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惹的祸(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6 22:01:55 作者:文锋

优秀作文不仅要清晰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还需要有恰当的论证和丰富的事例支持。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篇章,值得我们仔细钻研和借鉴。

端午粽子散文

端午节的脚步由远而近,我仿佛已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

江浙一带的粽子,从材料的多样性和程序的繁琐度,都远胜家乡。从鲜肉、板栗、蛋黄到豆沙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一到端午,我怀念的依然是家乡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几天,母亲便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最先需要准备的是粽叶,可以从街上买,也可以亲自到山上采摘。兄妹几人就着这由头有了去山上疯跑的机会,哪里会谦让,一放学,便已没了人影,比赛摘粽叶去了。我人小,个子不高,只能在比较平坦的地儿摘几片别人挑选剩下的嫩叶,而哥哥姐姐却总能摘回大且韧性极好的粽叶,这样的叶子据母亲讲,经过蒸煮后,会发出浓郁的香气,并能渗透到煮熟的粽子里。根据战果,我被罚在家里洗粽叶。虽然眼里满是对哥哥他们能去山上的羡慕之情,但也只能乖乖地蹲在水池边,将粽叶洗净,叠好,以备母亲选用;母亲也会在端午前夕将糯米浸泡一个晚上以备用。到了端午节,每每看到母亲开始卷起袖子和洗手的时候,我便也摩拳擦掌,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在母亲身边乱转,想参与,想在桌边占有一席之地。母亲拗不过我,便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信心十足地学着母亲的样子,以为十分地容易。可,粽叶到了我的手上,便十分地顽皮,不听我使唤,不是这个角漏米,就是那个角不够尖,或者就是三个角被我包成了四个角。看着母亲的漂亮而结实的成果,我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事物,其实一样需要技巧与熟练度。

有时,母亲忙乎得太迟了,怕影响我们第二天上课,便让我们几兄妹先去睡,说等粽子一熟就叫醒我们。我们怕被父亲责骂,便一个个极不情愿地假装上床睡觉,眼睛却睁得比铜铃还大,心里计算着时间,只等母亲揭开锅,我们便呼啦一声全起床了,冲向灶台,冒着手被烫伤的危险,抓起一个粽子就开始品尝,母亲边笑骂着,边为我们准备着白糖。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母亲也笑得咧开了嘴。那一刻,母亲的满足与幸福,全在那一只只冒着热气的粽子里。

那时家里没有冰箱,为了让粽子能保存得长久些,母亲会将粽子一串一串地挂起。到放学归来,架着凳子扯下几个粽子来,还没等剥开,涎水已在舌尖打转,恨不得连粽叶一起吞下。一阵风吹来,那挂着的粽子在空中荡啊荡,像极了一串串风铃。只是,母亲的粽子风铃,飘出的不仅仅是美妙动听的音符,还有一缕缕醉人的棕香。以至于我在睡梦中,闻着那香味,还不停地砸吧着嘴和吞咽着口水。

记忆中的粽子,除了母亲的白米粽,还有街边的碱水粽。碱水粽的特点是在白花花的糯米里加入些许碱水,改变了白米粽的原汁原味,却又别有其独特的风味。待煮熟,剥开后呈淡黄色,晶莹剔透,甚是诱人。放学回家的路上,听着街边老奶奶的叫卖声,我是禁不住诱惑的。来到摊前,拿个小板凳坐着,老奶奶便开始熟练地剥粽子,完全剥开后,用一根竹签穿起,蘸上丝丝甜润的红糖,放到嘴边,从一开始的假装斯文到后面的狼吞虎咽,是我全部的写照。夕阳的余晖,斜照着板凳上的一老一小,将我的馋嘴、开心和老奶奶亲切的笑容一一定格,成了我挥之不去,时时念想的记忆。

家乡的粽子,包裹着儿时亲自参与的热情,包裹着母亲的爱,包裹着我路边童年的记忆,还包裹着我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等着我,我会回来。

端午粽子作文

身穿绿色大炮,里面红彤彤,外边白花花。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给个提示是古代纪念屈原、吴子胥和曹娥的哟!

马上要到端午节了,我们班举行了一个包粽子比赛。我们一听到这件事便鸦雀无声,好像听到了什么坏事,毕竟我们都不会。一两秒过去了,我们从鸦雀无声变得吵吵闹闹的,大家都开心的手舞足蹈。

3、2、1,开始!随着这声开始,我们所有同学都开始包粽子。有的满头大汗,生怕把糯米洒出来。有的不慌不忙地包着,这拉一下那卷一下便就做好了。还有的连粽叶都没有拿起来呢!

不一会儿,我的目光集中在旁边人的手上。

只见他一手拿着粽叶,另一只手把粽叶卷成三角形,捏着。拿着筷子往粽叶里放糯米,嘴里还哼着小曲。糯米装了一半就放入一个红枣,突然他的小曲不哼了,表情严肃过了。一会儿他又兴高采烈地好像要一蹦三尺高。

听我这么一讲是不是就知道谜底了呀。而这个节日,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是一个最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端午粽子散文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曾经屡次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吃粽子看划龙船,想念那花一角钱买的,用黄泥和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两三根鸡毛所做的,吹起来“嘟嘟”响的哨子。这些童年的回忆,使我时时反顾,还有旧时难忘的意味留存。当我在他乡独处,或夜雨敲窗的时候,这些美好回忆都曾伴我度过许多寂寞的时光。如今又闻到窗外飘过的粽香,知道端午就要到来。那份珍藏的回忆依然带着岁月的甜蜜,,在心头更加地浓烈。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难以入睡的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领头的就是孩子王五儿,他在家排行老五,我们都喊他五儿。平时爬山下河,逮麻雀捉蟋蟀总是他领头,今天也不例外。孩子们脸上都露着喜悦地笑容,你追我赶,蹦蹦跳跳向河埠走去。我们穿行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赵家茶馆里也聚满早起的茶客,伙计们吆喝着“上茶啰”,穿梭在茶馆的店堂里,给茶客们泡茶倒水,卖小吃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在街头回荡,“五香蚕豆哟”、“米粉方糕”“糯米粽子”,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最难忘的还是那浓郁的粽香,在街市的天空上飘荡。使人切切实实感受着,端午节那别样的氛围在老街上弥漫。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还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走进断壁残垣的城门洞里,涼溲溲的风扑面而来。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几尺高的浪花,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通济桥上也挤满了人,那里真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舟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在龙舟的前面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岀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

随着龙舟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条彩链在河中飞驰。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舟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随着龙船上“咚咚嘡”的锣鼓声,我们和岸边的人流簇拥着向河的下游奔跑,为那象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说这样能驱邪解毒。《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身,东邪西毒都是害怕雄黄酒的。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又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那是一种民族精神,那是一段悠久历史,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绵延不绝弥足珍贵!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

端午的粽子

轻轻地咬这粽子,仿佛又看见了―——炎炎烈日下,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忙着采摘芦叶。差不多村上的妇女孩子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河岸边处处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

采摘完芦叶,便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中,包粽子仿佛是一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来后用凉水浸泡一个小时左右,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了,就可以开始动手包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浓。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黄,蜜枣等等,味道都是与众不同的。我的最爱莫过于是咸肉粽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咸中带点儿糯米的米香味儿。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到外婆家包粽子,看着外婆娴熟的技术让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讪笑起来。可到头来,我还是没忍住,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咸肉粽子,虽然样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端午粽子作文

有时,粽子与0有着同一种性质.

0界于正负之间......而粽子..?

当大米与粽子大战时,

粽子可以高傲的站在包子这边,

大喝;“我是包子!“。

当大米胜利时,

粽子会不慌不忙的脱掉粽皮.....

说;“住手,我是卧底!“。

0却做不到随风倒!

还是定义来得好!

端午粽子散文

记得小时候快到端午节,就被外婆抓着洗很多很多的粽子叶,洗得很累,腰都觉得很酸,于是边洗边想:“这个粽子叶那么难洗,做什么粽子嘛,买来吃不就可以了吗?我以后才不自己包粽子,洗这个粽子叶那么难洗,累死我了,我以后就买粽子吃。”

看着外婆包粽子,年少的我也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在外婆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包粽子。

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包粽子,小时候洗粽子叶的累让我从来不想自己包粽子,都是买来吃,但是从来就觉得买来的粽子没有外婆包的粽子好吃,没有外婆包的粽子香。

今年端午节快到了,想起外婆包的粽子,忽然很想吃。

于是打电话给在新疆的外婆,问了粽子怎么做的。

到超市买了两斤糯米,一斤猪肉,一斤板栗,一斤绿豆,一斤香菇,一斤粽子叶,半斤包粽子的绳子,还有碱。

回到家,就把糯米和绿豆放一些水,不是很多水,稍稍湿润就可以了,加一点碱和盐,再把糯米和绿豆均匀地拌在一起;把香菇洗干净,用滚水泡一下就把水倒掉;把板栗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拿出来,趁热的时候剥皮,板栗的皮最难剥,热的时候很容易剥皮,一下就剥好了;最后就把粽子叶和绳子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把煮好的粽子叶洗干净。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等糯米和绿豆拌在一起放了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动手包粽子了。

包粽子前,我还在想,我还会包吗?要是忘记怎么包了就打电话问外婆吧。我拿了一张大的粽子叶,竖着放,再拿两张小的粽子叶,大的粽子叶放在下面,两张小的粽子叶就放在大的粽子叶的上面,排着左右两边,放三勺糯米和绿豆,在上面放猪肉,放香菇,放板栗,然后再放两勺糯米和绿豆,在上面放两片小的粽子叶,把下面的粽子叶包着里面的东西向中间折起来,上面的粽子叶也像中间折起来,一定要把里面的东西都包在粽子叶里,不能漏出来,最后用绳子把粽子从头到尾一圈圈的扎起来,稍稍紧些,好了,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一阵惊喜,离开外婆那么多年,离开故乡那么久了,我竟然还记得年少是包过的粽子是怎样包的,几乎没有想,也没有思考,自然而然就包好了,也是是年少时的事总是让人难忘吧,也许是故乡的粽子特别好吃吧。

当冒着着热气飘散着粽叶清香的粽子摆在桌子上时,我好像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外婆的身边,儿时的记忆故乡的记忆又开始在脑海里出现。虽然我虽然离开故乡很多年,离开外婆那么多年,外婆包的故乡的粽子永远那么香。

端午粽子作文

时光飞逝,记忆中,村前的梧桐树叶还在飒飒作响、山上的桃花还在枝头绽放,不知不觉,端午节也将悄然而至。每每想到这,我便似乎闻到家家户户飘逸出来的甜甜粽香,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屈原,想到《离骚》,想到那不屈的灵魂。

妈妈包粽子时,先在门把上绑好棉线,浸好的糯米滤干了水放在面前,拿两张已泡得细腻柔软的粽叶一折一裹,成个圆锥形,用勺子往里面灌米,严严地裹实粽米,再用左手的大拇指压紧粽叶盖,右手用棉线绑好打结,粽子就包好啦!不大一会儿,门把上就挂满了尖尖的粽子。妈妈把粽子放进大铁锅,我不时踮起脚尖,看看大锅,闻闻粽香。好久好久,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才端出来。妈妈解开扎绳,一股浓郁的糯米香扑鼻而来。剥开粽叶,肉粽子里夹着香香的三层肉、白白的芋头、红红的虾米、细细的香菇,馋得我直流口水,我顾不上蘸红辣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哇,香甜嫩滑,油润不腻,棒极了!妈妈看着满嘴粘糊糊的我,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现在过端午,最忆是屈原。

上学后才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直无私,爱国爱民,由于奸臣诬陷,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把他罢官流放。后来,秦国攻破楚国的国都。流放途中的屈原听到这一噩耗,万念俱灰,心如刀割,他毅然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好五月初五。消息传出,楚民万分悲痛,纷纷从四面八方划着船竞相赶来寻找打捞,并把煮熟的米投入江中给鱼虾吃,免得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从此以后,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而不朽的灵魂。古诗道:怀王偏信逐忠良,绝代诗人自溺江;屈子精神千古在,一年一度一端阳。是啊,粽子里裹得住的是米,裹不住的却是千古的《离骚》与不屈的灵魂。

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端午节寄托了炎黄子孙对屈原的不尽情思,对屈原爱国精神的钦佩赞颂。对于年轻的我们,更应该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品粽子

端午节来了,又该吃粽子、赛龙舟……听说是来纪念屈原的。所以妈妈给我买了许多粽子,其中有肉粽子、糖粽子和白粽子。

不一会儿就到看吃中午饭的时候了,我和爸爸都做在饭桌上等着吃饭。开饭了,妈妈从鍋里取出热热的饭和粽子,我一看,呀,怎么是圆形的粽子呢?我拿起一个粽子,闻了闻,甜甜的,看了看,黄一块绿一块的,好像被人打了似的。我慢慢地剥开叶子,一看,是肉粽子,我舔了舔,是咸的,不用糖,于是我就一大口吃完了。

吃完饭后,妈妈说:“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挂艾草菖蒲呢!”

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流口水),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来看看端午节粽子还有哪些少见的品种:

“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可。”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如何,看来这么多美味营养的粽子,你是不是也胃口大开了呢?

端午节包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学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姥姥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姥姥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姥姥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姥姥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姥姥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姥姥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粽子作文

昨天中午,奶奶在阳台上包粽子。我凑过去问:“奶奶,你在干什么啊?”

“我在包粽子呀,奶奶慈祥地说:”你要不要也来包吧!“”好啊!可是我不会包啊!“没关系,我来教你。”

当我终于包好一个粽子时,奶奶已经包好了四个啦!我在无意之中包出了一个小脚粽,好漂亮啊!现在才发现,包粽子很好玩。

妈妈是北方人,可从来没包过粽子,不过为了教我包粽子,妈妈还是专门请教了卖粽子的奶奶。

我呢,则是在刚刚学会包粽子的妈妈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的。所以,包出来的可不像外面卖的那样有棱有角,形状美观。不过,毕竟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包粽子了,我好开心呀!端午节这天,我特意请全家吃了我亲手包的粽子,他们直夸好吃呢。

端午节吃粽子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比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粽子的资料,供大家了解!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传统食俗。粽子多用于祭祀、祭神。由于祭祀屈原纳入端午节的节俗活动中,粽子也从初夏的节令食品演变为端午节食俗,以表明人们祭祀屈原的特别方式。随着端午节中屈原核心地位的确立,包粽子、吃粽子成了端午最佳性的。

节日习俗。

粽子是我们祖先的发明,据专家考证:粽子从创制至今,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在炊具没有被发明之前,已经有了粽子可见,粽子是早于粥、饭便已出现的古老食品,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嘉兴市稻。

作文。

化发祥地。据记载,早在古代就把米用植物叶子包裹起来,投入火石沸水中待熟后食用,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嘉兴最早的粽子了。到了民国初年,几个原以弹棉花为业的兰溪人,在张家弄创办五芳斋粽子店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近年嘉兴粽子产业更是发扬光大,成为嘉兴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屈原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未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粽子作文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我的妈妈送年货给外婆,到了外婆家,看到了粽叶、米、绳子放在那里。我说:“外婆,还要包粽子。”外婆说了一句,你和我的妈妈一起包。哦!

吃了中午饭,我看见我的妈妈真的在那里包粽子。我过来一看,我的妈妈熟练地包着,她先把粽叶卷起圆锥形,在里面放一些米,然后用粽叶包住,把绳子绕在上面捆紧,一个粽子包好了。

我看完了,拿起粽叶像模像样地包起来。我放米时,米从小洞里漏出来,当我塞住这个洞,那个洞又流出米来……我弄了好多时间才包好。

过了一会,我表哥在外面玩也回家了,看见我和我的妈妈在包粽子。表哥迫不急待地过来拿起粽叶,问阿姑怎么包,叫轩来教你,好吧!我说:“你看着我包,马上就会。”他拿起棕叶,把粽叶卷起来在里面放满米,也不要太满,再把粽叶包住,最后把绳子捆紧,一个粽子包好。我我的妈妈说:“两个人真棒!”一看就会,是一个既顽皮又聪明的小伙子。听到我的妈妈的夸奖,我俩很高兴。我们三个人包着包着很快就包好了。

到了三点钟,外公和外婆把粽子放进锅里,再倒满水,然后盖住。烧了很长时间,总算烧好了,打开锅盖一看有些粽子露出了白白的大尾巴,原来是漏馅了。

我和我的妈妈要回家,外婆拿了好多粽子叫我带来,我非常高兴。谢谢!外婆。外婆明年过来我家哦!

端午粽子作文

都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而对于我这种对赛龙舟或是挂蒿草、艾叶、荷包的传统活动都一概提不起兴趣的人来说,六月则意味着一个可以敞开怀大吃一顿粽子的时节到来了。

粽子作为传统节日的传统食品,它和月饼一样,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千奇百味的馅儿。像五仁啦,蛋黄啦,莲蓉啦,豆沙啦,月饼有的馅粽子它都有。而且因为粽叶里面儿裹的是糯米,所以能掺进去的料就更多了,红枣、瘦肉、腊肉、香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粽子里面裹不到的。

然而,在众多杂乱纷陈、让人眼花缭乱的粽子馅当中,只有两样是我的最爱——红豆、豆沙粽和小白粽。纵使粽子馅儿日益翻新,一天一个花样,我还是对它俩爱得深沉。

先说红豆、豆沙粽吧。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会还兴家家自个儿动手包粽子。端午前后一个月,每天我放学回家把小书包往沙发上一搁,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厨房端粽子吃。刚出锅的粽子还散发着热气,每次拿到手里都是一阵新鲜,解裹着粽叶的细白绳儿也成为一大乐趣。又软又香的糯米夹带着些红豆或是豆沙,面上再洒下一层白砂糖,好不美味。吹着凉快的空调,边看电视边咬粽子,夏天最惬意的事莫过如此。

至于小白粽,顾名思义,就是又小个儿又是白馅儿的粽子。剥开粽叶,里面除了雪亮的糯米外再没有别的,顶多为了添点儿味再洒点白砂糖就开吃了。这种小白粽在老家金堂的大街小巷上处处可见。每到吃粽子的时节,走到哪都是这样那样关于“小白粽”的叫卖声。馅料简单,做工精练,外形小巧可爱,是颇受欢迎、极其抢手的一道美味。

这不,又到了端午,吃粽子的大好时节。不知道今年能不能也大饱口福一顿呢?

端午节包粽子

前几天,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看见外婆正在包粽子,哇塞~~~那可是我最爱吃的东西啊!我有点迫不及待想尝尝这美味,可是外公却说没有包粽子就不能吃,本来刚想指着妈妈也没包,谁知道才一会的时间妈妈却已经在包了,真是让我失望啊!可怜的粽子,姐姐我没能吃掉你,我对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与其被搀死到不如被笑死.

于是,我逞强道:"不就是包粽子啊,谁不会."接着,我拿起两片棕叶,偷偷地斜着眼睛看着外婆怎么包,可是老鼠最终还是逃不过猫的手掌心.最后我还是被外公发现了.他婉转地说:"你不是说包粽子谁不会包呀!现在包得怎么样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会处理好."我坚决地说.于是我接着放了些糯米,香菇,和猪肉.准备包起来.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捏好左边时,右边掉馅了;当我捏好右边时,左边掉馅了;当我捏好中间时,两边掉馅了.可怜的我呀!为什么只有两只手,之前只顾着吃粽子,怎么会没想到原来吃粽子的背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艰辛啊!我感觉我做错了,一直以来做的每件事,都不曾了解背后.

于是,我红着脸对外婆说:"外婆可以教我怎么包粽子吗?"没想到外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原来包粽子也是有窍门的`喔`````看了这篇文章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端午粽子日记

往年的粽子总是妈妈在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今年,我缠着妈妈,硬是要学包粽子。妈妈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啊!真好吃。

通过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

端午粽子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就是,赛龙舟、扯端午蒿、吃粽子。在我家,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粽子了。

开始包粽子了,我在粽叶中挑选了一个又大又绿的叶子,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笔直的条纹清晰可见。然后,我把粽叶卷成了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可调皮的粽叶总是不听话,正当我准备放糯米的时候,它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的目光转到奶奶身上,只见奶奶熟练的把粽叶包成一个椭圆形,抓了一大把糯米往粽叶里塞,最后用五彩线捆了起来,一个个粽子就这样完成。奶奶手上的粽子乖巧听话,而在我手中的粽子调皮捣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一直百思不解。

开始蒸粽子了,我和奶奶一个一个地把粽子放进蒸笼里。过了半个小时,香味渐渐飘进了我的鼻子。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粽叶都咬进口里了。

我急忙喊来了爸爸,让他来品尝粽子,爸爸吃了一口连胜叫好。这时,爸爸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钇元,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怎么来的嘛?”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我立即答道:“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五月初五是他痛恨昏君,以身殉国投江的日子,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便往河里撒粮食,后来人们把粮食包起来煮来吃,就成了现在的粽子。”爸爸直夸我能干。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更爱屈原。

端午粽子作文

我爱吃好吃的粽子,也见过别人做粽子,但我自己从来没做过。直到今天,我才大开眼界。

我顺从地听着外婆的话,觉得单纯做粽子并不能阻止我成为天才。谁知道,我去包粽子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门手艺,要把粽子包装得漂亮又牢固,并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我拿出两块一大一小的粽子叶,像奶奶一样折一个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管里放一点泡好的糯米,塞一大块猪肉,再盖上糯米。我很骄傲,比我想象的顺利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叶子盖好的时候,糯米就像个孩子一样不肯听我的吩咐,一个个跳了出来。我匆忙跺脚。还好奶奶给我切了点糯米。

哈哈,经过一点挫折,终于到了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步,——,绑掌绳。k,看我展示才华。地球上的人都知道粽子只有包紧了才好吃。我拿着棕榈绳,把粽子绑成一条大领带。我也觉得奶奶的拥抱很老套,很不雅观,就用掌绳做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我不随便碰绳子,它也很结实。吃完了,我拿起粽子准备放进碗里,却不小心拉了一下掌绳的短部分,只听“哗啦”一声,粽子的叶子散开了,糯米像飞珠滚玉一样一颗一颗地掉在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粽子都是奶奶手里生的,我连一个都包不好,骨头里的牛肉一下子上来了。失败后,我小心翼翼,成功打包了几个。

吃自己的可爱粽子,说不出的开心。

端午节吃粽子

眼看端午假就要来临,大家要记得吃粽子哦。在新加坡留学的学生当地也有很地方的新加坡粽子,别具风味。

每年端午节前的那个周末,xxx(51岁,保姆)与母亲xxx(69岁,保姆)都会与几名亲戚起早摸黑,准备包粽子的大工程。

昨天清晨6时,他们在家门前走廊摆好多张小凳子、好几大盘炒好的猪肉块、香菇、糯米和栗子,还有几根系上绳子的竹竿。就这样,一家老少三代围在一起包起粽子来。

自去年起,谢渺珍的女儿xxx(28岁,会计师)和表兄弟姐妹也加入阵容。xxx一向对包粽子兴趣缺缺,但为了不让这道家传小吃失传,她也开始早起向长辈学习包潮州粽。

xxx说:和全家人一边包粽子一边说笑,能促进感情,其实很好玩,也相当有意义。很高兴自己做出这样的尝试,不然也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xxx从15岁开始向母亲学习包粽子,食谱就源自她具有烹饪天分的母亲。母亲20多年前去世后,她因一包粽子就想起母亲,曾一度放弃。她笑着说:后来家人和邻居们都对我家的粽子念念不忘,我又开始包了。如今多了年轻帮手,虽然拖慢速度,但相信他们多包几年,我就能升为主管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