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狼的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3 11:53:02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应该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既要统筹全局又要注重细节。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语文教案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一、猜谜语导入,认识花生。

1、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畅谈花生。

3、认识作者(读“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认识文章的详略。

1、自由朗读课文,同位学习生字、组词,体会“居然、开辟”的意思。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以“种花生——()——()——()”为训练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4、了解文章的详略,简单学习第一、二部分。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1、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2、汇报,板书: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五、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1、汇报,找重点词语,板书:

最可贵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

2、朗读该自然段。

3、以练习加深体会。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4、所以父亲要我们做怎样的人?说说对父亲的话理解。

5、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6、“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就不是好东西呢?作者是以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借物喻人。

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七、复习生字词语,做词语作业。

附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品尝花生。

品花生。

议花生。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语文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懂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了,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读。

(2)指名读,配乐读。

(3)全班齐读。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四、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一株紫丁香”为题呢?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语文教案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 ),金丝猴会( ),小猫会( ),公鸡会( )。

3、老师:这些动物的本领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于是它们就进行了一场比赛。

4、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 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把稳重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比本领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2、按以上要求进行初读,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摘苹果做成的)认生字。

(2) 小组接龙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 大家说说比本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三、 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

(2)学生汇报:“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老师:那真象它们想的那样吗?

(1) 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

(2) 学生汇报:“没有。”“梅花鹿虽然跑得快,但是果树太高摘不到。”

“金丝猴虽然会爬树,可它过不了河。”

3、学习第三、四段。

(1) 老师范读第三段。

(2) 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请生说说。

(3) 学生讨论发言。

(4) 读一读,第四段。

四、 深入感悟课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读:

a 它俩一下子明白了。

b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 考: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

(3) 学生汇报……

(4) 老师小结……

五、 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2.让学生观察第二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把小鸟放了)(小朋友放了小鸟,他非常高兴)

3.板书:放小鸟。(学生朗读)

4.小朋友为什么要放掉小鸟那?

1.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减字。

(2)给各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朗读。

羽毛一闪非常一定决心想找着急焦急翅膀窗外嘴喝朝

(2)指名朗读生字词,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

(3)朗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轮流读,讨论各自然段的大意。

老师归纳: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把它养起来。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

b窗外有鸟在叫,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c我决心放小鸟。

d我打开笼子,放走小鸟。

(4)出示长句子: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b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

c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d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跟着妈妈飞走了。

(5)学生练习朗读,注意停顿和连接。指名读。

3.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非常决定

2.描红。

1.写字。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教案

1、 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筝、体育场、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老鹰、端端正正、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斑纹、热闹、宇宙、飘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3、 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方法。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 搜集有关风筝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三课时

教学过程:

1、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欣赏。

2、 谈话:大家刚才看见的风筝漂亮吗?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放过风筝吗?你愿意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课文。(板书课题)

1、 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四人小组内交流哪些字难记,哪些字难写。

4、 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鹰”、“嚷”、“墨”等字的写法。

5、 检查读课文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问题在初读之后可以解决。

1、 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 熟读课文,思考: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教学过程:

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 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 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 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 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 表演复述。

a、 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 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收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3)体会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 观察画面说一说。

(2) 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 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 )的老鹰 ( )的鹦鹉

( )的仙鹤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风筝?

1、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 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有哪些风筝?

(2) 你觉得哪一只风筝最好看?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 对比句子,体会写法。

金黄的小蜜蜂,在空中飞来飞去。

金黄的小蜜蜂,翘着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小结:第二句不仅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风筝的样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过想象,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鲜艳美丽的图画。

3、 想象续说。

(1)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课文描写的这些风筝呢?从哪里看寻出来?

(2) 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学习作者的写法,画一画,说一说。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放风筝时所看到的热闹欢乐的情形和各式各样的风筝

在天空中争奇斗艳的景象,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放放风筝吧!

1、 摘抄课文中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预习第二课。

4、 (选做题)小练笔:把自己课外放风筝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

1、 放风筝

放 举 跑 放线 松手

高兴

风筝 多 热闹 鲜艳 美丽

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季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情景创设教授法讨论法。

课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学生读题《那片绿绿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1、抄写词儿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案-《第一场雪》。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人教版)第19课:《第一场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20xx年10月20日。

教学地点:

教学班级:六年1班。

教学准备:雪景录像。

授课类型:精读课。

教学特色: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是南方孩子,在我们每年冬天很少见到雪。你们喜欢雪吗?大家对下雪时的情景不熟悉,谁愿意说说你印象中下雪时的情景?(生简要描述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雪景)。

(点评:通过联系已有视觉经验导入课文,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的兴趣。)。

师:从你们对雪的印象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对我们雪的喜爱,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第一场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写的是哪儿的雪呢?(胶东半岛),那么让我们现在就随着作者峻青一起走进胶东半岛40多年前的那[指板书,生齐读课题]——“第一场雪”

[初读感知]。

(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对课文有点认识了吗?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有点认识了吗?(生:有)。

师:那么要有进一步的了解,要有深入的认识,你们还需要进一步读书。请你们快速地再读一遍课文,继续考虑一下。

(生自读0.5-1分钟)。

师:读好了吗?(读好了),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生汇报,师相继板书:)。

(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自读自悟,读中悟情、语法]。

师:在我们进一步读书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了解哪些读书的方法?

(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抓住修辞方法;把心放到文中设身处地去读……)。

(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提升是很重要的环节,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学会感受和品悟课文的途径,通过调动已有经验,使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符合课标中提出的“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师:下面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读书,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了解第一场雪的特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把心放到文章中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提示你,读书时可以勾勾画画,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3-4分钟)。

师:读好了吗?读好了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希望你们相互之间会有些启发。(2-3分钟)。

(读书汇报)。

雪前:天气变化快,骤然。

雪中:又大、又急、又猛,鹅毛般飘落(看到的,听到的)。

(略)。

雪后:

生:我觉得非常美。松树上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亮晶晶的,非常可爱,非常动人,非常的美,到处都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我们来看一看,读一读,想想粉妆玉砌是怎样的画面呀!

投影出示:大雪整整……。

生读。

生:一片雪白的世界,晶莹的世界,十分的美丽。

师:他想得跟你一样吗?

生:我想那里全部都是白色的世界,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师:你们是怎么想象出来的?

生:读课文。

师:你读哪看出来的?

生:从第三句到最后。

生:我觉得这场雪很美,非常洁白的世界。

生:雪非常的纯洁,非常的洁白,像白色小天使,从天而降,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

师:白色小天使,你想像力多丰富啊!

(点评:师生在这一部分对话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

师:不仅能联系上下文,还能借助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看到大地一片银白,在阳光照射下千树万树仿佛看到了迷人的雪世界,想不想读一读。

生:想。

师:好,读出美来。等一会儿我们要开展一个朗读比赛,开始读。

生读。

师:朗读比赛现在开始,谁来参加比赛,谁先开始。

两个同学比赛读。

师:他们朗读你们别闲着,一会当评委,给他们评评。

生读。

师:谁来评评他们俩的朗读?

生:他们读的停顿时间不够。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有力。

师:你能发现他的优点,真不错。

生:他们读“好大的雪啊”,没有读出雪大的语气。

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读得不错,还可以再努力一下,读得更好。

师:那你再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行不行?

生:行!

生齐读。

师:告诉老师你读这句心情怎么样?

生:很兴奋。非常大的雪可以打雪球,堆雪人。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要读出喜悦。

生:我觉得彩虹应该读得重一些。

生:读得轻和读得重是两种不同的美,读得轻都读出轻飘飘的美,读得重是雪落时的那种美,但都是美的。

师:还有谁有信心读得好,站起来。没信心的。

语文教案

本课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快乐体育”,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气氛中,通过教师的参与引导,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们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想学、乐学、主动参与的状态中,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年级的跳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们怎样摆臂,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们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

二年级的学生们比较好动,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喜欢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一些简单的跳跃动作,学生们在一年级时已经有所练习,到了二年级时,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学生们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1、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

2、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们灵活、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们对跳跃运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双脚起跳,落地轻巧。

地点:篮球场

器材:小垫子6块,沙包6个。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红灯”“绿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名技术出众的小司机驾驶自己喜爱的交通工具在空旷的大地上驰骋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如:快车、慢车、红灯、绿灯等,学生们随教师口令练习。当教师喊“红灯”学生们迅速停止站好。

2、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师: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生:呱--呱--呱, 呱-呱-呱 ,(边喊边做:跳--跳--跳,跳-跳-跳)师:遇到危险快躲开!(教师追逐学生们,学生们四处逃窜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小青蛙回家

设计情景,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大蟒蛇横卧在小青蛙家门口睡着了,小青蛙怎样才能越过大蟒蛇安全回家?(引起学生们思考:跳跃时要高,落地要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样,跳的高,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跳得远。

3、展示提高:

请各组分别展示,选出每组较好的同学,相互交流,然后同伴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1、比比谁最好。

2、游戏:投准比赛。

(四)、延伸兴趣,恢复身心

1、请有才艺特长的学生们表演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语文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识字学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角色表演

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16页,请往下拉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

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语文教案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课件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的时间了。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那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品读赏析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来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拓展延伸

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

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要认的字。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找出写景的文章,自己读读。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 个生字。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二、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三、问题探究

1.阅读课文,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明确】 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到了"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和"引入异种",就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2.细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1)这段文字用形象的语言讲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2)你能举出实例来支持这个观点吗?

【明确】

(1)这段形象的文字讲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并学习、引入外国艺术精华的人有可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者。

(2)例: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本文作者吴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又精于西洋艺术的大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反传统的、引入新异种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有所创新。

3.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三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语文教案

3、试写空城计用意,转化语言,推荐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1、检查阅读。

同学们在课下都自学了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进行朗读展示,为了一会儿展示得更精彩,再来认真地练读一遍课文吧!学生自由读。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指一排学生读)。

师适时解决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朗读作出恰当的评价。

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看课下注释、多读几遍、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采用一人主说,其他三个同学用心倾听,随时补充。小组交流(质疑、解疑)。

过渡:大家到底理解得怎么样,是否字字句句理解的都很到位呀,老师挑几个难理解的句子考考大家,怎么样?1、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2、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你想象一下,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众官都惊慌失措,诸葛亮会怎么表现,这几句话该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2、齐读)。

3、再来看第三句:3、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谁来讲?这里边的“汝辈岂知?”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该怎么读,谁来读读试试?读全句。一起来读读。

师小结:这么难的句子大家能理解的那么到位,还能读得这么好,看来呀,同学们都在用心品读这个故事了。大家有没有发现,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学生不难说出全文是围绕“智”字来写的。)。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诸葛亮的“智”都体现在哪里?(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

生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评赏。

1、众官“尽皆失色”和孔明的登城望之。(临危不乱)。

2、“教旌旗尽皆隐匿……吾自有计”(布局周密)。

3、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且笑容可掬。(镇定自若)。

4、“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

师小结:是啊,诸葛亮的“智”就是体现在了临危不乱、知己知彼、布局周密上,靠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这个片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再次走进诸葛亮,体会他的大智大勇。)。

好书不厌百回读,文言文更应该如此,现在,在这铮铮的古琴声中,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点古琴曲)在古乐声中美美地读一读全文。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你知道吗?

谁能给大家讲一个?(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赤壁、锦囊妙计等等)指生讲故事。

除了诸葛亮以外,《三国演义》中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呀?

指生结合课下积累谈一谈。

师小结:我建议同学们课下再读《三国》,去领略更多人物的英雄本色。我希望大家尽量读原着,真正地去亲近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语文教案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诗歌的朗读。

1.《人生礼赞》。

“礼赞”就是“怀着敬意的赞扬”的意思。这个词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全诗的抒情基调。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节: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的斗志。

最后一节: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全诗以第一人称发号召,议论、抒情,读起来亲切,给人以鼓舞。

运用比喻手法。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历程。把人生比作航船等。

练习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他是19世纪国最伟大的主义诗人。

(2)本文是一首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中,在“”上,我们不能听从“”的驱使,不要一味“”,也不要“怀念过去”,而应该“行动起来”、“”,“不断追求”、“”,激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语文教案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文章开头,作者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生活中,这些声音即使不曾用心留意也能感觉到,而下雪的声音却是要静静地用心去感受。“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

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雪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而是和匆匆而过的“春风拂面”和“鸟儿展翅飞逝”的声音来比较。不急不躁,不轻不重,像亲密的朋友在耳边呢喃细语,像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雪花飞舞,掠过每一位钟爱它的朋友。

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以耳倾听,不如以心感受。”是啊,也许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

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熟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谁来读读课题?

你都听过什么声音?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 小组交流补充;

(3) 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语文教案

1、知识目标:

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5分)。

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30分)。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初读课文。

3、教学第二部分(直入重点段)。

(1)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2)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

(3)(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

(4)出示独木成林的景观。请同学们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5)看看专家是怎样解释的。(看录像)。

(6)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7)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8)小结: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学完后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出示图片:树上植物园)。

(9)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神奇的树和天然水壶,请同学们快找一找这两处奇观在哪个自然段。

(10)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两处奇观,学完后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4、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你们发现2——5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吗?(总—分—总)。

5、教学第一部分。

5、课后延伸。

(3)导游领入。(边导游,边播放密林奇观)。

(4)看到这么神奇的景观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5分)。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神奇的景观,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板书设计: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独木成林。

西双版纳树上植物园美丽神奇。

密林奇观神奇的树木令人向往。

天然水壶。

语文教案

2.学习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指出罗布泊的所在地。(大屏幕出示新疆地图)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可现在那里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出示幻灯片)仙湖为什么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们就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大屏幕上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吴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报告文学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然后出示幻灯片,同时播放音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出示幻灯片,然后齐读相关段落)

3.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示幻灯片)

4.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出示幻灯片)

5.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出示幻灯片)

6.讨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的痛惜之情。

四、探究学习:

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信。

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五、延伸拓展: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xx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出示幻灯片)

七、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