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7 18:57:15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对大家制定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优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2、通过演唱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提高环保意识。

3、感受强弱记号,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来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强弱记号的感受和运用。

2、在演唱歌曲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4/40同学—/—0你好0//。

师:你们来试试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师—/—0你好0//。

生练习,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生:回声。

师:真聪明,那么回声有什么特点呀?

生:重复了很多次,声音慢慢变轻了。

师:好,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谷,你们来做一次回声(师生合作回声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学。

(1)学习第一乐段。

师: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里的歌声更是美妙,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今天我们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与老师一起边听边划划旋律线(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请学生回答感受)。

生:活泼、欢快、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今天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今天的山谷是静悄悄的。

师: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东西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能说说看自己认为什么在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吗?(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歌曲里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听教师范唱,请学生回答,学生说出歌词,教师范唱单句)。

师:刚刚老师在唱的时候加了些动作,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做做看,轻轻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动作(播放范唱)。

师:静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学们的动作更加美丽了,但老师希望能热闹一点,我们来给这句加上手鼓试一下(生跟教师练习,师请一位同学来用手鼓伴奏)。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老师唱黑色字部分,你们唱红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学继续在唱红色句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师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师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学唱得真快,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风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声音特点,轻轻的,立起来的,手鼓的同学还是继续伴奏,老师与你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学习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别动人,但是山谷里还有更美丽的声音,谁在把鼓敲,你们来听一听(播放范唱)。

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师:对,没错,就是它们,小铁锤的声音是山谷里最动听的,地质队叔叔翻山越岭,经历重重困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到深山里开采矿石资源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丽的风景线,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学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把前面会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师来把小铁锤的声音加上来(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师唱叮咚)。

师:那我们一起把小铁锤的声音学下,伸出你们的手当作三角铁,敲空拍的地方(师敲学生练习一次,请学生敲,师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铁xxxxxxx。

生:渐弱,越来越轻。

师:真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力度上变化越来越弱,从弱到很弱渐弱的过程,所以最后一个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轻的一个音,我们加上三角铁再一起来唱一唱小铁锤有弹跳力,又逐渐渐弱的过程(师伴奏,生演唱)。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那请你们跟着伴奏来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乐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两个乐段一起唱。

师:加上地质队叔叔小铁锤的声音我们的山谷更加热闹了,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山谷中来,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注意用山谷特有的声音来演唱,刚才两位伴奏的同学继续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其他同学跟着老师做动作(播放伴奏,师生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能歌伴舞演唱这首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与美丽的山谷说再见!同学们,再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把音乐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创新有趣的音乐课堂。

2.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的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演能力。提高参加活动的自信心。

3.巩固3、5、6、三音的音准及手号,能用3、5、6、三音按所给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这是一首非常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作者巧用3、5、6、三音组成了一首旋律优美、活泼、生动风趣的歌曲。通过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有趣故事,教育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要爱护自己的左右手,同时,利用这首歌让学生掌握xxxx-三种节奏。通过歌曲《左手和右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创编歌词、表演。

多媒体、电子琴。

1.猜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利用大屏幕播放歌曲旋律,使学生有初步印象。

2.欣赏歌曲:配合歌曲做简单的动作,请学生说出歌曲中唱的内容。

3.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xxxxxxxxxxx-。

这是我的左手哎呀飞走了。

4.歌曲学习。

听歌曲,为歌曲打拍子。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跟录音小声唱词。

生齐唱。

5.自编自演。

分小组两人面对面的表演。在编动作时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拍拍手、拉拉手表演出来,编得要生动有趣。(大屏幕出示舞蹈片段,在欣赏再创编。)。

6.创编歌词。

按节奏说话。

xxxxxx。

校园里真美丽。

按节奏用3、5、6、三音唱一唱。

xxxxxx。

535665。

在节奏谱中将节奏记下来,跟着同学降级下的谱子唱一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用欢快的情绪,轻松地演唱《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对3/4拍的节奏把握较准确。对歌曲的内容及音准的把握都很好,达到了课前的教学要求。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对顿音记号的作用及唱法还把握不够好,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继续巩固。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春晓》。

二、教材分析:《春晓》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春晓》创作的一首优美、深情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春天雨后清晨鸟语花飞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诗人赏春、惜春的复杂心情。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歌曲内容比较熟悉,引导孩子们用巧妙的声音编织春天早晨的诗意情景。

四、教学目标:

1、能利用古诗意境来学唱《春晓》这首歌曲,并声情并茂的演唱全曲。

2、通过我的创造,能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力,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并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由采集与分享,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春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

五、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的意境,正确地演唱歌曲。

2、通过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六、教学难点:用声音来再现春天的美景。

七、教学准备:钢琴、cd、节奏卡片(卡片上画出相应的动物)、各种能表现春天的材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方法:情景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3、情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祖国给我们创造的快乐安稳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需要三个四分音符、三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一个附点,哪些同学能给我们扮演一下呢?(把同学们用身体表现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给出评价,并让同学们试着唱一唱这几个节奏的组合。)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中国都要哪些节日呢?(生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小朋友的呢?

生:......

生:高兴。

生:好听。

师:既然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不学会记住,可就拿不走哦。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吧。(跟老师朗读,然后把前两句歌词写在黑板上的节奏下面让学生按节奏朗读,并根据老师在琴上弹奏的音跟节奏试唱,剩下的歌词跟老师的节奏来念。)

师:今天呢,也要一群小朋友在过同样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是怎么过节的吧。(放录音)

3、聆听范唱,思考:从音乐中向我们走来了怎样的孩子?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活泼、快乐、幸福)

生:......

师:大家说的都要道理,那你们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生:幸福、快乐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看好多同学都按奈不住想唱歌了,再听这一遍的时候会唱的同学们可以小声地跟着哼唱。再聆听,跟着音乐小声哼唱,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乐击节奏或律动。

师:这么美的词,这么美的旋律,咱们编几个动作演一演。(点学生随乐编排)

随乐展示,评价。

4、听曲律动(用手中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5、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6、分男女生演唱歌曲,用手中的乐器伴奏。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总结。

4、分组按要求演唱,并展示。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结束课程。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优越的环境,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希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本单元通过学唱《快乐阳光》、《飞吧,飞吧》、《翅膀》;聆听西班牙歌曲《鸽子》、罗马尼亚器乐曲《云雀》、法国器乐曲《天鹅》、秘鲁的《飞驰的雄鹰》;朗诵小诗《画太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异国音乐的不同风格,初步了解音乐与诗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放飞歌声的同时放飞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激发想象力、增强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1.在聆听声乐作品《鸽子》时,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特定情感;在聆听器乐作品《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时,能感受到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

2.能用较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多声部合唱歌曲;能熟练地演唱《快乐阳光》。

3.理解拍号的含义,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本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飞吧飞吧》。

教学时间:

4月20日~4月22日。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鸽子》、《快乐阳光》。

2、学唱歌曲《飞吧飞吧》。

教材分析:

1、《鸽子》是一首优秀的男声独唱歌曲。诞生于十九世纪,由西班牙民间作曲家依拉蒂尔作曲,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歌曲的旋律悠扬婉转,其节奏及三连音的运用颇具特色,伴奏声部的探戈节奏型渲染出浓郁的西班牙音乐风格。

2、《快乐阳光》是一首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童声合唱歌曲,大调式,两段体。词曲结合紧密,散发着时代气息,表现了当代儿童如同鲜花一样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幸福的生活。

3、《飞吧、飞吧》是一首古老的德国民歌。歌词借用小鸟的口吻,勉励学生在少年时代要养成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勤奋劳动的好习惯。歌曲音乐语言简练,结构规整,配以逐步加入的三部合唱,简单的和声浓郁丰满,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形象性和趣味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的:

1、《飞吧,飞吧》通过学生自己的配乐朗诵导入到歌曲,感受歌曲柔和、深远的意境;最后进行三声部的合唱,边练习边引导学生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2、在聆听声乐作品《鸽子》、《快乐阳光》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特定情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

1、感受歌曲柔和、深远的意境。

2、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

三声部合唱练习。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1.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歌曲。说说他们的演唱形式。

2.播放歌曲《快乐阳光》、《鸽子》。

听赏两首歌曲,听辨他们的演唱形式。

男女声重唱。

童声齐唱。

三、教授新课: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

3)播放歌曲伴奏。

说说诗句的意思。

和大家一起学习歌曲《飞吧飞吧》。

听赏老师播放的歌曲录音。

感受三声部的和声。

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集体朗读。

播放歌曲录音。

播放歌曲伴奏,跟唱。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在学习了歌曲后为今后的学习做做打算。

第二、三课时《翅膀》。

5月25日~5月29日。

学唱歌曲《翅膀》。

《翅膀》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采用比喻的手法,多侧面的反映出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乐段为合唱,具有副歌的性质。曲调欢快活泼,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欢快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及有远大的理想。

2、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3、初步感受三、八拍节奏、音乐。

《翅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尝试合唱之前可运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三度和四度的音程训练。

教学中既要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又不可为达到此目的而进行过于枯燥、苛刻的训练。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2345—54321—。

miyamiyo。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体验三、八拍节奏。

1、复习三、四拍,认识三、八拍;

2、听音乐,用不同的拍击形式体验三、八拍歌曲;

3、创编三、八节奏及乐句。

和老师一起复习拍号。

体验三八拍的律动。

三、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做一做柯伊达手势。

和同学一起进行二声部音程练习。

四、新歌教学《翅膀》。

1、激趣导入,播放课件:

学生听赏歌曲《翅膀》。老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上,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及远大的理想。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朗读歌词。

4、跟琴唱词。

5、找出曲谱中的节奏较难的乐句,跟师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高声部歌谱。

7、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主要是唱准确。

8、巩固演唱歌曲。

9、再引导学生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谱。

10、指导学生能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歌谱。

学生听赏歌曲《翅膀》。

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再次聆听范唱,分一分乐段。

朗读歌词。

和老师一起解决较难的乐句。

跟琴唱谱。

小组比一比谁唱得更准。

再唱唱低声部的歌谱。

指导学生能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歌谱。

五、歌曲艺术处理。

1、讨论、实践后总结:

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我们在演唱时可以怎样处理呢?

2、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3、各组展示演唱。

4、评议。

合唱部分可用“mf”合唱部分用“mp”,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小组展示、活动评价。

六、小结。

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理想,让我们把握现在美好的时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合唱歌曲的教学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完成分声部的歌谱和歌词的演唱。音乐是由心的表达,结合这首歌曲的情绪,我从和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入手,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畅谈、交流,师生间的情感也拉进了。歌曲学唱部分,我主要从引导学生感知乐曲的三拍子律动开始,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很活泼轻快,我希望学生能从听觉、律动、感知等方面体会。在歌曲学唱环节,我主要用了听音模唱的教学方法,学生前面的聆听已经对这首《翅膀》有了整体的感觉,因此学唱部分继续调动学生的听力,从整体感受换到乐句的一句句仔细听辨,由这节的学习情况中发现,学生在前面四个乐句的演唱中最容易忽视的是最后一个五拍的音总是不唱足时值。所以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的准确和气息的支撑。在副歌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己视唱歌谱的教学方法,因为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歌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里面绝大部分小节比较简单,只有个别小节需要老师指导,这里我也是采用了让学们多聆听、多模唱,还有由会唱的同学进行示范唱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歌谱演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演唱歌曲,所以在学唱歌谱中我主要经常强调学生要轻声唱谱,多听琴声。由于时间关系,在这节课中我对歌谱演唱的练习还不是很多,在后面的课中我还会引导学生多练。在歌曲处理方面,我认为这节课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副歌部分“啦啦啦”的这些乐句应该有连贯和跳跃两种不同的声音表达,这样歌曲的情绪就更加活泼轻快了。总的说来,这节教研课中我对歌曲的技能训练比较偏重,对情感的渗入不够,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有很多修改的地方。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义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了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

能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的特色。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2、师生问好。

二、故事导入: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2、请同学们交流。

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5、了解力度术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1、了解作曲家海顿。

师:原来这个有趣的作曲家名字叫海顿。好的,今天回家,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一下海顿的生平。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下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

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3.导入课题《红旗颂》。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

2.聆听引子部分。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代。(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

(2)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

(3)再听行进主题。

设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聆听后交流)。

(4)师: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分别演唱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师小结: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我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主题。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5.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蓝天上。我们的人民意气奋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图片:天安门阅兵式)。

(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

听后提问: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红旗主题,即第一主题)。

再听,有什么变化?复听生答:情绪更高涨了。

(2)聆听《红旗颂》,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

(3)听后交流。

(4)完成活动1:有表情地朗诵《中国龙》。

(5)以升旗仪式结束本节课。(出示幻灯片,全体起立)。

(设计意图:由于作品篇幅较长,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多遍完整聆听。将几个主题片段分析欣赏后,完整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结构。)。

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赞颂我国传统戏曲的音乐,特点是又说、有唱,有对戏曲的模仿,富有动感和青春活力,但有吸取音乐韵味和通俗歌曲的风格。在结构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歌曲模仿戏曲音乐与打击乐器的前奏。第二部分,数板式的唱词。第三部分,回到歌唱部分,曲调吸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与通俗音乐相结合。

:五年级学生对戏曲音乐有初步了解,对戏曲充满好奇,以熟悉的歌曲导入,轻松地带学生进入戏曲音乐。

1.欣赏《前面情思大碗茶》片段,了解戏歌特点。

2.能用诙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梨园英秀》。

3.能模仿锣鼓经和数板部分。

:了解戏歌的特点。

:能念对数板部分的切分节奏。

听一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播放《前面情思大碗茶》片段)。

有京剧的味道,又有歌曲的特点。

比较歌曲的不同,抓住京剧的韵味。

这种在作品中渗透戏曲特点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戏歌。

像这样既有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的戏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叫做《梨园英秀》(播放介绍)。

说到梨园不得不说一说一段故事:在唐朝时,唐玄宗幼年就喜欢歌舞,他继位后选定了宫廷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场所,每逢戏班排练剧目,他就会亲掌鼓板,历史的戏曲艺人都把他尊为祖师,这就是梨园的来历。

对歌曲名称的了解。

出示歌谱,看着歌谱听听这首歌曲分为几部分?(播放《梨园英秀》)。

完整听。

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学说:

1.出示歌曲的锣鼓经和数板部分,在这首歌曲中(锣鼓经部分)就像其他歌曲的前奏一样,只是这里用锣鼓经代替。再来听一听,哪部分是乐队表演的,哪部分是你们演唱的?(播放数板部分)。

2.老师读括号中的,同学们读后面的(念得不好再说:我们该用怎么的语气来念这段数板?)。

3.老师用琴声代替锣鼓经,同学们来接后面的词。

括号中是乐队表演的,其余部分是我们演唱的。

练习锣鼓经部分。

跟琴声接唱。

为念出数板的情绪做铺垫。

1.跟老师按节奏念数板,(强调切分节奏的练习,用双响筒打拍子,生拍腿)。

2.师用双响筒打节奏,生自己按节奏念。

3.对于这部分有几种说法是平时没有听过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4.我们把锣鼓经部分和数板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接口处)。

难点解决:先用慢速模唱的方式练习切分节奏,如果生念起来有困难就用拍节奏的方式练习。

跟读数板部分。

生念数板部分。

南方的`昆曲,北方的弋阳腔,东部地区的柳子戏,西部地区的梆子腔。

棒功:唱念做打,五法:口手眼身步。

锣鼓经与数板连起来读。

用跟读的方式先解决难点。

对一些词作适当的了解。

使生在两部分的接口处能准确唱出来。

学唱:

刚才同学们用说的方式赞美了中国戏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唱的部分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播放演唱部分)。

独唱、合唱。

为后面的表现歌曲做铺垫。

1.模唱歌谱,一小节为一句。

2.模唱歌词(注意切分节奏)。

3.接口唱,生唱“说一说、唱一唱、看一看、想一想”师接下面部分。

4.我们把这两行连起来唱一唱。

5.最后两行,老师弹一个乐句,同学们唱一个乐句。

6.跟琴唱最后两行。

7.我们把歌唱部分连起来唱一唱。

8.听好老师前奏的速度演唱这一部分。

9.我们完整地听一听歌曲,同学们在心里唱。

10.同学们也来唱一唱吧,老师为你们伴奏。

11.请同学们听好老师前奏的速度来演唱歌曲(稍慢)。

12.锣鼓经部分男生读,数板一起读,先领唱,再齐唱(中速)。

13.还是一样的演唱形式(稍快)。

模唱歌谱。

模唱歌词。

接口唱。

连起来唱这两行。

听唱最后两行歌词。

跟琴唱最后两行。

歌唱部分连起来唱。

加快速度演唱歌唱部分。

完整听,默唱。

跟琴声完整演唱。

用稍慢的速度完整演唱。

用中速领唱齐唱。

稍快的速度领唱齐唱。

用模唱、接口唱的方法教唱使歌曲唱的更好。

使学生对歌曲的完整性有所熟悉。

用领唱齐唱的跟好的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京剧中(唱念做打)的视频或音乐跟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课上你了解了哪些京剧文化?

分享知识。

各抒己见。

让生更直观的了解京剧的表现手段。

生总结对京剧的了解。

小结:戏曲中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眼神、身段、唱功等等,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更喜欢我们中国的魁宝。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1、导人。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还应该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体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 《土拨鼠》

情绪 热情、欢(明)快 忧伤、低沉

力度 强 弱

速度 快 慢

结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二、故事导入:小朋友们,春天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春意盎然,小草、**鹃、小动物们尽情地欢唱、尽情地跳舞,这时,有一位诗人见此美景,忍不住作了一首诗(显示古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这首诗小朋友们读过吗?

生:读过。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不止读过,还很熟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1、生读诗。(师在旁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

师:读得真美,可惜就是少了点什么?

生回答:音乐。

师:是呀,如果我们加上一点音乐的话,一定会锦上添花,给诗增添春意。老师这儿就有一段音乐(放伴奏音乐)。

现在,我们一起随音乐再次朗诵。

2、生随音乐再次有感情地诵诗。

【设计意图:诗歌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新歌教授。

1、播放《春晓》的范唱。

(师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呀?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那这么美的意境,我们在歌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生:优美、柔和、抒情。

3、师:现在,我们就以这种轻柔的、优美的声音一起来演唱《春晓》。

(师边说边用各种素材表现春天的各种声音)。

师:听——春姑娘来了,一阵春风吹来(师用吹矿泉水瓶来表现春风并出示春风的节奏卡片×--),灵巧的布谷在枝头向人们传递美好的祝福(师模仿布谷叫并出示布谷鸟的节奏卡片0××),可爱的蜜蜂也挥动那轻盈的翅膀(师模仿蜜蜂叫并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哇,震撼的春雷打响了(用镲来表现打雷的声音),春雨也悄悄地下了起来(用自制的沙锤{即在各种瓶子里装入沙或米}来表现春雨的沙沙声),落在树叶上(师用笔轻轻敲打书本模仿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并出示树叶的节奏×-×),雨停啦!春天的小溪也快乐地唱起了歌(师用两只杯子相互倒水表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多美妙!

【设计意图:逐步过渡使学生进入到创造阶段】。

1、分组讨论练习进行创造。(师到各组指导,帮助。)。

(可有多种创造形式:

a、在书本节奏的基础上创编其他不同的节奏。

b、可利用各种素材创编出书本上没有的其他各种春天的声音。)。

2、将创造出来的各种春天的声音进行合作表演。

如:小鸟蜜蜂树叶小鸟。

小鸟风蜜蜂。

树叶……。

(不局限于以上两种形式,可视各班学生的情况而定)。

五、采集与分享。

师:我们就是春天,每个人的美好一面都会打扮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它春意盎然。那我们怎么来打扮春天?(生各抒已见)。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回去找一找春天的声音,唱一唱春天的歌曲,下节课带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做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

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劳动中学习歌曲,形式新颖,学生有种边玩边学习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词创编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课堂小结:略。

评语:

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

×××××|×××××|×。

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做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

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劳动中学习歌曲,形式新颖,学生有种边玩边学习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词创编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通过学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并能够树立环保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对歌曲进行表演。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跟随节奏运用合理的肢体动作。

【重点】。

重点是能够完整带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加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老师展示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花?它的形状像哪一种乐器呢?

学生自由发言,牵牛花,喇叭花,像个小喇叭。

教师总结:哦!同学们都说它像个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牵牛花当喇叭》,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歌曲。

2.复听歌曲。

并设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音准;。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注意曲谱中的一字多音;。

4.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况下,加入歌词下方提示的肢体动作;。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带领同学做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2)学生们分小组自行创编动作;。

(3)上台展评,教师给与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作业。

最后老师留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他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听赏《寻找春天》和《杜鹃圆舞曲》,以声寻春;学唱《请你唱个歌吧》、《春晓》与《藤儿长长牵着瓜》,以声现春。律动“请你唱个歌吧”、“森林音乐会”和“歌词创编”是综合性创造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春天、打扮春天。其中“森林音乐会”是本单元创造活动的“重头戏”,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听觉积累,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表现,既活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采集与分享”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1、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在音乐活动中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2、聆听本单元的歌曲,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和所表现的春天之美,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3、能根据歌曲表情和演唱形式的提示整齐地歌唱,感受不同节拍的韵律特点,并作出表情和体态反应。背唱《请你唱个歌吧》。

4、在“我的创造”中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尝试进行多层次的声音配合,感受丰富的音响效果,表现出较好的节奏感。在“采集与分享”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表演。

3

一、教学内容:

1、唱歌曲《请你唱个歌吧》。

2、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3、律动《春天来了》。

二、教材分析:

1、《请你唱个歌吧》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轻快流畅。歌曲营造了一种人与小鸟亲切对话的情境,表达孩子们对杜鹃鸟的喜爱,对春天到来充满了喜悦之情。2、《杜鹃圆舞曲》是根据瑞典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配器的管弦乐曲。乐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深受人们喜爱。

三、学情分析: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让学生设计符合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声势动作,并在音乐情境中动起来。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轻松而富于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你唱个歌吧》。

2、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出《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3、通过律动《春天来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

五、教学重点:

1、正确演唱歌曲《请你唱个歌吧》。

2、感受乐曲《杜鹃圆舞曲》三拍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乐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3、感受乐曲《杜鹃圆舞曲》不同的情绪以及舞曲轻快活泼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认识并掌握顿音记号的作用与唱法。

七、教学准备:钢琴、cd、打击乐器若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