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个人事迹材料(模板23篇)

时间:2023-12-26 21:12:02 作者:碧墨

事迹材料不仅要关注结果和成就,还要注重对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最后,小编整理了一些事迹材料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帮助和灵感。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在瑟瑟的寒风中,友谊农场第十管理区卫生院的xxx院长已在四下无靠的三站卡口上执勤15天了。360个小时里,除了在区里处理紧要的事务外,有一半时间是在卡口中度过的。而这只是他担当使命,抗击疫情的一个方面。

新冠状病毒,一个新的医学术语,又一次轰动了整个医学界和疾病防控领域。因为它感染的肺炎疫情已迅速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开来。

疫情就是命令。1月23日下午,正在卫生院值班的他突然接到了武汉疫情暴发,卫生院工作人员全部上岗上班,做好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随后,上级卫生部门的应对疫情紧急通知雪片般地传了过来。他立即感到情况那样的突然,又感到疫情那样的严重。

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于从医30年的他来讲,既是陌生,又是可怕,更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疾病防控是一项重要的职责。身为卫生院长的他必须完成好使命,守护好家乡人民的身心健康。他冷静了一下,随后在卫生院的工作群众转发了上级的紧急通知。在办公室里,他开始着手准备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今后防控工作做出计划。当晚,卫生院的其余4名医务人员全部到岗。在简短的紧急碰头会议后,大家按照分工开始分头行动,筹备疫情防控工作,准备防控装备,设立发热隔离病房,准备卫生消毒器具……。大家都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积极谋划着,准备着。

经历过2003年“非典”战役的他深知,既然新冠肺炎传染性,要避免外输入感染和交叉感染,就必须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上的认知性和配合性,从排查可传染源入手,从做好个人防护开始,从切断源头做起,从日常灭菌消杀抓起,多方面努力,打一场全民防疫阻击战。

他组织医务人员到沿街商铺、各种场所、居民小区做好居民排查工作,逐家逐户对所有外来人员的旅居史,入住史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排查登记,及时向上级报送相关材料。同时向居民群众发放新肺炎防控手册,积极宣传讲解防控知识,共向群众发放疫情防控手册380多册,解答群众疑问23人次。遇到没有戴口罩的群众都叮嘱群众出门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而在疫情防护关键时期,他落实好管理区居民不外出“禁令”,安排医务人员见到路上行人立即劝返家中,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在非常时期执行上级好居家不外出、不串门、不聚会、不溜达的要求,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做好个人和全家人的防护,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排查宣传过程中,他和他的医务人员共劝返路上溜达群众26人次。

为更好地应对疫情,他组织医务人员利用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灭菌消毒药物,对公共场所、楼房小区、沿街商户、垃圾点、公共厕所等场所进行重点消杀。从1月26日起灭菌消杀一直没有中断,做到了一日一消、一日一防。

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升级,管理区按照农场和县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实行了史上最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设立路卡,对重要路口实行一级封堵和管控。他和另外一名医务人员联合作业站和派出所一同在三站路卡上值班值勤,劝返外来车辆,不让一车一人进入管理区。早春二月的天气仍然寒冷。在外面站冷了,就钻进车里呆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困了就轮流眯一会儿。尤其夜晚,更是难熬,天冷呆在车里,眼睛不离开前方视线。在车里呆时间长了,双腿蜷曲得都有些发酸。他就出来放放风,活动活动腿脚。虽然苦点累点,但路卡的责任更大,盯住车,看住人,管理区父老乡亲就会没有危险,就会更安全。

由于连续多天的封路封城,加上管理区药店停业,一些群众日常用药成了一大难题。要求买药、捎药的群众越来越多。他向管理区领导汇报后,同当地药店联系沟通,为用药群众办理购药业务,满足群众所需。药店没有的药品,由他向县药监局申请采购。2月12日下午,他和其他医务人员先是垫付2017元,从县药监局为28名群众购进了第一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等所需药物。并按名单逐家逐户发放到群众手中,解决了群众用药困难。第二批药物也正在统计核定采购当中。

疫情彰显党员伟力,危难才见初心情怀。他在疫情防控一线,勇挑责任重担,科学安排防控,成为卫生防疫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xxx,男,1983年生,中共党员,靖边县席麻湾人,现任靖边县东坑镇卫生院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工作上,扎根基层,统筹兼顾,认真履行职责,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基层卫生院,院长是这个卫生院的核心,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作为院长,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要求自己要以永远的忧患意识,自我生存意识,拓宽精神以追求医院的永存活力。万事要当前,想长远,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在医疗卫生改革当中,每一项卫生政策下达之后,他总要在心里琢磨好长时间,理出思路后,再召开院委会成员会议,听取院委会成员的意见,达成成熟的意见之后,最后才召开全体职工会议,执行上级的各项卫生方针和政策。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的去完成,绝不怠慢。

根据新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卫生院从20xx年1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上级部门精神下达后,他积极的响应上级的精神,立即召开院委会和全体职工会议,不折不扣的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对医院的药品进行盘点,对下一步用药提出新的要求,有的医生对基药的实施不理解,他耐心的给他们讲政策,做思想工作,直到他们理解为止。确保了医院基药工作的顺利开展。

20xx年是公共卫生工作实施的第一年,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靠自己摸索,但他心里清楚,这是国家用钱在买我们的服务,不得有半点马虎,把每一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人身上,使每一人身上都有责任,公共卫生工作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亲自去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问题,争取使他们都满意为止,有时候他要亲自到各村看公共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本院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他注重抓好医院硬件建设,按照美化、绿化和亮化的标准建设卫生院,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使医院的院貌有了一个彻底的改观。卫生院不卫生一直都是医院的一个顽症,20xx年他痛下决心,一定让卫生院“卫生”起来,首先是病房卫生问题,病房是患者的家,要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买的45张病床,45套被褥,开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24小时提供保洁服务,真正的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医院聘用3名护工,每天不定时的进行卫生的打扫,对医院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彻底改变的了医院的脏、乱、差的现象,治疗医院不卫生的顽症,使医院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医院,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他带领大家学习扶贫政策,业务培训。根据相关政策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健康扶贫小组,做为组长他更是走在了健康扶贫工作的战斗前线。在签约服务活动中,他带着签约服务团队走村入户,没白天没黑夜的完成各项工作,在走村入户期间他经常和贫困户聊家常,聊困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使得健康扶贫政策得到人人知晓,人人为之所用,为之所助,正因为他对工作的不懈怠和勤勤恳恳的干好每一份工作的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他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作为引起了市卫计局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xx年8月份,榆林市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以及靖边县健康扶贫交流会在东坑镇卫生院举办,得到了各级同仁的一致好评。

他任院长近7年来,始终恪守甘于奉献,服务群众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首先把看好病这一实事办好,因此我院的群众口碑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廉政方面,还是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品质、作风、人格修养建立威信,培养诚实、正直、廉洁奉公的品质,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自知之明的态度;勇担风险、多谋善断的作风;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精神,虚怀若谷、从善如行的素质。为了搞好我镇共同的卫生事业,与大家共肩作战,共创我镇卫生事业的美好明天。由于他这些年工作认真、扎实,不仅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的一致好评,从20xx年至20xx年多次被卫生系统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院长”,并于20xx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和榆林市“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20xx年,他领导参与了与王渠则镇卫生院联合实施研究完成了对“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此项研究成果使更多患者受益。且在20xx年4月份荣获“榆林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由于个人的努力,取得了主治医师资格证书,现职称为主治医师。他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群众中,投身于农村卫生事业,社会的发展进步,给基层卫生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为群众办点实事是应该的,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用自己的诚实、敬业、奉献、大爱在诠释着生命与健康,在患者与疾病之间筑起一堵“防火墙”。

卫生院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xx,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83年刚毕业,李xx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xx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xx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xx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李xx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xx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李xx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李xx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岷县维新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xx从业多年,曾先后荣获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科学技术奖及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定西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岷县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岷县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他在岷县小寨卫生院工作期间,依托7.22灾后重建项目,努力改善医院的医疗卫生环境和住院条件,给患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业务收入从原来的3.6万元增长到156万多元。

结合健康扶贫,他对本辖区所有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安装了取暖设施,配套了办公设施,拉通卫生室专网及宽带,使村级网络进一步得到充实,对做好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村级新农合门诊统筹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强化村医培训,对贫困村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制定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卫生院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他的领导下,卫生院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让利于民,卫生院药费等收费价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零差价收费,充分尊重并自觉维护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杜绝生、冷、硬、顶、推等不良现象。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卫生院共完成健康扶贫“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2560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为辖区居民建立了完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病等病例进行了健康管理。

在他的带领下,卫生院各项业务能力逐步提升,周边老百姓也越来越认同维新卫生院这个家门口的“健康卫士”。

卫生院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彭x,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x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卫生院院长,她把医疗质量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开展工作,使医院实现了快速发展。她就是献县郭庄镇卫生院院长小红。

郭庄镇卫生院的院长小红主治妇科和彩超,她经常在门诊坐诊。门诊设在一楼,主要是方便患者,找医生方便。在献县郭庄镇卫生院,无论是来此看病的患者,还是初来此地的外人,走遍两层楼,都找不到院长办公室。每个房间都贴着门诊、收费、b超、中医堂等门牌,却唯独没有院长的屋。

小红:(因为我工作在基层,平时工作特别繁忙,没有长时间的在办公室里坐着的时间,平常几乎是流动办公,每个科室转转看看,发现什么问题,随时解决什么问题,单独设一间办公室呢,我觉得就是浪费,所以说不单独设办公室。)。

今年49岁的小红,从献县卫校毕业后就分配到郭庄卫生院,近28年来没有动过地方。当时卫生院在郭庄村村中心,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关门,人心涣散,但一个乡镇医院不能就此荒废了,上级机关决定让小红当院长。

小红:(我是从20xx年4月份接手的院长,当时卫生院那个状况是七八个人,职工七八个人,然后里头几乎就是没有有职业资格的人,卫生院破败不堪,几乎没有看病的,然后接过手来之后,对当时的情况感到也是焦急,也特别忧虑,就想方设法,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既然临危受命,就得干成点事。小红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她先从内部管理抓起,规章立制,自己带头学业务,要求大伙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小红的带动下,医生护士主动学习业务,来了病人热心接待,慢慢地,医院有了起色。

小红:(通过这些年各方面的努力建设,从人才上讲,一开始的那七八个人里面几乎没有有职业资格的,现在我们这个职工是21人,其中主治医师就有4人,执业医师4人,主管护士3人,从设备上来讲呢,我们现在是乡镇卫生院这一级特别先进的数字化影像设备dr,还有先进的大型的检测设备。)。

20xx年10月份,由于因为医院过度劳累、焦虑和睡眠不足,焦急,休息不好,小红感觉自己的腰部时时作痛,但当时医院正是爬坡阶段,她没空去,经过同事和家人劝了多次,这才去了沧州医院。医生诊断后告诉她得了强直性脊柱炎。但她没有住院,依然为医院的发展忙碌着。由于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小红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现在虽然腰腿不疼了,但身形走了样,腰永远直不起来了。

小红:(作为我自己讲吧,我身体不是很好,加上在这个20xx年,卫生院搬家的过程中,过于劳累,也休息不好,因为当时这个卫生院条件特别差劲,好多外账也需要要还,要增添新的设备,为这个资金、人员各方面都非常焦急,每天这个睡眠时间很短,因为这个过度的透支吧,导致身体情况恶化,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因为是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也没时间长时间的出去去治疗,所以说当时病情很严重。)。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郭庄镇卫生院已经发展的越来越好。20xx年,政府支持乡镇卫生院发展,在307国道边建起了占地近5亩、1000多平米的郭庄镇卫生院。医院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来又增添了许多先进的设备。黑白b超换成了彩超,半自动化生化仪换成了大功率的全自动化生化仪,先进的影像设备dr也已经配备。还建起中医堂,开设中医科和康复理疗科。医院越建越好,来看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病人李春祥:(我有病经常上郭庄医院来找孙院长,因为孙院长技术挺高,对待病人就和自己的亲人一样,体贴,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病人的疾苦,为病人所想为病人所急,因为这个我特别爱找孙院长看病。)。

现在郭庄镇卫生院还经常出去义诊、去贫困户家探望,为的是把更多的优惠政策带给他们,尽量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不花钱。

贫困户唐培俊:(这医院里的人经常上我们家里来,给免费检查来,不用我们出门就给我们治了病,还免费,我们都挺好挺知足了,我们谢谢他们。)。

孙院长不仅对工作尽职尽责,她面对病人,呵护关爱;对待同事,如沐春风;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医院里每一个人都很敬佩她。

同事董树霞:(孙院长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而且特别实干,就说我体会到,大家也都看到了,她的体格不是太好,但是她从来也不服输,给我的一种感觉是什么呢,就像小草一样,别管多么艰难的环境,她也会努力的去往上生长去,所以说我们也特别感动,以她作为榜样,我们以孙院长作为榜样,积极努力的去往上把医院建设的更好,从生活方面来说,孙院长就像一个老大姐一样,对我们一直特别关心,不管是生活上、工作上、还是说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吧都对我们特别关心。)。

当说起医院的发展时,孙院长对未来很有信心。

小红:(今年我们卫生院发展啊,又迎来了一个更好的机遇,国家有一项春雨工程,由国家二级医院来定点帮扶我们,他们派出专家来支援我们,所以说我们更有信心了,他们专家来定期给我们义诊、讲座,一方面带动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然后呢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免费去到二级以及二级以上的医院去进修,我们提高的就更快了,这个工作呢是帮扶三年,有这三年,我相信我们卫生院的明天会更上一个台阶。)。

病困压不跨她柔弱的身躯,艰难困苦遮不住她夏花般的笑容。她美如芝兰,又傲如雪松;她柔情似水,又激情似火。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她所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筑起抗疫防线,彰显责任担当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庚子年的春节变成了抗击新冠病毒的大备战。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开始,奋战中他扛责在肩、勇扛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疫情面前,他是勇于担当的冲锋者。因抗击疫情需要,2月2日下午,听到东风区政府准备成立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他就主动请战承担起隔离点的组建工作,并担任了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把松江乡卫生院改造成集中隔离点,组织全院职工,整理病房、采购被褥、房间消毒,为各房间准备日常生活用品,如水壶、卫生纸、矿泉水等,把整个二楼设立成了隔离区,准备出能容纳20人的床位,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两点,仅用了8个小时就完成了隔离点的准备工作,这时已经能接收隔离人员了,他和职工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他说我们都是白衣战士,此时党和群众最需要我们,关键时刻要冲上去。他把市疾控专家请到隔离点,指导工作,对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隔离消毒、工作人员防护、工作制度建设,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使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疫情面前,他是前沿阵地的“实干者”。隔离人员逐步增多,我们转移到浦东商务宾馆,每天都忙碌到深夜,每次留观人员进入隔离点他都亲自去把关,看行程轨迹、体温症状,然后办手续入住,并且他还耐心地讲解隔离人员的注意事项。留观人员刘国鹏是回民,迟院长亲自安排调理饮食,得到了刘国鹏的称赞。

于202月10日我们转移到金叶宾馆,成立了隔离点。宾馆的工作人员全部撤出了,他带领医护人员进驻后,困难重重,医护人员需要上隔离房间测体温、送饭、清运垃圾,更加艰苦的是还要清理房间,卫生间、刷坐便。每组工组人员上隔离区他都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和大家一起清理房间、刷坐便,几个小时过去后,大家都汗流浃背,护目镜也显得不那么清晰了。同志们都没有一句怨言。稳定隔离人员情绪也是工作重点,留观人员张俊英春节前刚做完胃息肉手术不能吃米饭,他就安排工作人员买来面食送给她,有需要指甲刀、剃须刀的,他就买来送给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使留观人员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使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疫情面前,他是锐意进取的“坚守者”,他落实了岗位职责,他把隔离点的医生组、消毒组、后勤组、信息公安组编成三个班,可他自己每天都跟班到半夜,每天只能休息不到五个小时,已经连续好多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他的体重明显下降,他吃住在隔离点,每天梳理着隔离人员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疫情面前,他是公而无私的奉献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家人及时的照顾和关心,他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在公与私的天平上,他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他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负责、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疫情就是命令,他扛起了抗疫的责任,根据工作需要,他又先后承担起凯乐宾馆隔离点负责人、中远宾馆隔离点负责人。从二月初到七月末共负责集中隔离了312人,中转1153人,为东风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席卷中华大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征程中,西和县西高山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小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全院职工坚守西高山疫情防控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期一名共产党员的拳拳初心和使命担当。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下午,当年货市场的年味正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刚参加完西和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的小潘同志利用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安排了卫生院职工和各村乡村医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

1月25日,甘肃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正在卫生院值班的小潘同志以西高山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的名义号召全院职工放弃休假,返回卫生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那晚的党员大会上,小潘同志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党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会议精神,并组织成立了西高山卫生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小组,他自任组长,同时要求每一位职工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以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

1月26日,小潘同志带领卫生院职工,宣传组织乡村医生和村干部在西高山镇各村设立新冠肺炎疫情监测点,系我县最早设立村级疫情监测点的乡镇之一,得到了全镇人民的一致响应。并安排人员将酒精、手套、84消毒液等用品定时发到各村疫情监测点,共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册4000余册。随后,又配合县卫健局、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工作安排,在石峡镇包家窑疫情防控监测点安排卫生院职工轮流值班,并在石峡交警队监测消毒点定期开展排摸工作,认真开展好疫情防控监测工作。

疫情防控的每一天,都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坚守的日日夜夜。对于小潘同志来说,不仅仅要开展疫情监测,更要每天安排详细登记辖区内的返乡务工人员并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也要对战战兢兢地奋斗在防疫一线的每一位职工打气。既要对当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作简单的总结,也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更要鼓励每一位职工。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疫情来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共产党员,理应冲锋在防疫一线,只有这样才能够无愧于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也才能够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共产党员理应冲锋在防疫一线!”疫情终将战胜,公共卫生安全必将保障。在这场战“疫”里,正是由于有了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样的民族脊梁的坚持与拼搏,和像小潘同志这样的普普通通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身居都市,还是身处乡村,都可以安心地在家里等待疫情过去。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小曹,男,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主治医师,20xx年8月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后分配到田庄卫生院工作,先后任田庄卫生院副院长,赵家砭卫生院院长职务,20xx年12月调任白家硷镇卫生院院长职务至今。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塑造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也培养了一个个锐意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鞠躬尽瘁,通过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创造出了不朽的辉煌业绩。

一.抓班子,带队伍,积极履行院长职责。

自担任白家硷卫生院院长以来,他深知医院要发展,打造一流的团队要走在最前面,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凡遇决策事宜多交流沟通,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把医院搞好,院长必须当好班长,必须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威信,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班子成员之间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民主公开的解决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成综合质量控管体系,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探索新的绩效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在他的带动下,班子团结、职工协同,单位工作很快步入轨道。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同级最高水平,干部职工面貌崭新,工作干劲十足,医院的整体工作在全县乃至全市名列前茅,多次代表县,市接受各级工作考核并取得优异成绩。

二.爱学习,能思考,多措并举提升医院软实力。

乡镇卫生院承托着全镇老百姓的健康,为了将健康扶贫工作融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中,形成常态化,他提出了“把贫困人口作为重点人群管理,把因病致贫人员做为极重点管理”的思路,经过多次走访贫困家庭了解情况,结合医院实际和贫困户具体困难,参考其他省份兄弟医院做法,经院委会研究讨论,决定给贫困户家庭发放“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健康扶贫”爱心卡,首次提出了针对贫困家庭的“六免一补”和“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广受群众好评。政策推出以来,医院共减免贫困家庭各项医疗费用共计4万余元,受益人次达20xx余人次。

东贺家石村贫困户党东利,女儿党欣悦急性腹痛住院,没钱交押金,拿着医院发放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健康扶贫”爱心卡,将信将疑,医院先诊疗入院,出院执行“六免一补”,家属感激涕零,出院当天即制作锦旗一面“心系民众健康,关爱贫困家庭”挂在医院的门诊。高兴的说:“女儿的病情恢复的非常好,孩子精神状态也特别好,住院这段时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医院对他们父女的关心无微不至,减免的医疗费用,对他也有不小的帮助”,东贺家石党支部书记也发来微信:“党东利家确实困难,感谢白家硷卫生院的支持”!该健康扶贫工作思路和管理办法,经县卫生局研究讨论后在全县推广学习。

三.勤争取,善谋划,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发展,疫苗品种以及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加,接种门诊时常出现接种儿童和家长排长队等候、拥挤不堪的场面,因排队发生的纠纷也时有发生,且存在差错事故等安全隐患。为改善预防接种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他多次自费外出参观学习,结合本院自身条件,多方筹措争取资金,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规范化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预防接种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等待预防接种的家长只需一次取号,便可由电脑全程监控并管理整个接种过程。预检、登记、接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屏幕都可看到当前每位接种儿童的详细个人信息,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在留观区,还专门设置了液晶显示屏提示接种序号及留观时间,有效消除了因留观时间不足而引发的医患纠纷。整个接种门诊区域呈“回”字形,做到“不走回头路”,从孩子接种疫苗预约提醒,到取号问诊、登记预约、接种留观全过程均有摄像头实时监控,极大地改善了预防接种环境,为接种人群提供了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达200平方米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全部按中医古典文化特色装修,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特色内涵,将中医资源进行整合,以中医馆为阵地,积极宣传和弘扬传统医学文化知识,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诊疗方式,得到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天道酬勤,他始终秉承“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院训,精于管理,业务精湛,到目前为止,小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评“最美白家硷人”爱岗敬业模范、“”绥德好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镇卫生院先后被评为“先进单位”,“县模范单位”、20xx年被评为“榆林市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质量建设先进单位”、“20xx年榆林市文明单位”、“20xx年榆林市卫生先进单位”,申报国家卫生计生委20xx—20xx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参加20xx年度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遴选活动。

白家硷卫生院在他的带领下年营业额由过去不足60万元提升到现在的300多万元,不仅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还把结余的资金用于房屋改造和设备添置。近年来医院自筹资金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dr等先进设备,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卫生院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目前,白家硷镇的老百姓基本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努力和奉献。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是无限的。小曹正是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严以律己、创新求变、求真务实的个人魅力时刻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十多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赢得了职工和广大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20xx年10月8日一早,育黎镇汪水村的小刘大姨,在家属的陪伴下,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面锦旗,送至育黎镇卫生院张涛院长手中,表达自己的感谢。小刘大姨因为带状疱疹后遗症导致神经性疼痛,四处求医,痛苦难忍,张涛院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精心治疗半个月,症状全消,痛苦不再。而这也只是张涛院长治愈的无数患者中的一个。

张涛院长自1999年从医以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精于专业,甘于奉献。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于20xx年1月被任命为育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育黎镇卫生院现状,重新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严抓工作纪律,着重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广各种中医适宜技术,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暖心的医疗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

作为医院主要负责人、党支部成员,张院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不分昼夜,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气、清廉的共产党员形象。在20xx年春节期间,因为过于辛苦,张院长因为“自发性气胸”不得不住院治疗,在插入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情况下,他不顾医嘱,未待恢复,提前自己拔管,带病每天按时到医院上班,春节期间连续几天,24小时呆在医院,防止节日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和值班人员一起度过平安的春节,却忽略了在家等待自己团聚的父母、妻女。基层工作繁复琐碎,作为主要负责人,更是要多思多虑,为了医院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为了患者受益,张涛院长殚精竭虑,常常夜不能寐,从节俭水电,到节约各种开支,致力将各种浪费现象降到最低,张院长一次次召开中层会议、职工大会,强调节约的重要性,在职工中形成浪费可耻的氛围。数次带领医院职工自己动手,进行放射科改造、乡村卫生室整修、医院水管维修等建设医院改造医院的工作,既提高职工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又节约了大笔请人干活的费用。张院长到任一年多,育黎镇卫生院各项开支大幅度减缩。

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张涛院长从实际出发,参考其他地区、其他医院的发展模式,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着重培养人才,派出多名临床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新的医疗理念、医疗知识、医疗技术,大力开展中医仪器治疗,针刺、艾灸、针刀等新的治疗方式,既为患者解除痛苦,又为医院创收。全方位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展治疗疾病病种,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在乳山市育黎镇群众中获得良好口碑,医院的业务收入也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张院长到任以来,针对育黎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档案建档率偏低,群众依从性差的问题,重新安排公共卫生工作,经过细致的了解、查访,在多个村落中选择有威望的村领导人和相关负责人,和卫生院工作人员一起完成公共卫生档案核查、建档等工作。严抓乡村医生管理,切实做好各项疾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的工作。20xx年,育黎卫生院建档率提升20%,档案复核率达到85%以上,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和回应,让更多的群众充分了解到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

张涛院长对待患者亲切体贴,视如亲人。遇到有困难的患者,想方设法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在老年人健康查体过程中,张涛院长了解到南北山村一对老年夫妇,二人均患有心肺疾患,并且行动不便,儿女均在外地,村庄地处偏远,客车很不方便。张院长坚持连续半个月,用自家车到村里早晚接送他们来院诊治,直到症状好转,患者出院。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每年垫付的住院费、药费更是数不胜数。张院长即使空闲时间很少,也不曾中断业务学习,在张院长的办公桌上,除了各种文件,再就是各种厚厚的专业书籍。他在中医针灸、中药汤剂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尤其是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的患者,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为患者减轻痛苦是张院长最大的追求。

张涛院长到任育黎镇卫生院一年多,医院各方面工作较前都有大幅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药房药库等工作在卫生局年终检查评比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威海市优秀单位的荣誉,公共卫生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育黎镇卫生院职工都深深相信,在张涛院长的带领下,育黎镇卫生院的未来会更美好。

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来,xx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共产党员,他坚守基层一线,冲锋在前,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院长,他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参与何官镇全面防控、联防联控相关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他意识到此次疫情防控任务重、责任大,他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沟通、汇报,及时启动、参与部署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响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

卫生院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又是窗口单位,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有可能就是潜在的传染源,防控工作迫在眉睫。他立即召开班子会议,成立何官卫生院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应急处置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疫情初期,他紧急充实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力量,对进入医院的每一名人员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人员并规范处置;他还组织紧急储备84消毒液、酒精、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体温枪等物资,发放到职工和乡村医生手中,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他积极组织总院、分院职工及所属卫生室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院感防控知识,提高了疫情防控能力和防止院内感染能力。

何官镇位于青州市的最北边,青银高速、长深高速过境,还有高铁青州北站,流动人口多,疫情防控任务重。何官卫生院先后在高铁青州北站、各高速路口安排值守,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他对各值守班次进行科学安排。值守初期,由于天气寒冷,他多次深夜到执勤一线,及时购买棉大衣,从家中拿来了暖手宝,叮嘱值班人员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卫生院组建了两支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作为卫生院院长、党支部副书记的他亲自带领其中一支,负责54个村庄。他带领队员深入防控一线,下村入户,收集摸排外来人员信息、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处置突发情况。1月23日晚上7点,耿家里双2名武汉返乡人员,出现发热,接到通知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做好防护措施、陪同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结果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才松了口气,返回医院时已经深夜12点多了。对于辖区内的外地特别是武汉返青人员,他总是冲在前面,参与处置,耐心嘱咐他们居家隔离观察,消除恐惧心理。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群众中说什么的都有,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基层卫生战线的老兵,他深知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动汇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单、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控新冠肺炎的政策措施,让群众熟悉疫情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恐慌心理。疫情发生以来,共发放宣传材料4种60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制作宣传栏52个,转发微信30余条,对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提高防控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上级政府两手抓、两不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的工作精神,他主动配合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企业复工的疫情防控工作,对复工企业的外来人员全面实施隔离观察14天,每天两次测体温,并对其居住环境开展了预防性消杀,将输入性传播的可能彻底消灭。他还到辖区企业,指导企业做好员工宣传、防护物资准备、环境消杀、员工体温监测等工作。

疫情防控以来,他已经在医院待了一个多月,他与妻子两地分居,年迈的父母在老家无人照顾,他的心中也充满对家人的愧疚,但是因为疫情防控工作,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知道,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彻底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能真正无愧自己在党旗下的宣誓!作为何官卫生院的带头人,他坚定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他相信,只要上下同心,团结一致,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卫生院个人事迹材料

小卢,男,现龄63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84年至今在保康县寺坪镇大畈村卫生室工作。

1977年小卢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卫生兵;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底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1984年,复员回到大畈村当村医;20xx年被县卫生局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xx年被镇卫生院授予“先进个人”称号;20xx年4月,获得“襄阳好人”敬业奉献类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小卢同志孜孜坚守的工作作风。大畈村山大地广,村民大都住在高山之上,山路崎岖难走。在日常工作中,他从不因困难而推辞患者的求助。只要有患者需要上门服务,一个电话过来,他就及时上门诊治,情况严重的就用自己的自行车、摩托车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遇到无法救治的情况时,便马上帮助患者转上级医院就诊。一天深夜,一名患者因急性胃出血需要紧急转县医院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小卢同志一边护送患者向山下转运,一边与镇卫生院联系救护车辆,直到患者在县医院脱离危险后,他才连夜回家。

三伏沟村村民包国英因患类风湿关节炎,摊痪在床一年多,想放弃治疗,小卢同志听说后,主动找上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细心治疗,使她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还能上山劳动,患者包国英非常感动,逢人就说是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村民王发祥,患脑梗塞,全身瘫痪,小卢不顾二十多里的山路,上门几十次,使他恢复了生产生活的能力。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小卢的行医生涯中,多得不可胜数。

小卢医生三十年四如一日,走村串户,跑遍山村的每一条羊场小路,共接诊病人十二余万人次,出诊近六万人次,上门服务的行程超过了18万公里。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用仁心仁术贏得了老百姓的掌声和欢笑。

卫生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xx从事医疗工作二十余载,救死扶伤,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对每一例患者都是诚恳相待、精心施治,力求尽快解除患者疾痛。

xx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一心为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为了患者的利益,牺牲自我。工作中,他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经常以院为家,以病人为伴,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替患者解难,脚踏实地耕耘,默默无闻奉献,用一颗赤诚的心,让一个个患者顺利康复。

他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做人底线,始终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科室目标考核相结合,把工作落到实处,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明确、行为上遵守。

他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见。因为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之重任,他认为任何微小疏忽或惰性,对一个需要你治疗或帮助的患者来说,可能就是终生痛苦和人生灾难,甚至生死攸关之大事。

为了病人的安危,xx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24小时待命,不记报酬,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作为医院会诊专家组长,24小时随时待命会诊,没有白天和晚上。

疫情期间,除了正常的上班外,几乎没有一个晚上不是在会诊病人,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医院所有的危重病人及转运病人的入院,均需要他把关。多年来的职业素养,让xx对每一位疑似患者都付出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耐心。

得益于他的坚守和付出,医院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无论是门诊病人或住院病人,都没有出现误诊和漏诊,避免了疫情扩散的同时,使很多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常言说:好钢用到刀刃上。xx认为即便是有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心,有治病救人的崇高愿望和理想以及责任心,如果没有精湛的医术,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治病救人。

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是需要不断有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涌现的学科。为了更好的治病救人,无论临床工作多累,xx都要挤出时间不断的学习,提高和更新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兢兢业业。

而作为一名科室主任,他一直把提升的团队的技术水平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除了制定严格的科室管理条例,还明确提出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六个方面作为科室建设的重点。利用早上晨会时间,每月一次业务学习,xx会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学科前沿新动态解读传授给大家,还经常请本院与业务相关的科室主任或外院专家、学者给大家讲课或做报告。带领好自己的团队,以便更好的奉献社会,服务群众。

xx曾有两次骨折的经历,但他一次都没有休息。每次他都是打着石膏,拄着双拐、坐着轮椅查房、会诊、值班。记得有一次会诊,为了抢救病人,xx扔掉拄着的双拐,跪到床旁,给患者反复吸痰,最终使这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他常说抢救病人是医生的职责,是我的天职,我必须尽我所能。在他的心里,自己永远属于患者,对所有需要帮助的患者,他一视同仁,尽心竭力。他也从来没有因为不是他值班或已下班,推脱过任何一个患者。既然选择了医生职业,就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救死扶伤。

卫生院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储xx,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榆树村人。自1993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17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超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990年刚毕业,昭云同志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发奋,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刻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昭云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一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理解治疗呢,他自我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1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单愉快的节日。

2000年5月9日,那是昭云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此刻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透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但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透过那该怎样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昭云医生显得十分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刻就是性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向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性命就多一份期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最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最后得救了。

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忙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之后透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昭云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昭云医生透过仔细检查思考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状况下,昭云医生透过多方联系,县医院最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昭云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昭云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昭云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用心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09年9月昭云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我给自我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样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一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昭云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我的岗位上,用心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坚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昭云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昭云同志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就应引昭云同志为自豪,以昭云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个人卫生标兵事迹材料

选煤厂洗煤车间党支部书记王xx工作勤奋,作风优良,大胆管理,敢于负责,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作用,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取得了优异成绩。现汇报如下: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xx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生产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意识,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及时掌握各岗各人的安全动态,科学合理地组织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对重点人进行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大胆管理,狠反“三违”,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并结合车间安全管理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办法,并严格执行,出现“三违”严肃处理。

王xx在平时工作中,十分注重现场管理工作,他勤于巡检生产现场,积极排查事故隐患、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努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全车间二十几个岗位,每天至少巡检两遍,对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管理,及时掌握各岗、各设备的状况,合理调配生产人员,出现问题,他总是及时赶到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保证了洗煤安全生产。

在职工的安全教育方面,王xx注重从整体上提高职工安全素质、自主保安能力和安全意识,一年来,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的时间,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的指示精神,并组织学习了《选煤厂安全规程》《选煤厂事故案例》和相关操作规程。平时注重收集相关安全事故案例,结合生产实际适时教育广大职工。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矿、厂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以及安全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学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员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严把新分到班组工人的上岗关,安全意识不强的人决不允许单独顶岗,加强了对重点人的重点管理,促进了车间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

王xx特别注重自身安全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此,该同志一方面积极加强洗煤生产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安全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在工作中摸索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工作技巧,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注重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职工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大力开展“献计献策”活动。一年来共征集安全合理化建议六十余条,为车间优化工艺、改善作业环境、消除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车间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

在王xx和其他管理干部的带领下,20xx年洗煤车间实现安全生产,多次创出最好生产水平,全年洗精煤185.46万吨,杜绝了轻微伤以上人身事故、重大责任事故和严重“三违”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各项安全奋斗目标,为洗煤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卫生个人事迹材料

其实,卫生是我们到处都必需留意的,在路边,在大街上,在小巷中,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常常买一些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明白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吃了十很简单生病的,甚至会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病症,讲卫生的习惯有许多,比方: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

不良的卫生习惯很简单损害健康,有这样一个实例:有个农夫老汉,近日感到全身不适,随即去医院就诊,原来老汉养成一个宠爱掏耳的坏习惯,在田埂地头,常常顺手掏耳,所以那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需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养,生理素养,去掉不良的.卫生习惯。说到健康,在报纸上你还可以看到:多吃水果,熟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卫生与健康是精密相连的,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简单生病,有时连你珍贵的生命也会受到侵袭。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常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培育好的习惯。

个人卫生标兵事迹材料

选煤厂洗煤车间党支部书记王xx工作勤奋,作风优良,大胆管理,敢于负责,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作用,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取得了优异成绩。现汇报如下: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xx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生产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意识,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及时掌握各岗各人的安全动态,科学合理地组织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对重点人进行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大胆管理,狠反“三违”,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并结合车间安全管理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办法,并严格执行,出现“三违”严肃处理。

王xx在平时工作中,十分注重现场管理工作,他勤于巡检生产现场,积极排查事故隐患、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努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全车间二十几个岗位,每天至少巡检两遍,对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管理,及时掌握各岗、各设备的状况,合理调配生产人员,出现问题,他总是及时赶到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保证了洗煤安全生产。

在职工的安全教育方面,王xx注重从整体上提高职工安全素质、自主保安能力和安全意识,一年来,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的时间,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的指示精神,并组织学习了《选煤厂安全规程》《选煤厂事故案例》和相关操作规程。平时注重收集相关安全事故案例,结合生产实际适时教育广大职工。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矿、厂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以及安全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学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员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严把新分到班组工人的上岗关,安全意识不强的人决不允许单独顶岗,加强了对重点人的重点管理,促进了车间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

王xx特别注重自身安全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此,该同志一方面积极加强洗煤生产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安全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在工作中摸索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工作技巧,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注重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职工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大力开展“献计献策”活动。一年来共征集安全合理化建议六十余条,为车间优化工艺、改善作业环境、消除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车间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

在王xx和其他管理干部的带领下,2019年洗煤车间实现安全生产,多次创出最好生产水平,全年洗精煤185.46万吨,杜绝了轻微伤以上人身事故、重大责任事故和严重“三违”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各项安全奋斗目标,为洗煤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据此为其申报2019年度“安全标兵”荣誉称号,请各级领导审核。

个人卫生标兵事迹材料

xxx,1979年出生,现任x医院儿科副主任,儿科主治医师。多年的从医道路上,该同志始终把病人的生命健康和患者家属的所需所盼放在第一位,牢记“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职业宗旨。面对危重病人,总是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敢于担当、勇于攻关,多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出病儿生命。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医务管理者,亦为医院儿科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取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该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医务工作者,深知群众“看病难”的各种原因,敢于跳出医生的角度看待医改。为了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该同志始终做到能用基本药物的尽量不用目录之外的药物,能够准确判断病情的尽量不开具相关检查,深受困难家庭患者的好评。20xx年在下乡支援伊塘镇卫生院半年期间,就医疗资源分配、医保提入比例、各类慢性病入院治疗的不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

工作,更是技术的带头人,负责低年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及长沙医学院大四学生的教学工作。曾成功组织救治了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呼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休克等危重病人约15000例,挽救了多名患儿的生命,被视为儿童健康的守护神。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该同志放弃了当下的工资待遇,克服了家庭的诸多困难,先后4次争取远赴上海新华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共15个月,每年均在国内及省内参加短期学习班至少5期,并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带着平时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不断学习和掌握儿科疾病诊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了解儿科发展的新动态。进修后回到医院,把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先后在省及国家级核心医学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2篇,其所兼任的长沙医学院教学工作4年当中,亦获得该院师生及专家的好评与认可,连续3年被该院评为年度“优秀教师”。该院儿科诊疗水平不断进步并一直在我市保持领先水平,该同志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医20xx年来,该同志始终保持了仁爱之心和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精神,辛勤地耕耘在医疗服务第一线,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患者就诊,就随叫随到,从来没休过一个安静的节假日,为了保证能及时出诊,该同志放弃了原本更好的居住条件,至今仍居住在医院的家属宿舍内。该同志洁身自好,从未收受红包礼金,业余生活以学习为主,从不涉足娱乐活动。该同志对待每一位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有时候,由于不理解、期望值过高等原因,个别患儿家属有时责备、谩骂甚至殴打医生。该同志面对此类纠纷,总是做到不仅尽心尽力,而且耐心解释,争取理解配合,以期缓合医患关系。20xx年以来,特别是担任小儿科副主任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该同志个人原因而引发的医患矛盾。

卫生院事迹材料

29年中,王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xx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说。

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王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王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王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88年3月22日,王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这样的好医生。

个人卫生标兵事迹材料

叶xx,男,37岁,泵业公司二车间x班副班长。为人正直、踏实肯干。多年来始终坚持在一线,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本着一个工人应有的精神,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风采。

虽然已是车间的业务骨干,叶却从没满足。他认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工人,仅仅只是局限于掌握单项业务技能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不断学习,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才不会“大浪淘沙”被淘汰。所以他主动向老师傅学习别的车床操作技术,掌握操作技能。不断利用业余时间苦专研,并跟床学习。常常是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跟着老师傅加班连点。就是凭着这股子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韧劲,他很快掌握了一门新的操作技能。并在老师傅抢轴承座工期紧忙不过来时立即顶了上去形成“三班倒”,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任务。为车间分了忧。排了难,赢得了同事们和领导的交口称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拥有更多的业务技能才能更实际的解决车间的实际困难。这才是当今工人应当具备的时代特色和本质风采。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技能,真正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老黄牛”的称号,也许在现在看来有点老土,它常常被现代年轻人用来和“傻”、“笨”联系在一起。可叶却不怕“傻”不怕“笨",他认为现代年轻人就应该发扬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就是要向老一辈们学习,做一个善于吃苦的”老黄牛“。在日常工作中,他脏活累活抢着干,急、难、险件当仁不让,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今年十月份,车间又接到十块小底板的加工任务,还是工期紧任务重。他二话没说没等领导安排就主动上床子自觉加班连点连轴转,跟时间争分多秒。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干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效率大为提高。不但保质保量保了工期,还为别的同志分担了任务,避免了其他同志因为不能及时完成任务被考核。"战友”连声感谢,同时还得到了车间领导的赞许,号召大家都向他学习,他只是淡淡的说:“应该的......应该的......。”

在日常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章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违反操作规程;熟记操作规程,不戴手套操作机床,不违规吊装;坚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坚持“两穿一戴”,坚持搞好联保互保。在自律的情况下,坚持督促工友的安全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断使自己和车间的安全工作都争取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付出不要太在意回报,只要你真心实意的并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你的付出会有公认的,那我们还在在意些什么呢?”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卫生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xx,生于1986年4月,中共党员,现任二十四团医院门诊部主任。2009年7月,他抱着扎根基层、驻守兵团的信念,一毕业就来到了该团医院工作,一干就是11年。从踏进医学之门的青涩和懵懂到今天对医疗专业知识的熟能生巧,到成长为团医院门诊部主任,始终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不一样,没有爆竹声声辞旧岁,也没有大街小巷的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做贡献。

而有那么一个地方却异常“热闹”。同时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身影一直穿梭在这个“热闹的场所”——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四团医院门诊部主任xx。

一场毫无硝烟的战斗警报拉响了,xx不仅要做好门诊工作的各项事务,更要统筹协调医院“新冠肺炎”的相关工作,大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制度、车辆安排,小到电子体温计调配、口罩发放,医院一切工作流程都由他协调统筹,疫情形势严峻,他一刻也没有停歇,每天奔走在各项制度的落实、各类疫情防控的部署、各种流程的制定、会议协调等工作中,同时制定了防控方案、救治方案以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的布局及工作流程,组织、协调发热门诊流程、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改造、整合病区作为医学观察病房的工作,安排各岗位医务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竭尽全力做好疫情相关学习、培训工作。

在医院刚接到防疫任务时,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他第一时间组建了疫情防控应急分队、发热门诊梯队、专家组、防控组、救治组等。为了保证各项流程的顺利进行,他每天召集相关科室组织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模拟演练,每次演练都在2小时左右,他从不缺席、全程跟踪,从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要求改进,规范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诊疗及转运流程,提升他们对新冠肺炎的识别能力,既保证了患者的就诊安全,又增强了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从临近春节开始他就以医院为家,妻子同样是名医务人员,因在河北张家口进修不能照顾家里,工作及生活上的原因只能把还不满三岁的儿子寄养在甘肃丈母娘家。和妻儿本就难得的视频聊天,在这期间变得更加珍贵,一天两天,有时候忙起来甚至三四天才能抽时间通过视屏看一眼听话、懂事的儿子,询问下妻子在外地的安全状况,他的儿子总是在视屏里喊着“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我乖,我听话!”。尽管如此,他也只能匆匆聊上几句,收拾好心情,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天疫情防控各项调配统筹工作,都能让他忙到凌晨四五点,有时甚至一夜不眠,虽然这样高负荷的工作他也会疲惫,但他从未让工作的效率及工作质量降低过,他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冲锋在前,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卫生院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xx,男,1955年生人,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平度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兼任潍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兼任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xx个性憨厚,为人正直、诚实,与人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工作作风朴实,勤劳、严谨务实。四十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医疗技术,优秀的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及患者的称赞。连续多年荣获青岛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终身中医药优秀人才。平度市、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6年始担任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以来,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自1998年始连续几届被评选为青岛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医示范门诊”;“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特色专科”;“山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青岛市县市级综合医院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连续多年被我院及青岛市卫生局评选为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李xx出身于中医世家,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立志,长大后象前辈一样为病人解除疾苦。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至潍坊市益都卫校任教,校园环境虽然优雅,但心中总觉不能亲手为病人解除疾苦而少了点什么,于1980年毅然决然地调回平度市人民医院,跟随其父——平度市名老中医李从惠先生学习,深得其传。1980年冬参加潍坊市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学习1年。1983年到潍坊市中医院跟随潍坊名医郝怀清主任医师学习1年。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名医医案、各家著论,认真阅读有关医学杂志,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很多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缠绕。如崔家集镇崔家庄村崔某,是一名16岁的在校女学生,上体育课时发现自己身体出的汗为红色,后连续2个月一直持续不断,且症状越来越严重,穿的白色衬衫染成了血色,四处求医问药,一筹莫展,最后找到了李xx主任,他凭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明确诊断为“血汗症”,运用中药汤剂先后治疗20天而痊愈。东阁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的张女士,持续高烧一周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疼痛,皮肤呈现皮疹,输液服药未见丝毫改善,慕名找到李主任,在详细询问病情,细致查体后,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运用中西两法治疗,12天后痊愈。同和街道办事处贝赫切特病患者宋某,突然右下腹剧烈疼痛、发烧,被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收住普外科准备手术治疗,李xx会诊后确诊为血管炎血管栓塞所致,即刻转入中医病房,予以激素冲击和抗凝治疗,7天后痊愈,免去一刀之苦。中医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他通过认真研讨和外出学习,率先在平度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免疫病,在中医科的基础上,创建了风湿免疫科,使很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很多患者深受其害,李同志查阅了大量文献,从浩瀚的中医药堆里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创立了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于1997年在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科研立项,至今使一千多名患者得到了治愈。运用自拟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农村,有很多中老年人因长期劳作,患上了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痛苦异常,活动受限,自1984年始,李xx运用自创的透骨止痛消肿汤熏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至今使2万多名患者得到了很好治疗。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善于总结临床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其原因,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了《自拟宣敛平喘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的研究,获平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院内科技成果十二项。86年发表的《我治酒后胃痛》获首届山东省齐鲁杯优秀论文奖、98年发表的《祛瘀止痛消肿汤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获青岛市中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先后在国家、省、市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李同志经常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躁、焦虑、抑郁。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李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方便病人早上班,晚下班。病房工作时,经常遇到门诊病人到了下班时间赶来求诊,他毫无怨言地重新穿上隔离衣为病人诊治。

家住平度市麻兰镇70多岁的农民张某,膝下无儿女,因肠梗阻住进了平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次常规会诊后,结识了李xx,从此与李xx结下了深深的医患情缘。老人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来回看病连公交汽车都舍不得坐,25公里的路程,都是由老伴骑自行车带着老人慢慢过来。几乎每次复诊都到了下班时间才能赶到。可李xx从不推诿,不管多晚,总是细心地扶老人坐下,倒一杯热水,认真细致地给老人看病。九年内,坚持给病人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还有很多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出门容易感冒、摔伤,李xx便利用休息时间,到病人家中为老人诊治,社区里的姜大娘、于大婶、张大爷等等,都是他上门服务的对象,老人们感激不已。有时病人来院看病,取药时发现钱不够,离家又远,李xx经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垫付药费,以免耽误病人的治疗,体现着一名医生的仁爱之心。

许多病情严重的病人住进了中医科病房,经李xx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后,有些家属表示感激之余邀请其吃顿饭或塞一个红包之类的,都被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不容易,治病花费不少,回家康复还需调养,要多为病人着想啊!千万别为一些蝇头小利,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丢弃了医生的医德!

李xx从医40年来,情系患者,真情服务,无怨无悔,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事迹,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广大患者的心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真心拥戴,其事迹在平度日报和广播电台进行了大篇幅宣传和报道。

李xx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上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

卫生院事迹材料

黄xx,男,19xx年12月20日出生,现年35岁,中共党员,19xx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大医学院临床专业,20xx年8月任官家嘴镇卫生院院长,20xx年10月任太和堂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官家嘴镇是他的家乡,从小到大,为家乡办一所好医院一直是他的梦想。黄xx的父母都是农民,母亲生下他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常年的治疗让家里一直十分贫穷。从懂事起,黄xx就希望自己长大成为医生能治好母亲的病。读初中的时候,他母亲因病去世,家里变得更加贫穷,邻里乡亲和亲戚们给了他们家很大的帮助。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考进湖南师大医学院临床系,毕业后分配进黄土铺镇卫生院,很快成为当地最知名的全科医生之一。

从参加工作起他就从未忘记过家乡人的恩情,只要乡亲们打来电话,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有多忙,他都会骑上摩托车赶回官家嘴为乡亲们出诊。由于工作出色,县卫生局领导于20xx年8月任命黄xx担任官家嘴镇医院院长,上任当初,官家嘴镇医院除了政府拨款新建的房子之外,算得上“一穷二白”医院工作人员虽有7人,却没有一个临床医生,只好返聘一些退休的老医生坐诊,且各自为政,年营业收入只有60多万元,还欠下外债20多万元。黄xx院长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发誓要将医院办起来,通过他的多方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医院医务人员从7人增加至36人,由只能治疗感冒的单一门诊变成了拥有外科、内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并配备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x光室和综合手术室的综合性医院,基本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医院的业务年收入由原来的60多万元增至300万元。由于成绩突出,官家嘴镇医院获得了祁东县“十佳医院”称号,黄xx院长获得了祁东县“十佳院长”和“十佳医生”的称号,受到了省卫生厅专家组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高度评价。故此,县卫生局于20xx年10月将黄xx院长调往祁东县最西部的医院——太和堂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

“让农民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黄xx院长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办院的宗旨。在他心里,最好的医疗服务就是有一个干净卫生令人舒适的医疗环境,有视病人如亲人的最热情的态度,有“白求恩”式的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太和堂镇中心卫生院不卫生一直都是我院的一个顽症,黄xx院长痛下决心,一定让卫生院卫生起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将门诊的墙壁重新进行了刷新,地面进行了整修,对清洁员进行了分区管理,每天不定时的进行卫生的打扫,对我院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对各科室每个月进行了卫生评比,对卫生搞得好的科室进行了奖励,黄xx院长一看到医院病区地面上有纸屑,棉签等垃圾就会捡起,彻底改变的了我院的脏、乱、差的现象,治疗我院不卫生的顽症。20xx年3月12日植树节黄xx院长带领职工种树,在医院的空地上铺上了草皮,种上了花卉。让病人一走进医院就有一种干净、整洁舒适的感觉。病房是患者的家,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在黄xx院长上任后,为病房里安装了空调和电视机,24小时提供热水和开水,24小时提供保洁服务,真正的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使我院有了一个彻底的改观,使医院变成了一个卫生的医院,一个温馨的医院,一个花园式医院。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院严格推行“微笑文明接诊”制,医务人员无论对错严禁与病人发生争执,只要发生一起争执医院就要扣除当事人当月的全部奖金。

“透明式治疗”是太和堂镇中心医院管理中特色,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黄xx院长要求医务人员一定要让病人做到“三清楚”:一是要让病人清楚这种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病。二是要让病人清楚医生的治疗方法,所用药物的作用,让医治过程透明化。三是要让病人清楚同样的病如何预防。“三清楚”的推动不仅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细节,也较好地推动了全镇的预防保健工作,提高了全镇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在黄xx院长接手管理太和堂镇中心医院之前,医院设备陈旧老化,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低,医疗质量与上级的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营业收入每个月只有18万多元,还欠下外债100多万元,黄xx院长上任后,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添臵了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球仪、微量元素检测仪、宫颈癌筛查设备等,医院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医疗检测水平,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准确的诊断出疾病。在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黄xx院长亲自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学习,每个月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三基”考试,对考试前三名进行奖励,对不及格的给予处罚;并和衡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协作,请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来我院指导培训医务人员,每个月定期派出临床一线医生到市中心医院进行进修。新机制产生新活力,医院的医疗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受到了医疗质量管理年专家检查团的表扬,医院的业务收入从此直线上升,每个月营业收入达50多万元。

黄xx院长一到太和堂医院上任后,就和院务组人员去到了罗口町敬老院看望了“五保户”,送去了慰问品,并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春节前夕,再次去看望了他们,送去了一些生活用品;对镇里的五保老人和特困群众来看病,能减免的费用尽量减免,有些困难群众前来看病没钱吃饭,黄xx院长自掏腰包为病人买来盒饭;20xx年3月22日太和堂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xx、副院长王新武一行走访了文桥村、大路村的贫困村民,为贫困村民送去了慰问金,与村民亲切交谈,并及时的向当地群众宣传农合政策,免费住院分娩和农村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在走访的过程中,突遇一村民急发心脏病,生命垂危,黄xx院长迅速对其进行了救治,经过10几分钟的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并及时向患者家属和村民讲解了突发心脏病如何对患者救治,受到了患者家属和村民的好评和感谢。

20xx年是卫生工作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新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基本药物的实施、公共卫生项目的进一步推进、乡卫生院环境整治等政策的落实,我院在黄xx院长的带领下,医院的内、外环境上有了质的改变。

根据新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卫生院从20xx年1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上级文件精神下达后,黄xx院长积极响应上级文件精神,立即召开院务组和全体职工会议,不折不扣的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对我院的药品进行盘点,对下一步用药提出新的要求,有的医生对基药的实施不理解,他耐心的给他们讲政策,做思想工作,直到他们理解为止。确保了我镇基本药物工作的顺利开展。

20xx年是公共卫生工作实施的关键一年,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靠自己摸索,但他心里清楚,这是国家用钱在买我们的服务,不得有半点马虎,他把每一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每一项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人身上,使每一人身上都有责任,公共卫生工作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亲自去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争取使他们都满意为止,有时候他亲自到各村看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我镇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好的药品和设备,坚决拒收供应商的回扣,自觉抵制商业贿赂。黄xx院长在担任太和堂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后,除了负责全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外,还经常深入到临床一线,利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的临床经验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受到了患者家属的称赞。

在生活中,医院职工生病住院了,他亲自到医院去看望他们,职工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他也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心为民,他是西区人们健康的守护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