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探讨论文(实用15篇)

时间:2023-12-09 14:23:45 作者:温柔雨

会计是一种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的学科,它通过分析和解读财务数据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以下是一些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技巧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探讨论文

中小企业没有完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立相应的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岗位,有的企业甚至不聘用专职的会计,聘请外部国企或大型私企、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每月定期来一两次做账。有的企业将记账外包给代理记账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只负责每月按收到的发票记账和代理申报纳税。中小企业中也有一部分也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会计岗位设置缺失,管理层次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使设置的会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完全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2.2会计信息完整性缺失。

根据有关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业中有80%的企业存在两套账。两套账,即内账和外账,外账主要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内账主要用于内部会计记录核算。一些企业甚至设置更多套账簿,以应对不同需要,如“亏损账”是用于应对国家税务机关的检查,“盈利账”用于满足银行部门的各种贷款指标,“补贴账”用于企业需要政府补贴时,显示符合政府补助资金的要求。有的企业销售收入或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大量“账外资金和账外资产”。

2.3会计核算流程不科学。

很多中小企业目前还是传统手工做账,多数没明确的会计核算流程,部分企业有会计核算流程,但会计核算流程设置不科学,在会计核算流程上随意性较大,大多数中小企业出纳员负责归集整理收付款原始凭证,半个月一次或月底前交给会计编制记账凭证。使用财务软件记账的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流程设置上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企业手工做好凭证,然后再输入财务软件中,有的电算化核算时缺少与之相匹配的职能分工和财务软件操作流程;有的企业一名会计同时担任制单、稽核、复核、记账、审核、系统管理员等多种角色的职能,会计核算流程设置不科学,也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不规范。

3.1经营权与所有权界限不明晰。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晰,企业的产权与老板个人家庭财产界限很难分清,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有的公司老板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资金用于个人和家庭支出,有的企业不开发票收入直接存入老板个人账户,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常常干预会计工作,指示会计人员按他们的意图进行会计核算,影响会计人员正常实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3.2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时代。

就中小企业总体的状况而言,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管理会计的观念还没有被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充分认识。主要表现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生产经营粗放、财务管理薄弱、组织制度建设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如何转变经营方式,如何向管理要效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3.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知识更新较慢。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部分是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分流出来的老会计,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较慢;另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仅有部分会计理论知识,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和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当今我国处于一个转型的社会,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修订,知识更新对于财务人员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考虑资金等原因,会计人员很少参加培训和更新会计知识,甚至对新法规新知识缺乏了解,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及管理会计上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4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有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现金管理条例》《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对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但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要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因而接受监督和检查的机会较少,在当前信用秩序紊乱和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济性质和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一部分中小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游走在国家法律制度的边缘,利用国家监管机制的空隙,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5整体社会信用水平较低的社会和市场环境。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不完备的社会制度下,各种欺诈与虚假现象充斥着中国市场,不讲信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难于顶住各个方面的压力与干扰而洁身自好,会计核算不规范,甚至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了必然现象。

4以资金管理为纽带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4.1以资金监管为纽带,健全强化外部监督机制。

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应联合组建外部监管网络,将中小企业的资金收支及经济业务全面地置于监管机制之下。10月,金税三期工程完成在全国范围内的上线运行,大数据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与各行业的结合越发紧密,实施发票系统、账务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纳税申报系统、银行系统支付的无缝链接,理论上已经不是障碍,在技术上已经具备条件,建议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4.1.1加快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法律制度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财政部制定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各单位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财政部正在修订与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希望尽快出台一部适合现行会计实操的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尤其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和发展状况,应推出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4.1.2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监管制度建设。

目前中小企业大量采用现金交易,坐支现金非常普遍,国务院修订的《现金管理条例》在中小企业中执行力度和效果较差,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加强外部资金监管,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应修订或制定资金监管制度,将企业全部经营资金及经营者个人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严格禁止违规大量使用现金的业务活动,要求企业在银行账户的资金流水与会计账簿资金流保持一致,推广普及资金往来使用企业网银结算。

4.1.3建立会计核算质量评价等级制度。

首先,建立由财政部门为主体,有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参与的会计核算质量评级监管机构,以使其发挥对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的作用。其次,是要建立会计核算质量评级公告制度。通过财政部门网站每年及时发布会计核算质量评级结果,使社会各方获得更多的`会计信息,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动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和会计信用制度的建立。

4.2以资金管理为纽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里,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企业由传统家庭作坊型向现代生产管理型转变,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应以资金收付款管理为纽带,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会计职能从单纯的事后核算型向管理会计型转变。

4.2.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

中小企业应制定或完善企业费用报销、采购审批付款等制度和流程,并建立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自我评定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新模式,企业自身成立评估小组,定期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定评估任务,明确评估责任,正确运用评估成果,能更好的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4.2.2以资金管理为纽带,规范付款审批流程。

中小企业应建立付款审批制度,加强对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会计核算的严格执行和规范运作。会计人员负责归集和稽核企业的原始凭证和相关内控记录,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对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规范的付款,要求补齐原始凭证和资料后再付款。从而推动企业的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费用支出、成本核算及发票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和规范化。

4.2.3建立先记账后付款为核算原则的会计核算流程。

一般来说,大公司都是会计先做账出纳后付款,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出纳先付款,然后将单据交给会计再做账,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记账的及时性很难保证。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可从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流程入手,按审批权限批准后并且原始凭证齐全,会计稽核、记账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会计作为专业稽核人员,对票据合规合法性、付款资料齐全的规范性等进行审核。科学的会计核算流程,简单一句话:先收款后记账、先记账后付款。在“现金为王”的思想下,以资金管理为纽带,不仅仅是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环节,而且在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前所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存在受企业管理理念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资金管理为纽带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过程,离不开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随着中小企业由创业阶段向成长阶段的发展,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重视会计业务人才的培养,使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得以实施,真正发挥会计职能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

[3]郭翼翔.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1).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探讨论文

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会计职能的重要意义,为了能强化会计核算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意识,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应在充分明确会计机构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依法设立完善的会计机构,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体制。二是为了充分贯彻执行会计制度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全面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三是加强会计档案保管、档案销毁手续等程序。企业在对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和保管等方面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对于保管期已满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销毁:填制审批表,建立销毁清册,通过审批。

2.2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

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其中内部稽核制度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内部牵制制度由于它内容的特殊性,即包括企业款项、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等,为了达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其次,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必须建立和充分完善。其中,成本核算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因为它奠定了财务分析活动的基础。而财务分析在会计核算中更是具有重要地位,不可或缺。中小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才能充分掌握和了解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达成情况,这对财务预测的整改、财务工作计划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会计工作得到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方便管理,所以有着大企业所不具备的灵活性;中小企业可以应用自身的灵活性以及最新内外部信息来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的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设计会计凭证传递的程序以及财务处理程序等业务流程,必须遵守内部控制、外部监测、高效运作的原则;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控会计核算流程。现在的会计人员总是忙于繁重的数据录入,而重组会计核算结构,可以使会计人员只是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并且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不仅运用会计数据,而且可以大力应用信息科技来重新规划企业的组织、制度以及作业流程。整合企业的多元资源,利用网络来进行会计实践;为使企业资源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最佳规划与分配。为了实现对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全面的监督控制,必须综合企业的经营目的、管理模式与风险概念来建立一个健全的规范管理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和经营价值最大化。

2.4全面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

我国的会计核算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体系。为了全面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监督体制。比如可以通过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使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监督机制,并安排专门的内审人员履行内部监督职能。二是在内部监督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监督使企业达到更理想的监督管理。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国家财政部门应通过加强宣传会计法,加大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建账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方式为企业监管提供有力条件,除此之外,为了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税务代理人制度、增加税务申报速度、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创造良好的条件,税务部门也应整改查核方式,确保扫除和查处逃漏税的不法企业。

3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维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原因,中小企业内部亏损严重。加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与新形势的结合存在误差,因此更加剧了会计信息误差较大、财务账目造假的现象。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确化和高效化,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体制顺利进行,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整改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精准度。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探讨论文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注册登记数量、总体规模不断增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外部和内部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也使得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相关单位难以获得完整和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探讨论文

会计核算体系是由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流程组成的,是中小企业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依据,因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化。因此,目前每个企业最关心的热门问题就是尽可能运用先进的核算技术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实现中小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1.1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过于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些企业在建账过程中存在建账不规范、违规操作等现象。很多企业设立的账目非常混乱,甚至有的企业设立多套账目。除此之外,许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因素会使会计信息数据严重失真,这是他们为了牟取私利,常常人为操纵利润和预提费用等导致的。二是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完善。某些企业未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和任用会计人员,这导致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一些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的流动性大、更换频繁等导致前后账簿交接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受到影响,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大打折扣。

1.2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健全。

当然在会计工作方面国家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然而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观念淡薄,他们往往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内部制度,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这种情况会导致会计核算缺乏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只凭个人理念来评价和判断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结果造成个别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散乱的现象,这会使得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严重缺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主要为: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个会计核算流程在日常工作中渐渐被当成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尤其在当前竞争压力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它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根据需要与顾客沟通等缺点,不但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雪上加霜,在前进中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机会、削弱了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会计人员如果在这样的会计核算流程中专职专守,职务单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战略。

1.4应全面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体制。

目前,许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减弱、监督工作不到位,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企业领导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忽视了企业的内在建设,而将重点工作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外在方面。二是由于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而不得不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接受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非正常干预,这使得会计人员的职能丧失,从而导致会计核算无法对企业管理实施监督作用。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对策论文

基于以上所述,企业要正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会计核算规范化上做文章。3.1夯实制度建设。企业实施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需要严谨的会计核算制度做保障。为此,企业要注重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要做好制度的设计,规范会计事项、程序和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周密、严谨的设计;做好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权限,形成制衡机制;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3.2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企业要培养高素养的会计核算人员,企业要鼓励、督促会计人员做好继续学习和专业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掌握财务法律法规,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企业要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操守、坚定职业信仰、规范工作作风。加强监管实施会计核算,做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需要企业经营者以身作则。企业经营者不能够在制度之外享有特权,不能违规,做制度的破坏者,应当做制度监督者,保证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依法履责,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企业经营者要身正为范,监督会计核算人员规范操作,保证制度实施。

4结语。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严格依照市场规律,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作为企业会计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严格履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要正视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企业规范化实施会计核算的科学措施,从而更好地搞好财务管理,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

作者:姚玉琪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人才困境[j].业界视野,(5).

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探讨论文

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的统计,并进行数据汇总,因此可以说会计活动的基础是会计核算,而会计管理活动也是会计的.结果统计。从内容和环节上来看,两者也有着一致性,那就是对现有企业的科技发展都极为重视,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财务管理,而且专业的会计软件也被企业广泛使用,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有很好的普及,会计核算制度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会计的管理也是极为便利的,在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会计管理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从本质上来看,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那么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做好。其中财务软件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会计管理,而且现在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有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财务系统在经过分析后就可以得到具体的核算结果,这些核算的结果都可以当做会计管理的主要依据。会计的管理者需要根据会计核算的数据进行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会计核算工作正在进一步的进行深化。会计主要是通过审核、审计、计划和分析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经营的基本资料,通过这四个阶段,可以使整个内容变得科学又合理。以上的这些都完全的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升了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如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主导下,市场形势日新月异,给会计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企业会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调整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当前会计核算已经朝着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发展,会计管理也变得更加符合发展要求。在此情况下,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实现一体化发展,无疑会对企业会计工作更好的开展带来极大好处,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钟喜凤,马清华,杨新.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科技资讯,(02).

[2]林春梅.议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化[j].科技创新导报,(05).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探讨论文

在技术、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加之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所以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地破坏,产生了全球变暖、洪水、酸雨等自然灾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上述的环境问题大多都是由经济活动引发的,而企业作为其主体,并没有通过会计制度进行约束,同时未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在这样的经济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引起了各界地关注,期望能够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约束、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1.1审计环境资产。

如环境污染对企业资产的影响,以此来降低企业资产在市场上的价格,而资产的全部或计提部分则应该减少、减值准备金。对于企业而言,无论资产是实物或者非实物,在长期的流动中都会发生上述损失,从而导致未来资金流出。

1.2审计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实际上就是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履行环境事项业务或者经济业务,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产生环境活动,就会导致企业负债。因此,审计环境负债是环境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1.3审计环境权益。

企业的所有者,享有环境净资产经济利益的权益。当企业的经济活动影响环境资产时,同样也会对环境效益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将会在变动之后以静态的方式表现出来。

1.4审计环境收入。

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污染治理等活动中,会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流人,包括现时收入,或有收入。根据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很难在核算工作中确定或有收入,所以只能等到实际收入以后才能予以确认。或有收入包括:(1)税收减免的收入;(2)低息或者无息贷款,通过节约利息的方式获得收入;(3)政府给予的补贴;(4)通过降低或者杜绝经济活动中产生污染而获得的支出。

1.5审计环境费用。

企业在活动中,为了保护环境而产生的经济费用,主要包括现时支出,或有支出,前者即为产生现时的现金流形成的费用,后者则为可能产生的经济支出,并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程度。具体而言,或有支出的费用包括:(1)环境管理费用;(2)环境监测费用;(3)废物排污规费;(4)环境清理费;(5)无污染替代支出;(6)资产跌价或减值损失;(7)设备购建、折旧费;(8)环境评估审计支出等。

2.1企业内部环境成本核算。

在企业环境的会计核算中,包含作业成本核算,即工作人员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的具体动因,识别并计量经济活动的负载。在此基础上,采用成本计算的方式完成成本地有效分配,从而实现了内部环境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与以往的成本核算模式相比,环境成本经过具体地核算,能够在内部分配的过程中,反映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资源实际的消耗程度。在内部环境成本核算中,其首要工作就是将企业各项活动中所消耗的资源进行全面收集,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操作方式,将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分配给各个部门,进而在企业内部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降低了资源的浪费程度,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2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

对于企业外部环境成本的核算而言,主要受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对此会计人员将其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外部压力上,协助企业能够质量地完成经济活动。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部分业务活动会造成环境污染,而这并不是责任、成本的问题,所以企业就会将其内部处理。经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符合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的具体要求,还能够优化对环境成本的控制体系,为战略决策提供基本保障,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结合生命周期成本的具体要求,企业需要对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材料以及废弃物进行全方位地跟踪、检测,然后将经济活动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支出进行叠加,从而实现了对企业外部环境成本的核算。

3.1企业环境报告。

在企业的环境核算实务中,需要明确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经过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发现,与未将财务报告中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企业相比,将环境成本披露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财政业绩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之间,二者的关系为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如果某一个企业在上一个年度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那么该企业将会在以后地发展与经营中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实际上,企业自身的环境成本效益还与其股票的价值有着重要关系,在发达国家中,上市公司几乎是披露环境信息的主体,而其中跨国公司较多,其工作人员透露:恰当、有效地环境管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2财务报表外信息。

在企业披露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中当前的财务现状,适当地调整环境成本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只能通过其他的.环境报告方式披露财务信息,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补充报表或者附加报表。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现状,分析环境问题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影响,然后通过补充报表或者附加报表的方式将环境信息更加详细的披露出来。例如:环境收支明细表、环境支出明细表、环境负债明细表以及单独编制环境资产等。(2)在企业的成本财务报表中,应该对会计政策等内容进行明确地标注与阐述,如会计估计方式的变化、报告主体的变化、核算方法的变化等。

3.3财务报表内信息。

在企业中,财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是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企业披露环境会计成本核算信息的过程中,应该将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纳入范围中,从而提高企业环境成本信息的精准性。具体而言,就是在将恰当的对象添加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内容中,从而将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单独地披露。例如: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应该构建一个相对特殊的表———环境项目损益表,这个表能够准确地将环境效益、环境成本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反映出来。同时,能够在现金流量的列表中,清楚地来看出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便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降低企业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

明确会计模式与实务操作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操作中实际运用,完成账目核算,从中总结账目信息。但它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也会有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即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会根据内部与外部核算模式的工作内容,设置操作岗位,要求操作人员按照各规范操作,制作账簿,在账簿中把企业的环境成本全部反映出来,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基于此,给出的管理方案有以下几点。

4.1实现岗位的规范化设计。

企业需认识到环境会计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在不同经营阶段做出的经济活动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基于内部、外部的会计核算模式,了解应设置哪些岗位,完成岗位的规范化设置,而人员上岗后,需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权利以及相应的工作标准,以给出最优的会计核算结果,完成企业内控。同时,对于财务报表内、外信息的整理,要求所有信息的内容是完整的,不会受其他信息影响。

4.2规范会计核算的信息记录。

基于环境会计核算模式整理信息,实现信息的规范管理,是企业必须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提出的要求,根据环境会计的实际需求,找到会计信息最佳的记录与整理方式。即依照企业的经营模式,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明确各类财务报表内的会计科目,详细记录,并在一级科目下合理设计明细科目,划分多个经济业务。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环境会计核算的准确,符合会计准则提出的要求。以此,可以明晰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是否带来波动,引起企业资产的损失。而借由这一方式,也会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决定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方向。

4.3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需用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管理,以保证所有实务的规范化操作,但可能因为管理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影响,给出的制度中有疏漏恒。此时,企业可与会计事务所合作,或是向高级财务顾问咨询,整理现有的财务制度,找到不足后及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的前提是,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结合未来经济活动方向,初步明确制度,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本段提及的个人因素是会计从业人员,他们的基本功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所以,为避免个人因素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夯实工作人员的基础,完成环境内部、外部财务信息的整理与审核,保管资料档案。该制度实施后,可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让企业从不同途径优化环境建设,以帮助企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避免因核算工作失误,引起环境的大变动。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尤其独特的内容,而其目的就是引导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以此为基础,企业环境会计工作以恰当的模式对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进行了准确地核算,同时在核算实务工作中优化了环境报告,系统分析了财务报告内、外的信息,对于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企业可以将文中环境会计核算模式、实务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3]李静.增值税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探讨论文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崇尚归纳推理。

(2)广泛采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等业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方法。

(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4)广泛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且要求精益求精。

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证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在实证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做法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特别是在推崇某一种方法时,要防止走极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学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较有用武之地。目前实证会计方法在我国不少先进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实践,尤其是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实证会计方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应当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旨在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一般地讲,管理会计中的实地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项目选择。这是实施实地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

(2)进行实地研究设计,包括针对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采用实地方法(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搜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及创造性的使用其他方法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补充分析。

(3)对实地研究数据的表达与解释。

(4)对实地研究结果进行评估。

“案例研究”则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从实践性来看,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如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而“案例研究”正是建立在企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践”、讨论“实践”、总结“实践”,来指导“实践”;从学科性质来看,管理会计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案例研究”就是对那些成功的运用上述多学科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的研究,它可以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此外,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的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它给实践者提供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展示的是变化多端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新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我们相信管理会计必将大有作为。如何在新环境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课题做出的思考,不过是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j]。理论探讨,,(3)。

[2]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

[3]潘飞。九十年代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j]。会。

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设想探讨论文

预算管理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经营预算等等,通过各个预算的整合形成了企业的预算体系。预算能够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量化,并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预算管理不仅使得企业中的全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还能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具备很多作用:加强内部联系。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统一组织活动,让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项目和环节更加全面地联系和了解,能够加强企业不同项目和预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优化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管理将很多预期目标进行综合预算,保证企业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并不断完善目标规划,能够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完善地建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动力。预算时,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预测,防止出现经营、投资等活动没有依据,通过可以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更好地发展。如今,预算管理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并且为企业管理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制定、管理、评价、鼓励等手段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指利用货币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的预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记载,并制成会计报表,从而成为企业经营中可参考的数据。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有成本计算、复试记录、登记账薄等。这些方式通过将会计要素进行监督从而达到某种效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全面性。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很多的计量工具,同时还需要一些不同的度量。这些都能在会计核算中起到作用,利用此项工作能够将企业的全部财务支出和收入以及不同的经营环节中所形成的资料和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形成财务记录。这种记录较为全面和综合;整体性。会计核算需要将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记载,需要保证数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会计核算会很好地将所有的数据连续计算,不会间断,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形成一个整体。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使用方式存在差异。预算管理的使用方法较多,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项目特点使用相适应的方式,而会计核算的方式是比较固定的,不能随意进行改变;其次,管理内容不同。预算是将企业的所有活动进行调控,并且着重于组织配置,而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一种体现和描述,注重于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后进行核算;最后,预算管理只是企业自身的工作,而会计是有法律限制的,需要履行法律规定。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首先,两者的工作目标一致。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预期目标,并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两者的方法形成有共同点。预算管理及会计工作都是通过对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并通过计算、采集、整合等方式操作;最后,两者的都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预算和会计两者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但是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只有将两者协调统一,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工作服务,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项目进行预算和规划,并优化管理环节和相关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不够重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重点是为了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决策影响。目前,很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将理论更好地联合实际,对于预算较为粗糙和随意,没有仔细并制定计划。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应将各个预算进行量化,而很多企业预算时,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战略预算过于关注,没有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这项工作的性质、目的和具体内容不够清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不能很好地应对企业的预算工作和变化。

(二)对预算管理的运用不规范。

预算管理需要按照数据进行具体的操作,而在具体预算时,企业多使用原来就存在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各个部门制作出来的。然而很多部门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制作出来的预算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不是很大。如果企业应用了这些原有资料进行接下来的预算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保证高质量且准确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为重视,同时预算对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汇总,然而企业在此工作中,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和资金状况,因此使得新一轮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现实意义。在预算时,运用方式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运用过程不够规范。

(三)预算管理的市场消息获得滞后。

由于预算管理中的编制难度不大,程序较少,因此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市场的讯息反应,使得具体操作时,不能针对如今的时代变化进行有效地预算,且预算方式和规定经常更改,由于企业是不断地发展的,其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市场信息来进行战略和政策的更改,如果预算工作不能及时更新市场变化,就无法让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和政策。工作人员在具体预算时,没有固定的参考规定,因此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预算成本,形成的预算没有实际作用,不能真正地为企业带来价值。预算如果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会导致整个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将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管理等财务状况及时整理并汇总,企业无法更好地根据数据了解其经营状况,并影响了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这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存在着更多的压力,无法迎接挑战。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

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结合。可以引入电算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算过程和工作量,使得核算工作简单化,这样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经历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预测、调整和研究。同时,利用会计核算能够弥补预算管理的不足,将工作做的更加仔细和精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网络时代,企业应该明确高科技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学习关于两者需要的软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避免员工产生太大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无误差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核算和预算中。

(二)协调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并规范运用。

企业应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分离,并单独运用,通过采用预算编制实现二者的完全独立,并协调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应先将会计核算的结果算出,通过处理写进预算表格中。考核时,应利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参考,即以会计核算为依据,而预算管理作为主要重点工作。由于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其较为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足够和细致的数据提供,就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以上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以帮助两者独立运作却相互协调,以为公司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预算工作时,应使用最新的企业经营资料,让专业部门进行表格和数据的统计和制作,确保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及时更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一个集预算和会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运用的规范化,以真正地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三)结合预算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使用差异处理。

企业经营中,通常会利用会计对营销、生产和收支进行预算和处理,预算时主要以生产经营中制定的具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企业需要衡量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一定得标准再一次预算,这样才能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责任预算为了明确划分员工的责任和负责项目,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问责,遵守责任履行规定,并制定科学的工作分配方式。在进行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时,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能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及时掌握预算工作的进展情况。与此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和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应结合这种差异制定差异处理法,并理解差异的存在。首先,为会计核算设立独立的科目,将模糊的事项集合,并全面记录,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进行判断;其次,定期对两者工作进行讨论,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再次,已经分析出的责任差异可以利用预算和核算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不可预计中记载模糊责任人差异,并充分考虑到前期模糊事项的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在两者单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并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服务,在掌握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进出上制定有效战略,并保障顺利地发展。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够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量化,并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其不仅使得企业中的全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还能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而会计核算利用货币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的预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记载,为企业经营提供可参考较为全面和综合的数据。通过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模糊的事项集合并全面记录,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会计咨询服务探讨论文

(一)缺乏会计信息化的标准规范。

在会计的电算化起步的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十分完善的标准规范,当前很多会计软件不能兼容,在各软件之间的传递过程中会计信息出现了许多障碍,甚至妨碍了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财政部门出台了许多新的会计准则、法规和制度,然而会计信息化的方面却十分滞后,国家的各项制度与文件当中,没有提到“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只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上面,例如网络的安全、支付的信息、电子的交易、货物的配等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会计的信息化发展速度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配套的标准与规范出台。

(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在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软硬件的本身、网络通讯的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的各项问题,主要是和管理准确的结合。会计的信息化主要关于企业的业务的流程和组织的结构、管理的制度、管理的流程等各系列的问题。同时,企业必须准确的根据会计的信息化的各项要求,结合现代管理的理论,并使管理业务的流程和管理会计的核算进行准确重组,从而建立与之相似的管理制度。

(三)会计信息化的人才缺乏。

当前,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关的人力的资源,会计的信息化各项应用低,对许多的企业中的会计的员工来说,会计的信息化作为新鲜的事物,会计员工对会计的信息化的软件了解不够,使用功能的不全面和使用的不当。社会认识与观念的偏差、缺乏保障的机制和我国的用人制度的方面一系列的问题,让中小型企业难以吸收信息的技术、会计专业的技术同时能懂企业的管理复合型的人才。

(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成本高。

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的信息化不管购买商品化的会计软件,还是进行定点的开发模式来实施会计的信息化,都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上投入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引进的经济效益不会是立竿见影,在后期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各项维护费用。

(五)中小型企业主次不分,会影响战略的全局。

信息系统完整的运营维护十分复杂,企业各自的人力有限,我国内的各个软件的公司不能做到随时对企业的维护,同时,企业的个性化的维护要求并不能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主要的精力放在并不擅长的维护系统运行上面,进而分散了企业的主要注意力,改变了企业战略的全局。

二、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主要作用。

(一)增强了企业的监督管理的职能。

会计的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网络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开化和大众性的特点,社会的公众和企业的其他部门通过直接调查企业和网络在线进行访问企业的会计的信息,从而加强了会计的信息的透明度,有效地减少了会计业务中的“黑箱”操作,加强了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强化会计服务、管理、监督各项职能。

(二)简化了会计的流程。

电子计算机有十分强大的运算的功能,网络的环境下,大量数据能够实现在线的输入和业务的信息进行实时转化,节省了在手工的方式下使业务的资料输入到会计的账簿过程,从而使会计的核算后变成实时的核算,使静态的核算转变为动态的核算。信息的使用者就会随时随地知道企业的各种信息,同时做出针对性的决策。

(三)更加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各项信息支持。

网络的环境条件下,对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使财务的业务十分协同,企业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中的生产经营的活动的信息采集各点同时加入企业的信息网当中。企业使用完整的会计的信息进行监控资金各项运营的情况,进而改变了企业的投资各类方式,进而加速企业的目标使效益和资本的最大化。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完善会计的信息化的各项策略。

(一)关于政府的方面。

1.需要构建新型的会计的信息化的一系列理论体系。会计的信息化会对传统的会计的实务与会计的理论造成全面和深刻的.影响,需要适应当代信息化的各项需要,同时改变传统过程中的会计的理论,并且重新整理会计实务的流程,这是会计的信息化中并不能避免的各种问题。

2.需要建立完整的会计的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体系。我国以及世界会计发展新兴的领域中,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的电算化在技术方面上不断地延续。必须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环境与之相适应的和新型的会计的思想,与会计的信息化的相关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修正、改进、摸索的过程当中。从而快速实现会计的信息化,同时需要立法相关的规范。

3.加快会计的信息化的教育的相关力度。中小型企业由信息、物资、资金以及人员组成的各项系统,然而人在会计信息化中起着的决定性的因素。对于具有高的素质会计员工,对于快速实现会计的信息化十分重要。我国需要应用各种形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人员的素质。包含以下方面的考虑:第一,高等教育当中,加强会计的信息化和现代的信息化专业的教育的相关力度。第二,加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人员培训力度。逐渐建立的经营的管理的人才库中,更加有效地加强我国企业总体的经营水平。第三,加大中小型企业中职工的各项培训。应用高等职业的教育、中专与技校、职业中学等不同层次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为中小型的企业培训会计的信息化的人才和提升会计的信息化整体的水平。

(二)软件开发商的方面。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同时开发功能强大的专家的系统与会计的决策支持的系统。必须在符合国际与多国的会计的准则、多币种与多语言的各类情况下,从而提供国际可比性的会计的信息,进而满足各类企业与国际的竞争需要,需要最大的限度做到各种数据的共享。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的方面。

1.会计的信息化很快进入企业的信息化当中。大中型企业在会计的信息化过程中,不应该局限在企业的财会部门,需要立足在整体企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相结合来进行。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整个企业从而独立实现。管理工具中出现,会计的信息化不仅财会部门相关工作,也是整个企业当中信息化的工作中的重要的部分。

2.控制会计的信息化的风险,同时建立相关的控制的制度。会计的信息化的风险控制,包含两类:第一,改善软件与硬件的各项措施,配置十分优质的的计算机的硬件,从而减少计算机的硬件风险。使用的性能更加稳定兼容性十分好的操作的系统,应用成熟的设计、先进的技术会计的信息化的软件。同时应用稳定的大型的数据库,进而减少计算机的软件风险。第二,通过建立十分完善的风险的控制制度,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管理与维护的控制、系统环境管理与控制、人员与组织机构的管理与控制、计算机的病毒的消除和预防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会计的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

3.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会计的信息技术的队伍。要加强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的信息化应用,关键是人才。企业的会计的信息化能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面,取决于人和素质。会计的信息化要求全体的员工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力,应对于人员的培训、人才的引进、人员的管理等要十分重视。关于中高层的管理人员的观念与行为,会对企业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培养具有复合型中高层的管理的人员与业务的骨干,就会成功地实施会计的信息化。长期加大会计的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各项培训,需要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业务的知识和管理的知识,主要是加强关键的岗位人员相关培训,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的信息化的顺利的应用。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关于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与经济发展还差得很远,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要政府与开发商企业相互努力完成,国家与社会包含中小型企业都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出发,同时克服多种困难与障碍中小行企业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的条件,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关于会计信息化能够顺利实施。

作者:刘艳玲单位:山东省沂水县财政局。

中小企业会计咨询服务探讨论文

摘要:由于专业财务软件前期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而云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化模式,以其投入成本低、维护费用低、准入门槛低等优势,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然而云会计优势明显,有待解决的困扰也不少,诸如相关的安全性差、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都值得广大提供商加大力度进行完善。从根本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遇的问题和瓶颈,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课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云会计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成熟运用基础上的产物,它的应用实现必须借助于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云平台(如网络服务器、服务商提供的专业软硬件及各类服务等),企业客户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在网络上实现登录并进行各类会计管理及操作。甚至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服务商提供的各类附加服务让自己和企业得到更多便利。其内涵需从两方面理解:对云会计供应商来说,云会计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供应商需提供软硬件为基础的网络平台,对企业进行各类会计服务;对用户而言,云会计是基于互联网提供的,需要付费才能使用的在线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优势明显,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等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对其会计传统方式的一种扩展和补充。对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可以预见,在互联网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大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用户不仅产品服务通过网络电商走出去,其核心数据、会计信息也必将在“云”上飞跃,云会计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云会计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相比,在使用成本、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效率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便于在中小企业中推广使用。

(一)节省使用成本。

使用传统的财务软件,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服务器、机房、数据中心等硬件设施,还需要自行开发或购买商业化的通用软件,通用软件按模块收费,即使购买简单的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财务链的相关模块也至少需要几万块的软件费用,若购买供应链或其他模块,则需要几十上百万的费用,前期投入资金多,一般的中小企业可能负担不起。同时,若要能够正常使用软件,还需要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花费在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营和维护上,还得时刻面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瓶颈。而“云会计”是以软件服务的方式提供,不需要企业购买服务器、机房和软件,不用占用企业过多的资金,也无需请专业人员为维护和管理支付额外的人工费,企业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缴纳相对低廉的“月租费”或“年租费”即可。如浪潮云会计企业版,一年只需要568元起,包含了企业所需要的如期初设置、凭证、账簿、报表、出纳等基本模块,若企业还需要其他功能,可能再另外购买,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维护方面的开支。

(二)过程中全面控制成本。

中小企业在设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过程中都会发生成本,而成本的产生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系统地管理。在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企业经常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很难撑握平衡点。例如一些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常常只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却忽略了后期低成本如何保持;只考虑到生产成本如何控制,却没有重视管理层决策成本的控制;只考虑成本计划顶层设计,却没有层层落实、步步跟踪考核到位。企业生产从顶层设计到资金回笼的全过程必须层层进行跟踪检查、考核、分析、修正,否则控制成本的任何实际意义和效果都是一句空谈。企业可以通过在云会计平台上建立一个成本控制系统,对企业整个运行过程,包括项目成本设计、成本管理技术、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等实行动态的、持续的数据反馈。数据一旦有任何偏差都会及时被发现,企业便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终端实时的提交处理要求,并记录跟业务相关的会计信息,处理预算控制、成本核算等相关会计业务,甚至还可以通过云平台上的财务数据对比功能,对企业情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得到实时一手分析资料,这样就使得企业决策者实时进行决策修正,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云会计利用远程服务的功能,打破了会计记账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方便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层的决策。而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利用高级别权限通过云会计系统进行指令的发布,将指令直接发送给一线会计工作者,减少中间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云会计软件自身的很多功能相对于传统会计软件来说也更加便利,可以大大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比如说银行对账,传统的会计软件需要手工输入银行对账单上的内容和金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云会计支持网上银行的实时数据,可以将电子对账单直接导入云会计系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再如数据备份,传统的会计软件需要定时备份会计数据,有时还会出现数据备份不成功,导致账套中的数据丢失,而云会计上的所有数据都是实时的,且自动上传到云端,一般不需要备份。云会计还具备自动记忆已发生交易的功能,可以自动进行相关会计科目的归集,不需要像传统会计软件一样,每次都需要使用者自己选择相关的会计科目。以上功能,都可以大大节省软件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用户的认同度问题。

会计服务是任何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计数据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如何让会计服务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同,特别是让云会计这种新模式快速进入企业是一个难题。其实云会计具备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等优点应该是会受到广大企业认可的。但目前而言,之所以难以普及实施,主要因为政府对其相关政策的设计要求不够明朗,地方政府更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对云会计相关的服务标准、权利义务的界定、信息资源的归属等都没有相关细则,如何监管对于政府而言尚无解决方案,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造成其认同度较低,服务难出效果。据作者对11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7.2%的企业选择传统的.会计软件,而选择云会计的企业只有12.8%。可见,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认同度还是比较低的,大家更愿意选择传统的会计软件。

(二)会计信息安全性问题。

云会计顾名思义就是将会计数据传输至网络服务器上,也就是云端,再由云端对企业会计数据进行会计分类处理,并进行存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会计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处理方式。云会计的优势在于拥有网络服务器强大的处理能力,便捷性毋庸置疑,但是企业将其会计信息传输到云端后,如何保证安全其实是企业选择云会计最为顾虑的问题之一。会计信息的储存、传输以及使用等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包含很多。比如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安全;信息传输过程如何保证安全;如何防止网络病毒入侵攻击;当企业数据量达到一定容量时如何能保证数据传输、使用的稳定性等。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77.2%的企业认为云会计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从技术和技术管理方面来看,不单单是要克服云会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开发安全性能较强的系统,还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三)服务功能单一问题。

据了解,现在提供云会计服务的厂商较多,比较知名的如深圳金蝶友商网、北京华财会计在线、北京用友传为网、西安快记网、阿里软件的“钱掌柜”等,但是这些服务提供商大多只为企业提供基础会计服务,比如网络提供记账服务、报表处理、资金管理及储存等功能,与传统软件比较起来效果并不明显,对企业成长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太大。实际上可扩展功能远不止于此,比如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流向分析、财务分析、投资方向等数据、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对企业给予定制化服务,如结合大数据,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财务情况对企业管理、发展、投资等进行量体裁衣给予定制性服务和建议。云会计不仅是简便传统会计处理的方式,更应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为精准的企业各项数据甚至行业数据,进行同比、类比(横向、纵向比较),并为决策层提供管理、发展、投资等方面的正确导向。

三、推进“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应用的思路。

(一)完善立法,提高公众认同度。

由于企业应用云会计处理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而其企业经济业务的核心数据就都存放在云会计供应商的云中,因此必须加强对云会计供应商的监管,确保安全可靠。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严格审核云会计供应商的资质。我国目前云会计供应商资质参差不齐,需要全面考察其安全性、服务能力等。供应商获得了相应的资质,才能在市场上销售相关的云会计产品。二是政府应出台云会计的监管政策。监督供应商保证产品的成熟度、稳定性与安全性,且供应商需定期向使用者报告企业信息资源状况。对于不合格的云会计服务运营商应取消其资格,停止其正在从事的一切云会计服务。

(二)增强云会计应用的安全性。

企业是否会考虑采用云会计实现会计信息化主要取决于供应商云会计应用的安全性。要加强云会计应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物理安全。包括身份认证,区分使用者权限,加强访问控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等;2.数据安全。包括采用类似网上银行使用的的安全机制进行加密,遵循口令定期更改的原则,多人分职责监管,为云会计服务开辟一个专用传输通道等措施;3.网络稳定性。为了保证网络服务的连续性,最好使用两条相对独立的电信运营商网络线路,并把其中一条作为备用线路;4.网络故障、断电等情况发生的备用方案。提供ups备用电源,为在线会计信息处理设置较高优先级别、在本地远程服务器提供实时双备份等。

云会计的财务软件功能应早日实现流程线上一体化。包括:1.原始凭证电子化。即公司购销业务合同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并将合同协议的链接作为原始凭证上传至云端;2.部分业务外包化。企业可以把整个经济业务切割成很多段,分包给专业公司,如会计事务所、财务公司,使业务进行更有效率;3.财务分析智能化。云端自行运算形成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企业报表等,所有人可查看各种财务数据,分析数据,为企业运营状况和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4.相关利益团体信息集成化。如企业将各种报表均传至税务部门的云空间,税务部门检查后,企业合理报税等;5.企业绩效测评动态化。未来云会计服务有望实现实时地与同类企业财务状况相比较,知己知彼,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并带动全行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云会计作为新型的会计在线服务有着使用成本低、过程中可全面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其广泛使用可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但中小企业在使用云会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提出了提高公众认同度、增强云会计自身的安全性、完善云会计的服务功能等建议,以期随着云会计服务模式的逐渐完善,可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接纳并使用云会计服务,进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蔡立新,王垒垒.云会计服务的swot分析.商业会计[j],(03).

[2]程平等.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会计之友[j],2013(09).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控制制度探讨论文

1.1室内电气设备的安装不够认真。

在安装一些室内照明设备或家电设备时,由于安装工人不认真,也可能会造成墙上开关与插座面板不够平整,或与墙面中间存在很大间隙,或插座电源与地面的距离不够高,或对室内线路的布置不很明确,对某些专用线缆都没有作任何标记,为以后的接线操作带来许多后患,有时室内的日光灯与一些镇流器等辅助设施不能配套使用,对灯具的安装高度也达不到相关的设计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用电安全。

1.2防雷系统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

在接地系统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人员偷工减料,在引下线或安装其他避雷设施的时候,未能按要求使用镀锌或是扁钢,有的安装工人虽使用了这些材料,却私自缩小了圆钢的直径。在安装接地装置中,将接地体埋入地下的深度不够,接地体与接地体之间的间距太小,或者将接地体埋在了电阻率较高的土壤中,这些问题使避雷设施无法有效的保护电路电缆。

2在电气工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首先,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和主管领导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人员明确工程特点、相关技术质量要求以及施工方法与措施等,避免发生因技术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其次,对施工所用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根据施工合同中对工程材料品牌的范围来选择其中口碑较好且有一定质量保障的厂商来作为供应商,拒绝采用劣质产品与不合格的材料,严格遵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施工材料,并在材料与设备进场时加强验收与检查工作,认真填报每次进场的材料审核表,通过审查后才可在施工中使用。材料进场时要提供三证,同时,组织监理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退换。

2.2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监控。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监理人员要经常对现场进行观察与巡视,对入户金属管道在接地连接与各功能接地的设置进行重点检查,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2.3安装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

在安装电气设备的过程中,检查配电盘柜的水平度与垂直度,保持其整齐排列,将盘柜牢固接地。电线电缆串管的时候要在两端加上护套,将所有管槽连接处处理光滑,避免毛刺刺破电线电缆,串完电线电缆后,要测试其三阻,测试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严格按照开关、插座盒与面板的安装、接线要求安装。由于浴室环境较为潮湿,安装的插座回路必须采取接地保护措施,热水器与电须刀一定要使用防溅插座,还要做好局部的等电位联结。

3结语。

在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根据电气工程安装的特点,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控制制度探讨论文

人的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而这四个方面的顺利实现又离不开建筑的安全性,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的安全程度,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有关主体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改善。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1.质量控制工作不被落实。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呼吁的,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能够被落实,直接原因就是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没有严格的程序安排和监督管理,形式化表面化的质量控制也没有明确的惩治办法,对在实际生活中因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出现安全隐患的建筑物不追究责任,这些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直接决定现阶段质量控制只能在口号中发挥作用而不能够被真正的落实。

2.材料质量控制不严密。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大部分都是由建材采购部门进行选购、由质量保证部门进行控制的,但由于采购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影响,对部分原材料的性能、规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就导致建筑原材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建筑材料的供应商通常都是和建筑施工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相关部门的警惕心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材料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把控。

3.质量控制管理行为不全面。

质量控制应该分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对施工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安全维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施工技术进行安全把控,对施工工序进行安全调整五个方面,但现实生活中的质量控制只应用于在对施工结果进行验收阶段,这样的质量控制就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控制能力被大幅度的削弱。质量控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土木工程的施工没有高素质的员工进行操作,施工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施工的技术直接增加危险系数,施工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的程序本末倒置,完成的建筑物显现着各种危险信号。

改善质量控制方面问题的主要办法。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质量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强制性工具,将质量控制纳入必备的施工程序之中,对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设立质量控制程序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确立清晰的奖惩制度,将质量控制方面提到施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另外,要对监理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实行责任制,这样才能够刺激质量控制行为的发生,并保证质量控制的工作质量,责任制的实施对于偷工减料、形式主义、盲目赶工等现象的发生都有很强的抵制作用。

2.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的安全把关。

建筑施工材料包括直接用于建筑的原材料和进行建筑所涉及到的设备,不论是这两要素中哪一种存在安全隐患都将为建筑留下不安全因素,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建筑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强度和硬度,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在针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方面一定要严肃化、详细化、专业化,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证明必须齐全,并经过相关专业部门的审查,在此过程中,工程监理要真正的起到把控的作用,确保每一种材料,每一块批号都能够符合建筑的需要。对于施工所涉及到的设备应该对设备的性能、操作说明等文字性的说明与设备的实际功能进行严密的检察,确保每项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并经过质量控制制度所规定的处理步骤将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审查,只有将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格化,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从源头就有质量问题的可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该不定期的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抽样检查,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施工建筑材料的安全把控具有长期性和有效性。

3.对施工技术不断创新。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参与的步骤比较多,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不仅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整体埋下了安全隐患,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例如全铝合金在高层建筑物中的应用技术就有力的降低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安全问题的概率。所以在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技术部门的大力配合。

4.健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层面。

对质量控制的管理部门不能够将五个层面全方位的把控,是质量控制不被落实的具体表现,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管理不当都会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质量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对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具体的责任划分,将权利与责任划分到具体的人头上,把各方面的安全控制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只有这样才能将质量控制全方位落实。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

进行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单纯的依靠质量管理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对参与施工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其在进行每一步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都能够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只有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得到提升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促进质量控制制度真正符合施工过程实际情况的需要。

结论。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应该贯穿始末,只有全方位的将质量控制落实到施工过程中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才能使建筑行为真正的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房地产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1.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对于一般的项目商品在建设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想要收回成本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中,即使预售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对于我们会计工作来说也无法确认收入,这就对两者的配比的原则造成了影响。另外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以整栋建筑为基本单位,而对于销售楼房来说是以户型为基本单位,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配比。

2.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编制工作。投资和筹资活动也是以一个企业单位为基本的单位,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建筑部门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部门,其基本的运营都是以这个部门为主。在工程进行阶段时我们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体现的是工程用物资、支付工资等科目,但是在整个房地产开发工程完成后则是表现为销售款的回收科目,以上所描述的这些原因都会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造成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内部的审查还是外部的认知,现金流量表都无法表现出企业现金流的全貌,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会计工作的困难性。

1.合理设置会计科目。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会计账目设计的时候要仔细的对本企业的所有的工程进行详细审查工作,要明确本企业对于开发项目的数量,项目的具体规模,并要求结合具体的内部管理章程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一般说来公司的下属公司部门如果不对本单位内的所有资金的流动进行独立的核算工作的话,那就不用单独设立开发间接费用账。只是在成本栏目内增加利息栏一项及管理费这一项。由于利息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费用是主体,为了账目的核算更加方便,可以对开发成本一级账适当的取消,并且可以把代建工程、房屋开发等科目设为一级账,然后根据相应的一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在我们的实际的工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全能够设立一份明细台账,然后根据我们进行的核算的不同对象,设立成本卡片,这个卡片主要作用就是对项目从开始起到结束的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工作。在一个会计年度工作完成后要将本年度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归档、整理、保存。成本卡片要注明抬头和账表部分,抬头的内容包括开工的具体时间、结束的具体时间、建筑面积及变更施工的单位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个卡片的主要内容则是应该采取多栏式的明细账进行记录。这种成本卡片的优点是反映整个项目的进程的资金情况,有利于对项目是否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

2.实施现金收付实现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账目和资金实际支付和发生的实际时间不一样。我们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但是经过我们会计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其实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日常的会计核算的工作中进行现金收付实现制。因为在我们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选择权责发生制的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缺陷,能够让人为的对所产生的利润进行调剂,权责发生制在客观上为企业的待摊费用和应收账款等账户进行调节提供了便捷,能够导致我们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导致资金的流失。

再就是权责发生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其收入的实际情况,这样会导致企业的资金的周转情况不明确,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项目签订越多的购销合同,所产生的资金问题也就更加的明显。由上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如果是收付实现制能够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的原则,而且能够很明确的表现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的流向问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也不影响现金收入、费用及营业外收入的情况。

3.扩大信息透明度。

在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

三是注重质量保证金及风险信息的透明度,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一定的高危险性,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保证金制度来保障房屋产品的质量,以此可以防范风险。但是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开发的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所要消耗的时间也相对其余的商品比较长,所以对于保证金的数额自然较高,而且需要保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应该就开发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把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同时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应该把企业可能遇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的列明,并对项目的抗风险力度进行标注,这样才能够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透明度。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会计的核算制度和体系趋于完善,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房地产企业会计的核算问题的探索,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提升,从而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控制制度探讨论文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合理地确信其执行的所有审计业务,都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而采取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我们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制订了以下全面质量控制程序:

1.职业道德原则。

要求并督促全体专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2.专业胜任能力。

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应把好人员招聘关,严格人事管理,并不断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执业人员执行各种类型审计业务的经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工作委派。

我们根据业务规模业务性质及业务的难易程度将审计工作分派给那些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4.督导。

为了所有执业人员从事的工作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我们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

5.咨询。

在必要时应当向有关专家咨询。

6.业务承接。

无论是新接受还是连续接受委托,我们都会考虑其独立性,是否有能力完成审计委托,以及委托人的主要管理人员是否正直、诚实等情况。

7.监控。

我们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相应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程序,保证审计工作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把审计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程序。

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有重大影响。负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

作为督导人员,应当考虑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

1.指导。

督导人员对于委派给助理人员的工作应当给予适当指导,包括讲清助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要求其完成的程序及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会计或审计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事项。()在实际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书面的审计程序表、时间预算和审计计划摘要等形式传达其审计指导意见。

2.监督。

监督同指导和复核两者有密切联系。督导人员应当在审计过程中进行以下工作程序:一是监督审计过程,以确定助理人员是否具有执行该项分配任务所要求的必要的熟练程度和业务能力,是否已理解对其所做的审计指导,是否已按照审计程序表及其他审计计划完成委托任务;二是了解审计期间出现的重要会计和审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如有必要,可适当修改审计程序;三是解决各执业人员之间职业判断的分歧,必要时应向适当人员咨询。

3.复核。

对于每一位助理人员所完成的工作,应当由具有同等级或较高技能的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已完成的工作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及事务所内业务规范的规定;是否对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结论作了充分的审计记录;是否存在任何未解决的重要审计问题;审计程序的目的是否已经实现;所表达的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的结果一致,并支持审计意见等。检查的具体程序要根据质量控制准则和审计具体情况确定。

督导人员应当及时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1)总体审计计划于具体审计计划;(2)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包括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对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所做的修改;(3)进行实质性测试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形成的审计结论;(4)会计报表、审计调整事项和审计报告草稿。此外,在出具审计报告前,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需要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复核。

****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12月31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