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9 15:02:16 作者:LZ文人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领悟,写一篇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些想法整理成有条理的文字。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的摘录,让我们一同探索知识的宝藏,汲取智慧的营养。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能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通过系统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起,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助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必须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判断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责任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题目中“温暖”的字眼吸引了我,因为这是我想做的,我想温暖我的那一群小伙伴!

读完《做温暖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里有了很大的震撼,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思考过的东西。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而是以一个个实际例子来叙说来书写的,上面出示了很多的学生和家长的留言与来信,以及陶老师自己的回信和诗句等等,用这些来向读者们叙说这教育该如何做。这样的书让我们看起来极容易懂又很容易接受,也许这也是一种温暖吧,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温暖。

在书的楔子部分,有这几个大大的黑体字——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静、赏、度,这几个字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享”字,书中写道“幸福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会传递的!”

书上例举了陶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留言来往,这些留言里,即使在这严寒的冬季里,也能让我感觉到暖暖的气息。在学生留言中的称呼写的是“陶妈妈”,她们亲切的话语,真的就像母子间的对话。我想这就是温暖教育的结果吧,陶老师像他的学生传递了温暖,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温暖带来的幸福感觉,而学生们的这种幸福感也返回到了陶老师身上,这就是幸福的传递吧。

我想,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没有注意过这方面呢,我从工作中感受过幸福吗。这一章有一句话也写得非常的好,那就是“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

我该如何做个温暖的教师呢?面对小孩子,首先需要一颗爱心,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必要的吧。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即使你的学识在渊博,学历再高也永远做不了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温暖的教师应该懂得让课堂具有趣味性。因为孩子们还不太了解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只有孩子们觉得有趣了,他们喜欢了,才会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他们只有在活动中玩的开心、学的快乐,才会慢慢的感受到温暖。

而我认为要做温暖的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微笑、说话柔和、多于孩子沟通。即使孩子现在有很多还不懂,但只要你对他露出一个微笑,他就会很开心;只要你用柔和的话语和他们说话,她们就会更靠近你。

这本书不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教育类的书,也不会是最后一本。但这本书里所讲述的,对我的心灵对我的工作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对我敞开心灵之门,我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温暖的教师,让温暖传递的幸福充满每个孩子的童年。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

假期里,认真阅读着陈震先生的《做温暖的教育者》,全书近二十七万余字,文章一百五十三篇,从教育到教师再到教学,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先生对教育和教学的执着和热爱。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将带我们实现一个温暖教育的梦。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在浮躁与功利充斥当今社会每个角落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的富有与占有。”“教师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抉择的私密问题,而是关乎他人的共域论题。”阅读则成了实现品质生活的核心。“阅读是我们美化心灵、愉悦身心、提升自己、影响他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我们坚守精神家园。”

“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教育贵在温暖人心”,静静地合上书,让音乐继续,心中默默地祈盼,让我怀揣对教育的真心和爱心也在阅读、反思和实践中学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自从上了班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规律给全部打乱了。每次下班之后就不知道干些什么,无奈之中跑到书店去看看有什么书可以消磨时间的。在书店打转了很久,无意间看到一本《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和我的工作很有像,用该说很符合才对!

依稀的还记得书上写的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指认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下现在是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于1886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作品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一学年的成长故事。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其曾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

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以在爱的暖流里溶解。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追求。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寒假里,将方华老师所著《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读了“一遍半”——先精读一遍,再将勾画的部分语句、段落略读一遍并进行摘抄。轻轻合上书本,它带给人的整体感受正如封皮暖绿的色彩一般,生机而又温和。如果引用方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有温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识》一篇中,方老师说,“教己育人”的校长和老师,才能称为真正的校长和老师。读到此处,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方老师的“教己育人”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观点相近,都强调“独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师提出的“教己育人”该怎么理解呢?我在阅读与摘抄的过程中,反复品嚼这四个字,并且尝试将他们“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组装”,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方老师指出,“教己”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更是对学习价值和学习使命最好的诠释。试想,如果一位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只有对知识、技能、情感等的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他的实际生活与精神世界该是何等空虚与荒芜,那他所能给予学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样的教育呢?当然,丝毫没有“输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们教育学生时所讲,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别人都在快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辽阔的教育之路行进时,我们的顿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长此以往,教师的职责大都被定义为“教书育人”,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教书育人”之前,我们不妨先用心“教己”。读万卷书是教己,行万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开也是教己。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而内在根基离不开认同与提升。如果没有持续的教己,我们的教育工作可能将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教育同时、甚至更多地需要“艺”的修炼。“教己”无疑是教师提升教育艺术的有效路径。

或许这四个字也可以理解为“先教己,再育人。”身为教育行业里的一份子,我们究竟是“内行”还是“外行”呢?我们每天是在“看热闹”还是“看门道”呢?方老师有一篇文章题为《做个懂行的局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懂行的老师吗?教育是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自然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设想一下,一个不懂建筑的门外汉设计的楼房我们敢住吗?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给我们号脉,我们能相信他的诊断吗?一个教育水准不过关的老师做我们孩子的老师,我们心甘情愿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唯有先教己,边行边思,且行且思,才能让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去经营更好的教育。教师唯有先教己,让自己的教育水平稳稳当当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日趋完善,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负师者的尊严。

又或许,我们可以直截了当、以偏概全地说“教己即是育人。”一个热爱运动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往往也爱运动,一个醉心阅读的老师的学生往往也是书虫,一个积极阳光的.老师更容易看到学生明朗的笑容,一个牢骚满腹的老师难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学生。教师的性情、习惯、品味、价值观常常在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教育里没有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眸与生命中被无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产生“蝴蝶效应”。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我们在某个课堂或是课间里“煽动”的那一次“翅膀”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何等美好的故事或是导致何等重大的事故。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克己尽责、言传身教,用自身温暖而美好的言行帮助、启迪、引领一次次的成长,用耐心与温柔呵护、守望、静待一朵朵的花开。

《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留给我最为深刻的感触便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教己”,甚至将“教己”放在“教书育人”之前,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温度的教育”。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做温暖的教育者

读书的现状,阐述了教师读书的n个理由,并指出为教师读书寻找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的讽刺,因为教师天生应该是读书人。是啊,在信息量特别大的当今社会,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生本的今天,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是教育的责任。读书是我们的职业使然,是我们的事业使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把读书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必做事、份内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为任务安排,而应该自觉本站阅读,持之以恒地阅读,日积月累地阅读,整本著作地阅读,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使读书成为我们主动自觉的行动,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书香。“教师不读书,何以提升自己,立足于学校?教师不读书,何以示己之范,要求学生去读书?”

回顾历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再看看周围,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释卷的。显而易见,读书能提高个人素养,能明心志,能冲走灵魂中的沙砾。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细细咀嚼精心细读,细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读书史。”可见,书籍能浸染人的灵魂,书籍能陶冶人的情操,书籍能影响人的气质。书籍是人的精神营养液。而学校是提供精神营养的地方。读书不仅是学生的事,更是教师的专业,读一些经典,与大家对话;读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读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拉近师生距离;读一点生活书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读书是自己成长的必需,读书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读书是修养高洁的必需。“多读点书,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败的时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里。”教师不但要读教学的书,要读教科的书,要读教辅的书,要读专业的书,要读教育的书,还要读政治的书;要读自然的书,要读人文的书,还要读科技的书;要读有文字的书,要读经典的书,还要读生活的书。“每天读书”并不难,贵在坚持。长此以往,也许成不了“大气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气候”——儒雅渊博的饱学之士!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读书,在书籍的海洋里泛舟,品味生命的芳香;在精神的宇宙中徜徉,放飞教育的理想;在阅读的体悟中提升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们肚子里真的有文章,何愁好词佳句不来呢?读书,然后使其内化,也正是教师党员所要做的。书只读还远远不够,读书的同时还得“思考”,离开了深入的思考,所有的书都将是过眼云烟,如空气般触摸不到,更谈不到拿过来为我所用了。与书为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让我们享受读书的过程、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乐趣吧!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

假期里,认真阅读着陈震先生的《做温暖的教育者》,全书近二十七万余字,文章一百五十三篇,从教育到教师再到教学,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先生对教育和教学的执着和热爱。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将带我们实现一个温暖教育的梦。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在浮躁与功利充斥当今社会每个角落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的富有与占有。”“教师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抉择的私密问题,而是关乎他人的共域论题。”阅读则成了实现品质生活的核心。“阅读是我们美化心灵、愉悦身心、提升自己、影响他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我们坚守精神家园。”

“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教育贵在温暖人心”,静静地合上书,让音乐继续,心中默默地祈盼,让我怀揣对教育的真心和爱心也在阅读、反思和实践中学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自从上了班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规律给全部打乱了。每次下班之后就不知道干些什么,无奈之中跑到书店去看看有什么书可以消磨时间的。在书店打转了很久,无意间看到一本《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和我的工作很有像,用该说很符合才对!

依稀的还记得书上写的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指认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下现在是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于1886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作品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一学年的成长故事。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其曾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

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以在爱的暖流里溶解。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追求。

时间过的真快,再过两月,女儿玳辰将满4岁,转眼间,女儿从一个在襁褓中咿咿呀呀学语的婴儿,到现在落成了一个整天追着我问这问那叽叽喳喳的大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一天天的会迸发出各个稀奇古怪的问题。彼时,我意识到,如何正确的培养和引导女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丰富她的知识、拓展她的思维、激发她的潜力,将对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来说,非常重要,而阅读,就是让孩子学习知识、锻炼思维、释疑解惑、保持活力的途径。

“送子千金,不如送子一经”,在缇缇3岁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买一些图册书籍、挂图等等,还有贝玲系列读书,就是为了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探索,通过陪伴她阅读,给她讲故事,灌输一些小道理,我发现她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偶尔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所以,我认为,阅读对孩子来说,是可以陪伴她终生的好习惯,必须重视,加以引导。

选好刊物是前提。对一个3岁多的幼儿来说,学习认字还比较困难,所以只能选择一些带有图像的书籍给她阅读。我买了小脚鸭童话绘本、图画故事等书籍,通过精美的画面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激发她的阅读兴趣。比如,小脚鸭童话绘本中小红帽的故事,缇缇特别喜欢,她经常让我讲给她听,到后面她看到哪一页的图画,自己都能讲出相对应的故事了。

寓教于乐是基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3岁多的小孩,他们的专注力维持时间短,喜欢玩游戏,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既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学到知识,有时候就是要花一些心思了。比如,在读故事书中,我就经常跟她玩角色扮演游戏,这样的方式既能激发她的阅读兴趣,也能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陪伴阅读是关键。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礼物,而是陪伴。亲子阅读的过程也是的陪伴过程,在亲子阅读中,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她的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流,更加的了解和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很多故事中都有很深的寓意,对培养孩子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孩子也能学习很多好的习惯,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终身受益。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曾经有人说,读书就是读人,就是与作者进行两个人的没有别人打扰的交流。读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确实感觉自己的面前坐着这样一位充满教育智慧、深明教育哲理的智者和前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感悟倾囊相授,让我和跟我差不多的教育新兵受益颇多。

一、把自己变成珍珠。

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人生在世,有接近二十年的学习时期,过了这段时期,便是在社会上闯荡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便有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相对地,有些人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汤勇老师的书告诉我们,“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醒目、足够优秀”,换言之,不必去抱怨怀才不遇、造化弄人,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好好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成为某一方面不可取代的人。

二、责任压倒一切。

无悔的青春,谱写着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育的赞歌。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四、身教胜于言传。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有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而在一个学校中,老师则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什么样的老师就会管理出什么样的班级,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正气、有激情的老师,会教育出一群善良、上进、充满希望的学生。而这种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只通过简单的说教就办到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迷茫、没有活力、没有目标和志向、没有爱心的老师,就算讲的再激情澎湃,学生从其中得到的正能量又会有多少呢?所以说,育人者,先修其身。

五、凭什么站立讲台?

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六、有效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

七、我们比我重要。

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教育领域,实际上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学校层面讲,一个班级中,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他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这个环境,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一个备课组中,每个教师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单打独斗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需要讨论,需要集备。一个年级组中,单独一个学科的成功无法保证整体的成功,成功需要的是各科的均衡发展,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是的,我们是一个团体。我们比我一个人重要。在我与我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必须服从我们,必须为我们的成功做出努力。

八、向过程负责。

向过程负责,才能对结果负责;不重视过程,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赢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教育学生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批改,每一次辅导交流,每一次模拟训练……踏踏实实地将每一天充实的度过;扎扎实实地将每一个知识讲透、练透;关注学生的每一点心理变化,及时疏导。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笑傲高考考场!

九、幸福比优秀重要。

书中说:“幸福的教师会造就幸福的学生、幸福的教师会生成幸福的课堂、幸福的教师会享受幸福的职业、幸福的教师会获得幸福的人生”。这四个小标题尤其是前两个标题让我有很大触动。什么是幸福?百度百科上说: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对于教师来说,幸福应表现在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满足;表现在对具体工作的满意和从容;表现在对学生的喜爱和关怀……这个幸福的教师,能够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哲理,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奋斗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些,是一名优秀但不幸福的老师无法做到的。希望我们都能享受我们的工作,幸福我们的人生。

十、扮演好人生角色你是教师,是警察,是医生,还是工程师?我们的人生角色一般在大学毕业甚至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基本成定局了。从此,在日后人生的一半甚至更多旅程中,你需要学习、成长,以求更好地扮演后人生角色。或许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挫折,你会迷茫,会退缩,甚至会想放弃,幻想重新扮演其他的人生角色,但是,汤勇老师告诉我们:适应更重要。适应这份工作,适应这份环境,像沙漠里的卷柏一样,既然无法迁移到别的地方去,那么只能做的是把根深深地扎到土壤中,汲取养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怎能遇到一点问题,就轻易放弃呢?所以,既然选择了,那么只有认真思考如何扮演好你的人生角色。年轻老师尤其要坚定信念,积极思考,认真学习,可以失败,但是不可以弃权!

读这本书,收获有很多,反思也有很多。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能够有机会向那么多优秀的教育前辈学习;也很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想法和做法而深感愧疚。循着这些教育大家的足迹,让我们坚定的行走在教育的路途上,力争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能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通过系统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起,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助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必须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判断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责任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陈震老先生写的这本书首先打动我的是标题——做温暖的教育者。简短温馨的用语,却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植根在人性的土壤,植根于呵护心灵的花园。可是,我又觉得是一种呼唤,一种祈求,一种渴盼,一种鞭策,一种拯救。所以,他又刺痛着我,刺痛了我似乎已经沉睡了的教育情怀,刺痛了我每天奔波于冰冷的教育现实的苍白与迷惘。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孔子这个教育家。

孔子和几个弟子谈人生理想。他的一个弟子曾点说,我的理想是,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穿上新做的春装,陪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沐着春风,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与”,赞同。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这个理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天地万物与心灵的和谐,充满人性的温馨与高贵。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在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性情耿直、敢于抨击。而文中所提到“爱心、真心、公心、慧心”,“教师的三宽”宽松、宽容、宽厚”,教师的教学三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等,就是在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个美丽的灵魂。

文中有许多教育思想也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比如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而本书中提出的“教育之根在于人性”。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等;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等,在这本书中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当然,根据教育现状作者在这本书中做了更为明确的阐述。比如关爱是要有能力的,教学为什么需要吸引力,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等等,都是可贵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比如《教学之根在于悟性》说到:“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弄明白事物的规律、道理。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领悟到所学事物的规律和道理,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这就是教学的成功。”一句话就把看似讳莫如深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人有豁然开朗。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

温暖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仿佛进入了一个世界,感受到了文字所带来的温暖。读书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我内心的温暖。在书中,我与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奇妙的联系,借着作者的文字,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灵相通。这种感受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无比的满足与温暖。

第二段:读书的体悟与感受。

读书是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一次深入他人思想的旅行。每当我读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仿佛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他们的人生。读《红楼梦》,我感受到了宁荣二十四孝的豪情,也体悟到了大观园十二金钗的悲剧人生;读《理想国》,我思考着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与美好;读《小王子》,我明白了友谊与责任的珍贵。这些读书体验让我反思了很多,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温暖。

第三段:读书的启迪与励志。

读书不仅给我带来了温暖,还激励着我不断成长。书是一面智慧的镜子,把人性的光影反射得淋漓尽致。我读过的伟大的人物传记、成功励志的书籍,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处世。在《活着》中,我感受到了活在当下的珍贵。在《傲慢与偏见》中,我学到了坚持自我与滋养心灵的重要。这些书籍不仅启发了我的智慧,更教会了我如何积极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四段:读书的温暖与陪伴。

读书是一种宁静的享受,它给予了我心灵的温暖与安慰。在孤寂的时候,我可以拿起一本书,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度过时光,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我会从中获得人生的生命力和勇气。读书陪伴了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予了我塑造个性和情感表达的机会,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温暖有爱的人。

第五段:读书的温暖传递。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受到了温暖的熏陶,也希望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读书的时候,我会给书写批注,记录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有时候,我会推荐一本好书给身边的人,希望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读书的温暖。读书的温暖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也能够温暖和感染更多的人。希望通过我对阅读的热爱,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总结段:读书是一种令人温暖的体验。

通过阅读,我收获了知识,培养了智慧,更重要的是,体会了读书的温暖。每当我打开一本书,阅读其中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人性的传递。阅读不仅让我收获了友谊,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人生的追求。愿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读书的温暖,让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教师读书笔记:《做温暖的教育者》

最近,我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收集了作者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随笔,内容丰富,论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作者从生活中采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形成了作者独特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举例生动形象,比喻独到精确,提出了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教育思想。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是啊,在信息量特别大的当今社会,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书本的今天,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把读书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必做事、份内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为任务安排,而应该自觉文秘杂烩网阅读,持之以恒地阅读,日积月累地阅读,整本著作地阅读,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使读书成为我们主动自觉的行动,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书香。

回顾历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再看看周围,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释卷的。显而易见,读书能提高个人素养,能明心志,能冲走灵魂中的沙砾。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细细咀嚼精心细读,细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养。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读书史。可见,书籍能浸染人的灵魂,书籍能陶冶人的情操,书籍能影响人的气质。书籍是人的精神营养液。读一些经典,与大家对话;读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读一些喜欢的书籍,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读一点生活书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读书是自己成长的必需,读书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读书是修养高洁的必需。多读点书,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败的时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里。我们不但要读专业的书,还要读政治的书;要读自然的书,要读人文的书,还要读科技的书;要读有文字的书,要读经典的书,还要读生活的书。“每天读书”并不难,贵在坚持。长此以往,也许成不了“大气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气候”。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读书,在书籍的海洋里泛舟,品味生命的芳香;在精神的宇宙中徜徉,放飞人生的理想;在阅读的体悟中提升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们肚子里真的有文章,何愁好词佳句不来呢?读书,然后使其内化,也正是党员所要做的。书只读还远远不够,读书的同时还得“思考”,离开了深入的思考,所有的书都将是过眼云烟,如空气般触摸不到,更谈不到拿过来为我所用了。与书为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让我们享受读书的过程、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乐趣吧!

教师读书笔记:《做温暖的教育者》

有人说,教师是用自己的爱去爱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用自己的良知,用爱去引导学生。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大学同窗杨萍老师。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学语文教师和一名来自小学一线上的老师来说,杨萍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温度,每一句话都充满着爱。

一、爱需要一个理由。

爱是伟大的,但要爱得真诚。爱要有一个理由,不是生硬的说教,不是口头上的一句话,而是要付诸于行动。我常向学生们讲,他们很优秀,但总会有一些差生不爱学习,上课爱捣蛋,自信心也受到打击。就在我被他深深打动后却又有一种挫败感在我心头蔓延。有时我会忍不住地说出我对他、对我们班里那些差生充满了爱而又让人感觉像孩子又像自己子女。

二、我们都有不一样的角色。

《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中提到,教师要像阳光一样照耀学生,就像温暖的春风,滋润他们的心田。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当我们看到身边那些优秀的老师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去赞美他们;当我看到学生时,我会感觉到欣慰和幸福;当我看到自己时,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因为有了孩子们,我们才有了自己生活和工作;我们才会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够体会到教师身上有一种强烈而独特的责任感。学生也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小小的个体,所以我们要像呵护小生命一样呵护他们;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爱他们。

三、要温暖孩子。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爱孩子,还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注入。在工作中体会到温暖与尊重;在生活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就像杨萍老师说的:“对于学生来说,爱需要智慧和爱来共同创造,而爱来自心灵的共鸣;也需要教育和训练。”作为老师,只有让孩子感到温暖与幸福,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中,只有真正地去爱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解教师,才能去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孩子。当每个孩子都被尊重时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有温度的课堂。

让课堂充满温度,不仅是课堂纪律,更要有教学效果。一堂课只有充满温度,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杨萍老师指出,每个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课堂。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觉得自己是一个“温暖”得呢?首先杨萍老师在备课时,为每个学生准备有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融入自己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能够从这些内容中获得知识。其次,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学习、成长的地方。

杨萍老师说:“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应该是有魅力的。”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时,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对这个美丽的地方也会更加热爱你的学生。杨萍老师的另一点是她对待学生的方式。老师不一定要有多么高多的学历,但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做最用心的老师。只有用爱心去关爱学生,才能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有人说,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学生,爱自己生的学生,而不让他们失望,这是一种幸福。但我认为只有用心才能做到这些:教育本身是平等地对待学生和教育他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教师梦和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如果你和你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深深的爱,那么这份爱会在教育中让他们感受到。我希望我们所有老师都能够做到。首先,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快乐和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无私,这样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其次,希望我们所有教育者都能给学生一份温暖。

七、书中感悟。

这本书有很多,但我觉得最打动我的是杨萍老师对学生的那一句话:“我知道,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会什么时候开始教我呢?会做什么?因为它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事情。”她认为教一个班的孩子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让他们觉得在学校有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就来自于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如果你对一位学生很好地投入所有人都会很开心,也会很喜欢,这并不是不需要学习和努力。不需要老师教了,学生自然会很喜欢。“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用在杨萍老师身上就是最好的诠释。“当我们用爱去关怀学生时,也就是你在用心”那我们就必须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我们用心去爱了我们学生,才会发现身边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爱去对待着他们。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书心得体会

与这本书的邂逅,是我的荣幸。那是一个寻常的课间,我正在座位上伸展着懒腰,偶然看见了放在书架上的这本书。可爱的封面把我吸引了过去,充满了好奇心的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与它奇妙的旅程。

在我的心目中,这本书就像一位为你指点迷津的平易近人的大姐姐。她仿佛在告诉我:生活需要思考和热情,把心放平些,把脚步放慢些,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这或许就是毕淑敏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在你感到迷惘,沮丧的时候,给予你对于生活的希望,方向和力量。

如果你现在身心俱疲,那就听毕奶奶的话,来一次旅行吧,旅行是一味草药,它带给你的是精神的安慰,灵魂的洗礼。不用太奢华,只要带上你的灵魂就好。最好是穷游,这样便能让你做好充分的旅游预习,以至于在旅游时能在不热门但景色优美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

这不禁让我想起普达措森林公园。不像沿海城市的繁华喧闹,普达措就像一位淑女,恬静而美好。草地是嫩绿色的,潮湿的空气滋润着它们,只可惜身在高原,最高的也是能长到脚踝了。间隔着生长的格桑花就显得特别的小巧可爱,星星点点铺满了整片草甸,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把他们踩歪了。

走过了一片草甸,我又有了新发现:栈道上不时有一条条的须,刚开始,我以为是幼小的树枝罢了,后来,我沿着树干往上看,可把我吓坏了:树枝上竟然没有树叶!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根须!怎么会这样?这书难道还能倒着生长?这是导游解释道,他们并不是生物入侵的物种,这是一种气生植物,靠空气中的养分生长,我们应该感谢它们的存在,因为它是极奇新鲜的空气的象征。于是我猛的起了一口气,还真不错!路过的小丛林里不是会遇上几只没见过世面的小松鼠,总是喜欢在人群里窜来窜去,搬运着他们的美味松果。走在我身后的阿姨,也许是没见过如此色泽优良的松果,于是想伸手去捡,不料被松鼠大军看到了,三只松鼠分别从树干上,栈道上,湖畔边,以其最快的速度把松果围起来,然后迅速地往树枝上运去。在这片与地上,人与动物与自然就是如此融洽地生活着,尽管我只能作为一名匆匆的过客,却也深深的被这种原始的力量征服。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陶妙如先生的教学随感,是她在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教育智慧。本书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分为: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赏、度十一个篇章。下面是我读“想”这一部分做的整理以及自己的浅显思考。

陶老师提出了三“想”: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优秀的教育者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理想能给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在不断学习中进取,不断进取中调整,不断调整中成长。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进取。

陶老师接到一个基础很差的高三普通班,在第一堂班会课之前,她了解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她理解孩子们常受批评,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心理,但是她抱定一个想法:不管他们原来怎样,我只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想优秀的。

接下来,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座位。第一堂班会课主题定为——“大学欢迎你”,用七张幻灯片展示七所名校的照片和名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想象和憧憬自己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用训狗师的故事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告诉孩子们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目标,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下一步就是测量自己离目标有多远,正视起点,才知道怎样去努力。于是,老师展示他们高二成绩表与上一个层次班级分数的对比表和高考划线标准,让他们清楚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现实跟理想差距很大,看到录取分数线,学生刚提起的兴趣又明显地低落下去了。这时陶老师打开网站,让学生看一位学长给学弟们的一段演讲《读书是读不死人的》、《绝不让自己后悔》。

聆听同龄人的心声,学生这次真的心动了,陶老师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心静,所以又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心不能为外物所牵制。学生若有所悟,老师紧接着提问:十八岁成人礼意味着什么?做事要五讲:讲秩序、讲规范、讲方法、讲合作、讲发展整堂班会课,陶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这堂班会课里,我看到了一位温和宽厚、循循善诱的师长,陶老师果然是一个温暖又有智慧的老师!

科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在第一二节课就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追梦般的感觉。开始给学生上学科课,既要简明扼要地纵向介绍本学科的体系轮廓,又要横向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的奇妙与璀璨、博大与精深,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充满情趣、理趣、无尽的妙趣甚至妙境的艺术天地。

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陶老师来了一个幽默的开场白: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眼睛平视前方,微笑着注视着前面这道风景——将陪伴大家一道学习的老师,我!学生笑声起,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堂课陶老师给出的主题是:情趣理趣妙趣——语文,我们享受的时候。语文,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陶老师带领学生会名人:季羡林,启功大师,钱钟书,苏轼,孔孟。介绍这些文化大师,使他们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广博与璀璨,以激起孩子们的向往之情。最后老师总结:心灵之所以会枯竭是因为没有扩充精神这一时空以厚度和深度。跳出井底的那一刻,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心境以及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老师给学生描绘出语文的妙境,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美好愿望,再给出语文学习的方法,提出语文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就能欣然接受,学生就愿意追随大师的方向,从而走进语文的妙境。

教师读书笔记:《做温暖的教育者》

相比书本,我更喜欢看电子书。可是《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炙热的书,却再次让我喜欢上了指尖翻阅的感觉。还记得初次与此书结缘,是那暖烘烘的第一段吸引了我:“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就是这么一段话,激发了我的阅读欲。这让我想起读书时,曾学过海子的一首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次读来,竟悟出:心若向阳,无谓悲伤。我愿意,努力做一名温暖的老师。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浅显地认为:所谓“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当我翻阅完这本书之后,却发现自己受益匪浅!方华先生从家校共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孩子如何相处、学校管理、以及典型的乡村教育这几个方面着手,以故事穿插教育理念的形式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为什么要做有温度的教育和怎样做有温度的教师。

方华先生在书中一直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学生更多的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期待”。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对于乡村教育有着深入的思考,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甚至在他的努力之下,出现了生源从城市向农村“倒流”的现象。方先生深深体察乡村教师的疾苦,尽可能从生活上、待遇上、精神上给予关心和关爱。在他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乡村教育那种发自肺腑的悲悯情怀,他说:让乡村教育享受相应的待遇,乡村教育就会像乡村一样美丽,就会成为大家心里、梦里对家乡的念想,就会是中国基础教育中令人骄傲的一员。但愿,这样美好的乡村教育梦想能早日实现。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母校。有许多教过我的老师,就是有温度的教师。是他们用温暖打开了一个很内向的小女孩的心扉,让她慢慢成长,学会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那个曾经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年纪里,我一直心怀感恩,今天我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学生也正在跟随你们的脚步,努力学习如何成为你们......

那,何为温暖?生活中,你是一个温暖的人吗?你在与人相交的过程中,有这种让别人想要靠近你、信任你的温度吗?我想,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与长者交,她们总能为我解疑答惑,那种大师般的智慧往往让我豁然开朗,甚至点燃我的思考火花。与她们交往,我感受到了思维上的温度,我喜欢靠近这样的温度。

与年近者交,我可吐露心声。生活中总有些磕磕碰碰,总有一些郁郁不解的心事。倾诉,于女性而言是最好、最便捷的解压方式。这个帮你解压的人是你完全信得过的人,你不用担心自己一时的倾诉,会变成明天的风言风语。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一时的情绪使然,有个人倾诉,或有个人开导,就能化解心中的忧郁。事后云开月明了,觉得还有啥事是值得计较的呢?但在当时当地,如若无人倾诉与开导,郁结于心,于人于己都后患无穷。有一两位可以放心倾诉的人,她或许是同事,或许是姐姐,我们一起来温暖彼此的心,岁月更迭,人心靠近,我感谢这些在我伤感时给我温暖的人。

与孩子交,这些教学路上的小确幸,也让我坚定了成为一名温暖教师的想法。时光荏苒,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七年。回望过往,教学路上有困难与挫折,也有美好和感动。在传播知识和爱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孩子们的成长和他们真挚的情感。曾有位优秀的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对此,我也深以为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独特光亮。即使有些孩子的光芒可能不够耀眼,但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认可,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鲜明而又出众。

班上有位“特殊”男孩,他大多时间都喜欢发呆,沉默寡言,基本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也很少笑。他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便叫到他,他也只是看着你,局促不安的捏着衣角,一言不发。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他因为从小说话晚,不太会表达自己,又被同学嘲笑,便慢慢不再说话,不会与人交往。了解到这些我决定为他做些什么!为了让孩子打开心扉,我每天都会花几分钟和他聊聊天,了解他当天的状态。也会让他成为我的“私人小助手”,偶尔帮我分餐具和玩具。这些小事他却做的异常认真。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我也时不时塞给他一些折纸作品和小贴画。慢慢的,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开朗。通过和他的聊天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一个很有想法而且很有创造力的男孩,也很喜欢搭建,每次区域时间,建构区总有几名小迷妹围着他和他一起画设计图、搭建作品。于是,班上原来那个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逐渐开朗自信的阳光男孩。看着如今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他,我发自心底为他高兴!

茅盾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是春晖,给别人以温暖。我被温暖着,同时,我也在温暖着别人。我想,教育有温度,就像品一杯香茗,入口清淡却回味悠长。做一个温暖人心的教育者,是最幸福的,也是我的夙愿。

“鱼腴虽好,莫忘青葵。”人生中的美好事物,都需要付出,才能收获。青青之葵,向阳而生。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可以用每一份耕耘,收获最好的未来!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书心得体会

读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这是一本散文集,我感觉到她的文字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从中我体会到了要坚持地踩在大地上,与生活握手言和地走下去。世间的一切事物并不是都符合我们的心意的,会有磨难,苦难,困难。但我们一定要与世界温暖相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

其中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五样》讲述了作者明确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逐一舍弃,最后留下的只有一样她心中、生命中最珍爱的东西——笔。这是一个游戏,先写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逐一舍弃,唯留其一。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太多太多,父母,友谊,空气……但要从中选择出五样,真的十分困难。也许正是这五样东西,确立了大概的目标,而最后留下的,正是一生中对你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人生中的目标,人生中的精彩。原来生活并不只是花天酒地,碌碌无为,最后终老一生就结束了,生命中还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去珍惜的啊!当每舍去这五样中一个,都是那么软弱苦楚就像真正的丧失了一样,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珍惜。

正如她说的;“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也许每个人都会作茧自缚,如果只是一直困在里面,终身没出来,那就是从未真正地生活过;如果渐渐成长,最后破茧成蝶,人生的精彩不就是在一直努力去冲破束缚的过程吗?那就是人生的精彩,那才叫真正地生活。

人生便是这样,充满着困难,也有时会困惑,自暴自弃。但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勇敢、顽强、充满希望,便能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才会发现人生的精彩其实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自从上了班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规律给全部打乱了。每次下班之后就不知道干些什么,无奈之中跑到书店去看看有什么书可以消磨时间的。在书店打转了很久,无意间看到一本《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和我的工作很有像,用该说很符合才对!

依稀的还记得书上写的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指认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下现在是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今年暑期,我有幸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收集了作者陈震老师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随笔,内容丰富,论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作者从生活中采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形成了作者独特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举例生动形象,比喻独到精确,提出了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教育思想。

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者,自己本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姿态,有一种寻求的境界。还记得书中的第一段写道: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主人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

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接下来说说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

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千奇百怪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

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师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用书中的原文勉励: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