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风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6 14:06:15 作者:紫薇儿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系统地组织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编写方法和步骤,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1课时。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古诗》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古诗教学设计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收获,提练研讨问题。

1.检查朗读课文。

(1)《古诗词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桥流水人家》1.5段。

2.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本单元课文所讲的离家的人分别是谁?快速找一找。学生汇报: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重点研读。

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4.《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

2.布置作业:

(1)抄一抄:把本课描写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写:围绕家乡让你难忘的一景一物,表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唱一唱:课下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练习唱一唱。

(4)读一读:课下找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写的。

《古诗》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古诗《风》的教学设计

这首诗是二年级的课外古诗。诗题为《风》,唐代著名诗人李峤写的。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诗文中无一“风”字,但诗句却句句写“风”,而且生动、夸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识字4个,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记住字词,更不容易理解古诗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1、同学们,今天我是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书风娃娃的图片)它是谁?生:风娃娃。

2、谁知道风娃娃会做哪些事?生自由说。

3、风娃娃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呢!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吹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出示古诗)(板书课题、朝代、诗人)请大家大声地读两遍。生读题。

请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先写下来,请教同学或者华老师。

1、你们有那些字不认识,举手告诉老师。生汇报,师板书。

2、有不懂得就提出来,真是个好学的孩子,老师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字需要请教大家,(出示生字:解、斜、竿、能)。

3、谁来帮帮忙。生1拼读,师板书拼音。

4、读的真好,请你当小老师。生1带读。我问一起来感谢这位小老师。这些字都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生字。

5、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还会读吗?请2个学生认读。再请男生读。

6、光会读还不行,得记住他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我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竿”,竹子干了,就是竿。谁能给他组组词。生组词。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斜”,“多余”的余加“斗争”的“斗”就变成了“斜坡”的“斜”。除了斜坡,你会组什么词?生组词。生3: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了“能”。谁来组词。生组词。

看同学们见得这么好,老师也来编个字谜,“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猜猜看。

生:解。请你给他组个词。生组词。

7、其他小朋友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美丽聪明的女生先来读一读,男生就坐着当认真倾听的小绅士吧。女生读。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8、字宝宝躲进古诗里了,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当文明小听众。生1读古诗。请你评一评。生2评。你来读一读。生2读。

9、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们边听边拿起笔划节奏。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生划节奏。

10、谁想来读读。请你——生1读。请你评一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来读一读。生2:…谁来挑战他们?请你——生3:,请你评一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来读一读。生4读。读得真好,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相信你们的朗诵会更美妙,一起来。齐读。

1、同学们累了吧,咱们轻松一刻,放轻松,边听音乐,边欣赏美景吧。(播放图片)。

2、美吗?(定格在图一)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边看图边说。谁能用一句诗来描绘。(解落三秋叶)对吗?一起来读读。

3、(图二)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诗来表示吗?(能开二月花)。

4、(图三)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那句是来说明,大家一起说,(过江千尺浪)。

5、(图四)你感觉到了什么?诗中哪一句说的就是这番景象?(入竹万竿斜)。

6、(四图配诗齐现)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齐读。

7、为了更好地了解诗意,老师请来了小帮手,(点出注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们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景象,借助注释,把对应的那句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

你喜欢哪幅图,这句是讲了什么?

他说的对吗?请同学们边想着这美景边读。

……生说,(师分别板书:落——叶、开——花、掀——浪、斜——竹。)。

8、美吗?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古诗。

温暖的春风轻柔的`吹过我们的发梢,舒服吗?请男生舒舒服服的读一读。

炎热的夏天不是传来阵阵微风,爽吗?请1、2组爽快地读一读。

秋天漫步在街道,迎面吹来凉爽的风,凉快吗?

请3、4组凉爽的读一读。

你们喜欢这风吗?我们一起欢喜地读一读。

9、诗人喜欢风吗?他写这首诗就是想表达他对风的喜爱之情。(边说边板书)。

古诗教学设计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感悟。

2、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一、猜谜游戏。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这是什么?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2、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教学设计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5.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感谢母爱时,我们吟——依依惜别时,我们吟——赞美柳树时,我们吟——喜迎春节时,我们吟——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设计情境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运用到平时生活和习作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五、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诗意。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2、同桌讨论题目意思。

3、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边读边想,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篱落、疏疏、径、树头、未成阴、急走。

(3)点名逐句理解诗意。

(4)看图连说诗意。

(5)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5、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色。

(2)理解“飞入菜花无处寻”。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课后拓展练习。

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春景图,向班级墙报投稿。

古诗《风》《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古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过去,曾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杜甫、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李贺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李贺的诗歌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不能以偏概全。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那时,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黄家洞》、《宫娃歌》、《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军歌》等。学习乐府民歌,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李贺们的勤劳智慧,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当然,李贺写的更多的是直接或间接反映李贺的生活、李贺的抱负、李贺的悲愤的诗。如《致酒行》和《开愁歌》、《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的典型例证。

李贺的生平。

李贺,字长吉,唐富昌县昌古人,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县。公园790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李贺从小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李贺刻苦读书、刻苦写作,为了写出好的作品,李贺呕心沥血。在十八岁时便写成了大动韩愈的《雁门太守行》。然而,一个受到文坛领袖赏识的青年,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成长前进,而是过早地蒙受了打击。李贺二十一岁通过了河南俯试,正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时,一些嫉妒李贺的人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以应避忌讳为借口,使得李贺不能参加考试,阻塞了李贺的仕途。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也就是阻塞了李贺施展抱负的道路。理想的破灭,使李贺十分悲愤,郁郁苦闷,日久做疾,竟是瘦弱不堪。不久,李贺为生活所迫投身为吏。《文选》中说“李贺只做过一个掌祭记的小官奉礼郎”。实际上,这个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太常寺的小官,因此,李贺深感无聊和屈辱。公园八一三年,李贺毅然辞官,回到昌古的南园。第二年,李贺渡黄河穿太行,到潞州投靠朋友张彻,但是怀才不遇,又过了两年,即公园八一六年,才华横溢的.诗人,寂寞地死在家中,年仅二十七岁。后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对李贺的过早夭折也不胜惋惜。

浅析《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早期作品《雁门太守行》就突出地代表了李贺的写作风格。这首诗全部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真可谓“构思新奇、形象饱满”。诗中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敌人数量之多,以及守军形势危急,如鳞般的铠甲,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想象奇特,令人拍案叫绝。诗人在这里没有着意描绘疆场上撕杀的场面,而是着重刻画了战场上的环境、气氛以及将军誓死卫国的精神。这样写反而效果甚佳。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这两个环境的描写,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特色。后两句的描写,仿佛战场上悲壮的气氛就在读者眼前。守军虽然伤势惨重、筋疲力尽,但是依然坚持战斗。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在最后两句有了交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因为君王招聘贤才的厚意呀!这里虽然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主观思想的局限性,但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向往。

浅析《金铜仙人辞汉歌》。

笔者认为李贺的作品中,最具有风格和特色的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基本上具有李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作者有感于曹灭汉的一个历史传说而写的。作品产生的时候距离唐朝的灭亡还有九十年左右,我觉得这里多少有点李贺为唐王朝挽歌的味道。要不,做为一个有头脑的诗人,何以会在那时产生了兴亡之感呢?而当时的李王朝也的确是日落西山、穷途末路了。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汉武帝刘彻,晚年迷信神仙,在建章宫祭仙人的精明台,竖立了高二十丈,大七围的“仙人掌”。它整个形体都是用钢铸成的,下面部分是钢柱,钢柱上站着一个伸开掌捧承露盘的铜仙人。刘彻想用金铜仙人盘上的玉杯来接云端的甘露,以调玉屑为食,祈求长生不老。而曹叡要把金铜仙人搬来竖立在自己的前殿。李贺诗中所述的事件便是,曹叡下令叫魏国皇宫的官员,用车子去搬取金铜仙人的经过。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诗的开篇两句,就体现了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茂陵刘郎”是指汉武帝刘彻。茂陵是陵墓的名字。第一句是说,刘彻在悠久的历史中,像是一位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指出岁月匆匆,人生短促。“夜闻马嘶晓无迹”是诗人想象刘彻的鬼魂在夜游故宫,有时人们可以听见马的嘶鸣声,而白昼却无迹可寻。刘彻是金铜仙人的主人,所以,诗人先从刘彻已死写起。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两句是诗人写想象中的汉宫景致。它的意思是说,名花虽然还在枝头开放,但亡国之后的汉宫,已经一片荒凉。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这里魏官驱车从洛阳出发,指向千里之外的目的地。因为是写从洛阳到长安,所以进长安城的东门。时值秋季,诗人想象自西而来的秋风刺人眼目。这里都是写金铜仙人之外的所作所为,下面是李贺的自我感受。浪漫主义风格又一次在此体现出来。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出汉宫时,只有天上的月亮相随陪伴,而这个月亮曾经把临过鼎盛时代的汉宫,所以诗人把它称做“汉月”。由汉月而勾起对于往事的回忆。作者想象仙人自然会思念李贺的主人刘彻,使它伤心落泪,诗人想象这铜人凄清的泪水象沉重的铅水一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写金铜仙人离了去国,香草依依不舍铜人,香草都是无情之物,尚且悲不自胜,那么,天若有所知觉有感情,面对这样的兴亡变化,也会因之悲戚愁苦而衰老吧!这里诗人同样,又一次的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这两句诗是写金铜仙人捧盘离开汉宫,愈走愈急的情景。凄凉的月下,车儿载着铜人远离而去。长安城已经模糊不清,几乎看不见了。除了微弱的渭水声,尚萦回在月外,一切静静悄悄地。

李贺写《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悲剧到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不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人可以反复回味。这首诗将诗人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思想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可见,诗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还具有娴熟的写作技巧,以致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内,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感慨。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又是从中唐时期到晚唐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如果单就其浪漫主义而言,李贺恐怕是唐代仅次于李白的重要诗人了。难怪为后人誉为“诗鬼”。

然而李贺的神奇想象,优美的诗句,来自于李贺的勤奋、刻苦。相传,李贺外出游历,也肩背着诗囊,忽发奇想,或触景生情时,所留下的美妙诗句,会都纳入“诗囊”之中了。所以,在我们本着扬弃的精神,学习李贺,研究李贺之余,李贺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是要我们认真学习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教学设计

《嫦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嫦娥》的背后是一个神话故事,在教学时应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这首诗内涵丰富,字词较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朗读感悟,想象体会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激发起他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神话故事的喜爱。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因此,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烛、晓”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和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导入。

(一)今天,老师把一位美丽的仙女请到我们的课堂,看看她是谁。(出。

示嫦娥的图片)。

(二)关于嫦娥,有这么一个传说。

(三)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嫦娥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在月宫里过得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

(五)跟老师写课题。(提示:女字作为部首时,这一横不能冒出头。)。

设计意图:理解《嫦娥》这首古诗,必须对《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而故事的引入,又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读准确。

1、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

2、认读“烛、晓”两个生字。

3、认读“烛影、晓星、屏风”三个词。

4、朗读古诗。

(二)读出节奏。

1、咱们读诗,讲究的是节奏和韵律,谁来有节奏地读这首诗?

2、能听出他的节奏吗?

3、师生合作读(老师跟大家一起读怎么样?)。

设计意图:有层次的读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有节奏,步步深入。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回顾理解诗意的方法?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的意思。

3、同桌交流。

五、品读古诗,体会嫦娥心情。

(一)嫦娥在月宫里心情怎样?诗中哪个字直接写出嫦娥的心情?(悔)。

(二)你能给“悔”字组词吗?

(嫦娥后悔什么?你能把嫦娥的心情读出来吗?)。

(三)嫦娥为什么后悔?(预设:因为她想念后羿、因为她在月宫里过得很不开心……)。

(四)你从哪里看出嫦娥不开心?(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结:正是因为每个夜晚都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嫦娥才后悔。谁来读出嫦娥的心情?(出示后两句)。

(六)抓住“深”和“渐”字体会前两句,并指导朗读。

小结:漫漫长夜中,嫦娥孤零零的一个人,每夜陪伴她的只有――云母屏风烛影深,看到的也只是――长河渐落晓星沉,她的心情会怎样?――齐读后两句。

(九)、(配乐引读)。

是呀!住在这华美的月宫中,嫦娥感觉不到幸福――齐读古诗。

虽然能长生不老,没有亲人的陪伴,嫦娥丝毫都感觉不到快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这个环节以“读”为核心,以“品”为依托,以“情”为主线,让学生走入情境,走进嫦娥内心。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想象中还原古诗情境,“使其言皆出自我口”。这时候的“读”已经成为一种读者与作者间共鸣的催化剂。

六、了解诗人背景,体会诗人感情。

1、课件出示诗人背景资料,老师介绍。(背景音乐)。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3、内心孤寂的诗人望着月亮,想起传说中寂寞无伴的嫦娥,他会对嫦娥说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写下来。(课件出示:我会写)。

5、诗人的心情全都化作了一首诗。(齐读古诗)。

6、(配乐朗读)谁来当诗人,把你的心情融入诗中读一读。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背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而创设一个想象写话的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从而体会作者借由“嫦娥”所抒发的孤寂之情。

七、感情,检查背诵。

1、我们来分角色读,女生当嫦娥,男生当李商隐,看谁的朗读能打动老师。

3、检查背诵。

4、全体起立!让我们仰望星空,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吧。(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这一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八、拓展读诗,激发阅读兴趣。

(一)、今天我们不仅学了一首古诗,还听到了一个动听的神话故事,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神话故事呢?很多诗人根据这些故事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几句,我们一起来读吧!

(二)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故事的摇篮,还有许多经典的古诗和神话故事等着你们去阅读,让我们与经典为友,和故事相伴!

设计意图:回归到单元主题-----阅读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首诗,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更多的古诗,更多的神话故事,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古诗教学设计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科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课文插图。

: 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

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

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

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

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

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

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

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

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

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示儿》。

2.背默古诗《示儿》诗、词、句意及中心。

3.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死 定

悲 告

古诗教学设计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背诵古诗〈草〉。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古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刘蓉发表。

(.c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5

o

m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回顾春天的`美丽景象。

(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并大胆表达出来。)。

(2)仔细观看挂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洒满?春天是什么样?

(引导幼儿边看边和同伴讲一讲。)。

(3)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2、初步欣赏古诗《早春》。

(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

教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来听听诗里是怎么说的吧。

(2)幼儿交流。

教师:诗里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说出古诗里的一些字词时,教师就把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1)理解故事的题目。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早春》,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诗。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3)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为什么在远处看一片小草的浅绿,在近处却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时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

4、幼儿朗诵古诗。

(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

(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