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方向(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1 15:08:29 作者:ZS文王 音乐论文方向(模板14篇)

范文是写作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浏览一下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应从课程结构改革入手,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形成多种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课程设置应突破现有的平面结构,拓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高校。

1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及教育部8月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高校公共体育面l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性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世界潮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大体育观;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与未来社会接轨,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因此,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的探析,有助于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1)参加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的各高校体育部主任及专家、教授,每所高校发放1份调查问卷表,共发放55份,回收4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8.2%。

(2)对全国58位课程理论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访谈及电话、信函交流,了解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深层问题。共调查访问了全国101所高校。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论文及国内20余所高校的体育教学文件,调查访问了全国101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及一线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演绎推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1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体育课程编制的起点,是进行体育课程评价的标准,也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归宿。在调查中,87%的调查者认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上都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美国学者提出体育课程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向自觉学习的方向发展。加拿大学者提出促使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日本则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培养明朗、健全的生活能力和态度,以及健康安全地参加运动的态度。德国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因为体育课程与知识、感情和操行这3个领域密切相关,这就是学生具有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应该说我国提出的两个层面(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5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是最全面具体的课程目标。

3.1.2课程结构设置。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占83.7%的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课程结构设置定位混乱”,说明目前全国高校较普遍存在这个问题。部分高校还是没有突破原有的课程结构,存在大纲限制过死,课程设置较盲目,教学内容缺乏个性与特色等缺陷。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国内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类型大致有普修课、选修课、专项课、保健课、提高课、重修课几种。从课程结构设置的情况可以看出:一年级普修、二年级选项的课程类型占国内高校的48.5%,虽然俱乐部制体育课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但由于受国情和各种条件制约,开设这类课的高校在国内仍然为数不多(见表1)。当前课程改革存在的最大误区,一是盲目性,不考虑区域特点、学校特色及学生需要,盲目跟风,认为多开设几种类型课或多设置一些项目就是体现“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导致课程结构定位不清晰,对要达到的效果和完成的目标认识不清。二是只重形式的改革,没有把社会需要和学科内在性质和谐地结合起来,片面强调学生兴趣。

3.1.3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是服从于体育课程目标的,为此体育课程内容要综合化、多样化。调查中有学者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某项运动技能,还特别强调,贯穿终身的余暇内容要给予保证;解决以维护和增进健康为中心的身体问题,保障终身学习内容和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学习能够顺利进行。运动项目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很多情况下,不能把运动项目直接搬到课堂上去,因此就需要对它进行加工改造,这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教材化。以体育课教学为基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内课外相结合,是新的教学体系所要求的。

3.1.4课程评价。

体育课程评价是课程编制科学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客观的科学评价为依据。当前在体育课程评价方面,有以下3种情况:着眼于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着眼于体育过程的评价。目前许多国家侧重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只根据最后的体育成绩(结果评价方法)来评价体育教学,往往是不够全面、客观的,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注重从学习过程的角度看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来评价体育教学。体育学习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体育过程本身。把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与体育过程中的进步幅度评价结合起来是体育课程评价的一个发展趋势。

根据《纲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进行整体改革,突破口应从课程结构改革人手,本文将在原有课程结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形成多种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方面进行探索(如图1)。

3.2.1体育必修课实行弹性修学,限定学分。

体育必修课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执行教育部《纲要》,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修读规定学时与学分,不限学期。实践课采取学校特色项目与学生自选项目相结合的方式,特色项目要求人人必修,自选项目根据项群理论分为几个大类,但项目选择的宗旨应是具有终身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由学生选择每类中的任意一项修学。根据学生体质评价测定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运动项目,可以侧重考虑有氧体能类项群中的某项运动。理论课包括健康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终身体育理论、运动处方理论、营养与保健理论等,通过讲座、答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3.2.2体育活动课层次分明,全学分制管理。

包括教学俱乐部与课外俱乐部两种形式,教学俱乐部包括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允许弹性修学(即规定学分、学时,但不规定修学年限),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侧重地区或学校传统特色及学生有必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属计划性内容。任意选修也有固定学分,同样面向1~4年级学生,但其宗旨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选,属指导性内容。课外俱乐部指各运动项目的单项俱乐部,纳入学生学分管理,由校体委直接领导,学生社团与体育教学部共同运作,体现多层次的立体互动性。各单项俱乐部均可按水平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相当于各个单项的校际最高水平,可代表各院、系参加各类竞赛。第二层是面向大部分学生,以健身、健美、娱乐为目的。第三层是以体育困难生为对象,以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素质和对体育的兴趣为目的,各层次的俱乐部都应有教师指导和活动内容、计划等,应建立相应制度。

3.2.3辅修课面向市场,提高人才竞争力。

考虑开设两个专业的辅修课程,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通才”,主要面向体育特长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社会体育的发展已逐渐走向生活化、科学化,而我国体育人才结构中社会体育人员最少,据资料显示,每7000名参加锻炼者中才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与现阶段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严重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3.2.4康复、保健课定位明确,为终身体育服务。

根据《纲要》改变传统保健课的教学对象、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除了体弱、残疾的学生可以参加学习外,对康复体育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选修。结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体医结合”的体育保健、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三位一体的系统知识,导入保健按摩师的技能教学,解决传统保健课教学难这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科学养护,还能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将来应在康复体操研究上加大力度,使不同类型的保健对象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2.5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课具有多重效益,发展空间较大。

《纲要》规定: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和传统的课程观念不同,新模式体系中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课纳入课程管理,全国各地不少成功经验证明了“体教结合”是有效推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就此项问题对专家进行问卷咨询,招收特长学生的各高校的专家,大体上认同以下几种管理方法:(1)适当延长修学年限,相对集中专业,统一管理。(2)开设第二学位课程,拓展将来的就业渠道。(3)将运动训练、竞赛与学分、成绩挂钩,优胜劣汰。不少高校目前虽有招收特长生的政策,却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应切实制订出相关政策条文,提高高校的竞技运动水平,带动高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而且,特长学生进入高校和课堂,还有一个隐性的效益,它可以成为高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提高学校知名度。

3.2.6跨校精品课宜发挥学科优势,体现社会化。

跨校选课的设想是受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项目竞赛联盟的启示,以地理位置为界限,由学校规模相当、学术水平相近的若干高校组成高校选课系统,由各校推出自己最有影响力的课程,也可以由多校联合推出某一门综合类课程,供各成员学校互开互选。根据目前形势,各省都在规划筹建大学城,哪所学校抢占先机,就会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稳固与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从高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科构成分析,这方面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例如,可以与地理、旅游等专业联手,开设体育旅游、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新兴课程,这是我们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将精品课推向市场。

4结论与建议。

(1)要全面贯彻《纲要》,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整体改革。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应从课程结构改革入手,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形成多种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

(3)体育课程设置应突破现有的平面结构,在充分考虑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需要的前提下,拓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慕课是新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的教学资源,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学习课程,是面向公众,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之间互动过程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短视频等新媒体为媒介,将课程中知识点或技能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按照内容分层可视化方法封装各种媒体元素,生成微形式、微风格的互联网教学资源。慕课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慕课教学模式及理念的产生,也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视角。

二、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升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推动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境域一直都限定在传统的课堂上,而传统的教学特征也是由教师带着知识传输给学生,先教后学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参与程度不高,教学内容受限,教学系列创新性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最大的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上的作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型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而慕课及翻转课堂、跨界课堂等近期热门并受到学生喜爱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三、慕课模式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改革与实施。

(一)采用分模块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

随着大数据与计算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人工智能的物质生产方式,互联网与新媒体个性化与自主设计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也面临着改革。就业指导的慕课形式可以分模块进行:对大一的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和职业认知教育,对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目标定位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设计的指导。大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行培养及指导。大三对同学进行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宣讲、面试要点指导及毕业生派遣工作等内容进行讲解,着重解决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慕课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更好地重构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课程上更加侧重的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体验与消化。

(二)组建就业指导上课老师进行团队制作慕课工作。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专业的摄影团队、具体的后台制作专业人员。分别组建团队对就业指导慕课教学知识点进行ppt内容设计、录制,每个版块团队由3-4名任课老师组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资料收集、研究,进而制作成为慕课课程,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成审核小组进行审核,对慕课的课程设计进行严格的把控。通过资源的共享,学生课前主动将教学视频提前消化,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还可弥补就业指导课时较少的问题。除此之外,课程团队除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持续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保障线上线下教学的正常有序运行。

(三)就业指导慕课资源平台的评价模式。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就业指导慕课资源平台,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导,该资源平台功能主要有慕课资源共享及评价平台。慕课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所以平台设置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必须对课程进行评价或者对学习的内容提出反馈意见。在平台中由专业任课教师对问题作出解答、反馈、讨论等,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保证师生间能充分地互动和自主式与协作式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使就业指导课程更加体系化、一站式服务。

四、结束语。

慕课正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大规模和自主性的特征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给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带来更多的可操作性。就业指导教学的改革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景观生态学这门专业或课程在国外很多高校中均广泛设置,是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农学、环境生态类、地理学、林学、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6][7][8][9][10][11][12]如何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有关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工作中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国内外对比。

景观生态学源于东欧兴盛于西欧北美,国外很多高校中均广泛设置了景观生态学这门专业或课程,其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德国比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除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外,还以练习与分组辅导课、课题作业、研讨、实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问题的认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的大学通常在教学上先修建筑、园艺学、土壤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最后一年通过大型项目的实习和论文写作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加以应用。美国大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讨论课相结合,辅以大量的实践作业和练习,并以讨论成绩、实践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进行课程考核。

国内高校该门课程以“教材、课堂、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成绩考核多是以期末闭卷考试结课。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院校在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选定教材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这制约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也制约了教学的动态连贯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掌握该课程常用的野外调查、3s应用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本研究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据景观生态学交叉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的景观生态学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景观生态学教学模式的目的、特点。

传统的以单项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而采用“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将学习的主体与客体、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的“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讲授概念、原理,用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案例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理论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由教师引入研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研究性小任务。其中的任务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衔接学生课堂学和课外学两个环节;2.重视案例教学对已知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对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在研究性小任务的驱动下,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三“、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景观生态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于课堂教学,“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细分为引入实例、导出原理、精讲互动、研究性小任务布置四个阶段。比如在“景观元素”之斑块教学开始时,首先引入一个火烧迹地实例,采用景观照片让学生从中去找到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出引发斑块类型及形成原因的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实例背后的基本原理。最后进入精讲互动环节,先以教师系统讲授基本知识点及前沿成果,引发学生提问思考,再以分组讨论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最后给学生布置研究性小任务。学生带着小任务自学各知识点,立足自身解决问题,教师协助指导,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邮件、电话和qq等方式交流学习心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本着实用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大纲和本科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根据景观生态学知识内容模块将设计的研究性小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绪论课后,查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类综述文献,总结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新问题、新思想和新方法,谈谈个人的见解;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章节后,去文献库或者历届毕业论文库中查找相关相关案例,识别景观要素并在图上加以勾勒,分组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网络-节点模型或者生态安全格局模型等去认识、描述景观;景观发育与生态过程内容后,以泥石流、滑坡等案例外加课外文献查阅和分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辨识自然、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景观格局的形成原因、基质随空间尺度而变化的规律;景观分类、动态变化章节后,把几期遥感影像图分发给学生,通过综合实习和上机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景观软件的使用方法,任务为先进行景观生态分类,接着计算斑块水平、景观水平的主要景观格局指数、最后根据兴趣方向选作一题完成小论文。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已经学会探究、合作与质疑,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外进行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进程的良好发展。成绩考核时,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根据学习投入和进步程度来评定。笔试试卷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综合题贴近学习环节实际,能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笔者最后通过课程论文和笔试综合题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20%的学生能选好感兴趣的主题并完成逻辑性很强、结构完整且具有创新的小论文;50%以上的学生能针对所选主题进行分析和评述,其余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整个教学环节,熟悉思路和方法但自我实现能力稍欠。课程结课后,持续效果表现为全班90%以上的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的形式,自愿选择科研课题,主持或者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80%以上学生的选题为景观生态学的热点研究领域,30%以上学生自己组队并充满申报国家创新型试验计划的热情。这说明“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拓宽了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个人兴趣双重的诱导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或者学生科研活动,增加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性学习行为,培养了自身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科研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此教学模式不断督促自己进行科学研究前沿的掌握,对研究方法、技术和实践路径不断进行探索,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同时,加深自己的科研意识、思维和能力,以此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的专业素质。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能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研究性小任务循序渐进地用于实践,这促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成为真正的自我知识构建者。

[参考文献]。

[1]杨德伟,赵文武,吕一河。景观生态学研究:传统领域的坚守与新兴领域的探索---厦门景观生态学论坛述评[j].生态学报,2013(24):7908-7909.

[4]游巍斌,何东进,洪伟,等。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6):53-56.

[11]傅伯杰。地理学的新领域---景观生态学[j].生态学杂志,1983(4):7-60.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在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主动性较低,无法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音乐的无限魅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完善音乐教学的设施等方式,带动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1、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整合音乐课程的结构。

在高中音乐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音乐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要求,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整合音乐课程的框架结构,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音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这首曲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第六悲怆交响曲》这首曲目背后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柴可夫斯基甜蜜、忧伤、苦涩等情绪变化的原因。在明确创作背景的条件下,进行音乐学习。明确这首曲目教学的目标,在增加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中的渐变的情绪和音乐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完善音乐教学的设施,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高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准备活动。完善的音乐教学设施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亲身接触的过程中,增加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根据音乐器材,再现音乐曲调。这种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另外学校和学生家长也要加强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校园中的音乐设施。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独特的民族风”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蒙古族的独特音乐器材“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演绎乐曲,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

3、运用多种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保证音乐的多样性,搭建自由化的音乐教学平台,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枯燥而乏味的教学氛围。在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草原小姐妹》这首曲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展现草原上牧民们放牧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场。在学生产生一定的主观印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闭上眼睛,然后为学生播放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使学生能够结合画面,欣赏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对这首曲目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比赛,可以通过个人演唱竞技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之间竞技的方式进行比赛。在学生演唱完成之后,由学生评选出“最佳演唱奖”、“最佳台风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增加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乐趣。

三、结束语。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明确当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李琳(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621000)。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音乐课教育的现状,强调了艺术教育对做好素质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针对当前音乐课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革高校公共音乐课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目前,从小学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艺术教育的现象。从中考到高考都将语数外等列为重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也绝不能忽略艺术教育的存在,更不能将之拒之门外。在现阶段音乐课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其在整体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该被忽视的。它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渠道。音乐课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今天,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品质等教育时,突出强调了大学生要具有高度的团结、合作精神,并通过体育、文艺等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其实,音乐课也是培养大学生这种优秀素质的渠道之一。因为,通过合唱、合奏等群体性的音乐活动,能较好地培养个人与群体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生存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2.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当今教育,要做好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绝对离不开对其艺术方面的教育。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意识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数理化等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证的需求。增加音乐欣赏和学习,可以使人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好的心理状态得以恢复。因此,在音乐课上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调整和理顺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提高学生艺术才能。音乐对人的智力开发具有独特的功能,这是不容质疑的科学事实。音乐教育在促进智育的发展,加强人体各项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a在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可以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从远离家乡的思念中得到慰藉,从挫折失败中获得信心。这样使得学生更能集中精力到学业中,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可用之才。

4.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是美妙的,它可以使人平静、平和的看得待周围的人和事。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艺术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更能净化心灵,更客观真实的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发现人性的真、善、美。同时,音乐的神奇力量可以唤起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思维,激起人们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热情。

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价值。

高校音乐课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很多人都认为高校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不大,于是作为素质类音乐课,在各高校不可能成为投入的重点,因此高校音乐教育要获得重视与发展必须要靠大家努力。同时公共音乐课教学管理不规范,存在着诸多问题: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教学仅凭个人的偏好自选教材,按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施教。从教师的本身素质来讲,由于教学经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鉴于种种弊端,我认为对高校开设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很有必要。所以,我们当务之急要改变现在的教育状况,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改变国民对艺术教育存在的轻视的观念。较之国外,我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物质文明突飞猛进,而精神文明的的建设就显的滞后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从观念上,思想上入手。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对艺术课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扶植,并在各项教育法规中都明确了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但是,由于中高考中没有对艺术教育的体现,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切实的把艺术教育重视起来。我们必须对音乐艺术课程的价值和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现阶段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其在整体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该被忽视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观念上加强重视之后,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并按照规划高效的落实。这是改善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步骤。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甚至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这和其他课程相比,差距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不受重视的表现之一。这种随意发展任其自生自灭的状态必须得到改变。我们必须根据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大纲和教材,使艺术教育有纲可循、有的放矢。所以当务之急要组织有关院校、结合学生实际,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主,注重实践性和简明性,结合实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既真正喜欢又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大纲和教材统一之后,要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来“护航”,这样才能保证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再次,要改革教师在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目前,很多音乐课教师因为课程的不受重视而在教学中失去教学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甚至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必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勇于探索;要强调实用性、趣味性,要把寓教于乐落实实处。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先从以下几点入手。

1.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选用中、外经典曲目和地方优秀民间音乐作品。也要注重当下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选取,适当增加比重。增加声乐伴奏曲、歌曲即兴伴奏常识、合唱指挥、欣赏;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多种的艺术种类结合,如和舞蹈结合成为歌舞表演;和故事结合成为音乐剧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改革教学形式。音乐课程的授课方式更适合与教育学的互动,然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像领读课文一样,机械而没有生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启发学生独立分析、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互为补充。设置教学实际环境,让每个学生各显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改革考试制度。音乐以及其他艺术课程的考试往往存在打分的随意性,没有严格统一的评分标准;这使得艺术课程分数的含金量很低,所以课程自然得不到重视。所以,要摈弃过去那种评定成绩无明确评分标准的做法,改善音乐课的考核方法,使之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运用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以及策划、参与文娱活动的能力。

结束语。

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感知,净化学生的心灵,调节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艺术教育必须引起当今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加强教学标准的规范,这是改进和加强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关键。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必要措施。通过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考核标准的规范化,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艺术才能的课程总体目标。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套共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师资水平、改变传统观念,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与努力下,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师专业优化组合建立教举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城;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姗加科学检侧机构。从而使公共体育课更好地体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本文从课堂具体情况看手,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因素,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针对教育系统的客观实际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深人到体育系统,“健康教育、快乐体育”思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如今,全国各实验点都在尝试体育改革,针对全国大学生体质较差的现状,现提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及发展前景。

1研究目的。

1.1目前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较差,比欧美差之甚远,在亚洲还逊于日本。据有关的体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7-20岁青少年的背肌力、垂直跳,l0m2往返跑、手球掷远、5分钟跑五项素质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日本同龄青少年儿童,为使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必须进行体育改革。

1.2学校教育深层次的改革要求学校体育必须进行改革。

体育课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理状况和全体学生的状况,使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为素质教育服务,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

2研究方法。

(1)系统理论法根据系统理论,设计改革方案,研究分析改革结果及特点。

(2)问卷调查分析法。抽样调查周口师专各系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男女学生的兴趣特点及自身特长。

(3)阶段实验法。将改革方案在个别班级实施,间断测试身体各机能指标及专项学习情况,找出其中关系并进一步改进。

3结果与分析。

从传授教育知识和技能为主,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牢固掌握一、二项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3.2具体改革方案。

(1)学生人学要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身体健康检查结果,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分组。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具有针对性,期末体育成绩评估才有据可依。

(2)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技术全面,而且课堂组织严密,语言生动、风趣,掌握多种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比赛法、配乐法、影视法、开放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偷快的气氛中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3)学校和政府对学校体育要给予重视,学生的健康状况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来抓。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医疗保障要跟上。这样可以保障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4)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育专业特长优化组合建立教学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域;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增加科学检测机构。

3.3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调查、分析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的实践,分别对一、二、三年级阶段10个系不同专业男女生的调查统计分析,赞成该教学改革方案的学生比率达100%,因体育设施器材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活动需求的比率是26。3%、学生的课堂练习综合密度比原来增加了30%。经分析证明该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是科学地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案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所需求的体育活动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而且都喜欢参加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是中央提出的响亮口号,这说明党和政府比较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体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

(3)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热心服务于本职工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

总之,大学生体质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兴衰。如何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是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论文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好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把专业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传播出去的水平和能力,这些才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目标。通过很多的事实可以看出,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没办法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想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高等院校都把“教”这个核心问题给忽视了,“音乐教学法”这个课程根本没有得到高度的关注。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把该门课程作为与音乐相关的理论课来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枯燥,基本上就是照着书本来读。另外,该课程的内容不是很充足,没有办法很好地开拓学生音乐方面的教育视野,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根本无法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一定要对“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音乐教学法课程设置现状。

音乐教学法是一门音乐教学的理论性课程,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音乐理论课程。在三年制的音乐专科教学当中,一共有54节课,通常在1个学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会把这门课程设置在第5个学期当中,教学实践一般会设置在第6个学期当中。在一些四年制本科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以及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里,通常设置1学年,64学时,在第6或7学期开设,教学实践一般会设置在第8个学期。这好像已经成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之前的紧急教育。

从该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要是太过于关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那么学生的具体应用水平以及能力就没有办法逐渐提高,很难做到兼顾,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把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展示出来。另外,实践之后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弥补和改善。因为该课程在开始实践之前就已经结课。经过具体的实践之后,学生都有非常深的体会,此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想象,院校开设的键盘、声乐以及音乐史等音乐方面的专业课程,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能够给以后的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仅仅是把这些课程掌握得非常好,却没有办法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是不行的。因此,对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教学的能力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应该开设一些与音乐教学法相互配套的课程研究、模拟教学以及音乐心理分析等相关课程,从多个方面来逐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际的教学水平。对于该课程时间的分配也要做一些调整,具体方案如下:如果是三年制的专科,要把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在最后两个学期。倒数第二个学期一定要与该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课程研究课、模拟教学课相结合。也就是说,要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联系到一起。最后一个学期要把教育实践安排好,同时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心理的课程,把那些在教育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尽快报告给教师,教师可以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各种状况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和研究,构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继续对音乐教育心理分析进行加强,因为该课程本身主要就是对具体实践以及理论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和改善。对于四年制的本科来说,音乐教学理论、课程研究以及模拟教学可以在第5个学期来开设,甚至可以尝试将音乐教学理论法、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贯穿四年的教育周期。

这样可以把演讲、练习以及听课充分的联系在一起,在第7个学期开始时就可以安排具体实践,这时之前学习的所有理论知识就可以充分的使用了,之后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放到最后一个学期,在音乐教育心理的课程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音乐教学法方式的改善。

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不断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之前“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打盹睡觉”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无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学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是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要想对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改革,一定要从很多方面着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加强学习,可以参考国内外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科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时按照该课程相应的改革标准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做出选择。

第二,教师在给学生讲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做到形象、生动,并且要有足够的感染力。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有模拟教学的环节,也就是学生模拟授课。

第三,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小学以及中学进行听课学习。还可以把小学或者中学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音乐教师约到学校来给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做示范。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互相来听课,之后互相评课,最后由教师来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建立起角色互换的理念,通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教”的特征。

第四,在音乐的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熟悉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语言一定要精练,防止产生空洞、枯燥的现象。

第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而课堂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理论及实践能力。

四、评价音乐教学法的方式。

评价音乐教学法的方式一定要能够把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更好地展示出来,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传统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期末的理论知识考试为参考。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同时还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水平和能力。

所以,对于音乐教学法的评价一定要搭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的体系,即可以把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充分展示的评价。另外,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一定不能太片面,应该参考理论知识的成绩,模拟教学的成绩以及具体实践的成绩来综合做出评价。理论知识考试主要是以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课堂中的相关设计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模拟教学成绩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做出评价;对于实践成绩的评价,要求教师要向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了解,之后再做出相应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可以相对公平、公正地对该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做出评定。

五、音乐教学法教科书的具体内容。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等院校都增设了“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选用比较多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该教材汲取了国内多年来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以及在某一个理论性的高度上整理出来一系列相对有效、完善、独具特色的音乐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还应相应增加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改革和创新。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仅局限于教材上面的相关内容,而是应该把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相关的创新思想和方法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如可以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分析》等一系列与音乐相关的杂志、书籍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

由此可以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更多的渠道储备知识,尽快掌握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主动性以及迫切感。除此之外,还应多整理一些像小学以及中学教案、案例研究等材料,以此作为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这些就要求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不断钻研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一些教学经验,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法课程已经逐步成为各大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修课程。可见其地位在逐步升高。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该门课程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各大高等院校应该逐步加大对“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以便把音乐教学法在教学当中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

音乐教育论文

1.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选拔机制不合理。

近年来艺考成为一股浪潮,各大综合院校也相继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学科,招收艺术类学生,虽然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比较全面,有人文科学也有社会科学,但这些专业之间不免分的太过细致而极易导致专业的狭窄,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有些学校开设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并不明确,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因此,它与以培养高端的音乐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音乐的艺考选拔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或许对音乐专业并不感兴趣,迫于文化课成绩比较低,退而选择音乐这类的艺术专业,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高等院校中。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就会面临种种问题,对毕业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2.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各大综合类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专业,然而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比较全面,不似音乐专业学院这种专业性很高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套教学设施完备。近年来高校扩招行为屡见不鲜,生源数量比较庞大,但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那么高,高级职称师资力量不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就无法实现。还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包括乐器、音响、音像设备等都明显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比较差,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多不利的`影响,这是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总之,提高音乐系学生的质量是众多综合性大学改革音乐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就要从大学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基本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各大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蔚然成风。目前,各高等院校将学分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学分制即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在每学期的学习期间,可以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进行双学位学习或者把它作为公共课来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更有利于应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瓶颈。同时为了扩大选择的范围,许多高校还开创了相近专业互选的模式,例如音乐系音乐表演、作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和舞蹈系开设的专业课可以互选,这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渠道。另外,学校规定选修课学分制,也成为督促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认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通史教育课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学计划都作了相应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将基础课程放在关键位置,并增开选修课,让学生不仅仅能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更有机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的两门基础性学科,在音乐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和学分制定上都会有所增加,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课的应有课时、节约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更能使音乐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吸收,提高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模式上为改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现状,将增加原先的“一对一”专业课教学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演奏、演唱的专业技能。

3.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建设,而并非是简单的增加课程课时和学分。为实现音乐专业重点课程建设这一目标,首先要确定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即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把这两门重点课程作为音乐生学习的主体,并为每门课程投入专项经费进行立项建设。其次在重点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也必须要求是国家统编的优秀音乐教材,这类音乐教材无疑是质量和教学效果最佳的,老师也可自己编纂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教材,以帮助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组织开办音乐专业教学研讨会,开创适应现代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4.丰富音乐专业内涵。

我国综合性大学虽然在培养音乐专业性人才的教育上不如专业性的音乐学院,但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也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比如说综合性大学的文化背景比较强大,多学科的开设也有利于音乐系学生的多方面选择与发展,这些优势若能够合理利用,那么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就会步入新的发展期。首先综合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推动音乐专业建设的同时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引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人才,培训出一批专业的骨干级音乐教师,并对教师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深入。另外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进行使用和研发。艺术教育不仅仅要立足于艺术家,还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也会有天赋,开设选修课也是为了扩大音乐在其他专业学生中的学习和发展,这两者是共同促进的,也是丰富音乐专业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由上可见,为适应新时期的高等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使得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具有长足的发展,希望上文我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简单探讨,能够给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音乐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其学习热情的不断高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分散化、个性化等特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和引导,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及其辅助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切实有效地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教育产业,对促进全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文化产业;音乐教育培训。

一、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向上,全民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音乐教育在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的同时,其机构在普及音乐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北省提出了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转型的要求。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促进提高全民素质水平。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主要由政府机构和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两个层面构成,群众文化艺术馆、少年宫、妇女儿童和老年活动中心都是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的公益培训机构并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作为朝阳行业近几年一直高速发展,尤其是琴行作为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一种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仅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由政府部门开展的有培训资质的音乐培训机构以及大大小小的社会培训机构就有几百家,加上石家庄周边县市能够达到一千多家,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培训机构能达到上万家。而由于行业快速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矛盾,导致目前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追求功利性。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开放性、自发性、功利性等特点,总体上不存在具体的限制和约束,其发展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改变,而接受教育的个体或群体也多以自发的方式参与其中,在实现了教育功能之外还会产生其他功利行为和结果。高考的指挥棒音乐仍在弱势地位,只是用于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客观上造成了“音乐可有可无”的事实,少数音乐特长生也基本上抱着“加分”的功利思想学习音乐,难以起到音乐教育的真正作用。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从根本上缺少教育理念的支持,所遵循的是社会市场运行规律,教育本身的质量、规律被市场的经济规律所取代,音乐考级现象便是如此。河北省音乐考级现象普遍,主办业余音乐考级的经济效益可观,多家单位机构争办,致使考级水平有所折扣。学生家长让孩子学习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纯,认为考级可以证明孩子的实力,成为炫耀的资本,从而失去了其本身学习的意义。

2.缺乏师资保障。社会音乐教育行业中缺乏本行业内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导致社会音乐教师的素质无法得到保障,整个社会音乐教育行业没有统一的聘用标准,使音乐教师的选择和录用成为了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个人行为,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师资良莠不齐的局面。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师团队应该由专业音乐人才构成,据调查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的师资大概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高校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社会音乐团体的演员,音乐专业在校本科生(因授课能力要求各音乐教育机构多招收三年级以上学生)、研究生,学习音乐的爱好者等等,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经验良莠不齐。因此当出现教学问题的时候,学员对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产生不满,甚至对音乐教育机构也产生质疑。

3.社会音乐教育的对象比例失衡。社会音乐教育面对全民、全年龄段的终身性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或某种明确目的的自由选择的教育,也是形式具有较大灵活性、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更注重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没有过多的强制性,具有短期、速成的特点。但由于市场化的催动,针对于学生的市场远远大于成人音乐教育,一些想要寻求专业音乐培训的成年人也因社会音乐教学机构课程设置年龄针对性较强而不得不放弃。据石家庄教育部门数据统计,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社会大大小小培训机构603家,从事音乐培训的机构将近300多家,但是专门从事关于成人培训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市场中几乎是儿童、中小学生,要是培训也只是搭车培训,成年人在培训中所占比例数目最小。

4.市场秩序,经营方式存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音乐文化生活的水平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而不断的提高,现如今人们对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同时,也越来越需要音乐伴随。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唱唱卡拉ok,而是有了更高的诉求。社会上各类“教唱歌”音乐培训机构的纷纷建立,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高雅音乐消费群体随之增加的同时,音乐生活也出现了严重的泛娱乐化倾向。当然,造成“泛娱乐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人们音乐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的低下不能不说是“泛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的那样“低俗的艺术趣味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它将人的心灵禁锢起来,使之无法接触经典作品及其赋予生命的‘营养’。没有了‘营养’,精神就会萎缩或者阻碍发育,整个性格就会打上怪异的烙印”。近几年有人抓住我省成人音乐教育稀缺的市场契机办起了针对成人的音乐培训机构,具有专业师资,且能力强,本来可以填补整个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年龄断层的空白,但终因缺少规范的企业管理、政府引导和支持,致使企业经营不当而倒闭。

5.社会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不完整。目前以音乐考级为例,这项业余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吸引了上百万的儿童、家长、老师,但目的性各不相同,有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有的为了考学加分,有的是盲目跟从等等。功利性如社会升学或择校压力会导致社会音乐教育中考级现象的攀升;社会就业压力有可能会导致社会音乐教育严重失衡;再如媒体打造的高收入明星,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成长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些说明社会音乐教育与整个社会动态的趋势和人们对社会音乐教育现象所持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性直接相关,与人们对教育发展的观念和基本事实的判断有关。因此社会群体对社会音乐评价体系的判断是缺乏理性认识的。

三、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河北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社会音乐教育,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拓宽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层面,笔者提出几点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

社会音乐教育的社区化发展。社区是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社区音乐教育要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走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既要靠政府的支持也要靠社会力量积极筹办,无论从教育还是音乐活动都是提高和推动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由于人群结构复杂,加之群众歌咏运动的传统性,大多形式都是以合唱歌咏活动为主,面对青少年儿童、中青年群体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推进。一些现有的社区音乐教育可由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介入,提供专业的师资,并可增设器乐、舞蹈等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可进行音乐欣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普及音乐教育的同时,也会吸引有专业学习意向的学员到该机构进行系统学习和提高,既达到了普及的目的又能够对机构本身做宣传推广,达到吸引学员提高效益的目的。对于解决老龄社会问题、家长只陪孩子进行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现象、残障人士以及边缘人群等弱势群体受教育平等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加强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我省社会音乐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为指导,需要规范科学的组织管理为依托,而高校积极进行教学转型能够输送既有音乐专业技能又熟知市场管理与运作的专业音乐管理人才,因此加强高校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是今后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结合当前国家就业趋势,本着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音乐教育这个朝阳产业为拓宽就业面的一个方向,对学校进行教学转型改革。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中需要符合社会音乐教育水平并以此为职业的专业人才,高校可针对该市场要求增设相关选修课程,并积极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建立起实践实习基地,高校为社会音乐教育服务,社会音乐教育助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互利共赢。

3.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社会音乐教育在教育场所、教材使用、师资配备等方面相对灵活。教育场所多样,教材大多使用考级要求教材,教师配备从名家大师、演职人员再到兼职教师、音乐系高等专业学生等等。以政府行政管理者、专业音乐教育者与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主体,根据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相关政策,遵循音乐教育规律,结合市场现状,共同研发针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的教学体系。尽量挖掘其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内涵。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不具备对整体社会音乐教育从业教师统一培训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对社会音乐教育的从教资格认证有所规范。以教育厅为主办单位,某高校为承办单位,进行社会音乐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让大学成为社教的指导中心、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

4.利用互联网打造行业知名品牌。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来推动我省社会音乐教育发展,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中国社区音乐教育网站已建立开通,并推出一系列优秀栏目,为全国社区音乐教育构建了广阔的平台。针对我省的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应整合资源,共同建立起一个针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网络平台,推出社会音乐展演展播活动,音乐普及网络课程,各大社会音乐赛事组织活动等等,大大活跃社会音乐教育氛围,对音乐普及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

5.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力度。社会音乐教育要获得纵深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投入。新时期加大政府支持及投入的力度,对于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政策制定、财政拨款、激励措施以及后续安置等方面应有明确导向。对以上几点建议中提到的部分,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导向可有所倾向,鼓励社会音乐教育社区化,在资金方面可适当给予补贴;教育部门可经过竞争选拔,选择出最有能力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合作的高校,进行师资培训;政府主导,集合权威专业音乐教育者与业内人士,根据国内外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社会音乐教育产业发展的体系;整合资源,鼓励搭建社会音乐普及的网络平台。总之,以社会音乐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进步,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健全完善社会音乐教育的体系与机制,全面推进我省社会音乐教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入终身教育的进程,提升我省综合实力,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2]郝孟荣.谈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xx,09:69.

[3]王起帆.河北省石家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以秦川琴行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20xx硕士学位论文:6.

[4]陈颖.试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存在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xx,02:133.

音乐

人类的感情是丰富而敏感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触发人类最初的情感和期待。所以有了音乐,音乐就成了我们最好的发泄方式。音乐中的每一拍都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生动。音乐可以说话,说话的人有听众。他们以一颗细腻柔美的心,聆听无边无际的广阔的内心世界,与音乐同甘共苦,与音乐背后的心同甘共苦,享受每一个跳动音符的起伏。

我想成为一个倾听者,一个表面上沉默但内心充满激情的倾听者。

和谐和美丽的下午,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享受一杯茶,放在一个精致的耳机,开始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进入或低悦耳的,或者是在充满激情的歌遗迹,打开了歌手的紧张的心,觉得他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音乐中,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它是模糊的,但它也让人感到温暖。也许我们不能像钟子期、于博雅那样,在高山流水中演绎出最高层次的友情,最终成为音乐上的知己。但至少,我的新生活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个短期的栖息地,有片刻的宁静,有灵魂的共鸣,得到灵魂的慰藉。音乐就像一首永远写不完的抒情诗。它总会留下悠长的回声和无限的遐想。回味悠长。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它不仅在我们心中萦绕,而且在我们心中回荡。它启发我们,使我们快乐和热情。

音乐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想成为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抛开所有的烦恼和烦恼,快乐地成长。虽然音乐的世界是空灵的,但它充满了激情。虽然它很普通,但充满了香味。虽然它很遥远,但充满了感情。

让我们的心在音乐的世界里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在我们的心中变得不可战胜。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而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今很多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深入研究怎样促使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有效结合的问题,以便有效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音乐的感染,那么换言之,也就是说舞蹈也能对音乐进行很好的诠释。关于这方面,我国的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也曾有过类似说法,认为舞蹈艺术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就等于是舞蹈的声音,而舞蹈就相当于音乐的形体。因而,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所有的舞蹈均不能离开了音乐,并且其艺术魅力也只能借助音乐才可以向观众精彩呈现。作为舞蹈灵魂的音乐,占据了舞蹈艺术中的关键性位置,甚至可以说音乐组成了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舞蹈艺术可以对形体姿态进行很好的保持和提升,将良好的美的气质塑造出来。人们可以依据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在动作训练的同时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表现得到极大丰富。小学音乐课堂上,借助音乐搭配舞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借助律动来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进行深入的感受,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借助舞蹈动作来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进行表现和表达。

1.音乐教师欠缺舞蹈功底。

担任我国小学音乐课教师的多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师范学生,关于舞蹈教育方面的工作,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舞蹈或形体经验的教师只有极少数。在学校期间,这些教师主修的主要是声乐和器乐等,尽管也有舞蹈方面的学习,却未能真正全面的掌握好舞蹈知识技能,舞蹈技能水平也不足。如今我国总体上还是比较缺乏基础性舞蹈工作者。而实际情况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是不会有专门的舞蹈老师配备的,所以通常都是音乐或体育教师来充当舞蹈老师的角色。

2.音乐课堂教学欠缺创造性,内容缺乏丰富性。

音乐教学不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几首歌曲,其真正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既要包括音乐素质,也要包括创新的能力、精神等创新素质,而一个人素质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创新素质。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有很多老师只是想完成教学任务而言,没有花心思研究音乐教学方法,这就导致音乐课堂欠缺创新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迫切需要加强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结合。学生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通常难以让自己进入乐曲营造的音乐氛围,对于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内容也无法真正理解,更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升华,更不会促使其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

三、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

1.关于教学内容和教案的设计。

将舞蹈教学纳入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的'使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能达到形象易懂的效果,还能促使师生共同参与。借助舞蹈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启发,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参与表演。教师在每一次备课时,遇到能够进行表演的教材内容,就可先将舞蹈编排好,接下来在音乐课堂上表演给学生看,这样直观形象的表演必然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接下来阐述笔者对音乐舞蹈教学进行结合的体验:在情景创设方面就可以通过舞蹈律动的方式,这样能够促使孩子们更迅速地融入音乐舞蹈课堂。关于“舞蹈律动进教室”的设计,可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也深刻体会到教师若是能够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动态的舞蹈动作形象来表达需要教授的歌曲内容,进而将与歌曲情感相适应的氛围营造出来,将极具情趣的音乐意境创设出来,那么必然会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促使其使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并带着这样的动力走进课堂。例如,蒙古歌曲《鸿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搭配的舞蹈动作可以是蒙古族中比较经典的“柔肩”动作。这就将蒙古族民歌悠长、宽广的特点很好的展现出来,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一种美好的草原意境。借助恰当的舞蹈动作教学,能耐促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进而对本课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2.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怎样才能促进教学发展作用的进一步提高,并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现代教学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究这一中心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对新的挑战,进一步普及素质教育不得不思考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全部艺术实践都具有创造性。艺术教育对于人创造性的培养是最能发挥作用的。首先,创作、表演等一切艺术实践活动都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其次,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是最具创造性的。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朦胧性、多义性等特征。这样受教育者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再次,借助感人艺术手段的音乐与舞蹈教学,能够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感知觉、注意力和想象等更能深入心灵。所以,音乐和舞蹈综合教学理对于创造发展原则的贯彻要更加重视。

3.合理运用舞蹈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是能与舞蹈教学很好的结合,那么不但对学生掌握新知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相符合。对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将有效可行的音乐教学新模式开创出来,才能促进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更加健康长久。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积极转变过来,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变成创新者和交往者、促进者。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要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采用充满情感的课堂语言,努力促进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创设出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如此才算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情境,这也将促使学生采取更加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了解了这样一种综合教学手段的作用。也希望这一认识可以在今后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也想借助这样的研究,深化自身的该方面认识,从而有助于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

方向

这里是武汉,一个被称为火炉的城市。五月一到,就一如既往地热起来了。

汶川,一直以来,是多么遥远。这些天,它突然变得那么近,让我无法逼视。

那些痛苦着悲伤着号啕着的人们,那些惨烈的伤痛的令人潸然泪下的画面,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第一时间“现场直播”,就像若干时间前的雪灾、分裂祖国、火炬、撞车,有那么一瞬,会让我觉得,是那么的不真实。

但是,却不似一场梦。梦醒了,人还在,家还在,一切如常。

这是一场劫难,所幸,我们已经告别了这场劫难。

生命还在继续。我们依然在路上,带着伤。

网上流传的《20xx童谣》这样写道:

今年的雪,特别的大,爸爸还有妈妈,回不了家。

有群坏人,来把人吓,烧了我的学校,砸我的花。

那个喇嘛,叽里呱啦,长鼻子的洋人,假装眼瞎。

巴黎铁塔,伦敦警察,抱火炬的姐姐,人见人夸。

汽笛嘟嘟,铁轨哗哗,去天堂的列车,还没到达。

龙又翻身,大地垮塌,教室的瓦砾下,埋了童话。

重重的墙,将老师压,我们在他身下,都很听话。

没过很久,听到喇叭,外面有个爷爷,叫我别怕。

叔叔的手,使劲地挖,解放军的飞机,送我回家。

经过灾难,我已长大,永远不会忘记,二零零八……。

孩子别怕。大人莫慌。

最大的灾难,莫过于恐惧,最大的恐惧,源自于心底。

灵魂告诉我们,只要还有心跳,就一定有勇气。

天变不足畏,大难可兴邦。

痛苦,常常是一种提醒,叫我们别乱了生命的方向。

坦然接受是一种方向,坚持挣扎也是一种方向。

以后的路上,我们的目光,一直向着前方。

未来的时光,我们的内心,永远都要坚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论文课题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2003.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音乐鉴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这就是鉴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鉴赏——感觉(情感)鉴赏——理智的鉴赏。不同体裁的音乐鉴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1、对于歌曲的鉴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鉴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鉴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2、对器乐曲的鉴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鉴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鉴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鉴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搞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任重而到远。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