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屋老屋庭院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3 00:25:13 作者:GZ才子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耐心和毅力,要反复修改和润饰,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印象

编者按:老屋是那么普通,却曾是我的天堂藏着满满的童年的味道。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老屋印象》。

老屋常常耸立在那,不离不弃,守候远离的“游子”回归这方土地。爷爷奶奶曾住在那儿,爸爸妈妈和姑姑曾住在那儿,我也曾住在那儿。

老屋是那么普通,既没有依山,也没有傍水,在小小的六层楼里夹着,第四层那几间小小的屋子,饱含着我童年的回忆。

一次重回老屋,由于保养不当再加上年久失修,老屋的墙上白白的墙粉早已脱落不少,留下的要不是发霉了就是灰灰的,显得破败不堪,那扇老铁门一动就“吱呀吱呀”地响,仿佛在诉说它的历史,老铁门后的纱门上有几个大洞,失去了使用的价值……老屋中的一切都是旧的。

小小的厨房每到吃饭之前总是烟雾蒙蒙,水汽中混着菜香,闻到就食欲大增。

老屋,藏着满满的童年的味道。

作者:王星。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印象

老屋还是那座老屋,门还是那扇门,一如从前……(吴名)小时侯,每逢除夕,我们家的孩子们仿佛全变乖了,不用人催,一个个挨这门板从高到矮排下,奶奶便在门板上划下一道道痕。划完后,我们都得比一比,看谁长的高,看谁长得快,每回都得争得面红耳赤才肯善罢甘休。大概是我们长得太快了吧,渐渐地,奶奶要搬来小板凳,踮起脚尖,才能在门上划痕。轮到我时,我总不自觉地仰头看奶奶,奶奶也总是笑嘻嘻地,自言自语地说:“呦,又长高了。”划起痕来,也越来越吃力。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童年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好的新房子也比不上温暖的老屋。站在记忆的门帘前,我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老屋,掀开帘子,走近一看――奶奶家的老房子。

多年前的记忆里,它是一所虽然矮小但是温馨的小屋;是一所虽然简陋但是崭新的小屋;是一所虽然普通但是充满魅力的小屋。

院内有一个难以忘却的身影,高大而又挺拔的槐花树,各种瓜果蔬菜。每到丰收的季节,院内便瓜果飘香,总会惹来不少嘴馋的孩子,在屋檐下讨要美味可口的瓜果;院中的丝瓜架下成了老人们说闲话的好地方,星星点点的阳光打在老人身上、石桌上和地上,霎时间,耀眼极了;参天的大树成了孩子们的玩具,轻巧地爬上爬下,或是在粗树枝上挂上一两个秋千,轮流上去玩,大树也乐呵呵地摇晃着秋千。

屋内的风箱被一位老妇人不停地拉动着,那便是奶奶,古老的钟表沙哑地敲了六下,便看到从烟囱中冒出的掺杂着可口饭菜味道的袅袅炊烟。渐渐的没有了,孩子都奔向了家中,去品尝那可口的饭菜。

夜晚来临时,一件美好的事件发生了。

奶奶家里的一条可爱的母狗与邻居家的公狗“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六只萌萌的小狗,家里对这六位新成员格外照顾,我也乐开了花,想到它们摇着小尾巴在院中蹒跚学步的样子,禁不住笑了起来。

然而自打奶奶生了病,那所小屋就被废弃了。奶奶虽然搬进了大娘家,但还是想搬回去。九年来那所房子都无人光临。昨日父亲带着我去看了,四个字足以形容――人走茶凉。

院里的秋千绳断了,丝瓜架也塌了,门上的弹簧也生了锈,唯独那颗参天槐花树,依旧笔直地站在那里,看护着老屋。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的门

编者按:老屋的门是岁月沧桑的见证,也是我对它无比的怀念的开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老屋的门》。

我的老屋,在余姚屯山脚下,它陪伴着妈妈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可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衰老无情地攀爬上了它,可它依然挺立在寒风暴雨之中守候着它亲爱的主人。

刚下余姚高铁北站,出了安检门,我便狂奔老屋,近了,近了,视线中模糊地出现了一扇生锈已久的大门——老屋的铁门。大概又跑了十来步,我清晰地看清了:只见那扇铁门有一半已经生锈,展现出一块棕橙色的、狰狞的面孔。另一半铁门仍然跟以往一样,在明媚的阳光下照耀得闪闪发光,像一位严阵以待的战士。

铁门没有上锁,我轻轻推开大门,铁门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呻吟声,似乎在倾述年迈的痛苦。我轻轻地跨过脚下的铁门坎,踮起了脚尖,悄悄地绕过了前院,来到了房门跟前。房门原先刷着鲜红亮丽的油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油漆已经有一大半剥落了,露出了粗糙的木板。

老屋的门是岁月沧桑的见证,也是我对它无比的怀念的开端。

作者:江东实验小学于欣霏。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童年

除了朝西的两个窑洞,老屋的院子几年前被夷为平地了。

老屋是一座古老的院落,高大气派,有些陈旧的大门朝西而开,门楼上雕有四个草书大字“陋巷永贞”,高高的门槛让小时候的我们,扶着门框才可以艰难的进进出出。院子里四个大窑洞相对而落,大伯四叔和我家都住在老院,一家一孔窑,另外一个就成了进出的巷道了。夏天我们经常在巷道里玩耍乘凉,那是一个至今想起来都很温暖且无忧无虑的地方。

老屋的院中间有一条长长的青砖通道,我们喜欢在院子中间打沙包,踢毽子,跳绳玩很多游戏,哥哥弟弟们则常常趟铁环,打陀螺,还有弹弓打鸟。院落北边是母亲栽种的郁郁葱葱的果树,核桃树、杏树、最大的是两棵石榴树,酸酸甜甜的石榴至今依旧是我的最爱。墙角是父亲和我们一起用旧砖和半截砖垒砌起的鸡窝、猪圈。院子里常常热闹非凡,麻麻鸡下蛋了咯咯咯的叫,猪又从猪圈拱跑出来了,还有十多个孩子唧唧喳喳的说笑声,奶奶受不来吵闹,经常用拐杖赶我们去大门外玩。墙边还有各家挖好的红薯窖,每到秋季,上上下下几十回往里面存放红薯,后来就一笼一笼吊上来过冬,那时村子里好多人家都是靠它来战胜饥饿严寒的。伯伯家的驴圈在巷道一侧,过往时常常要和驴儿对视一下,然后就自顾自笑的跑了。驴圈旁是一盘结实的石磨,石槽旁边有一小盆煮熟的黑豆,在现在绝对是绿色食品,而那时则是驴儿的主食了。伯伯经常靠卖豆腐养活一家人,我们也隔三差五能吃到他送来的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在遭受自然灾害的那段日子,简直就是一顿美味佳肴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比那时更好的了。

小时候听奶奶讲,老屋过去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建筑,两边建有厢房,门前屋顶都刻有各式华丽的雕饰。后来不知经历了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家道的变故,厢房拆除,父亲在院子的北边箍了两个小窑洞。窑前是斑驳的泥坯做成的,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夏天哥哥们经常在烟囱搭着梯子掏小麻雀,还有鸟蛋,炒了吃,很香,因为蛋少人多,总是没尝出其真正的味道来。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老屋的模样。

每次回家,虽然停留的时间短暂,但总要去老屋看看。感慨曾住在老屋里的人,而今都在何方?!老屋依旧缄默不语,依然容颜未改,仿佛在诉说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老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任劳任怨的.母亲。虽然一字不识,连自己的姓名写得也很艰难,但她依然是一位最好的母亲,她的一言一行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颇深。母亲每天下地干活,做平常的家务,照顾我们兄妹四个还有后来半身不遂的奶奶,做着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事情。

那时候最喜欢过年了,特别是年三十晚,有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在热炕中央,家家都把最好吃的拿来分享。我们紧挨着奶奶结结实实围了一圈,说说笑笑,举杯推盏,父辈们倒茶端酒,议古论今,其乐融融。母亲和婶娘们则不再轻易露面参与了。吃饱喝足后,跟在哥哥姐姐后面为奶奶祝寿磕头,然后就得到奶奶乐呵呵发的压岁钱了,后来母亲婶娘们陆陆续续的给我们发糖果和压岁钱。这样的景象一年只有一次,感觉特别珍贵也特别快乐。但是每逢年前,母亲则忙忙碌碌,从腊月初就忙着准备,磨面粉要步行到几里外的村子,常常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冬夜回家,因为没有钟表,也不知到底有多晚,我们几个都静静的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等她。后来就打扫屋子,把所有物件搬至门外,扫完屋子所有角落又一件件擦净放回,常常需要忙碌一整天才可以大功告成,年年如此,从未改变。晚上母亲则独自熬夜为我们赶缝新衣服,纳新鞋子。蒸花馒头也需要起早贪黑一天,准备好多的萝卜菜、豆芽菜,煮肉,炸果子等等。那时候年年盼着过年,却不知母亲付出了那麽多辛勤的劳动,虽然也常常帮忙干些零碎活,现在想起却是那麽的微不足道......

母亲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即便是闯了祸也依然舍不得骂一句。门前放鞭炮叮嘱我们不要离得太近,晒凉粉片时得仔仔细细贴在门前砖墙上,摘石榴后要给四邻八舍送去,从几里远的河里抬水、推碾子哥哥得让着我。全家人一起收麦子各负其责,每次家人生日永远有煮鸡蛋,母亲亲手给我做的红棉袄竟是她的嫁衣......许许多多的回忆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永驻心田。

再就是奶奶,经常坐在大门前的那块圆碌碡上,穿着绸缎衣服,飘逸干练,七十多岁了,依然浑身透出一股大家闺秀的气度。每天起得很早,为我们备饭,做琐碎家务,对我们和堂姐堂兄少了些溺爱,多了点严厉。所有孩子都很害怕她,却不怕我母亲。每次看到奶奶坐过的地方。就想起我曾对她说过长大以后要坐小车,她不相信的直摇头。

人走屋空,还是想去看望它,每次都会滋生出不一样的情怀。最后那次脚踏老院青砖,有幸无意拍得这些照片,作为永久的纪念。满园的杂草疯长,果树再也结不出红红鲜鲜的果子了,圈窝也倒的一沓糊涂,不堪入目的沧桑,让人感慨伤怀。今年春节再一次去看看那紧锁的老屋,多麽希望时光能倒流,让我们和母亲一起再过个新春,亲手做顿她最爱吃的,母亲从没吃过我做的饭,我却是吃母亲饭长大的。

老屋,溢满母爱的老屋。永远的老屋。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童年

老屋矗立在那里,不曾动摇,越来越老。从爸爸的小时候到我的小时候,都是在这里度过。尽管身在远方,但每年假期我们都要回到你的身边——北方乡村河边的一幢老屋。

每年回到老屋,墙慢慢地变了,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白了。墙的上方有几层瓦,瓦是黑的,墙是灰白的。墙角里有几只母鸡,啄食着米粒,“嗒嗒”的声音回荡在院子里。独自走在河旁,望着沧桑的老屋,静静的河水,心中不觉增添了几分宁静。

院子里的枣树结出了果实,一些熟透的枣子落在了地上,当我一颗颗捡起时,不禁想起了儿时的趣事。

我与姐姐最喜欢在树下玩耍,树阴投射在地上,我们在树阴下,一个一个地把枣子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放进盆里,比谁摘得多。当盆子都装满的时候,两个馋嘴的小姑娘坐在树下一起分享起战果来,并把枣核埋在地里,等待着第二年长出小苗。春天,小树苗长了出来,而我和姐姐也都大了一岁。

老屋共有五间房子,爷爷和奶奶住了一间,其他几间奶奶常年打扫得干干净净,盼望着我们多回去看看他们。老屋十分朴素,一支快要凋谢的花在屋里特别显眼,一片片雪白的花瓣点缀着这朵花,使我每一次都无法忘记它。老屋里有几个玩具,木马、竹笛……那都是我珍贵的回忆。

那间老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坍塌,默默地、静静地在那里,黑的瓦,白的墙,院子里的枣树,墙角的母鸡,直到今天也没有变过,家人不忍心改变她,也不想改变她。

老屋令我印象极深,那是我童年的回忆。

作者:马赫南。

公众号:阳光小语工作室。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童年

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商场里的灯火喧闹;饭店里的一桌丰盛……却,沉重的生活,压抑的空气,我,厌倦了这匆匆的生活。

寒假里,我回到家乡,我回到了那座老屋。

儿时,总爱和邻居同伴一起玩耍,老屋的那只小狗“汪汪”叫得不停,晃着尾巴,像是应和着门口标直树上的那只鸟,又像是陪着花花草草玩耍,但最衬在记忆中的,还是在老屋包汤圆的情景。

每逢元宵节,奶奶总是与隔壁人家商量着买一袋一袋的糯米、一袋一袋的黑芝麻和几包白砂糖。

分工合作时,大人们一边煮涂糯米团,一边有说有笑的捏馅,又一束温暖的阳光啊照射在同样岁月的脸庞上,一抹花似的笑容,淡化了深邃的皱纹;而我们这些懵懂的孩子,总是在旁边下定决心要学会包汤圆却又只顾着吃。那时的我们,总是天真烂漫,只要好奇好玩,只要日子过得快乐。

这就是老屋的记忆,也是属于我的记忆。我开始怀念,怀念刻在墙上的这段童年,怀念这座家乡的老屋。

我们都在飞快的走啊,给城市也给自己披上华丽的外衣,是否空虚?

一缕清风,带我的心前往家乡;

一束阳光,使我的心走进老屋;

一段回忆,联系家乡那座老屋与我。

唉,坐在城市家中的檐上,微微倚着,家乡的`那座老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庭院

我家有两间老屋,是祖爷的父亲盖下的。

左边是客厅,右边是关牲口的木圈,楼上是用木板或条子铺制的,可以睡觉,也摆放各类农物。收获的季节,用来堆放苞米。山墙上堆满土基,有的已开始散落,像七月的桂花。

屋后长有一颗核桃树,树根已渗入到屋内,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果实也结的较多,火把节时,四个手长的男汉才能围住。

五世同堂,老屋里有祖爷的痕迹,墙角泛有爷爷的气味。天地神位前回旋父亲的教诲,还有相传至我这一代人的永远的家训。

伴着清瓦碰击地面,原先完整的砖瓦也变成四分五裂的零碎模样。从屋檐前以风的速度,呈抛物线划过屋顶,最终完美坐落于后墙的水沟。她好像是疼得哭了,亲密接触地面时,嘭,嘭的不停叫唤。我的心也开始不自觉地表现出不舍。

堂屋顶有一根横向的大梁,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方圆。中部像肚脐眼绑有几枚大舜,是祖爷的父亲建房时封顶留下的吉祥物,它的年纪几乎跟祖爷相平。一根根椽枇在锤钉的敲打下开始远离主梁,撑瓦不在是他们的义务。

屋子的每一个角落,满满的都是我孩童时欢乐的回忆。庇佑子孙。送走祖爷的爹,再到祖奶,韶光带走老屋的主人,留下世代相传的谱训和记忆。

下瓦的那一刻,父亲哭了,眼泪流得决绝。

一身天青的行头,瓦缝间布满青苔,屋后是一株葱榆的紫藤,野生的,生于墙缝的底角。可能是接近猪圈的缘由,营养繁多,紫藤长得丰茂。母亲却说,这是一块福地勒。

两天的时间,曾经承载我欢乐的地方变成一片废墟,里面传出的气味依旧是那么亲切、温馨。

文档为doc格式。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庭院

你常常矗在那里,不离不弃。你郁郁老去,保留着曾经陪伴过你的人的记忆。

也许,我就是那些人中的一个——对你的思念从未疏离。

我多次憧憬,再次踏遍老屋的每一个角落,走到老屋的阳台,探望墙角的含羞草;躺在门前的大桑树下,仰望鸟巢里的小鸟回家,独自一人坐在门边,在小草的遮蔽下,把沉积多年的话与你和盘托出。

你知道吗?小时候几度被你凹凸不平的墙面刮伤了手指,我曾不止一次讨厌过你,但是……我喜欢你沧桑的样子,喜欢你起伏,胖胖的身躯,喜欢你坑坑洼洼的阳台地面和笨拙的样子,喜欢你忽然从拐角处奔涌出来的蒲公英,在一夜间吹散。

梦中也是童年的回忆,也是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檐下荡起外婆催我回家吃饭的呼唤,我朝面前的老屋奔去,一路踏碎了残阳。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落到了我的鼻尖,我还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奔进屋,拾起一块白白的米糕塞进嘴里,外婆拍着我的屁股喊:“小馋猫”。

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跨进,一种亲切的感觉触动了全身。

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可我仍会用“不离不弃”的念想,来维系我与你的那份情。

作者:俞亦珈。

公众号:阳光小语工作室。

家乡的老屋作文:老屋印象

老屋常常耸立在那,不离不弃,守候远离的“游子”回归这方土地。爷爷奶奶曾住在那儿,爸爸妈妈和姑姑曾住在那儿,我也曾住在那儿。

老屋是那么普通,既没有依山,也没有傍水,在小小的六层楼里夹着,第四层那几间小小的屋子,饱含着我童年的回忆。

一次重回老屋,由于保养不当再加上年久失修,老屋的墙上白白的墙粉早已脱落不少,留下的要不是发霉了就是灰灰的,显得破败不堪,那扇老铁门一动就“吱呀吱呀”地响,仿佛在诉说它的历史,老铁门后的纱门上有几个大洞,失去了使用的价值……老屋中的一切都是旧的。

小小的厨房每到吃饭之前总是烟雾蒙蒙,水汽中混着菜香,闻到就食欲大增。

老屋,藏着满满的童年的味道。

作者:王星。

公众号:阳光小语工作室。

家乡的老屋作文

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商场里的灯火喧闹;饭店里的一桌丰盛……却,沉重的生活,压抑的空气,我,厌倦了这匆匆的生活。

寒假里,我回到家乡,我回到了那座老屋。

儿时,总爱和邻居同伴一起玩耍,老屋的那只小狗“汪汪”叫得不停,晃着尾巴,像是应和着门口标直树上的那只鸟,又像是陪着花花草草玩耍,但最衬在记忆中的,还是在老屋包汤圆的情景。

每逢元宵节,奶奶总是与隔壁人家商量着买一袋一袋的糯米、一袋一袋的黑芝麻和几包白砂糖。

分工合作时,大人们一边煮涂糯米团,一边有说有笑的捏馅,又一束温暖的阳光啊照射在同样岁月的脸庞上,一抹花似的笑容,淡化了深邃的皱纹;而我们这些懵懂的孩子,总是在旁边下定决心要学会包汤圆却又只顾着吃。那时的我们,总是天真烂漫,只要好奇好玩,只要日子过得快乐。

这就是老屋的记忆,也是属于我的记忆。我开始怀念,怀念刻在墙上的这段童年,怀念这座家乡的老屋。

我们都在飞快的走啊,给城市也给自己披上华丽的外衣,是否空虚?

一缕清风,带我的心前往家乡;

一束阳光,使我的心走进老屋;

唉,坐在城市家中的檐上,微微倚着,家乡的那座老屋……。

家乡的庭院随笔散文

父母的庭院,坐落在村子的最西头,出了大门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小院虽然面积不大,四四方方,但妈妈却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院里种了许多果树:樱桃树、葡萄树、核桃树、枣树、柿子树。不大的小院里充满了家的温馨。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天悄悄地降临到小院里,小院瞬间又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这时的小院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向阳花木早逢春”最先知道春天来临的是那棵樱桃树,当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它便迎风怒放了,一树洁白的小花在春风中摇曳舞蹈,美不胜收。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西面墙边的葡萄树,扭着弯弯曲曲的树干,在严寒的冬季真像是一樽木雕刻,又像是一件有趣的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其中,有一枝一个劲地爬上了二楼的观景台上。另一枝,在别处无依附,眼看着摇摇欲坠,妈妈顺势给它搭了个架子,它就乖乖地顺着墙头向西爬。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润下,不久,它便发出嫩芽,很快地便枝繁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

南墙边的核桃树也不甘示弱,看到别的树都欣欣向荣,它也开始在春风中舒展自己美丽的身姿。它的身上长了许多一嘟噜一嘟噜似的小穗穗,用手一摸,便会掉下来许多绿色的粉末。最后发芽的要算是小枣树了,它光秃秃的枝丫在空中伸展着,如果不是它如期发芽,还真以为枯萎了呢!它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却能结出很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到了秋天能把树枝压弯。

春天来临的时候,勤劳惯了的妈妈是闲不住的。每逢清明节前后,她喜欢在小院里种些蔬菜,像荆芥、豆角、茄子、西红柿、韭菜。妈妈有空的时候,总不忘给这些菜地浇水施肥,她总是那样的耐心、细心,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盼望这些菜娃娃快快长大。“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勤地不懒,到了初夏时节,你看吧,长长的豆角像小姑娘的长辫子,茄子穿上了紫色的长袍,西红柿挂起了红红的小灯笼,五彩缤纷的,菜园一片好风光。

春天的小院,是属于小燕子的。瞧,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不知道今年的飞燕是否还是去年的那一对?飞越万水千山,只为北方有它们的牵挂。只见它们一回来,就勤快地开始在妈妈庭院的屋檐下搭起窝来。它穿一身黑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一双剪刀似的尾巴,飞行起来,身形灵活。它时而在树梢,时而落在墙头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鸣声清脆,在院子里飞上飞下,给不大的小院增添了几分情趣。燕子用嘴巴一点一点衔泥和树枝,搭建自己的爱巢,仅仅也就两三天的功夫,已见雏形。再过一段时间,燕子的家庭已添新丁,偶尔能看到那些小家伙从窝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妈妈家养的小狗波基,长着一身洁白的毛,小巧玲珑的,它对家里人总是忠心耿耿的。每一次我回老家,他总会跑出来好远欢快地迎接我,还高兴得摇头摆尾的,亲热得不得了。它有时拿小脑袋来蹭我的衣服,围着我转圈。有一次,我走的时候,它追出来好远,我离家越来越远了,它还恋恋不舍地跟着我,我怕它走丢了,只好又跑回去,把妈妈搬出来,才算把它领了回去。妈妈告诉我,小狗精得很,丢不了,它走一路会撒野一路,随地小便,原来它是在做记号,好记得自己来时的路。这次回去,波基又当妈妈了,它生了两只可爱的小狗,刚满月,满院子跑来跑去,像两只绒线球,侄子看见了抱着狗娃晃来晃去,乐得爱不释手。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当黑暗还未完全退去,小鸟便站在枝头唱歌,新的一天便开始了。春天的早晨,它们怕错过了美好的春光,天刚亮,它们已在树的枝头上呢喃,“歌声振林樾”说着它们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特别是樱桃成熟了的时候,院子里更是热闹非凡,小鸟在樱桃树上欢快地叫着,呼朋唤友地来分享这人间美味。每年樱桃成熟,第一个品尝的总是鸟儿,他们不请自来,把樱桃啄食了一地。我母亲见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自言自语地说:“鸟儿吃吧,吃吧,你们吃个够。你们活着也不容易,不能饿着你们!”

【二】。

父亲是小院的男主人。春天,母亲在庭院里干活的时候,父亲就会在一旁搭把手,共同享受着劳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父母亲一起打理着这个不大的.小庭院,春天的小院显得更加生机盎然了。

说起父亲,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曾经从父亲的退伍证上,见到过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很威武的样子,让人一看便生敬畏之心。父亲从小失去了父母是个孤儿,由于家境贫寒,跟着哥嫂过日子的父亲不想再连累他们,十七岁那年就跑到部队当兵去了。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揣着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父亲也成为了这些拓荒者其中的一员。他们挥汗如雨开垦着荒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我母亲十七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姥爷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把我母亲送到了父亲的身边,他们就算成婚了。后来,由于生活在中原的父亲经不起东北严寒的天气,染上了咳嗽病,从此也落下了病根,就辗转回到了河南老家,成了村里的一名支书。在艰苦卓绝的年代里,他坚持领导村民进行大生产,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父母的庭院虽不大,但却形成了一个“磁场”,成了父亲和乡亲们议事的重要场所。我们村世世代代都是土路,特别是下大雨时,地上成了泥潭,脚陷下去,很难拔上来。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一进门,就看到父母的庭院里樱桃树下,坐了许多男女老少,大家把红樱桃从树上摘下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一边商量着村子里的大事。有的说:“为村子里修路是好事,我一百个赞成。”有的说:“咱们早就应该修一条公路了,下雨天,车子陷到里面,拉都拉不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气氛很热烈。父亲第一个带头站出来,把毕生积攒的不多的积蓄拿出来,贡献给村里,并号召村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为子孙后代造福。在父亲的带动下,村子里的年轻人纷纷捐钱,为村子里铺路。如今一条宽宽的柏油马路,从我家门口一直延伸到东边的乡村公路上。这里面也凝聚了父亲的一份心血啊!

父母的庭院虽不大,但却成了父亲心灵停泊的港湾、最好的栖息地。父亲每天坚持在院子里活动筋骨、锻炼身体,雷打不动,从不懈怠。每当凌晨,当我们还在沉睡的时候,院子里就响起“嘟嘟。”的声音,这不用问,那准是父亲在晨练呢。平日,在庭院里,父亲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练练书法,养各种各样的花儿。这小小的庭院,就是他的乐园,这里装载了他无尽的快乐和梦想。父亲还是个铁杆的“豫剧迷”。二哥为了孝敬他老人家,专门为父亲买了一台新式的播放机,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他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喜欢一边摆弄着青青的菜园子,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豫剧,高兴时还会跟着哼唱几句,自得其乐,常常逗得母亲笑得前仰后合的。

虽然父亲已经年过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他每天坚持在院子里收听新闻、看花赏月,“忆往昔,多少峥嵘岁月稠。”父亲关心国家大事,人在家中坐,心知天下事。如今二老已走过金婚,两人感情日笃情深,依然恩爱如初。在父亲的眼里,母亲永远是他的新娘。在母亲在院子里干活的时候,父亲就在旁边深情地注视着母亲。那种眼神,让我读出了什么是真正的“相濡以沫”,让我无比感动和敬佩。

父母的庭院虽不大,但很静谧很幽美,这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因为父母有真爱,这里始终盈满着温馨、洋溢着欢乐、充满着活力。庭院里的父母不倦的身影,时常浮现我的眼前;庭院里那一个个美丽的场景、那一个个动人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家乡的老屋作文

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小时候曾经居住过的外婆家,那一间才叫真正的老屋。

外婆家的老屋,是在一条小溪边,木墙青瓦,杉木门窗还刷上了颜色,中间还有一个园子,铺满了小石子,如今它已长满青苔了。有一次,我飞快地跑着过去,还被那青苔给狠狠地滑倒了。走进窗房,那一扇门,会发出“吱——吱”的声音。里屋分为两层,上层是房间,楼下是饭厅和厨房。特别奇怪的是厨房的灶头,有两只大锅,下面生火。现在,墙壁上已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就像老人额头上的皱纹。园子北面的墙上长满了爬山虎,夏天时候可凉快了。

如今,我慢慢走过园子,看见那每个角落上都结上了蜘蛛网,轻轻地推开门,那扑面而来的尘粉,让人睁不开眼。打开门窗,一缕缕阳光照射进来,让人感觉舒坦了好多,耀眼的阳光照射在灰尘上面,清晰可见。大木桌上停满了厚厚的尘粉,可是,那童年一样的熟悉又亲切的味道依然扑面而来,让人十分的温暖。走进橱房,只见那大锅上,也已经生锈。

几十年的岁月一下子就过去了,外婆和外公一起跟随我们住到城里,只是过半个月去一次老屋。

老屋,记载了许许多多童年记忆的老屋……。

作者:徐浚毅。

公众号:阳光小语工作室。

家乡的庭院随笔散文

从鄱阳镇建设路东,有一条巷子径直北行叫郑公阁巷,直达23号就是庭院深深的曾家大院。我们一行几个文友应邀赴曾家大院参观,一进大院,一口百年老井睁眼见证着我们的造访。栀子花香也阵阵扑鼻而来,一幢二层楼的百年老宅,呈现在眼前。红石砖砌,弯拱结构的西洋式建筑,孤独在闹市区的后花园里。据说这幢楼房是一名英国牧师出资建造的,后被曾家购置。这里曾经是“育婴堂”,百年前啼哭声隐隐约约仿佛还在曾家庭院深处萦绕。

百年老樟树开枝散叶地遮蔽着一片荫,我们就在这阴凉的树底下,站着交谈。一排低矮的女贞子树象是过往的女护士静默着欢迎我们的来访。因为这里曾经是我县最早的西医医院――福音医院。同时西医西药在这里是我县最早使用的福地,也是湖城人民最早与国际接轨的圣地。

如今这里郑公阁23号被政府征用需要拆除,城市老城区改造,无可非议。但是,笔者认为,对一些有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的旧宅能否保护起来呢?曾家大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能否改造成新的景点呢?我建议有关部门不要轻易毁灭它,当今有湖城记忆的旧宅不多了。

曾家大院的曾国安先生的儿子曾宪猷也已年近九旬,满头白发,一生从事鄱阳的'医学事业,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湖城老百姓的心目中口碑载道。笔者从事315维权工作,遭遇医学纠纷,也曾在十几年前请教过曾老。人家60岁退休,而曾宪猷老先生干到了70多岁,才在家人的劝说下,退下来守护着这百年老宅和百年老院。能否还能守望,曾老先生的眼睛就象门口的百年老井,清澈闪烁,寄托着有识之士的呼唤!

家乡的老屋作文

我出生以后,一直住在新房,关于老房,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我妈妈家乡的老房子。那里三面环海,一条条渔船旗幡招展地停泊在渔港码头,老房就在渔港码头后面的一条巷子里。

很小的时候,我在姥姥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就是这老房的院子了。经过院子的石板路上,长满了浅浅的青苔,赤脚踩在上面,既光滑又柔软,根本不像在石板上,调皮的我曾经在上面滑倒过不下10次。站在院子中间,抬头仰望天空,雪白的“棉花糖”和湛蓝无比的天空让我心旷神怡,顿时会消除所有烦恼。

哎,老房子!你还在吗?你知道我有多思念你!离开姥姥家,回到城区,我是多么兴奋。可是离开没多久,我就开始怀念老房了。爸爸告诉我,城市中很少有这么安静的地方,这么清新的空气和这么安逸的生活,也很少会有房子和我们有这么深的感情。

如今,我们住在高楼大厦,每天在钢筋丛林里穿行,但我一点都不喜欢,我还是会时常想起老房子,想起那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得,我为了一只“知了”,爸爸爬上院子里那棵4米多高的樟树,差点没摔下来。还记得,院子里种的石榴、番茄和金桔,没等熟,就被我偷偷摘下了吃了……这些美好的记忆,如今虽已隐约模糊,但是,老房子早已在我心里烙下印记,无法抹去。

哎,老房子!你还在吗?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么想念你!现在我只能在梦中见到你,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你能再次出现在我已期盼得红肿的眼前!

家乡的庭院随笔散文

夏天一到,我就怀念起老家的庭院来,怀念起在那深深的庭院里度过的那些年怡人的夏日时光。

老家的庭院是四间平房带配房,普通的鲁南民居。庭院东边的卧室窗外有一棵粗壮的`枣树,树皮皲裂,枝干斜逸,夏日里播下一片浓荫。晨曦微露时,早起的鸟儿在树枝间跳跃鸣唱,啾啾之声清脆婉转。晨光透窗而入时,拉帘,推窗,深嗅一口窗外清新的空气,空气中夹杂着丝丝花香,那是置于窗前石条上的数盆花的清香。

母亲认为院子里只有一棵树不吉利,就找来一棵无花果的幼苗栽在影壁墙旁。几年过来,早已枝繁叶茂,虽年年修剪,一到夏天仍浓荫如织,只有边角稀疏的枝叶处漏下几点日光。两棵树在夏日里遮蔽得庭院深深如许。前些年,我除掉影壁墙前花草,砌一假山水池,水池外贴青石条,与假山和谐一致。池内几尾金鱼游弋其中。假山水池与无花果树相依相伴,相得益彰。点缀得庭院幽静而清雅。

夏日午后,我常常搬一把藤椅,沏一壶清茶,握一手书卷,坐于浓荫下读书纳凉。天外骄阳如火,蝉鸣阵阵。偶尔的清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吹走一片愁绪。倦怠时,舒一下腰肢,啜一口香茗,仰视啄食无花果的鸟儿腾挪跳跃,俯与池中鱼儿嬉戏,自在而惬意。悠闲地消受着那漫长的夏日时光。

夜晚,燥热难眠时,立于窗前,看月光在树梢上慢慢移动。月圆时,皎洁的月光泻入房间,照的床头书本上的字迹清晰可辨。让我不由得想起“床前明月光”来,怕也是这番景象了。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愈加衬托出夏夜的宁静来。推门,步入庭院,月光滤过树叶在池水中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鱼儿追逐着光影游弋,趣味盎然,又温馨可人,这是另一个恬静的世界。而我踱步于夜晚静谧的庭院,也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然的世界。常常在这时候,心会慢慢沉静下来,开始思考工作生活中缠绕于身的烦恼事,那水中悠闲自在的鱼儿常常让我想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人生负重而行,总有太多的羁绊,只有懂得舍得,才能轻装前行。庭院就这样默默地记忆着我那些年思考成长的背影。

夏天的雨常常在黄昏时突如其来。先是狂风扭动树木,继而电闪雷鸣,硕大的雨滴噼里啪啦地砸在树叶上,砸在屋顶上,砸在院子里的地砖上,水花四溅。此时,站在庭院的屋檐下可以尽情地欣赏这恣情的夏雨。恰似观赏一次交响乐的盛大演出,品味着生命的激越昂扬与恣情快意。雨停云去的夜晚听取庭院外的沟渠里蛙声一片,空气中都洋溢着田野的气息,慢慢在沉醉在睡去。

搬进城里的这几年,夏天过得无声无色,唯有燥热。哪怕日夜开着空调,也找不到在庭园时的清凉,那是来自大自然的清凉。就像一个土地里生长的孩子,一旦离开土地,总感觉丢失了什么。现在想想,那布满浓荫的庭院带给我的不单单是夏日里一片清凉,更是心灵上的平和与安宁。

家乡的老屋作文

打出生起,我就住在这个老屋里,算算已有11年了。这个老屋原是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二叔公留下的,因为他们一家全都移居到了国外了,便把这房子借给我们住着。老屋有三层楼,现在这房子住着9口人,我们一家和姑姑一家,无比热闹。老屋虽身居闹市却隐匿在众多新房深处,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

一楼的门口有个不大的院落,这里也是我的乐园。小时候,一到晚饭时分,我和小表姑经常会搬起小桌子、小凳子,端起小碗,边吃饭边说着话儿,这时候,大人们便也不再管我们是否会吃得满身都是,由着我们了。吃完饭,便开始捉迷藏,追逐玩闹。

屋内常常充满着欢声笑语,因为和姑姑同住,家里便有了三个小孩,两岁的小表弟是这个家里最年轻的“男主角”,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常常被表弟的天真调皮的语言和动作逗乐了。吃饭时奶奶喜欢和我联合起来捉弄爷爷,惹得爷爷在一旁干着急,爸爸、妈妈、姑姑则坐在一旁看热闹。

老屋年久失修,今年雨水多,顶楼到处都在漏水,一到雨天,我便要拿着脸盆四处接水,天晴后,那天花板竟有些发霉了,妈妈一脸的愁容地说:“这个地方不能再住下去了。”

去年我家买了新房并装修好了,今年爸爸高兴地说:“这个暑假我们就要搬新家了。”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舍不得离开这陪了我11年的老屋。

我知道老屋一年一年的衰老,而我在一天天地长大。它虽破旧,却留下了太多太多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