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合同诈骗案例(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3 09:17:41 作者:ZS文王 热门合同诈骗案例(通用17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合作的保障,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下面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合同协议样本,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消防诈骗案例

这是犯罪分子罪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一般先成立一个皮包公司(甚至虚构一个公司),这些公司往往从外表上能起到掩人耳目的目的),然后他们便与你签订购销合同,向你购货,货到后按月结款。先前的几次小数额交易,他们都会及时付款。别急,这只不过是骗你信任的手段而已,他们一般都会在最后一次要上一大批货后便人间蒸发,或是付少量订金拿走大批货物后消失在茫茫的中华大地上。

招数二:空头支票诈骗。

疑犯在其作案初期,不会马上使用空头支票,而是先用现金进行小数额交易,以赢取你的信任,等你对他完全信任之时,他便会表示,想做大点,多拿点货,带现金不方便,希望能以支票交易,最后拿到一大批货物后,在支票到期前人去楼空,从而诈骗多家当事人。现有空头支票诈骗在顺德容桂地区的经济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可千万要留神哟!

招数三:金蝉脱壳。

通常疑犯会先租用一个商铺或是出租屋、甚至是空地,然后要求你送货到其租用的地方,并佯称卸完货后再带你去收取货款,可在途中,他们往往会想尽办法借故离开,等你发现不妥返回卸货地点时,货物早已被人全部运走。从2002年1月至今,顺德容桂地区已发生19起以此手段诈骗的案件,被骗货物包括电器、钢材、轴承、药材等。

招数四:以传真电汇单骗钱。

疑犯向你购货,并把电汇单传真给你,待款到后发货。前几次交易都正常进行,等得到你的信任后,他们便急着要货,要求你收到传真后先发货,待货发出后,他们便马上到银行终止这笔汇款,利用传真电汇单与实际到帐时间的时间差实施诈骗。

招数五:运输诈骗。

疑犯会先打电话给你,称有某种货物供应,并以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你,当你同意进货时,他们则要求你要先办一张汇票,传真过来,以证明自己的资金实力才肯发货。他们收到汇票的传真件后便克隆一张一模一样的汇票,然后佯称已发货,并来到你的公司要求验真票才能提货,就在验真票的时候他们便用克隆的假票偷换真票,再推说货要明天到,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招数七:利用运输车藏暗格进行诈骗。

疑犯在送货过程中,在运货的汽车中安装一个装满水或者装沙的暗格,然后运货给你,过完地磅后,把货物运到你指定的地方卸下,在返回地磅回皮的过程中,偷偷把水或沙放掉,这样就等于加重了货物的重量。这种手段主要针对建筑、有色金属等行业。

招数八:以代销为名进行诈骗。

这类诈骗多发生在铝材行业和陶瓷行业。疑犯先注册一间公司,然后声称自己怎样怎样有实力,销售能力如何强大,接着先帮你买小量货进行销售,在得到你的信任后,便大量的要货(先销售后付款),金额越滚越大,就这样把你的钱给“袋”走了。

招数九:信用证诈骗。

骗子主要是以低技术充高技术或是以低档设备充高档设备作为投入进行诈骗又或者投入的设备只能用他提供的原材料,另外就是投入资金后通过各种手段、借口,把自己投入的资金抽回来。

招数十一:发包工程诈骗。

骗子通常会找一个准备建房子的地方,然后在附近租用一间房屋,装好电话,并印上某某房地产公某某经理的名片,伪造好建筑图纸、工商执照、建委批文等物品,准备就绪后便四处找建筑工程队,一旦联系上就带人来看工地,以骗取工程队的信任,再向工程队收取质量保证金、回扣或是要求当事人支付投标保证金等骗钱。

招数十二:“装弹弓”诈骗。

骗子先准备好钢材类产品,然后与你签订好购销合同,合同规定你要先付订金,并规定在某月某日某地全部提货。到了提货日的前一天晚上,疑犯来电话说由于某某原因明天不能提货,请等待通知,损失由他们负责。等待几天后仍没有消息,你于是便到对方公司追货,但对方反咬一口,说你违约在先,没有准时来提货,造成仓库无法清空,新货无法进来,还要你赔偿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闹上法庭,也是你吃亏,很可能白白送掉订金。

招数十三:“做媒”诈骗。

2002年5月的一天,顺德容桂xx实业有限公司的陈某突然接到一间自称是武汉某某高科技公司打来的电话,说自己专门生产一种“高级防化膜”,在渔业等方面有市场,市场价格三十多元/米,希望陈某能帮他们在顺德代理一下。正当他犹豫之际,突然有两人分别来到该公司询问是否有该防化膜出售,并表现出一副急需货的模样。陈某见状,忙与武汉联系,武汉方面说:已经有一批货在广州,可以先去看看。于是陈便带着其中的一人去看货。那人看货后立即表示要这些材料,并马上付了订金5000元,于是陈某立刻付订金10万元,买了这批货。可等到货运回顺德,再联系对方时发现均已关机,再到市场一打听,发现所谓的防化膜只是普通的一种布,价格也只是几元钱一米。

招数十四:贪便宜反遭损失。

诈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诈骗犯罪呈现出日益高发的趋势。面对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诈骗案例,我深感到预防诈骗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遇到过一些被骗的案例,从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诈骗的套路和手法,以便提高自身的警惕性。

第二段:疑问的警示。

在一个案例中,一个陌生人通过社交媒体加我为好友,声称自己经历了一场突发事故,急需资金治疗。起初,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怀疑,但是对方激发了我的同情心,并给我提供了一些似乎可信的证据。我陷入了深思之中。然而,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因为在进一步核实后,我发现他所提供的信息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这个案例给了我一个重要教训: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向其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和资金。

第三段:媒体的警醒。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网络购物诈骗。我曾被一家电商网站上销售名牌商品的广告吸引,价格优惠,吸引了我和许多其他顾客的眼球。然而,当我收到货物时,却发现和广告上的商品相差甚远。由于我急于购买,没有受外界的声音影响,也没有事先了解商家的信誉。这次经历令我深思:不要被过度便宜或诱人的广告和优惠券所迷惑,同时要在购买前仔细调查商家的信用和口碑。

第四段:法律的保障。

我还遇到过一些电话诈骗的案例。骗子声称我的银行账户有问题,需要紧急处理。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来推销,如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恐吓、引诱等,试图获取我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通过及时回忆起相关的法律知识,我成功地辨认出这是一个诈骗,并选择拨打银行官方电话核实。法律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识破骗局,保护自己的利益。

第五段:提高警觉性的建议。

通过这些案例,我深感在当前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类型的诈骗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并增加对诈骗案例的了解。首先,我们应该时刻警惕陌生人的联系,并保持对其言行的怀疑。其次,要经常关注媒体的警示信息,了解各种新型诈骗手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最后,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牢记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并与银行、电商平台等建立有效的联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

总结:

面对日益频繁和复杂多样的诈骗案例,我们需要警醒头脑,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通过总结案例和深入学习,我们补充了自己的防范知识库,能更好地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警惕性,我们才能远离诈骗的陷阱,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

诈骗

诈骗案件是近年来社会上愈演愈烈的犯罪行为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以下是我从近期诈骗案例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一段:认清现实中的陷阱。

诈骗案例常常伪装成合法机构发来的信息,引导人们轻信并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交易。我认识到,现实中的陷阱常常以专业外包公司、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等形式出现,它们可能是冒用了真正的机构名称、标识、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甚至能以抄袭度极高的方式制作官方网站,从而迷惑人们。在与任何机构、平台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应保持警觉,谨慎对待任何涉及到个人财产或信息的要求。

第二段: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案件发生的前提条件。近年来,不少人被骗财骗色的案例前后呼应,都是因为对个人信息防范意识不强。我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是防范诈骗案件的首要环节。我们应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账号密码等,避免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公共场所或不明来源的平台。

第三段:警惕非法交易的风险。

现代交易方式的多样化给诈骗分子提供了更多机会。我从一则案例中看到,一名市民在未经实地考察和资质核查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与自称是建筑公司的“业务员”达成合同并支付了大额定金,却在房屋动工前半年多时间一无所获。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任何涉及金钱的交易都要保持警惕。在与陌生人或未经核实的机构进行交易时,我们应多加辨认、详细核实身份、资质,防止落入非法交易的圈套。

第四段:社交媒体的潜在风险。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许多人越来越倾向于在线交流与分享。然而,我从一个朋友的经历中得到教训,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不慎将位置同步到了他人不法分子的监控目标中。随后,他收到了一条陌生人发来的微信,声称能帮他解决某些问题,却引导他进入一些虚假网站,后来他发现银行账户被盗刷了大额资金。这种案例让我认识到,社交媒体的使用存在潜在风险,我们要保持警惕,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隐私,避免陷入陌生人设下的陷阱。

第五段:加强自我提高防范能力。

诈骗案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办法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防范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诈骗防范相关知识,了解诈骗手法和案例,学会判断真伪,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或者加入社区防范诈骗犯罪的宣传活动等等,来提升自身的反诈骗能力。

总结:

从诈骗案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诈骗案件的受害者,而且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变化多样。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防范能力。通过认清现实中的陷阱、保护个人信息、警惕非法交易、防范社交媒体风险,以及加强自我提高防范能力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有效地阻止诈骗案件的发生。

寻人启事诈骗案例

“本想利用丢失孩子的《寻人启事》向他家人骗点钱,还上自己在外欠下的赌债,余下的钱再做点小生意,没想到一失足成千古恨。”急于还赌债,无业游民王某将主意打在了丢失孩子的魏女士身上。3月26日,阿克苏市公安局侦查大队成功破获一起利用失踪孩子诈骗父母钱财的恶性案件。

3月18日,魏女士带3岁儿子来阿克苏市访亲,不慎与儿子失散,她向警方报案,并在阿克苏市区张贴了多张寻人启事。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依然没找到儿子。3月25日,魏女士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称儿子在他手中,“电话里说要想儿子平安回家,26日晚上9点,带着8万元赎金到阿克苏市六三六居民点换回孩子。还威胁我们不许报警,不然就永远见不到孩子了。”

在与绑匪通话过程中,魏女士要求与儿子通话,确保孩子平安无事,却遭到拒绝,这让魏女士及家人产生了怀疑。魏女士决定带着钱到指定地点赎回儿子,并向警方报了案,希望能成功救回儿子。

3月26日,魏女士与犯罪嫌疑人取得联系,警方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通讯工具定位,在阿克苏市文化路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在问询过程中,王某对自己一时起贪念懊悔不已,他说:“3月24日,我在街上看到‘寻人启事’,一时起了贪念,以绑架孩子为名,向对方骗取钱财。”目前,王某已被阿克苏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阿克苏市公安局民警提醒广大市民,现在骗子的伎俩花样百出,针对此类诈骗案件,市民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遇事多思量,不要因为急于寻亲而落入骗子和犯罪分子的圈套中。

亲人失散已经让家人痛不欲生,如果利用他们急于找回亲人的迫切心理实施诈骗,那就更令人愤慨了。犯罪嫌疑人谢某通过搜集寻人启事,然后拨打启事上所留的联系电话,利用当事人急于寻亲的心理,向对方索要钱财。近日,横扇派出所将谢某捉拿归案。

4月1日中午,横扇派出所接到王先生报警,称自己不远千里从河南赶来,希望寻求警方帮助。王先生将前因后果向民警如实陈述:其儿子于20xx年10月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寻子心切的王先生,希望通过刊登寻人启事,获得儿子下落的相关线索。于是,王先生相继在河南的报纸、网媒上刊登寻人启事,然而,依然没有任何有效线索。

直到今年2月,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让他既看到了希望,又感到极度无助与恐慌。该陌生电话中表示,其儿子就在他手上,想要回儿子可以,但必须先汇5万元到指定账户,同时还恐吓王先生,如果不给钱,就将其儿子关起来活活饿死。

王先生又急又怕,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查到对方所给的银行账号的开户行在我区横扇菀坪社区。随即,王先生又奔赴横扇,并向警方寻求帮助。

横扇警方接到报警后,就被害人提供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号两条线索展开侦破工作,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谢某并一举抓获。经审讯及进一步查证,办案民警发现,收到诈骗短信及电话的,远不止王先生一人,被害人竟多达40余人,分布全国十几个省市。万幸的是,40余诈骗对象无一人向其汇款,谢某广撒网却没有捕获一条“鱼”,即便如此,并不影响其罪名的成立。

横扇派出所民警提醒,寻亲过程中,如果接到类似敲诈电话,为了孩子的安全,不让犯罪分子得逞,请务必第一时间报警。

诈骗案例[小编整理]

1、为骗取高额保险金,自己剁掉手指。

2008年3月至6月间,舒某为骗取保险金,先后在十余家保险公司,以本人作为被保险人,投保了保险金额达1000余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8年10月16日,舒某买来排骨,在剁排骨时故意将自己左手食指近节指端剁断,经鉴定属七级伤残。其后,舒某到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因案发而未得逞。连云港灌南县人民法院以保险诈骗罪(未遂),判处舒某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2、团伙撞车骗保147万。

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某汽车修理厂投资人李某某单独或与他人共同利用自有车辆、借用的车辆或其他车主送修、保养的车辆,虚构未发生的车辆保险事故或故意制造车辆相撞的交通事故作案94次,利用被保险人的身份或指使他人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累计骗取保险金147万余元。原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4000元。3、8名“白大褂”内外勾结作假骗保。

2005年下半年至2007年4月,戚某某先后分别伙同扬州某卫生院4名工作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交通事故或夸大交通事故被害人伤情,伪1造病案、虚假医疗费收据等索赔资料骗取保险赔偿金,共计作案6起,诈骗104000余元。

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以保险诈骗罪判处主犯戚某某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4、酒驾车祸顶包,哥俩义气双领刑。

2008年2月某日晚9时许,许某某酒后驾车导致车祸。在保险公司不予赔付的情况下,为骗取保险金,许某某让表弟李某冒充事故发生时的驾驶员向保险公司报案。许某某、李某到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因保险公司及时发现而未得逞。

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以保险诈骗罪判处许某某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万元;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5、女大学生被骗千元警方提醒:

利用支付宝诈骗又出新:“变种”3月16日下午,在江苏省南京市读书的浙江女孩林某刚在淘宝上付过款,半小时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好,是某某同学吗?我是支付宝中心话务员。”电话中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林某见对方叫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便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对方说:“刚才支付宝交易中心系统突然发生故障,你的支付行为没有成功,系统暂时冻结了让你的银行卡。”林某连忙问对方应该怎么办,对方告诉她,要到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去解冻,但要先在官网上开通支付。然后按照对方的操作进行去“解冻”,但是操作了3次,系统都提醒错误。这时,对方提出帮林某解冻。林某不假思索就将银行卡号报给了对方。过了几分钟,对方告诉林某,她的这张卡没有解冻功能,如果要开通解冻功能的话,户里至少得有1000到2000元,但是开通是免费的。林某虽然心存疑虑,但考虑到他说的开通服务费是免费的就放下心来。她卡里没有那么多钱,只好从另一张卡里取出1000元,然后存到被“冻结”的工商银行卡里面。不久,她的手机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支付宝发来的银行卡被支取200元的动态验证码,对方让林某提供给他,并说是要把卡上的钱先转到支付宝的一个安全账户上,等银行卡解冻之后再转给她。过了半分钟,林某手机有收到一条被支取1000元的动态验证码,对方还是以同样的理由让林某说出了验证码。此后,林某越想越不对劲,赶紧给对方回拨手机,可号码根本打不通。这时,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连忙报警。警方提示:一定要严格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更不能将手机收到的银行支付方面验证信息泄露。

6、盗走密码后把卡退回商城。

胡某是某知名网上商城在浙江省的配送合作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该商城的购物“礼品卡”密码条刮开后能重新贴回去。2013年10月底,胡某在该网上商城购买了9张“礼品卡”,价值8000余元。胡某刮开礼品卡上的密码条,购买了物品后,贴回密码条,利用自己是配送中心负责人的便利条件,以“客户未收件”为由将礼品卡退给商城。过了一个多月后,胡某发现一切“风平浪静”,认为该商城没有发现这个漏洞。随即利用同样的手法再次购买了8000余元的礼品卡,这次他刮开密码条后在网上以九五折的价格将礼品卡号和密码出售,随即又将密码条贴好并退卡。网上商城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派人到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报案。经过慎密侦查,2013年12月30日,民警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将胡某抓获。面对民警的询问,胡某承认了犯罪事实。此时的胡某追悔莫及,因为他将在3天后举办婚礼。

7、假快递真抢劫”

近期,借口送快递进行抢劫的案件多发,“借口送快递,跟以前发生过的用上门抄水表、煤气表当幌子进行抢劫、盗窃的案件类似,只要知道了作案的特点,提高警惕,这类案件是可以预防的。警方介绍说,这类案件呈现三大特点:

1、多集中在工作日的白天时段。此时,年轻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留下老人,防范意识比较弱;同时,这也是快递员送货的时候,犯罪嫌疑人选择此时段作案,容易伪装,也容易得手。

2、伪装后作案。为了冒充快递人员,犯罪嫌疑人多使用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方式,身着快递公司工作服作案,且随身不会携带较重、较多的作案工具。

3、被识破多不反抗。犯罪嫌疑人一般会采用试探方法敲打住户的大门,如无人应答则继续作案;如有人即以自己是快递公司投送快递为名进行掩饰,若被识破则立即逃跑,多不反抗。为此警方提醒,广大居民要掌握一些防范措施,以防被抢劫。

1、事先告知。目前网购的大多是年轻人,如果当天有快递,应事先告知老人;如果没有,即使有人敲门说是来送快递,在家的老人也不要开门,若遇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

2、遇有陌生人敲门,应问明身份情况再决定是否开门;如果要开门,也只开个门缝看看这人手里是否有快递,千万不要再情况不明之下随便放人进屋。

3、如真遇上假冒快递员来抢劫的,先不要急着反抗,做到随机应变,及时报警;千万不要与对方“单打独斗”、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如果有条件,家里常备一两个简易报警器。邻里也要互相关照,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及时报警。

5、楼宇门卫和保安应严格把好第一道门,明确来者真实身份后才能放行。

8、骗局做得太精密。

90后小伙被骗180余万4天时间,数次汇款,家住杭州的“90后”小伙小军(化名)被电信诈骗电话先后骗去了180余万元。当民警在某宾馆找到小军时,小军还以为是来抓他的。经民警问询情况后,小军才幡然醒悟: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据杭州市公安局新闻办通报:从4月1日起至4月15日杭州市共发生以“公检法”名义,公民涉嫌犯罪为由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共17起,涉案金额达480余万。

9、淘宝客服有“李鬼”

【案情介绍】3月8日,卖家小吴的网店刚开业就有一名顾客看上了他的一件货品并下了单,之后,顾客告诉他:不能付账。作为新手的小吴搞不清楚状况,打开自己的店铺研究起来。不一会儿,阿里旺旺自动跳出一位自称“支付宝客服”的人员,对方称小吴的店铺被暂时冻结了,如果不在支付宝内存1000元消费者保障押金,小吴的支付宝交易将永久性冻结。由于小吴对支付宝的规则一知半解,小吴赶紧联系那个“客服”并与对方攀谈起来,逐渐相信对方。小吴如实填写了资料并汇入支付宝1000元钱。“客服”索要了小吴的验证码,没多久小吴发现支付宝里的钱已被领走,这时才发现原来“客服”是假的,自己被“李鬼”骗得团团转。

【警方提示】在淘宝上的交易过程中,嫌疑人一般会冒充淘宝客服、买家、卖家的形式出现,谎称淘宝交易出现问题,需要远程操作报案人电脑或者套取报案人银行卡及手机验证码,来骗取钱财。警方提醒市民,经营网店的卖家若碰到顾客无法支付的情况,不要轻信所谓的“客服”。对于自称是淘宝客服、支付宝客服的用户,需要与正宗的客服电话进行联系并确认。此外,在网上,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自己的支付宝、银行密码及其关联的短信认证信息。

10、莫信刷信誉兼职。

【案情介绍】本月初,常熟市民的严女士经人介绍在网上帮别人刷信誉做兼职。起初,对方通过qq发给她一个操作流程和申请表。次日早上,对方联系了她,告知其通过了审核,并在她同意后让其做任务。对方让严女士在某网站上购买了315元的点卡,并把买的点卡发到一个指定的邮箱。严女士用自己的支付宝做了这个任务,3分钟后,对方就将330元钱打到了严女士的银行卡账户上。严女士又做了第二个任务,买525元的点卡,之后,对方退了550元钱到其银行卡上。两次任务完成后,对方让其做第三个任务,该任务有三个子任务,第一个子任务是让严女士买两次1050元的东西,第二个是买一次1050元的东西,第三个是买三次4200元的东西。由于严女士已信任对方,她按对方的指示进行了购买,当她做到第三个子任务时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就以支付宝上没有钱了为由,让对方把钱归还,但对方说每个月的10日才能由公司统一退款,于是严女士发现上当受骗,向警方报了警。

【警方提示】以刷信誉为由的诈骗近日已经连发数起,被骗金额由几百到数千不等,从作案手段来看并非同一人所为。骗子与受害者联系的渠道多为qq等即时聊天工具,可能通过被盗账号或者qq群发送刷信誉等兼职信息,降低受害者的防范心理,而这类广告上写的报酬蛮丰厚,使一些人相信这是一块馅饼,从而掉进不法分子的陷阱中。遇到此类兼职信息,特别是来源不明的广告,如非必要,切勿相信。举一反三,不管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索要钱物,请谨慎处臵,必要时可向警方求助。

11、代办信用卡骗钱。

【案情介绍】安徽籍来常熟务工人员鲍先生多次在银行申办信用卡都未通过审批,近日,他用手机上网时看到了一则能办理信用卡的广告,让他看到了办到信用卡的希望。这则广告上显示,一家名为北京联合开元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可以为不同需要的客户办理任何银行的信用卡。鲍先生拨打了广告上的联系电话与该公司的一女服务员取得联系。几经交谈,他对该公司产生了信任,提出申请办理一张信用卡,并按对方要求在网上填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3月2日,鲍先生接到了对方公司的电话,要求他先汇300元的手续费至一个银行账号内。他按要求汇了款并告知了对方。对方表示过两天就会寄出信用卡。3月5日,鲍先生终于收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信用卡,这是一张光大银行的银行卡。他打电话告知对方已收到信用卡,可对方却对他说这张卡还不能使用,得再交300元的开户费。鲍先生到银行再次向对方汇去了300元。刚汇完钱,鲍先生接到了一名自称是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他还得再交一笔2000元的诚信金。直到这时,鲍先生感觉不对劲了,才怀疑自己可能掉进了骗子设臵的陷阱里,遂向警方报了案。

【警方提示】当前有一伙违法犯罪嫌疑人以帮助客户代办信用卡收取中介费方式骗钱,涉嫌信用卡诈骗,在网上虚设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代办信用卡,通过上网发布虚假信息,表演起骗取客户钱财的把戏。嫌疑人在自建网站或其他网站上发布贷款及办信用卡信息,受害人因资金需要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找到这些信息后,通过联系嫌疑人手机,按照嫌疑人要求支付各类工本费、担保金等上当受骗。提醒市民一定要加强防范,办理信用卡一定要去当地正规的银行办理,同时千万不能在网上随意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

12、投资理财被钓鱼。

【案情介绍】市民敬先生去年在qq上结识了一名网友,交流一段时间后得知这名网友平时在家中上网炒黄金赚了不少钱。敬先生听说有这样一条发财的途径后,便请求网友教他炒黄金的方法。这名网友给他介绍了一位专门从事炒黄金的林姓老师,并告诉他,自己一直在跟林老师炒黄金,自己赚的钱只是林老师的万分之一。做着发财梦的敬先生立刻与林老师取得联系,并从林老师处接收到一款名为birafinance的炒黄金操作平台软件。经过几天的摸索与练习,敬先生逐渐了解了这个平台的操作方法,并使用虚拟资金尝试投资,发现有很可观的收入,于是向该平台冲入人民币2.8万元,此后只要有空便在操作平台上炒黄金。直至今年1月17日,敬先生想把平台上赚到的钱提取出来时,发现平台的客服人员虽口头上同意其取回资金,可他的账号却无法登陆该炒黄金平台,发现被骗的敬先生立刻前往派出所报案。

【警方提示】随着各类理财的火热,与之相关的各种假冒投资理财网站、软件增长迅猛。理财类钓鱼网站主要类型包括:小额贷款办理、信用卡办理、投资理财诈骗等。其中,类似本案中投资理财类钓鱼是目前单笔诈骗金额最高的钓鱼类型,平均单笔诈骗金额达到1500元以上。人们在网上寻找到相关理财服务,受高额回报诱惑,结果被骗走钱财。不能贪图不合常理的过高理财收益,选择信用可靠的较知名的理财平台进行投资,安装安全软件对理财网站和软件进行识别和过滤。

13、冒充qq好友行骗。

【案情介绍】1月18日下午,警方接到市民陈先生的报警:1月16日中午,陈先生在上网时,收到朋友曹某发来的一条qq消息,让他与一个尾号为1197的手机号码联系。之后,陈先生拨打了这个号码,对方自称李源龙,是曹某的朋友,希望陈先生先帮曹某还12万元给他。得知朋友有难,仗义的陈先生决定帮忙,于当天中午12点40分向对方汇款人民币3万元。谁知,当陈先生联系到曹某本人后才得知曹某的qq被盗了,且未有让他帮其还钱。直到这时,陈先生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此类案件的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为:购买木马后,专门分工,一人负责加入各种qq群及特定地区的qq,发送木马链接进行盗号,另一人负责登陆被盗qq根据qq备注名字来分析被盗qq与好友关系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如今的网络,骗子无处不在,如果有人在网上向你借钱或以任何理由要钱,不管是多熟的亲人或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打电话确认,在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之前,切勿盲目汇款。

14、网游玩家消费中招。

【案情介绍】3月2日,市民小刘向警方报案称:他在网上想买“地下城与勇士”的网络游戏币,进入了网页,先注册再进入交易界面,之后一个号称客服的qq给小刘的qq发来信息说他的身份验证没有通过无法交易,并给了他一个银行卡账号交保证金。小刘用母亲的手机银行向对方转账1800元。随后,对方却以网站有故障、交易平台账号被冻结以及需购买退款证书为由要求其转账,小刘又分两次用同样的方式向对方转账6500元及3000元,后发现被骗,共计损失11300元。

【警方提示】警方表示,嫌疑人在各类游戏中大量做虚假广告,低价出售各类游戏币及装备,将受害人吸引到诈骗网站上,然后引诱受害人进行充值。嫌疑人具有明显区域性,集中在海南省。警方提醒,玩游戏可以,但不要沉迷其中,即便是要花钱购买网游装备等物品,必须要通过正规网站,以免被骗。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监督,防止一些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15、网银账户被盗刷。

【警方提示】寻找兼职工作,一定要通过有信誉的专业兼职网站,并对兼职信息加以甄别,万不可被“超高时薪”、“躺着也赚钱”之类有噱头的广告词蒙蔽双眼。同时也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在网站上填写姓名、手机号、qq号以及关联到淘宝、支付宝网银的邮箱用户名信息。平日里要对自己的银行网银账户要多加关注,最好通过银行开通短信提醒的功能,以确保自己能第一时间掌握网银的消费支出信息。

电话诈骗案例心得体会

近年来,电话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麻烦。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打击电话诈骗活动,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在我接触过的一些电话诈骗案例中,我深感电话诈骗的危害性和狡猾性。以下是我对电话诈骗案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电话诈骗案例的形式多样化。电话诈骗往往采用各种花样诡异的手法,来蒙骗受害者。比如,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者涉嫌犯罪需要调查;冒充银行或快递公司工作人员,骗取受害者的银行账号和密码等。这些手法都借助了人们对公检法机关和重要机构的信任,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银行等服务的需求,从而掩饰了其背后的诈骗意图。因此,我们在接到不明来电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和信息。

其次,在电话交流中对方往往不断施加压力,以迫使受害者做出某种决定。电话诈骗犯往往会威胁受害者,声称受害者的亲人受到威胁或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利用人们对家庭的关心和牵挂,通过恐吓等手段迫使受害者做出不理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持冷静,有常识地思考问题。如果身边确有亲人需要帮助,我们可以主动联系亲人核实情况,而不是盲目相信电话中的所谓消息。

第三,电话诈骗案例的执行人员非常专业,语言技巧犹如行云流水。电话诈骗犯对于如何说服受害者非常擅长,他们的表达方式具有说服力和迷惑性,让人难以察觉其真实意图。他们会利用情感诉求、陈述一些真实案例等手段,让受害者觉得对方真诚可信。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辨别能力,警惕诈骗犯的这些技巧。同时,可以请教身边的亲友或者咨询相关部门,增加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处理经验。

第四,预防电话诈骗的关键在于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接到可疑电话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勿冲动行事。其次,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无论对方如何诱导和威胁,我们都要保持定力,谨记防范的原则。此外,要及时向警方报案,将可疑电话和相关情况反馈给公安机关,以便于他们进一步调查和打击这些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电话诈骗案例的发生警示着我们,电话诈骗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和掌握的技巧,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和教育,才能让人们认识到这样的危害,从而提高对电话诈骗的警觉性。同时,应加大对电话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面打击,通过法律手段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公平。

电话诈骗是一门不法之术,犯罪分子虽然层出不穷,但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在遇到电话诈骗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我们就能让自己远离匪徒的骗术,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经验交流,相信我们能够与电话诈骗斗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安宁。

诈骗案例

近几年以来,我市发生多起打着“消防”旗号进行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大都通过电话或传真的形式向单位推销书籍,收取高额培训费,推销指定消防产品,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干扰了正常的消防执法秩序。

一、典型案件。

1、借书索钱。2010年2月1日,经济开发区一药厂的汪小姐来电,称省消防总队有一名姓陈的处长寄过来价值人民币1980元的两本书《最新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手册(上、下)》,并要求汪小姐尽快付款。此前,陈处长多次打电话过来称消防政策规定每个单位必须配备两套消防书籍。

2、培训推销。2011年8月23日,王人村张书记来电咨询:近日有一名自称是区消防大队的吴参谋打电话给他,说是要为该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现场指导村民怎样救火,为村民开展免费消防安全培训。培训中,给每人发了一份《防火讲座意见表》,在最后一栏还写着:“转介下列安全器材(送货时付款):干粉含量90%灭火器(一公斤)249元/个。大家都应该订购几个消防器材放于家中,以防万一。”

3、冒充领导。2009年9月7日上午9点50分,市区一家宾馆赵经理接到一电话:我是市消防支队刘政委,你们宾馆有一些手续没有办理,现在你需要准备1680元和10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1份到消防支队来。挂掉电话后,赵卫军又接到一条短信:我市消防支队不能收取现金,请在邮政办理,这是我们财务账号和户名,感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4、公文诈骗。2008年3月14日,我市一家保险公司的张先生收到一份《市公安消防支队紧急通知》。该传真要求“全市范围内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酒店、宾馆……进行新的消防安全条例培训,请贵单位将3560元培训费存入一个叫“张某”的私人工商银行账号,并加盖了名为市公安消防支队的公章。

5、处罚威胁。2011年9月2日上午,我市一酒店接到“区消防大队”的紧急电话通知,电话称:下午,省消防总队领导将带领检查小组进行突击检查!宾馆、酒店必须在今日上午办理、更换相关消防证,时间紧迫,接到电话后要立即将换证费用汇入“区消防大队”银行帐户。如果给好处费的话就可以让商家逃过检查。如果不给钱,就进行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

一、两个灭火器。

二、作案手段。

以下4种招数为冒充消防诈骗中的惯用手法,广大市民尤其是企事业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等负责人,注意提防:

1、以消防培训为名,要求企事业单位缴纳消防培训费、赞助费、图书音像资料费;

3、冒充消防人员电话威胁,上门恐吓,推销器材;

4、以安全检查为名,采取恐吓、威胁手段收取罚款。

三、提醒。

遇到不法分子冒充消防诈骗时,社会单位和个人应做到“五注意”:

1、注意鉴别当事人身份真假,查验好有关证件;

2、注意及时与公安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证实活动真伪;

3、注意收集好证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提供相关线索,配合公安机关迅速破案;

4、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物和电话号码、账号等,确保财物安全;

5、注意做好自身安全。

四、防范措施。

据了解,类似的行骗手段近几年已经在全市各辖区企事业单位出现很多回,消防部门也多次通过媒体提醒市民谨防上当。对此,消防部门提醒企业及个人,消防监督员执法时都要穿着制式警服,随身携带相关证件,不允许指定购买消防产品,不收取任何费用。假如有此类上门推销行为,都是冒充消防部门名义骗钱的。一旦发现有类似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拨打110向公安部门报案或挨打96119向消防部门举报,谨防上当受骗。

两卡诈骗案例心得体会

近年来,两卡诈骗成为了社会上一个严重的犯罪问题,许多人因为疏于防范,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本文将通过总结两个真实的两卡诈骗案例,探讨该问题的由来、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做出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两卡诈骗案例。小李一天收到一条邮件称,他在某电商平台上的账户遇到了异常,需要尽快验证。邮件内容提示他提供银行卡号和身份证号以确认身份。由于小李平时在该平台购物较频繁,因此他毫不怀疑地提供了这些个人信息。然而,没过多久,小李的银行卡中的所有余额被迅速转走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产被盗窃。

这种两卡诈骗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另一个案例中,小王收到一封短信,称他的银行账户出现异常,需要通过点击链接进行验证。小王由于急于解决问题,毫不犹豫地点开了该链接。然而,这个链接是一个伪造的网站,骗子通过这个网站,获取了小王的所有账户信息。很快,小王发现他的银行卡被用于消费了多笔金额巨大的交易,而他的实际消费记录却对这些交易一无所知。

这两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警示。首先,两卡诈骗的方式多种多样,骗子总会通过各种方式骗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不随便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防止骗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活动。其次,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邮件中的链接,以免陷入骗子精心设置的陷阱。此外,我们要增强自己对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学会辨别真伪网站和信息,提高自己的反诈能力。

面对两卡诈骗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首先,我们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更换密码、使用多因素认证等方式,加强个人账户的安全性。其次,我们应该保持客观、谨慎的态度,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付款要求,以免被骗。此外,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网络安全培训,提高自己的网络防护能力,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除了个人防范之外,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来减少两卡诈骗的发生。首先,电商平台、银行等经济机构应该加强用户信息的保护。他们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和更新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相关部门和法律也应加强对于两卡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只有社会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两卡诈骗带来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综上所述,两卡诈骗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减少两卡诈骗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打击两卡诈骗犯罪行为,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两卡诈骗案例心得体会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支付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以此为契机,进行各种诈骗行为。其中,两卡诈骗案例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我曾经亲身经历了这样一起案例,深感自己的不幸经历是全体人民的警示,故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通过讲述我的亲身经历来警示大家。那是一个平凡的周末早上,我刚从床上醒来,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一家银行的电话,我赶紧接听。对方自称是银行某某某工作人员,称我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发生异常,催促我迅速解决。为了保障账户安全,我相信了对方,将银行卡号和密码告诉了他。然而,当我稍后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诈骗分子的受害者。

通过这次被骗的经历,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诈骗的可怕之处。诈骗分子通常针对人们的贪婪和侥幸心理进行操作,让人难以察觉他们的真实意图。他们模仿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电话联系,冒充身份心计蒙蔽受害者,一旦受害者上当,他们就立即行动起来,悄无声息地将受害者的财产转移走。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了解到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重要性,甚至包括身边的所谓“朋友”。

其次,我发现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不论是银行卡还是手机支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然而,正是因为它们的便捷,也使得犯罪分子能够趁虚而入。在防范两卡诈骗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养成不向陌生人透露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的好习惯,即使对方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其次,不要轻信所谓的优惠活动和奖品,尤其是需要向其支付费用的。另外,定期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和支付软件,提高防护和识别假冒网站、应用的能力。

另外,通过这次事件,我认识到加强人们的安全教育和意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人对于诈骗手段的了解并不足够,对于自我保护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对于诈骗案例的宣传警示,增加公众对于诈骗手段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此外,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将防范诈骗作为必修课程和重要话题进行教育,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最后,我深感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提醒。通过这次被骗的经历,我现在更加警觉地保护自己的个人财产,不轻易相信他人。同时,我也将亲身经历告诉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提醒他们加强防范和警惕。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相信两卡诈骗案例将会得到有效遏制,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安全和有序。

总之,两卡诈骗案例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教训。通过这次经历,我认识到了诈骗手段的可怕和防范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加强安全教育和意识的必要性。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加强防范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够有效地应对诈骗行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支付环境。

两卡诈骗案例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而近年来,两卡诈骗逐渐走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在深入了解两卡诈骗案例后,我深感这种骗术的狡猾和危害性。在此,我将结合两卡诈骗案例分析,并得出一些心得体会,以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

在最近的一起两卡诈骗案例中,骗子以冒充银行客服的身份,通过电话与受害者联系。首先,骗子获取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并利用此信息制造出一个看似合理的故事。其次,他们以违法卡的存在为理由,恐吓受害者透露银行卡的信息。最后,骗子Use信息网上账户等,进行盗取或转移资金的操作。这种两卡诈骗手法狡猾,不易被察觉,已经骗取了大量的资金。

首先,两卡诈骗在操作过程中借助了社会的信任和良善心态,给受害者制造了迷惑。骗子常使用对方个人信息、银行名称和身份证信息等相关信息,让受害者相信对方就是合法的银行客服。可以说,这种骗术的成功建立在受害者对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基础上。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警惕,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避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其次,两卡诈骗案件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亲身教育课。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出,当受害者被骗后,他们大多数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骗的。这就提醒我们,保护自己不被骗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网络和电话诈骗的认识。尽管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越来越巧妙,但只要我们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能够在常见的骗术上防范自己,减少对自己及他人的伤害。

第三,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惩两卡诈骗行为。目前,两卡诈骗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条款不完善,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两卡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重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两卡诈骗行为的发生。

最后,我们每个人在提高自我防范能力的同时,也应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警惕性。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到两卡诈骗的危害,才能更好地防范和打击这种不法行为。在防范两卡诈骗过程中,我们更应积极参与,及时举报可疑信息和行为,为打击两卡诈骗做出自己的努力。

综上所述,两卡诈骗案例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作为每个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保持高度警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减少成为两卡诈骗的受害者。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两卡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不法行为的发生。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普遍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守护我们的电子资产和社会财富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识破两卡诈骗的伎俩,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诈骗案例[小编整理]

h,男,来自鹤壁市某村,家里条件较差,为人老实忠厚,喜欢乐于助人,学习成绩较好,在入学第一次奖助学金评定是入选。在2010年11月中下旬的一天,他接到家人的电话,说让有位自称是河南省管发放奖助学金的人,让他向某行进行汇款800元,还留有地址和电话。该生得到消息后便拨打了该电话,便与对方交谈,在交谈中对方便让学生进行了汇款。之后,学生感觉不对便查询了该电话,发现是外地的电话,在打过去后便无人接听。当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与派出所的民警进行了联系。

二、解决方案。

针对本案例的发生原因,我提出了一下解决方案:

1、事情发生后,我立即找来了这位同学了解了详细情况,并及时与龙子湖派出所取得联系,时刻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

2、对这位同学进行了安全教育,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的家里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本人没有一点社会成长的经验,思想及其单纯,这也是事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属于大学生上当受骗,这看似偶然的事件,实际上有它的必然性,为什么大学生群体容易上当受骗,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高校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法分子将诈骗的黑手频频伸进校。

园里,这是大学被骗的主要原因,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是假冒身份,直接骗钱。此外,他们常常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以交友为名,骗钱骗色;以招聘为名,设置骗局;等等。

2、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这是骗局发生重要原因。调查表明:有人只要以一副老乡的面孔出现,就能向陌生的大学生“借”来现金;有人只要以一个请家教的借口,就能在校园里将一名女大学生骗走。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有的思想单纯,防范意识不强;有的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的交友不慎,警惕性不高。

3、此外,高校在对学生的个体防范教育上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工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安全教育只是在开班会的时候强调一下,缺乏生动案例的现身说法,多数高校都很难开展防范技能的专门教育,同时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只有事情发生了,才意识到严重性。

四、经验与启示。

不断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便笼统说教为具体案例讲解,以学生身边的鲜活实例为例使学生对身边时的安全隐患和诈骗行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学校层面生可以开着一门安全防范课程,让学生更加重视安全教育。

之后,我对于整个班集体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为他们敲响警钟,并用qq、飞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班委、寝室长沟通,了解学生平时的一点一滴,并安排他们为安全防范第一管理员。

电信诈骗案例5个

2月3日,市民王先生报警称,其在2日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称王先生有一张信用卡在上海透支消费,还说有人利用其身份信息涉嫌诈骗,对方让王先生到银行内柜员机操作,说要核实一下王先生与诈骗犯是不是同一人。王先生未多考虑便到飞鹅路工商银行铁路支行内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随后,王先生就收到短信卡内的十四万元被转走,之后卡内的七千元也被转走。王先生意识到被骗,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电话诈骗案例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法也愈演愈烈。其中,电话诈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骗局。电话诈骗的手法多样,手段高明,让人防不胜防。作为社会一个普通的小白,我也曾一度落入了电话诈骗的圈套,所幸及时发觉,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以下是我在电话诈骗案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电话诈骗案例让我明白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受骗的那一天,诈骗电话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要求补充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我当时一时的疏忽,没有揭穿骗子的真面目,而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信息透露给了对方。结果,我沦为了骗子手中的一张牌,不仅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心理折磨。从这次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增强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以免被人钻了空子。

其次,电话诈骗案例启迪了我对于识别骗子的能力。电话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有些骗子凭借手段高明,使人防不胜防。但是,通过这次受骗经历,我学到了一些识别骗子的方法。首先,要养成谨慎的态度。诈骗电话的语气往往紧张而匆忙,一方面是为了制造紧迫感,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迷惑受害者。因此,当接到这种电话时,我们要冷静下来,不要被对方的紧迫情绪牵着鼻子走。其次,要坚信“银行不会突然打电话”,即便是银行出了问题,他们也会在其他渠道上发布公告,而不是打电话告知个人信息。最后,如果有怀疑,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求证。要建立起联系银行的机制,以便在遇到可疑电话时及时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此外,电话诈骗案例也使我认识到了人心的险恶。在我的受骗经历中,我完全已经忘记了人性的善良和真诚,把信任的天平倾斜到了对方一边。我不禁想起当初那个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骗子,他语气诚恳,细心入微的询问让我感到了他的真诚。然而,背后却是他虚而又实的诈骗目的。这让我明白了,人心险恶,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尽管世界上还有很多真诚善良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信任进行犯罪活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奉承和甜言蜜语。

最后,这次电话诈骗案例也让我认识到了法律的严厉性。电话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些不法分子,法律严惩不贷。通过这次事件,我失去了不少财产,但是我也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障,也是保护我们自身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在面对诈骗时,要知道公司、银行等机构并不会以电话的方式追讨债务或是补充个人信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报警,将这些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在这次电话诈骗案例中,我受到了一次痛苦的教训,但也在其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信息安全、识破骗子、人心险恶和法律严厉性是我在此次事件中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增强对于电话诈骗的警觉,避免陷入诈骗陷阱,共同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电信诈骗案例5个

1月21日18时52分,李先生向派出所报警称,其昨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李先生的姑爷,还说自己换号码了。21日当天,李先生又接到这个电话,对方称他的朋友出了交通事故,现在被关起来了,急需一笔钱打通关系。随后,李先生在中午12点左右在荣军路五里亭工商银行内给对方汇了8000元,几个小时后,对方再度打来电话称还差4000元,李先生随即又往对方账号汇了4000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销诈骗案例专题

我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大学生,我想在学校卖洗发水,2009年2月21日我在阿里巴巴网站找到一家提供洗发水的网站,叫深圳方亚百货销售部,我通过网络联系到了这家公司,谈好价钱,2700元买22箱洗发水。我通过农行在网上给对方汇了2700元货款,货到后这个公司的人又说他们的洗发水是走私来的,怕我是警察,所以叫我交2000元保证金,我就通过网络向对方的指定账户汇了2000元钱,汇成功后对方又说保证金变为5000元,我就知道自己被骗了。并且司机说是用深圳的自己公司的开车送来的,但是他连温江的天气度不知道,我还知道他不在成都,这是一个骗子。就报警了。

07级。

星期天中午快一点左右,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生敲门进门后问:是否感兴趣做代理?由于当初想找兼职,就叫他介绍了一下。她说每月300元的钱作为我们每月发500份宣传单的工资,让我们每个人进货一箱海飞丝24瓶装,一瓶12.5元,共300元。3天后给我们宣传单,以后每月19号发100元,29号发200元。他说9号是出去送货,我们必须进货。于是我们带了600元跟她一起去取货,在东门外看到一个中年的送货妇女,俩箱已经用塑料袋装好的货放在灌木丛边,那个学生模样的女生让我们验货,她们收钱以后开了发票就走了,上面还有宝洁公司的印章。

2007级俩女生(相同形式)被骗。

10月15日我在寝室看书,做作业。有人敲门,我开门看见一个一米五左右的女生,她向我介绍有关大学生兼职的事,说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然后就请求进寝室慢慢说,她的背包里面全是一些文具,如钢笔、笔记本、笔芯。还有一把雨伞。他没有让我推销产品,只是做反馈调查,但那些文具必须交押金,每件8角钱,虽然不是很多,但那些笔芯她声称有几百支算下来也有600快。我本来想和室友商量下的但她说要有主见,才能锻炼自己,试用期一个星期。如果不打算做下去就退还文具,并还我押金。她为了让我相信还记下了身份证号码,写了一个协议书,留下了电话号码,还给了我公司地址。我觉得押金有点多,但我又快上课了,就把自己身上420元给了她,她说先帮我垫上。我没有他手机号,她就打我手机,留了一个号码,我当时去上课没觉得有什么,但是觉得她急着拿钱,并劝阻我和室友联系,我就马上打她的电话,打不通,我就知道自己被骗了.

近期典型诈骗案例解析

案例一:

高某某,校区2012级学生,该生接到一个自称为聚美优品客服的电话(86—10—85753685)说:该生在网上订购了聚美优品的一款产品(高某某的确于2012年购买过该产品),但在签收时签错位置,签到了批发商位置[1],现在该生成为他们公司的批发商,而作为批发商必须购买2000元以上的产品,今天是批发商统一交款的最后期限,将会自动划转该生农行(网购银行卡)账户内的钱[2],现在必须跟银行联系,取消该业务才能避免钱被自动划转(该生账户钱比较多,足够支付)。客服说帮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帮其取消业务。

随后,该生接到自称为农行工作人员的电话(86—10—95599),让该生在自动取款机上按其操作来办理取消该业务,该生按操作先点击转账[3],再输入“二维码”(即对方银行账户),再输入“二维码密码”(即转账金额),该人员说办理成功,随即挂了电话。

待该生发现被骗后,查看银行账户,9000余元已不翼而飞。该生联系农行,但已无法补救。现已在公安机关报案,案件正在调查过程中。

破绽:[1]快递签收有个人和批发商之分么?

[2]为何需要点击“转账”?

[3]只要你不泄露账户账号、密码,谁也无法取走你的钱。点评:目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犯罪分子可以复制任何知名企业的电话,来获取信任。为防止受骗,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上网时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2、不要轻信陌生人,陌生电话;

4、发生诈骗后,应立即跟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同时还向老师和保卫部门报告,以协助事件的处理和防止意外的再次发生。

案例二:

吴某某,校区2013级学生,该生收到一条中奖短信[1],说该生中奖,可上某个网址兑奖。该生登陆该网站,点击领取奖品,但无法领取,随后退出。次日,该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该生登陆网址领取了奖品,必须给他们汇钱2000元,否则就提出法律诉讼[2]。该生害怕,就汇了2000元,此后该生发现受骗后,到公安机关报案,案件正在调查中。

破绽:[1]没有参与,何来中奖?

[2]没有领奖,何来法律诉讼?

点评:本案与传统的中奖诈骗不同,涉及到电话威胁。为防止受骗,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白掉的“馅饼”不“吃”,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2、要做好个人及家庭信息的保密工作;

3、发生诈骗后,应立即跟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同时还向老师和保卫部门报告,以协助事件的处理和防止意外的再次发生。

电信诈骗案例5个

宋振宁是临沂市临沭县的学生,今年上大二,前两天,他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公安局人员,通知宋振宁,他的银行卡号被人透支了六万多元。随后,宋振宁按对方指示,将大量现金存入指定的银行卡。得知被骗后,宋振宁心情一直低落。23号凌晨,宋振宁的家属发现他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8月26日下午,新华社记者来到距离临沭县城不远的临沭镇西朱车村,宋振宁家就在村子的西北角,是一个比较新的二层小楼。宋振宁去世后,他的父母因为过度难过住进医院,家里大门紧锁。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村民的印象中,宋振宁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很老实。

(宋振宁)花钱也不狂花钱,孝顺老的也是很孝顺,反正就是说,俺也不靠近这一块吧,(宋振宁)从小就教育很好。

——临沂市临沭县西朱车村村民。

对于宋振宁离世前的遭遇和死因,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此外,8月19号,临沂市罗庄区18岁的准大学生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报警之后,徐玉玉突然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同期,在临沂市河东区,另有一名女学生被骗走6800元学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