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节日风俗(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1 21:39:39 作者:MJ笔神

春节是农历新年,通常在阳历1月底或2月初,据说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关于春节总结的范文,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例子。

介绍春节的节日班会发言稿介绍春节的节日风俗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节日风俗作文

除夕一过,元宵节便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元宵节早在20__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乡村的活动的确是丰富多彩的。有赏花灯、舞狮子、迎龙灯、放纸灯等等等。而古代时的元宵节还不止这些,还有:猜灯谜和踩高跷。今天的元宵节我们一家人决定在晚上开启“闹元宵”的活动。过元宵村里还会举行“迎龙灯”的活动。所以,今天晚上会十分的热闹。

龙灯走了之后,我们就开始了“闹元宵”的活动之一:追龙灯。龙灯可真长,过了好久才走到最后。我们便追了上去。不一会儿,我们跟着龙灯来到了我们村的操场,只见龙灯绕着操场转起圈来。才跟了一会儿,我们就撑不住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活动之一完成后,我们又开始了许多活动,也一一完成了。最后一个活动就是随便玩什么,只要坚持一个小时就行。大人们决定打扑克牌,有人开心的不得了,有的人伤心的不得了;小孩在玩过家家。有的小孩因为角色不满意,而有的小孩觉得很满意;还有人在打游戏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所以我宣布闹元宵活动结束了。所有的人都在抱怨活动太少,并依依不舍。我告诉大家:“虽然‘闹元宵’活动已经过去了,可我们还可以玩,又没人来管我们对吧!”大家开心极了。

这次“闹元宵”每个人都“嗨”翻了。“闹元宵”可真有趣!我喜欢闹元宵。

春节传统节日风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春节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是一年之岁首、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那么春节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传统节日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1、放鞭炮。

上海人喜欢放一千响、放“高升”、而小朋友则大多放一些“夜明珠”、“飞毛腿”之类的乐趣型的烟花。而以前大都站在阳台上放,“夜明珠”一点燃就往外喷五颜六色的彩弹,小朋友最喜欢,每年过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对面阳台晒的衣服烧了的事故发生,后来就越来越少了。放鞭炮一般集中在零点,还有初五迎财神的零点,总体说来,迎财神的日子要放得比过年多得多。

2、看电视。

说到这一点,上海人真的不大一样了。春节联欢晚会在上海是很没有市场的,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吃,电视就是个背景音乐,爱开不开,春晚说的段子上海老人听不懂,笑不出来,歌舞还能看看。后来随着南北文化的更深的融合,这一代的上海人开始看得多起来,也能跟上北方人民的笑点了。

3、年夜饭的保留菜。

和北方吃饺子不同,上海的年夜饭保留菜真的是常变常新。记得最早流行八宝饭,小朋友每年到最后看到这个都想吐。后来又流行水果羹,现在看来,真是超级没有诚意的一道菜。有一小段时间还流行大王蛇,但后来风头就过了。经过时间的考验,最后留在上海人民过年饭桌上的几个超级熟悉的菜应该是:门腔、松鼠桂鱼(茄汁款)、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每家每户应该还会有增补。

4、准备年货。

千万不要以为现在吃的东西多了,天天可以吃到,过年就懈怠年货了。有些年货是要跑遍城中大小商店去采购的,有些年货则要自家做准备的。每家都有每家的做法,做出来的味道各不相同,做得最多的是爆鱼与蛋饺。

5、在家吃年夜饭。

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了。以前,人们习惯在自己家吃年夜饭,近几年,一些家庭嫌做饭麻烦,年前会在饭店预订年夜饭。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八成的人还是遵循传统,在自己家吃年夜饭。饭店里的年夜饭很多都是事先做好的,冷冰冰不新鲜。因为要翻台子,每年都吃得‘急吼吼’,这边还没吃完,门外已经有第二批的客人来等着了,一年到头的最后一顿饭搞得大煞风景。

6、大年三十守岁迎新。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着电视守岁,就是边说边笑,边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春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位居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首。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废除传统农历改行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春节即将到来,在这个喜庆洋洋的日子里,我们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在吃好、喝好、玩好的同时,要知道春节期间注意的安全事项:

1、燃放烟花爆竹时,要选择则宽敞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在燃放过程中注意个人及他人安全问题。

2、小朋友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有大人陪护指导,以免受伤害。

3、预防住宅火灾,及时检修电路,如发现老化、漏电的情况,应当立即关闭维修,出门之前要关闭煤气阀和不必要的电源。

4、提醒老人和小孩,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必须通过询问观察、身份明确后,再打开门。

5、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减少不必要出行,坚持科学规范戴口罩,关注政府或相关官方机构发布的疫情相关消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6、饮食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荤素搭配。适量食用鱼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少吃零食和煎炸食品。进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7、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路上车多人多,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横穿公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追逐嬉戏。

8、不违章停车,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请勿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

春节节日风俗作文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节日风俗,说到节日风俗,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过除夕和春节是怎么样的。我家乡属于广西省壮族,虽然比不上广东的风景好,但总比我们广东热闹。

一到腊月,个个都忙得不得了,在外地工作的人,必须在腊月期间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到了腊八,腊八粥可也少不了啦!除了熬腊八粥,还要做一些米饼、炸葱饼、炸油团等,好在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

腊九,也该进行全屋大扫除了,把家里通通都打扫干净的。在这两天里,家家户户都会把过年时需要吃的、喝的、穿的东西通通准备充足。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终于到了——除夕。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然后长辈召集子孙们到山上和庙里去拜神。下午,家里的长辈忙着做年夜饭,我们这些小的只好帮忙洗洗菜、削削皮罢了。年夜饭上都是各色各样的美味佳肴,鸡的鸡,鱼的鱼,总之是数不完的。

而且每一户的人家都特别多,坐在一起就会非常热闹,男人们在猜拳、玩扑克、喝酒,女人们呢,就在这聊聊天,看看电视,至于孩子们呢,就在外面的空地或者一旁玩耍。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每户人家都会坐在客厅里或房间里一大伙儿在一起聊天、玩耍。

到了晚上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响起了轰隆隆的鞭炮声,雷鸣般的炮竹声响遍了整个广西。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全家人一起拜神,长辈们都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以示吉祥。虽然那是大年初一,但我们必须在一天内不能吃肉,只能吃素。

另外,年初一是不可以到别人家去拜访的,但可以上街市去赶集。在每年新年初一的晚上,城里都会聚集大家在一起,在广场里赏烟花。烟花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开得像萤火虫,有的像流星,有的会组成一个字,有的`到了大年初二,我们都会回外公外婆家,一起团圆。

初三之后,大家就可以去亲戚朋友家拜访。对了,过年期间,我们还会包粽子,粽子也是各式各样的,都是采用山上干净的棕叶包制的。

我想,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啦。正月十五,又迎来了元宵节,人们又要去赶市集,上花灯,又可以轻松一下了。人们大约会在十五之前返回各地,又要开始新的工作了,孩子们都会在十五之后上学。

这时,大家就各归各位了。我家乡的节日风俗虽然与广东人的习俗有些不同,但我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地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春节节日风俗作文

今天是正月初一,我一起床就接到爸爸的电话,是叫我和弟弟去公安局会议室游园的。听到这消息,我和弟弟还有外婆都高兴地向公安局走去。

刚到六楼会议室的门口,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拥挤的人群和热闹非凡的气氛,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真不愧是正月初一。游园活动共有五个项目,其中有飞镖、钓鱼、套圈、钓瓶和夹珠。我和弟弟开始玩了,我们先玩夹珠,我没有玩,因为我怕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所以才没有玩。可弟弟却和我不同,他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就夹了起来,没想到他的速度还真有些快。妈妈看着,也夹了起来,他们俩好像在激烈地比赛着。夹完弹珠,我们就去玩套圈,我最喜欢玩套圈了,弟弟先玩,等弟弟一扔完,我就拿起圈子,一个一个的扔出去,最后,我只套中了一个,妈妈说:“还不错。”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然后,我们去扔飞镖,因为我和弟弟人不够高,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又离的很远,因为这种种原因,所以才没有扔飞镖。最后,我们去玩钓瓶,我和弟弟每人各拿了一根竹杆开始钓,结果,我们一起钓上来了。本来,我们准备把最后一个项目钓鱼玩完才回家,可是,玩钓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没玩钓鱼。

玩完了,我和弟弟共领了半个麻袋的奖品。拿了奖品要出来的时候,是挤了半天才挤出来的。

今天的游园活动可真好玩!

春节节日风俗作文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头怪兽名为“年”。它长着犄角,青面獠牙,身体庞大,在人类面前,它仿佛就是一座山。“年”常常在村子里祸害村民,村民们被害得痛苦呻诉,最后发现一个对付它的办法在门前贴上红纸,放鞭炮。于是“年”就吓得赶紧跑了,这就是关于春节的传说。

老人们常说,过年一定要穿新衣服,寓意新的一年,节节高升。在我们家乡,过春节拜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孩子们,早早地准备自己的拜年祝福。因为在我们这里,小孩拜年要给亲戚朋友送祝福语,说得越好,给的压岁钱就越多。所以,孩子们都在准备祝福,好在拜年时大显身手,比别的小孩子技高一等,得到更多的压岁钱,这莫过是孩子们最开心激动的事情了,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

我也和那些孩子们一样,在拜年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新年祝福,准备好了一个大大的钱包。包是一个白绒绒的兔子形状,单肩包,可以放很多压岁钱。夜晚躺在床上,不由得想着明天的收获。

拜完年后我问妈妈:“妈妈,我的压岁钱呢?”妈妈摸了摸我鼓鼓的小兔包包说:“你个小财迷,当然少不了你的份!”

一天就这样甜蜜高兴的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依旧是珍贵而又美好的回忆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年级快乐的春节日记字:春节的风俗习惯

许多孩子都很喜欢过春节,我也不例外。而春节也会按照我们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

春节开始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在买东西祭祀祖先。很多孩子因为那些好吃的食物,往往都不睡觉。他们怕食物被别人抢光,只有把东西放到他们手里。他们才能安静地睡。

春节时当然一切都得是新的。穿新衣服……把家里打扫干净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桌子,地板,还是被子,床单都得洗一遍,这样才能迎接新的一年。

购买年货是最重要的。大人们一大清早就出了门,上菜市场购买年货。海鲜、蔬菜样样齐全。年货里最常见的是苹果,象征着平平安安:火龙果,象征着红红火火: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人们个个都是满载而归。

转眼间快到三十了,可在三十的前几天,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家家都在送年。虽然不是除夕,但是却别有一番滋味。

这几天不仅大人忙,而且小孩也不嫌着,把自己偷偷藏的私房钱拿出来,跑到小卖部买烟花爆竹。男孩子特别爱买鞭炮,他们总喜欢做恶作剧,在别人身后偷偷放一个鞭炮,经常有很多人被他们吓倒,可他们却“咯咯咯”笑着离开。我们女孩却和他们不一样,喜欢玩烟花,所以都会买很多的烟花,等到除夕时再用。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团圆饭。在年菜当中,那红红的大闸蟹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大人们则举着杯子,喝老酒呢!

吃完饭,我们女孩把买的烟花拿出来,点燃后,烟花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深蓝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都会燃放烟花,一个个小火球窜上天空,只听见“嘭“的一声,撞开一朵朵花。

正月初一,许多店铺都关门了,大家都往亲戚、朋友家拜年。大人们一见面就聊开了,而我们只顾着收压岁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文化广场都会举行元宵晚会,现场所有的位置全坐满了。许多超市里都挂上了灯谜,我和哥哥常常跑到超市里猜灯谜,而且还是猜灯谜高手呢!每次我们去找爸爸、妈妈……他们原先那空空的手,总会抱满许多东西。

元宵节一结束,春节也结束了。大人们又开始上班工作了,我们也开学了。家乡的春节总是那样热闹、喜庆、隆重。

这篇,是一篇难得的习作。

春节来历和节日风俗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春节来历和节日风俗你都了解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来历和节日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2、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

4、拜大年。

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给儿童压岁钱,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的话,祭祖等活动。

5、闹新春。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2、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春节代表的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美好祝愿。

4、春节这一天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5、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

春节风俗作文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春节习俗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我也赶紧起床看爸爸放鞭炮,那热闹劲,简直就是形容不出来的热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购年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啦!一进入超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呀!有的地方挤都挤不动!哎呀,不管了,硬冲过去吧!食品架上的食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元宵、方便面、衣服等等,还有好吃的零食,被我一扫而光!不一会儿,我就购了满满一篮子的食物。

一早起来,就看见妈妈正在包饺子,我也学学,唉!真是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呀!首先,擀皮儿的`时候,我这擀擀,那擀擀,好、最后擀出了个四不像。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把皮擀得圆圆的。突然一抬头,看见妈妈在饺子里放钱,妈妈说,谁吃到包着钱的饺子,谁就在新的一年平安无事,还有好运。饺子煮熟后,我连忙吃,希望吃到包着钱的饺子,最后,我吃到了两个,有一个硬币差点把它给咽下去了!

每当春节时,都要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去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他们就会给红包,吃年夜饭,一起团圆一下。

还有……。

这些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趣吧!

春节风俗作文

正月初一的早上,母亲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便会和父亲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父亲便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异地的风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春节风俗作文

每个人的家乡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风俗,我们家乡也有风俗,现在就由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我们春节的时候会买对联不管春节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贴对联。对联还可以让你幸福,辟邪。

春节过后,我们还有一个让小孩子们欢天喜地的风俗,那就是发压岁钱。发完压岁钱之后就可以去小卖部里面买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说孩子们能不开心吗?发压岁钱就是给孩子们发幸福,还能让孩子们天天开心。

大年初一还可以放当门炮,早晨一定要起的很早,不过你可以不定闹钟,因为别家放当门炮的声音,可以把你给吵醒。放完炮以后还可以去很多地方请神仙,请神仙的时候不可以去上厕所。放当门炮可以开门大吉,万事如意。

我们家乡的大年初一都会吃饺子,可以不冻耳朵,我们还可以在饺子里面包钱,只不过只能包硬币一元钱如果谁吃到了那一元钱这一年你就会有好运气。

我们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的开心,夜晚还可以放烟花呢,每一个人都可以观赏。

我们家乡的风俗使全村子的人都非常的开心。

春节风俗作文

我生长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爱我的家乡。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山美水美的地方。山有宝石山、玉皇山;水是西湖之水。现在我给你介绍杭州的西湖吧。

杭州的风景春、夏、秋、冬都是美丽的。

杭州的春天有柳浪闻莺;在沿湖长这个千米的堤岸上和公园的主干道路上,沿途栽种的垂柳及狮柳、醉柳、浣纱柳等特色柳树,从涌金门至清波门,是一座以春花为主景的大花园。在园中主景区有闻莺馆,力闻莺馆不远处有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西湖的夏天有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提春晓,面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种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娣莲等等各种荷花,莲叶田田,分外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枝,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西湖的秋天有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乃西湖十景之一,位于白堤两端。登楼眺望秋月,在适静中,感西湖的浩然,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从岸上远眺,是衣服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可谓搂、岸、水,皆可望。

西湖的冬天有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白蛇传》的故事中出现过,这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她书写了一个默默的在断桥上苦苦等待的痴情男子一场宿命与灰暗的情感基调。

杭州的名胜景区还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外公,这几包垃圾不能倒吗?堆在这里臭死了!”外公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杭州人的习惯,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奥,来这儿喝茶吧!”我跟着外公拿了一杯菊花茶。菊花宛在水中央,旁边几颗枸杞点缀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出现在眼前。我喝了一口却差点喷出来。我叫:外婆,这茶怎么是甜的?哪儿搞错了吧!”外婆不紧不慢的说“没错,这个东西叫糖茶,象征甜蜜,喝两口!”“噢~~~~”我顿时茅塞顿开。

春节是五千年的文化缩影,是中国人的特色,是中国人的特色!!!

春节风俗作文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春节风俗作文

照瑞安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尽管没有其它地区那么长,但也十分热闹。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冬至。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其中还有馍糍,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还有,一定要吃得饱饱的,以此来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除此之外,这一天许多小摊陆续开张,有卖灯笼的,有卖对联的,还有卖一些零食的。最令孩子们开心的,便是那些提前卖烟花的小贩。孩子们的口袋里揣着自己的钱,成群结队,一路欢声笑语,回来时口袋便鼓鼓囊囊的,里面放着许许多多的烟花。

过了二十三,必须选择吉利的一天掸新。掸新,其实就是大扫除,把家中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必须做到一尘不染,营造出辞旧迎新的气氛。

大人们要置办年货,为吃分岁酒做准备。其中包括一些零七八碎儿:酱油肉、鳗鲞、酒、大米等等。他们还得买来新衣新裤,好在过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在二十五左右的这几天里,家家都会吃分岁酒。菜中必有年糕和鱼,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鱼则寓意“年年有余”。客人们纷至沓来,孩子们可以向大人们要压岁钱,每说一句祝福的话,手里便多了一份大大的红包。总之,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除夕更热闹。家家赶做年菜,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一到晚上,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餐桌,喝着饮料,一种幸福的感觉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弦。其中,吃饺子最有趣了,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就寓意着谁在新的一年里运气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能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也好,没吃到也好,这种气氛是最令人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令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令人赞不绝口;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令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里。

一到十二点,鞭炮声准时响起,日夜不绝,所有人都在守岁。一些小孩子,拿着火山似的爆竹,一道道火焰喷涌而出,时而变成绿色,时而变成紫色;时而变得高,时而变得低,把夜空点缀得美轮美奂。还有一些孩子,手中拿着砸炮,突然在别人背后来了个下马威。那人被吓了一跳,马上开始反击,偷袭者见大事不妙,立刻逃跑。一个个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大人们还把一串串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圆形鞭炮堆在门口。然后那,拿着打火机把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哩叭啦地响起来,圆形鞭炮“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再在空中跳起摇摆舞来,尾焰喷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最后“轰”的一声爆炸,我们几个小孩都开心极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家家都会早早地起床,穿上喜气洋洋的新衣,便到亲戚家去拜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全都沉浸在欢乐、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多数商铺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开张,但并不很忙,还可以出去玩。

接踵而至的元宵节,可以算得上是重头戏了。人们可以去看灯会、逛集市,并且可以吃汤圆。在圆月之下,各式各样的彩灯竞放光明,并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炫目耀眼。

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汤圆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制成的,有各种各样的馅儿,一个个被揉得滚圆滚圆的。吃了汤圆,就意味着大家都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一眨眼,便到了正月十六,孩子们又开始上学了。尽管春节并不长,但别有一番特色,有时间你也来这里感受一下我家乡不一样的习俗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风俗作文

说起下乡风俗,也没什么好谈的。全国各地的习俗已经重复了太多太多遍了,不过在如此平凡的事里,人们也会翻出不少新意。

贴福一事是首当其冲的,我见过的,许许多多家人把福倒着贴在门上。这有着“福”到了的美好寓意。我一听有这么好的意义,便急急忙忙的回家,不停的劝说。但父母不同意,最后告诉我,家里可从未贴过倒着的福,以后也不行。只要福贴在了门上,福就到咱家中了。

不仅如此父母还讲,你说福字倒着贴,福便到了,那只要将门神倒着贴,他们不也来了。可是他们头朝地,脚朝天,还叫他们如何守护,如何防邪祟呢?我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放鞭炮也是一件热闹的事情,不容错过。在街头,有的是一串串爆竹,还从未见过单个卖的。短的就一根根挂起,放在店门。长的盘成一圈圈,包上纸袋,在一声一声的吆喝中,这爆竹总能在新年之前卖个精光。

爆竹炸开时,总伴着一声声巨响,当火燃烧到灰色的炸药时,它便会一下子撕裂自己火红的外衣,明明厚厚一成硬纸,炸完了,只剩下飞扬的纸屑,它们用这种方式来迎新春,驱年兽。

放完爆竹后,总会有那么几条漏网之鱼,我们姐妹几个便于草中寻找,觉得好玩,总想着找多了,自己也玩一次爆竹。但最后那捡回来的鞭炮,只不过静静地躺在铁盒之中,留在记忆的深处,每逢过年时节才再一次被翻出来。

烟花可是每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在乡下还没有灯的时候,大家开着车,运着几大箱烟花去乡下。点着的时候,只听一声巨响,一颗星星飞上了天空,然后华丽地绽放,每一朵花都在空中滞留了一会儿便落下了,在打破了黑夜和寂静后又重归黑暗。

最后的光芒总是最耀眼的,当最后一抹烟花划过黑暗。一年的时光即将结束,我们将会在大人们的祝福之中,安然睡去。当我们再一次睁开眼的时候,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斗门春节风俗

逛花市。

市民络绎不绝。

舞龙醒狮。

自然是农村喜庆必备节目。舞龙醒狮为民间绝技,斗门县莲溪镇的舞龙队曾代表斗门县到珠海市参加过各类巡游演出,虎年来临,龙生虎猛,当然要大显身手。醒狮在斗门更是平常,大小庆典都要出动,春节几天,各村镇的醒狮队伍纷纷进城来表演,为各商铺祈求好运,同时也采得一些过年利是,在一阵阵锣鼓声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图个新年大吉大利,纵使辛苦一点亦无所谓。

山东春节风俗

腊八。腊八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给当差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粥果”。这样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字样,放在小孩子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宁阳县。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崂山。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灯节。崂山沿海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带领下来到各自渔船上送灯,预祝新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祭海仪式。祭海日子里,纯朴豪爽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