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复习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2 17:22:38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包含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用性较广。

成语复习

考点精析:

1、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2、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等。

3、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4、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5、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考题精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

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b.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

邯郸学步:模仿别人却丧失了自己的原有的技能。既然丧失了自己的原有的技能,就不可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无法应付。不指衣服不合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叹为观止: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妄自菲薄:过分轻视自己,不能带宾语。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d.日本首相于4月21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终将失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

c.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耿耿于怀:心怀怨恨。年富力强:指年轻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b.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c.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d.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入读。

(“栩栩如生”是形容角色的,配角是演员,不是角色。在“都”后加“演得”。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与“前景”不搭配。

连篇累牍:用过多的文字叙述,不指错别字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经过几年锻炼,小刘进步很快,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

亡羊补牢:指虽然犯错却来得及补救。与后文矛盾。集腋成裘:比喻集少成多,褒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届时,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一文不名”应改为“一文不值”。“名”是占有的意思,“一文不名”指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

“炙手可热”比喻权贵气焰很盛,含贬义,句中可改为“非常抢手”、“供不应求”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b.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c.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

d.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李明信口雌黄地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片言只语”指零零碎碎的话语。句中说的是简洁的语言,可换成“三言两语”。

“一尘不染”指非常干净,与句中“装戴”不能搭配,可换成“一丝不苟”。

信口雌黄:胡乱说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d.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不足挂齿:形容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可换为“微乎其微”。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句中指是干坏事,应换成“东窗事发”。

络绎不绝:来往不绝,连续不断。)。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b.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逝了。

c.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d.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处心积虑:精心谋划(干坏事)贬义色彩。

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b.随着美国世贸大楼的轰然倒塌,在阿富汗的字典里从此没有了“安居乐业”,取而代之的是“流离失所”和“难民潮”。

c.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d.《苹果日报》在香港引起的报业大战,直杀的风声鹤唳人仰马翻天昏地暗。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不指容易实现。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不指战事惨烈。)。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b.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胸无城府:褒义词;为人坦率,不用心计。

如履薄冰:形容小心谨慎,不表示情况危急。

侧目而视:形容又畏惧叉愤恨,不敢从正面看。)。

14、下列各句中,加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d.高考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象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

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15、下列各句中,加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他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d.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信手拈来:形容掌握的词汇或素材丰富,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

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形容数量稀少。)。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

a.《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c.千佛山地面上的奇巧岩石是处处可见,而各种各样的奇伟山峰也比比皆是。

d.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参差不齐:多修饰具体事物。比比皆是:比比,到处,处处。形容遍地都是。

见异思迁: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含贬义。)。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巧夺天工: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

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恶运”来临,你想扔下书逃走,可办不到,就像你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c.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伟大的事业,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d.为贫困地区的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无以复加:无法再添加。形容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

c.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决不会一气呵成的。

d.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鳞次栉比: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指房屋。

东山再起:比喻某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a.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b.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的无辜牺牲者,面对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就民族矛盾和冲突而言,科索沃问题与北爱尔兰问题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而美国与北约对二者的态度何止天壤之别!

d.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多用来指对制度和方法。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d)。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南辕北辙。

d.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形容很渺小。)。

2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某组织”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某组织”分裂图谋。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天伦之乐:指一家人之乐。)。

数学复习教案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要求学生记牢认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特别是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我要求学生用课前5---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要求,有些内容我还重点串讲。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

2、一轮复习的步骤、方法。

(1)全面复习,把书读薄: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少记一些死知识),而且,不记则已,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2)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即抓出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

(3)基本训练反复进行: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3、数学:过来人谈中考复习数学巧用“两段”法。

第一个阶段,是第一轮复习。应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概念和定理的复习建议跟着老师的安排复习进行,同时一定要注意配合复习进度适当做一些练习。这时候做练习题不要求做得太多、太杂,更不能满足于做对即可,关键是要在练习中领悟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参考老师帮助总结的各种类型题,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理解,力图把每一个题型都做熟做透。对于想冲击高分的同学,可以在难题上下工夫,尤其是往年考过的压轴题,一定要仔细弄明白。

第二个阶段,是在三次模拟考试期间。在此期间,要重点训练自己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不要再去死抠特别难的题了。每天至少要做一套模拟试题,逐步适应中考状态,不要让手“生”了。要重视三次模拟考试,就把它当作中考去对待,努力适应大考的环境。

在中考前的几天,再做一两套模拟题,把平时易错的题看一遍,让心里充满自信,之后就不要再看了,养足了精神,准备考试。

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些考场技巧:要保持适度的紧张,先把选择题拿下来,让心里有个底,接下来按部就班地做。切记,不要挑着题做,遇到难题不要慌,想想平时学过的知识,一点一点做下去,实在做不出来也不要灰心,跳过去,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影响了大局。做到最后大题时,更要一步一步去推,能写几步写几步,即使拿不了全分,拿一半分,就很不错了。最后,做完了一定要检查,检查时要一道一道地查,一点也不要遗漏,切忌浮躁。

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111-112页的例4以和“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的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考虑: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同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同学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身提出问题,自身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1”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d、水彩画是蜡笔画的―。

88。

让同学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身提出问题,自身解决问题。

(2)交流研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

假如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

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数学复习教案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届学生学习呈两级分化的趋势,优等生占50%,差等生占40%,中等生只占10%,我准备在复习过程中主抓差等生,具体复习措施如下:

1、归纳复习。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例所有关整数的知识。

2、比较复习。把相关或相近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让学生进行区别和概括。例: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

3、及时进行检测。除作业外,每一个大方面的知识进行一次检测,以反馈学生掌握程度。

我把复习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

一、用一周的时间复习数和数的运算,其内容有。

1、掌握基本概念及含义:自然数、分数、小数(循环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4、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5、四则运算的法则和简便运算。

二、用一周的时间复习代数知识:

1、代数式和方程。

2、比和比例。

3、比例尺。

三、用两周时间复习几何部分知识:

1、掌握基本概念及含:直线、射线、线段、角、垂直、平行、轴对称图形义;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及其灵活运用。

四、用两周时间复习应用题相关知识:

1、简单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行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3、用方程解应用题;

4、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五、用一周时间复习量的计量相关知识。

1、长度、面积、体积常用单位、意义及进率;

2、质量、时间常用单位及进率;

3、名数的改写(重点分析)。

六、用一周时间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1、会填写统计表和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求平均数;

2、了解三种基本统计图的作用,能求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求百分数。

3、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

复习教案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2、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掌握相应知识的技能技巧,并培养对图行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3、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设备或挂图等。

一、导入谈话。

老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单元,内容有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看一看,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帮助。

二、组织活动。

1、分小组。

每组大约8位同学。

2、看图说话。

(1)你想起了哪些知识。

(2)利用图中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3)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4)审视发言记录(知识要点),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请小组同伴给予帮助。

3、反馈练习。

(1)出示问题情境图:书包的单价是:28元5角;球拍的单价是:18元8角。

根据所学知识,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

1)28元5角和18元4角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2)两种商品单价相差多少?哪一种贵,哪一种便宜?

3)两种都买要花多少钱?

(2)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一头小猪每天需要吃15千克事物,,?

2)要求:学生一个提问题,一个解决问题。

问题有:10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或1个月)要多少千克?

4只小猪每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4只小猪要多少千克?

4、动手画一画,剪一剪。

(1)准备一张方格。

(2)在方格里面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并涂上色彩。

(3)把图剪下来,沿对称轴对折,检查图形是否符合要求。

(4)与同伴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37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2、选用的小黑板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

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二、课前预习。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长方体正方体。

顶点8个8个。

面6个(相对的两个面相等)6个面都相等。

棱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三、课堂展示。

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表面积是();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四、达标检测。

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

(1)、3.05立方米=()。

a305立方分米b3050立方分米c30.5立方分米。

(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b、4560升c、4.56立方米。

小学语文成语复习

成语归类。

1.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2.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3.表示人物动作的:洗耳恭听、昂首阔步、拳打脚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4.表示人物神态的: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7.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忐忑不安、惊慌失措、闷闷不乐、激动人心、焦急万分。

8.表示喜悦的:笑容可掬、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9.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10.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11.表示悲哀的: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12.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13.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14.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15.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16.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17.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18.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一、是非曲直:喜怒哀乐、安危冷暖、生死存亡。

1、比喻构词的:胆小如鼠、骄阳似火、情深似海、红叶似火。

2、近义词构词:争分夺秒、奇珍异宝、忘恩负义、左思右想。

3、反义词构词:推陈出新、七上八下、生离死别、冷嘲热讽。

4、叠词方面:

abcc:得意洋洋、兴致勃勃、烈日炎炎、忠心耿耿。aabc:斤斤计较、津津有味、娓娓动听、栩栩如生。

abac:自言自语、自由自在、自高自大、全心全意。

5、描写人物神态的: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眉开眼笑、愁眉苦脸。

6、描写人物优秀品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先人后己、舍己为人。

7、勤奋学习的: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凿壁借光。

8、神情专注的: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9、心情愉快的: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喜笑颜开。

10、活动场面的:热火朝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争先恐后。

11、表现悲痛的: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悲痛不已、痛不欲生。

12、表现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怒不可言。

13、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争先恐后、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14、合作精神的: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15、形容人多的:人山人海。

人流如潮、举袖成云、项背相望。

16、气势盛大的:人多势众、气贯长虹、背水一战、一决雌雄。

17、描写大海的:风急浪高、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波峰浪谷。

18、描写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19、描写夏天的: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夏日可畏、赤日炎炎。

20、描写秋天的:秋色宜人、秋高气爽、枫叶似火、桂子瓢香。

21、描写冬天的:大雪纷飞、鹅毛大雪、冰天雪地、雪窖冰天。

22、描写天气的:晴空万里、大雨如注、乌云密布、倾盆大雨。

23、寓言故事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

24、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25、神话故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女娲补天。

26、含有十二生肖(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牛气冲天、虎头蛇尾、龙腾虎跃、猴年马月、羊入虎口、鸡犬不宁、狗急跳墙、猪狗不如。

27、含有数字的:一目十行、成千上万、十载寒窗、三心二意。

28、含有人体部位:眉开眼笑、项背相望、三心二意、笑容满面。

29、表示时间过得快: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瞬息万变。

30、描写笑的:眉开眼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

31、褒义(肯定赞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先人后己、舍己为人。

32、贬义(否定批评):口是心非、胆小如鼠、贪生怕死、骄傲自满。

33、说明深刻道理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画龙点睛、自相矛盾。

34、俗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先得月、百闻不如一见。

35、表示说话的:能说会道、七嘴八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36、表示人物动作的:指手划脚、手舞足蹈、挤眉弄眼、捧腹大笑。

37、含有人物名的:孔融让梨、名落孙山、曹冲称象、毛遂自荐。

41.表示“团结一致”的四字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42.表示“钻研精神”的四字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争分夺秒、精益求精。

43.表示思想集中的四字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44.描写课堂上讨论场面的四字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45.描写场面热闹的成语: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46.描写体育运动比赛场面的四字词: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

47.描写洁白纯洁的成语:洁白无瑕、白璧无瑕、冰清玉洁、洁白如玉。

48.表示“诚信”的成语: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信守诺言。

56.表示“赞扬”的词语:赞不绝口、赞叹不已、连连称赞、叹为观止、交口称赞。

59.描写波浪巨大的词语: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惊涛骇浪、浪花飞溅。

60.描写湖面平静的词语:风平浪静、水平如镜、波光粼粼、微波粼粼、碧波荡漾。

61.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旭日东升、绵绵细雨、桃红柳绿、艳阳高照。

62.描写“山岳”的词语:山河壮丽、高山峻岭、危峰兀立、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63.描写“瀑布”的词语: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万丈瀑布、水帘悬挂。

64.描写“晨”的词语:雄鸡报晓、红日东升、朝霞辉映、金光万道。

65.描写“午”的词语:中午时分、丽日当空、艳阳高照、当午日明。

66.描写“暮”的词语: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天色模糊、晚风习习、华灯初上。

67.描写“夜”的词语:月明星稀、灯火通明、漫漫长夜、万家灯火、夜幕降临。

68.描写“大雨”的词语:狂风暴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淋漓、暴风骤雨。

70.描写“雪”的词语:纷纷扬扬、粉妆玉砌、银妆素裹、白雪皑皑、冰雪消融。

带有“雪”字的词语: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雪花飞舞、大雪封门、雪中送炭。

叠词:

aab类:面面观呱呱叫麻麻亮娘娘腔飘飘然泡泡糖毛毛雨团团转。

abb类:干巴巴冷冰冰天苍苍兴冲冲沉甸甸直勾勾红彤彤胖乎乎。

近义词成语:

(1)、三字成语:安乐窝、莫须有、东道主、摇钱树、口头禅、破天荒(2)、五字以上成语(或对偶句):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多行不义,必自毙。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人怕出名,猪怕壮。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万水千山,五湖四海。

一不做,二不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雷声大,雨点小。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打不相识。

九牛二虎之力。

吃一堑,长一智。

万变不离其中。

功到自然成更上一层楼。

一举手,一投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一锹挖不成井,一笔写不成文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柿子拣烂的捏,核桃找硬的敲。

好花不浇不盛开,良苗不育不成材。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菜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

云彩经不住风吹,露水经不住日晒快马也要靠鞭催,慢工更需细心磨。

稗草长不出稻穗,公鸡下不出鸡蛋粪堆里长不出灵芝草,狗洞里养不出金钱豹。

南辕北辙。

声东击西。

大惊小怪。

出生入死。

前呼后拥。

左思右想。

大同小异。

名存实亡。

扶老携幼。

内应外合死里逃生。

一劳永逸。

嘘寒问暖。

天造地设争先恐后。

顶天立地。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败垂成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臵。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左右逢源。

无中生有。

黑白分明。

进退两难。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颂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转败为胜。

《复习2》教案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图略)。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教师投影一幅野生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图略)。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4.补充:以校门为观测点,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图示。(出示线段比例尺:1厘米表示40米)。

(1)校门正北40米处是一个喷水池。

(2)教学楼在校门西北,与正西成40°夹角,离校门60米。

(3)市少年宫在校门南偏东35°方向,离校门80米。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作业。

(其他补充练习见共享空间)。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课前思考:

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较为简单,五年级教学时学生都能掌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比例尺的知识上,让学生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再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总得来说,本节课的任务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再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即可。

课后反思: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确定列,再确定行。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角度,再画出相应的一条射线,截取一定的厘米数并写出相应物体的名称,标出角度。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都完成的不错。

课后反思:

教材提供的第111页上的第2题综合性较强,将方位知识、比例尺的知识结合起来,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答,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方位还搞不清楚,时常会出现错误。

和其他老师一样,感到考试时间迫在眉睫,但复习的内容又很多,课堂上由于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生,复习节奏就无法加快。

课前思考:

这节课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完成“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几题学生完成的都不错,但在做《天天练》时,部分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用方向和距离来画图确定具体位置还有点困难。

《复习1》教案

1、负数的含义,正数和负数的读法爱河写法,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把大数目改写乘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口算,用竖式进行较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运用加法的一些运算律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4、简单周期现象的探索,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xx年五年级期中练习

一、填空

(1)分数的意义。(2)正数和负数(3)分数的数位顺序表(4)小数的近似数(5)单位名称的改写(6)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关系(7)小数的读写(8)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9)找规律(10)较大数目的改写(11)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12)(13)找规律(14)小数比较大小。

二、判断、

三、选择题

(1)小数大小比较(2)三角形面积计算(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5)小数近似数(6)三角形面积比大小。

四、计算

1、口算 2、竖式计算 3、简便计算 4、列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共7题。

《复习2》教案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引用、修辞、幽默、句式等几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二、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方法:

作者在恬淡的文字中凸现出元稹的赞菊诗,让人感受到了家乡菊花独领秋韵的风采。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

以“我的一天”为话题写一段话,可采用所介绍的方法使语言富有文采。

8B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

《复习1》教案

:教科书第120页,第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这些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要一起到“数的世界”去看一看,重点复习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是处处有负数,处处有小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复习负数

1、什么样的数是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第1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正、负数?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什么样的是小数?举例说明。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4、复习数位顺序表。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板书数位顺序表。

5、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四、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怎样比较小数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第4题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五、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2、通常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求近似数?

3、改写与求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完成第5题。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