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语文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8 10:19:28 作者:字海

教学工作计划是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安排和目标的总结和概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教学工作计划,了解一下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六年级语文教案《养花》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的。

找到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并体会到作者对花的爱。

一、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了解了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这篇发表在1956年的《文汇报》上的文章中深入老舍先生的内心,去体会老舍先生对养花的情有独钟。

二、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6自然段,划出老舍先生爱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生自己读书,批画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四、汇报:

重点语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从课文中怎样体现“如此循环”?(“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在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2、想象搬花时会发生什么事?读文章,体会乐趣,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变换句型,意思不变。体会作者想强调什么。强调劳动才能把话养活,这是真理。

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层,想层意。“夸花——上花——送花”。引导学生想想层意背诵本段。

2、讲本段中破折号的用法:解释说明。

第六自然段:

师:难道伤心的事也是乐趣吗?

讲白岩松写的书《痛并快乐着》;讲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告诉学生人生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老舍先生也视其为一种乐趣。

讲时板书:有门道,有益身心,使人喜悦,让人伤心。

五、师:所以老舍先生说有喜……[教师引读]。

六、写法知道: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浏览一遍,想一想3-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分总)那么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又有什么关系?(前后呼应)。

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思路。用多方面的材料来突出中心。并且前后呼应,使文章更严谨。

七、课外延伸: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是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现代文学。他也写了许多书。他在回忆他的父亲时,说老舍先生一生有20多种爱好,其中养花是他十分喜欢的。向学生推荐舒乙的《花草》。

六年级语文教案《养花》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六年级语文教案《养花》

在家里,我喜欢养花,因为花不仅香,而且很漂亮。养花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爱好。

我喜欢养花,养那些平凡而不娇气的花,因为这种花才会开的更好,更香。所以,每到养花的季节,我都会养上六七盆花,然后浇水,我会每天早早地起来看我的花长得怎么样了,发芽了没有,开花了没有,还会在它的身边祈祷,让它快点发芽开花,可是它仿佛和我对着干似的偏偏就是不开花,我就生气的走了,可我还是会站在墙角偷偷地观察它,等它开花。

终于有一天,它开花了而且是好几种颜色,漂亮极了,把我高兴的祥吃了蜜一样甜,过了几天,我的宝贝突然干枯了,我当时的心情像刀割一样,我辛辛苦苦地种的花就这样枯了,正因为这样我好几天没有了笑容。有一天,我步履缓慢地去看那些花,它又不知不觉地活了,我的笑容又回来了,可是我的花怎么突然又活了呢?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浇水太多的缘故。

有一次,我把我班的同学请到家里来欣赏我种的花,他们都夸我种的好,可把我高兴坏了,我让他们有空常来我家赏花。现在春天又来了,我又准备了很多花的种子,我要在这个春天播下希望,播下美丽。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色有香,既付出了劳动,又得到了回报,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小学语文养花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花草。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精选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身体,消除了疲劳。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

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6)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7)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8)第一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前后照应,第七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二、巩固延伸。

1.通读全文,感受喜与忧,笑与泪。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布置作业。

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实践活动:每人养一种花。

附:板书设计。

养花。

种易活花。

怎样养花。

付出劳动。

也有忧愁共享成果。

教学反思:本文题材为散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通过对学习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体会学习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反复体味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名家名篇的兴趣。

六年级语文教案《养花》

付出劳动。

也有忧愁共享成果。

教学反思:本文题材为散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通过对学习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体会学习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反复体味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名家名篇的兴趣。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精选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初读课文并质疑。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观看情景朗读,然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2.你养过花吗?有什么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板书:13养花。

二、合作交流。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尽”,分别组词。

(2).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3).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4).谈谈已经读懂了什么。

(5).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清课文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课下搜集老舍先生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人品、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品读体验。

1、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或对老舍先生的印象。

2.自己默读、感悟。

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4.班上汇报。

采取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着重理解这些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4)养花有益身心。指养花锻炼了。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六年级语文教案《养花》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揭示课题。

(板书:9养花)。

认识老舍。

老舍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作家和语言大师。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指导学生“秉”字的写法;“砸”的右半部按什么的笔顺写。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后,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课文中指养花使作者感到快乐。

计较:计算比较。课文中指作者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在意。

奇花异草:稀有罕见的珍贵花草。

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体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

置之不理:置,放;理,过问;之,它,本课指花。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把花放在一边,不去管它。

自生自灭: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之。意思是任其自然生长,不加过问。

关切:关心。

一来二去:形容交往频繁。课文中指经常和花打交道。

门道:门路。课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养花的方法。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指好几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课文中指工作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花,再工作一会儿再去看看,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

有益身心:有益,有帮助;身心,身体和精神。有益身心就是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胜于吃药:比吃药的效果还好。

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昙花:一种常绿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红的紫绛色,中间纯白色。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可供人观赏。

秉烛夜游:举着蜡烛在夜间游赏。

赠给: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生词的理解可以穿插于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单独去解释)。

(三)阅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分段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将哪些自然段合为一个段落的分歧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将归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读一读,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指导学生理解自己归并成段的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养花”这一中心表达不同方面的意思,是可以独立成段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特殊,由于每个自然段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全篇课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共分成七段。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间2~6自然段为一段。教师在肯定这种分段方法后,指出将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课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确的。

结合这篇课文特殊的段落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懂得在理清课文脉络时,要从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入手,按课文的实际情况分析、理清课文结构。将学过的分段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中,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在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写“我”是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四段:写养花有益身心,“我”从养花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

第五段:写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写养花的乐趣。

如果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为:从养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增长知识、养花有益身心、养花有成功的欢乐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在概括段意时,以学生概括为主。对于较难概括的段意,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修正。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作者把养花当作了生活中的乐趣)。

通过对课文字(爱、满)、词(乐趣、计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一个真正爱养花的`人。教师在此可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学生理解“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的意思。从中体会出作者在繁重的写作工作中仍要挤时间养花,可见其对花的爱之深及养花的乐趣之大。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爱养花。从全文来看,这段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板书:1.为什么养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总述)。

2.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板书:2.养什么花)。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生动、精炼、幽默。在这一段,仅用三十一个字,就将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了。你轻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3)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既因气候的特点选择好养的花草,也有欣赏这些看似平凡普通,没有美丽娇贵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的含义。

(板书:有花有果)。

3.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板书:3.养花要摸门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学生造句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情况下应该理,什么情况下应该不理,并鼓励学生多造有积极意义的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板书:长见识)。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4.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1)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板书:4.养花要付出劳动--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反问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

5.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养花须劳动,而劳动则有益身心。

养花的乐趣并不止于此,我们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乐趣。

(2)请两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学生们边听边看书,体会课文内容,从第七段中选出适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

(这一段主要讲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来概括)。

(板书:5.养花使人喜悦……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进门就夸“好香”--骄傲;秉烛夜游;赠给--特别喜欢)。

结合以上语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自然让作者欢喜;而自己养的花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喜爱让作者感到骄傲;和朋友一同分享养花的乐趣,才是作者最为高兴的事,体会作者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共享的思想境界。

6.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这段写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难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伤心的心情)。

(板书:6.养花使人伤心……有忧有泪)。

(2)作者和全家这样伤心,从悲伤之情中还能体会出什么情感?

(对花的喜爱、怜惜之情)。

(3)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4)男女生分别背诵,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7.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在第二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理解第七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教师在这里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这段总结的高度概括性和辩证性。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板书:养花确有乐趣)。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体会,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四)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学生回答,相互启发思路)。

2.请一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口述片段,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地列出提纲并进行讲评。

3.学生可参考提纲的思路,写片段。教师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地加以指导。

(五)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养花》教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生:老舍。

师: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师: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生1:我会写自己养花的经过,写怎样播种,写怎样浇水,写花怎样长大,怎样开花。

生2:我想的跟他一样,不过我还会写自己养花的收获。

生3:我会写我养的花是怎样的,写自己看到花开后的心情。

生4:我要写自己养花时碰到的困难。师:同学们谈了很多。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

师:课文哪些地方直接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生:课文第七自然段总的写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生齐:好!(各小组组织学习)。

师:哪个小组先来谈谈。

生1:我们小组要谈的是第六自然段,我们小组觉得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养花的"忧"和"泪"来写,"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最能体现老舍爱花。因为他已经和花建立了深刻的感情来,花开他就高兴,花死他就悲伤。

师:我觉得很奇怪哎,明明是写养花的乐趣嘛,为什么要写伤心事呢?

生2:我觉得养花有成功有失败,一个人如果只有成功,那他的生活也就单调无味了,因此失败的心酸苦楚反而衬托出成功的不容易,衬托出快乐的珍贵。

师:对,你说得棒极了。老师用一个词给你概括:"以忧衬乐".因为人生路上失败挫折和成功喜悦永远是相伴而行的,这样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生。

师:我们能把老舍这种伤心读出来吗?

(生感情饱满地读)。

师:还有谁从其他段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来了,与大家共享一下,好吗?

生3:我们小组要谈的是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围绕了养花的"喜、笑、花、果、香、色"来写,每句话都流露出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写出了老舍的高兴心情。

师:你能高兴地为大家读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

生4:"秉烛夜游"说的是夜晚拿着蜡烛去游玩。给人一种浪漫感。

师:对啊,这就是养花的劳动成果带来的乐趣啊。

师:继续说说前几个段的体会,有没有读到前面段落的同学。

生5:我们小组要谈读是第一自然段,"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说明老舍爱花。

生6:因为他爱花,觉得花草都是他的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随便丢弃的。

生7:因为这些花草只要有叶子就说明它们还有生命,还能养活,也许以后还能开花呢。

师:同学们读得真细致,能联系上下文来谈,非常好。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8:我们小组要谈的是第三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养花长见识来写的。

师:这些知识不劳动、不认真、不仔细能摸出来吗?

生9:不能。

师:那么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10: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11:我们要多去劳动,去实践,才能得到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我们的劳动,我们的实践从养花中得到了很多知识,高兴吗,自豪吗?那就和老舍一起来乐一乐,就读这段最后的两句。

(全班齐读……)。

师:《养花》这篇课文给我们的真多啊。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章中发现不少真理,比如: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2、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3、养花的乐趣在于"八个有"和"既……又……"之中,但刚才我们读文的时候,绝不止这些,请你补充:

有()有(),这也是养花的乐趣。

生1:不劳动,就不知道花草自己会奋斗,这也是真理。

生2:不劳动,就得不到知识,这也是真理。

生3:不劳动,就不知道养花的快乐,这也是真理。

(生活中的)。

生4:不劳动,就没有好成绩,这也是真理。

生5:不劳动,就没有责任心,这也是真理。

师:对,把花草养活、救活就是一种责任。下一题。

生6:有动有静,这也是养花的乐趣。

生7:有得有失,这也是养花的乐趣。

师:对,实践才能出真知,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用心,处处都可以学习,时时都有乐趣。因此,老师的作业是:

1、读——找到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和《劳动的开端》认真读一读。

生齐:能。

师:好,下课!

《养花》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生调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你能说说养花的感受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养花》,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感受。(板书课题。)。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3.分小组讨论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讨论解决。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讲“我”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几个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的乐趣。

引导学生把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解决。一般有以几个方面。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因养花而受益: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从养花的辛苦中作者体会到了乐趣。)。

5.什么是“秉烛夜游”?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着了一些门道”是什么意思?(“秉烛夜游”指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作者养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摸着了一些门道,是指增长了一些养花的知识。)。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郁和伤心。这说明作者已经对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说明了作者酷爱养花的程度。)。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注意指导:“秉”是后界青;“载”、“砸”是平舌音。

3.指导识记字形。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养花的“喜”和“笑”?哪部分写了养花的“忧”和“泪”?哪几部分写了养花“须劳动”和“长见识”?用课文中的话具说一说。

2.学生自由朗读课。

《养花》教案设计

背景: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也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如何点燃学生的火种,如何通过对话促进学生发展是我最近研究的重点。

《养花》作为名家名篇,研究这课的老师自然不少。针对以往的研究,我进行了如下反思: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这种教学的不足是: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

案例:

如在理解“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一句时,一位学生谈到“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感受到老舍的院子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他家的花草很多,可以感受到他很爱花。”教师及时点拨“你能抓重点词,感受到老舍家花很多,非常好。你还记得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吗?老舍爱猫,家里却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你又感受到什么了?”由此,学生感悟到“我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这个地方看出老舍爱花。我们学过老舍的《猫》,这篇文章表达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可是这些猫在夏天只能上房去玩,这说明老舍爱花胜于爱猫,非常喜欢养花。老舍爱花胜于爱猫。”教师再次点评:“你联系了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来谈,对比思考,深切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很好。你能读好吗?”

如在教学“结合课文谈对‘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时,当学生感悟到劳动有意思时,教师运用反诘法进行导学,如:“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么累,怎么能说有意思呢?我不同意。

又如:在养花的过程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你是否读出来了,请在文章中找一找。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谈感受。)。

教师: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学生很快地说出一句是感叹句,一句是反问句。)。

教师:你能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吗?

学生:(情感朗读)。

教师:请你自由读第5自然段,体验其中蕴含的哲理,试着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

学生1:分享是一种快乐!

学生2:与朋友分享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学生4: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反思:

一、捕捉时机,顺学而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首先肯定该生抓住了重点词谈理解,继而点拨该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体验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珍惜每一次和学生对话的机会,学会倾听,获取对话信息,捕捉对话点,使不同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学生在每次对话中都能得到发展。

二、顺学而导,导向认知。

教学中,教师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学生不再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劳动就是乐趣,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所养的花草免受风雨之灾,并开花结果,这才是养花的乐趣。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师的顺学而导,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正确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

三、顺学而导,导向表达。

教学中,每当读学生的习作时,常常感叹学生表达方式很单一。我想这与在阅读教学中忽略对表达方式的感悟是有关系的。习得文本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一。抓住文本这一资源,顺学而导,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地状态下学习到丰富的表达方法。

《养花》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3课时。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养花》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养花》教案

我所上的《养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总结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以本课教材所处的特殊位置(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出并体会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2、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在教学中:

1、以教师的'引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进行仿写句子。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抓中心再深入课文内容。

(1)合作、讨论法: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陶冶情操。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2、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写的《养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直奔中心:本环节用5分钟左右,六年级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这个环节检查了学习的预习效果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题。这一环节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三)、围绕中心,研读课文:

学习要求一:

(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学习要求二:

读课文最后一段,从老舍先生养花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在引领学生体会养花的乐趣,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既(),又()这就是()的乐趣。

总之,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阅读老舍的《养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语言的亲切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养花》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