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 冒险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看心得(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23:28:05 作者:ZS文王 最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 冒险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看心得(精选8篇)

在一分钟内,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过去,展望未来。写一分钟的文章,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一分钟总结范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一

如果全片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前述即枝节,下述为主干。关于信仰与生存的思考,想必观影之人都能领会并感悟的。

对于无神论者来说,宗教信仰是虚无缥缈的梦幻,而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信仰即生命。一个人心中若是无所神信,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泛神论的种子在萌芽。反过来说,如果你什么都相信,等于什么都不信。这是派父亲的原话。

在泛神论、无神论或者单一信仰之间,派到底做何选择?若真要站队,我可能会倾向泛神论一说。毕竟在少年时期烙下的印记在一生之中都是很难抹去的,且在派与作家的交流时,其祷告、吃素等细节也是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不过,电影中仍有诸多情节让我很是迷惑,其一为派在暴风雨中发狂地高呼看见了神迹,并解开帆布让理查德拜见神,可当见到后者狼狈的躲藏及惶恐的眼神,派满是愤怒地对着神吼道,你为什么要吓它。这不足以证明派的宗教信仰泯灭,却能说明他确有所动摇。至于派在之后的情节中有杀生、食荤,那只是说明在生存面前,宗教的仪式感微乎其微,而不能佐证派已失去了虔诚、毁灭了信仰。

应当说,在派的奇幻漂流过程中,生存即最大的信仰。

活下去,是少年唯一的念头,而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实属罕见,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未预想过我会遇上少年派的经历。诚然,仅凭这个念想自然不足以支撑整个意志,于是,出现了理查德,以及它带来的恐惧与专注。这才完整了特别时期的特别信仰。

之前写到片中的唯美画面让我联想起《小王子》,那么,派与大海、与猛兽搏斗的激烈场面不由让人想到另一部文学经典,《老人与海》。《少年派》可谓是青年版的《老人与海》,派即圣地亚哥。《老人与海》最经典的话当属“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却一直觉得,“毁灭”与“打败”两个词在中文的环境里解释正好与英文的意思相反,因而这句话必然是原版表述更为有力,“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李安镜头里的少年,都亲身实践着这个真理,且把这份人类生存的勇者气概传递给每一个人与其交流的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观看心得总结范文2

最近有部电影上映——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讲述的是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进行的最艰难的生存考验这样一个故事。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因此引起了我对该部影片的浓厚兴趣。这部影片是由加拿大作者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改编而来。在观影过后,我翻开了这本小说并一口气读完了。也说不清是这是一篇影评还是书评,总归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悟。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___、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后来迫于生计pi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经历了无数饥馑和风雨,在海上漂流了227天之后,只有少年和老虎存活了下来。但是如果故事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只是乏善可陈的一篇漂流记。但是直到少年派面对调查人员的时候,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而是搭载了四个人——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pi的母亲,于是pi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终的结局是,只有pi存活了下来。这时,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只剩下一个残酷无情、血淋淋的故事摆在我们眼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彩之处在于,每个人看完都会感觉很复杂,心里有许多感想但是纷至沓来,不知道从何说起。根据我的记忆,大概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是事实,什么是事实?海难是不是事实?孟加拉虎是不是事实?由于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亲自见证事实,所以事实不得不依赖于他人的转述。可也正因为这样,当一个人开始叙述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捏造了。也许,捏造这个词太重了一些,那么他就已经在创造了。而当个人的创造开始,就距离真相远了,因为真相本身不是人类创造出来。你可以归结为上天,也可以归结为上帝,或者说是命运,但都不应该是人类本身。

第二层是自我。真相不可得,那么反求诸己,是否能够认识真我呢?少年pi讲述了一个227天的海上漂流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自然是他自己。但是当我们听到第二种可能性的时候,整个漂流故事瞬间就崩塌了,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神经病的胡言乱语。不过细细分析起来,每一处细节又都非常符合逻辑。唯一的破绽是这个故事里的少年勇敢坚强聪慧,显得太过完美。因此,这里少年pi叙述的自己,究竟是他自己呢,还是他想象中的自我?小说在这里还有一个巧妙的扣子:强大的孟加拉虎和少年pi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一切故事从头到尾都建筑想象之上,大概孟加拉虎才是少年pi自己内心的投射,一个勇敢、强大、无敌的存在。

最后一层是宗教。读者到了最后,面临的困境和调查官员是完全一样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你选择哪一个?前一个是孤独的少年和三只动物漂流227天,目睹无数的海上奇景,一人一虎彼此对望,相互提防也相互依存,最后大家上岸一拍两散。后一个是四个人无水无粮,如何捱过227天,以至于最后仅存一人。可能的真相让人颤栗不安,于是前者这种明显的现实扭曲显得更让人容易接受。为什么不呢?反正结局都是少年一无所有,孑然一身活在世上。现实太过残酷也太过狰狞,那么想象力让人超拔其上,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慈悲么?在这个意义上考虑,天堂也好,极乐世界也罢,何以会让人深信不疑,也就找到了答案。这也许就是是这个关于冒险、希望、生存的故事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历磨难而成长,因信念而不凡。

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观看心得总结范文3

从某些方面来看,李安导演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鲁滨逊漂流记》颇为神似,不同之处在于鲁滨逊的伙伴是野人礼拜五,而少年派的伙伴是一只孟加拉虎。无论如何,一个人的荒岛漂流孤独而寂寞,追求信仰,回归内心在所必然,而李安镜头下的画面、特效和配乐都做到极致的美轮美奂,各种罕见的大自然和动物生态奇观,以及一些人类的宗教仪式和舞蹈,让人叹为观止。在这样背景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注定要比鲁滨逊的荒岛求生更加立体惊艳,更能打动人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单纯,叙述逼真,自然真切,更重要的是任谁看这部电影,都会被幕幕如诗似画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电影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记忆串联起来,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进入到具体的氛围,从头到尾伴随主人公的心理节奏体验荒岛生涯。在电影中,观众会真切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细微的感受,沉湎其中不可自拔,好似自己就是那个少年,在经历着种.种考验。

故事的开始与鲁滨逊的命运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艘装着马戏团班子的船,被风暴打翻,只有一个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逃了出来,他们同在一艘小船上,在海上不停漂流。经过很多天,小男孩要不断地与老虎斗争,给它喂食物,要驯服它,最后他们成功地逃到一个荒岛上。很多年后记者去采访这个已经成为老人的小孩,那个老人跟他说,其实那只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那是幻想出来的,因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绝望。直到此时观众才恍然明白,其实作为电影主要角色——使用真老虎拍摄与cg效果相结合的孟加拉虎,一切均源自一个少年强大的内心渴求,对生命的渴求和未知的畅想。

在该片中,李安的视角,已超越了文化、地域、民族、宗教、性别等因素的羁绊,创造出了一个复杂、多层次的完整世界,其中,探讨了各种“关系”: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文化……而且种.种关系在派的漂流中得以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这样的整体隐喻之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一种回归。他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不断地挣扎和斗争,但最终还是听着心的声音从现实回归信仰,从海洋回归大陆。所以李安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孟加拉虎”,惊醒迷茫绝境,倾听心的呼唤,惊醒孤独无助,追随心中信仰。电影用一个简单直接的求生故事,告诉我们除了用眼睛去观赏世界、体验绝境之外,更值得用心去感受,或许这才是整部电影的全部精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观看心得总结范文4

读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过电影以及原著以后,畅读姐认为原著的深度比电影表达的更好,电影的画面又远远超过了原著的画面感。电影里添加了一些内容和人物,当然是为了表达某些暗示。而原著以文字为载体则不存在为了暗示而添加。原著甚至一笔带过了些政治,又着重讨论了人性,更引申探讨了宗教。

有些时候,这看似是个选项,但实际它不是一个选项。因为,求生是一种基础本能。晚餐后,靠在舒适的沙发上,我们想到的都是高尚,我们可以用俯视的姿态说,我选择死亡。但是,别忽视,身体是我们的牢笼,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控制不了它,它是老虎!当本能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会毫无办法。

派之所以能够正常的回归,正常的娶妻生子,是因为,他深深的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不是我们的身体,它是一只老虎。太平岁月,老虎在笼子里,我们驯养它,它从不考虑凌驾于我们之上,从不渴求主导。而生死存亡的时刻一旦到来,老虎便会出来,主宰我们。所以,吃人有罪吗?——派给出了解释:那要看是老虎吃的,还是人吃的。

我想少年派给了我们他的答案——他在海上的二百多个日夜,真真正正的明白“我”是“我”,而“身体”是“老虎”。难道少年派不可以选择死亡吗?就像厨师可以被少年派轻易的杀死,厨师无力独自面对大海,与其慢慢虚弱而死,所以干脆被痛快的杀死反而轻松。回到问题,少年派不能选择死亡吗?在海上太容易死了。其实,对于死亡这件事,人类缺乏基本的选择权。

身体的饥饿已经剥夺了派的思考,派被饥饿控制,只想找寻食物,根本无暇去思考他还有一条死路。记得一本小说叫《44号孩子》,里面有一个场景,饥饿的女人,虚弱到站起不来,竟然还一直在嚼着椅子腿。还有一本叫《就说你和他们一样》,饥饿的少女,以胶水充饥,即使胶水有毒,却也乐此不彼,因为胶水使她在很长时间不再感觉饥饿,因此,哪怕卖淫换来的钱屈指可数,也要特意留出买胶水的钱。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它不允许自己饥饿、疼痛、虚弱,我们对它的一切感知主宰着我们。少年派想明白了这点,他知道,有时候,“身体”连死这个念头也不给他。所以他正视了“身体”这个老虎,他要做“他”,在活着这条路上,他想要清醒的做自己,但又不得忽视身体的需求。于是,他最后说,上帝与你同在。当派清楚了“我”和“身体”的关系,下一步就是信仰范畴了。

少年派同时信仰三个宗教,他对每一份信仰都异常虔诚。为什么是三个?其实可以更多,亦或是只信仰一个。这些统统不重要。少年派的电影里,有个派的母亲讲大黑天的绘本的细节。说大黑天的嘴里有整个宇宙。我当时在脑海里出现的词就是轮回。

少年派的原著里有一段梦境的对话,派问老虎,你吃过人吗?老虎说,大概吃了两个。那一段,读来心痛流泪。

将死之时,恍惚之际,派还是在纠结吃人到底对不对?吃了人,派是不是有罪?那段之后,派几乎重生了。

我想派的重生是因为他想清楚了“我”和“身体”的关系,于是他吃了母亲的遗体。这次是他想活下去!不再是老虎想活下去!是“他”,而不再是“他的身体”,他不再被老虎所主宰。他想明白了“我”和“身体”的关系后,他做出了自主选择——他想活下去。既然他想活着,就需要“身体”这个载体,于是他开始喂养“身体”,也驯养了“身体”。

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够驯养“身体”,那么世界会不一样。我们会节制的多。我们的破坏性会小很多,因为,“身体”出笼,连同类也吃,甚至连妈妈也吃,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所以,少年派的作者特意给派按上了三个宗教信仰,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信仰不是表面的崇敬与虔诚,信仰是帮助我们理清“我”与“本能”,让我们思考“我”与“外界”,让我们做出清醒的选择、有效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有时候我会认为信仰的作用就是“驯养”——自我驯养。

所以到了这里,我们已经明白少年派根本不是在跟我们讨论吃人的问题,而是在跟我们讨论另外的议题:欲望如洪水猛兽,我们该怎么安置它们?如果我们任由他们主宰,那么它们会极凶猛,破坏力极强。如果我们可以驯养它们,那么它们也可以安居一隅,或者隐退无踪。

但是显然,而今的我们,根本不能够驯养欲望,远远达不到本可以做到的节制。所以,这世界其实是老虎的世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观看心得总结范文5

首先我想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圣洁的作品,李安先生执导的改编电影也必将成为人类电影艺术的经典之作。捧起这部书,我们要用十分的敬畏与虔诚细细品悟,追随主人公派的命运孤舟,抵御人生之海中无数的惊涛骇浪、艰难险阻,同时也享受难得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学会用智慧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是非对错。

派是一个出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多个宗教的少年。由于国家变故,父亲决定卖掉动物园,带着动物举家搬迁加拿大。但是他们却经历了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故。经过一系列的机缘巧合,派与一群动物登上了救生艇,包括一只腿受伤的斑马、一只鬣狗、一只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接下来的几天,鬣狗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杀死了鬣狗。一番斗争之后,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派最终选择与他一起漂流。七个月里,派与理查德·帕克相依为命,他竭尽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在派与老虎耗尽食物准备赴死时,他们竟漂到了一个天堂般的岛屿。经过短暂的休整,派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食人岛。于是他们再次开始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登陆获救。离别之际,理查德·帕克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后来在日本调查员的一再追问下,派又道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剧情简介我们不再多说,相信多数人已经读过或看过这部作品。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在探求和纠结哪个故事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就好比买椟还珠。当我读完整部书,我明白,剧情的真实与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书中提炼何种感悟。李安先生曾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则规模宏大的关于信仰的寓言。在许多方面,它所传达的重点,都是说故事的价值以及分享故事的价值。”下面,我们详细分析这部作品。

派的母亲是印度教徒,派从小耳濡目染,成为了一名印度教徒,照他自己的话说,是印度教三千三百万尊神引荐他入了宗教之门。十二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派接触到了,起初是对上帝之爱的怀疑和不解,随后便深深地爱上了上帝之子并誓愿追随上帝、接近上帝。派在祈祷时这样说:感谢你,毗湿奴,感谢你把我引荐给耶稣基督。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派接触到了伊斯兰教,通过精进的学习成为了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就这样,派同时信仰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一名印度教出身、接受了洗礼并成为穆斯林的虔诚信徒。派同等对待这三门宗教,彼此之间互不冲突,每一门宗教的功课都认真完成。大多数人并不太在意这一剧情,抑或一笑了之,但实际上,这一剧情乃全书点睛之笔。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仰就好比是一栋房屋,各种宗教是其中的不同房间,当然房屋中也不乏怀疑的房间。这部书让我想到,因教义教理的不同,宗教与宗教之间好似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其实那只是文字对真理的掩藏和戒律对思想的禁锢而导致的错觉。派孤身一人漂泊大海,面对死亡,面对生存考验,所有信仰都在派的心中萦绕,共同指导着他生存了下来。我想,这部书告诉我们,世间所有宗教在信仰的层面上是完全相通的,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书中有这样一处情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三位老师为派的归属问题而引发争执,逼迫派只能选择一种宗教;派淡定地说,我只想热爱上帝。书中告诉我们,不同宗教的上帝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应拘泥于宗教的字面意思,我们不应有独占神的念头。是的,因宗教不同或派别不同而引起的冲突战乱,无疑是最愚蠢的最亵渎的行为。我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对有信仰的人十分崇敬。在我看来,不同宗教都是在对宇宙万物、天地人的联系以及人的内心、存在的意义等哲学问题进行形式各异的研究和阐释,所有宗教中所谓的上帝其实是“唯一真理”的代称,讲的都是一回事,玄之又玄的高深精微以及统治者的思想控制需要导致其被神化。例如,耶稣的神性,是在尼西亚会议上被确定的;如今看到的《圣经》是罗马教廷根据统治需要而重修的;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真主“安拉”之名团结兄弟之情和奉献精神,以助其统一阿拉伯。至于“唯一真理”到底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在现代物理学中貌似被称为“统一场理论”。佛教没有被神化,“佛”在梵文中是“觉悟者”的意思。我想到周星驰先生的《西游·降魔篇》中,“儿歌三百首”在撕碎后被拼成了“大日如来真经”;这就揭示了佛经与儿歌在本质上的共性,即唤起人类心中的真善美。结合后续剧情,我们明白,信仰的力量、信仰引领你追求的超脱与豁达,使我们坚韧不拔、无畏前行。所以,没有这一点睛之笔的铺垫,没有这一点睛之笔引发的深思,后续剧情就无法展开,全书主旨亦无法表达。

后续的海难剧情通篇是隐喻,正因为是隐喻,才衍生了无数个哈姆雷特。主人公派与我们都一样,起起落落的、莫测的大海比喻人生,突如其来的海难以及海难发生后不得不上的救生艇比喻命运。

有人说,派比喻人性,而老虎比喻兽性。这样想也很有道理,当愤怒的派杀害了恶毒的厨子,当饥饿的派违背信仰生食了活鱼,派的意识映射在现实当中的老虎就比喻了人性的阴暗面或者说兽性。在我看来,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学说来分析再好不过了。老虎比喻本我,派自己内心中的愤怒、邪恶和生存欲望、动物性本能,追求个人欲望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派本身比喻自我,人格中的理性部分,处于本我的利益追求和超我的道德追求之间,明确目的和方向,时而管理本我,时而服从超我;派在大海上对信仰不懈的追求比喻超我,成长经历中已经内化的价值标准、道德原则和信念信仰。有人说,派在海上的遭遇是恐怖的残酷的,而他的信仰只是麻痹自己逃遁现实的工具。我想说,派活了下来,而且恢复得很健康,派的经历承载着无比的勇气和毅力。本我满足了生理需求,自我指导理性分析,超我对精神的救赎与解脱,正是因为派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协调稳定,派才得以生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理查德·帕克比喻我们心底与我们一路同行的恐惧。老虎的存在,正是由于我们对过往的眷恋、对现实的逃避。起初,派非常胆怯而不敢面对老虎,比喻遭遇苦难后不敢正视苦难正视内心的恐惧而一味地躲避现实;后来,派鼓起勇气,直面老虎,威吓老虎,比喻我们正视恐惧,同苦难的斗争与挣扎;最后,派与老虎互为依靠、相依为命,比喻我们接纳苦难,平息恐惧,接受了苦难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现实。恐惧,是心底的一种负面力量,但这种神奇的负面力量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使之在时时警醒的状态下不断学习,压制并克服慌乱和眼前的迷局,从而逐渐变得强大。

“食人岛”的情节很有意思,因其隐喻程度过深,所以争议较大。在此,我略陈肤浅固陋,若有冲突矛盾之处,敬请海涵。

食人岛在派几近放弃时出现,看似生机盎然,如同天堂一般,实则暗藏杀机。实际上,食人岛是派濒死时产生的幻象,是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的陷阱。这座有着成千上万狐獴的小岛比喻人生奋斗历程中产生的倦怠、慵懒和放弃,恐惧毁掉的远远没有这座比喻“倦怠、慵懒和放弃”的“食人岛”毁掉的多;失去了信念和坚持,正如食人岛上隐匿在花中的牙齿,沉溺于安逸则是堕落,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流逝的时间里腐朽溃烂,化作尘埃。在派看来,食人岛的出现是上帝在派几近绝望时给予的安宁,并喻示派重新启程。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功败垂成,成功近在眼前,而丝毫的懈怠和眷恋就使我们堕入万丈深渊。

派与理查德·帕克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包括大自然的壮阔以及无情袭击渺小救生船的狂暴。其中一场特别凶猛的暴风雨,为派带来精神上的体验,让他质疑神对他的安排。然而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一本旧的求生手册、海上的生物光、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碧波以及一头跃出海面的座头鲸,都能让派法喜充满。

生活,有的人将它过成了叹息与无奈,于是它昏暗阴沉;有的人则将叹息无奈用信念信仰筛选过滤,描摹成画,抒写成诗。依然记得电影最后,理查德·帕克进入森林,在黑暗中回眸时双眼的亮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场未知的奇幻的漂流,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只永远无法被驯服的猛虎。信念和坚持,会引导你学会驾驭命运,学会与恐惧同舟共济。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恐惧是你坚持的动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苦难是圆满人生不可或缺的美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观看心得总结范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二

最近,我读了少年派。

故事讲述了一个印度少年‘派’的家族经营着一个动物园,后来派的父亲希望带领全家去加拿大过活,他认为那里会带给两个儿子更大的发展空间。父亲决定将动物园中的动物们也带走然后卖掉。于是,派和他的家人以及动物们登上了日本货船“齐姆楚姆号”这条死亡之船。在货船进入太平洋后的第四天遇上了风暴。除了派自己他的家人全部遇难。跟随他一起的还有一只断腿的斑马,一只婆罗洲雌猩猩‘橙汁’,一只斑点鬣狗,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450磅重的孟加拉虎。他们在救生艇上飘荡。其中,斑马被鬣狗杀掉,鬣狗又杀了猩猩,最后老虎杀了鬣狗。派和‘理查德。帕克’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最终登陆了墨西哥海岸。

“一切来自虚无和幻觉,生命的本质并非无物,这就是真相。”李安如是说,“我非教徒,但神灵、我们存在的原因与意义,很难被证实,很难理性去讨论。我不喜欢生命只是事实与法则,我相信精神力量。没有灵魂的生命如在黑暗中,荒谬无望。对幻觉或信念、对不可知的东西有一种情感上的依赖,是人类本性。

不同层面和角度解读,虚实相生。实处,令人想起《鲁滨逊漂流记》这类经典探险叙事,及罗伯特·泽米基斯电影《荒岛余生》,甚至希区柯克的《救生艇》。虚处,猛虎与心魔、幻觉与信念、人与不可测自然及不可知神灵等,可以神乎其神地无限过度阐释。

这里必须说说恐惧,它是生活惟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恐惧才能打败生活。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恐惧是狡黠危险的敌人,它不懂情理,无视法规,也毫不留情;它轻轻松松毫无差错就能找到并攻击你的软肋。恐惧永远都源自你的内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三

20__年最不敢提的就是读书太少,一共读了五本书。昨天看俞敏洪的文章说自己2016年读了105本书,咱只是人家的零头,实在是惭愧。人家是大企业家工作该有多忙,时间该有多紧,还能三四天就读一本书。我闲暇时间很多,而是两个月才读一本书。这就是人的差距,习惯的差别。新的一年里,我要把读书摆在重要位置,我有个缺点就是阅读速度特别慢,一个字一个字读,一目十行快看就感觉没读懂是什么意思。我老公看书速度非常快,我就总是质疑他阅读不认真,一定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属于泛读、跳读。其实阅读和写字的速度快都是一种能力,都需要从小的训练及量的积累。才能达到速度快质量高的目的,反之亦然。看来我从小在阅读方面训练是不到位的,写字速度还凑合。

今年开始我每阅读完一本书就写写读后感,给本来就不多的阅读留点痕迹。我的计划是跟随儿子的脚步开始阅读外国文学,也就是阅读他买的书(因为我是不买小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是20__年12月15日开始至12月28日读完的,用了13天。又是一本外国文学的经典力作,和《追风筝的人》一样的震撼、一样的惊悚。少年作为海难中唯一的幸存者,一个人和老虎在海上生存227天后在墨西哥登岸,据说这个故事在沉船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与一只孟加拉虎为伴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其中所面临的悲伤、绝望、痛苦简直不能像想。在极端困难和悲惨境遇中,让我说就是“生不如死”。换上我,我都选择死,那真是没有超凡勇气与忍耐力的人根本就活不了。选择死要比选择活容易的多。

怕老虎饿极了吃人,想消灭老虎,想了几个方案,但后来他发现,如果老虎死了,他就得独自面对绝望,那是比老虎更加可怕的敌人。如果有生存的愿望,就得感谢老虎,是它让pi不过多去想亲人和悲惨的境况。pi鼓励自己,可以胆怯,但不能被打败。最重要的是精神,如果有生存的愿望,就能生存下去。失事者最糟糕的错误就是抱的希望太大,做的事情太少。

书中写到:“带着盲目的希望往外看就等于虚度生命,我朝船外边空荡荡的地平线望去,水那么多,而我却独自一人,热泪涌出了眼眶。我把脸埋进交叉的双臂里,抽泣起来。我的处境显然毫无希望,又渴又饿。”“我最火的愿望——除了得救以外——就是能有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讲的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故事。一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每读一遍都有全新的见解和鲜活的感受的书。但是只有《求生指南》,在这苦难的日子里,我一定已经读过一万遍了。”

而我们在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里,书有的是但很多人却静不下心读它,甚至把阅读当作负担。爱美的女性把美味佳肴也当作“负担”,天天想的就是少吃减肥,谁能管住嘴少吃不吃,大家还敬佩不已。真是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啊!境况不同,要求就不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四

书中讲述的是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进行的最艰难的生存考验这样一个故事。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因此引起了我对该部影片的浓厚兴趣。这部影片是由加拿大作者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而来。在观影过后,我翻开了这本小说并一口气读完了。也说不清是这是一篇影评还是书评,总归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悟。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后来迫于生计pi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经历了无数饥馑和风雨,在海上漂流了227天之后,只有少年和老虎存活了下来。但是如果故事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只是乏善可陈的一篇漂流记。但是直到少年派面对调查人员的时候,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而是搭载了四个人――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pi的母亲,于是pi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终的结局是,只有pi存活了下来。这时,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只剩下一个残酷无情、血淋淋的故事摆在我们眼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五

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扬马特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一直心中记着,提醒自己要去读。如今读完了之后才发现这本书与我一开始对他的设想,有十分大的偏差。以前看标题,一直以为是某种励志,奇幻的冒险故事。例如,主角派和封面的那只老虎一同误入了一片美妙且虚幻的海域,然后在其中展开了一段神乎奇妙的探险。又或者,是派与老虎惺惺相惜,最后老虎牺牲自己为了让派能继续活下去,以一个感人的结局收尾。可真当我拿起书开始读时,却发现故事远远不只是一本儿童文学,一本冒险之旅那么简单。它甚至充满了复杂的哲学解读,表露出人性的欲望和本质,隐喻了关于宗教的信念,种种与想象中不符的内容都让我对这本书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现在的我完全是打自心底的欣赏,钦佩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构思剧情细节的脑洞。

我不介绍剧情的原因是因为整本书充满了伏笔,转折,高潮,和不一样的同一个故事。一段描写中我无法概括出它的剧情,这也大概是我读过最复杂,独特的一本小说。全书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描述少年派的成长经历,也为后面第二个部分的海上漂流埋下了伏笔。第二章讲述的奇幻的海上漂流,从小船上最开始有鬣狗,猩猩,斑马,老虎,到最后只剩下派和老虎。过程是血腥且让人心痛的。派把故事讲得生动,却让我感到故事情节过于顺利,有些违和。在第三章,派讲了另一个故事。没有动物,有水手,母亲,厨师,自己,满是自相残杀的剧情。果然,在派说出真相后,一切都水落石出,作者细致入微的文笔也添上了丰富的色彩,可结局让我十分不解。后来因为感兴趣的原因上网搜了他人的解析,每个细节被放大化后分析,让我感觉整个世界观被颠覆了。

这本书完全撑得起“细思极恐”这四个字来形容。可尽管如此,这本书任然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几本书之一。

撇开剧情以及其中深层的含义,扬马特尔极为细致的描述让整本书十分紧凑,读起来也很烧脑,同时让人感到非比寻常的逻辑运用。我也提到过两个故事中的不同人物,不过仔细去理解会发现两个看似不同,实际上是一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中写到的四个动物分别代表的是第二个故事中的四个人,而他们和它们身上发生的,和同类相残的事实是一样的。光看表面现象,读到的可能只是漂亮的植物和岛,人和动物之间的经历,起初的那种其乐融融,自然的气氛。越往深处想,理解的越透彻,所有书中的比喻和包含的意义都如潮水般涌向我。

这本书在我看来完全不是儿童文学。可许多童话都是写给成人的,都不仅仅是字面上看到的“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的结了婚”和“勇士最终打败了巨龙,拯救了国家”。在搜索解析的同时,在网上发现这么一句话我认为非常应景:

“我们不愿直接狠心的撕碎那层美好的外套,这样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接受人性中存在着许多生物的本能。

这大概是这么久以来,能让我这么去深入了解的书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六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书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名着,在今年的暑假中我终于将他细细品读了一番,那些唯美的画面,奇幻的场景,逼真的现场,可怕的海难,疯狂的暴风雨……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派地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致使他深知动物的习性以及怎样与他们相处。在派十七岁那年,为了生活,他的父母决定举家远航移民加拿大,然而夜里发生了可怕的海上风暴,突如其来的风暴像一头饥饿的雄狮一样怒吼着吞噬了货船。可派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乘着救生船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漂流,而且还有一位令人胆战心惊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凶猛异常的成年孟加拉虎。就这样,派和这位不可思议的同伴开始了一段同样让人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

在那天夜里发生海上风暴时,派竟不畏惧飓风大浪得去甲板上观看暴风雨,他那无畏无惧的冒险精神使我非常敬佩。记得在上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我看着同学们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再看看跟我差不多高的栏杆,生怕摔着的我不禁有些害怕了。到我了,我鼓足勇气向栏杆冲去,但就在快要接近栏杆时,我又害怕了,胆怯使我最终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一跃而过,反倒把栏杆踢出去好几米远。这次跳高,我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不要放弃,一定要抱着必胜的信心去试一试,也许你不会成功,但如果你不尝试就一定失败。

在这本书中,老虎捕鱼的那一段也使我大有感触。在老虎刚开始自己下海捕鱼时,派完全可以扔下老虎自己漂流,但他却把老虎救了上来,一开始我认为派这样做太蠢了,因为把老虎留在船上就像身边有一颗定时炸弹,派随时都有可能被老虎当作美味大餐吃掉。可想了想之后又觉得他这样做是对的,因为靠他一个人是无法在太平洋中生存下去的,而且生存法则也说了:要给自己找事做。只有和老虎在一起,他才能保证每天都有事做,因为他要给老虎找吃的,不能让它饿着。否则,老虎的最后一顿晚餐可能就是他。所以,比起老虎更需要他来,他反而更需要老虎。

我觉得,这本名着值得我们中国少年去好好品读。因为他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应对。也让我们和外国的少年做一个对比,看看如果换成我们中国少年,遇到这种要独自于一个猛兽在海上漂流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做?所以,我认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以本很不错的名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七

一个少年,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人和虎从开始的对峙、不信任到最终的互助、达成默契,中间碰到风暴、飞鱼、鲸鱼、食人岛等奇妙景象,加上电影cg技术的运用,画面感强烈而唯美,肯定会吸引到小朋友的眼球,让他不住感叹美不胜收。

小孩子看到奇妙的故事和美丽的景象就已经足够了,所谓老虎代表派内心人性等深层次解读属于成年人的认知范畴,没有必要强加给小朋友。看一部电影,好玩就行,强加意义,就如同做阅读理解题,只会让小朋友失去对语言文字的完美,陷入与自我心智不相称的枯燥无味中。

由此让我想起小时候背诵古诗。最早课本里选的古诗大多为明快、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文字清丽,通俗易懂,所表达的大都是良辰美景,大好河山。但问道这些诗的主题思想时,归纳起来总是离不开这种说法:诗歌描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总结就有点拔高,让人对描述的自然有了一些距离感,好像看山写水都得有所寄托,枯燥感慢慢滋生。

如今再读那些古诗,就是单纯的山水田园风景,诗好在语言、结构、角度、韵律,适合小孩子读书认字,假如诗中还有所寄托,如今也能很自然读出来,并不需要将干巴巴的概括思想灌输给小孩子,破坏了最初的完美。

就好比看少年派这部电影。第一遍的时候,我也惊叹于画面壮丽,景象恢弘,对老虎的最终消失有所疑惑,看完读到一些评论,再回头去看,就又有了新的感受。倘若我刚点开电影,就有一位智者坐在我身边,谆谆教导我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那只老虎,它究竟代表了巴拉巴拉,我再看电影就会索然无味,不能心安。剧透有多么厌恶,总结提炼电影思想只会甚之。

好为人师、喜欢总结概括,实质上表现出人内心的不耐烦,不安心,不踏实,总想着走捷径。如果有意忽略感受和过程,只追求赤裸裸的结果,那么他的动机和嘴脸就会变得赤裸裸,令人生厌。

好的电影、各类文学作品和所有的世间道理,都有多层次的解读,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等到再过几年,小朋友变成大朋友,出落为社会人,再看少年派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老虎是什么,他心里也会有新的认识。

孩子长大,需要耐心,自然生长就好。但忍住说理,不点评电影更需要耐心,以及不自然的控制。

冒险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读篇八

与书同名的电影是几年前上映的了吧,我当时只是无意间看到好多海报,却从没有仔细看一下简介,也没有想过要去看,因为对流行的、时尚的东西,我一向是本能地排斥,我喜欢经典的东西。这一点与我急躁的性格还真是有些不太相合。也许就长周期来看,我其实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我的急躁只是短周期内的反应。

我现在的阅读,没有什么功利性。每次去图书馆借书,虽然事先有想好要借的书,但是图书馆的书摆放太过杂乱,经常是难以如愿。后来我就顺其自然,任脚步和手指在书架间随意游走,直到有那么一个书名拨动其中一根心弦,那就是它了。《少年p的奇幻漂流》就是如此来到我的书桌上。

每天读一点,最开始兴趣不是很大,后面几天,却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个在南太平洋上漂流的少年,还有同行的孟加拉虎。昨晚终于读完了,少年p上岸后,货船公司的人来调查沉船原因时,他讲的后面那个没有动物的故事令我感到恶心而迷惑。

今天在单位,跟同事聊起这部作品,谈到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没有讨论出结果,但是我心里猛然有了一个灵感:书开篇讲的关于少年p的多重宗教信仰,船沉没后他到救生艇上时,还提过诺亚方舟的事,而且水、舟是很多宗教故事里的主题。所以,我想,少年p在海上漂流这个事情本身,以及227天中他经历的种种,其实都是象征,是具有宗教意味的象征,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个寓言罢了。因为对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不熟,对基督_也只是略知皮毛,我还不知道具体如何去解释这个寓言。但是我觉得这是个合理的视角。也许早就有人这样解释了,但我不想去查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