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范文(21篇)

时间:2024-02-18 19:49:15 作者:文轩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并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具有积极意义。请大家认真阅读一下下面这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工作有所启示。

党员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认为,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凝聚共识,精准施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事关发展全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明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韩文秀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注重采取关键举措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摆在明年八项重点任务之首。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工程圆满收官。就在几天前,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周志成院士看来,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协作是航天重大工程成功的根本保障。“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坚强的中央领导,正如会议指出的‘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会议提出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这让我们听了很受激励鼓舞。”腾讯公司副总裁袁民说,未来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锻造前沿技术,努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基础。会议明确指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认为,要把握当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大调整趋势,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发展区域布局,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推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有序健康发展。

“产业链现代化除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要考虑体制机制层面的优化升级。只有技术一个‘轮子’往前跑是不够的,必须‘双轮’驱动,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强调,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我国企业高效参与国内外的科技、金融、人才等各领域的合作,同时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重要支撑。

“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前提下,此次会议瞄准国内循环中存在的堵点和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突出问题,强化注重需求侧管理,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蕴说。

王蕴认为,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既有利于供给结构优化和供给质量提升,又能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健康持续增长,从而推动实现供需良性互动,支撑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韧性强、活力足的发展优势。

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是明年扩大国内消费的一大着力点。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农村电商服务站门前,新鲜送达的快递包裹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站点负责人黎巧飞介绍,设置电商服务站点后,村民网购越来越方便,最近新年将至,站点平均每天收到的包裹有400多件。

“明年沿河县将持续推进电商进农村,提高村级站点覆盖率,加强供应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让老百姓享受更便捷的服务,进一步促进县乡消费潜力释放。”沿河县工业和商务局副局长冉茂万说。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会议一系列继续扩大开放的部署再次向世界释放鲜明信号——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让我们再次确信了植根中国的正确选择。我们很幸运能够在中国经济稳定复苏的进程中同步而行,特斯拉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积极融入并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一份力量。”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

篇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为“进”创造条件。

发展实体经济,要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

发展实体经济,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同时,要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为经济发展及时化解风险,遏制投机炒作。

当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不可避免。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老路,必须同步调结构、上水平,加快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发展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不是弱化虚拟经济,而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现代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要发挥好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篇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在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发展上更加突出战略性、协同性和针对性,更鲜明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坚实支撑。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建设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从嫦娥五号“上九天”,到“奋斗者”号“下五洋”,从量子计算挺进科学前沿,到疫苗研发为人民健康安全织牢“保护网”,从基础研究到高新应用技术研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使命担当。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还是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顶层设计是前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打造面向未来的发展新优势。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工作布局是关键。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协同发力。要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科研院所、高校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让各类创新主体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夯实根基。

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中国的科技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绝不意味着关起门来封闭地搞,而是要在开放合作、交流互鉴中求创新。面向未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技能力提升,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进科技创新、共享创新成果,为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

党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悉数莅会,可见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程度。会议指出,明年即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稳中求进是根本,如果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增加改革的难度,只有稳中求进,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改革创新是引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确保“稳”、实现“进”。会议还提出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

作为承担国家经济工作重要责任的大银行,建行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也将担任重要角色。我们电话银行中心作为建行的新兴产业,更要把握这良好的契机,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好风势,努力发展自身实力。

武汉电话银行中心营销部的多元化营销工作从无到有,在领导的正确导向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渐形成体系,无论是嵌入式营销、信用卡分期还是小企业、电子银行外呼、个贷催收等项目,均实现了多管齐下、共同发展的好局面。明确了20xx年中心和部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无论是对中心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明年都将是一个机遇亦将是一个挑战。如何在现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实现自身的突破、进而实现中心的突破,为建行的发展添砖加瓦,将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课题之一。

我想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要稳中求进,又要改革创新,关键是把握好度,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现有的项目应继续做精做细,朝精品项目努力;新的项目要积极探索,挖掘自身潜力。业务结构调整工作势在必行但需要把握节奏。此外,在如今良好的政策方针导向下,每一名普通员工,也可以在中心发展的大潮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现在做起,把今年的工作“收好官”、将明年的工作“起好头”,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稳中求进”。

20xx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建设银行的事业发展、对我们中心的发展壮大都具有深远影响。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坚持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中心和部门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奋力开创营销工作的新局面。

党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感悟怎么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下面是由豆花问答网小编带来的有关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心得体会。

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清徐县委书记王剑峰说,“就清徐来讲,就是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太原市委党校教授范富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他表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合理确定我省转型出雏型预期指标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迈好第一步,为实现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贾伯阳,正冒着塞北隆冬寒风走村入户察看脱贫户的生活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发展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取‘乡村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办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总结。

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连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受到了网友们广泛关注。人们既关心中国经济大方向,也关心自身生活会受到何种影响,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

央视新闻客户端总结,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全面统筹、把舵定向,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行至年终,中国经济走出“v”型反转,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等三个“率先”,勾勒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鲜明特点。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看来,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今年中国经济为何可以实现“v”型反转:复工复产、双循环、科技创新、企业家精神、高水平对外开放、“六保”、脱贫攻坚等。

在系列解读中,央视新闻客户端还发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和安全”被多次提及。2020年,几多艰难,成绩斐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必须要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

【讨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wxmang]于:2009-12-0720:16:59今天上午2小时是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人把在学习时随手记录的几点心得与各位共享,希望指教和批评,欢迎补充和增加。括号外是原文,括号内是我的心得。这是非常粗的的,第一时间直觉的看法。等有时间在详细分析。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就是说董事会对目前宏观调控效果不满,与前几天听到的某些董事对4万亿和10大产业振兴规划非议的传言暗合。说明不满目前经营层对形势的基本判断。)。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这就是说董事会判断通胀将不可避免,不然不需要管理。同时对经济回升真实性有疑虑)。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这就是说董事会对财政大量投向铁、公、基不满,强调民生和农业。所以明年再来一个铁、公、基大跃进是不可能了)。

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说明董事会认为目前的铁、公、基项目可能成为烂尾项目,原因很简单,地方拼盘没出钱。中央钱一用完,就是烂尾。目前某省地方铁路已经烂尾)。

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这就是说目前财政预算平衡困难。考虑到上海。广东等地税收的大幅下滑,明年公共开支必然缩减,不能指望象今年这样大手大脚)。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个没看清楚,应该为明年加息预留活口)。

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条很清楚,关键在信贷规模会有限控制。减少流动性过剩对经济体系的冲击,减少投机,吸引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看来就业压力使董事会决定改变今年采用的保资产价值不贬值的策略)。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就说明董事会认为目前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过于失去平衡,偏重铁、公、基,内需没有启动)。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看来董事会判断出口市场恢复还不能指望)。

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仍然是补贴政策。但是今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实施非常不理想,现在还这么干,说明一是家电企业太困难,二是实在找不到什么办法来刺激消费,因为谁也不敢动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城市化是几代董事会的既定战略,不会改变。这是根本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有效办法。)。

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说明董事会对经理层提出的新兴产业振兴纲要不满意,要求推倒重来)。

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董事会对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控制和节能减排效果不满)。

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重点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这点,董事会反对无计划腾笼换鸟)。

三、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这一段是老生常谈,也是国家稳定根本,但是没新东西)。

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

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乡村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要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二是地方税收可能又要被收走一部分,增强增大中央的支付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核心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句话,说明挑战美元地位已经成为国策)。

二是对目前地方杀民营企业肥猪现象要适当控制,因为就业问题解决离不开民营企业。目前看来董事会仍然把提高就业率放在第一位)。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套话)。

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开始限制一般外资进入,招商引资政策将成为过去式,只是在西部会继续,但是外资不会去西部,因为会被关门拔毛)。

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力共建和优势互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理解是开始对周边,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进行渗透,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与某家研究机构提的:经济上的生存空间开发战略不谋而合,也许是参照了他们的建议也说不定)。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这点是这届董事会的共识,只是经理层执行力严重不足,导致目前房地产等投机过度)。

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关键是钱,如果这块增加了,好多今年开工的铁、公、基项目就会烂尾,这不把经理层放在火上烧烤吗?如何让他们下台)。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说明董事会判断明年就业形势严峻,也说明董事会并不认为明年制造业会全面复苏,也就说明董事会不满意目前经理层的忽悠经济根本好转的传言是正确的)。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没说最关键的问题,钱从哪里来,谁来补资金窟窿。不然就是空话)。

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说明医改方案卡壳了)。

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关键看后面住房部的配套措施,以及国土资源部给多少用地指标,不然就是空话)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套话)。

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套话)。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仍然是安全问题威胁极大)。

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是前面的总结,没意思)。

会议强调,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一认识、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创新发展,用好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坚决贯彻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突破重点难题,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务必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成效,不断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新进展。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核心在这句话: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值得追究)。

会议强调,全党全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这是结尾套话)和忙总的看法有些不同[井底望天]于:2009-12-0800:35:00因为我当时在写四面楚歌的时候,就关注过这些方面的政策。

1.一手保增长,一手压通胀。这个姿态和去年中其实是一模一样。调整结构,也是一样提过。唯一不同,是现在的通胀还没有出现,但显然有通胀预期。

这个预期,基本上是断定美元要贬值,导致能源和原材料上涨。而人民币显然不会大幅对美元升值,那么这个通胀传递危险确实存在。也许各种资源囤积已经在布局了。

2.财政政策显然4万亿在这3年已经够用,因此确实有从硬投资向软投资倾斜的情况。你可以说这是一个转变,但也可以说,就是基础建设做好了,当然就应该在这上面发展。

3.货币政策和我的建议比较一致,就是整体宽松,所以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局部要适度调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是这个意思。估计是产能过剩的,能耗高的,都会压制。我认为中央有打压房地产的暗示,但估计对地方政府妥协,没有公开叫板。但是对廉价房等等的提倡,再考虑蚁居议题的热火,可以看出这个。

4.地方财政问题。地方财政依靠土地,和太多事权有关。因此建立全国无差别保障制度,是关键的削藩策。

5.换鸟应该会继续,可以看到鼓励农民工当地就业这一点。

6.民生、中西部发展和就业问题,是均贫富的倚重。看得出来,将会放开中西部的金融业务,导致外资和内资一起乱战,来发展内陆。

7.吏治也提了出来。看来重庆的举动,像一个试验。

8.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看法,基本上认为美国和西欧不会恢复。应对之策,除了内需提高来弥补之外,就是经营周边国家。估计以后这些话题会越来越热:借人民币债务给美国、大中华国际实体经济循环圈,当然还有部分转移制造业到非洲,换取原材料和能源安全。

9.还有就是接受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观点。会对金融更加严格控制,而不是更加自由化。没有提什么国际金融中心的东西。

老井,我补充一点,4万亿不够,大大的不够[wxmang]于:2009-12-0800:46:25只说说大的,目前电网就要5000亿,铁路1万多亿,机场5000多亿,新能源(光伏和风能)4000多亿,军工。。。各地方政府更是狮子大开口,海南省这么个小省就列支了2000多亿项目。重庆是5000多亿,四川是1万多亿。。。全部归拢加起来大约20多万亿投资项目,都在计委排队,论证。而且都在找关系,找后台。有一段时间,晚上你到北京比较像样的饭馆去,随便走错一个包房,里面都是一帮各色人等在窃窃私语项目立项、审批。经营层根本控制不住,资源配置权还是在董事会,甚至分配到各董事手中了。

党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铜仁地区农委----杨云)。

作为农业工作者,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出,让我深刻领悟到高层领导在新的形势下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决心是给力的。和以前的发展提法一样,"发展是硬道理",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在新的形势下,中央高层领导面对民生问题的时候,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让房价飞”、“让物价飞”以及面对中国出现的严重的贫富差距逼近世界红线等重大民生问题,决策领导者在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果断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由以前的"又快又好发展"转型为"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这一词序的变化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型,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的经济发展怎样才能算得上一个"好"字呢?从纯经济的层面看,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速度、质量、效益,消费、投资、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个协调";而从一个更大的视角看,是要通过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等手段,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中,种种相继出笼的规划、指标中却包含了严重的隐患,比如,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状态的长三角区域规划草案对区域内生产力布局提出较为明确的划分;再比如,不少地区的开发区对辖内企业的每亩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作出硬性规定。

我们不否认规划、指标对于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通过规划实现生产力布局有悖于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在目前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也极有可能会将一些"引导性指标"当作"强制性指标"。事实表明,在不少地区,工业项目的"优胜劣汰"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而非产业政策实现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强行引导",而这也必然会导致"自上而下"的控制和市场环境的"异化"。我们的经济需要引导,但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值得思量。

其次,我们在发展理念上也将再次面临"效率"与"公平"的协调问题。"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思想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当两个"硬道理"碰到一起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抵牾时,应该如何处理?目前我们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比如,我们现在提"以人为本",但到底应该以什么"人"为本呢?实际生活中,资本代表生产效率,但资本并不能代表社会和谐度及社会和谐度背后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要实现这个"好"字,我们同时也需要有制度安排上的完善与提升。

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生产要素能够合理配置,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行政区经济"阶段,地方政府视自身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各地之间的相互比拼不断,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受到了严重阻碍。不少研究结果指出,尽管我国当前区域协作不断取得进展,但统一市场竞争规则与规范这一根本性问题从未得到真正解决。

结合我省近日下发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地委行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三个建设年”等会议精神,作为农业系统工作者,我会在农业工作中以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实际行动来履行我的职责工作。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发展阶段通过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古代中国__世界和近代西方乌托邦社会都是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描绘的“__”社会的状态,都体现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后,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长期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目标变迁的规律性认识。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应主要做好两个统筹--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紧密结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长远战略目标,最终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党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xx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xx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xx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xx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二、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xx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xx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xx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认为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着眼大势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所作出的重要判断,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具体来说以下两点非常重要、感受颇深:

一、认清当前经济态势。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充满错综复杂的各种变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平稳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增势良好,就业形势好于预期,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由此表明,尽管受到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发展仍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2、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还要有长远眼光。影响当前经济形势的各种不利因素,都是我们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不能只盯眼前,纠结于局部,要从过往、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大趋势中,辨析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不同影响;从中外发展大量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症结的认识。惟此,才能跳出问题解决问题,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内在韧性和巨大潜力,更加精准地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一一化解,最终赢得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未来。

3济治理体系变革,牢牢抓住世界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

二、分清态势坚定信心。

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会议非常鲜明地指出——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这一判断对于增进发展信心、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1、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可观的内需市场。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着眼于这一市场优势,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着称心、用得舒心……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市场,今后潜力无疑更大,魅力更足。

4势仍然明显;有丰富的土地总量资源,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如何在这一基础上更上层楼?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未来发展的质量有望更优。

3、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不懈的改革开放。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过去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破除沉疴顽疾,降低制度成本;开放联结中外,共享全球化收益,二者的强大合力,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会议提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会议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深深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未来前进脚步将更坚定。

我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地攻坚。

5克难中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正如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此,我们要着眼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满意答卷。

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习主席李总理的讲话,很多人进行了解读,这里,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19年主要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主要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2021年主要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过去三年,发展重点有明确的指向,在资本市场里,也有明确的板块相对应。

而2022年,这些明确的发展方向,都让位给了“稳”字。整个会议通稿,也出现了24个“稳”字。对此,我的理解是:2022年,我国经济受外部冲击比往年大,因此需要先托底经济,再谋求发展。

原因是:疫情期间,我国是全球第一个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经济复苏的国家。所以过往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快于其他国家,而2022年,是其他国家刚从疫情中爬出来,各个产业链开始恢复的年份,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复苏,对于我国是有着供给方面的竞争和冲击的。

就在从会议开完到我写文章的这一周内,美国已经以各种理由,把我国30多家企业列入打压名单,由此可见,我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明年的资本市场,需要多关注能够托底经济的板块:(1)消费,已经占到gdp的74%,显然消费的恢复,不仅能够托底经济,而且能增加经济的韧性。尤其是2021年,消费板块表现并不好,所以2021年跌过的,2022年业绩增速比2021年更高的消费股,值得重点关注。(2)基建,依然可以拿出来托底经济,所以旧基建和新基建,也可以适当关注。

二、中国已经放弃负债式增长模式,房地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会议通稿中,特意提出“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见我国现阶段,生育率下滑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无论是从人口增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虽然体量依然庞大,但是总量已经到顶,未来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没有什么成长空间了。

会议强调需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因此未来的房价,有可能继续分化,有的城市需要控制房价上涨,有的城市需要控制房价跌幅过大。

回到资本市场里,房地产企业和相关股票,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只有反弹行情,很难有长期上涨行情了。包括和房地产行业捆绑甚深的,业务单一的产业链上其他企业股票,也是如此。

三、科技行业的发展仍然是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北交所的重要性会逐步提高。

从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战,到现在开始打压有相当科技含量的中国企业,相信每个人都能明白:科技的长远发展,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因此,资本市场里的科技企业,长期看,是会不断涌现投资机会的。尤其是在某些行业已经形成压倒性优势的企业和一些研发投入大,潜在成长性好,但是目前业绩还没释放出来的企业,相对应的股票,都是未来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但是站在当下,我反而要提醒投资风险:过去三年,大量的优质科技股,已经经过了长期的上涨,有些甚至已经上涨了五六倍,甚至十倍。估值高企,所以站在当下,作为明年的操作,我认为应当回避估值高企的科技股。

但同时也要明白,未来的优质科技股,就像过去二十年的优质房地产股票和优质消费股,是会不断给投资者提供丰厚的投资回报的,只不过要等到估值回落到合理估值,甚至砸出黄金坑的时候才能买。

另外,会议提出,明年要“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因此,我认为,作为定位专门给“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北交所,地位会日益重要。我也衷心希望,有一天,从这些初创的“专精特新”的企业中,能诞生执行业牛耳的巨头。

四、碳达峰碳中和是长远目标,过去三年涨幅过高的新能源股票,需要注意风险。

这两年,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很热,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化石能源的使用,确实走到了尽头。一方面,使用化石能源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化石能源,也需要保留下来,保证人类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我国的未来要达到发展目标,也是全人类未来需要努力的目标。

但是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办法一蹴而就。所以在国家层面,制定的是未来10年和未来40年的远期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所以回到我们的资本市场里来,资本市场在过去三年,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在相当程度上,把长远目标当成了短期概念来炒。所以很多新能源板块的股票,都已经涨幅过高。未来在资金面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不是碳达峰碳中和不时髦了,而是估值过高的股票,要注意风险了。

当然,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比如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相信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题材,会长期是市场主线之一。

党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20xx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

会议明确了20xx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十三五”胜利在望,“十四五”蓄力启航,各级各地要紧随“时代步伐”,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奋斗”。

要“深学细悟”领会全会精神,吹响“新征程、新奋斗”号角。

全会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历史性发展成就,擘画“十四五”发展宏伟蓝图。各级各地要提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持续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好示范表率,不断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要“练好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征程、新奋斗”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重点把握规划《建议》的3个“新”,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各级各地要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明确任务、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本领,谋划好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今年工作、谋划今后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谱写“新征程、新奋斗”战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重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敢于并善于应对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接续谱写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编辑按】牢把握改革开放的主导权。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航船”为何能在跨越的航道上斩浪前行…小编为您整理了《新发展格局-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心得体会。

资本市场“深改”为长远发展蓄力。

近日来,在“北向资金”大举买入a股的同时,rqfii中的a股etf也出现大额资金申购,外资正在用真金白银向中国经济的良好未来投票。

20xx年以来,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保持住了“稳”,并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进”。科创板平稳推出,注册制试点,对外开放大提速,“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12条”发布……一系列措施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也为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20xx年的资本市场改革政策亮点在于“系统化”“市场化”及加大开放。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这些要求体现了经济运行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为下一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到未来几年,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窗口期。这是一场基础性、深入性、长期性的改革攻坚战,将为我国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夯基垒台,积蓄力量。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已走到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首先,应抓紧研究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外延以及改革的思路举措,努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释放改革红利,完善市场稳定运行的内生机制,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其次,应坚守科创板定位,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个环节开展制度创新,尤其要抓住注册制这个“牛鼻子”,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系统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

此外,还要综合施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加大资本市场对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方向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加强融资端改革的同时,还应在投资端采取更多措施,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优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做好投资端和融资端的平衡,畅通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主渠道,让资本市场更有效地发挥国民财富管理平台的作用。

当然,还要时刻绷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之弦。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原则,强化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积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

中国经济前景令世界期待的看点在哪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xx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这一巨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强劲,有望再创佳绩。柏林智库“文明对话研究所”研究总监、经济学家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教授对中国经济前景颇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拥有很大的韧性,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

创新更加激活中国经济蛰伏的发展潜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揆诸当下的中国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动力更趋强劲、创新劲头更加红火,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成为发展主引擎,为中国经济巨轮注入破浪前行的澎湃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效益更佳、质量更高、持续性更好。1分钟,4人用ar技术领略莫高窟风采;1分钟,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收1009万元;1分钟,“天河三号”可运算6000亿亿次……“创新中国1分钟”让海内外为之赞叹,这正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健运行的底气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的6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被摆在首位。同时强调,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内需更加激活中国经济稳固的发展潜力。内需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办好自己的事,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是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老百姓消费升级的趋势其实已很明显。但由于消费升级快于产业升级,很多商品在供给侧还是短板。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促消费稳投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市场持续壮大。20xx年前三季度,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3%,成为经济运行名副其实的“压舱石”“顶梁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这意味着2020年,中国国内消费性开支有望进一步增长,特别是在汽车、手机等耐用品上。而一个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中国,必将持续激发活力,经济发展前景定将更加光明。

开放更加激活中国经济澎湃的发展动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无论是实现国内高质量发展,还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出台外商投资法,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从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到放宽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准入条件;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到6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再到第二届进博会亮出扩大开放五大新举措……过去的一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底气更加坚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可以预见,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护航的制度和机制必将更加坚实。同时明确,要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将在2020年肩负起推动扩大开放的更大使命。不难想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就能在更高水平开放中畅通全球经贸合作“经脉”,绘就中国与世界“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互利共赢新篇章。

稳中向好、长期向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的基本趋势。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团结的旗帜,凝聚奋进的力量,近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奋斗不息,就能激荡出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经济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航船”有足够的底气行稳致远。

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xx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凸显中国经济里程碑式的新跨越。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是滚滚向前的世界潮流,谁都无法阻挡。20xx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仍然实现6.1%的增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的跨越发展韧性,为今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全球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把这些成绩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经济决策和部署相对照,充分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彰显了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能力。

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航船”为何能在跨越的航道上斩浪前行?把20xx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中的一组组数据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答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难中求成,稳中求进,这是保障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正确航道上破浪前行的关键所在。

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主导权。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航船”为何能在跨越的航道上斩浪前行?把20xx年一个个时间节点串连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印记: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增设自贸试验区,出台外商投资法,继续扩大市场开放……一系列举措,推动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迈向深水区,推动着新旧动能转换,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形成了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保障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正确航道上破浪前行的重点所在。

牢牢把握全面小康的决胜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中华民族彻底告别绝对贫困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航船”能否继续在跨越的航道上斩浪前行?盘点中央对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走向: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这是保障中国经济“航船”继续在正确航道上破浪前行的底气所在。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中国的跨越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迎着困难和挑战搏击,中国经济“航船”能否继续在正确航道上破浪前行,重中之重还在于抓好落实。要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一步步攻坚克难,一招招克敌制胜,在努力奔跑中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2020年的中国经济,必然会蹄疾步稳,迎来一番海阔天空的新风景。

理性看待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场对党和全国人民的考验,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经济韧性、危机应急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的全面检验。而我们很容易在当下看到危于何处,却更容易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过度恐慌。本文将重点讨论疫情不会影响什么和可能产生哪些正面影响两方面。

疫情不会影响哪些方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已初现成效。2020年2月3日,世界银行表示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应对这一疫情,并且为市场注入了相当大规模的流动性,这些举措能够缓和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损失。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其支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这一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财政、货币和金融领域。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其对中国充满信心。两大国际组织为何会在此时为中国发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长期发展并不会受疫情这一短期冲击影响,理由有以下三方面: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不会因疫情改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非常高。在全球价值链呈现双环流的格局下,中国已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枢纽国,是“共轭环流”的核心国家之一。除非疫情弥漫并长期持续,才会造成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撤出,出口贸易行业遭受致命打击。而根据当前对疫情的管控力度和成效来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第二产业总量不断扩大,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带动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疫情当中,传统服务业预计将于二季度逐渐恢复,而有的行业如生物医药、共享经济会受到正向刺激。

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很多产业都存在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在消费领域挖掘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短期来看,疫情对于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二季度将逐渐恢复。投资领域,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医疗设施等基础投资上尚待加强,有望加大投入。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并未发生改变。

疫情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

完善防疫体系,强化应急能力。此次疫情之所以在初期防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恰恰是因为防疫体系的体系搭建、制度设计、流程合理性及响应时限、防疫工作的信息化等方面尚存在可以改进之处。在此次防疫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防疫数据和疾病防控经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

总结。

提炼,并对现有防疫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危机应急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加强疫情的预防,并在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时妥善做好应对,尽快消弭危机。

普及风险理念,风控从我做起。去过日本的朋友往往慨叹日本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国人所能及:日本人经常进行防震演习,桌下长期安放急救包,人均七张保单。风险管理理念在日本如此深入人心不得不让人感到震动。此次防疫工作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了解了疫情的危害和严重性,强化了全民的卫生防疫、风险管理意识。

阳光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信息披露和舆论监督有助于政府公信力提升,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此次防疫工作,中央和地方均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借助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布权威的疫情数据,另一方面及时召开防疫新闻发布会,缓和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确保了大众的知情权,避免了公众的过度恐慌,遏制了谣言的滋生蔓延。

社会互联网化,转变生产模式。疫情肆虐,居民不得不进行自我隔离,企业不得不选择远程办公,而这却也加速推进了社会互联网化。网络会议、电话会议、协同办公等在互联网企业中已经非常成熟的作业工具快速进入传统行业之中,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沟通和协作变得更有效率。而在防疫过程中,为了获取最新的资讯,不仅90后、00后的年青一代,70后乃至60后对于网络的掌握也更为精熟,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疫情总会过去,春天也终将到来!

扎扎实实抓好战“疫”中的春耕生产。

防疫不放松,春耕抓手中。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也是春耕生产的重要节点。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年粮食收成,影响着农民增收,事关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要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战“疫”中的春耕生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三农”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让农业农村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更加显现,这是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有力的支撑。

狭路相逢勇者胜,疫情面前显担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一要求,指向清晰,针对性强,不仅为打好疫情之下的“经济保卫战”指明了方向,也为切实抓好战“疫”中的春耕生产提供了遵循,增加了动力。

时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战“疫”中的春耕生产潮急浪涌,春耕备耕的劳动号子正在从南到北陆续唱响。据报道,在广东、广西、xx等地,农民群众戴着口罩忙碌于田间地头和农业企业生产车间,与往年不同的是,防疫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也意味着,疫情之下,一体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是今年必须打赢的两场硬仗。

打硬仗,就要啃硬骨头、下硬功夫,就要探索出硬办法、拿出硬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的农业生产都有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各地要主动围绕大局谋划工作,在推进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地的前提下,环环紧扣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天不误、一招不让地落实春季田间管理,有序保障农资、农副产品运输畅通,做好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为小康之年的粮食和农业丰收赢得主动、赢得先机,真正夯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农业基础,交出疫情大考、“三农”大考合格答卷。

春耕生产一线,也是疫情防控的前线。扎扎实实抓好战“疫”中的春耕生产,对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治理能力,是一次集中的大考。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坐等疫情控制后,再去组织开展春耕生产,要主动到疫情防控任务重的地方破解难题,到春耕备耕困难大的地方解决难事。有报道称,广东全省各地驻村干部冲在第一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带领党员群众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党旗在农村战“疫”和春耕生产一线高高飘扬,这是最好的例证,最好的标注。

抗疫正酣,季节催人。扎扎实实抓好战“疫”中的春耕生产,核心点和关键点就在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场硬仗不能相互掣肘、不能顾此失彼。只有一体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创造性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打牢基础,巩固和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才能冲破疫情的阴霾,为持续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注入强大动力,迎接风雪过后“三农”工作的艳阳天。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体会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0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汇报[5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十四五开局心得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十四五开局心得有感学习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12篇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十四五开局心得体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十四五开局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一揽子具体任务和举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

专家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稳步提高。

甘肃渭源县是有名的贫困县,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原来居住分散,孩子上学远,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难。这两年已经把668户3006人搬迁到上湾镇南谷新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办厂,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转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建成了500亩的鲜切玫瑰种植基地和25座日光温室。

“在每个搬迁户的房子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电板,去年这里搬迁过来的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远远超过了现行的脱贫标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下面是带来的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21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21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21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二、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21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21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1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传达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保险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推动2021年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俊波指出,要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到中央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上来。今年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项俊波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深刻把握保险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域,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项俊波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保险改革,为保险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务全局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体现保险的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使农民更便捷获取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盘活用好保险资源。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运用好前期压力测试的成果,加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稳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强化案件综合治理,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四是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不断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为“十三五”时期保险行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银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

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银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中央讲话,总结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经济工作。既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又为20经济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对人民至上的始终坚守,有制度优势保障、科学决策护航、科技创新驱动。唯此,才能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把握机遇、行稳致远。

把稳“方向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权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依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凝聚一切力量,集结一切智慧,全力推动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掌好“为民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中国经济正增长的背后,蕴含着对人民利益的始终坚守,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是在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们都在心里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念着人民,用各自的方式在为民造福中推动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把经济发展的“为民舵”把好把稳。任何时候,发展经济都要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多想民之所盼、多为民之所想、多解民之所忧,紧扣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好的事多做、损害人民权益的事坚决不为,真正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扬好“前进帆”,始终坚持科学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恢复常态,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切记不可松劲懈怠。在诸多风险挑战面前,要少一点焦灼、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得过且过、多一点分秒必争。要强化风险意识,未雨绸缪,提前预判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在风险挑战中发现发展良机,找准时机、珍惜契机、把握良机,把我国的优势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把我国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来,以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激活“动力源”,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正因如此,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对于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起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起来、科研基础设施强起来,为打好经济发展科技攻坚战搭好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科学家们“从0到1”的新突破,要着力做好人才引入、技术引进工作,引导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主动做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者,在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谋发展、创佳绩。

党员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感想

12月22日下午,市商务局召开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局党委书记、局长向峰同志主持,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真抓实干、开创新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要求,一要再学习再领会、再深化再提高,切实做到“五个准确把握”,把学习领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要千方百计抓好今年商务目标任务完成,坚决扭住目标不放松,甩开膀子向前冲,不达一流不罢休,全力冲锋冲刺,实现“满堂彩”。三要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特别是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同时要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特别是冷链物流环节,全力以赴抓好今冬明春市场供应工作,做到准备充分、供应有序、保障有力,确保岁末年初安全稳定、疫情防控、市场保供落实到位。四要及早谋划商务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站高谋远,突出抓重点、攻难点、有特点、树亮点,拿出好点子、真办法、实举措,清单化管理、清单化落实、清单化推进,促进“十四五”商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陈秋霖表示。在他看来,加强民生建设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建议明确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在推进“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陈秋霖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建议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需要提升民生建设效率。“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除了加力补短板外,还要在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比如,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围绕提高民生建设效率展开的。”

此外,围绕社保改革,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二

心得体会。

总结。

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真抓实干,为“十四五”开好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今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做好经济工作,要善于把握关键、明确重点。明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必须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要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以高质量供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抓住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明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银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有三个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简要总结今年经济工作;二是客观、公正、准确的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三是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具体提出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通过对这次会议的学习使我很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如何为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呢?我想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首先要努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求真务实,就是牢记自身的职能和责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体现到民政工作中去。严格把握低保审核程序,对于上报的申办低保户申请材料,要入户详细核实,包括家庭收入评估情况、生育子女情况、劳动能力状况等。做到应保尽保、不重不漏。

其次要培养为政亲民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民政工作每天面对的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思想,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到耐心解答、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也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不拖不靠。

最后要培养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防变能力。从事民政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精神,既不怕苦又不怕累,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坚决防止“人情保、关系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10日在北京举行,在能源方面,会议指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宽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在认真研究双碳目标提出一年多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起着基石的作用。今年一些地区煤炭供应紧张,价格出现非理性猛涨,导致的电力紧缺,影响了国内许多企业。针对今年碳减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今年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电力紧缺的情况,说明我国碳中和进行的过程中,能源安全稳定、充足供应也非常重要,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离不开煤炭,还要利用煤电,但是煤炭要加强清洁化。

×也直接指出,近期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国情省情一味搞“运动式减碳”,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就是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然,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改变,那就要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使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特别提到了新能源和煤炭的配合问题,他表示,新能源是干净的但是不稳定,煤电是稳定的但是不够清洁,两者之间需要加强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未来煤电需要进行改造,成为清洁能源的备用能源,应对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以及极端气候等,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煤炭和新能源的组合如何优化呢?张立宽分析,一要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这一传统高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二要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减少弃光弃风导致的能源浪费,实现煤炭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优化组合,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充分保障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

二、两项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对于我国碳排放的考核方式,未来也将会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除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外,为什么原料用能也可以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原料用能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部分,即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不作为燃料、动力、热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的部分,比如煤炭行业一直倡导的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转变,也就是作为原料那部分的煤炭不再计入能耗双控。

过去碳排放的考核,一般是省市县简单地层层分解,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未来这种考核方式将彻底转变,将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考核机制。

为什么碳排放总量将代替能耗总量来考核呢?上述业内人士举例分析:比如一个地区或一家企业虽然是用能大户,但如果使用的基本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没有产生突出的污染和排放,未来或将不受能源“双控”约束,毕竟我们目前有些产业确实是高能耗产业,但用的是清洁能源没有高排放,那就应该用一种减污降碳的科学考核机制来对待,让考核更包容、更公平、更科学。对此,张立宽认为,针对双碳目标提出一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转变考核方式,实现科学考核,这有利于统筹发展与减碳的平衡,有利于把握控碳减碳进程,有利于企业减负和地方发展。

新的考核机制,将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张立宽看来,改变考核机制目的就是激励和加快新能源的发展,破除阻碍新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推动其科学合理发展,相信随着新的考核机制逐步确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进一步实现优化组合,新能源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也就能更好地实现安全可靠、更大规模地替代传统能源,更有效保障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两次提到了能源保供问题。会议指出,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会议还提到,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能源安全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后盾。张立宽认为,当前电力在我国经济社会终端用能的地位十分关键,保障电力充足供应涉及能源安全、涉及国计民生,必须牢牢把住电力安全稳定充足供应这条底线,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才能逐步退出传统能源,甚至传统能源在完成“兜底保障”作用之后一段时间内或许仍有“应急保障”之需。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