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水平调查报告大全(15篇)

时间:2023-11-30 14:49:28 作者:GZ才子

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下面是一些调查报告的实例,对于如何展现调查的结果和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社区居民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社区概况:东营房社区概况:东营房社区以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甲4号院为主体东起永定河路至阜石路;南起阜石路至永定路交叉口(阜永路口);西起阜永路口至田村路天下城市场路口南侧;北起田村路天下城市场路口南侧至永定河路。涵盖阜石路9号院(北京卫戍区家属院),阜石路11号院(北京军区政治部家属院)、永定路2号院(雅士合金公寓),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北京军区警卫一师五团均驻扎在本社区。该社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共计39栋楼、单元数109个,总户数1800户,现有人口3500人.社区设有居委会组织。该社区现有洗浴2家、住宿式酒店7家、餐饮场所12家、ktv娱乐场所2家、中小门店7家。

总户数1610户现有人口4816人.该社区业委会聘用长城物业公司乐府家园分部提供物业服务社区配有居委会组织日常居民活动。

群众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东营房社区自由度小区(永定河路26号)群众反映物技防设施严重缺损,20xx年3月至5月社区民警多次到自由度小区与“和家安”物业公司协商,到目前已安装停车场管理系统,加装监控探头6个,该物业公司承诺在相继收取物业管理费用后会对物技防设施继续投入资金改造。

二、东营房社区永定路甲4号院东院家属区群众反映1、7号楼改造原有居民已搬离,留下空楼存在闲散氓流人员暂居现象,社区民警会同居委会成员、警卫一师五团保卫股定期对2栋楼进行逐门逐层清检排查隐患清除救助闲散氓流人员。

三、东营房居委会反应永定路甲4号院东院家属区属于老旧小区门禁系统老化,社区民警与居委会书记李安山、主任张久娥多方联系正在逐步升级改造门禁系统。

四、乐府家园社区群众反映保安员年龄结构大、责任心差,社区民警经与小区业委会、物业、保安公司协商沟通已更换一批年轻责任心强的正规保安员。

五、乐府家园社区群众反映小区内无证养犬问题严重,社区民警即与所内限养办联系沟通摸排小区内养犬办证情况,并联合限养办、居委会对无证养犬、违法饲养限养犬的业主进行劝导处罚、依法查处违法养犬业主,大力宣传文明、依法养犬。

创安全社区具体工作措施:

一、大力开展“创安全社区”工作宣传。

(一)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向居委会成员宣传安全社区创建意义及形势。明确创安全社区的目地,内容;二是针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餐饮娱乐、中小门店开展专业培训会。主要是消防、化学危险品、内保安全管理等,在社区内组织消防演练。

(二)大力宣传,实现创安全社区宣传无缝连接。设计制作安全社区创建相关知识宣传资料。三是广泛在辖区主要地段、人口密集区、公共场所设立安全警示标语标牌。利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餐饮娱乐、中小门店现有led电子显示屏幕即时通报警情警示。

二、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

(一)协同消防民警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餐饮娱乐、中小门店、地下空间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消防安全隐患。督促相关单位落实责任进行整治。

(二)层层签订消防安全、治安防范、内部安全责任书,明确辖区各单位的安全工作责任。

三、突出特色,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创建进程。

(一)东营房社区以部队家属院为主,社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思想觉悟、政治敏感性高、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好。由此以居委会为主体组建群防群治工作组,定期由社区民警通报派出所辖区内近期发案警情特点及社会维稳形势,与居委会成员一起研究定制本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和维稳工作措施。由居委会牵头组织社区内各楼门长、治保积极分子进行日常安全防范宣传工作。由治保积极分子组成60人专职巡逻防范力量分时段在社区内开展防范工作。

(二)开展“军、警、民”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治安防控工作,在所领导的陪同下与社区内部队领导协商,宣传“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并得到部队的支持,部队在其内部保卫的前提下能积极与警民配合搞好部队家属院级周边的治安巡逻工作。

(三)乐府家园社区整体物技防设施良好,社区规整,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社区专职保安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定期召开保安员岗位培训教育会,增强保安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创建“安全社区”取得的一点成绩及不足。

在所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按时推进分局“创安全社区”工作的开展进度,近一段时间社区内治安防范工作及维稳工作都有了明显效果,社区内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为零、维稳工作对象各类重点人思想及现实表现良好,不足之处首先是个别单位和个人就创“安全社区”认识不足在今后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力度。其次是监管力度不够,对已发现各类安全隐患的单位整改情况不能及时检查督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跟进监督落实整改。最后是跨界合作和全员参与力度不够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有效的宣传发动群众及各界人力资源以求最大限度的做到“群防群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益明显。最近几年来高校大范围的扩招,使愈来愈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情势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构成了一个具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愈来愈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南大学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份大学生的消费状态进行了调查,从而对现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遭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显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遭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各个方面。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眼前的一个困难。一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范围扩招而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范围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公道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眼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题目。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为了解农村人口用于购买出版物的消费支出,这些支出占农村人口收入的比重,以及这些出版物主要的涉及面,从而分析农村人口对出版物接受和需求程度的现状,我们小组利用“十一”的放假时间,前往位于杭州城西郊区的文一村,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对近两百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这次调查以年龄段为划分基准,分别从学历、家庭收入、对出版物的态度、出版物消费支出额、出版物的类型(按内容分),特别是对于科技类的出版物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

问卷调查完成后,我们分工合作,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对数据分类、汇总后,分别对各个问题的选项所占的比例进行计算,然后对上述数据再加以分析,从中找出主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阐述。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感到,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城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他们对于出版物的态度不够积极,在出版物方面的支出也比较不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小组以年龄段的不同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从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分析农村出版物的现状,特别分析了能够推动农村生产力进步的科技读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按照各自不同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民的主力军应为25~40岁年龄段及40~55岁年龄段,我们从经济方面着手探究,基本上以这两个年龄段为主要对象,首先来看他们的年收入状况,25~40岁年龄段在8000~15000元之间占45.7%,在2万—4万元占37.1%;40~55岁年龄段在8000~15000元之间占42.2%,在2万—4万元占35.6%,从这组数据来看,两个年龄段农民收入在1~4万元之间占的比例都为约80%,而订一份杂志大约200元,以最少收入的1万元计算,所占比例仅为2%,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收入方面应该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再从他们收入的来源来看,25~40岁年龄段:种植农作物为17.1%,副业收入为34.3%,打工为20%,乡镇企业工作为28.6%。40~55岁年龄段:种植农作物为30.4%,副业收入为21.7%,打工为23.9%,乡镇企业工作为23.9%。从这组数据来看,收入来源相对较为平均,而弄副业略偏重。一般来说,农副业收入为隐性收入,它不像工人在工厂上班拿工资那样的是显性收入。隐性的收入是日积月累的,由于总收入被很大地分散,那么每次的收入就很少了,这样一份杂志的订阅价就很刺眼了。由此看来,隐性收入占收入的比例是近80%的。这极有可能是农村人口很少订阅杂志的经济原因。

通过调查,农村受教育状况如下:(以年龄为尺度)

从中可以看出,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不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有显著的提高;而同时也不难看出,做为农村出版物尤其是农村科技读物的消费主体——20~40岁的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较低的,大约有60%的人在初中学历以下,而这对于农村出版物的消费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

农业科技读物在农村的现状分析:

1、农村对科技读物的使用状况及态度(以年龄为尺度),有以下四种情况:

(1)10~25岁年龄段:他们基本上不看农业科技读物,并有将近70%的人对此持有消极态度,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农民有必要学习科普文化知识。

(2)25~40岁年龄段:大约有22%的人看农业科技读物,并且将近80%的人对此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农村科技读物有利于增长见识,帮助致富。

(3)40~55岁年龄段:大约也有22%的人看农业科技读物,将近60%的人认为农村科技读物有利自身发展。

(4)55岁以上:将近20%的人经常看,有75%左右的人对此持肯定态度。

2、购买农村科技出版物的便利性:

大约只有25%的人反映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这类读物,并认为数量较多,而大约60%的人很少看到这类刊物或从没见过,而大约15%对此无购买动机。

3、农民对于农业科技读物的不满之处:

约有20%的人认为这类书籍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而15%左右的人认为其内容缺乏可读性,以及15%左右的人认为其内容陈旧,信息更新不及时。

总的来说,尽管农民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科普文化知识,但农业科技读物在农村的现状不容乐观。青少年对此缺乏兴趣,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而青年和中年虽然认为这类读物对自身有益,利于自身发展,却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看此类读物。这样的现状除了与农村收入不高有关以外,与教育水平不高也有关。另外,以下两个因素对此也有影响:

(1)农民缺乏接触农村科技读物的渠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2)农村科技读物缺乏可读性,没有针对农民的特点来编写,使得科技知识不能被农民理解和使用。

(1)多途径地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升教育在农村的地位,除了对青少年的义务教育,还应该集中一部分农民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教育,并着重于农业知识的教授。如以夜校等方式对成年人进行再教育,举办相关的培训对农村人口进行科学培训。

(2)政府可以进行业余辅助,抽调出一部分政府收入专门用于农村的业余教育上,如定期地发送一些通俗易懂的基本知识资料,建设一些精神文化场所如小型图书阅览室,举办一些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的活动,如农业知识竞赛、各种文艺表演等。

(3)扩大农业科技读物的销售网点,并尽可能降低书的价格,让那些想看这类书的人能看得到,看得起。

(4)农业科技读物的内容需要进行调整,应更偏重于实践的指导性,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叙述并及时反应现今农业科技发展状况、成果。政府也可以派技术人员对此进行讲解、示范,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应用这些知识,注重于实践的结合,以激发农民进行科学生产。

在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农村出版物的发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良好的牵引器和加速器。因而,通过政府、个人以及社会组织的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农村出版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增加,大学生社会问题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你知道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如何吗?以下有两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可供参考:

1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2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已发生着转型。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时代的——高中生的消费已成为商家争夺的生产经营新动力。琳琅满目的饰品、漂亮的服装、款式新颖的文具,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面对现代市场的诱惑,我们学生的消费出现超常,触发我们学习小组的极大关注与思考,为更深入的调查、分析同学们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做了“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这样一个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从中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研究过程:

1、立题、制定计划方案。

2、搜寻资料和理论学习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访问学生。

4、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

在开放题中,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帮助他人。这表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帮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大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政府的质疑,希望不会让政府贪污或录用。这说明目前社会上的贪污受贿的风气已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

三、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高中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反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名牌。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否则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反映出虚荣与肤浅,这是很浮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到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4、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消费不够合理等。

四、对高中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建议。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规范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费,反对一味追时髦,赶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实效,避免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费。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订购有益书刊,学电脑,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结: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要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在修身、立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做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当代高中新青年。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二、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问卷调查。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五、结果分析: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习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平衡性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习、娱乐方面的支出。学习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1)消费的冲动性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习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文娱消费也日益增长,为了解我市居民文娱消费情况,近期泰州调查队开展了专题调查。

(一)看电视、电影是文娱消费主要方式。

数据显示,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居民业余主要的文娱消费方式,分别占59.2%和52.4%;其次是旅游和读书看报,分别占45.6%和41.8%;再次是参加体育活动或健身以及玩电子游戏,分别占25.2%和12.6%;排位较后的依次是参加讲座展览,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古迹,观看话剧、舞台剧或音乐会,其他,参加文艺社团及摄影绘画等创作活动,买cd或影碟,分别占8.7%、6.8%、4.9%、2.9%、1.9%和1.0%。

(二)收入和兴趣爱好是影响文娱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过半受访者每年文娱消费费用占年收入10%以下。

从每年文娱消费费用占年收入比例来看,54.4%的受访者占10%以下,26.2%的受访者占10%-20%,10.7%的受访者占20%-30%,8.7%的受访者占30%以上;从文娱消费金额来看,16.5%的受访者每年在1000元以下,28.2%的受访者每年在1000-3000元,29.1%的受访者每年在3000-5000元,15.5%的受访者每年在5000-10000元,10.7%的受访者每年在10000元以上。

(四)放松休闲是大多数人的文娱消费目的。

调查显示,从文娱消费的目来看(多选),65.1%的受访者选择放松休闲;58.3%的受访者选择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43.7%的受访者选择增加知识和个人素养;21.4%的受访者选择消磨时间;7.8%的受访者选择其他原因。

(五)近八成受访者最希望增加旅游参观消费。

调查显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78.6%的受访者最希望多安排旅游参观;其次是增加看电影和文娱休闲活动,均占36.9%;再次是增加话剧、舞台剧或音乐会支出,占33.0%;最后是增加讲座展览、报刊杂志和其他方面的支出,分别占21.4%、12.6%、2.9%。

(六)时间和氛围是抑制文娱消费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没有时间是抑制文娱消费最主要的因素,占65.1%;其次是缺乏整体文娱气氛,占57.3%;再次是文娱市场管理混乱,无法放心消费,占28.2%;另外是文娱活动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强烈的意愿,占26.2%;最后一个抑制文娱消费的因素是基础设施如图书馆、影院太落后,占24.3%。

二、当前文娱市场评价情况。

(一)近半受访者认为目前泰州文娱消费气氛一般。

对目前泰州文娱消费气氛评价,48.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不太符合大众的要求;32.0%的受访者认为较好,对大众的消费有积极的影响;8.7%的受访者认为较差,缺乏政府的有序领导;6.8%的受访者认为很好,完全符合大众的要求;3.9%的受访者认为极差,文娱消费市场较混乱。

(二)受访者对当前泰州文娱消费市场满意度不高。

4.9%的受访者对当前泰州文娱消费市场表示非常满意,23.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58.3%的受访者感觉一般,9.7%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3.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三、当前文娱消费存在的问题。

泰州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1849元比全省平均少38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0%比全省低0.7个百分点。泰州半数以上家庭文娱消费费用仅占收入的10%不到根据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美国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已达11.49%相比之下泰州现代文娱服务消费水平明显偏低。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

除去家庭教育费用支出,泰州市居民的文娱休闲方式主要是看电视、看电影、读书看报等传统形式,对于参观展览、欣赏音乐会、观看演出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参与人数较少。基于这种现象,泰州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存在失衡现象,主要倾向于享受型的文化消费,对于基本型文化消费和发展型文化消费涉及较少。

(三)文娱产业水平低。

随着文娱产业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显著,各地纷纷统筹规划,转变思想,争先恐后发展文娱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泰州市的文娱产业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但放眼江苏,乃至全国,泰州市的文娱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太能满足目前消费者的需求,文娱产业自身的竞争力还处于劣势地位。

四、扩大文娱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居民文娱购买力水平。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是通过完善覆盖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降低物质生活消费对文娱消费的挤占效应;三是对文娱生产和服务类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补贴等,促使企业降低文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二)正确引导居民文娱消费。

一是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居民增加文娱消费,丰富业余生活;二是积极开展文化专业知识教育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文化鉴赏水平;三是引导居民由消遣文娱消费转移到发展型、智力型文娱消费;四是鼓励推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让居民有时间进行文娱消费。

(三)增加文娱消费供给。

一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基本条件;二是大力推进文化综合体、大型主题乐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娱“特色小镇”,丰富演艺市场,满足高品质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的需要,让居民有兴趣玩,有地方玩。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而广州作为中国经济前沿城市,处于其中的大学生的消费观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深入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消费观,特此做了问卷调查:

了解广州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让其他人了解学生群体的消费情况以及存在的目的,及时纠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习惯。

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消费现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促进学生的消费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加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内容为校风建设范畴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广州

利用空闲时间,或者选择星期五下午放假时间和星期六、日假日进行,用时大概共一周。

广州各大学部分(抽样)学生,并包括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

(1)首先阅读和了解关于社会调查内容,掌握社会调查中需要用到的技巧和方法;

(4)收集好完成的调查问卷,整理调查问卷和整合问卷内容,制出一张表格能清晰地反应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的特点,并总结出调查结果,写出最终调查报告。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学生的理想。

2.了解学校指导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当面了解、采访学校教师和领导。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基础,是人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应予以合理的满足;社会理想是人理智上的最高追求,包括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和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换句话说:生活理想应提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上去,社会理想应落实到职业理想的实际中来。

在人一生的活动中职业生涯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又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中学生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

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是选择的范围!又是什么规定了选择的范围?是周围社会所给予学生们有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重重围困以及学业的重压下,他们的眼睛所能触及并能够比较了解的也只能是这些。更何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小镇,视野更加狭窄,也就更加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正是目前的传统教育,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1994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而且明确规定:职业指导的教学课时,在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一般在初二设置为宜),在高中阶段不低于20课时(一般在高一设置为宜)。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分初中和高中两阶段分别加以说明,并说明了职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然而,职业指导在学校的现状如何呢?据我了解,类似的指导往往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填报志愿时进行。其实进行的指导只是升学指导中的一部分。一般教师也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指导。重要依据即是高校历年招生的分数线,主要是注意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录取可能。虽然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这显然比较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素质,学习潜能和个人理想,也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再则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最后选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素质,发展潜质,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的高度。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启蒙与引导,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有一种对职业与专业信息较广泛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自身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

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第一、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xx—xx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是xx年为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二)消费结构的演变。调查显示,受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还是以一般性消费为主,衣食、居住消费等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收入的大幅增长,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一是伴随着连续几年婚嫁高峰的过去,农村旧房改造已基本结束,建房热已开始降温,在消费支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居住消费却大幅度减少。

二是食品和衣着消费的比例有了突发性增长。由xx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达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

三是交通通讯支出平稳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外出频繁,对外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的交通通讯支出在xx年就大幅增长。

(三)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近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在食品结构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长35%。

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

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扩大农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近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延伸,而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第三、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平。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上来。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理顺农村信贷关系,落实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或债台高筑。

(三)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农民能消费的起。近几年所兴起的耐用消费品以及与人们生活极其相关的医疗、教育、住宅、汽车等高消费领域,其价格与收费门槛仍然过高,有的收费标准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宅等方面,人们对现行的消费标准又不得已而从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对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规定收费上限的要予以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严控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其次在医疗、汽车等特殊服务、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务价格,使老百姓能够在这些方面都能消费的起。

总之,在研究促进消费需求和调整消费结构的对策措施时,要根据我市目前农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这一实际,并把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走势,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对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人向城镇转移,鼓励他们首先购房、买车;对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而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则可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针对当前物价狂涨,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的状况,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特此进行调查。

1、调查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

2、调查问卷收回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收回94份,回收率达94%。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其中男生58人,占62%;女生36人,占38%;农村学生62人,占66%;城市学生32,占34%。

1、月均生活费:城市学生的月生活费在300~600之间的占32%,在600~1000元之间的占有58%,其他的高于1000元。农村学生月消费在300~600元的占78%,有个别的低于300元,极少数高于1000元。

2、男生与女生生活费对比:男生月均生活费在300~600元的总体持平在消费方向上,男生的伙食费用高于女生,而在其他方面比如在买衣服和化妆品方面女生的消费更高。

3、通讯方面支出: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占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这也跟目前手机价格大众化有关。月花费20-40元的同学占41.8%,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4、同学聚餐支出:九成以上的学生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大约占生活费的10%左右。

5、生活费来源: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有少数是助学金或勤工俭学。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1、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档次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4、节约意识淡薄,定期外出聚餐成为必修课。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由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主持,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实施的《2012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日前出炉。调查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最愿为美食花钱;极青睐自助游,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更倾向暑假出游,网络成为信息主要来源;新媒体是他们分享旅游见闻的首选。

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库为教育部xx上公布的全国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单中抽选的23所高校,调查对象涵盖清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3所高校的约1800名在校大学生。共收回问卷1751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7、88%。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总数的49、51%,女生占总数的50、49%,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大一年级的学生占总数的20%,大二占31%,大三占29%,大四占10%,研究生也占了10%。

出游意愿强烈境外旅游仍未普遍。

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热爱旅游,这说明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多数属于正面。

从出游范围看,57、57%的被调查者近来曾在省内旅游,比2011年高出了3、54%;58、08%的被调查者最近在国内其他城市旅游过,比2011年增长了10、5%;只有7、54%的被调查者最近去过国外旅游。

在出游频率方面,47、91%的被调查者每学期出游一次,而28、65%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一次,只有15、36%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三次以上,8、02%的被调查者从未出游过。

在出游时间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出游时间在3天至一周,占据了总数的56、77%,比2011年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而进行一周以上长途旅游的所占比例则为6、66%,比2011年下降了4、15%。

在被调查对象中,46、82%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32、07%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4、18%。

旅游费用资金来源的调查结果与2011年大致相同,60、64%的被访者资金来源于父母,23、01%的被访者是通过平时节省生活费来积攒旅游资金,11、7%的被访者是通过做兼职工作。

39、45%的被调查者愿意把生活费的10%~20%用于旅游;28、29%的被访者愿意把20%~30%的生活费用于旅游,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5、31%;10、75%的被访者愿意把生活费的三成以上用于旅游,但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2、89%。

在阻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中,“资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虽然比例比2011年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但仍然占据了64、39%;“时间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占据了23、62%,比例比2011年稍有增长。

住宿花销最多最愿为美食花钱。

在短途旅游中(3天以内),40、88%的人花费在200元以内,41、92%的人花费在200~500元,只有14、12%的人花费在500~1000元。

在中长途旅游(3天以上)中,花费在200元以内的比例降至22、11%,200~500元的比例下降至34、66%,而500~1000元的比例上升至25、22%。

在所有花销中,住宿成为花费最多的项目,占据了31、73%;其次是景区门票,占了20、88%,交通(17、38%)和餐饮(16、98%)位列其后。

而在花费意愿上,78、22%的大学生愿意为美食花钱,看特色演出(38、37%)、买当地特产(33、66%)和景区门票(32、1%)均排在美食之后,此结果与2011年相同。

自助游极受青睐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

在本次调查中,有73、17%的被访者选择自助游的出游形式,说明自助游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青睐,选择旅行社团队游和社团旅游的则分别只占据了14、91%和6、28%。

在选择出游的同伴时,“要好的朋友”仍然占据首位(39、86%),其次是“家人”(27、09%),“同学”(11、91%)和“独自一人”(10、82%),“恋人”则占了9、79%。

在“是否会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选择当中,71、16%的被访者选择会乘坐“火车”,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远远小于火车。选择会乘坐“汽车”的有50、6%,选择“飞机”的有20、96%,另外还有10、57%的人选择“自行车”,6%的人选择“轮船”。

观赏风景仍是出游首要目的。

在旅游目的的调查中,“观赏风景”(56、38%)仍为第一位,比2011年增长了18、45%;“增长见识”(48、71%)仍排在第二位,比2011年增长了19、5%。

更倾向暑假出游网上寻找出游信息。

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暑假”依然是被调查对象的首选,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体的63、85%,而选择“十一黄金周”(33、12%)、“寒假”(32、44%)、“五一等小长假”(31、47%)、“双休日”(25、01%)的比例则远远低于“暑假”。

在“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游价格信息”两项调查中,“网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别为61、56%和65、1%,这占据了绝对的比例,远远超出“朋友介绍”和“通过旅行社”等方式。

55、27%的被访者表示会提前两周进行旅游准备,30、07%的被访者选择“提前一个月”,此结果与2011年基本持平。

旅游舒适度仍是首要关注因素。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舒适度”仍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占39、52%;其次是“费用”,占23、04%;第三是“安全”,占20、85%。此结果基本与2011年持平。

在“旅游过程中感到不满的环节”调查中,“住宿”(39、06%)和“交通”(32、38%)仍是让大学生容易感到不满的环节。

最爱用新媒体分享图片。

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分享旅游感受的方式上,传统方式如互赠照片、发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54、25%)、“社交网站”(48、32%)和“微博”(30、5%)则成为大学生最倾向选择的分享方式。

77、49%的被访者会选择与他人分享旅行图片,只有16、13%的被访者会选择用文字记录旅行感受。

境外旅行更青睐自然风光类景点。

本次调查在往年基础上增加了境外旅游的项目设置,其调查结构与之前的类似。

“看世界新角度”(70、76%)成为大学生选择境外旅游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长见识”(65、68%)和“锻炼自己”(61、39%)。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进行境外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以及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

而在选择境外旅游目的地中,“自然风光类”更受大学生青睐,占了66、78%,“历史人物类”则稍逊一筹,占33、22%。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选择境外旅游时,停留的时间比国内旅游的时间更长。有58、7%的被访者选择停留10天以上,31、25%的被访者选择停留一周,而做3~5天的短途旅游的仅占6、78%。

“背包自助”和“交换游学”成为出境游最主要方式。

在选择境外旅游的出行方式中,“交换游学”(37、66%)和“背包自助”(35、26%)成为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而在选择“背包自助”的人中,男生占了55、45%,女生占了44、55%;在选择“交换游学”的人群中,男生占了43、99%,女生占了56、01%。由此可见,在选择境外旅游方式上,性别上存在有一定差异,男生更愿意进行背包自助旅行,而女生则更偏向于通过交流或交换项目,边学习边旅游。

在对阻碍境外旅游因素的调查中,“交通费用高”(58、31%)成为首要阻碍因素,其次是“签证困难”(44、89%)和“安全问题”(43%)。而“无信任旅行社”则是最小的因素,仅占了22、9%,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选择境外旅游时,对旅行社的信任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青年是旅游的主体参与人群,而大学生群体,又是其中最有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群体,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已经连续进行了3年,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将每年持续进行这项调查,使旅游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该群体的旅游意愿、消费动态,为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对旅游市场发展作出前瞻性判断;使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定制出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使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能在同一坐标系下,了解同龄人的喜好,为出游提供很好的参照系。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5、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政府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政府的适当(根据财政支付能力)资金支持能够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产生很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全市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5、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市、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7、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从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全部调查农户中,医疗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7%。尽管经过几次医改,药价几度下调,但高昂的医药费用仍是农民进医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8、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学习业内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运用舆论引导,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有效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为卫生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

10、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中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了社区居民消费水平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略)。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