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3-11-10 14:45:58 作者:ZS文王 课堂教学的论文(热门18篇)

在撰写论文或文章时,参考范本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组织内容、展开论述,并保持逻辑严密和语言流畅。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科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的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物理课堂采用“教―学―练”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兴趣,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摸索教学模式,为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证,现就高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做浅要分析。

高中物理更具实例化和现象化,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应注重知识点与实例结合过程,把抽象化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一、领会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在课堂中紧抓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深入实践教育改革制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摒弃了过时的教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多向性开发;在教育结构上把关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把落实人才发展战略作为首要战略点,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资源保留;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中采取趣味教学,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把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作为首要教学任务,紧抓学生素质教育,把对每位学生认真负责当作工作重点来抓。

二、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式实行“满堂灌”教学模式,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授之以渔”不同的是,授之以渔重视学生学习技术的转变,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上,前者是知识的学习,后者则为系统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大纲标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学习空间。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教师教授知识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时间最恰当的比例为4∶6。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传授数学知识产生过程和主旨思想,淡化知识结果,加深对数学知识来源的理解,不断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欲,把学生参与度作为教学质量标准。其次,设置技巧性难题。教师通过利用学生求知欲,设置技巧性难题,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索精神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针对疑问提出问题。新课程教学模式由严谨“教学”转变为“互动”情境,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堂提问,由教师进行深入剖析并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知识脉络。如,讲解《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时,首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如火车转弯、过山车等,并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分类(水平面内和竖直平面内),然后挑选实例分配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通过分析这些运动的现象――从向心力的来源到运动的临界条件,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如有不同的意见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一堂课的`合作学习,教师做出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不仅不会觉得物理深奥难懂,相反还会认为物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会使学生认为物理课实在是太有趣了!

三、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应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工作。分层教学包括:要求变迁不同、备课内容不同、分工合作角色不同等。

在要求变迁不同方面,由于个异性差异的存在,对不同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并对每组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例如,对优秀学生,即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探索知识系统结构的学生,要求其全面掌握物理知识点,并每月列出当月学习心得和知识点学习体会,做知识报告;对良好层次的学生,即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要求其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一定扩展性阅读,并做知识总结和学习目标规划,这部分学生是体现教学质量最关键的群体,应足够重视;对一般层次学生,要求其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能完成基础任务和物理基础公式,掌握相关教学知识,并确立良好层面,冲刺目标。

在备课方面,教师要针对各班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实行分层知识点备课计划,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求的不同,并且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注释掌握、了解、熟悉等难易程度标示符,以实际行动展示分层教学模式。

在授课教学方面,根据学生不同要求,制定授课建议书,让一般学生提出问题并由优秀学员现场解答和思路解析,为积极完成授课任务,确保学生总体参与度,对学生进行奖品嘉奖,教师以指导性意见提出者姿态确立教学授课方向。

四、构建优良教学互动交流平台。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教学实际出发,构建互动交流平台。”新课程改革强调“教”与“学”整体性发展,积极构建交流平台,在互动平台上彼此分享教学成果和教学心得,教师利用自身丰富教学经验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学习,学生可根据发现的不同问题提问,让教师丰富问题实践,与时俱进,扩充自身问题知识面,教师亦可根据常见问题编译问题册,这有利于学生综合复习和避免常见问题出错率,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的教学发展观。

创新教学来源于物理课堂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中秉承“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原则加强创新观念普及,创新思想教育,努力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方针,为教学质量更趋全面化、个性化做好扎实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思。浅析在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改进[j]。科技信息,(04)。

[2]张根柱,高建峰。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发展[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引导,课堂过分的热闹,不是真实的语文学习。学生平心静气地阅读,独立地静思默想,彻底地融入语言世界,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本真;独立学习;静思默想;语文素养。

最近,本校的一位教师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课上她用比较长的时段给孩子独立看书、思考、分析,接着才围绕某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这个“比较长”的时段是多长呢?大概在8分钟左右。而这恰恰是一个有“争议”的教学环节。说它有争议,一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环节实施的过程中,听课教师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是较多的不满,较多的烦躁,较多的“倒彩”。就是说,大家不能忍耐那么长时段的“空白”,或者说,对这样一种教学安排他们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几乎不会有这样的设计和实施。二是当点评环节有老师称赏这样的教学环节并以为是一种本真的教学、本真的学习时,不少老师明显地表现为很不以为然。那么,真实的语文课堂学习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真实的语文学习,一定是让学习语文的人真正自主。而真正的自主,首先表现为每一学习个体――学生独立的学习。什么是独立的学习?也就是几乎每一课堂都必须有学生自己的较多静思默想的时空。

面对教材文本自读默思的`时间更多一些,所谓亲近母语,指的不仅是距离,而且需要时间;精彩的语段多读一些,读的方式丰富一些,必背的就即时背诵出来,校园之“书香”需要琅琅的书声来烘托;让学生动手点评、造句写话、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多一些,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岂能离开语言的实践和训练;让学生根据抽象的语言文字各自展开独立的想象和思索的机会更多一些,“声光电”尽管好看好玩,但对于学生形象思维力带来的不是增长而是束缚、限制甚或破坏,对于语言能力而言,只会是“降解”而不是提升和增强。

学生自己的真实的学习时空应该主要在学校有效的学习时间里安排,而不是一个概念,只是在学生回到家里牺牲与父母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来获得。于是,那种展示的热闹背后原来是以耗费孩子家庭的欢乐生活为代价的,这样的耗费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样的改革是一种反生命和反改革的行为,丝毫不值得总结、鼓励和宣扬。既然明确了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时空,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老师,在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时,就应该谨守本分,在课堂中严于律己,不说话,不走动,坚决做到不用自己的“言”和“行”,干扰学生学习的安宁和静谧,让学生真正平心静气地阅读、思考、分析、研究。

这一点在现实的语文教育背景下,可能实现起来尤为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语文老师天生着一张能说会道、极善雄辩的嘴――当然又仅仅是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又自信自己的滔滔不绝可以训练出学生的语文的优秀,或者是认为没有自己的“展示”,别人又怎么发现和认识乃至钦服“我”的才华,也确实有人正是以此来判断一个语文老师的水平和能力高低的。

但语文老师有没有反躬而自问,“我”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究竟是怎样学习和学好语文的呢?是在某一个“专家”圈定的框框内,转着圈把语文学好的吗?是借助他人的力量通过告诉的方式获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的吗?或者是在团队中,通过互相的协作、“帮工”等形式提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鉴赏水平和表达素养的吗?我想,主要还应该是静静地在课堂中,在家里,在平时的点滴空闲中,通过自己悄无声息的阅读,通过自己“小楼一统”式的静思默想,通过自己情绪亢奋和冲动时的如行云流水般的下笔写作,逐渐地提升了读写的兴趣,慢慢地养成了一种读写的习惯,而且,让这一兴趣和习惯成为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乃至于生命的一部分,再进而渐次走入读写的佳境,成为读写的高手,或者鉴赏家、作家和专家。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合作和交流甚至是重要场合的“亮相”和“造型”,但那都不过是整个读写能力形成和发展阶段里的“插花”或者是“花絮”而已。

彻底地融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语文生活,在亲身的亲近、体验、感受和实践中,逐渐成长起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每一个人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们任何一个语文老师语文学习的成功也几乎没有例外。这与老师的过度的“引导”成为主流和主体,小组的合作交流变得时尚和风行,成为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实在是两回事。

独立地阅读,独立地写作,进而培养起优秀的读写素养,并且在独立中形成特立独行的个性品格,进而具备独立的创造和创新精神,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常态,是基本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方法论。舍此,别无它途!在除此而外的方式方法中假如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也只能是语文的应试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考试分数。而独立学习所获得的,分数不过是其中的很小很少的副产品而已。

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很少看到这样的长时间平心静气地阅读、思考、分析、研究。这次我看到了,我万分感慨,真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由转入此中来”。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以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小学生减负和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学习。于是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着重从认识学生、师生关系、教科书的使用和教学反思四方面论述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很有必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一线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殷切的希望。但是现实中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小学教师少之又少。新式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以人为本,在满足学生正当的、合理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为本,教师需充分认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教师不能通过单方面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通过充分认识学生,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有效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学生:

1.学生的认知水平。当代认知建构主义鼻祖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运动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低中年段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超越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朝着非直接感知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地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

2.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习的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即学生原有的知识会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新知识的学习也会对原有的知识技能起到扩充、改组或修正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缩小其中的差距,并不断向前发展。

3.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习环境有不同的偏爱,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偏爱,有各自偏爱或擅长的学习方式,要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风格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指导,反对传统课堂教师毫无差别的“满堂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以人为本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以积极的课堂互动为前提,而积极的课堂互动又以师生、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前提。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对教学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2.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多聆听学生的声音和感受,尊重他们并平等的交流对话,给予他们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小学生还是一群处于发展阶段的孩子,其身心和认知水平还未发展成熟,对于他们课上自由散漫的行为和答非所问的“幼稚”回答,教师都应该有耐心和给予重视,理解他们才能减少课堂不必要的“弦外之音”.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教师不应该戴“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相反地要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在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对自己的重视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动力,而这种情感态度和关系会移情到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真实发自内心的,不矫揉造作,师生之间可以直言不讳,坦诚相见。师生之间超越了年龄、身份和地位的界限,真诚、公平地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使学生愿意对教师袒露真实的态度和情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促进师生关系更加的开放和透明,课堂教学的环境也更加和谐融洽。

用好教科书才能保证以人为本。教科书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物化形态。今天的课程教学理念以用教科书教来取代教教科书,突出以人为本,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科书的作用和文本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教科书内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度挖掘文本价值,二度开发,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一本多用,充分发挥教科书在特定时间内的价值。

2.教师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更换和重组。教师对教科书需纵向和横向地扩展,即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可以联系过去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理解新课内容,或者是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后延伸和学科渗透;对于一些老旧的、远落后于当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科书内容予以简单带过或忽略删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进度和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适量地进行教科书内容顺序和节奏的调整,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教科书的活用。教师要合理地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师要把教科书内容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情感体验活动,从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内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师对学生和自己的负责。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保证学生的良性发展。

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或多或少会跟教师的教学预设目标有所偏差,教学反思要做到,一方面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微格教学和教学参观等方式提高、强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牢、无法与时俱进的教师,可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自己的成功方法、教学心得和学生的创新想法,甚至是课堂上不经意的“意外”生成性内容,都可以及时记下并长期坚持,以此,教师不仅能通过日积月累的素材来加强日后教学的技巧性和丰富性,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性事件也显得游刃有余。如此像日记形式的反思可以以写促思,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信心,以思促教,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为此积极探索、发现和实践。当然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不止如此,如,教学手段的因素、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以及课堂的环境因素等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减少不利因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与创新,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找到真正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莫雷.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廖丽芳.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建构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论文

何谓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行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建构教学上的认知张力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及其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客互动是建构认知张力的条件。

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获取客体,也即学生获取学习材料的知识和内在联系的基本能力。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引导下,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学生在整个认知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能动的。这种主动性、能动性,使其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扩展思维空间,积极深入到学习材料的意义、结构及本质特征的探索中去,不断获得认知成果,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展开”、“探究”的过程,正是认知张力的过程。因此,主体性是认知张力的决定性因素。

认识的客体――学习材料,则是认知张力的必要条件,它以“合规律性”的原则呈现。新的教材改变了过去教材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参与的滞后模式,增加了动手操作与思维探究的材料,增加了知识回顾与思考,这种材料的增加无疑使学生的经验知识与逻辑数理知识得以增强,使主体认知客体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处于一种有序、渐进的状态,使其同化、顺应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学习材料大大地张开了认知的空间。

例如:在《去括号》一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去括号的必要性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依据,我给出了如下的学习材料:

提出问题:

(2)这些结果形式不一样,其实质一样吗?都为3x+1吗?你能解决吗?

通过上述材料的使用,既有学生外显的认知活动,又有学生以观念形态进行着的内在的思维活动,同进又带动主体以积极的情感、意志,主动地探索,科学地认知,从而使认知的张力在主客互动中形成。

二、师生互动是建构认知张力的源动力。

新的课程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及其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例如,在《中位数、众数》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在现实中的应用性,我出示了如下的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提出用什么数来确定比较好呢?

s1:我觉得用平均数来确定。

t:你计算的平均数是多少?

s1:10.5。用10.5确定的话,可以使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管理者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t:如果大家都是工人,你们愿意干吗?

s2:不愿意,因为用10.5作标准,那么只有5个工人能够完成任务,绝大多数工人是不能完成的,这样会影响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我认为应该用众数8来制订标准,这样,尽管只有3个工人不能完成任务,但他们只要努力一点还是可以完成的。

s3:不好,这样的话,作为管理者肯定不高兴的;制订的标准太低,效率就提不上去。

t:用平均数,工人不高兴;用众数,管理者不高兴。怎样做到两全其美呢?

s4:用中位数9比较好,这个标准不高不低,既能促进生产,又能保护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

t: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用什么数比较好呢?

s:中位数。

实践表明,师生的这种互动,保持了积极的认知状态,使认知的空间得以张开。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是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是以知识的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去点燃认知的火炬。从而驱动了学生打开其认知的通道,获得丰富的认知成果,使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

三、增加含熵信息,是建构认知张力的重要手段。

如果信息本身一部分已被认知,还有一部分不确定性(熵)不能消除,这类信息就称为“含熵信息”。有效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接收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讲深讲透”,学生得不到“生疑――解疑――省悟”的一波三折,那么充斥这节课的便是“饱和信息”,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内驱力,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难以构成思维的立体网络。因此要使认知具有充分的张力,教师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传递含熵信息。例如:在《正多边形和圆》的教学中当学生证明完了“各角相等的圆外切五边形是正五边形”后,我又出示了3个对定理条件变式:(1)把各角相等改成各边相等,同时把五改成四(2)把外切五边形改成内接四边形(3)把全部条件改成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

通过教学,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促成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提高。

四、探究与表述是建构认知张力的载体。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正因为有了探究,才有认知的存在,探究的过程,从而使认知的张力变得直观、清晰。当然,探究需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展开。它既张开这种时空范围又占领这种时空范围,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在逐步探究中深入、拓展,不断成长,这样认知张力便成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探究活动便成了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不仅如此,本人还认为表述也是认知张力的的重要存在方式,这是因为主客互动,师生互动,已使学生产生了大量的思维语言,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维语言,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这样认知张力的全貌才能真正展现,从而使认知张力成为可视可听,实实在在的东西,教师在学生张开的认知活动中发现问题,了解情况,调整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发掘,以主客互动为条件,以师生互动为动力,以增加含熵信息为手段,以探究与表述为载体,就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爱学、善学并使生命为之悸动的天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

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论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讲解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注重提醒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详细的讲解理解教材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熏陶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采用相应的语境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更加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更加真实、深刻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情感熏陶增添了素材,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最后,榜样学习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借助于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为小学生塑造榜样形象,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要看到小学生独立性差、模仿力强的阶段发展特点,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选取正面例子,让小学生直接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康品格意志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取,或者是划定课外阅读教材和范围,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的“解惑”,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不论是从言语谈吐、行动举止,还是在待人接物、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要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力量,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健康道德风貌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表率。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语文德育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论文

摘要要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打造适应新时代、新学生、新要求的教学方式。就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予以阐述。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发生从里到外的变化。“里”指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外”指的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其中翻转课堂教学就是这种变化中的一例。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更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让教学活动更开放、更高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非常有效[1]。由于翻转课堂需要学生更多地投入教学来,学习目的更明确、目标更清晰、行为更主动,因此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教师来讲,翻转课堂解放了很多时间,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与学生沟通中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率也更高。

2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最早开始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后来几经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现在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至于翻转课堂的精准定义,现在很难用一两句概述,总体来讲,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基于互联网科技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将课堂内外的时间和学习程序进行了翻转,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视频学习和课堂下的网络学习来代替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授,这是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之处。

翻转课堂短小精悍翻转课堂教学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最长十几分钟,一般在5~8分钟,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生理特点;这些视频内容都有特定的针对性,只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讲述,便于检索;由于视频可以重复播放、随时快进或者暂停,更便于学生学习。调整学习流程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的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的接收”,第二阶段是“信息的消化”。传统课堂将信息的接收完全放在课堂,教师从头至尾都在向学生灌输;而信息的消化都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解决,缺少指导和督促。翻转课堂正是将这个情况进行了翻转,课前就将“信息接收”完成了,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处理“信息消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信息消化的效果自然得到增强[2]。教学信息突出明确由于在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中,整个画面出现的只有教学信息的内容,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东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这些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都非常高。翻转课堂恰恰能投其所好,通过网络视频的片段化教学,将原本的语文学习的单调文字形式变成了声光电影立体化的媒介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3]。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生阅历丰富多了,但是对于“云南歌会”恐怕绝大多数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按照传统课堂,即便教师的朗诵再声情并茂,也无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翻转课堂的视频则可以搜集与“云南歌会”相关的资料和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内容,让学生观看,这样他们对课文的体会必然加深,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提高学习的互动性翻转课堂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与学生深入交流互动,实现翻转课堂面对面互动学习的重要价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果是传统课堂,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能够展开来解读的主题有限,主流的总结就是让学生保留一颗质朴的心,不为物欲所动,让自己的心灵更健全美好,因其他角度只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互动交流,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也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自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翻转课堂的“信息接收”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进程,包括对时间的控制和进度的掌控,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控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把重点放在“信息消化”过程,如果在课前学生没能完成“信息接收”,在课堂上就会陷入云里雾里,不知教师和其他学生所云。为了完成学习,他们必然要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去,由此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翻转课堂优于传统课堂的地方。如在学习《再塑生命》时,由于这篇文章的主题非常丰富,生命的重塑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重获生命那么简单,还包含了爱的光明和温暖、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喜悦以及懂得爱的真谛,还有作者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敬爱之情。这些内容都在教学视频中,如果学生不能认真学习,那么课堂上就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完善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教学评价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而能否客观实际地进行教学评价,则是这一标准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翻转课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放在公共学习的平台上的,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接收,并能够在接受过程中的前、中、后不同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和评价,这是教学评价最直接的来源,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从而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济南的冬天》翻转课堂实例1)视频制作及上传。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各种景物和意象,搜集相关素材,并制作成教学视频,这其中还包括对老舍写作这篇文章的一些背景介绍;视频制作好后,及时上传到学校的公共学习的平台上,并提醒学生进行观看学习,提出基本的学习要求。2)课堂学习。首先按照之前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抽查;然后让学生速读一遍课文,加深整体感知;接下来可分组讨论,也可集体讨论。笔者比较倾向于先分组讨论、再集体讨论。分组讨论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最后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并对他们的疑难一一进行解答。最后,要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和拓展,并可以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意境写写家乡的春夏秋冬,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背影》翻转课堂实例限于篇幅,与上一实例结构性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这里只讲不同之处。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由于非常贴近生活实际,笔者采用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学习,想想自己的父亲送自己出家门或者远行的情景,观察父亲每天上班和加班时的情景,观察父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从而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好能付诸文字,写出一篇短文,在课堂上或者学习的平台上与更多的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深深体会课文中那浓浓的父子情,更能切身理解自己的父亲,进而扩展到对父母、亲人、朋友的感恩。这样的一堂课,收获可谓多多。作文课翻转课堂应用技巧在视频制作时,可以将范文的品读做成视频。传统课堂无法实现范文的具体展现,大多是先将范文朗诵一遍,然后开始讲解,这样除了范文的写作者外,其他学生的印象不深,尤其对全文整体没有一个把握。翻转课堂就能弥补这个缺憾,并且配合上对词、句、段的勾画圈点,加强学生对这些出彩之处的注意力,进而将写作技巧逐一点评、分解阐述。学生习作要求尽量在课前完成,到了课堂上才能实现教学的完全翻转,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互相借鉴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

6翻转课堂应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视频的制作必须精益求精,不能应付了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制作过程必须有一颗负责的心。2)视频在关注针对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一堂翻转课堂,通常需要多个视频才能将教学目标完全覆盖,因此在视频制作上必须对这些视频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4]。3)要重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督促和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只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意观察就能清楚,因此,如果发现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一定要及时督促。4)要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视频做好,翻转课堂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非常大的误解。教学视频只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引导才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视频制作和课堂引导交流方面,教师都不能降低要求。

7结语。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首先,在设计和实施两个环节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次,要在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生成和融合,最终成为他们能力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把翻转课堂与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安琪.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3]廖雅婷.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的论文

1.1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乌龟和兔子进行赛跑,在一分钟内,兔子跑了200米,乌龟爬了10米,试问乌龟爬的距离是兔子的几分之几?通过情景创设,把枯燥的分数运算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1.2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学习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性的知识让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学习的困惑中走出来,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课本,而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轻松地接触和了解数学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1.3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情境创设,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是它的显著特征。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情境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灵感。

2.3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谨记: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知识为依托,试问,如果脱离了数学知识,那么情境的创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教师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奶奶让座,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就完全没有意义。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经过慎重地考虑,以便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纳入考虑范围,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保证所创设情境中的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情境创设要为数学教学服务,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保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再次,情境创设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注重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学习到数学知识。

4.总结。

总之,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对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善问的赞美。这说明:精妙的高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由若干个细小的环节构成的,只有我们教师能够力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提问环节也是如此,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开启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奠基阶段,下面我就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方面,谈谈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他们还没有识字能力,所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语言的交流和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幼儿接受语言的的特点来看,教师所应用的语言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最好是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例如,在向幼儿讲授“有趣的水”的科学活动时,我们可以用牛奶和水进行简单的比较,使幼儿得出关于水的特点的一些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迫切希望帮助牛奶宝宝、水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产生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问题设计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一环。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但不会启发学生,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所以在问题的设置时我们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层次地来科学地设计问题,注意所设计问题的梯度以及排列的次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问题的功能。

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状况来灵活地应用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设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难度很大的问题,这样就没有办法使幼儿再深入地探讨问题,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如在大班的数学“测量”主题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回形针、火柴棒、吸管三种物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玩具宝宝挤在一间屋里真的很难受,请你帮他们分分家。”给物品分类摆放对大班幼儿来说很简单,都能达到目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中获得自信。接着,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个问题:“它们要进行排队比赛了,请你们从小旗开始排,排好后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经过操作,得出了“不同物体排列的长度也不同”的结论,并记录结果。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教师的的挑战吗?请你再次给玩具宝宝排队,排到红线结束,看看还会发现什么?”幼儿再次排列后发现,排列同等长度所使用的三件物体的个数不同。这节课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次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幼儿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适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还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如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对于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问题过难,幼儿经过努力后一无所获,更会挫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把问题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并且,我们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时刻注意要简单明了,不含糊不清。例如,在语言课上《小弟和小猫》中,我为了让幼儿产生做清洁宝宝的愿望,便问幼儿:“你愿意和什么人抱抱?”如果说:“你喜欢和怎样的人抱抱?”那样会更好。

课堂教学中问题提的是否成功,并不是要看问题提了多少个,而要看你的问题提的是否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是否让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若是你的提问过多过密,那样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教师调控课堂,容易使幼儿失去状态。至此,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掌握尺度,发挥提问的最佳效果。

教师的问与幼儿回答问题的时间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问完问题以后要给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给幼儿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这样既有利于幼儿真正地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具体的处理。同时,因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足,幼儿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甚至会使教师感到莫名其妙,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要有思想准备,鼓励幼儿重新思考,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空间,也可以通过追问,为他们创造重新思考、补充说明的机会。

评价幼儿的答问,有利于师生交流的促进,良好双向反馈的形成,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气氛的创设。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是幼儿非常期望得到的。对于幼儿回答正确的任何问题,给予积极的鼓励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这时教师表扬的话语绝对不应吝惜;不能讽刺和挖苦答错题的幼儿,要对其表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对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儿童充分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并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实施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在提问设计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有效设计,是开发幼儿智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需要幼儿教师从方方面面着手,来做好幼儿学习的基础,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较好的基础。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体育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论文教学课堂智慧

由“本真”而生“高效”

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中心完小。

吴丽华。

在当今的教学研究平台上,对教学“回归本真”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拂去浮华,回归本真”,“追求课堂效益,回归教学本真”,“简单实在,回归本真”,“立足文本,回归本真”……仔细分析这些议论,不难发现,同样主张“本真”,其实视角和立意各不相同。有的“本真”针对虚假,有的“本真”批判“浮华”,有的“本真”说的是如何克服“浅显”……但是,不论哪种观点,都切中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病。本真到底是什么?从书面之解“本”是本意,“真”是真情。教育的“本真”我认为有三个层面的涵义,“本意”—按照教育的意愿上课,“真实”—实实在在教书,“有效”—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的高效。教育就当是真实的,教学应当是按照教育的本意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们才能在有效的基础上追求高效。而走进教学现场我们总能发现教学或多或少的失去了“本真”。

一、被浮华污染了的教学。

造假应当为教育和教育人所不齿,如果连真实都不能保证,这样的教学毫无意义。真实不在于虚假,真实在于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并取得切实的发展。毋庸讳言,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时闪现出不实的阴影,课前事先“打底”,表面的繁荣隐藏着让人恐惧的虚假,学生的独特个性体验和生命成长在虚假的表演中销蚀与萎缩。教学造假、学术造假已经侵蚀到教育健康的肌体。除去造假,课堂中更多存在浮华。如一节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有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一下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的心情;请一位学生表演一下战士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的动作;到教室前面表演一下五壮士喊着口号跳崖的情景;我们应当怎样向儿狼牙山五壮士学习;把课文的重点段齐声背诵。学生背书时的多媒体大屏幕上就是重点段落的文字。看着大屏幕“背书”是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吗?师生之间“互动频繁”“交往自如”,教学活动看似精彩,然而外在繁华背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化作粉饰装修般的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的时候,学生积极性迟早消失殆尽,特别是频繁回答不能称其为问题的问题,违心参与不感兴趣的活动,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繁华”上。浮华让课堂蒙上了灰尘,课堂效率自然无从谈起。

二、被淡薄冲淡了的真实。

一、把“真实”作为教学的第一步。

真实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真知、追求的地方,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要把教学中学生的真实发展作为课堂的一个核心指标,要在教学中审视学生是否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否得到长足发展。真实的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如果学生没有错误发生,那么老师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教师的智慧在于当学生有了错误时帮他们发现错误、指点迷津、找准方向、修正错误,让学生得到发展;真实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心在哪儿,智慧就在哪儿;课堂中教师要以知识的教学为契机,实现思维与文本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接纳学科知识形成历程的基础上,实现思维提升,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迁移;真实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充分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经历,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找到他样学习中的症结并施以解决办法。因此,有智慧的教学不是作秀、不要表演,要关注实效,要做“目中有人”的教学,只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启动和高质量的运转,课堂才能高效。教师要站在教育的高度观照教学,要用课程的宽度来引领教学,要用辩证的思维来实践教学,想办法让课堂和学生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让学生“五会”即“会注意”、“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让学生“五学”即“愿意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让学生的才智伴随人格一起丰盈完善。

二、把“大教从简”作为一种追求的境界。

教学不仅有低效的,也有负效的,有的教还不如不教。只有在有效之上才能追求高效。有效教学最大意义是对“人”的教学。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道理本身不言而喻,当教学与“高效”联系的时候,有的更关注如何多种手段“高效”,着力点更定位于教学基础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整体的有效发展。但学生终归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他们正处于生命中最为灵动、敏感、好奇的儿童时期,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多受感性支配,更直接地感受幸福与烦恼,这个感性印记会长留在他们的生命中,最终转化为对生活理性的感悟。教育要让学生在获得学习能力、学习意识的同时具备学习责任感和幸福感,自觉生成为一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让这种动力支配学生的持续发展。有效教学是具有高价值含量的高智慧教学,高智慧的教学能引领学生城百思不得其解时或窥到一点解决的灵光让问题幡然而解,或发现问题内在联系而豁然开朗产;有效教学是对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有持续影响的教学,我们要本着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在课堂中从学生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中,从每点每滴中唤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理念的内涵要高,落脚点要低,才是真正的“大教从简”。

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是有一定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的生命个体,有智慧的教师的教法要适应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让教育者的智慧和学习者的智慧在“本真”的课堂中交相辉映。

课堂教学情况论文

相比较而言,体育课堂相对轻松,气氛比较活跃,尽管学生十分喜欢这种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管理可能就失去控制,教师将无法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做好体育课堂管理工作,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课堂上管理也能够井然有序,但是要做到上述要点,体育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五点内容。

1精心准备。

精心准备是体育课堂管理五大要素之首,因为如果教师没有精心的准备,课堂将难以掌控,很有可能让学生带动教学,学生过于松散,教师完全失去了引导的作用,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将课堂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去掌握课堂。教师在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依据学生自身实际来精心准备,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完成体育动作的质量都存在着差别,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加之,性别不同,也会影响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各个班级的学生总数,男女生所占的比例,依据这个比例来制定相应的任务,对体育课堂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学程序要事先设计妥当,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实现安排好,并且引导学生逐步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样既不显得生硬,而且也能够避免在课堂上发生突发情况,优良教学程序设计方案是保证体育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2组织教学。

组织体育教学必须严密,这是确保体育课堂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按照课堂常规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都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以使其制度化。制定相应的制度之后,应该严格执行,任何学生触犯规定,都要严格的处罚,久而久之,体育课堂就会形成常规的教学秩序,学生按照制度规定去学习,教师也不需要言辞激烈的去管理,也能够保证管理效果。体育课堂制定的相应的制度,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除此之外,课前与课后也需要有所涉及。

其次,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教学,即上课时,体育委员在体育课堂指定的地点进行集合,比如操场或者体育馆等,之后教师清点人数,做好教学记录;之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额服装是否合格,有些是否带有管制道具等,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执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要突出强调,教师讲解要凝练,尤其是示范动作时,每个动作如何完成都要进行正确得的失范,因为体育活动不同,各项保护措施也不同,这一点教师应该事先考虑到;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对其进行期末评价,同时也可以依据观察结果找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组织形式;每节体育课之后,都要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教师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且布置好作业。

3科学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要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是单一教法和手段的孤立应用,而是多中教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机配合,教学中教法应因人、因才、因地制宜。尽可能用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多中感官参与活动,形成多功能开发全频度接受立体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听、看、练、想等过程,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其效果比传统的在教师统一指挥下,一组一组轮流练下去要好的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体育课感兴趣,必然能自觉地主动的学习,从而有利于课堂管理。教学中一味地刻板单一,不注意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是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更新教学形式,实行科学的动静搭配,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加以引导,增强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在组织教法时注意突出“三化”,即:内容故事化、动作形象化和讲解儿童化等。在教学长跑课时,先讲述“马拉松”的传奇故事,后讲解技术要领,并练习、最后按故事情景做游戏,这样教学即使枯燥又易疲劳的长跑课也充满了活泼的气氛,学生的兴趣很浓。

4创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需求的舞台。

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教师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主体,虽然体育教学相对要自由,但是不能过分自由,让学生过于散漫,否则将会使体育课堂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不仅没有从中获得知识,反而会越加轻视体育课堂,这对体育教师后期管理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必须在开学之前,每一节课都要按照上述五大要素进行管理,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将大大减轻教师后期教学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曹渊.构建和谐课堂的五要素[j].语文教学与研究,(29)。

[2]刘爱英.数学学习中的五要素“读、听、讲、写、用”[j].科学教育,2006(3)。

[3]陈静.优秀教师的“五要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70)。

[4]苗生.增强记忆五要素[j].初中生必读,(10)。

论文教学课堂智慧

一.创设和谐情境,构建精彩课堂1.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也是语言的较高境界,其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言幽默,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学生的情绪也比较激昂,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其心理压力会减轻,能够更加轻松的面对学习,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幽默的语言要教师自身去发觉和联系,要自然,幽默的语言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有时候老师可以把数学课堂编排成童话剧,每一个学生都是童话中的一分子,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以童话中人物身份加以提醒,则会让纠错变得柔和,学生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挫折感,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幽默的效果不仅仅在于提醒,还在于我们将一些批评变成了教育,让学生容易接受,动则发火的教师,虽然表面上会有威严,可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心悦诚服。语言的魅力非常的巨大,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可以提醒学生,可以警示教师自己,因此学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语言艺术其实需要教师多用心去应用。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凝结,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实践和联系,直到熟练。

二、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计成小品剧,在表演过程中学到知识,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文本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捷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课堂教学情况论文

[摘要]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线性代数是浙江大学大类课。

它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是作者在浙江大学教学中总结出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浙江大学线性代数现状。

大学基础数学课程(主要指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重要的大学基础课之一。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受用终身。

如果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这是因为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数学技术已成为高技术的突出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影响和作用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线性代数是让学生通过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的必要训练,逐步形成运用线性代数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代数知识.公理化演绎的思想(如:线性空间等各类代数系统),分类的思想(如:矩阵的相似等等各种等价关系),相互关联的思想(如:同态等各种形式的映射),矩阵的方法,初等变换的方法,抽象推理的方法…等等,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思想。

浙江大学在四校合并以后,经过多年的调整,承担课程教学的主要队伍已经稳定。

在相对稳定的11人教学队伍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6名。

获博士学位的有8位,承担课程的老师均为中青年教师,教学效果良好。

现有的教学队伍基本上能够以科研来带动教学的改革,把课程的前沿知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常讲常新。

这为新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队伍基础。

在每学期开学之时,我们按时确定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制定教学日历,并。

按照规定把教学资料上传网络。

教学期间,严格按照制定的教学安排实施教学,每周安排两位教师答疑;期中时举行教学研讨会交流经验,开展为青年教师的集体备课等活动;期末时,集体讨论评分标准,集体改卷。

这些规范化的管理,为我们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线性代数是浙江大学的校精品课程,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目前,浙江大学的线性代数正着手推进省精品课程,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不断锐意改革,总结了一套很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针对浙江大学理学院大类招生制度的建立,由于培养模式的改变,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大范围覆盖学生类别,我们编写了适合大类招生需求的《高等代数》教材,增加小字部分的内容提高难度,以适应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

原先教师都采用陈维新编的线性代数教材。

由于新教材的采用,如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特别是组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式教学”,即组织教学、检查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利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教学中有着现代教育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

线性代数涉及很多数学符号和复杂的计算,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由单纯的ppt课件的教学以及单纯的板书教学,过渡到把两种授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中,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授课的质量。

2.强调把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

以线性方程组为主线,矩阵为工具,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线性规划模型以及整数规划模型,突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和现代化计算工具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注重于建立模型方法的介绍和实际应用。

例如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网络流模型。

网络流模型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通讯、电力分配、城市规划、任务分派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众多领域。

通过这些模型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模型带动理论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浙江大学在这方面有过成功经验,并且在期末考题融入建模试题。

3.从实际出发,注重概念与定理的直观描述和实际背景,再讲逻辑推理。

本课程是理论型的课程,没有实验部分。

我们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返璞归真,从源头讲起,讲清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讲明道理,再讲推理,然后再抽象化和形式化.通过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熟悉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以附录的形式在学习到相关章节的时候,向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并不常见。

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这部分背景资料的学习,并不占用课堂时间。

在教学内容上,在保留我国传统的重归纳、演绎、推理的基础上,更注重分析、综合的思想。

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引入,注重概念实际背景的分析与教学。

许多定理的结论与条件用发现探索的方式引出并用分析、综合的方法给予证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对定理深入理解。

4.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

根据不同情况学生的不同特点,参照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师在课堂有。

导向性向各个由学生组成的小组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并作适当的回答。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小组中讨论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应用等等做出解释。

在问题的构思上必须精心设计,做到既要使学生以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轻易回答问题,又对课堂教学有实际意义。

这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容易会对讨论的主题抱有种种疑惑。

而为了解决这些疑惑,学生就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5.开通微博微信答疑:

利用学校提供的先进的技术教学平台,助教把批改作业时发现的典型错误公布。

在网上,学生思考,找出错误原因。

学生有问题可以发布在网络课程中的问题集锦里,由教师、助教,也可以是学生来回答,共同讨论。

教师、助教在网络虚拟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

课堂上,讲重点,讲知识的背景与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是指有些教材内容则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出思考题,课后下班辅导及答疑.去年开始,开通我们开通微博微信答疑,笔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随时与学生互动答疑,效果非常好。

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提倡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团队讨论、问题发现、师生探讨法。

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线性代数的教学,将数学建模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入线性代数教学,推进线性代数教学改革。

首次提出开通微博微信答疑,学生有问题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正达,李方,温道伟,汪国军.高等代数(上册)[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李方,黄正达,温道伟,汪国军.高等代数(下册)[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课堂教学情况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有效教学。

中等学校旅游专业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酒店服务人员和旅行社导游等工作人员,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外语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以诚信和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以转变学生行为为条件,以变革教学内容为前提,实施分层次教学,尝试项目(任务)教学,贯彻落实“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旅游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则必须聚焦课堂,强化课堂有效教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

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培养能力,点子应该打在学生的身上。如果教而不学,或教而不会,那是做无用功。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发展能力转变,由重专业理论学习向重专业技能学习转变。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看重的是在教学后,学生能做到哪些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求真务实,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并能运用知识与技能,提高能力素养,这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学会了,才能会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的。课堂中,我们关注教师的教态、语言表达、板书等基本功,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技巧和传授知识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一堂课,不仅仅是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并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表现,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准绳。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要尽快地熟悉我们的学生,要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情况。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把握不同的时间,请适当的同学来回答,这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能了如指掌,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从根本上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不仅具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是学习的落伍者,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弃学,但是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是我们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

二、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在我们旅游专业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而最为可怕的问题是,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教?授课老师没数,学生更是莫名其妙。或者为了让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在课堂内保持相对安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关联极少的影像来打发时间,将教学任务置之度外,无效地重复着一节又一节的教学。有的教师也许知道要教什么,但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心里没数。只是书上有的,照讲罢了,至于学生能否听懂、学会,那也只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完全看学生个人的造化了。

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要按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顺序来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依据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的不同,将学生划分几个层次,然后依层拟定相对应的各层教学目标,为随后的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确定依据,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都要准确地定位。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符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有效运用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旅游专业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课堂有效教学应落实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上,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方面。作为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还应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优良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重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质量。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善于反思,做好总结反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探索旅游专业教学规律,认真研究、探索我们学科的知识,言传身教,用知识的本身来吸引学生,会让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课堂纪律组织与教育的时间。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学无止境,必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而现实中,除了参加继续教育,参加教师的一些业务考试,我们很少有教师认真地去看一些大部头的教育专著,或很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大家都在呼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找一下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如果无法说服教育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说服教育我们的学生?如果学生课堂上听不懂,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让学生听懂的方法?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思考,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或途径,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比问题多,而自觉学习是关键。

总之,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只要我们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所在,确立优良的教风,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20xx年的新冠疫情,我们的线下教学走上了线上直播,我们不能看到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及时的互动既能调节课堂气氛也能了解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

起初在教学时,我没有和学生互动。学生隔着屏幕也不能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生很容易分神。

在一次线上的教学中,课文有一个词语需要学生了解并积累“金黄的”,除去文章中现给的词语,我也分享了两三个“金黄的稻谷、金黄的'头发”,我分享的词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本来以为学生也说不出几个,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我很吃惊,他们分享了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并且能活学活用。听到学生稚嫩的童声,金黄的沙滩、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麦子、金黄的项链……从这一次的互动经历中,我渐渐相信了隔着屏幕学生还是能做到认真听讲。

语文直播教学中,可以利用互动去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申请连麦时体会到了新奇和快乐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出现在屏幕上,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同学和老师看到,这无疑也是对学生礼仪的测验。当学生如愿像家长用微信那样发语音时,我们也能体会到孩子发音频分享自己答案的快乐。

线上互动是线上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保证互动效益的最大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老师在出示问题时要想一想如何让问题变得更有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的问题是否对本课的学习有用,不可为了互动而互动,这个问题适合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呢,身处在线上教学的我们在备课时都要弄清楚,更要在一步步的实践教学中去学习汲取有益经验。

线上互动方式、方法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课堂教学情况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和理念,把握住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要求和特点,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积极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是在具体历史课程实施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最优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师生和谐共处友好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和方法齐行、态度和情感端正,全面反思和改革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只有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观去学习历史,才能真正体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在一节历史课上,我们都要追求最高的教学效率,但是我们的课堂不可避免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目前的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效果是高耗低效,这些主要体现在:

(1)准备不充分的课堂引导。

过去式是历史学科的一大重要特点,正因为过去的不可再现,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现当时的历史情境,尽可能完整的历史画面。所以,在课堂引导方面,往往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没法在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如果每一次上课都是同样的开场,没有悬念和趣味性,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慢慢失去学习的信心。

尽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加强合作式和开放式学习的推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引导不力,致使学生在课堂历史教学中出现学习的困难。因为学生暂时还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习惯,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料来实现信息搜索。所以信息相对闭塞的学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和牵引。

(3)无实质效果的课堂提问。

学习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并且把握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深处。无实质效果的提问主要有这几种表现:

1、简单的是非问答。

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的是或不是,含金量明显不足。

2、直接的课本问答。类似意义如何、作用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在课本上稍微一看就能找到答案。

3、学生提问的缺失。我们只注重教师的提问,却忽视了学生的提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把学生的提问模式提升到教学日程中来。

二、以课堂讨论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

针对历史新课程下倡导的探究式多样化学习方式,把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带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是一个新的突破点。通过课堂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开拓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的方法。

(1)充分准备,搞好历史课堂讨论。

充分的准备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准备,只有课堂的主体双方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所以,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术讨论的主题,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目标,让他们及早做好准备,及时参阅资料,以备课题所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10人一组的分组方式,每组拟选2-4个发言人,通过代表表达小组观点。也要让每个人都做好发言的准备,根据所定论题精心准备,奠定课堂讨论的基础。

(2)精心命题,保证课堂讨论前提。

命题是课堂教学的前提,需要围绕知识概念的把握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历史教学的命题尽量以重要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为依托,密切结合目前时事前沿的关键热点话题。在命题过程中,要注意命题的一些细节问题。首先是综合性的命题,要通过命题帮助学生疏通教材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以完成知识的.衔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其次是要把握历史命题的联系。这里着重指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进一步延伸到与现实生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创新发展作铺垫。比如从大跃进的三年困难时期,联系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更进一步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际与历史的借鉴中了悟历史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最后要把握多维度的命题,让学生从纷繁芜杂的历史事件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反思,去发现其中的规律,逐步培养自主的创造性思维。

(3)主体主导,准确定位高效课堂。

在真正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及时打破沉默的局面,适时引导学生发言;当出现激烈争论,要适当引导,使讨论向深层发展,紧扣命题。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对历史提出质疑,积极探索前人没有深入的领地,才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作为历史教师,面对学生做出的任何探索,无论有何不妥或是不成熟的想法,都要肯定其思维的新异性,帮助分析不足,走出误区,完成课堂教学质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打造出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01)。

[2]刘小玉.主题渐进式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08)。

[4]姚美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4)。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良好而有效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并促进其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知识和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一、导入的概念。

导入是指在新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所进行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

导入的构成要素为: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

二、导入的作用。

1.排除干扰,引起学生的注意。上课开始,学生由于许多因素干扰,注意力不会立即完全集中起来,此时,教师巧妙的导入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恰当的信息刺激,把其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为下一步教学作成功的铺垫。

2.激起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启迪思维,拓展思考空间。因此导入时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着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3.建立铺垫,衔接新旧知识点。课堂导入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以前的知识密切相关。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自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

4.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恰如其分的情境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师生间开展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

三、导入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带新或温故知新,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案例】在讲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翻译”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写出一条已知dna单链的互补链及相应的mrna链,然后提出问题:dna借助于mrna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两者之间怎样才能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呢?这样,既复习了关键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又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课题。

2.生活实例法。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生物学习活动中。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拉近生物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案例】在学习“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盐拌黄瓜时盘子里水会变多,变多的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其变得鲜嫩?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庄稼长不好?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在这些生活实例的引领下,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3.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用观察和实验导入新课,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积极作用。

【案例】在探究“酶的特性”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做如下导入: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和2滴fecl3溶液,分别堵住两支试管口,轻轻振荡,然后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这时就有学生问:“怎么会有这么多气泡?”教师要留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意见,然后议疑、解疑,那么教学将会生动活泼地开展下去。

4.矛盾导入法。矛盾导入法是以向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在讲授“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再发育成子代。如果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数不变的话,子代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矛盾”。

四、导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序幕,而不是主要内容。因此既不能偏离主题,又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目的明确、言简意赅。

2.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设计导入。

3.导入新课的方法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探求新知,共同得到发展。

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这说明设“疑”不是一般的疑问,它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那么怎样设、如何设、何时设,如何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都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发挥,在这方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求得大家指正。

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前,教师通过预习、介绍资料、讲述故事等方式,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这里讲的设疑,主要是指在新课学习中,面对一个重要、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教师恰当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进入下一新知识点的学习,如在讲初二教材中《交往艺术新思维》关于诚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对人守信,使学生从内心中认同“诚信是金”的处事交往原则。由此可以设疑:照此推来,是不是在社会上,和任何人都要讲诚信?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马上会想到在社会上有一些行骗的坏人对他们也要讲诚信吗,但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的思维经这一“碰撞”,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老师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教育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也是在交往中要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交往中既要讲诚信又要防止上坏人的当,这样,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有些知识,仅凭教材内容和教师平铺直述的讲述,不仅费时,而且学生难理解,效果也不好。教师恰当设疑,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再因势利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中关于“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个观点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害虫的生命需要关爱吗?”而教材却要教师在课中有意淡化这个问题,以免引起学生的误解,但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不如先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生态平衡的理念,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类作为最高的生命形式是否更有责任使各种生命协调发展,共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有些知识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理解。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既能帮助理解新知识,又能深化理解旧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情绪与生活”一课时,讲到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林黛玉生活在那样富裕的家庭,却早早的死去了?(2)“四面楚歌”计策中利用了楚军的什么情绪从而取得胜利?(3)美国作家卡森采用了什么疗法很快恢复了健康?(书中有介绍)。思考回答这几个问题,即要求学生掌握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又要求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启发、引导学生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与价值,同时让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一举多得,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以及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从形式上看非常简单,然而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事物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入准确的理解。在讲“金钱的诱惑”时,对于“金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领域以及个人的生活中的作用还有金钱获得的渠道,所带来的人们对金钱的不同看法,我一方面明确了金钱对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同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生活都需要金钱,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人们的贪婪和获取金钱的不择手段,为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金钱是“上帝”还是“魔鬼”?金钱应该怎样取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各种认识,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能不能采取正确方法抵制,这样使学生能面对金钱和各方面诱惑时,能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

思想教育课的教学,具有突出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挥育人功能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疑等形式,自然的而不是牵强的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讲“情绪是可以调适的”一课时,讲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在咱们班中,你是喜欢和不拘小节、说说笑笑、遇事和同学商量、不爱发脾气的同学还是爱哭、爱闹。爱发脾气的同学一起玩?这一问同学可热闹了,都说最烦那些爱发脾气、爱哭的同学了,这时有些同学的脸色不好看了,他们在下面和我说:过去认为情绪完全是个人的事,现在知道了,在班集体这个社会环境中,表达情绪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说在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我为啥朋友少?甚至有时父母都烦。以后自己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懂得与亲友、朋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这样,在教学中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