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对一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9 07:22:10 作者:ZS文王

良好的小学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件

生:应该知道小明的房间有多大?

生:从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间是长方形的,那小明应该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师屏幕显示:小明的新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算他的房间有多大吗?

生:34=12(平方米)(师板书)

师:买多少地砖?怎样铺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讨论铺地砖的问题。(板书课题)

(一)提出问题

师:小明一家来到装饰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砖,小明经过认真的挑选,再三权衡,最后剩下两种地砖(课件出示两种地砖)

师:现在小明无法取舍,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拿拿主意吗?

生讨论后汇报出:先分别算算用两种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选择便宜的一种。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明选便宜的地砖铺卧室

生分组讨论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3.比较选哪种便宜

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块)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块

43=12(平方米)

6.2512=75(块)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40厘米的地砖x块。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的数量以及钱数)

问题三: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会很快答出用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便宜,便宜了70元。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生汇报后,课件验证)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积极动脑,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还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一定会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数据收集整理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小学数学教案

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1-5各数,他们能够熟练地数数,有的甚至能够疏导100多,从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很熟悉这些数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数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对生活中离不开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较强的喜爱之情。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1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一起做。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师生一起做变变变的游戏)。

师:刚刚我们变手指是从几根指头变到几根指头的?(随机引出一根指头到五根指头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1-5的认识》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南瓜、多少朵花?并随机指导三、指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1、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

(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2、师: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3、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4、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5、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6、: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

四、指导认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相机做练习)。

五、指导书写。

教师: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2像一只小鸭子;3像小耳朵;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

六、练习。

生在方格本上写1~5。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计算加减法。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小黑板、投影。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学数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3题、第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使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老帅复印好历年班级簿中学生第二学期的身高记录,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学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什么。提问:你从这里可以看出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比统计表有哪些好处?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对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及变化情况作出比较。

2.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1.做练习四第4题。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

引入:

你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所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三种统计图,但是你们在学习和观察中是否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统计图来呈现、有些要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还有要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的,那么,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标准,作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本节课要跟同学们共同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12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5 — 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清楚选择的依据。

三、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12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问答竞赛

学生分小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提一个统计图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应用何种统计图,再一次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选择统计图。

3、火眼金眼:让学生看统计图读信息

(1)某班学生膳食喜好人数情况统计图(少挑食,要注重膳食营养的均衡)

(2)中秋节小明一家月饼分享情况统计图(学会分享、学会感恩)

(3)我校学生05~09年上黑网吧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网吧尤如一把双刃剑,随时伤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届英国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你猜我国会夺得多少枚金牌?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奥运会

——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统计图清楚反映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统计图,来解决“奥运会”的问题。这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促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经历选统计图的过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字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课的开始,播放04年奥运会刘翔夺冠情景及部分冠军的照片引入问题,在练习环节解决有关nba、垃圾处理、跑步、我国人口等数据问题,在展示部分投影学习成绩、海口空气质量、家电销售情况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2、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之一,人们也在进行着有关方面的深层次研究。“统计”知识的学习,比较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了一些“合作学习”。在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后,让学生同桌合作做图,小组讨论选统计图来巩固知识点。在整个过程中,先出现范例,内容贴近生活,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后又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讨,在小组讨论中发扬合作交流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设计中安排了不同层次的互动环节,而且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紧张活泼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

(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汇报。

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红色和蓝色)

意见不统一,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四人小组活动)

4、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练习十八第1题)

2、判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

3、判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三、小结。

四、图案设计大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小学数学教案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中找相应的物体。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小学数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并获得取胜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和重要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重点】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

(二)游戏一“堆一堆”

1、赛前准备

(1)分组:可以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2)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

(3)赛前要检查物品数量与形状。

师: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几个?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开展比赛,并计时

(1)游戏活动时间5分钟。

(2)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游戏。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进行第三轮游戏,时间可限制在4分钟内。

4、决出胜者。

5、还可以进行全班赛。

6、全班总结交流。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三)游戏二 “玩一玩”

1.游戏前准备

认牌识点数:

(1)抽出其中的几张牌,请学生说出牌面的点数。

(2)尤其是对a的认识,知道a代表1。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教师结合扑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师根据主题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对游戏中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

(2)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计算、思考、判断。

4、小组开展比赛。

(1)分组:可以分为4人小组进行比赛。在明确游戏规则和小组成员后,开始游戏。

(2)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进行帮助指导。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据时间,可以进行第三轮游戏。

(四)全班总结交流。

全班交流,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游戏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或是游戏中要想取胜的“秘诀”等。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这些游戏好玩吗?

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