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大学生道德建设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7 14:29:23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以下范文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精神成人”是相对于“生理成人”而言,大学生的成长关键是“精神成人”,其核心就是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而应该从“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三个维度去思考。一个大学生人生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更取决于他的道德。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长为“四有”新人,既是衡量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当前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1、缺乏崇高目标,道德观念模糊。他们心目中没有崇高目标,是没有长大的“精神成人”,认为还是“得过且过”的好。不要说承受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就是连起码的社会公德也似乎忘却:对于个人的学习责任忘得一干二净,上课不顾及老师、同学的尊严和校规校纪,坦然地睡觉、玩手机、玩游戏,逃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而且振振有词:“分不在多,六十分就行;学不在深,一抄就灵”。凸显胸无大志,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低下。这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大障碍。2、讲实惠、图实利,凡事不是道德在先,而是有利就图。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以功利为标准,关心权力的获得远远超过了关心义务的履行。比如,在评优、评先、评奖时,捷足先登,当仁不让,可是履行义务时却是能推则推,能逃则逃。这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在当前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尤其是在大学生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与志愿服务的宗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是一致的,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了“为人民服务”这一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抓住了志愿服务的'宗旨和精神,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志愿服务就必然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志愿服务目前已成为规模性的学生参与活动,他们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重点开展活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在大学校园里,志愿服务被大学生看做是在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的又一次实际行动,“志愿、奉献”精神仍然被大学生认同。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个“雷锋”的出现。而新时期产生的志愿服务却满足了千千万万个大学生的心愿,这也是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参加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参加社会公益组织组织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等,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内涵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实践锻炼,加深对于大学生道德认识的深化,能够上大学生在奉献的基础上感受到道德的真谛,转变过去队伍道德的浅显认识。

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奉献爱心、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愉悦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了奉献的美,认识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又结交了一部分新的朋友,学到了一份新的技能,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同时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感谢,大学生也感受到了一种新的认可感,这些都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很难得到的。

广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个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是选择放弃,而是锲而不舍的坚持,所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得到提升,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所以志愿服务磨练了大学生的身心、强健了大学生的体魄,坚定了大学生的道德信念,这些永远是单一的课堂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志愿服务奉献的是爱心,对于参加志愿服务人员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会自觉的摒弃获得行为和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志愿服务弘扬的是正能量,也就要求参加者要有正能量。所以志愿服务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一种促进,是一种提高,是一种鞭策,从这个意义上讲,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道德观论文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中山528403)。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既不可缺失,却又曾一度被边缘化。因而,对于这一教育内容的反思,尤其是其与现代经济社会的政治体制、文化思潮、社会结构变化的对接和融合,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基本思路。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途径与方法是:修正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教育的基本思路;强化大学生自修与实践;构建具有积极进取、励志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加强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范围内所必须遵守的与其行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观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1.职业认同与自我认同。

(i)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认同是潜在的,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

(2)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职业价值观不仅是要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化,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职业人,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在体制中、组织中和契约中保留一份适中的职业自我。

2.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个人价值指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价值指的是社会对个人的认可与回报。大学生是深入思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群体,不能回避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过程,因而其自我价值必须要走出校园,让其社会价值成为一种可能。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构建,就是要将这两种价值自觉地统一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并融合为一种稳定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即大学生能够具有一种自给自足的、独立自主的价值系统来处理个人前途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1.职业道德观教育是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已呈现经济体制和利益阶层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特征,这些现象必然会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职业道德观产生影响。一是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价值目标出现短期化趋势。二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踏入职场前的职业道德观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观的教育,有利于消除社会给大学生带来的一切负面的思想波动,尤其是与就业有关的一切消极情绪和价值取向。就培养劳动者的角度,职业道德观的教育是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保证。

2.职业道德观教育是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教育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缺乏一个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发展思路,因此就需要重新确定一个基本的教育思路。这一教育思路按照当前职业道德观教育改革的通行原则规范,应该是以主体性为核心、以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主要方式、以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为实现基础、以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为主要实施空间、以长期性和开放性为基本要求的全新教学思路。

主体性要求在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和不断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启发、调动他们进行自我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投入到职业道德实践中去,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职业理想、职业选择,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把职业道德教育生活化、实践化,也就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职业道德需求,创造机会使大学生通过生活和实践的体验来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在教育中要以广泛性要求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但是在广泛性要求中不能放松先进性要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倡导普通大学生向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学习,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利用大学生教学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在校外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校内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校外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样,要制定、采用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开放包容的教学模式。以这样的基本思路去指导教学,才能使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教育呈现出时代感和特包感,而不会流于平庸僵化。

3.构建具有积极进取、励志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氛俐,似足可以教高校管理者加以引导而成为一种有意为之的文化动力,从而将职业道德观的精髓灌注其中。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互动,是一种平等而自由的对话交流的载体,这种载体如果成为职业道德观教育的路径依赖,则会获得极大的效益。因此,职业道德观的教育,有必要妥善利用校园文化的力量,通过融入学生社团、校园网站、大学生自发活动等载体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融入,打造一个以积极进取、励志奋斗精神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个微观文化概念,是一种大学精神,要在大学精神中融入职业道德观教育。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的结合:首先,与团队精神的结合。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要依靠团队的配合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因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受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从而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学会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未来职业道德观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既能独立也能合作,能在别人的优点中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在互动合作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和突破口。其次,与诚信意识的结合。诚信是当下市场经济社会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精神价值之一。诚信对于职业来讲至关重要,没有诚信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就意味着事业不再有效益和动力。郎成平教授所提到的“信托责任”指的就是员工的恒定、坚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和行为使企业产生的信赖感和依靠感。由于当下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所导致的诚信缺失现象,也造成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迷失,从而造成了劳动合同缺乏保障的现象。因此,大学精神中必须要融人一种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一诺千金的良好品性,让大学生感受诚信的可贵,从而奠定坚守职业道德的信念。最后,与职业纪律结合。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任何职业都需要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超出和逾越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大学精神就要在校园纪律中逐步灌注劳动纪律和法律意识,让大学生在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的基础上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4.加强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是高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机关管理人员是高校实施管理职能的主体,后勤管理人员是高校实施服务职能的主体。教师、机关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日常的教学、管理、服务活动对学生都有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他们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特别重视加强师德校风建设,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并将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氛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教师如何对待他们的职业,如何在授课和教学管理中发扬他们的职业道德,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示范作用的。因此,高校要格外关注师德建设,使之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意识将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网络教育研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然而,诸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陷阱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引发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者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

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同时,网络还允许匿名发表个人意见而忽视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化,虚拟的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缓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和平衡。

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想。

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由此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与周围同学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罪率上升。

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使大学生难免其害。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犯罪”这个名词。

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甚至纷纷效仿。

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首先,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网络道德认识不高从而导致信念不坚定。

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干扰就会改变甚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灭。

其次,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追逐私利和享乐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

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更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脱离了网络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各种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软件,从而腐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

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记忆,将网络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切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

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讲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思考,没有将各种观点进行比较,而是被动的接受,思想灌输并没有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成果。

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

因此建立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第一、要客观认识网络,保持积极心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之所以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受到欢迎与应用,是因为它自身很多优点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适应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三方结合,对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目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的著作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信息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介绍计算机网络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应我国网络人群特点和网络文明发展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为进一步具体研究我国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要强化思想道德课程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道德自律精神。

大学要充分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依托《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积极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教育,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切实实施其中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方略,矫正大学生盲目使用网络的行为。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端正上网的心态和目的,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第三、要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手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及时性,使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也相应丰富、及时而全面。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手段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理论教条,而是应开拓新颖的教育引导方法,开辟新的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自身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正确引导,使教育内容从通俗化向科技化转变。

针对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道德危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重点教育和引导。

同时,道德的监督需要舆论的有力支持,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道德缺乏舆论监督,因此舆论应该发挥其特点,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及时监督。

总之,网络一方面使大学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汲取网络文化的精华,清晰认识问题症结,就一定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强大优势,推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网络伦理规范,将网络技术与道德伦理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充分的认识和发展自我,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主人,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1、许剑颖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理论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4(4)。

2、王秀荣建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王文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大学生职业道德观论文

题目。准确来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所在,确定了文章的题目,也就是确定了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这里指议论文),那么接下来文章所有的内容都是要为题目服务的,如果中间有偏差,就会出现文不符题的情况,那么整篇论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就是所谓的跑题,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选题之前,一定要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确认自己的中心论点,以免事实论据不充分,导致文章没有说服力。

摘要。摘要是标题下面,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文字,文章的摘要里面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我们要达到的写作目的,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

二、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技巧问题。

(一)论文选题不深入。

一篇论文是否要其研究的价值,主要看论文的中心观点以及论文中用于佐证观点的材料,这就需要作者确定好自身论文研究的问题,一般论文的研究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二)文章论据不充分。

文章论据不充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有两种,一种是搜集查阅的资料相对太少,另一种就是搜集的资料不能够充分的证明文章的观点。第一种很好解决,只要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手段,例如:网络、图书馆、调查问卷等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即可。第二种相对来说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性,在我们确定了中心论点之后,那么所运用到文章当中的事实论据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查阅的资料,也都是与之相关,在筛选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中心突出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证明其中心论点。

(三)文章结构混乱。

确定题目和中心论点后,在很多资料的面前,许多作者都不清楚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安排,第一步应该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在撰写文章时列出一个文章的大框,传统定义上来说也就是文章的提纲,但是现在学校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都会在撰写文章时,要求我们先撰写一份开题报告,这里面就是需要我们理清楚文章的大致思路了。

三、针对上诉的解决办法。

(一)以小见大的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一般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全面到全面的一个过程,一般我们都是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这样写起来也相对会流畅一点,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加上自身所学的知识,大量的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这样确定起来的论文题目,就会比较好书写了。

(二)搜集、筛选资料。

通过收集得到的材料一开始没有必要都通读,可以先翻翻目录或索引,找出与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或紧密相连的章节。通过泛读,大致了解本论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和前景,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有几样事情需要做概括出与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研究现状,整理出毕业论文提纲或大致思路,熟悉基本的毕业论文格式与写作规范。

(三)写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有目的性。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导师能够判断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存在学术价值,在逻辑上是否存在不完美,以便我们后续的论文,如果长篇符的直接撰写论文,其中就有可能产生许多的问题,修改的部分也相对会比开题报告麻烦,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省下导师的时间,也可以保证我们在撰写过程中不做无用功,所以撰写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现下各大高校为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都在论文撰写要求里面,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可见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保证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结构相对来说都是固定的,首先是“选题的'意义及目的”,这样导师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我们的研究的价值所在已经研究后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其次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再有就是“文章的创新之处和参考文献”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这些东西也是要分清主次的,不要一味的罗列观点,那样对于开题报告来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论文的基础观点和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其中我们撰写开题报告的重点。只有分清主次,这样,文章结构与层次才能够清晰。一般的开题报告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可能的创新之处;已有的研究基础;主要参考文献。

四、提高大学生写作技巧创新方法。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式。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写出了荷叶个方面的美丽。

(二)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参考文献:

[1]戎文慧,王颖,朱蓓,李娜.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03).

[3]郦金花.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论坛,2011,(01).

文档为doc格式。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有三个坚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坚持以素质为本位,以技能为特长;坚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也就是说,任何职业教育都必须紧紧结合市场的需求,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生产和需求的关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企业的产品,如果我们生产的产品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拒绝接收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无法成功就业,学校教育就陷入失败的境地。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每个企业的技术标准、核心技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刚踏进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可能或多或少与企业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企业认为,通过企业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岗学生都可以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而对企业的忠诚,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看重的,这也是高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的关键任务。

二、职业道德教育在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现。

(一)利用入学教育,打好职业道德教育第一仗。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和心理的专职辅导老师,对于学生在校开始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首先应当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对某一职业的具体要求,研究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的要求,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业方向有充分的掌握,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进行必要的建议和指导,督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很多学生在入学期间对自己跨入职业院校并未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在很多学生看来,这只是自己没有升入本科院校无奈的选择,至于是否能学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将来是否能靠学到的技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帮助学生进行准确职业定位,努力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也是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所在。在具体的指导中,辅导员应始终将职业教育的目标放在教育的首位,帮助学生完成自身职业方向、职业目标的规划,形成职业秉性和规范。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青年时期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形成阶段,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有助于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人才济济的时代,一个人只有明确个人的竞争优势,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高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kab创业培训》等课程,有系统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白职业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劳动者应具备合格的职业素质基础、职业心态和职业技能。要求学生利用寒暑期活周末的时间,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生涯人物访谈体验校园招聘会、参加模拟招聘会、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组织的生涯论坛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与水平。

(三)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班集体管理和建设始终。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个人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集体成员的“平行影响”逐渐形成的,一个行业和单位,一所职业院校和一个班集体,都有特定统一的行为规范,是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利用的最佳场所,辅导员要从培养优良集体入手,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个成员,同时,对成员的个别教育的结果,也可以转化为影响集体的力量。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积极分子队伍的壮大,可以发挥骨干力量,促进先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存在大量的教育和锻炼机会,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个平台为学生创建一切可以进行自我锻炼的机会,在教育和引导中,爱岗敬业、职业规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辅导员时刻都要以此为教育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待具体工作,辅导员要向同学们展示工作思路、工作原理、工作要求与方法,耐心细致地进行解析与示范,同时要给予学生们施展自我的空间,对他们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辅导员要舍得放手,舍得让学生们去施展自身的才华和锻炼自身的能力,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时候,要耐心的给予一定的建议,而不是横加干涉,指责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心理素质教育应贯穿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在以往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一直在对学生强调责任感和服从,但不得不承认,90后和00后已经逐渐占据学生群体主要地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眼花缭乱的外部世界,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渴望快速成名和成功的愿望时刻充斥在他们脑海,而现实生活却是,他们不得不从事千篇一律的工作,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完成企业的.任务和订单,这与他们的理想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对现实生活失望,沮丧,一旦遇到挫折,想到不是如何克服和面对,而选择了逃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和帮助是潜移默化的,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是超乎寻常的,辅导员要结合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现实,通过案例教育、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正反示例等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去启发学生们进行认真思考,自觉接受,心悦诚服。辅导员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并期望他们相信他们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解决在工作生活实际中出现思想困惑,成为一个真正受企业欢迎的准职业人。

(五)校企文化互动为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校企文化互动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是相当明显的,针对90后为主体的学生群体,完全理论化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能将学校文化和企业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邀请各个行业的企业家、道德模范、人力资源负责人为学生们上一堂不一样的课,使同学们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更深的了解;组织学生到企业中与企业员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体验企业员工的生活;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对专业技能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辅导员在这些活动中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是指导者,通过活动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培养企业认可的职业人。社会实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掌握的职业素质运用到实践中,让他们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在实践中践行纪律观念、爱岗敬业素质、应变能力、营销能力、踏实肯干精神、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职业创造能力等,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将以修正,不断完善自己。鼓励老师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能在社会实践期间贴近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经过在企业的学习,把理论学习中的职业理论与公司实践的要求相融合,迅速转化到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转化为学生的职业理念,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公司实行重奖重罚、重视绩效的工作理念,如所设的很多关于创新和节约方面的奖励措施,这些都会增加学生回校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增强了学生的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在社会实践期间,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意识、技能、吃苦耐劳、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都会有极大的帮助。这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执行的规范是职业标准,这种真正走进社会的职业规范训练,以及在企业切身感受到的制度、文化,不仅能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快速提高,更重要的是职业素质最终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是重视物质需求忽视精神建设,因而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现象,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医疗机构表现的也比较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恶性袭医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出台并修改了几部关于医生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使得医生职业道德滑坡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遏制,但是离人们所要求的期望值还是相差甚远。影响医生职业道德滑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医生因素。长期以来医生的社会地位就一直不高,工作复杂,工作时间长,工资比较低,经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生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之中,许多医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抱怨甚至是不满的情绪。工作生活的压力常常困扰着他们,医疗纠纷事件的增多、舆论的指责,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中,无法释放情绪,心里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了医生工作情感的冷漠。在医生队伍中,还存在着极端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的偏差或倾向。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职业道德以及道德价值认识不够,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缺少对职业的认同感,只是把医生这一工作当做职业,而无法达到“乐业”这一高度,根本无法体会医患之间的真挚情感,表现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玩忽职守,缺乏对患者的关心,导致医患关系冷漠。

(二)患者因素。由于媒体和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医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产生了悲观的想法。类似于轻微的感冒、头痛等小毛病本来在社区的医疗机构就可以解决,确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大医院上,看病认准专家的诊断,即便不是专家也必须是有权威的医生方能得到患者的认可,这样就在无形中造成了专家或权威医师的工作量加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大医院“供不应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却是“门可罗雀”的局面,久而久之,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三)市场因素。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自一九七八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不仅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成熟、不健全。例如,牛奶中有三聚氰胺,鸡蛋里有苏丹红,食用药品中有有毒胶囊等现象。受市场经济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使一些医生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的错误认识。过去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无私奉献的职业已经淡化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追求营利性较高的行业,或者把自己的职业看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可以通过一些正规的程序就可以解决,但是当人们遇到事情之后想到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找各种人际关系,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人们习惯了这种办事方式,少数医生开始利用这种人情网、关系网从中谋取利益。

(四)制度因素。部分医生为了预防因工作疏忽发生的医疗事故,对患者采取没有必要的高昂的检查。为了逃避医疗事故责任,推诿回避高危病人进行手术,同时也给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医生而言没有一个合理的保护制度,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的环境之中,怎么能够认真的工作。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给不良医师滋生了恶性土壤。根据患者在医药消费“出手大方”的心理,在药费核算的过程中大动手脚,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在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人情大于法规的情况,医院中的监管部门对于医生的不法行为,出于人情关系置之不理,更加纵容了他们的不法行为。

医生职业道德的.重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国也曾经做过一些尝试,采取了一些解决办法,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生职业道德滑坡问题。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重塑良好的医生职业道德作风,促进医疗事业向前发展。

(一)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正确认识医生职业道德不仅要了解医生职业道德的理论,还要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医生更好地了解医生的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大概是说每日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扪心自问,自己做过的事是否真诚、诚信等。医生鉴于其职业道德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应更加注重本职业的内省,每天是否做到了对患者的绝对忠诚,是否了解患者的病情。每天不停的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及时纠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德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制度。对待医生职业道德问题不仅需要保障制度、激励补偿机制,而且还需要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造成当前医生职业道德滑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使一些不道德的医师趁机钻空子,给医生职业道德作风产生不良影响。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开设举报箱、举报电话等,设有专门的监督员,对有德风问题的医生进行调查,情况属实对其批评教育,对医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进行考核,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整顿医生队伍,将医生职业道德队伍中素质败坏者给予清除。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3.

[2]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8.

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论文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就如何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进行阐述。

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有了自觉性,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一生奉献于哲学。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规律不曾稍改,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有如一位科学家,分秒不差。他每天必在早晨5点起床,晚上大约在10时就寝,这个严格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严守不渝。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关键在于他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若能从自己内心培植职业道德的土壤,建立长效自我约束机制。就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情上,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自己的劳动成果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为乐.从而更好地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目的、方向、原则,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得越好.体验就越深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越优秀,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人们养成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正确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人民服务精神日益发扬光大.社会职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王启民、徐虎、邱娥国、李素丽、徐振超等楷模,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不但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工厂的师傅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把职业道德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内省”,就是内心省察检讨,去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行为上善于反省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大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内省”,善于认识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并决心改进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自行其是,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它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在修养中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孔子99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能够谨慎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够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因此,独自一人时,同样要谨慎行事,防微杜渐,自知自爱,把握住自己。山东省有一座四知庙,据说是纪念东汉名臣杨成的。杨成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只身送上黄金10斤。杨成很生气,埋怨王密不该这样做。王却说,深夜无人知晓。杨成发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惭愧而去。杨成的故事就是道德修养中的“慎独”。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做到“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大家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讲究不仅在他人面前、领导面前能按职业道德行事.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新型劳动者。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孟子.在道德修养方法和培养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修身养性,培养浩然之气,并非深奥玄妙之事,而是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内心德行修炼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大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练就技能本领的大好时期,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他人没有做到而原谅自己.或自己也不去做;也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还有许多不道德的现象出现而放纵自己、原谅自己,甚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朝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品质。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仍然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戒们更应首当其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大学生影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人,这不仅是社会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恪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也可意为风俗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和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道德是引导我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我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道德也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既然道德这么的重要,我们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将道德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坚持“八荣八耻”等荣辱观,修身律已,自觉想劳动模范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道德观念。重视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虽然大学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二)从我们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社会实践非常缺乏,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容易出现思想方法脱离实际、价值观抽象等问题,以至进入社会处理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因此,要尽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从教育者着手,教师要有丰富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水平。这样学生才可以从老师身上不仅学到知识,还可以学到课本外的东西,这也可以是我们进入社会前学到的“社会经验”。我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快速传播,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时社会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也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一方面是联系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注重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学习。“不行不为真知”。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总之,只有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知识有内涵的大学生,这要我们养成一日三省的习惯,自省自警,自珍自爱,知荣求善,知耻改过,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到以上我们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因为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本职工作表现出深沉的爱,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凝聚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是实现目的,奔向目标的手段。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身教胜于言教,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不仅世界观逐步形成和完善,而且各种行为习惯也逐步养成,是可塑性极强的时期,犹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形成影响极大。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一代,论物质生活条件远远胜于我们作父母及长辈的过去十倍八倍。但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千万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纵,否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社会都将是一种失职。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先后提出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关部门还下发了《小学生德育纲要》和《中学生德育纲要》,对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原则、德育的内容、途径、方针和组织实施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重大指导作用。

另外,利用”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聘请革命前辈和英模到学校讲传统、作报告,现身说法,也不失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就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青少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面对这些多彩的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正确引导。

计算机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手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况且爱玩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电脑游戏看作是应用计算机的全部,则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同时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们在接触游戏时,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真正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开发时并未考虑到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其中的许多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是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作为游戏机。另外,一些游戏的内容要么把中国丑化,或者美化侵略战争,而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少有注意其中的是非观。这时,应当使他们分清其中的是非曲直,让其能从游戏中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有益的游戏,如《抗美援朝》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发展。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让别人在不久的将来也玩上你编的游戏,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向上的心理动机。

二、取精华,弃糟泊。

互联网的地位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它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很多家长都是看重这一点,想让其孩子在互联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三、规范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打开、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时,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正如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再乘坐汽车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知识,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明事非”和“不正常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学生道德人格的教育越来越重要。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古今中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基本途径。

一、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

21世纪,人们将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的民主化、平等性,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化,道德人格教育正体现了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确立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所谓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是指以人文精神作为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强调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和对灵魂的塑造以及引导他们对智慧的追求。反对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和对功利目的的追求,主张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理解生命、追求价值、活出人的意义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要想使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就必须以人文主义的理念作为指导。即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当代工作的核心,自觉反对科学主义思潮、功利化追求在教育中的泛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服从于人的需要与完善,切实确立起“人”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有明确的方向,才有精神动力,才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家园。

2.恪守教育的“全人教育”使命。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其全人教育论中明确指出:“全我的中心点和统一点,就是自己的良心,是神,是生命。”小原国芳在这里所强调的良知、神以及生命就是指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即精神、理想、信仰、价值等。“全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享受真正的生活,全面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关怀学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与满足,以达到学生身、心、灵各方面的平衡与发展。台湾中原大学的王惠芝先生在谈到“全人教育”时指出:“全人教育的主要宗旨之一便在训练出身、心、灵都平衡而又能健全发展的学生。一个受过健全教育的学生终其一生,在道德选择上有清楚的明辨能力,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忠实尽责,完成生命意义的实现。”所以,真正的教育应当包含智慧之爱,应当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应当培养学生美好的理想,应当让学生具有公正、自由、民主的信念,应当使学生理解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其为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追求智慧、关注生命、理解价值、提升精神、培养信仰,从而养成一种人之为人的人文精神。

3.重视教育对学生生命的人文关怀。教育不应当只成为我们追求功利的一个手段,而应当回归到它的本质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在工作中尽量体现和突出人性。师生间要建立亲密的人性关系,教学中要突出知识的人性内容或人性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通过教育自我完善的意识。教师的确不能改变课程的日趋专业化和破碎化,也不能改变社会观念对学校的巨大影响,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和为人使学生意识到,最光荣伟大的事业莫过于怎样做一个人。

二、注重科学的“灌输”方法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统一。

1.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体性道德教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所有德育活动都应在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要激励、发挥其主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全部心理机能去感知、想象、体验和理解相应的社会意识与道德规范。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2.科学“灌输”的实质与存在的必然性。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由教师直接传授却仍不失为一条捷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授人以渔”先于“授人以鱼”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在大学生的立场、观点、方法尚未形成和完善之际,加强科学理论的灌输,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完善的客观要求。当然,这里说的直接传授是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中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上的科学灌输,不是那种无视学生主体,只强调服从的填鸭式的灌输。

3.主体性有效发挥与科学“灌输”的结合。强调灌输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把灌输的内容内化并外化为行为,灌输作为道德教育的方法,其价值在于有效性,提高有效性离不开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往教育的缺陷并不在于灌输,而是在于没有将灌输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灌输。道德教育的最佳境界,在于形成知、情、意、行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协调,从而构成系统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机械而简单的德育方法是完不成此任务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将科学的灌输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并进一步落实到中学生的知、情、意相统一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上。

三、培育大学生自我建构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觉意识。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体、思想、行为的活动状况的意识,是对自己在社会、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一种全面认识和评价。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自我意识开始指向内心世界,是独立自主、尊重自信、自我调节与控制等心理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期,但由于自身的局限,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耐心帮助与指导。学校内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影响学生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2.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发展的主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期间,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促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人格建设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林斯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必须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规律和方法,在道德人格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目的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养成探究行为的目的、意义和途径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持性,只有当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时,教育才会有效,所以,教师应明确地对学生提出任务、目标、要求,激发其道德人格建设的意向,依靠受教育者道德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以培养其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精神,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发展其控制和支配行为的能力,使其成长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四、营造培养中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良好校园氛围。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内部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把它变成一种由教育者有意识地控制和设计的隐性课程,以增强育人效果,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整合的概念,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应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中隐性教育因素的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2.加强班集体建设。集体并不是通过关于集体主义的谈论来建立的。建立和培养学生班集体,必须以这样的两点作为基础:第一,要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第二,集体活动的组织必须有助于学生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以及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激发,使他们结成友好的和有工作能力的集体,使班集体在道德人格的培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道德规范、原则和价值观,而且要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因此,它更强调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关的行为习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曾指出,德育最重要的是要多做,反复地做,直到做好。杜威认为,应当让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学校生活不能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知和行要统一。杜威认为学校对儿童应该给予多方面的道德训练,仅把儿童训练成为一个会投票的选民、一个守法的公民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出发,“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所以,德育一定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其中感受道德,践履道德,选择行为方式,在活动中发展品德。

1.树立道德榜样,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的活动。要充分利用中国历史上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道德教育。要树立一批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青少年身边的道德楷模,开展扎实深入的向模范学习的活动,让我们的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道德品质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

2.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要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通过公民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开展应有的礼仪教育活动,倡导和推广公民道德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礼仪教育在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讲文明、讲礼貌活动,倡导文明言行,推广文明礼节,使重礼节、讲礼貌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要进一步突出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要继续深化希望工程,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通过青年文明社区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在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引导青少年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做起,帮助他们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使道德践行能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他们真正地活动起来,真正地看,真正地想,只有使学生真正受到感动,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全而完善的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专业思想教育就是通过专业认知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专业能力培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社会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全面认识专业,探索并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就其目标价值来说,就是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和学业、指导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顺利就业,将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一起,实现学生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二、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则,应坚持是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解决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尊重学生兴趣,以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为动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根本目的。具体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专业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并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环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专业思想教育直接负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突出思想性;在思想教育中渗透专业教育,体现科学性。

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提升其对分管学生所学专业的系统认知,充分发挥他们了解学生、在学生中有威信的优势,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突破口,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水平,在其教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专业实际、自身经历等,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全程性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专业思想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把专业教育体现在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上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把握好全程专业思想教育,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思考专业思想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过程统筹规划。专业思想教育的阶段性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将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培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等内容顺序安排在一至四年级,分阶段进行。

大一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认知实习等解决学生专业认知问题,告诉学生这个专业“是什么”;大二和大三,因为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围绕学生职业规划,用专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懂得“学什么”和“怎么学”;第四年,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开展学生能力自我测评,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什么”,“差什么”。集体宣讲与个体辅导相结合:集体宣讲侧重于专业(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一般安排在入学教育阶段进行。通过集体宣讲可以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专业认知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以及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个体辅导就是利用差异化的科学方法,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爱好和兴趣,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确定基本的专业方向,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院所有青年教师骨干、大部分博士、教授都主动承担了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什么,怎么学。以专业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风。

三、专业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职业规划行动方案并实施。

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不能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融合,就会造成自身发展迷失与内在动力的不足。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引导大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案。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4]如果大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那么,他的学习目标就会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需要不强烈,因而,就会缺乏学习成就感的激励和推动,失去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实现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自觉性,提高学习主体意识性,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和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经过培养,往往就会形成习惯。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身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事业成功的基础。这里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的含义。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可能从事的专业工作有充分认知和高度认同,并着力培养适应岗位的专业技能,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钻研创新、终生学习等职业素养。

四、专业思想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专业思想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潮流,结合新时期学生思想实际和新的变化规律,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进而解决其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并以此来重新思考“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专业思想教育从普通学生最关心的职业前景入手,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技能、具备专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每一个阶段既与学生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容易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又潜移默化地将现实的利己主义者逐渐引导成为具有专业理想的高素质劳动者,从专业思想教育辐射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高度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专业思想教育寓于教书育人和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局面。当前,还有不少人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政工干部和学生辅导员的事,专业课教师平时参与的很少。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教育的意识,一方面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下功夫,丰富课堂内容,生动讲授,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用自己的专业认知、专业思想、专业态度去影响、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和个性化的专业思想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认同所学专业,促进学生自觉提高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未来。专业思想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重视人的能动性,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来实现其根本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目的就是要塑造大学生具有科学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5]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入学教育、专业课教学、就业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良好促进。

(二)专业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内动力。

学生是学风的建设者又是受益者,是学风建设的内在因素。大学期间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学习,学生自愿学习、自主学习是构建大学优良学风的首要条件。

专业思想教育,在学生接触专业的初期,通过专业基础理论体系解析、丰富生动的认知教学等,引发并保持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进入系统专业学习后,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实习、职业生涯规划等,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特点和才能,明确学习目标,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后,通过就业指导、学术讲座、实践实训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自主学习方法,看到专业发展前景,建立学习自信、专业自信。优质的专业思想教育能够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互动氛围。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间进行情感交流,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促进,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能更及时、更全面掌握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思想上的热点问题,关心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学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参与专业讨论、研究。

(三)专业思想教育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能力培养平台建设。

大学生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中都有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通过实践课程、实践环节等途径加以实现。为探索本科教育创新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立足专业技能创业训练,创建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提升信息工程类学生竞争力,我校于20xx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训练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电子制作、学科竞赛、软件开发实训(java、嵌入式、c++、android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项目让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近两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竞赛”、“计算机程序竞赛”、“acm国际程序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等8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亚洲区银牌1个、铜牌2个;20xx年两篇学生论文被ei收录,学生申请专利一项,大学生挑战杯湖南省三等奖三项。

(四)专业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是由就业能力缺失所造成的。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行为实际上是激发高等教育走向更高层次的行为。

现在很多毕业生希望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去考虑社会方面的问题,但是,大家都去参加公务员、选调生考试,不能或不敢在与本专业相关岗位实现就业,说明我们的培养是有问题的。不要说公务员的录取率很低,就从我们的培养目标来说,也是不相适应的。

我们认为,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专业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去实现就业更实际、更可行、更有效,它应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我院根据it电子类专业特点,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将专业思想教育并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工作取得显成绩。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也显著提高,薪资明显提高,10万年薪的从过去一两个,到现在每年有十来个。一批批优秀学生成功就业到深信服科技、恒生电子、金山软件、迅雷、海康威视、创发科技等高端企业就业。通过探索实践,我院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学风建设,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发挥专业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中重要作用,创建富有我院专业特点的特色学风。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很多人都懂得,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等,都是社会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现在社会上才能有许多人不愿遵守社会公德。远的不讲,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吧,他们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教导,破坏公物,乱扔废物;回到家中更是成了“小皇帝”,稍不如意就哭哭闹闹,不懂得怎样爱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当然更谈不上遵守社会公德了!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风雨中,一个稚气的男孩在追逐一张漂亮的糖果纸,行人不禁发笑。“孩子,别追了,让你妈妈给你买一个!”可男孩似乎不领大众的情,依然穷追不舍,风儿绑住他的脚,雨点儿打湿了他的衣裳,可他却继续前行,或许他的倔劲儿感动了天吧,男孩终于抓住了那张糖果纸,他舒心地笑了,可紧接下来的一个动作却令人惊诧万分——他小心翼翼地把糖果纸投进了垃圾筒。

听到、看到的人想必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真不错!”可又有谁会问问自己,“连小男孩都能做到的事,我做到了吗?”

何谓合格?不少人琢磨着,但就是搞不清楚。有人说:“书读得好就是合格。”really?大家是否还记得清华高材生刘海洋,学习可很棒,可恨把咱国家的宝贝给伤害了,他要合格,这熊可进去了,再来个三月飘雪。说不准也有人说:“合格嘛,首先得相貌合格,像我,不能说风流倜傥,那回头率也是高出100%呀;其二,球技合理,嗯嗯,本人的三步上篮,也就比他师父差一点,按他这一说,我老爸其貌不扬,球技嘛也就十投二中,岂不成了不合格的公民,我全家都得跟他急。还有人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两肋插刀,再所不惜,才算合格。”这人,在武侠小说里算得上是个正派人物,佩服佩服。可在现实中,这种讲义气可不能过了头,也得“该出手时,才出手,干了别帮到劳教所去了,这合格可就谈不上了。

那怎样才算合格呢?这里就不大谈特谈刚颁发的二十字纲领、政治书上的长篇大论。说点实际的,比如遇见教师问个好,讲卫生,关心同学、亲人,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总之,只要别人看到你都能竖起大拇指说:“verygood!”,你就算合格了。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在新的世纪里,能否取得竞争的胜利,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得靠我们了。我认为社会公德不是小事,而是民族复兴的大事。因此,要营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的良好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讲公德光荣,不讲公德可耻的社会风尚才能形成,。说到这,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很想从我做起,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呀!其实,只要你处处留心,讲公德、守法纪并不难,正如一首歌谣所唱:

尊敬师长常问好,孝敬父母应做到;。

上车乘船要让座,帮助病残扶幼小;。

正直勇敢明是非,诚实守信人称道;。

接待来宾有礼貌,观看影剧不喧闹;。

爱护花木不攀折,环境整洁常清扫;。

良好行为常做到,自律规范公德好。

同学们!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都来做一缕阳光,做一滴露珠,做一片绿叶,做一朵小花,为创造一个“讲公德、守法纪”优良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和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__年是实施“___”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关键一年。我镇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__同志在全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履行党的__大赋予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为未成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及社会氛围,现简结如下:

(一)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了一次工作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牵头责任单位学校工作积极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坚持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依据开展工作。坚持社会监督制度,聘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义务监督员,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做好创新案例的收集、上报工作,坚持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信息的收集、编发和报送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完善考核体系。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兼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将评比表彰规范化、制度化。

二、抓阵地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一)加强社区、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活动站建设试点。加大对未成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管理、利用的投入。建立有效的馆(园)校外联系制度,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计划;推动城市青少年宫、妇幼恢复中心主动走出去,定期开展活动。

(二)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家长学校的科学化教育、规范化管理,开展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加强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队伍建设,做好初中毕业生和辍学生的后续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模式,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寒暑假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突出重点,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校长责任制,加强学校团、队建设。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完善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全镇推广前阶段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加强未成年人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未成年人喜闻乐见、深化活泼的活动,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相结合。继续开展“____”宣传教育,长期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组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二)持续推进文化环保工程。继续抓好网吧经营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积极开展网吧及校园网专项治理工作,严格网络游戏的审查审批,积极推行网络防沉迷系统。继续加大对互联网、手机低俗之风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强化运营接入服务商保护未成年身心健康的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各类出版物、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努力净化未成人成长环境。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红色旅游,繁荣文艺创作,推荐一批优秀少儿文化产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大力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拓展农村未成年人入校外活动阵地。

(三)加大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力度。加大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宣传。办好电视少儿节目和《德阳日报》教育周报,用好党政网关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连接平台,强化公益广告宣传,运用好“英雄少年”先进典型,增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监督。

四、创新思路,深化和推广共建共育机制。

(一)深化“警校共育”。完善“警校共育”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六进”、“三见”、“七个特别”、“一三五”、“路队制”等工作方法的巩固和深化,继续抓好“八个100%”工作目标的巩固和发展。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及督查力度。

(二)总结推广“区校共育”经验。按照“有班子、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的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少工委、关工委的作用,构建由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双结合体系。组建来源多样、专兼职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三)积极开展“医校共育”。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针对地震灾区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医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实施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加大未成年学生公共卫生知识教育力度,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试点工作。

五、发挥“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的作用,做好特殊未成年教育引导工作。

(一)关爱留守儿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开展“爱心妈妈”招募结对工作,开展“代理家长”、“亲情电话”、“城乡少年手拉手”、组建“留守小队”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抓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管理。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区域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征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二)关心农民工子女。逐步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对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给予支持和指导。

(三)救助流浪儿童。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健全流浪儿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等保障制度。依法打击强迫、诱骗、教唆未成年流浪行乞和违法犯罪的不法行为,对乞讨、流浪未成年及时进行救助。

(四)帮助孤残儿童。建立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救助机构。孤儿和残疾儿童救助所需资金纳入城乡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不抵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具备就读能力的孤儿和残疾儿童,及时就近入学,并受到必要的照顾。开展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采取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救助。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五)教育边缘儿童。构建有效的社会帮教网络,对边缘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帮教工作。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对边缘儿童的司法救助和教育挽救工作。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领导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