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交流报告(通用22篇)

时间:2023-11-25 08:16:57 作者:笔砚

通过编写报告,我们可以向领导和同事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并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你对报告范文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精选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学习交流报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了解海外大学的校园氛围、上课模式,了解当地文化,感受中美文化差异,思考国内教育和我个人发展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周一至周四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暑期课程学习,周末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出门观光。

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冲击,虽然是呆在国外,反而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在国内的生活。

若是再有出国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在前期语言准备上多下功夫。

若有出门计划,出发之前一定要做好详实的规划,尤其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突发情况远比预期的要多。

不要在意脸皮,不要在意局限。很多时候逼自己一把事情就成了。

前期经历了近半年的复杂准备过程。从最初确定要去,到开始和家里人沟通说服,接着自己办理一系列准备。去银行汇款付定金,网上申请填一大堆表,上传各种证明文件,回户口所在地准备护照、四级成绩单,准备签证材料(拍签证照片,教务处开具成绩证明,学生处开具在读证明,银行开具存款证明,父母开具收入证明,户口本,以及所有证明文件的翻译盖章),赴上海办签证,定机票,初到美国尚未入住宿舍要订酒店,联系接机,等等,更兼各办事处常有效率低下、职责不清的弊病,或是机构不曾言明办事细节要自己寻找,随便一个证明跑几趟跑几天都是常事。程序复杂时常让人觉得崩溃,但还是都要独立完成,确实是非常锻炼人的。想想这还是有老师指导、有十来位同学共同经历、还可互相帮助的,若是一个人去上本科,比这更复杂的事务独自办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来。

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困难是自然的。英语沟通又不适应,国内随便一件小事可轻轻松松解决的,到这里都会成为相当麻烦的事情。连出门去个什么地方有时都成问题。

不过在加州的生活大多数还是符合预期的,或者说不管它是什么样,我都已经做好了接纳的准备。生活上基本没有什么困难。我觉得我之前生活能力就比较强,心态也比较包容,所以到国外什么样的习俗都可以适应,什么样的黑暗料理都可以吃并且管饱(虽然还是去了很多次川菜馆改善伙食),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自己努力去克服。周围许多人都会觉得,呆在国外诚然不如在国内家里安逸自在,时常要面对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倒霉的事情一发生就会是一串,还都得自己解决。我倒是觉得,经历种种困难以后把我扔到哪里我都可以活下去,并且这些未知与无穷的可能性、峰回路转后的欣喜所带来的新奇,也是无聊地蹲在家里所不能比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更多地去四处游荡见识世界。

我选了两门课,一门是“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一门是“种族与美国电影”。

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咨询过国外上学的同学,觉得选个八学分应该是能够挑战的。艺术史想来学过了设计艺术史,又看过些艺术史的书,应该不会很难;另一门刚开始选的“先锋电影史”,虽说是“先锋”,诚然要难;但既然与电影有关,也不会太无聊。

然而刚上两天就受不了了。学习上主要就是语言障碍。日常交流因为生活习俗的不同,刚开始当然会听不懂,久了就没有问题;而上课时候专有名词太多,之前也很少有全英文上课的经历,困难大是自然的。这样一来,相比nativespeaker,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初期压力就非常大。艺术史的英俊小哥,说话发音还算清楚,“先锋电影史”的女教授,说话和带了牙套一样,本地人听了估计不过是感冒的质感,国外人加上一系列电影学术词汇,那真就基本听不懂了。此外,“艺术史”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单纯的“materialhistory”,全名叫的是“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完全是一门哲学课程。从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讲起,分分钟就把人放倒。

我当然知道刚到国外上课的不适应,决定不管最后能得多少分,好歹还是要拼一拼。艺术史若想要跟上进度,就要每天下课先把当天的上课录音回顾一遍,不懂的上网查找资料;再把新课ppt预习一遍,里面所有的生词拎出来搞懂,一些terms上网百科用中文理解一下,知道上课大概要讲什么;最后再做每天几十页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又很难,生词太多、学术性强,还是比较有历史的作品,偶尔能搜到翻译成中文的版本,我也不是完全明白。除日常上课,每周末再来一篇关于本周上课内容的论文。每天两门课各一节,一天压一天,连续三天工作到半夜一两点,还是每天都完不成任务。此时我果断决定放弃一门,把四学分的“先锋电影史”换成了一学分的“种族与美国电影”。然而另一门艺术史已经上了三天,和教授已经认识,想换到别的课去,又觉得别的课已经开始几天怕跟不上进度,犹疑之间最终没有换。事实证明这就对是作死的根源,因为稍后五个星期,我每天(包括周末)都要在艺术的哲学里死去活来。确实还是当时不够果断。

那么艰难的上课经历,让我实在质疑我们之前英语怎么学的,辛苦那么多年,做了多少试卷,四级六级过了,却是日常交流对话做不到,出门看啥啥不懂,上课听课听不懂,阅读材料看不懂,随便写个小文章都写得乌七八糟。虽不是贬低同学,但和有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那英语说得实在太让人着急了。虽说我已经在准备托福,期待考完托福以后会进步很多,但这毕竟是额外又花去的时间,为什么不能刚开始就做好呢?要么就好好教,教得出国确实能用,要么就不要浪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是死记硬背了语法规则和一些高考完就忘了的单词,做着程度拔高极其缓慢的阅读理解。

除学习上的困难以外,学校生活就是我理想的校园生活的样子。该学的时候拼命学习,该玩的时候就要玩得比谁都疯。校园设施齐全生活方便,不管是学习还是锻炼、社交,都会有很好的硬件条件和氛围。表面上看起来相当自由,但不管在哪里,再怎么自由也都是为了最基础的目标,都不会违背基本原则,该认真的地方一点都不会马虎。最欣赏的一点就是鼓励思考,甚至是逼迫你去不停地思考,课堂上大家积极参与,即使错了也要往外说。这种自由、激进、独创,是国内教育还没有做到的。

所以,呆在国外,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思考在国内的生活。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一直在想,但却在伯克利的这段时间里感觉到问题是如此突出而严重。我是一个崇尚自由与真理的人,碰到不对的事情就忍不住要去言说去改变,热衷于尝试多样的可能性。这才是一个人本来应该有的姿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由的。然而我的周围环境却是相对压抑的,周围的许多人固守错误思想不肯改变、不肯面对残酷现实、没有思考就妄加评判随意指摘、自己不努力也“不允许”别人努力所营造的浮躁愚蠢的氛围,因为我与他们意见相左就感受到了威胁、从而指手画脚意图阻拦等等,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而现在,我无法马上跳脱到一个自由激进坚持真理的环境,又无法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维持真实的自己。那么接下来我怎么办?如何与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环境好好相处,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使周围环境更好,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还是一个畏于改变的人,虽然接受改变、接受不同的能力很强,但毕竟不喜欢。我喜欢的是稳定的、稳步上升的计划,不会被各种事务打乱的日程安排。与人相处上,还是喜欢和那些合得来的人接触(虽然数量很少),其他人的许多方面都是接受无能。很多时候都是社会谬判内向为一种性格劣势,才不得不伪装作一个极其外向的人,不得不强扭个性,假装热情。虽说内向没什么不好,但我的心态确实还不够包容。

在国外,我碰到的是比国内更多种多样的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很包容的国家,走在路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穿成啥样长成啥样都不会有人多看。刷个朋友圈,许多人的生活都是原来想象不到的。极其有钱每天都在四处浪的,半夜三四点喝了红牛刷论文的,到国外生活完全没有适应压力考试轻轻松松的,永远坚持自己的梦想根本就不在意生存不生存的,年纪虽轻却极其成熟的。一方面我也希望我周围是多种多样的人,让我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个可以借鉴的成长方式,而非被一群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可借鉴之处的人围着;另一方面内心却是恐惧而抵触的。他们活在我想要到的地方,我也厌恶本来的生活,但是我并没有胆量迈步向这样的生活走去。但是我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极其模糊的。用“唯希望以后自己能怎么样”或者“当···之后或许能···”开头,眼界虽高,计划却时常执行不下去。

接下来两年时间,还需要摒除内心相当多的负累,勇敢接受改变,放平心态体验不同的生活。希望每一天的我都会与昨天不一样。

学习交流报告

我一般都是引导学生分析讲解例题,再让学生仿照例题做练习。

而杜郎口对每个专题都安以下步骤完成(1)让学生大声读出题目并找出知什么、求什么及如何解答这道题(2)认学生展示自己解题思路及过程(3)其他学生对展示这个学生提问、质疑、对抗,此时该题就有了准确无误的答案(4)对子之间再相互讲解该题的解答过程(5)让学生把原题目中的数字换成其他数字形成一道新的题目并在自己的黑板上写出答题过程,这时老师巡回查看学生的解答并辅导。

交流开题报告

10月25日星期一晴。

今天下午,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练校长的主持下,进行开题报告的交流、研讨,研讨会进行得热烈、友好,跟高手过招,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现把自己的开题报告放入博客,请名师、专家斧正。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在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特别规定:“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些论述明确了开展合作学习的教改方向。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高三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以往,在高三的复习中,有些高三教师对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又重新讲一遍,学生对这种“炒老饭”不感冒。结果,教师讲得苦,学生听得累和烦,课堂效率低下。

历史教学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归宿点都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高三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课堂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意味着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这种模式,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借鉴已有的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抓住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具体形式。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探索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具体形式,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而在实际应用中又丰富合作学习理论,从而推动教育理论科学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三、课题的内涵界定。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由教师设定具体目标,提供资源,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多让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进行调查和理论研究,找出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进行研究的理论依据。

2、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

5、研究教师的角色定位。

6、研究合理的评价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困惑以及对改进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2、分组实验。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组建合作小组要和班主任进行协商,依据异组同质和同组异质的原则,将不同性别、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为单位组建合作小组,采取“圆桌会议”布置,每组5至6人,每小组设小组长、主持人、记录员、监督员、卫生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轮流互换,这样可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地学习。

3、定期定性定量对比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等。

4、通过和学生座谈、请专家指导、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不断学习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一年:8月~7月。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基本过程与设想如下:

1、准备阶段(208月--年9月)。

主要工作:

(1)筹备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2)进行问卷调查、谈心、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3)填写申请书,申请立项。

(4)开题。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5月)。

主要工作:

(1)编写和印制导学学案。

(2)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课堂教学实验。

(3)定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撰写教学心得与反思。

(4)定期进行学习监控,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5)主动承担公开课,邀请教研员和同行听课、评课,改正不足。

(6)外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理念与方法。

(7)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3、结题阶段(年6月--2011年7月)。

(1)2011年6月,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和研究报告初稿。

(2)2011年7月,完善论文和研究报告,最后定稿。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实践成果:

(1)较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激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成长,学生的自学能力、交际水平、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普遍得到提高。

(2)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班的学风和班风,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3)2011年高考,实验班的历史成绩突出。

2、理论成果:撰写3500字左右的结题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

赖书桥。

2010年10月24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学习交流报告

我深知这次机会的难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懈怠。争取让自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体悟同行对教育事业的完全认同和献身精神。听这些课机会太难得了。我们平常也可能通过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听到一些优秀教师的展示课,但那都是经过包装的,作秀的成分可能更多一点。而这种课是原汁原味的,更加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进而通过和人家的方方面面的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

学习交流报告

20xx年11月,带着省公司领导交付的学习先进、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的殷殷嘱托,我们一行5人来到xx电力公司先进单位――邯郸供电公司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学习交流活动。赴邯学习小组来自xxx公司xxx个地市供电单位,我作为学习组长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努力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组织管理,带领全组学员认真学习,刻苦实践,严守纪律,展现xxx电力员工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较好地完成了此次交流学习使命。

学习交流报告

我有幸于3月20日—3月24日赴上海市参加了《全国幼教名师教育教学特长展示交流会》。这次学习对于个人专业的再次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上海,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已经是一个商业、科技、文化、时尚的集中地,上海市的幼教发展水平更是体现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最高水平,他们发展幼儿教育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创新意识使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本次出行进行归纳并于同伴分享。

上海的老师都是经过是经过训练的,从他们的专业能感受到在上海幼教界是受各方面关注的,特别是高校的老师的参与、指导并一起教研。22日,听了浦东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莉娟老师的讲课《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课程,王老师虽然是进修学校的老师但她对幼儿园的教学了如指掌,特别是音乐活动,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也很到位,听了王莉娟老师讲的《从头到脚玩音乐》,再看王老师现场做课的大班音乐活动《小海军》,让我体会到王老师在培训里提到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相结合的概念”。

目标模式: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幼儿在教师期望的范围内做出反应。

过程模式:教师不但使课程的使用者,和幼儿的关系也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授成教化的关系,而是互动的伙伴。

对于整个课程的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就某个具体的活动而言,教程的教案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模版,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所情况增加甚至修改方案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临场发挥,增加一些即兴因素,在这样的模式下,对于有创造性地交给他们的才华也有了展示的平台。

上海从高校到教育局,都有很多这样专业的、有理论水准的教研员带动着幼儿园的教研,整个幼教行业自然提高得快又好。东方幼儿园里还看到老师们进修表的安排,全园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参加职后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努力学习,认真专研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上海的老师对幼教工作的专业性很让我佩服,我还没有崇拜过什么明星,应彩云老师是我很崇拜的老师,看她的课感觉课堂就真的是她的舞台,在上面的表演游刃有余,她永远都能抓住孩子的兴趣,每个活动的提问都能紧扣目标和孩子的兴趣点,在她引导中孩子变得表现力非常强,就感觉很愿意很想回答应老师的问题,“上课”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困惑真的很多,活动中时常一个问题问出来孩子基本不跟着走,也许孩子还根本听不懂老师在问什么,老师问的方式吸引不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技巧真有很大的学问。从应彩云老师主编的《在教学中成长》一书中很详细的记录了上海各区县教学能手的教学成果,在他们解决“上课”困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认真和专业,如在小班教学活动《甜津津的河水》中,老师对一个问题的问法设计了两个方案:

(1)棒棒糖放在水里,为什么朋友就能尝到甜味了呢?

(2)棒棒糖放在水里,谁会变得怎样?两个问题都是问水的味道,显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1号问题会难一些,“为什么”的字眼,让小班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直接的就能回答出孩子自己尝了水的味道,根据自己的感觉也许每个孩子的答案还可能不一样,回答也会丰富。通过学习书里的内容,里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现场互动以及反思,都较完整的呈现了“上课”的过程,这本书对体现了老师教研的深入,展现了老师教育的智慧,对我们的老师研究“课”起到引导学习的作用。

沉淀,这次上课的老师里,除了年轻教师外,更多的是中年的教师,他们是青年教师的师傅,在年轻教师的身上有很多他们的影子,多年的沉淀让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智慧的背后应该是他们多年的专研和付出,才有今天的优秀。也是他们多年的沉淀,为年轻教师打开了幼教专业的阳光路,让新教师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奠定了基础。

沉稳,除了课堂组织游刃有余以为,所看过的活动,老师们面对课堂中问题的出现,总是能沉稳的、以研究的心态去面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如:22日的乌南路幼儿园龚老师——小班语言综合活动《礼物》教师围绕目标去自评——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老师用了挡法,引导幼儿学习主动观察,让我们仔细看。

2、能够了解自己身体部位有用的作用,可以与认识五官的活动综合起来。

3、情感方面的发展,调动孩子的感官来互动。调动孩子的感官来孩子的语言很多想法……。

老师说:情景阅读是通过操作,情景操作让孩子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我们有的是比较侧重于社会情感方面,今天是在孩子动手操作上,小手摸摸耳朵听听,今天的互动方面孩子表现会差点,这些孩子小,对本班的老师可能会表现的更好些,不过我们倒过来看,对于孩子的表现老师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们上课没有发言就是没有获得。如果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从头到尾总是看着你,那他今天就是发展了。在20年的观察中,以前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孩子们以前很多都很内向,现在自己能闯荡巴黎还考了法律这样靠口才的专业,我们要多关注孩子是否专注……我们学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我的感受:老师对活动设计的能力强不说,对一个教学内容挖掘目标的深度为绕目标设计的每个环节永远都能对孩子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下来没有老师硬教,为教而教,孩子没有兴趣学的情况,这个活动到了最后了,老师用变魔术的形式让孩子们找礼物,孩子的兴趣转到变魔术上,但这个过程老师带孩子数数,分配,比较,照顾到别人的感受等等方面的目标,老师都在这个魔术中无痕的把它完成了。这位老师是一位业务园长,看她对课堂的熟悉程度就能感觉到,平时她的教研活动没少参与到课堂的试教中来,只有这样沉下去的开展教研活动,才能真的推动园内的教研水平,她们“沉”的内涵很值得我们去揣摩、学习。

另外一个男教师跟我们交流时还说:——男老师上课,有交响乐的味,女老师上课有国乐的味。细细品味这个话,真的感受到了上海幼儿园老师上课中国乐的味道,每次都是娓娓道来,缓缓流入孩子的心理,在不知道不觉的调动下提高了孩子的知识与技能。

仿

从上海回来后,我就在想如何将带回来的资料与老师分享,是给他们观看教学录像?看环境图?还是听我口述?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我先将我领悟到的东西在心理多内化,再将这些内化实践在我们的教研互动及老师培训指导上,特别是我们这个学期的教研重点——课堂的有效性。一直在为如何有效发愁,通过上海行我又领悟到课堂有效的一些内涵。而这些内涵怎么让老师与我达成共识,并共同深入磨课,在感受上海老师上课提问技巧中,我运用在回来后的几次教研活动里。如:

老师是需要我们给他们提问的,就像老师给孩子提问一样,我们要用语言引导老师学习、思考、反思,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能正确的引导老师于教研的思路碰撞,从而达到教研互动的效果。

例如:针对教学有效性的教研活动我提出的教研思考问题:要有效首先目标要清晰,提问本次活动:“三维目标设计情况是否合理,及完成情况。(认知、能力、情感与价值)”,其次,整个活动设计的方法要得当,提问:你认为活动中那些是无效行为?(包括设计、教与学。反向提问,引导教师学会找问题,能找别人的问题,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再次:提问本次活动孩子收获了哪些?一个活动下来,孩子的收获是落实目标的重要表现,所以我们归根要关注这个结果,我们要过程也一定要有结果,结果是体现有效性的最好的表现。最后,总结提问,你认为本次活动对孩子经验提升是否有效?观摩后,老师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和碰撞,需要作出判断给这个教研课打分。

课堂教学要有效,同样,我们的教研过程与结果也要有效,因此,教研员需要想办法,采取措施,生动地引导老师的思维与教研过程碰撞,推动教研有效的进行。

走了一圈对着拍回来的图片边分析边想,我并不觉得我们这次所看到的幼儿园的环境非常漂亮,但是,我喜欢他们环境中的宁静、在宁静中散发着本园的文化,为孩子营造着一种浓浓的温馨与和谐。

宁静:教室、户外、走廊、走道,不会花花绿绿,每处都有教学的渗透和艺术感的造型,且总有留白的地方,让我感觉到安静和舒适。

文化:

1、每个幼儿园都有不同的文化体现,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乌南路幼儿园因为在大使馆附近,对第二语言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老师的底蕴,从他们展示的周工作计划、布置出来的墙式、听到他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英语。

2、东方红幼儿园的主题展示没有我们的一样的主题墙,多以孩子的作品摆放来展现,如:动物的主题,老师把“水里的动物”、“养鸡场里”、“兔子园”整理在kt板上,“水里的动物”有孩子收集来绒布公仔、纸折的小鱼,“养鸡场里”有母鸡下蛋的数学操作中型材料,“兔子园”中有孩子们泥工制作的小兔子等,整个展示于观赏、娱乐、游戏、学习为一体,让我们感受到每个布置,每个装饰都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他们与孩子都有着促进孩子学习的作用,感受到了环境的教育作用。

3、收集的一些文化小句也来与大家分享:“让我们的素质和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小胜凭智,大胜凭德”、“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东方幼儿园的教师是属于整个幼教界的”、“大的不是美,小的也不是美,能由小到大才是美”、“只有饱和的市场,没有饱和的思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不要指望在我身上摘下松果”,这样的文字以小见大,易于理解又不乏道理,它们在走廊的墙上、楼梯走道上时常可见,让我感受到这个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也许也是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让每个人都努力去实践。

温馨与和谐:和谐是给我的一种感觉,老师跟孩子的亲昵和友好,环境带来的温馨、安逸,在每个幼儿园里总有一种家的感觉。

总之,上海行5天来,收获颇多,对于以上的总结、体会我觉得还有些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陆续将其整理几个部分(音乐、园本化课程、主题中的数学等)在工作中渗透在对教师培训、教研工作开展上。通过上海的学习,让我的更新了我的教研思想,将以前的一些疑惑逐步明朗化,思路更清晰了,决心以新知识完善以往的思路,加强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幼儿园素质、努力为我园的教育教学开展全面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学习交流报告

杜郎口的每一个学生在墙壁上都有属于写上自己名字的一小块黑板,在课堂上得演算基本都在小黑板上完成,所以我认为具有以下作用:

1、学生的板书越来越好。

2、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展示的根源。

3、学生偷不了懒,一旦偷上懒自己的小黑板上一片空白。

4、教师一眼就能发现对本节知识内容掌握不牢靠的学生从而进行辅导。

学习交流报告

在这一年的挂职交流中,我担任了万善初中副校长,主要分管教学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联系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和办公室,同时自己也担任了****级1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讲政治、讲方法、讲学习、讲团结,注重自身形象,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有特殊事情及时向学校书面请假;服从工作安排,不推诿、不溜边,事事冲锋在前;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学校工作大局,不图个人私利。

学习交流报告

我有幸于3月20日―3月24日赴上海市参加了《全国幼教名师教育教学特长展示交流会》。这次学习对于个人专业的再次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上海,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已经是一个商业、科技、文化、时尚的集中地,上海市的幼教发展水平更是体现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最高水平,他们发展幼儿教育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创新意识使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本次出行进行归纳并于同伴分享。

学习交流报告

通过他们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学生学习就类似于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的胃口好,那就吃什么都香,饭量也会比较好,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好。这就是他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胃口不好,这就需要适当减少饭量,避免消化不良。同时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努力迎合他们的胃口,争取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底气。”教育实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感觉到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更多了。今后我会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交流学习报告

很高兴这次能到印尼和印尼公司的人事部作交流,在这次交流中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取得了不少收获。

1、在人员招收方面的考试我们公司是以面谈为主的,人事部看一下应聘者的材料,在面谈中了解这个人的工作经历、家庭情况,观察他的谈吐、态度等个人综合素质,然后就给车间主管再进行面试;若招收办公室人员才会增加电脑方面的技能测试。而印尼是除了面谈,还要进行书面的考试,如看一些图案,分析哪个是不同的,这样的分析题,或者是一些计算题对应聘者的智商作测试,还有视力、色盲等测试,所有人必须通过这些考试才能考虑录用。在这点上,我以前也有考虑过这样做,但是又觉得这样的测试比较空洞,有些人工作可能不错,但是就是不会做这些题目。当然,印尼那边也说,这个做法也是为了对付一些当地难缠的人想进厂,给他做题目,他不会,就有了这样的理由做挡箭牌。通过交流,我是打算对我们工厂招收一些特殊工种的人,按照岗位的要求增加一些考试。

2、对新职工的培训方面这一点我们是相似的,人事部负责培训一些厂纪厂规方面的,真正车间操作是由车间培训。我认为车间的实地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我们车间都是老职工带新职工,以后我们要尝试在车间选定几个人可以对新职工进行培训,这样会加强他们的教导经验,避免老职工自己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去带新职工。

3、对员工试用期的考察我们公司是在三个月中由车间主管通过该职工的工作表现来确认是否通过试用期,自己确认自己要用的人。而印尼是让组长、领班等以书面形式对职工作出评价,再由人事部对他进行书面考试,因为印尼那边的车间主管可能还不够成熟。这一点上,我不准备完全采纳,一是这需要一定的人手来做,二是因为我们的车间主管用人经验相对成熟,老板也给他们权利进行员工的招收、考核等,最多我会进行适当的抽查为辅助。

4、对员工调动的处理员工调动部门的情况有很多,有车间特别忙,就向不忙的车间抽调人,或者是一个人的特长别发现调到适合的岗位上等,这些我们两公司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有区别的,印尼一个员工如果和自己的主管有矛盾时(小矛盾),可以把他调到别的部门去,但是我们这里出现这样的人的话,认为和自己的上级相处不好,到别的部门也不会好,别的部门主管也不接受这样的人,以后,我们会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试着调到别的部门,看看是否换了环境会更适合一个人的工作。

5、请假制度、员工福利、保险方面在这几点上,因为两国的相关政策不同,印尼在这方面要求严格一点,比如病假等必须付正常工资等,而我们政策虽然也有规定,但是执行方面比较松,员工福利方面也比印尼简单点。国情政策不同,没有可比性。

6、员工辞退方面这点上,我们很相似。政策规定辞退员工都要付违约金,但是我们都是把员工调到他不喜欢的部门,让他自己走。有特殊情况再讨论解决。

7、工资方面我们两个公司的工资计算方式不同,印尼是以出勤的时间为基准,而我们是一方面看出勤,一方面还要看产量。我个人觉得,跟产量算工资是比较合理的,属于多劳多得,员工比较有积极性。但是印尼那边由于请病假、法定节假日等也要给工资,这样就无法以产量来核算工资,比较难实行。

8、保安方面印尼公司因为周围环境复杂,保安分布比较广,周围各点都要有人随时守卫,对巡逻的控制比较严格,巡逻到各点都要用机器控制,证明他巡逻没有偷懒。我们是以每天的巡逻报表来看他们的巡逻情况,对车间纪律控制较严格。但是,我们的保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后我有机会也会到别的工厂去了解学习,如何更好的严格要求保安队伍。

9、食堂方面印尼在工厂吃饭的是少数的管理人员,所以是圆桌的形式轮流吃饭的,在卫生方面做得很好,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建议食堂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加以适当的改变,让管理人员的伙食得到改善。

10、环境卫生方面我不得不承认,印尼工厂的环境卫生比我们好很多,当然这与工厂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要尽量督促车间保持干净清爽的工作环境,对产品质量会有一定好处。

以上是我对两个公司相关情况的比较,另外,在看了印尼人事部的职责范围后,我觉得有的工作应该作出一个归类,比如他们要负责一部分废品的买卖、文具的采购、保存与分发,是否这些应该归到采购、仓库等部门,这样每个部门的职能更加清晰。

总之,在这次交流学习中,我觉得收获是比较大的,我们都没有保留的交流相互之间的情况,互相学习,真正作到取长补短,在符合各自当地政策的情况下,更好的操作人事部的工作职责。

这是我此次交流的总结报告,最后谢谢公司给了我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学习交流报告

1、中小学美术课程属于人人必学的美术,三维目标要处理好基础、核心和优先关系。

2、美术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

3、艺术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目标。

4、积极向上的情感,热爱生活的态度、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是优先目标。

学习交流报告

教师的言语(一句句的向量是个好东西、菱形、等边三角形,方程思想等等)、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感染每一位学生,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整堂课师生互动,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交流,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让我感觉到学生学习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

通过这次听课。更使我知道自已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课堂设计上多下苦功。更多联系实际,多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等,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完善充实自已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已的经验,形成自已特色的课堂教学。

最后,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但这是一节复习课,如果是一节新授课的话,我是不是会学的更多。有点遗憾,匆匆忙忙只听了一节课。

学习交流报告

考察团先后参加了山与缔结友好市区签约仪式,参观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并深入学习了朱家裕村黄瓜套种、绍市村彩椒生产、绿上村圆茄嫁接、大推官村中棚西瓜栽培等设施蔬果新品种、新模式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农产品物流园、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农资供应、净菜加工等方面情况。考察所闻所见,市设施农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大家普遍感觉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一)缔结友好市区。

4月20日下午,与缔结友好市区签约仪式在温泉大酒店隆重举行,区长董胜利与市长朱兰玺共同在协议上签字,标志着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两地党政领导及参观团部分成员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市素有“农圣故里”、“蔬菜之乡”等美誉,近年来他们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着坚实的生产、流通和市场基础,有着雄厚的科教资源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在技术创新、人才往来、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二)参观菜博会。

蔬菜科技博览会是国内惟一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自20xx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党多次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十一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发展、共享”为主题,由国家农业部、商务部等13个部委、科研机构和山东省政府主办,20多个国家参与协办,120多家境外机构和企业参加,是历届菜博会规模最大的一届。主展区内8个展馆(厅)和4个蔬菜规模化种植展厅,展示各类蔬菜、果品、花卉等2000多个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蔬菜艺术景点200多个。特别是8号厅利用多种艺术手法融合传统文化,精心制作的“菜乡情韵”、“共赢天下”等大型蔬菜景观,气势恢弘,令人震撼。5号厅应用物联网对农作物的肥水、光照、温湿、病虫害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蔬菜种植管理的智能化,让人真切感受到现代科技支撑下的农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成就。蔬菜种子市场内琳琅满目的国内外名优蔬菜新品种深深吸引了参观团成员,大家纷纷了解信息,争相购买菜种和书籍,仅官村天和园合作社负责人魏天恩一人就不惜花费1200多元购买了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果新品种,打算在自己棚里试种、推广。同时,菜博会也带动了农业、工业、旅游、商贸的长足发展,展会经济作用明显,这对办好农高会也有很多启示。

(三)学习新技术、新模式。

此行共参观设施大棚生产基地十多处,观摩栽培新模式、新技术、新成果30多种,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获取了大量信息。朱家裕村黄瓜、苦瓜同作套种模式,长茬黄瓜还在采摘中,套种的苦瓜秧已长到一米多高,据农户讲,这种套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大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仅套种苦瓜每棚(50米*12米)产量近900公斤,增加收入近4万元。绿上村农户充分利用圆茄大棚内墙,点种爬墙扁豆,即经济又美观。大推官村中棚西瓜基地采用“根低蔓高”式作务解决了西瓜浇水难题,保证了西瓜型好、瓤甜、效益高。邵市村农民在彩椒棚内,利用一根钢丝和小小滑轮解决了大棚蔬菜的采摘运送难题。另外还有小弓棚春季胡萝卜、圆茄嫁接等生产技术,都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农民这种不怕累、爱钻研、善创新的精神令参观团折服,同时也对我区农户提升大棚作务水平提供了有益经验。

中韩文化交流会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韩文化交流会。这次交流会是中韩两国友好合作的一次重要活动,旨在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通过此次交流,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中韩两国文化的瑰宝,还收获了非常宝贵的体验和收获。

首先,中韩文化交流会为我打破了关于韩国文化的一些误解。以前,我对韩国文化的了解很有限,大多只是通过媒体获取的信息。然而,通过这次交流会,我得以近距离接触韩国的传统音乐、舞蹈等文化表演,以及品尝到了韩国的传统美食。这些经历让我对韩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深厚底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明白了,韩国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和电影,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其次,中韩文化交流会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韩两国之间的共同点。虽然中韩两国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但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家庭价值观念、尊重长辈、强调礼仪等方面,中韩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观念。通过与韩国朋友的交流,我发现我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语言和话题,这让我意识到,文化交流不仅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此外,我也发现了在文化交流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然中韩文化交流会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收获,但是我也意识到,这种交流往往是由政府或组织发起的,并没有深入到每个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推动民间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共同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只有通过民间的交流,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彼此,并且为促进中韩两国的友好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这次中韩文化交流会也激发了我对学习韩国文化的兴趣。通过与韩国朋友的交流,我不仅了解了韩国的传统文化,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见解。我对韩国的音乐、电影、艺术等文化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深入学习和了解。这次交流会让我明白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学习韩国文化,我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参加中韩文化交流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通过这次交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韩国文化的瑰宝,也增进了对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相通之处的了解。同时,这次交流也激发了我对学习韩国文化的兴趣,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文化交流,为我们两国的友好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以此次中韩文化交流会为契机,共同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交流报告

如果说外部先进地区超前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带给我们了短时间内的思想冲击和工作启示的话,那么,如何结合自身和企业实际,吃透、消化和用好这次交流学习成果,还需要我们更长时间的认识考量和工作实践。结合岗位实际,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工作。

1、加强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在规范整理现有规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制定核心增值业务工作流程,逐步树立职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意识,使各项工作做到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案可查、有人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2、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创新,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各个领域的创新、各种成效的创新;必要时应加强与咨询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内部诊断及时发现和纠正我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财务人员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工作水平提高的短板和结构性缺陷,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举行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教育培训。同时要提高财务人员准入标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用刚性制度来不断激发财务人员提升综合素质的自觉性。

中韩文化交流会心得体会

在中韩文化交流会上,我有幸与来自韩国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互相分享了我们各自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交流不仅是学习语言和风俗习惯,更是了解他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良机。

第二段:语言的融合。

在交流会中,我首先注意到中韩两国学生对各自语言的热爱和努力。虽然我们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我们尽最大努力使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交流。有时候我们会用手势和表情来帮助理解,这种互相倾听和理解的过程使我们的交流更加有趣和充满魅力。

第三段: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在交流会上,我了解到中韩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例如,在韩国文化中,尊敬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年长者的尊重体现在他们特有的礼貌用语中。这与中国文化中尊重和顺从长辈的传统十分相似。在韩国,饭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进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这让我想起在中国,大家在吃饭时也有类似的行为准则。通过对文化差异和共通之处的了解,我进一步认识到文化是多样而丰富的,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和友谊的。

第四段:认识的拓展。

除了了解到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我还与韩国的学生分享了一些我国的传统艺术和习俗。我教他们如何写中国的汉字、制作中国结,还与他们一起欣赏了中国的京剧表演。他们对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由此我认识到中韩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学习了对方的文化,更是为了彼此的交流而共同努力。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中韩文化交流会,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价值。从他人的文化中学习,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在交流中增进相互的理解与友谊。希望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能够继续举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身体验他们所未曾了解的文化,促进中韩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学习交流报告

前期经历了近半年的复杂准备过程。从最初确定要去,到开始和家里人沟通说服,接着自己办理一系列准备。去银行汇款付定金,网上申请填一大堆表,上传各种证明文件,回户口所在地准备护照、四级成绩单,准备签证材料(拍签证照片,教务处开具成绩证明,学生处开具在读证明,银行开具存款证明,父母开具收入证明,户口本,以及所有证明文件的翻译盖章),赴上海办签证,定机票,初到美国尚未入住宿舍要订酒店,联系接机,等等,更兼各办事处常有效率低下、职责不清的弊病,或是机构不曾言明办事细节要自己寻找,随便一个证明跑几趟跑几天都是常事。程序复杂时常让人觉得崩溃,但还是都要独立完成,确实是非常锻炼人的。想想这还是有老师指导、有十来位同学共同经历、还可互相帮助的,若是一个人去上本科,比这更复杂的事务独自办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来。

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困难是自然的。英语沟通又不适应,国内随便一件小事可轻轻松松解决的,到这里都会成为相当麻烦的事情。连出门去个什么地方有时都成问题。

不过在加州的生活大多数还是符合预期的,或者说不管它是什么样,我都已经做好了接纳的准备。生活上基本没有什么困难。我觉得我之前生活能力就比较强,心态也比较包容,所以到国外什么样的习俗都可以适应,什么样的黑暗料理都可以吃并且管饱(虽然还是去了很多次川菜馆改善伙食),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自己努力去克服。周围许多人都会觉得,呆在国外诚然不如在国内家里安逸自在,时常要面对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倒霉的事情一发生就会是一串,还都得自己解决。我倒是觉得,经历种种困难以后把我扔到哪里我都可以活下去,并且这些未知与无穷的可能性、峰回路转后的欣喜所带来的新奇,也是无聊地蹲在家里所不能比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更多地去四处游荡见识世界。

我选了两门课,一门是“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一门是“种族与美国电影”。

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咨询过国外上学的同学,觉得选个八学分应该是能够挑战的。艺术史想来学过了设计艺术史,又看过些艺术史的书,应该不会很难;另一门刚开始选的“先锋电影史”,虽说是“先锋”,诚然要难;但既然与电影有关,也不会太无聊。

然而刚上两天就受不了了。学习上主要就是语言障碍。日常交流因为生活习俗的不同,刚开始当然会听不懂,久了就没有问题;而上课时候专有名词太多,之前也很少有全英文上课的经历,困难大是自然的。这样一来,相比nativespeaker,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初期压力就非常大。艺术史的英俊小哥,说话发音还算清楚,“先锋电影史”的女教授,说话和带了牙套一样,本地人听了估计不过是感冒的质感,国外人加上一系列电影学术词汇,那真就基本听不懂了。此外,“艺术史”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单纯的“materialhistory”,全名叫的是“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完全是一门哲学课程。从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讲起,分分钟就把人放倒。

我当然知道刚到国外上课的不适应,决定不管最后能得多少分,好歹还是要拼一拼。艺术史若想要跟上进度,就要每天下课先把当天的上课录音回顾一遍,不懂的上网查找资料;再把新课ppt预习一遍,里面所有的生词拎出来搞懂,一些terms上网百科用中文理解一下,知道上课大概要讲什么;最后再做每天几十页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又很难,生词太多、学术性强,还是比较有历史的作品,偶尔能搜到翻译成中文的版本,我也不是完全明白。除日常上课,每周末再来一篇关于本周上课内容的论文。每天两门课各一节,一天压一天,连续三天工作到半夜一两点,还是每天都完不成任务。此时我果断决定放弃一门,把四学分的“先锋电影史”换成了一学分的“种族与美国电影”。然而另一门艺术史已经上了三天,和教授已经认识,想换到别的课去,又觉得别的课已经开始几天怕跟不上进度,犹疑之间最终没有换。事实证明这就对是作死的根源,因为稍后五个星期,我每天(包括周末)都要在艺术的哲学里死去活来。确实还是当时不够果断。

那么艰难的上课经历,让我实在质疑我们之前英语怎么学的,辛苦那么多年,做了多少试卷,四级六级过了,却是日常交流对话做不到,出门看啥啥不懂,上课听课听不懂,阅读材料看不懂,随便写个小文章都写得乌七八糟。虽不是贬低同学,但和有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那英语说得实在太让人着急了。虽说我已经在准备托福,期待考完托福以后会进步很多,但这毕竟是额外又花去的时间,为什么不能刚开始就做好呢?要么就好好教,教得出国确实能用,要么就不要浪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是死记硬背了语法规则和一些高考完就忘了的单词,做着程度拔高极其缓慢的阅读理解。

除学习上的困难以外,学校生活就是我理想的校园生活的样子。该学的时候拼命学习,该玩的时候就要玩得比谁都疯。校园设施齐全生活方便,不管是学习还是锻炼、社交,都会有很好的硬件条件和氛围。表面上看起来相当自由,但不管在哪里,再怎么自由也都是为了最基础的目标,都不会违背基本原则,该认真的地方一点都不会马虎。最欣赏的一点就是鼓励思考,甚至是逼迫你去不停地思考,课堂上大家积极参与,即使错了也要往外说。这种自由、激进、独创,是国内教育还没有做到的。

所以,呆在国外,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思考在国内的生活。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一直在想,但却在伯克利的这段时间里感觉到问题是如此突出而严重。我是一个崇尚自由与真理的人,碰到不对的事情就忍不住要去言说去改变,热衷于尝试多样的可能性。这才是一个人本来应该有的姿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由的。然而我的周围环境却是相对压抑的,周围的许多人固守错误思想不肯改变、不肯面对残酷现实、没有思考就妄加评判随意指摘、自己不努力也“不允许”别人努力所营造的浮躁愚蠢的氛围,因为我与他们意见相左就感受到了威胁、从而指手画脚意图阻拦等等,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而现在,我无法马上跳脱到一个自由激进坚持真理的环境,又无法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维持真实的自己。那么接下来我怎么办?如何与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环境好好相处,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使周围环境更好,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还是一个畏于改变的人,虽然接受改变、接受不同的能力很强,但毕竟不喜欢。我喜欢的是稳定的、稳步上升的计划,不会被各种事务打乱的日程安排。与人相处上,还是喜欢和那些合得来的人接触(虽然数量很少),其他人的许多方面都是接受无能。很多时候都是社会谬判内向为一种性格劣势,才不得不伪装作一个极其外向的人,不得不强扭个性,假装热情。虽说内向没什么不好,但我的心态确实还不够包容。

在国外,我碰到的是比国内更多种多样的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很包容的国家,走在路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穿成啥样长成啥样都不会有人多看。刷个朋友圈,许多人的生活都是原来想象不到的。极其有钱每天都在四处浪的,半夜三四点喝了红牛刷论文的,到国外生活完全没有适应压力考试轻轻松松的,永远坚持自己的梦想根本就不在意生存不生存的,年纪虽轻却极其成熟的。一方面我也希望我周围是多种多样的人,让我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个可以借鉴的成长方式,而非被一群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可借鉴之处的人围着;另一方面内心却是恐惧而抵触的。他们活在我想要到的地方,我也厌恶本来的生活,但是我并没有胆量迈步向这样的生活走去。但是我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极其模糊的。用“唯希望以后自己能怎么样”或者“当・・・之后或许能・・・”开头,眼界虽高,计划却时常执行不下去。

接下来两年时间,还需要摒除内心相当多的负累,勇敢接受改变,放平心态体验不同的生活。希望每一天的我都会与昨天不一样。

学习交流报告

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已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通过学生的展示,讲解的过程,以及学生交流,无一不让我感觉到学习的浓厚氛围,让我也想加入其中一同讨论,我想,这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也一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学习交流报告

上海的老师都是经过是经过训练的,从他们的专业能感受到在上海幼教界是受各方面关注的,特别是高校的老师的参与、指导并一起教研。22日,听了浦东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莉娟老师的讲课《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课程,王老师虽然是进修学校的老师但她对幼儿园的教学了如指掌,特别是音乐活动,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也很到位,听了王莉娟老师讲的《从头到脚玩音乐》,再看王老师现场做课的大班音乐活动《小海军》,让我体会到王老师在培训里提到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相结合的概念”。

目标模式: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幼儿在教师期望的范围内做出反应。

过程模式:教师不但使课程的使用者,和幼儿的关系也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授成教化的关系,而是互动的伙伴。

对于整个课程的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就某个具体的活动而言,教程的教案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模版,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所情况增加甚至修改方案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临场发挥,增加一些即兴因素,在这样的模式下,对于有创造性地交给他们的才华也有了展示的平台。

上海从高校到教育局,都有很多这样专业的、有理论水准的教研员带动着幼儿园的教研,整个幼教行业自然提高得快又好。东方幼儿园里还看到老师们进修表的安排,全园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参加职后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努力学习,认真专研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上海的老师对幼教工作的专业性很让我佩服,我还没有崇拜过什么明星,应彩云老师是我很崇拜的老师,看她的课感觉课堂就真的是她的舞台,在上面的表演游刃有余,她永远都能抓住孩子的兴趣,每个活动的提问都能紧扣目标和孩子的兴趣点,在她引导中孩子变得表现力非常强,就感觉很愿意很想回答应老师的问题,“上课”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困惑真的很多,活动中时常一个问题问出来孩子基本不跟着走,也许孩子还根本听不懂老师在问什么,老师问的方式吸引不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技巧真有很大的学问。从应彩云老师主编的《在教学中成长》一书中很详细的记录了上海各区县教学能手的教学成果,在他们解决“上课”困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认真和专业,如在小班教学活动《甜津津的河水》中,老师对一个问题的问法设计了两个方案:

(1)棒棒糖放在水里,为什么朋友就能尝到甜味了呢?

(2)棒棒糖放在水里,谁会变得怎样?两个问题都是问水的味道,显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1号问题会难一些,“为什么”的字眼,让小班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直接的就能回答出孩子自己尝了水的味道,根据自己的感觉也许每个孩子的答案还可能不一样,回答也会丰富。通过学习书里的内容,里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现场互动以及反思,都较完整的呈现了“上课”的过程,这本书对体现了老师教研的深入,展现了老师教育的智慧,对我们的老师研究“课”起到引导学习的作用。

学习交流报告

为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扩规模、提水平,4月底,由区长董胜利带队,率区级有关领导、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农民技术员、合作社及涉农企业代表共35人,赴山东省市考察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整个行程紧张有序,全体成员带着问题参观交流,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学到了经验,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学习交流报告

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四课同创”和特色学校创建这两个中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常态课研方面。确立了以研课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常态课研形式,做到了课前研究有固定的人员、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并有检查有督促,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了基础;科题研究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如今,学校已经有11个市县级在研课题,其中有5个课题已进入到结题阶段,这项工作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打造和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校的杨笑雪、周冬群、王秋霞等老师已在县内享有盛誉。

2、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方面。我经常利用业务学习和学校工作例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培训,引导大家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育高效课堂和“三活”课堂;通过“过关课”、“展示课”、“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形式,让每一个教师熟练掌握“三段八步”教学模式,打造“六善”课堂;我自己也经常深入教师的课堂参与听课,课后及时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近一年来,共完整听课54节。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在“全国课改联盟现场展示活动”中,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直好评,特别是刘坚同志更是赞扬有加。

3、小组学习指导方面。新课改的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因而小组建设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为搞好学习小组建设,在学校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我重点从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举行了小组组牌设计评比活动,细化了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的方法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

4、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经常深入他们的课堂听课并在课后及时与其交流,给他们以良好的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如李建文、申丹丹、郭芳芳等老师,在武胜县“千课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尚善教育特色打造方面。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积极融入“尚善”特色文化打造,深挖“尚善”教育内涵。在原有尚善文化的基础上,将“七彩德育”融入学校的“尚善”文化,创建性地提炼出了“七善德育”;完善了“六善课堂”;系统设计了“尚善”石刻文化;强化了班级文化建设。

6、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我还全身心投入到班级教学工作中,用爱去关心和感染学生,用精彩的课堂去打动学生,得到了****级1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成绩优秀,教学效果突出,名列学校和片区前茅。

7、积极参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共同推动学校进步。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迎新年合唱比赛、片区教职篮球赛等一系列活动中,我都积极参加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校争光。

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以上工作,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没有大家的鼎力相助,我将一事无成,在此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