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国际形势的心得范文(15篇)

时间:2023-10-31 20:11:04 作者:飞雪 优秀国际形势的心得范文(15篇)

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我们在某个时间段内学习成果的一种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同的写作启发。

行策国际形势变化心得体会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我国的发展和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经过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只有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我国的强国崛起。

首先,我认为国际形势变化折射出了世界力量对比的调整。历史的发展表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是国际形势变化的根源。目前,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了一定的警惕和不安,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阻遏。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新的声音和主张。我国应以深化对外交往为基础,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成为我国应对国际挑战的有力支撑。

其次,国际形势变化提醒我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以自我建设为中心,聚焦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外交安全的相互促进。同时,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坚决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加大对外资本和技术的引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此外,要牢牢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主动权,通过深入参与国际秩序的重构和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我觉得国际形势变化需要我国拥抱全球化。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国积极拥抱全球化,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面对全球治理结构的上演,我国应加快推进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国际秩序。同时,要适应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水平,以实现常态化参与全球竞争。

最后,我认为国际形势变化需要我国加强国际合作。当前,世界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包括全球性问题的增多和世界治理体系的失序等。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下,加强国际合作是我国的应对之策。我国要积极承担起大国责任,通过多边外交和国际机构合作,加强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参与,推动国际秩序的发展和改革。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协调,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在国家发展和外交政策中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看待变化,以战略的眼光应对挑战,以务实的举措推动合作,以坚定的信心迎接未来。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紧跟形势变化的步伐,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赢得国际竞争,实现中国的强国梦想。

部队国际形势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对于部队来说,了解和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保持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自身经验,从五个方面阐述对部队国际形势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紧跟时代潮流,深刻理解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深入推进,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作为一支担负维护国家安全的部队,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全球化趋势对国际形势的影响,积极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例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强,战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对抗,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新型威胁和挑战。

其次,要重视地区和国际间的紧张关系,保持高度警惕。当前,世界各地区间的关系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争端和矛盾,国家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作为一支先进而有力的部队,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各地区间的动态和对抗因素,加强对潜在冲突的分析研判。例如,在南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强警戒,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挑衅行动,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海上利益。

第三,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形成合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事务,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在各个层面的合力。例如,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我们与许多国家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了应对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加强我们的实力,提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还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第四,要关注国际体系的变革与调整,把握发展趋势。国际体系是国际形势的基础和框架,对于我们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关注国际体系的变革与调整,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的方向。例如,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各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军事部署和作战思路,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最后,要增强自身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素质。国际形势的变化快速而复杂,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素质。我们要注重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不仅要看到当前的局势,还要能够预见到长远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危机。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战略规划、决策指挥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了解和把握部队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我们保持国家安全稳定非常重要。我们要紧跟全球化潮流,保持高度警惕,并加强与他国交流合作。同时,要关注国际体系的变革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谈国际形势心得体会教师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和复杂。现代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贸易纷争等问题,不时给世界带来战乱、灾难和不稳定性。因此,了解和把握国际形势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必备技能。

随着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定,教育也深受影响。教育是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形势不稳定一直都是教育的最大威胁之一,因为国际形势的不可预测性,将会影响到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此外,国际形势也会影响到跨国教育交流,如交换生项目和国际留学等。

第三段:教师应该了解国际形势。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国际形势的重要性,并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教师应该实时了解重大国际事件的进展,深入研究领导世界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国际机构的决策和政策,积极学习国际事务的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段:教师如何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对国际形势的了解。

教师应该将自己掌握的国际形势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国际形势下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战争等,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共存的,促使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把握好国际形势的重要性,不仅是职业素养的体现,更是为帮助学生成长、产生世界性影响力的必要条件。通过理解国际形势,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将有助于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人才,更好地为改进国际关系、推动全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形势心得体会阿富汗

随着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结束,国际形势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全球化角度来看,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每个国家和每个个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当前国际形势,以及阿富汗问题引发的思考和反思。

国际形势在近期发生了大量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持续了20年之久,给当地人民和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这场战争,我们看到了美国单枪匹马的困境,以及其他世界大国的意识形态和战略变化。同时,疫情、气候变化、贸易战等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第二段:阿富汗战争的启示。

尽管阿富汗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我们仍需透过这个例子来思考国际形势中的重要问题。阿富汗的战争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反恐战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数的无辜人民被卷入其中。美国在这个战争中也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是取得的成果却不容乐观。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国际形势中的协调合作比單獨行动更为重要,同时也需要对军事力量、外交手段和文化因素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第三段:多边合作的意义。

多边合作是实现国际形势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形势的大量问题无法由单个国家解决。因此,多样化的角度和利益的平衡是需要的。联合国、G20等多边合作机制已经成为国际形势稳定和影响力维护的重要工具。同时,这些机构也推动了国际社会在贸易、环保、反恐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

第四段: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和谐。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意识形态的冲突因素依然占据主导。国际冲突不仅是与贸易、环境和恐怖主义有关,还与价值观,民族和文化差异有关。西方价值观和民主例子对世界各地的政治结构构成了威胁。而其他文化则渴望保留其早期性质和歷史传统。鉴于这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形势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相互尊重、基于互利的合作与团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第五段:深入反思与促进发展。

国际形势变化不仅需要政府和外交机构稳定的政策方向,还需要每个个体都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各种事务的原因和影响,尤其是针对对阿富汗教训的反省。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地球文明的多重文化和价值观,并制定令人满意的政策方向。同时,我们需要确保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不再出现诸如阿富汗战争的情况,从而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国际形势中包含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当前,我们需要奋力达成国际形势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探索全球化的发展,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加强政治信任,多边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文化交流是迈向和平稳定的重要一步。

谈国际形势心得体会教师

首先,我们应该唤起学生对于国际形势的重视。在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唤醒学生对于全球议题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探索、反思、立足国情、面向世界。让学生了解与参与当前的国际事务,让他们知晓自身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段。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挑战学生的观点、支持学生的民主思辨,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多元声音,做出独立、科学的判断与选择。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外国教材、外国音乐、外国文化等等,让学生自行识别出国际化的思维模型。

第四段。

同时,我们还能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发挥自身的智慧、技能与实践能力,对国际事务产生积极作用。举个例子,学生可以喜欢上志愿者活动,为当地需要帮助的机构提供实际帮助。或利用网络平台,加入到地球村社区等学术组织中,从中获取知识。这些活动无论对于学生的成长还是国际化视野的拓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

最后,我们还要以行动去彰显中国教育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奋斗着、脚踏实地的民族,我们要在学生的兴趣与专业方向上发挥特长,亲身体验世界与生活,以一种有深度、有长期性、有责任感的方式与世界互动。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多向世界发出好声音,取得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友好,并在实践中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多元化的思维去拥抱整个世界,向学生传递“做好自己就是做好整个世界”的理念,鼓励学生多进行探讨、交流、创新,以此来推进国际形势和发展的前进之路。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谦虚地学习最新的国际动态及变化,跟上时代步伐,让自己成为一名“全球化”教育的引领者。

《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对于国际形势的了解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最近,我读了《国际形势》一书,深有感触,下面我将就此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国际形势的紧迫性和危险性。无论是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还是全球经济的动荡不安,我们都不能忽视。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安全的关系交错复杂,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化都可能带来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贸易摩擦的升级、地区冲突的蔓延,都在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国际形势的关注和研究。

其次,我在书中了解到,国际形势的一大特点是多边主义的推进。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共同应对挑战和问题。多边主义使国际关系更加公平、规范和有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多边合作的进程中,以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国际形势的积极发展。

再者,在书中我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和平与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区域和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为维护全球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成果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也让我更加愿意为国际形势的进一步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书中我明白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保持客观和全面的思考。国际事务的发展不可能简单地归结为黑与白、是与非。我们需要更多地从多维度和多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陷入单一的思维定势。只有通过客观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为国家和民众谋求更大的利益。

通过阅读《国际形势》一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际形势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增强了我对多边合作和国际贡献的理解。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国际形势的学习和跟踪,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为国际形势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国际形势必将更加和平稳定,为全球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祉。

疫情与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国的发展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疫情与国际形势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在思考中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疫情的影响。

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全球各国的社会和经济运行出现了很大的干扰,许多国家在开始防疫措施之后,不得不延迟开学、推迟旅游旺季、关闭一些工厂等等,整个经济链条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借助这次疫情,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医疗体系、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尽快修补现有的漏洞,提高社会应对能力,加强国家体制的稳定性。

疫情不仅对单一国家有影响,而且影响跨越国界,因此国际社会也开始对此作出反应。随着国际大事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状况有了广泛的变化。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对峙加剧,俄罗斯等国家的扩张也有所增加,南海等水域的争端也在不断升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国际形势的紧张和不稳定性。

三、责任担当。

在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各国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应对,而不是互相指责和抱怨。在疫情时期,某些国家不仅未能尽快采取措施防止扩散,还进行了一些不合适的言论和手段,这种做法对全球的成功抗击病毒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全球各国都应该团结起来,承担其应尽的责任,应对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

四、必须保护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日益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繁荣和稳定。疫情给全球化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甚至有一些人呼吁放弃全球化并回到保护主义的国家政绩,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全球政治进一步动荡和发生战争。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对于全球化关系的支持,以期和谐的世界和平发展。

五、对于未来的思考。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们不断思考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异、政治动荡、安全风险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理解全球的变化和趋势。未来可能会有新的挑战和机会出现,在观察全球的基础上,谋划对未来所需采取的合理行动和计划。

总之,这次新冠疫情是一个全球性的灾难,也切中了全球各国和国际社会所需进行的进一步反思和探索。正是在这种困难时期,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国际形势的理解,加强对下一步行动的思考。合作、共赢和团结才是我们需要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部队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愈发复杂。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和守卫神圣国土的部队,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和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解、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对我们有效履行使命至关重要。在与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多边合作的重要性。本文将分五段探讨关于“部队国际形势心得体会”的主题,以期加深我们对国际形势的理解。

首先,了解国际形势对于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至关重要。怎样了解国际形势呢?除了一些常识性的背景,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敏锐的观察力。战争时代背景下,国际形势一直在变动着,我们必须不断关注和研究,掌握大国战略动向、军事技术进展以及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预测突发事件并制定应对措施。未雨绸缪,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确保国家的安全。

其次,深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对于我们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对国际形势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国家长远利益和部队使命的关系。无论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地缘政治的变革,都会对我们的发展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需要明确观察到的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积极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摸清国际关系的脉络,确保我们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第三,通过与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大国,我们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负责的角色,推动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只有借助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影响力。我们需要积极发展与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访、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加深了解,增进友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军事战略、军事能力,整合各国优势资源,推动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安全互信的国际环境。

第四,我们需要克服个人观念的局限性,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在了解、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时,我们不能带有个人或团队的标签和情感色彩。我们要摒弃狭隘的自以为是态度,虚心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及时纠正错误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公正地判断国际形势,制定科学高效的应对策略,为国家的利益和使命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所承担的使命,始终坚守我们的岗位。虽然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但作为一名部队的官兵,我们必须始终以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为最高目标。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执行党和军委决策,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军事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坚守岗位,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了解、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对我们履行使命来说非常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充分分析国际形势,我们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利益,为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同时,通过与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能够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发展。只有保持客观、理性和坚守使命的态度,我们才能在国际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20xx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合同,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三是中东局势。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20xx年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xx年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xx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20xx年,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20xx年。

20xx年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20xx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xx年至20xx年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xx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xx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xx年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xx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20xx年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xx年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

国学。

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20xx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xx年“9·11”事件,二是20xx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从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xx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20xx年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xx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xx、20xx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0xx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xx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xx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20xx年,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20xx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20xx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xx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合同。

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20xx年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20xx年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xx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xx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xx年到20xx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20xx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其次,乱。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再次,变。乱中有变。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xx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20xx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xx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而且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然,当前世界政治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再增加。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中国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中国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中国台湾“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中国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疫情与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世界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形势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都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本文将从疫情对于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各国疫情政策对比、疫情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跨国企业的应对措施和疫情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随着疫情的爆发,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举措来控制疫情的蔓延。这种全球性的卫生危机迫使所有国家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应对。疫情的爆发和国际社会的反应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疫情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的倾向,限制了人员、货物和资本的流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率也大幅度降低。

二、各国疫情政策对比。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各个国家出台的政策也不尽相同。瑞典和美国等国家采取了慷慨的立场,试图通过免疫群体来控制疫情的蔓延。而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则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封锁和追踪政策,成功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欧洲许多国家的疫情更加严重,在早期防控方面做得不够充分,导致疫情的爆发。

三、疫情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的结果。然而,一旦供应链被打破,全球的贸易和经济关系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因为它迫使许多国家关闭工厂和停止生产。由于大规模的停产,全球的商品供应被打断,导致了许多企业的破产和失业的激增。

四、跨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在这种疫情爆发的环境下,跨国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以保护自己和员工的健康,并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转。由于疫情的爆发,许多企业也被迫采取了远程办公、线上办公等技术手段来保证员工的平稳工作。这种方式的普及也推动了新一轮数字化经济。

五、疫情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爆发,许多文化活动被迫取消,例如全球各大体育赛事、文化节日等。这次疫情的爆发也暴露了全球旅游业的薄弱之处。文化交流的缩减,也让世界各国感受到文化多样性和共享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总之,疫情给全球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疫情的爆发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布局,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模式。我们应该看到疫情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破坏的同时,也把握住新机遇和动力。各国应相互援助,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挑战,确保世界大同的目标取得更大的进展。

谈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国际形势的重要性(200字)。

国际形势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敏感且动态的领域之一,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有助于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制定准确的战略规划;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国际的和平与合作。因此,谈论国际形势不仅是政府和学者的职责,也是每个普通人的责任。下面,我将谈谈我在探讨国际形势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国际形势的多变性是我在探讨国际形势中的第一个感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发现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不断加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变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比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都在不断地影响和塑造着国际形势。对于我们来说,要随时关注和理解这些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第三段:国际形势的相互关联(250字)。

国际形势的相互关联是我在探讨国际形势中的第二个感悟。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使得国际形势更加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都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衰退,从而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国际冲突和战争可能引发难民危机,进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安全。因此,我们需要放眼全球,密切关注和理解各国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段:国际形势的挑战与机遇(250字)。

国际形势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机遇。比如,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势在必行。另外,一些国际问题的发生,也为各国提供了机遇来进行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创新。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并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形势带来的各种问题。

第五段:个人责任与合作精神(250字)。

最后,个人责任与国际合作精神是我在探讨国际形势中的最重要感悟。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每个人都要对世界的发展负有责任感。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际动态,加强国际视野,努力为国际合作和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世界各国才能共同应对国际形势带来的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通过探讨国际形势,我明确了国际形势的重要性、多变性、相互关联、挑战与机遇,以及个人责任与合作精神。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无法左右整个国际形势,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以个人行为影响国际局势的发展。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才能共同建设一个稳定与繁荣的世界。

疫情与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疫情是人类的共同问题,全球各国都积极应对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然而,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这场疫情中,各国的应对方式和国际协作成为在国际格局中的关键因素。本篇文章通过分析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关系,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出应对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心得体会。

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问题和挑战。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小觑。随着疫情的蔓延,旅游、贸易和商业等各个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股市暴跌导致企业倒闭,大量人员失业,整个经济体系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疫情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压力、恐惧和不安。各国普遍出现囤货现象,损害了国际贸易和货物流通,致使很多地区的医疗用品供应短缺,给医护人员和病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问题和挑战使全球多数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陷入了危机。

二、各国应对疫情的方式和策略。

为了应对疫情,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策略,例如,全面关闭边境、实行封锁政策、大规模检测、远程办公等。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封城措施,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台湾也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政策,现已成为全球疫情最好的地区之一。欧洲国家和美国则面临的困难较大,政策调整比较频繁,封锁等严格限制措施起步较晚,导致了疫情的急剧上升。不仅如此,各国在应对疫情时融入了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帮助病情诊断和治疗,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协助救治隔离的新冠病患等等,用科技来帮助人们应对疫情,是本次疫情中的一大亮点。

三、国际协作和合作。

在面对全球疫情时,国际合作和协作变得尤为重要。全球复苏需要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抵牾。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各国之间的共同意识和合作精神尤为重要。中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向许多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和抗疫经验;各国也在通过多种形式协力,比如联合制定抗疫方案、共享疫苗等等。应对疫情的国际合作是建立全球共同繁荣的重要基石,我们应该鼓励各国增强协作共治理念,加强全球互动和政策协调、加快重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四、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带来的影响。

全球治理体系是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各领域中制定规则和安排全球利益的基础。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是明显的。疫情的爆发和全球变化正在发生着深刻而迅速的改变,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全新的思考,并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使全球治理更加适应新的形势。这涉及到国际合作、贸易政策、反恐、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并需要各国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性挑战。

五、总体心得。

本次疫情对全球各国升级现有的全球化形态带来了震撼,同时也为我们明确了面临全球化风险的风险保护和应对预警的重要性。疫情战胜需要各方的信心、合作和协调,需要全球科技及产业的共同冲刺。我们需要在下一阶段中,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加强全球诸多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同时,我们也需要从长期角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协作机制,尤其是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全球疫情的治理。

部队国际形势心得体会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部队在国际形势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作为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我深感在部队国际形势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大性。通过长时间的实地观察和经验总结,我对部队国际形势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度大大增加,任何一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在此情况下,部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增进互信,还能够提高施救效率和部队行动的水平。与国际部队开展联合军演、举办军事交流活动,成为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这种交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我军战斗力,更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贡献。

其次,分清国内外矛盾,决策来自于大局。在国际形势中,我们国家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挑战。而且,这些矛盾与挑战往往不仅来自外部,更有国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是根本保障。因此,我们部队在行动之前,必须深入分析形势,思考国家的大局,任何一项决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第三,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升保障能力。作为一支部队,我们所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对战斗力的要求,更包括保障能力。而这种保障能力与外部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国家的发展如同一辆机车,需要充足的动力才能前行。在部队国际形势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等。只有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升保障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中的挑战。

再者,加强国际规则和制度的遵守。在国际形势中,各个国家需要遵守国际规则和制度,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我们部队要在行动中始终遵守国际准则,遵循国际法律并尊重国际秩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国家力量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规则制定与修订,使国际规则和制度更加合理而公正,更好地保障各国的共同利益。

最后,注重舆情引导与外宣工作。在部队国际形势中,舆情引导和外宣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舆情引导与外宣工作是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舆情引导,我们可以转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错误认识和偏见,借助外宣工作,我们可以有效传递我国的声音和立场。因此,在部队国际形势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舆情引导与外宣工作,提高国家形象和利益的宣传效果。

总之,部队在国际形势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在实践中,我深感部队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通过强化交流与合作、分清国内外矛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遵守国际规则和制度以及注重舆情引导与外宣工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部队国际形势的挑战和变化,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有真正理解并把握大局,我们才能在部队国际形势中始终站稳脚跟,勇往直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