

由于情况特殊,大部分农民工在外从事糕点、烧烤行业,进厂打工人员不多,但宣传到位以后,仍有不少人有意在本地就业,共有48人自己到街做求职登记,在正月初六、十一面试人员中有多数人体检合格,合格率达47%,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街工作人员对第一批进厂人员热情服务,雇车辆集中送到光宝科技公司。

4、参加全市春季招聘会,做到组织、人员、任务“三到位”

在市春季招聘洽谈会上,共组织有意向在本地就业人员36人,并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参观,以点带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组织有意在工业园区务工人员15名参加招聘会,圆满完成了信江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达的参加招聘会任务。

5、加强值班,做好登记造册工作。

街大部分时间均安排人员值班,热情为求职者登记,建立好求职人员档案,及时输入微机进行管理。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分析,返乡农民工中因各种原因已离开原工作企业的人数有所增加,以及部分返乡农民工暂时失去工作,加上农村部分新成长劳动力,需要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提升;从劳动力需求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依然具有一定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但是计划招工的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另一方面要求新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在历年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又有上升。综合上述情况分析,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未增加,技能要求提高,因此农民工的就业工作比较艰巨繁重。经过查找,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企业联系沟通还有不到位之处,现有20多求职登记者找不到理想岗位;二是企业招人用人不及时,以致有部分有意向在本地务工人员等不住而重新到外地务工;三是企业用工条件苛刻,部分两夫妻有意在本地务工人员只招女工不招男工,以致两夫妻重新选择去外地务工。

三、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鼓励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要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由于创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导农民工群体自主创业是一条安排就业的有效途径,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开展的“四级联动、携手共建”活动,为建设生态经济区建功立业带动创业,巩固农民创业就业工作成果,推动城市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把劳务用工等方面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绿色乡村中找准定位创好业,不误时机再就业。

2、发挥优势,丰富培训活动内容,使其贴近用工企业和农民工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农函大站、所等在职业技术培训中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为农民工群体劳动者提供“充电”的桥梁,以有效解决用工企业条件设置高与农村劳动力只有数量优势的矛盾。

3、提高信息沟通,努力提高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工就业。要统筹信江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部门、挂点督导单位等各方的力量,一方面在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监测制度,掌握本地区农民工的数量、就业意愿等信息;另一方面用工单位可以与劳务输出地区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联网等各种渠道发布供求信息,减少农民工盲目流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乡镇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大局,更关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鞍山市千山区xx镇劳动保障所,采取多措施深化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加大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xx镇劳动保障所深入辖区入户走访就业困难人员、低保户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认定帮扶对象,坚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工作,对已认定的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政策的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通过走访入户摸清辖区内人员状况底数,为全面实施各项就业援助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一步落实普惠制培训工作。xx镇劳动保障所一方面街道将联合其他部门,定期开展创业、手工编织等培训班。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其他培训机构如新抚区就业培训中心、成龙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做好信息对接,把一些居民特别关注的月嫂、育婴、化妆、焊工、钳工、电工等专业送到居民的家门口,使培训信息不再遥远,“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培训信息。

鼓励居民进行自主创业。xx镇劳动保障所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及城镇失业人员举办创业培训班,聘请辖区内知名企业家为其进行创业宣讲,召开各类创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

实现居民与小额贷款“零距离”。xx镇劳动保障所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专项宣传活动,送政策到楼院、村头;鼓励并引导已有创业实体及企业,符合申请小额贷款的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申请材料以最短的时间送达担保中心等全方位提供服务,为申请人员提供方便。

搭建双选平台,促进信息对接。xx镇劳动保障所抓好信息对接促进就业,组织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利用遍布社区和各村的宣传栏,滚动播放用工信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满足求职者选择;把岗位送到失业人员家门口的活动,多方收集各类即时招聘信息,提高企业与人才对接的成功率。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xx镇劳动保障所通过设置宣传板、悬挂宣传条幅、印制传单、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争让辖区内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意愿人员充分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并设立意见箱及时获取辖区内居民的意见,根据居民反映情况对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县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xx县人社局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为抓手,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目前,打造创业孵化基地3个,实现创业659人,创办经济实体703个,新增长就业16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一是对照创建标准,逐项夯实责任。xx县上成立了常务县长任组长的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创建工作六大体系、65项考核指标,逐项梳理工作任务和部门责任,制定下发了总体方案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将各项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镇办、各相关单位,由县委和县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按照标准和时间节点要求扎实推进。

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推动政策落实。xx县人社、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职能部门结合系统实际,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一步梳理扶持政策、细化工作措施,以方便创业、促进就业为目标,分别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创业指导、市场准入、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降低了创业就业成本,激发了创业就业活力。目前,发放小额贷款301笔2xx5万元,创办经济实体703个,带动就业1977人。

三是积极搭建平台,强化示范引领。以家福乐创业孵化基地、越影工贸创业孵化基地、海林菌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平台,整合行业专家、职业指导师、优秀企业家等人才资源,建立创业创新导师队伍,为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教育培训、项目评审、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服务,鼓励各类创业创新载体入住创业基地,扩大创业规模。目前基地入驻创业实体42家,带动就业100余人。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氛围。利用政府网站、新闻网、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信息化手段广泛宣传省市县促进就业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努力扩大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制作了“双创”公益广告和创建工作纪实片,通过县电视台、led显示屏等方式,在主要商场超市、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时进行滚动播放,大力宣传“双创”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全力营造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社会氛围。

20xx年,xx县就业创业重点将围绕就业扶贫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就业扶贫攻坚,通过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促进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今年的就业创业重点工作将通过抓好“六项十二个”措施的落实,创出xx县就业创业工作新亮点、新特色。

一、抓好“两个就业”的落实。一是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按照《xx县20xx年就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用活用好就业创业政策,做实就业扶贫工作,力争帮助xx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二是抓好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优势,搭建好用工对接平台,确保企业用工稳定。

二、抓好“两个项目”的落实。一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20xx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全局干部职工要全力以赴、发动各方力量按时完成任务,对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做出贡献的,将给予奖励;二是抓好争项争资项目,各股室要主动与省、市业务科室对接、捕捉信息,大力争取就业资金,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三、抓好“两个建设”的落实。一是抓好乡镇扶贫车间的建设,围绕就业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力争在全县打造40个以上就业扶贫车间,给贫困劳动力创造就近就业岗位;二是抓好人才中心与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建设,以就业局更名为契机,整合人力、人才资源,建立建全资源台帐和电子数据,充分发挥资源市场的服务作用。

四、抓好“两个保障”的落实。一是贫困劳动力创业扶持有保障,在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的同时,重点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创业扶持,优先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优先给予贫困劳动力创业小额担保贷审核、发放,放宽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贷款担保人条件,放宽贫困劳动力创业或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贷款额度;二是失业人员生活待遇有保障,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对符合申领失业保险生活待遇的失业人员,必须100%的给予办理。

五、抓好“两个培训”的落实。一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的培训力量,开发好适合贫困劳动力的技能项目,重点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保证18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抓好创业培训,全力配合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把创业培训做为就业培训的品牌项目,做大做强,做出新特色。

六、抓好“两个机制”的落实。一是抓好干部职工管理机制的完善,继续建立健全干部职工考勤考绩制度,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杜绝懒政、不作为的行为发生;二是抓好精准扶贫帮扶机制的落实,举全局之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县委、政府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地推进就业扶贫,xx县人社局四措施全力推进扩大就业。

充分发挥就业资金的作用,抓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创业就业。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45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29人,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解决各类重点人群就业。

认真落实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举措,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扶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

根据全县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重点完成20xx人以上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职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脱贫。

大力扶持家政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强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贫困户、易地移民搬迁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市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尊敬的李厅长,督查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就业工作督查组的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下面,按照督查工作要求,将我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要求,我市大力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健全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就业长效机制,提高就业质量,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7万人、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67%,失业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完成63%,困难群体再就业3210人、完成54%,高校毕业生就业2.04万人、完成58.2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4万人、完成71%;新增创业1.68万人、带动就业7.13万人。

(一)转变发展方式拉动就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我们坚持以扩大经济总量和调整经济结构“双轮驱动”来促进和扩大就业,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经济规模增加扩大就业。现阶段,工业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市确立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扩大规模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发展战略,集中培植装备制造、能源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纺织服装、造纸、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通过经济规模的扩张来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同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实施“大项目突破年”等活动,大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增加就业。今年全市共筛选推出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226个,其中续建项目77个。目前,149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17个,预计用工量5.5万人,现已吸纳就业1.3万多人,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二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传统企业向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突出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吸纳就业。将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做好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行政规费减免等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不断扩大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规模和贷款规模,对劳动密集型小微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400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时兑现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一系列扶持、优惠措施,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体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引领就业。一是抓好政策完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济政发〔20xx〕12号),涉及54项政策,其中“企业吸纳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每人1000元岗位补贴”、“在校大学生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等13项政策属于创新突破,得到了姜大明省长的关注和批示。为鼓励全民创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引导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济发〔20xx〕18号),涉及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等22项扶持措施,夏耕副省长对我市全力助推全民创业的做法作出批示并给予推广。各县市区也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就业政策,比如,兖州市制定了《金融支持城乡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银青对接”工程实施意见》等,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就业政策体系,为促进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撑。二是抓好政策落实。对全市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对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人,切实做到应发尽发。特别在就业资金落实方面,我市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资金审核、规范支出科目、完善内控机制,提高了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今年,我市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6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160万元,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52.9%;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411人减免各类税费406万元。三是抓好政策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多角度、有重点地宣传各项就业政策。在**日报开辟专栏,每周一期,持续不断地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就业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实施了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为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我们在**晚报策划了8个版面,全方位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并印制300万份免费发放到每家每户。

(三)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开展全民就业创业大培训。依托职业技工院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重点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进乡镇、进校园、进企业”活动以及大学生“意识教育+能力培训+模拟实训”三段式创业培训。上半年,全市就业培训3.99万人、完成省厅下达计划的53.2%;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23万人、完成55.7%,创业培训0.76万人、完成50.7%。兖州市开展了“就业服务直通车进村居”活动,梁山县将“技能培训大篷车”开进了村居、搬到了车间,这些做法都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确定定点培训机构,落实定点培训机构的诚信评估制度,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公布。目前,全市确定了59家定点培训机构、121个专业(工种)。同时,依托“劳动99”三版,结合我市实际,对有关程序进行了调整优化,规范了培训流程,突出了实名制管理,由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台账进行专项检查,提高了培训质量。三是加大培训补贴力度。为更好发挥就业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培训市场行情,今年我们适当提高了就业培训补贴标准,对在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400元、600元、800元的培训补贴,每档提高200元;创业培训给予1000元补贴。同时,对在定点培训机构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实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强化创业扶持,浓厚创业氛围,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是扎实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创城“五大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创业型乡镇创建活动,探索开展了创业型村居、创业型园区创建活动。目前,已评选认定创业型乡镇28个,力争两年内创建60个市级创业型乡镇、20个省级创业型乡镇。组织开展了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一对一”重点宣传活动,发放《就业促进法》宣传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单页等各类资料50多万份。全力做好创城验收评估工作,编制了创城评估验收电子书,制作模式被定为全国统一模式。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7月份,我市被国务院命名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二是启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为集中民智民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扶持创业政策,大力扶持初始创业,孵化培育小微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力争到20xx年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0万个,创业带动就业30万人。积极扶持青年创业促进社会就业,市创业促进会筹集青年创业扶持资金1300多万元,已为22名创业青年发放扶持资金110万元。三是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启用市级创业市场,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担保贷款、法律服务等;坚持每周六开展驻济高校学生特色创业服务日活动,免费提供创业素质测评、开放创业书屋等服务,激发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充实调整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专家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通过“门诊式”、“会诊式”、“结对子”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服务152次。

(五)提升公共服务助推就业。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将就业办人力资源市场功能移交至市人才市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建立。结合“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联合人社部门开展了就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周”、“退伍军人招聘周”、“服务业专场女性人才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460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7.5万个,进场求职人数18.6万人次,达成意向5.5万人次。二是加强就业信息化服务。实施“劳动99”三版系统升级改造,将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民办职介机构和定点培训机构,实现了业务经办全程信息化。建立全市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库和求职岗位资源库,实现了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管理信息、职业供求信息等数据共享。市人才市场创新开办“蜜蜂零工超市”,为求职人员自动匹配零工岗位,目前这套系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推广应用就业失业登记身份证识别系统,完成就业信息采集系统与身份证识别系统对接,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市县两级举办了14期培训班,对全市156个乡镇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共培训700余人。着力推行精细化就业服务模式,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度,开展人性化、个性化贴心周到服务,“真情相助”、“圣地金桥”等就业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圣地金桥”被命名为全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品牌”。

虽然我市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全市就业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今年我市人力资源供给总量约为9.8万人,需求总量约为7万人,就业缺口达2.8万人,就业总量仍是供大于求。总量压力下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复杂,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并存。二是经济增速放缓与转方式调结构双重压力叠加。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加大,经济增速趋缓将减弱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将可能造成规模性岗位失业,双重压力叠加将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三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与就业质量偏低两大问题凸显。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提供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发展前景与新生代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不适应,就业质量偏低,就业吸引力有所减弱。

一是全面开展就业专题调研。为全面、准确了解我市就业工作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拟于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专题调研活动,重点对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更好推动就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举办全市创业政策项目宣传推介暨人才招聘活动。确定今年8月份为就业创业政策集中宣传月,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通过刷写标语。

口号。

制作宣传条幅张贴政策海报印发明白纸等形式,把就业创业政策送到大街小巷送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8月3日在市全民健身广场举行为期1天的“**市创业政策项目宣传推介暨20xx年人才招聘大会”,重点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推介创业项目和举办人才招聘活动。

三是大力实施家庭服务业培植工程。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济政办发〔20xx〕29号),成立家庭服务业促进会;按照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年内组建成立**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重点扶持品牌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力争1—2户进入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行列,带动我市家庭服务业全面发展。

四是加快推动创业平台建设。依托高新区、各类经济园区和职业院校,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园)建设,力争到20xx年底每个县市区和高新区至少建设一处不低于1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园),为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孵化、资金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五是完善推广“沃·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在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管理信息、职业供求信息等数据实现共享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开发研制的身份证智能求职系统、“蜜蜂零工超市”系统,对“沃·就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着力推动传统“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过渡,逐步实现“招聘不出单位、求职不出家门”的就业服务新模式。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一)调查背景。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出的农民工已陆续返乡,为了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因此对自己所在村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人数、职业分类、技能水平、培训愿望、就业意向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援助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及早实现再就业。

(二)调查目的对本村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时寻求解决途径。

(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调查问题分类:

(四)调查对象。

(五)调查方式。

面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

暑假期间,通过返乡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我走访了离我比较方便的几个村的返乡青年农民工,在此次抽样调查中,我共发放了10份问卷,通过实地调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我对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平均年龄小。

16岁到28岁的占50%,28岁到48岁的占50%,都属于青壮年群体。

(二)文化程度低。

初高中文化程度占90%,高中以上学历只占10%。

(三)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较低。

大多数返乡青年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务工地点普遍为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通过调研,我村返乡青年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就业,在我们调查的人员中,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企业停产。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占用大量的资金,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只有关门停产,工人也只好另谋他路或者返乡,占25%。如大崇乡盘龙村的青年蒋益斌说:“几年过来,都是上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一今年2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

二是企业降薪。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销路不好,不敢大量生产,工人都是计件工资,工资一降再降。由于工资少,难以保障正常的基本生活,只有回家,占30%。

三是企业裁员。由于企业状况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企业只有降低成本缩小规模,进行裁员。裁下的人员无法找到其他工作,只有返乡休息,占30%。

四是其他原因。一是因受今年年初冰雪灾害没回家过春节而选择提前返乡返乡回流,占15%;二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一是收入普遍较低。1000元/月以下占29%,1000—1200元/月占30%,1200—2000元/月占21%,2000元/月以上占10%,而且普遍反映工资稍微高点就要自理生活,负担大,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据黔城镇的朱赢说,他在深圳宏通礼品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4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10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

二是再就业愿望强烈。在与青年农民工交谈了解中,我们问及返乡后的打算时,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想在本地找份工作,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还有不到10%的想在家务农,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文化低,无一技之长,即使在外打工,也是从事重体力活或简单劳动,且收入低下,在家务农心里感到踏实。有25%的想在家创业,这部分人有一技之长,年纪相对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要高一些,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回乡后想靠自己的本事立足发展,结束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有15%的等待机会再次外出务工,这部分人家庭条件较差,驻地环境落后,比较贫穷,留在家乡也无发展前景,等经济危机过后,还是想外出挣钱。至于到何地去心中没底,只能到时候再说。

三是迫切渴望得到扶持。调研中,大部分青年是因为原企业(单位)受金融危机影响用工减少裁员而返回家乡的,他们根本不知道金融危机是什么,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面前,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从主观上看,他们并不希望回乡,面对家乡窘境,自己又无一技之长,在家乡创业何等艰难,甚至压力重重,迫切需要再就业以维持基本生计。调研中,有60%的青年希望能得到技能培训,为创业、打工奠定基础;80%的青年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机会,以解决目前无工作、无收入的现状;78%的青年期望政府能给予创业政策优惠和扶持,为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9%的青年希望政府能发放部分救助金,以解决既无资金创业,又无创业技术的实际困难。

四、对青年返乡农民工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此次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会导致增收困难、增大当地就业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隐患等突出问题阻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会在国家重视“三农”的情况下给广大农村注入新型活力,发展农业生产;缓解本地企业用工不足和相关行业用人难问题。我们应该正视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弊端,积极应对,吃透情况,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制定政策。一是建立农民工返乡监测制度,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对有创业发展愿望和条件的返乡青年,要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期实现以创业拉动就业。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鼓励广大农民从事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要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转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二是加强信贷支持。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措施,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扩大贷款范围,降低贷款条件,帮助创业农民工解决启动资金需求。

二、树立信心。通过宣传来坚定返乡回流青年的信心。一是重点宣传好党的惠农政策,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惠民行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行动、结对帮扶等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返乡青年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温暖;二是要把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扶助行动与春风行动有机结合,并通过制作电视节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团市委可围绕“回乡创业,我们积极扶助”这一主题,扎实开展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扶助行动,团市委要积极利用团的组织网络、共青团网站、青年qq群、工作简报、户外墙体标语等阵地,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党的就业政策,宣传共青团的青年就业创业项目,让返乡青年农民工坚定就业信心。

三、搞好培训。一是广泛动员和号召返乡青年农民工积极参与劳动、农业等部门开展的培训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在本地重新就业,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二是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力度。针对绝大多数回乡青年农民工无创业经历、对政策和市场缺乏了解的现状,积极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班、创业环境和政策知识讲座等形式,为回乡创业者开展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让参训学员产生自己的企业构思,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从办微小企业做起,开始自己的创业行动;三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四是团市委可利用各级团组织的青年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对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提升素质,为年后外出务工做好准备;五是可以邀请青年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让他们畅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体验了他们创业路上的苦与乐,同时让更多在创业路上踯躅不前的回乡人员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激情,增添了创业信心。

四、维护权益。调研发现,大批返乡农民工在原就业单位均未领到工资就返回家乡,又无机构、无人为他们撑腰,导致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团组织要把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市形成关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树立理解、尊重、保护返乡青年农民工权益的意识;要积极做好青年农民工维权工作,了解返乡青年的工资拖欠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损害青年农民工权益的问题,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切实做好维权工作。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20xx年,xx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为了确保就业局势稳中求进,xx县人社局积极采取六大措施,确保全年目标实现。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新一轮政策,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再就业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实施“我选湖北.梦在”计划。加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施高校毕业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设1个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

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分流职工再就业工作。重点推出劳务输出对接试点经验,加强就业精准扶贫,培训贫困劳动力820次,转移就业xx00人。推进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大规模失业风险。

四、深入推进创业就业工作。运用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农家乐精准扶贫等创业扶持项目;推进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人才创业新超市。

五、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建设。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和星级评定工作。

六、加强职业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计划。落实“两后生”参加技工教育、技能鉴定、就业创业培训免费政策,加强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xx学院高度重视该院就业创业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该院一直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学院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该院招生就业处根据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列出具体的目标任务清单;各二级学院成立了以党支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学院签订了就业创业工作目标。

责任书。

制定了二级学院就业。

工作计划。

和实施方案。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狠抓落实。二是强化条件保障,做到就业工作“机构、经费、场地人员”四到位。该院通过机构调整配备了就业创业工作专职人员,并预算一定的专项经费,按照《学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经费拨付与管理办法》给二级学院划拨就业经费。学院配备了固定的就业创业工作专用场地,办公设备齐全,保障了各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院招生就业处统筹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牵头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xx学院校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院内建设了初具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成功举办首届xx学院优秀创业校友成果汇报及创新创业论坛,得到上级部门肯定。该院教务处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工部在毕业生档案管理、大学生预征入伍资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团委认真落实西部计划就业项目,国资处、后勤保障处、计财处等部门优化管理服务流程,优先保障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和就业创业工作,保卫处在开展各种招聘活动以及学生就业过程中给予安全保障。

该院化学化工学院主动出击,与有关化工、制药等用人单位加强联系,20xx年新建就业基地20余个,为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就业岗位,就业率居全校第一。还将谢娟平、袁光辉等3名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并积极实施。该院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学生从事幼教、小教工作的有关专业技能训练,与100余家幼儿园、小学、培训结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毕业生提前被用人单位订单签约,用人单位反馈好,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高。该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注重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注重提高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契合度,提升就业质量。20xx年举办专场招聘活动达到20余场,并有多名毕业生考入银行系统工作。该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重视发挥校友作用,促进毕业生就业。20xx年,联系了20余家优秀创业校友企业,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10余场。安排院系领导和部分教职工对困难毕业生进行精准帮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该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视专业培养与就业岗位的对接,积极引入就业高端培训,一批毕业生经过培训,到软件行业就业,学生待遇高,就业稳定性强,就业质量高。该院体育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积极与全国各地体育、健身器材、体育竞技等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建立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就业基地12个。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赛事的裁判和服务工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该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与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注重学生科技技能、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举办综合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该院艺术学院针对学生就业期望值高的特点,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20xx年开展就业指导活动达到15次。有20位创业学生入驻秦巴众创空间以及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孵化园。

一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规范管理不断加强。该院招生就业处修订了《xx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制定了《xx学院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考评以及奖励办法》、《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联系院系工作责任制度》,《xx学院校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xx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xx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xx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申请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不断完善实施,规范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考评机制,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该院制定了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计划,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实行小班授课,修订了教学大纲,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并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有60余名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其中有48名教师参加了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指导报告活动。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情况,该院就业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学院积极聘请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专家、政府就业主管部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校友、创业成功人士、基层建功立业优秀大学生等为毕业生做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准备与求职技巧、求职礼仪、创业基础等系列专题讲座和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助力就业创业。该院强化服务意识,耐心细致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在国家项目招考、参军入伍报名、就业协议签订、派遣改派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指导、政策咨询与服务。仅20xx年共给毕业生开设公务招考前指导培训12场,为学生办理各种公务招考录取入职手续558次,帮助学生在公务招考录用过程中进行推荐、政审、体检、维权、复议、违约、待遇落实等协调事项共计190余项。另外为一大批入职国企、名营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毕业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三是多措并举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近几年,该院采取多种措施,实行校地合作,联合开发就业市场。已与北京、上海、佛山、苏州、重庆、成都、西安、陕北、汉中等地22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供给关系。建立各类就业实习基地182个。20xx年又增加了500家优秀用人单位,并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荐该院毕业生赴单位就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机会和平台。该院积极稳固本地就业市场,与xx市创业就业局以及各县区人才交流中心联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本地企业100余家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20xx年共有x名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占毕业生人数40.20%,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该院还发挥网络优势,线上线下结合,开辟网上就业市场。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各类人才招聘网、相关地市人力资源服务网站等选择适合该院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岗位信息,通过学院就业信息网、手机app平台及时推送给毕业生,有一大批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成功就业。

四是举办各类各层次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双选平台。该院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包括大型校园招聘会、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和师范类、艺术类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五是积极做好公务招考、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就业工作。该院积极宣传国家公务招考、事业单位招考以及国家基层项目就业工作,先后落实了公务员招考、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教师招考、行政事业单位招考、城镇社区招考、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招录工作。有多名毕业生参加各类公务招考和大学生征兵并被录用。六是重视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该院为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困难补助,学院招就处及二级学院还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残疾毕业生、灾区生源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进行了重点指导帮扶,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这一举措已得到上级的肯定、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一是确立了“坚持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成立了xx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成立xx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指导专家组的通知》,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是该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设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和实训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增加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建立由专业理论、学科前沿、创新精神、创业指导等内容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指导报告会。该院每年邀请创业指导专家、成功创业人士、优秀校友等到校举行大学生创业座谈会、创业项目金点子发布会、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会、创业政策现场指导答疑会等活动。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校友来校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汇报会暨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成立了xx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进一步推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四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该院认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五是创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院在校内建设11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结合学科专业遴选出有关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制作、培训教育、广告设计、服务外包、产品研发、功能性食品开发、产品包装设计、宣传策划等12个创业项目。加强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在高新区与创新创业中心、秦巴众创空间共建xx学院大学生校外创业孵化区,先后推荐20名学生成功入驻。

六是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创新创业大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该院建立了包括校内创业指导教师、校外创业指导专家、优秀创业校友等60余人组成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并不断充实完善。

七是发挥优秀创业校友的典型示范与榜样带动作用。该院招生就业处编印了《xx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汇编》《xx学院大学生创业典型选编》,收录了近几年来中、省、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出台的有关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及近几年来该院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发放到二级学院和学生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1.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北票市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人员免费配备电脑、网络、桌椅等办公用品。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人员孵化期为两年,免收房屋、网络、水电、取暖等费用。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咨询、政策指导,为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创业人员,成立项目开发、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的“一条龙”保障配套服务模式。

2.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把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着力点,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给予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帮助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

3.开展创业活动。创业孵化基地面向大学生创业人员开展了“青创公益大讲堂、知识产权朝阳行、北票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朝阳地区选拔赛”等多次创业活动。

4.开发基层就业服务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我市从围绕社区、乡镇(村)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政救助服务等领域开发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改善基层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截止到目前,开发安置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就业387人。

5.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每年计划招募一定数量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开展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两年。2013年至今,三支一扶”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31人。

6.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将范围扩展到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对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公益岗位兜底安置。

2/2。

乡镇就业工作汇报

20xx年我院共有20xx级毕业生18人,20xx级实习生56人,截止20xx年6月30日,我院共组织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15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17届18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xx级56名实习生初次实习率为95、%,最终实习就业率100%。今年我院学生参加学校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大赛也取得骄人成绩,其中杨伟莲等人的“速洗共享洗衣机“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陈璐等人的“未来视觉视光中心”获二等奖。同时两位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我院创业团队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最佳团队奖”。

1、成立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机构。学院为做好20xx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20xx年1月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辅导员和14级、15级班主任为组员,负责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层层抓落实。

2、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20xx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始运行后,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学年工作重点,经常在会议上研究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召开全院教职工会议,通传有关毕业生工作的精神,分解就业创业考核指标,要求各位老师都要重视、关心、过问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强调班主任都要认真对待,热情为学生做好推荐就业和指导服务。

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大学三年教育的始终,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其中上好就业指导课是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学院副书记亲自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对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大二学生着重实习和锻炼,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方式上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让学生全员参与,让课程更有趣,学生更受用。同时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坚持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学生毕业离校。

4、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活动。除了开好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外;我院还积极邀请企业界和毕业生成才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今年我院共举办5场以上就业交流会、创业辅导、专题讲座、座谈会、就业沙龙等活动。20人次以上的个体职业咨询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理想前途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角色转变教育、就业技巧指导和心理辅导的工作,1次就业指导专项比赛――简历制作大赛。

5、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第一时间做好困难毕业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困难毕业生建立档案,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掌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困难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评选助学金及申请求职补贴,减轻其经济压力,促成其顺利就业等。今年我院共为12名低保家庭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为11名贫困毕业生发放了助学金。同时针对困难毕业生加强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岗位推荐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6、加强企业调研,深化校企合作。我院今年建立了用人单位联系信息库,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就业需求。充分调动行业、校友、校企合作单位等优势资源,全员参与,全方位宣传学院,推荐毕业生。今年我院积极吸引组织召开了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15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学院初次实习就业率为95%,并新增了7家实习就业单位。今年5月11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受邀来我院指导工作,给我校眼视光专业的建设发展问诊把脉,对我院今后眼视光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5月22日我院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江西省区医院建立了眼视光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7、加强就业工作管理,规范基础性工作。一是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的采集、校对、统计、分析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按照省教育厅及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协议书及就业合同签订、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高效运转。三是做好毕业生每月就业状况月报制,引导毕业生派遣材料和协议书等网上录入工作,加强与未就业或未签约毕业生的联系,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签约工作。

8、开展好毕业生信息与校友库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填写毕业生就业创业登记表,有效联系方式,并通过qq群、微信群、e—mail、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规范相关联系材料;二是建立毕业班qq群,有专人负责;三是做好年度校友库数据的收集、上报、核实工作。四是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听取办学的意见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和就业创业工作的质量。特别是注重发现成功学生的典型,以充分利用榜样的资源教育在校生。

9、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院今年将采用创新的调查模式,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通过微信、qq等向学生和企业发放问卷调查,无论学生在哪就业实习,都能通过手机完成问卷,而且“问卷星”后台能自动生成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效率。做好了14级毕业生跟踪调查和15级实习生实习就业意向调查,通过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了解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和毕业生的建议,并及时汇总和向相关部门反馈,更好地促进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10、创新创业教育在路上,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指导,今年共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来校举办讲座2次;共组织30人参加syb创业培训和6人参加电商培训,并获得了相关证书。17个创业团队50多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创大赛,其中两个项目入围学校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大赛决赛并取得骄人成绩,其中杨伟莲等人的“速洗共享洗衣机“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陈璐等人的“未来视觉视光中心”获二等奖。同时两位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我院创业团队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最佳团队奖”。

11、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一是认真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及引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召开了20xx级学生实习动员大会,使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实习生们有了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二是规范管理,开展文明离校教育,为我院20xx届学生隆重举行毕业典礼,共同见证20xx届毕业生美好的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引导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同时感恩母校。

1、举办了首届简历制作大赛,提升了毕业生的简历制作能力,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实现同学们的准确自我定位。同时一个成功的求职者背后必有一份优秀的简历,简历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应聘成败。通过这个比赛让每位同学感受到简历制作的重要性。

2、举办了1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这也是我院首次举办毕业生毕业典礼,不仅将带给毕业生们们无尽的回忆与感动,而且这种仪式感也会让学生更加珍惜与母校和同学之间的情谊。“感谢领导三年来的关怀,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鼓励帮助,即将筑梦远方,但护理与视光学院永远是自己的家。”优秀毕业生代表邓文杰的一番话深深的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与不舍。

1、学生就业心态有待进一步调整。在就业指导中,虽然一部分学生观念有所改变,但是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放开眼界,地域和工作环境等原因限制了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

2、学生期望值过高,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存在。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受传统观念和以前毕业生的影响,总是认为层次不够,不是很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形势,一味的盲目追求,结果当碰到很多困难之后,回头想再找这个单位时已经没有机会了。另外还存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违约情况,给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要求我们在做学生就业指导时,应教育学生要正确的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准确的自我定位,面对现实、抓住机遇。

3、就业基地建设仍需完善。虽然17年我院就业实习单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还不够,在就业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学生的起薪水平还有上身空间,还要大力去拓展更多的高质量的就业实习基地。

20xx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告一段落,我们努力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学院党委的重视,党政领导齐心协力,确实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研究、布置,动员全体教职工都来关心、关注,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注意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把专业学习和技能的实践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多一点的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对提高就业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业农民工作汇报精选

新区管委会认真落实全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了就业工作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各项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5月末,实现实名制就业14511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52.77%;其中稳定就业7604人,完成指标的55.30%,扶持创业带头人182人,完成指标的58.71%;创业带动就业1234人,完成指标的66.38%;创业式就业1073人,完成指标的53.38%。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9%,低于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0%的任务要求。新区就业工作提前实现了“双过半”。

新区管委会设立了再就业专项资金,并不断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用于就业公共服务、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面。截止4月末,筹集使用就业资金693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考核,落实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

为考核实绩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基层单位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区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了就业工作宏观指导,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跟踪,坚持就业工作例会制度,组织街道分管主任,实地走访,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就业工作。各街道主要领导树立大局意识,真抓实干,经常研究就业工作,安排任务。街道还把就业工作纳入社区(村)两个文明考评体系,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并与年终社区和村干部奖金挂钩。区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共同做好不同人群的就业工作。

(二)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

一是落实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新区财政加大对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2012年安排使用就业资金2亿元,1-4月已拨付使用资金6934万元。二是落实促进就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通过税费减免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走自主创业的道路,1-4月份减免税费4.93万元;涉及731人次。全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5万元,扶持创业135人,带动就业810人。三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不断拓宽“三支一扶”工作的领域、启动“一企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积极做好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本地生源大学生就业,制定了《金州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经严格审核,确定阿尔滨集团等35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接收新区生源见习生55名。见习基地涵盖了机械制造、服装纺织、建筑等多个行业,为毕业生提供生产技术、财务、文秘、会计、销售、制造检验等见习岗位。见习期间,政府每月发给毕业生生活补贴550元,见习期限3到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三)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全力保证企业用工需求。

专场招聘会”等,有效地避免了用工招聘“一锅端”,提高了招聘会的针对性性,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就业成功率。全区街道社区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14场次,共有570个企业参加,提供岗位8000个,参加应聘活动23000人次,达成用工意向5100人。

(四)落实惠民政策抓好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管理。

目前新区有种类公益性5000多名,为了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把好事办好,确保此项惠民、利民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顺利实施,确保就业资金安全运行,人社局四月初下发了《关于对全区公益性岗位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大金人社发[2012]11号),各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按照文件要求对本单位的公益性岗位进行了全面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我们组织人员采取了工作时间到岗位上检查方式,与公益性人员逐个见面,询问他们的情况,让每人在检查表格上签名,留下电话号码。通过实地岗位检查,现已查实没有发现冒名顶替的现象。在邮政储蓄银行为每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设了个人账户,保证人手一折,代办银行每月按时将公益性岗位工资打进存折,没有冒领或克扣工资现象。

(五)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以来,新区提出了创业发展,富民强区的口号,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四个扶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技能扶持。落实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本着“少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已开办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231人。二是项目扶持。征集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组团参加了大连市第十届创业项目洽谈会,展示了金州新区十年来的创业工作成果。同时,10个有吸引力的新区创业项目亮相创业项目洽谈会,企业在展示形象的同时,洽谈成果丰硕。举办创业经验交流会,扶持失业人员创业,带动大龄失业人员就业。三是资金扶持。2012年金州区就业资金预算为2亿元。1-4月份,区财政按资金使用进度拨付到位就业资金6934万元,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场地扶持。在全区建成了33个创业亭,为创业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带动66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做好失地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今年管委会把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列入2012年“民生工作双十工程”,政府投入5000万元,建立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帮扶工程。

一是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可享受年岗位工资补贴每人2000元。

带头人补贴5000元。

三是鼓励失地失海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失地失海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获得《金州新区职业能力证书》,可依据国家标准享受全额培训、鉴定补贴。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000元奖励。

四是开展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联系,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向区内外、市内外以及国内外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前4个月农转城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1500人。

五是建立再就业基地,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有部分失地失海人员由于缺乏文化和技能,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不能到企业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街道建立再就业基地,让这部分人在家门口就业。由社区联系了辖区内的企业,把一些手工加工的业务承揽下来,失地失海人员与企业签定来料加工协议,由企业把需要加工的材料分散到各个社区或失地失海人员家中进行加工,这样就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以企业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的就业基地。失地失海人员不出家门就能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失地失海人员就业难度大。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失海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失地失海人员是我区目前失业率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就业压力很大。二是结构性矛盾。全区技能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招不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对45岁以上人员的需求仅占7%。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技能差,不为企业所需,新产生的“4050”人员求职难。

2、做好失业预警工作。完善企业岗位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趋势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监测全区就业状况和失业动态,提出预防和调控失业的具体措施办法。

3、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2012年新区生源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掌握高校毕业生失业状况及其就业需求,对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服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

4、落实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帮扶工程。通过开展失地失海人员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宣传失地失海人员自主创业先进事迹等措施,促进失地失海人员就业。

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调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团市委:

根据xx团电„2009‟4号文件要求,xx团县委及时对2008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和大学生村干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广大劳务输出部门的努力,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xx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市政府下达给xx劳务输出任务100000人次,全年实际完成103956人次,占任务数的103%;富余农民转移就业25000人,完成27225人,占109%;有序输出2000人,完成2246人,占112%。其中,女性输出35684人次,初中1598人,高中622人,大专及以上26人,务工去向主要是昆明、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城市。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用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沿海企业冲击最大,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开工不足,许多小型加工企业停产倒闭,大型企业也减员增效,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2008年下半年至今,我县农民工共返乡14121人,其中:省外农民工返乡1628人,省内农民工返乡12493人;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11465人,其中:省外286人,省内其他地区2583人,县内8596人。目前返乡农民工未实现就业的有2656人。

2、农村青年春季培训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xx团县委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文件发至18个乡镇团委,并充分利用xx团县委网站等阵地,让农村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信息,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党的就业政策,宣传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和项目,配合劳动xx障、教育、农业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多家齐头并进,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为:劳动技能、专业知识、外出务工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社会xx险知识、防艾知识、职业道德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使其出得去、在得住、挣到钱。针对农村青年求知欲望强烈,求富心理迫切,而又缺乏一技之长的实际,团县委重点确定了电脑、xx安、厨师、电子技术以等青年愿学、易学、易懂,又能稳定就业的专业开展培训,并大力开展各种引导性教育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综合素质。组织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科技局等涉农部门的专家志愿者深入到全县农村开展活动,为当地青年提供农业技术辅导、病虫害专业防治、最新农技咨询等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青年增收致富,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拓宽了工作面,进一步强化了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带动和覆盖。团县委近期还将命名挂牌2个县级农村青年培训基地,探索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为农村青年提供优质、免费或低费的培训服务。

3、未实施《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中青联发„2008‟42号文件),希望上级团委能给予这一方面的项目支持。

4、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情况:团县委始终把开展技能培训作为工作的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不断拓宽培训渠道。近年来,团县委联合县职校、农业局、科技局、科协及乡镇农民技术培训班举办了经济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美容美发、酒店服务、建筑制造、计算机操作、电工、修理、驾驶等10多个项目的培训班。根据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青年适时开展了泡核桃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008年培训农村青年2200人。同时,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组织了农村优秀青年参加县内外各种技能培训。团县委还针对青年创业经验不够,知识技能不专的情况,举办了两届青工技能大赛,为全县宾馆、旅游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争取劳动xx障部门的支持,将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评定结合起来,学员在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后,经劳动部门审查认可,由劳动部门颁发技术等级证书。组织团员青年带头规划建设,联合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命名了养殖业发展示范基地、泡核桃种植示范基地、烤烟种植示范基地、茶叶种植示范基地等个农村青年种养示范基地。有效地带动了山区走“林、草(饲)、畜、沼”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时,组织农村青年赴各基地观摩,引领农村青年投身就业、创业大潮。依托“爱心励志基金”项目,为农村青年创业协调无息信贷13万元,为农村青年创业,农村青年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资金支持。

6、对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工作的意见建议:一是继续宣传引导,营造农村青年积极创业成才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牵线搭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拓宽培训渠道,强化技能,促进就业,拓展农村青年就业服务渠道;三是积极发展农村青年行业协会,加强农村青年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降低创业成本;四是请上级团委在就业技能和发展渠道及思路上给予相关的培训,并给予政策及项目上的大力支持。

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情况。

1、xx县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概况: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xx障厅《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组通„2008‟47号)要求,xx县于2008年6月成立xx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腾组通„2009‟1号《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通知》至各乡镇,决定选聘郑治生等33同志到村任职。33名大学生村官均为xx籍应届和往届大学毕业生,其中党员10名,团员23名,大学本科15人,18人。其所占村的比例为15.5%。(详见选聘分配方案)。

2、大学生村干部的职务任用和经济待遇:

根据选聘的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xx县选聘的3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9人任支书助理,24人任主任助理,他们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开展工作。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每年约1.5万元的标准,用于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xx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xx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臵费。中央及省级在下拨资金时已按每人每年扣除250元,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购买了医疗和人生意外伤害商业xx险,养老xx险由县级办理。扣除购买医疗和人生意外伤害商业xx险的250元外,中央、省、市、县实际到位资金为每人14750元。

3、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和政策激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负责选聘人员的宏观管理,每半年会同乡镇党委对选聘人员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乡镇党委、政府负责选聘人员的日常管理。我县还实行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挂钩联系任职高校毕业工作,切实加强对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服务和培养锻炼。(腾组通„2009‟号《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挂钩联系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2009年春节,县委组织部门牵头对2008选聘的33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慰问,把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选聘大学生村官中去。(附件:春节慰问选聘大学生村官及选派少数民族干部方案)。

4、综合分析:大学生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能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带到农村,能提出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打开了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崭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分析当前大学生担任村干部的动机,可以看出村官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资待遇过低,各种社会福利待遇较少甚至没有,大学生担任村官很大一部分是为下一步报考公务员打下基础,这对农村工作的长期开展来说是不利因素的。

5、存在问题:大学生村干部涉世不深,年纪轻、阅历浅,对农村情况不熟悉,给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现在,xx县33名大学生村干部均担任了村团支部书记,但是由于村级条件限制,且又承担大量文书工作,造成团支部书记参与共青团工作的时间有限,给团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和阻碍。

建议:给予大学生参与团工作的足够时间和精力,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村两委领导给予团工作重视和支持。

2009年2月26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xx]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xx年6月4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xx〕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x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xx年6月4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xx〕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xx〕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xx年6月28日,我县毕就办、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广局利用周末时间(县城赶集天),联合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财政供养岗位87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50个岗位,公益性和就业见习岗位60个进行宣传;企业招聘岗位200个,其中本县企业100个岗位,沿海地区企业100个岗位),达到了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目的和效果。

2、着力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xx】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xx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乡镇就业创业的工作汇报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我镇大量农民工返乡需要重新就业,乡镇就业创业工作汇报。因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搞好返乡农民工定期监测,及时有效建立返乡农民信息网络,依托培训学校,安臵了部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培训再就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回归创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行动快、力度大、政策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基本情况。

xx镇现有xx个行政村、x个社区、x个居委会、总人口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外出务工人员1万人,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2108人,其中1528人已外出务工就业,237人在家创业滞留待人员百余人。

二、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长,镇长-x任常务副组长,其他x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15个镇属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并安排了专用工作经费2万元。

2、定期监测,建立工作信息台帐。

镇政府所有驻村(社区、居委会)干部和村两委、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村组、社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信息台帐。定每月20日为返乡农民工监测其次汇总日,由各村民政联络员定期上报当月信息。

3、热情服务,培养挖掘创业典型成立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每天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返乡农民工,宣传优惠政策,联系培训机构,协助信贷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增养挖掘了大量创业典型:-x村的高-x、-x去年在广东从事建筑工作,奥运期间返乡,投入50万元创办了牲猪养殖场,现存栏牲猪400头,能繁母猪40头,在他们带动下,该村大部分村民搞起了家庭小型养殖场,建起了沼气池,全村共建沼气池50多口。xx村-x去年返乡后投资xx万元,建起了  碎石场,现已可安排农村就业人员7人,工作汇报《乡镇就业创业工作汇报》。xx村返乡农民工-x弟兄投资-x万元兴建了砖厂,xx厂,已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30余人。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返乡农民工参加投能培训的热情不高,存在“上头热、下面冷”的现象。

2、比较系统规范,可操作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还有所欠缺,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难度较大。

3、部分返乡农民工参与违法乱纪活动,社会维稳压力大。

四、下段工作。

1、在就业上多予指导,努力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2、在生活上多序关心,对特殊困难家庭要采取临时困难救助形式予以帮助,联村干部要加强与返乡农民工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

3、在政策上多予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有关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生产技术,致富门道,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4、在技能上多予培训,认真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务。

就业农民工作汇报精选

各位领导:

2010年,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我局对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按照渭高新发[2010]13号文件精神,对帮扶安雷村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并定期不定期地督导落实此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现就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雷村地处塬区,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大,全村有六个村民小组,550户村民,共有1500多人,大多数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因西潼高速公路加宽,顺利搬迁89户村民,其中10余户村民经济收入在贫困线以下。

二、所做工作。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按照通知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由局长郭雅丽为组长,副局长孙晓飞、周长安为副组长的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并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同时,选配思想业务综合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轮流充当驻村干部,详实调查村情,分部实施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坚持每季度全方位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作为局重要工作的一部分,并作为包村干部评选先进和“明星员工”的依据,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已成功安置10名被征地农民工就业。

2、措施得力,分部实施。局长郭雅丽同志多次带领帮扶工作组成员深入安雷村,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座谈,广泛动员,深入每家每户驱寒温暖,与群众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谈心、实打实帮扶,手持民情日记、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实现走访全覆盖,详细了解被征地农民生活现状,收入情况,有何特长,就业意向,并研究辖区相关企业状况及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就业形势,千方百计为他们谋出路,增收入。终于在村委会和局帮扶组的共同努力下共10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就业安置,其中3人在高新区电子厂,1人在药厂,6人依靠所学技术远赴广东、湖北、江苏、西安等地相关企业就业,固定收入均在1200元以上。

3、确立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执政为民,是我党的立身之本。民生工程,需长期的固本强体。为此,我局以这次对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工作为契机,坚持标本兼治,在此基础上加大帮扶力度,力争有更多的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鼓励农民先富帮后富,采取在外就业与农民自主创业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与群众相互扶持相配套,在2011年帮扶期结束,实现全体550户村民的整体富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组织村民进行就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及时宣传党的致富政策;

4、凭借办强“农家乐”的优势,争取知识贫乏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打造我区的特色餐饮经济,来实现富裕。

5、加强与村委会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村情民情和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依靠政府扶持和结对帮扶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和五保户来实现整体富裕。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xx]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xx年6月4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xx〕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x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xx年6月4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xx〕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xx〕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xx】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xx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4]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2014年6月4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2014〕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2014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2014年6月4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2014〕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2014〕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县毕就办,建立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专门台账,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重点推荐、重点指导,免费提供失业登记、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特困生在择业过程中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查询就业信息等,一律免收相关费用。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县人事局免收了特困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遍布三个社区,八个乡镇的40个公益性岗位,并代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给予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以特别关爱和照顾。

四、已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1、事业单位人员招考70名已进行笔试,其他工作正有序进行。

2、“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40个岗位和到村任职10个岗位已分配到乡镇到村。其他工作待省州文件下达后再实施。3、30名“特岗教师计划”已由州统一招考实施完毕。

4、六个见习基地提供20个见习岗位,已安排13名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单位见习。

5、已落实遍布三个社区,八个乡镇的40个公益性岗位。

6、落实“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岗位153个,其中已安置11人到台江县信用合作社。

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农村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和就业工作成功经验,引导和促进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等的宣传正在进行之中。

汇报。

卞局长并局党组:

3月20日,我们到临沭县参观考察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通过座谈、观摩、走访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临沭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方法与成就,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2014年临沭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创业临沭”建设的意见》(沭政发【2014】3号),明确了创业临沭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门推动、群众受益”的创业模式。

政策扶持是指在创业资金、信贷等多方面给予创业者扶持,比如县财政出资购买商业步行街使用权,然后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使用三年;在高新技术创业园落地的创业项目,由创业孵化管理办公室免费提供办公地点和实验生产车间,待孵化成功后,转往开发区落地生产。

临沭县在创业工作中确立了“一库二街三城四园五训”的工作思路,即:建立一库(创业项目库),完善两街(商业步行街、美食休闲街),打造三城(常林商城、电子科技城、中央商城),抓好四园(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农产品加工创业园、佛光照明创业园、乡镇创业园),提升五训(城镇困难失业人员培训、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复退军人创业培训、农民创业技能培训、企业人员培训)。

目前临沭县共建立7处创业实体、4处示范基地、3处孵化基地、22处见习基地和14处培训基地。

4、社会各界对创业的认知度较高。

相对于其他县区高校毕业生只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现象,临沭社会、家长、毕业生本人对创业的认知度较高。目前已经创业成功的项目有20多个,年营业额在100万至2014万之间,如王友臣的丽星电子科技、徐继峰的奶牛养殖合作社、朱凌云的工艺品生产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创业带动作用。

二、几点建议。

1、在认真学xxx省、市创业政策的基础上,参照临沭县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定我县的创业政策,并代县政府起草有关文件。

2、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创业项目库》,加快创业阵地建设。3、加强学习交流,继续到兄弟县区学习先进创业经验。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相关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将我市高校毕生就业情况汇报如下:

xxx年以来,回我市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共xxx人,已就业的xxx人,就业率达xx%。其中,公务员招录xxx人,事业单位招录xxx人,大学生村官聘用xxx人,企业和其他渠道就业就业xxx余人。xxx年“贷免扶补”扶持创业xx人。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效率。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见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全市就业工作的首位,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在政府分管领导的亲自组织下,全市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以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市人社局牵头抓,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二)多措并举,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加大公开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在财政困难和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我市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设置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设置岗位时,将招考对象的重心适当向高校毕业生倾斜,每年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全市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xxx年以来,共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xxx人,事业单位招录xxx人。其中,xxx年招录公务员xxx人,事业单位招录xxx人。

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企业和其他行业就业。首先,动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鼓励他们到农村基层组织任职,增长才干。同时,将国家有关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加分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到农村基层任职的积极性。xxx年以来,我市共招聘大学生村官xxx人,其中xxx年招聘xxx人。第二,帮助高校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企业和其他行业就业。每年我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都异常火爆,有的岗位报考人数和招用人数比例甚至达到了xxx:1,而有的企业却很难招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针对这一问题,我市人才管理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向高校毕业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认真组织他们参加就业政策知识培训,邀请企业的大学生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座谈,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到企业就业的积极性。xxx年以来,回我市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近xxx余人到企业和其他行业就业,占已就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xx%。第三,市人社局、团市委、工商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就业见习。xxx年,我市共建立见习基地xxx家,先后组织xxx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岗见习,其中xxx名高校毕业生留在企业实现了就业。

三是大力实施“鼓励创业促就业”政策,加大“贷免扶补”对高校毕业生的扶持力度。第一,把高校毕业生纳入我市“贷免扶补”工作的重点扶持对象之一,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二,根据高校毕业生专业化、年龄偏低、缺乏创业经验等特点,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筛选创业项目,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配备导师,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成本核算、创业定位、发展方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帮扶服务,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第三,按照点面结合、动态监控、按需帮扶的原则,用上门面对面和电话交流等方式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帮扶,及时帮助协调处理创业人员在申请贷款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xxx年,我市“贷免扶补”共扶持xxx人创业,其中高校毕业生xxx人,占总扶持人数的xxx%。

业。第一,开通了专门的人才网站,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同时,每周五定期组织招聘会,方便待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一年来,有xxx多名高校毕业生到人才网站注册求职,累计提供岗位xxx个,xxx名高校毕业生通过网络成功求职;在招聘会上成功招聘高校毕业生xxx人。第二,认真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周”、“就业援助进万家”等就业援助活动,在活动中,将待业高校毕业生作为援助的重点。全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xxx场,帮助xxx人实现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xxx人,占总数的xxx%。

二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安置就业特别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xxx年,我市加大了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力度,安排就业在就业资金xxx余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xxx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xxx人,其中就业特别困难的高校毕业生xxx人,占总安置人数的xxx%。

三是优化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搞好后勤保障。首先,积极为高校毕业提供就业登记、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为他们顺利就业排除障碍。第二,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到我市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竞争力。第三,搭建高校毕业生劳动和人事代理服务平台,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合同鉴证、职称评定、代缴保险、组织关系转接等方面的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部份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而对就业起主要容纳作用的二、三产业在我市还不够发达,待遇偏低,大部分在xxx元左右,有的甚至只能达到最低工资标准,高校毕业生到这些行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比较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还不够多,加之一些低端岗位被下岗失业人员、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人群抢占,我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有些单位着眼于“直接使用人”,总想招聘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不愿接收刚出大学校门、未经实践锻炼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很多应届毕业生要实现就业除了参加“公考、事考”外别无他途。

四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因此创业的积极性不高。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考、大学生村官招考、大学生就业见习、就业援助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贷免扶补”工作力度,与团市委、工商联等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特点,为他们筛选合适的创业项目。

三是进一步完善鼓励市内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提高他们有针对性地为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引导,鼓励他们到企业求职。

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大力扶持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二、三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落实情况汇报。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4]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2014年6月4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2014]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2014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三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2014年6月4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2014]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2014]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2014]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及时落实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2014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各单位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爱和照顾。

四、已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1、事业单位人员原计划招考70名,由于有4个岗位没有人报名或报名人数没有达到3:1的比例,实际中开考66个岗位,已进行笔试,其他工作正有序进行。2、“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40个岗位和到村任职10个岗位已分配到乡镇到村。其他工作待省州文件下达后再实施。

3、30名“特岗教师计划”已由州统一招考实施完毕。

4、六个见习基地提供20个见习岗位,已安排13名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单位见习。

5、已落实40个公益性岗位,分别在八个乡镇和县城的三个社区。

6、落实“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岗位153个,其中已安置11人到台江县信用合作社工作。

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农村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和就业工作成功经验,引导和促进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等的宣传正在进行之中。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8月6日。

就业农民工作汇报精选

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

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

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

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

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

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

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

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

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

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

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

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

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

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

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

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

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

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

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5]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于2015年6月4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2015〕27号),明确副书记、县人民政府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人民政府常务副杨伟,、县人民政府副王-刚,县人民政府副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015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

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二、印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2015年6月4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2015〕7号文件)、《中共台江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2015〕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三、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2015年6月28日,我县毕就办、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广局利用周末时间(县城赶集天),联合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财政供养岗位87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50个岗位,公益性和就业见习岗位60个进行宣传;企业招聘岗位200个,其中本县企业100个岗位,沿海地区企业100个岗位),达到了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目的和效果。

2、着力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2015】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

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2015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

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

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5、多方举措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2017-01-0818:58|#2楼今年,x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以及地区关于做好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主要从摸清底数和提供丰富有效的就业服务方面着手,将工作做实做细,促进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和加入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一、2015年xxx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我局按照xx省分解的高校xxx籍高校毕业生信息及我地区自行登记区外高校毕业生返乡报到情况,基本全面掌握了我地区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全面录入xx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系统,截止目前完成登记高校毕业生共计2665人,其中兵团和异地293人,我地区本地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372人。

按学历分博士19人,硕士68人,本科1492人,专科793人;按性别分:女性1389人,男性983人,按民族分:汉族1677人,维吾尔族446人,哈萨克族179人,其他少数民族70人;区内1703人、区外669。

实名制登记人员中除去无就业意愿的人员31人,升学、出国的人员107人,参军入伍的15人,现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共计2219人,截止11月4日,已就业人数2110人,就业率达95.8%,按就业去向分:机关68人、事业单位444人、国有企业401人、非公制企业560人、基层项目和科研单位项目70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110人、灵活就业及其他形式就业219人;公益性岗位87人,参加就业见习151人。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摸底登记,提供就业跟踪服务,促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一)创新服务模式,实名登记底数清摸清服务对象的底数,是政府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

为准确掌握xxx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实名登记工作过程中,地区人社部门创新服务三步管理模式,运用实名信息系统实现对本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层级管理和动态管理,做好实名登记,摸清底数。

一是窗口式服务把好报到关。

地、县(市)两级人社部门在劳动就业保障综合大厅设立专门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利用毕业生报到登记、存取档案、办理落户、人事代理的时机,依托xx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就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做好毕业生相关信息登记录入工作,报到1人登记1人,严格按照系统中信息表格式要求,详细收录毕业生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不漏项、不缺项,确保完整、真实、准确,把好报到关口,使返乡毕业生全部进入系统管理。

二是职业化服务施行层级管理。

地区专门组织地、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参加实名制系统应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和职业化服务水平。

地区人社局自7月起,每周按报到的毕业生户籍所在地分解一次信息,逐层督导,抓好落实,最后由乡镇(街道)、社区完成对本辖区返乡人员就业信息的补充登记。

三是问候式服务实现动态管理。

实名登记环节完成后,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对已登记人员,逐个打电话了解就业状况和个人需求;对通过电话联系不到的人员根据系统内提供的家庭住址入户走访上门调查了解,进一步做好基本信息登记和就业信息补充登记,同时对提供的就业服务做好详细的记录台帐;对未就业人员,保持随时联系状态,有信息就传递,促其尽快就业。

通过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明确分工,层层递进地跟踪了解,使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应届毕业生的管理达到辖区总量清、基本信息清、就业需求清、就业去向清的状态。

再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深化服务内容,促进就业有成效1、对有求职意愿的提供充足就业信息。

由基层公共就业工作人员与登记人员电话沟通,根据其本人意愿开展职业指导,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一是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qq群等方式,定向发布就业信息,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行情,逐步确定就业方向,充分准备,理性就业;二是根据毕业生专业特长和求职需求,积极开展个别就业推荐工作,提高有针对性推荐就业成功率;三是对政府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大型国有类企业、规模以上优秀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及三产服务业类企业招聘会等多个层次的多场次招聘洽谈活动,由各县(市)负责通知并组织辖区内登记人员参加,促进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在xxx人力资源市场组织召开现场招聘会活动。

分别于3月、4月、5月、8月、9月、10月共开了7次招聘会。

参加单位共有272家单位。

提供岗位信息8591个,初步达成意向大中专毕业生有1678人。

2、对有技能培训意愿的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以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培训需求信息为基础,结合地区市场需求,选择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技术、实用技术类培训工种,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取证,并按规定落实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3、对有就业意愿但就业技能欠缺的开展见习岗位推荐。

以实名制登记有求职需求的信息为基础,经反复推荐,因就业技能欠缺仍不能就业的人员,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对象范围,提供适合其个人特点的见习岗位,助其尽快能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学习技能、积累经验。

在见习岗位的开发上,主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选择资质好、前景好的用人单位作为见习基地,开发类型丰富的见习岗位,以满足不同专业特点学生的见习需要。

见习期间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补助,要求见习单位另按本地基本工资的30%给见习生增加生活补助。

4、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以开展青年创业引领活动为契机,将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到本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

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创业手续,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落户等创业扶持政策。

5、开展实名登记。

设立专门窗口,充分利用毕业生存取档案、报到登记、办理落户、人事代理的时机做好毕业生相关信息登记录入工作。

依托新疆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就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认真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详细收录毕业生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确保信息完整、真实、准确,不漏项、不缺项。

6、积极组织各项专项服务活动。

9月份在全地区开展了关于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活动。

活动月期间开展实名登记、有针对性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活动期间,我区积极在网络发布各项信息,共提供65家招聘单位岗位信息534份,集中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数129条,在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xx地区公共就业服务网上发布岗位信息1173条,给用人单位直接推荐大中专毕业生241人次,提供免费档案托管人68次。

将9-12月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活动时间,确定了各类有积极成效的推进措施。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和贴心服务,确保当年地区生源离校高校毕业生100%登记到实名制系统,并且就业工作取得了有力推进。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特长、就业愿望与市场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二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转变,只愿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而不愿到企业就业,对提供的企业就业岗位无应聘积极性;三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受语言、饮食习惯等因素制约,就业难度相对较大。

尤其是女性少数民族求职者就业困难。

针对以上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力度,并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鼓励制度,尝试采取在企业设立人力资源协理员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多设立见习岗等方式,确保在今年11月30日前当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人员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到年底达到100%。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范文2017-01-0811:20|#3楼一、工作回顾-我们做了什么1.例会:每周的例会,我们积极参加,基本上做到0迟到0请假。

我们认真开会,做好会议记录,会场纪律良好,开会气氛活跃,大家都积极地讨论,争取把工作做好。

2.讲座:我们听过很多关于就业创业的讲座,例如:“传译国际海文考研讲座“财大网商创业宣讲会“就业创业交流会“社会实践成果展“关爱女性健康讲座等等3.活动:关于“移动校园时尚达人赛,“女生节,“校团委学生会联谊晚会4.素质拓展:积极参加校团委学生会每周一次的素质拓展5.上传关于“新闻大看台的文件,搜集查找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6.两代会志愿者:2011年11月17、18号我校举行了第十二次团代会和第二十六次学代会。

我们作为志愿者积极、热情、主动、真诚为两代会服务,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我们还被评为了优秀志愿者。

二、工作感想--我们学到了什么1.每一次例会,我们严于律己,通过例会我们加强了时间观念,增强了集体观和责任感。

2.通过很多次活动,让我们学会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

3.通过听讲座,参加素质拓展,开阔的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素质,让我们不断改变更新自己的思想。

4.通过上传文件,搜集信息,丰富的自身就业创业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工作量太小,缺少实践的机会。

四。

部门招新就业创业导航站完成2011秋季招新活动,有14位新成员加入的导航站这个大家庭,有两位成员殷萍,赵志颖因为自己是太忙无法兼顾导航站的工作,自动退出了。

剩下的12为成员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五、工作设想与展望就业创业导航站虽然是校团委新设的一个部门,但是它的发展前途是广大的,新新的事物总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就业创业导航站不应该只局限在现在的工作方面,应该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再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高成中医的品牌含金量,比如: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在校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并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积极地就业过程中能巧妙地创业。

要做好这些,我们要多与企业联系,尤其是新新的有关中医产业的企业,我们可以邀请那些企业的领导人到我们学校做演讲,让我们能接触到更前卫的思想,例如网上卖药材的那个公司。

还要就是让本部门的人到相应的公司见习,公司由我们自己找。

我觉得双选会是很重要的事,我们部门应该做好关于双选会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在双选会过后,我们要尽可能的拿到在本次双选会上有关于我们学校的就业名单。

就业农民工作汇报精选

就业创业为重点。

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14年5月26日)。

按照《关于开展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进校实地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先后由九所大中专院校整合而成。学院占地面积137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视频资料7万余部。现有在编教职工889人(另有外聘教师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4人。目前在校学生1916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715人,成人及电大远程学历教育生6445人)。每年完成各类短期培训3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近1万人次。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和23个行政处室及科研院所,开设35个高职专业和30个中职专业。作为锡盟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我们一贯坚持“成就每一个人”的育人理念,坚持蒙汉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立足于锡盟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基地,提升职工文化水准的继续教育基地和民族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的办学定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院以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5万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锡盟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及就业观念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较大。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完善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就业组织与领导、就业保障条件、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收集”的四到位,实现就业人员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全员化和就业工作信息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连续数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人,总结分析上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院领导经常走访各系、校,了解就业情况,把就业工作与系、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经费划拨及就业奖励挂钩,使全院上下从思想上达成就业是政策工程、民生工程、维稳工程、民心工程的共识,在行动上主动投身到就业工作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设置了独立的处级就业指导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各系、校也配备了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有13名教师考取了全国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院就业洽谈室、宣讲室等一应俱全,超过生均0.18平米,学院网络教室随时供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就业经费优先足额保障,每年均超过学费收入的1%。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发放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定期落实检查,保证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毕业生就业1.构建联动机制。学院每年将招生、就业和教学中心工作以责任目标的形式,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了全员参与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学院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签订了校地、校企、校际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以及岗位培训,促进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2.调整优化专业。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针对锡林郭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康复治疗技术等品牌、骨干和特色专业。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院级品牌专业9个;教育部、财政部专项支持的专业1个,学院重点建设专业6个,使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3.实施“三项工程”。在抓好常规教学和常态管理的同时,启动实施了“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储备、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急需人才的“人才工程”;投入1000万元进行第二轮全日制教育教学和投入300万元开展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工程”;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的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程”,使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成为全院师生的行动自觉,行为准则。

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200多人,初步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近2亿元购置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目前学院有校内实训室101个,设备总量为13673台套,校内实训室学年使用频率224万人时;建设了锡林河旅游度假区、驾驶员培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锡盟医院等13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2013年接收33个专业的实习学生2783人次,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单位录用493人。

(三)加强指导,更新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全程指导,实现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和咨询辅导的常态化。学院设有就业指导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38学时,分四个模块,在四个学期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院组织编著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学院每年多次聘请就业部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学院领导、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举办就业讲座,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实现就业。

2.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就业网站、qq群、电子屏幕等渠道积极宣传就业创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基层服务意识。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咨询、指导和服务。动员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预征入伍等项目考试。与社保部门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增强毕业生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大赛。创建了易度空间电脑工作室和校园物流“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于全院师生员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重视就业市场开发。现已基本形成立足锡盟、面向全区、辐射华北的就业网络,2013年毕业生锡盟就业占32.4%;区内其他盟市就业占51%;自治区外京津地区就业占12.2%。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发放学生实习补贴,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保险,召开就业招聘会、开展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2013年学院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600多个;通过招聘会形式就业的学生达34.7%。

入了教育部一站式服务,通过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班主任飞信群、微信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服务,2013年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考信息300余条,建立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1320家;毕业生可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参加网上就业洽谈活动,实现自我推荐;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院和毕业生情况,发布招聘信息,选择优秀人才。

3.充分照顾各类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系(院、校)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就业指导方案》,对蒙语授课学生、家庭贫困子女、工科女生等就业困难的群体及有特殊情况的就业困难的个人制订了相关帮扶计划,层层落实,以实现充分就业。2013年通过国家政策为66名享受低保家庭子女申请了每人1000元政府的求职补贴,25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通过帮扶得以顺利就业。对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台账,分析其未就业的原因,在毕业后二年内仍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寻找岗位,每年都安排50名以上已毕业学生二次就业。

服务业等。2013年学院共对25个专业共128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占毕业生总数58.6%,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给予了“能吃苦,善思考,上手快,后劲足”的高度评价。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各个岗位称职率达94.8%。

2.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问卷、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布就业质量报告。结合学院毕业生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就业指导教材,申报了自治区高校《母语授课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为从更高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院特色。

学院在校生中47﹪是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黑龙江、云南等省、自治区。现有16专业46个高职班级1099名学生采用蒙汉双语教学。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双语教学作为学院的特色,贯穿在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多措并举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一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实现双语的全面并轨。对蒙授录取的学生,入学即实施双语授课。多年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已形成比较成功的“蒙语—蒙汉双语—汉语”的授课模式,毕业生均参加了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所有蒙语授课学生都能用汉语交流,为其顺利求职就业及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学院在软硬件建设上均优先考虑双语教学,硬件配置上,学院不仅在所有教室、实训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而且还为双语教学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双语教学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安装了蒙文软件。成立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学院蒙文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近几年已组织编译出版全国大中专院校蒙文教材30部,校本教材100余部。有80名蒙汉双语授课教师被选派到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参加课程开发等专项培训,70名蒙汉双语骨干教师被派往企业、高校挂职锻炼。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基层观教育。针对蒙语授课学生专门开设双语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在基层岗位就业创业的蒙古族毕业生先进典型回校交流,为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考录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母语辅导。

四是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在开拓市场、联系用人单位时,有侧重的联系民族地区就业单位,并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学院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走出去,利用双语优势,主动到用人单位应聘,提高就业率。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基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五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创业帮扶,2013年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参加了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蒙古语言文化艺术传媒”创业项目在自治区47所高校、147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优胜奖,获得创业基金1万元,“礼仪公司”创业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得创业基金5千元。

各位专家,在各级领导及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弱势就业群体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但作为教育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专家组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实现我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0]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

于2010年6月4日成立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台党通〔2010〕27号),明确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昌彪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为: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游全香同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胜刚,成员由有关部门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事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李廷付同志任办公室主任。2010年6月26日抽调县人事局姜利辉、县教育局杨再英、县职中罗顺坤四位同志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毕就办)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落实“县毕就办”办公地点在县政协一楼,解决“县毕就办”办公经费2万元,相关办公设备器材也已经落实到位。

2010年6月4日,印发了《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党发〔2010〕7号文件)、《中共台江县委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台党发〔2010〕8号文件),并召开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三、

2010年6月28日,我县毕就办、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广局利用周末时间(县城赶集天),联合举办首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财政供养岗位87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50个岗位,公益性和就业见习岗位60个进行宣传;企业招聘岗位200个,其中本县企业100个岗位,沿海地区企业100个岗位),达到了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目的和效果。

2、着力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州毕办通【2010】1号《关于着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做好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县毕就办深入县内各企业走访,掌握企业今年的用人计划及岗位需求。7月2日下午,我县毕就办组织县人事局、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台盘工业园区、县经贸局、县工商联等部门在人事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如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工作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了黔东南全成木屋制造有限公司、台江景琛电子厂、台江县金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2010年黔东南州“百企招千人”现场招聘。三家企业共提供了132个岗位。

3、70个事业岗位招考工作有序进行。

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名工作于6月开始筹备,7月16日-20日报名资格审核,8月6日考试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招考共吸引了1026名高校毕业生。

4、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

根据申报,县人事局审核,我县拟建立以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台拱镇民族中学、县农业局、台拱镇中心医院、县医院等6个单位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县毕就办,建立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专门台账,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重点推荐、重点指导,免费提供失业登记、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特困生在择业过程中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查询就业信息等,一律免收相关费用。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县人事局免收了特困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遍布三个社区,八个乡镇的40个公益性岗位,并代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给予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以特别关爱和照顾。

四、已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1、事业单位人员招考70名已进行笔试,其他工作正有序进行。

2、“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40个岗位和到村任职10个岗位已分配到乡镇到村。其他工作待省州文件下达后再实施。

3、30名“特岗教师计划”已由州统一招考实施完毕。

4、六个见习基地提供20个见习岗位,已安排13名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单位见习。

5、已落实遍布三个社区,八个乡镇的40个公益性岗位。

6、落实“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岗位153个,其中已安置11人到台江县信用合作社。

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农村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和就业工作成功经验,引导和促进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等的宣传正在进行之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