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8 09:13:29 作者:FS文字使者

策划方案的执行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每个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正在制定策划方案,不妨借鉴以下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实现目标的。

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

本专业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具备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和工作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和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知识要求。

1、具备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掌握地方特色和传统造型艺术资源与特点的知识。

(二)素质要求。

2.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素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扎实的环境设计的专业基本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素质;。

4.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职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三)能力要求。

1.具备运用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创作能力;。

2.熟练掌握各种设计软件,具备运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相关软件、展示与陈设、建筑设计史、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设计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预决算等。

学制:四年。

学分:196学分。

学位授予类型:艺术学学士。

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业进行企业调研,修改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为了更新知识,我系采用了全国最新编写、出版的优秀教材,绝大多数教材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提提高教学效果,我系配备了12个专业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我系绝大多数教师能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用电脑收集教学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和从事科研教改活动。

课程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反复论证以及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系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时,把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作为第一要物,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贯穿于始终。其一,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专业课程标准。其二,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的效益。其三,积极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确保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几大模块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时学分的分配上合理,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可行性强。机电专业基础课开得比较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方向课能反映出不同方向的主要核心课程,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监控等工作。以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2)挑选科研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3)对学生论文写作及教师指导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论文分一、二、三稿和最后定稿,每一稿都要求学生认真写作和修改,老师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4)认真严格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论文答辩。每个答辩组至少有三个答辩老师,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新组织答辩,重新答辩不合格的学生扣发毕业证。

在继续原有的院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正在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已得到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定位准确,全系教师密切配合,专业学科建设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单位,根据我系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我系现有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两个教研室。每年各教研室都制定了教研室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教改教研活动(不得少于10次)。我系的常规教学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检查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和教案检查,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外活动等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系还成立了创业社团,每年组织外语戏剧演出,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把我系素质教育推向前进。同时,我系不断修改教学计划,增开很多选修课程,调整课时分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总之,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我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严格执行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全面完成了授课计划,加强了薄弱环节的教学,提高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了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毕业生的需求。

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了解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新闻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服装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服装设计方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基本设计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服装设计与实践、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新思维、重创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服装艺术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懂得艺术设计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相关单位的服装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毕业生应获的知识和能力: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热爱服装艺术设计事业,具备基本服装艺术设计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服装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能力;具有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平面辅助软件、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艺术设计学、文学。

服装概论、构成艺术、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设计基础、主题设计、专题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设计、服装立体裁剪、针织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推板排码、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学实践、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实习、专业考察实习、毕业实习等等,四年共按排4~5次,累计6~15周。

四年,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小学教育及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既有较宽厚的小学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大方面,共计58条培养标准。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3.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4.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育教学设计。

1.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3.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1.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2.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3.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4.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分:192。

学位:教育学学士。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由于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产的损失约30%,植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适合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植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关系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更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初步形成了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植保体制和机制;五是保障了生产和生态安全。

1.2植物保护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自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一直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国内科研、教学单位等众多的科学家参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协作攻关研究。最初是以每个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逐渐发展为以每种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这期间又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发展为以特定生态区的特定作物组建多种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通过示范大力推广好的单项技术。从深度、广度及规模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粮棉主要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态机制、有害生物与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如在棉铃虫、麦蚜、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的成灾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综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每年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平均减少农作物损失20%,许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生产上利用了抗性品种,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草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果树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学农药得以控制的。更可观的是除草剂的应用不但解决了杂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劳动力,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1.3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加强植物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植保工作有序开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护工作网络,每个省或直辖市都设有植检植保站,各地区在农业总站里也设有植保科(室),县、乡级也有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培训,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把植保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办到农民的家里,使每个农民都懂得植保知识并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术措施。再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预警体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总之,植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防灾减灾事业,各级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开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实验设备、办公场所和经费,充分发挥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新时期对植保工作的要求。

综合防治(ipm)是我国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措施,即“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各种有害生物。”这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起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其本质而言,其指导思想仍是以针对有害生物防治对象设计的。因此,新世纪要想摆脱人类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植保模式上务必有个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epm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为主。epm概念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植物保护。对新时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树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保护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农业生产上许多重要农作物病虫都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流行规律的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统一组织甚至需要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必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二是绿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尽量采取生态学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化学防控上要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技术,减少残留、污染,做到安全用药,生产出“绿色产品”;植保工作还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321世纪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质植保人才。

现代农业正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的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也必将跟上新的技术发展需要,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迅速溶入植保领域,以实现植物保护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要达到这些目标,必然急需一批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科研、开发、推广、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从事植物检疫、植物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资营销的高效、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病虫害常见的种类有1600多种,是影响我国种植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虫损失粮食3000万t,棉花接近100万t。因此,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对我国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成灾机理和调控基础研究、开展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调解机制研究,加强植保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员队伍。

4.1学科建设规划。

4.1.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对学科建设进行认真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近期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监督,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4.1.2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将几年来一直从事植保专业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集中到植保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来,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继续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作访问学者,以增强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地方市县挂职锻炼以增加社会经历及实践能力。有计划引进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从而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4.1.3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性、连贯性、科学性和有序性。做到“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综合实践与就业单位相结合”;“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相结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相结合”。4.1.4积极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和科研立项工作尽快提升本专业的学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选用人才上很下工夫,多出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收集信息,掌握植保专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努力追赶国内国际植保专业发展的前沿水平。

4.2.1确定思路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4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内容。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个二级学科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当前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学科中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以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基因表达3个环节为主的理论体系。而农药学二级学科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传统化工产品为基础,在新产品研制和农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对有害生物治理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2.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海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层次上分为科学研究型、技术推广型、生产经营型。4.2.3培养要求毕业生应掌握植物保护工作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与发展趋势;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4.2.4专业特色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绿色植保”为主线,突出生物安全保护,形成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的办学优势。结合黑龙江省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和生产“千亿斤粮食”、建设生态大省的契机,办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在省内发挥重大作用,并逐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4.2.5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模式培养学生,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4.2.6教学要求(1)理论教学环节:通过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把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2)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通识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并对农业生产有基本的了解。(3)创业教育环节:通过设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业知识及经验。

5植物保护专业未来发展思路。

5.1符合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品质;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减少损失。科学合理地控制粮食作物的生物灾害是我国植物保护研究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更加复杂多变,这为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二是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农业外来生物频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断发生,这对植物保护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这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要符合农业发展大趋势。

5.2淡化专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

植物保护专业本来是属于植物生产类一个技术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将紧密地融合到植物生产的育种和栽培管理等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去,现在农业的发展将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植物生产原理及方法的专门人才。植物保护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将更多的采用生物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某种菌或植物病毒为载体,把目的基因插入载体,通过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dna上复制和高效表达,还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育种等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实现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护上的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生产国,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农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对有害生物进行诊断、检测和鉴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来的血清学方法,由pcr衍生出来的核酸检测。总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保护植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5.3丰富植物保护内涵。

传统的植物保护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内容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措施。而实际随着植保科研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有害生物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可持续调控技术,以“安全、环保”的生态抗灾、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虫品种等技术为主体的“绿色植保”必将替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农药防治手段。为了改善植物保护环境条件,扭转土地环境退化趋势,必须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农业。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后达到一种病虫害在可接受范围,使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情况必然要脱离农药的使用,于是必然脱离了所谓的现代植保技术。

参考文献。

[3]车先礼.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xx.

[4]赵志鸿.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8(11).

[5]樊东,赵奎军,张伟,等.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xx,3.

文档为doc格式。

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学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分:192。

学位:教育学学士。

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及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既有较宽厚的小学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大方面,共计58条培养标准。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3.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4.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育教学设计。

1.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3.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1.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2.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3.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4.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以人才培养为的策划方案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自今年8月29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启动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以来,学校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讲解并布置20xx版人培方案制定工作。

在10月10日的全校教职工大会详细解读了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分别组织相关负责人到政府机关、同类院校、企业进行调研及召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座谈会、研讨会40多场次,下发各类学习文件30多份。

本次人培方案制定是大改,不是在原来基础上修修补补,要为转设后新的广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在制定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学校提出的培养“基础知识较扎实,信息化素养较高,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其中通识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和通识教育学院研究后统一安排;。

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

拓展课是由学生参加本专业或本学院或跨学科的教师工作室、学科专业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选修全校开设的其他课程获得学分。

在“对标”方面:要把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本次人培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学校实际,切忌生搬硬套。

本次“指导意见”对思政课安排了一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将与通识学院一同落实好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及考核方式。

在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选用方面,要求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改变以往根据教材写大纲的做法,严格按照“确定知识点—设置课程—编写大纲—编写讲义(制作课件)—选用教材(指定教学参考书)”的步骤实施。

在课程考核方面,要结合课程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要明确设置各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并将各项实践环节落到实处。

鼓励各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项目式分组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方式完成项目调研或工程(专业)实践,撰写调研报告或项目总结并制作ppt予以汇报,把项目的实施过程、总结汇报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新版人培方案在第六学期安排了4周专业实习时间,学生可以在企业连续实习二个半月左右;第七学期后半段安排了8周时间,用于各类考证培训、实习、专业综合训练、创新创业活动及毕业论文开题等环节。两个集中时间段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校计划从下学期开始,在第11周设置“三全育人”活动周,用于学生各类素质教育的开展,由教学与学术事务部、学生工作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策划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行业体验,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具有营销管理、广告策划、分销渠道等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

5.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

学科门类:管理学、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学、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实务、连锁经营管理、零售学、营销综合实训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营销策划课程设计、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训练、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网络营销与模拟实验。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至6年。

八、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92学分;选修课48学分;专业实践教学10学分(不含校内实训6分)。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公司“xx”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

策划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领域各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2)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能胜任营销工作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

(2)具有一定的宏观分析、业务开拓、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应用营销理论对营销环境、市场状况和竞争状况作出分析,具备营销人员的开展业务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商务推销和谈判能力,解决营销策划、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具体营销环节中的问题。

3、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具备求真务实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际问题的素质;。

(5)掌握文献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素质;。

(6)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学习年限为3至6年。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164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推销学、管理沟通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开展人才培养的策划方案【】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_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20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复习时间的安排。

第一阶段:1月至6月——理论补课阶段?

该段时间较长,作为第一阶段复习,主要是解决广大考生都很头疼的理论问题。很多考生没有一次顺利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就是由于理论基础太差,尤其是对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实体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深入,影响了自己以后的复习和最后的考试成绩。因此,这段时间,主要是结合教材把三大实体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7月至8月——系统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的所有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四月份新大纲已经下来,考生应该按照新大纲对司法考试辅导书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要对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大纲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复习,不要放过所谓的“冷点”,并划出重点,留待第三阶段复习之用。另外,复习完之后还要做一套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了解自己的差距所在,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9月至10月中旬——重点巩固阶段?

万事开头难,第三阶段复习是司考成功的关键。抓住重点复习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一定要有主有次,考|试/大学出层次来。抓住了重点,才能重点攻克。具体分析往年各个法规在考试中的比重,各个部分的分数比例,无论多难,只要分数较大,一定不要放弃。司考是放弃的艺术!放弃什么更是智慧。

在第三阶段复习中,一本绝好的辅导用书固然如虎添翼,但如何使用却是关键。泛泛而读收获不大,认真把握作者的脉络,充分吸收每本书的养分,综合浏览其他相关书籍,读透作者究竟欲阐述何种理念,进的去又出的来,结合自己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构建自己的理论树之骨干;然后快速的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强化记忆,最大程度覆盖知识点,深化理论功底,并做到举一反三。

第四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上旬——拾遗补缺阶段。

1.利用记忆规律。

2.讲究记忆方法。

3.进行心理调整。

4.查缺补漏,适当做题。

5.强化对新增考点的练习。

如果时间充裕,应对大纲上的新增考点作强化训练。一般来讲,新增考点总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考|试/大对新法也要花时间通读几遍,难度不高,适当记忆。当然其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更容易出题要有自己的判断,以作有差别的准备。

第五阶段:考试前一周——考前冲刺阶段。

天道酬勤,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考试!

年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在全省进一步开展“文明旅游浙人最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增强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诚信意识,展示我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旅游浙人最美。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1、发放一批宣传资料。制作《浙江文明旅游实用攻略》、《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品质旅游出行提示》等宣传资料,向游客免费发放。制作一批文明旅游宣传画,并在景区、旅行社、机场、车站、码头、酒店、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在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巴士等车体车厢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在各级网络新闻媒体及旅行社企业网站登载《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办事处)。

2、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片。将文明旅游纳入各级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宣传安排,播放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片,并协调机场、车站、码头、公交车及站台等公共场所的移动频媒体广为播放。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3、强化新闻媒体宣传。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各级主要新闻媒体,以及浙江旅游网站、各地交通之声、旅游之声、旅游网站等相关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页面开设文明旅游专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报道文明旅游活动开展情况,通过调查、评论、征集等形式,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

(责任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省旅游局)。

(二)开展文明旅游活动。

1、开展“我行我诉”主题征集活动。依托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等网站,用图片、视频、讨论等形式吸引广大网民参与文明旅游活动。推出“文明旅游浙人最美”活动专题页面,内容包括“文明旅游倡议书”、“文明旅游随手拍”、“晒晒旅游陋习”、“文明时评”、“文明调查”等板块。联合19楼等本地网上论坛,开展“我行我诉图片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力量,随时随地拍摄出境游或国内游文明或不文明旅游行为,用系列图片讲述一个故事——用图片说故事,用故事感动人。

(责任单位: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开展“文明旅游环保有礼”行动。在全省旅游景区设立“文明旅游环保有礼”服务点,在各景区游玩的游客,可将拾得的垃圾送往指定服务点换取矿泉水、纸巾、环保袋等物品,亦可换得景区明信片等特色纪念品,鼓励游客文明游览。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3、开展文明旅游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争当文明使者,在景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地发放文明旅游须知、文明旅游公约等宣传品,节假日在景区以面对面的形式,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劝导、提醒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引导广大游客文明出游。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团省委)。

4、开展“文明旅游,从我做起”活动。在世界旅游日(9月27日),采取万人签名、优惠文明游、绿色骑行等形式,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和游客的亲身体验,宣传文明旅游理念,普及文明旅游知识,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类境外经济文化交流培训中,引导广大公民做文明有礼的游客。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外侨办、省商务厅、省文化厅)。

(三)开展诚信旅游活动。

1、加强诚信经营教育。将“诚信”作为“文明旅游”内容的扩展和内涵的提升,向整个旅游行业发出诚信经营倡议。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出境游领队年度年审培训、旅游社经理培训班课程中,并作为各地导游大赛的评选标准之一。加强与媒体和旅游网站的合作,充分发挥网站、电台、96118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展诚信旅游宣传报道,并通过微电影、微信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消费者理性消费。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2、开展“诚信伴我行”双向活动。要求全省旅行社将诚信旅游纳入合同条款,开展“双向诚信”活动,旅行社签订书向游客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游客在出行前签订文明旅游书,按要求文明出游。同时通过媒体,面向全省征集“诚信旅游行风监督员”(或在游客中产生),通过暗访形式调查文明旅游落实情况,并写出跟团体验报告,通过浙江在线等媒体定期发布。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提升旅游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能力,开展为期半年的旅游市场整治,重点检查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设置虚假旅游广告、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等违法行为。把旅行社的合同及行程单电子化管理作为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旅游电子合同的研发和应用,实现旅游合同综合管理备案、数据统计汇总分析、行业行政监管、游客查询监督等多种功能。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四)建设文明旅游阵地。

1、把好告知关。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护照办理窗口,在公民办理护照或港澳通行证时,要在业务流程中增加教育引导环节,做到有文明旅游宣传材料,有告知引导信息。

(责任单位: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

2、把好教育关。机场和出入境口岸要加强对民警及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主动承担起宣传教育的责任。要在萧山机场国际航线候机厅设立文明旅游宣传点,通过视频、资料等方式向出境旅游团队宣传文明旅游。在机场、酒店设置旅游团队文明旅游宣传站,由相关旅行社试点开展外地旅游团队和散客团队出境前文明教育。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3、把好交通关。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候车大厅、车厢内等公共交通场所,根据实际情况播放体现文明旅游内容的可视传媒,广播中要播放文明旅游的要求,并通过车载、机载印刷品、宣传画等多种方式传播文明旅游。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五)完善文明旅游制度。

1、完善例会制度。在省文明委的领导下,由文明办牵头,完善由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外办、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厅、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文化厅、团省委、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问题,交流情况,研究对策。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

2、完善培训制度。将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要求,纳入导游资格考试、日常培训和年度培训考核中,引导导游领队在带团过程中,按照“先知、会管、常提醒”的要求,将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纳入导游讲解中。组织旅游社企业优秀导游领队代表及行业专家代表,组建浙江省文明旅游宣讲团,通过走进企业、社区、学校等方式主动宣传文明旅游。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3、完善问责制度。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组团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公民出境旅游问责制度,对公民出境游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严格按照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旅行社、导游要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4、完善考核制度。将文明旅游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总体布局之中,列入文明城市等系列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加强对旅行社、导游领队的考核,对旅游团队中出现的严重不文明行为负有责任的旅行社和导游领队,在评优评先中予以一票否决,对在推进文明旅游方面工作表现突出的,在评优评先中要优先考虑。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提升国家形象的高度看问题,从提升我省公民文明素质的高度看问题,从保护自身利益的高度看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文明旅游浙人最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引导全省旅游企业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提升旅游品质;引导全省公民文明出游、和谐出游;引导我国境外务工、培训、交流等人员规范言行举止,展示我省公民的良好形象。

2、落实举措。文明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将这些工作提上日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结合本职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将文明旅游相关要求纳入有关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内容之中,特别是旅游部门要将其纳入导游、领队年度内容培训中,真正把文明出游工作作为最主要的业务素质加以考核。

3、强化管理。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的创新,使其与我省出境人员、出游人员快速增长的实际相适应,不沿用老套路、老办法。要针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创新,充实一线力量,规范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方法,把管理工作细化到文明出游的每个环节。

4、加强协作。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涉及到国内国外的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要按照统分结合的思路,进一步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外事、商务、教育等部门加强出国境公务人员、在外经商人员、外派劳务人员及境外游学师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和培训;旅游部门建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教育考核制度和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信息记录制度,充分发挥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企业的自律作用;公安部门、海关对有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公民再次申请出境要严格审批、从严控制。交通部门要抓好机场、车站、港口及交通工具上的文明旅游宣传。各级文明办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文明旅游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策划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初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2、掌握裙子、衬衫、西裤、茄克、春秋衫、西装、大衣、风衣等服装的制板、裁剪、制作、整烫及营销等应用技术知识;掌握服装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服装在本专业的应用知识。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3年。结合学校成人教育及学生实际,学生可在2.5-6年内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及毕业。

三、专业主干课程。

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手工艺、素描、色彩、服装材料、服装史等。

四、课程修读说明。

1、本培养方案按3年(6个学期)编制,其中前4个学期安排理论课(含实验)及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第5、6学期安排毕业见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取得高级工证书的可免修专业课程设计,其成绩按合格处理。

2、学生对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都必须修读,对选修课可根据需要及个人兴趣按课程或模块选修。

3、业余学习形式的学时数应是函授学习形式学时数的1.5倍,辅修学时应与理论学时相同。

策划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3、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效率,减低不良,节约成本;。

4、建立内部有策划的人才发展系统。以成长和发展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二、原则:

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企业“造血机制”与“输血”同步进行。

1、公司成立人才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运营总监、人事主管、各市场督导、各区域主任组成,负责指导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人事主管担任,其他为成员。

2、各商超专柜、区域市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才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四、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

1、一级梯队:公司高管层管理者,如各市场督导(含)及以上职位的在职人员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2年内发展为市场督导以上岗位的人才成为a库人才。

2、二级梯队:公司中层管理者,如区域主任为二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1年内发展为市场主任岗位的人才称为b库人才。

3、三级梯队:各商超专柜店长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有潜力在1-6个月内发展为店长的一线导购称为c库人才。

4、重点培养对象为a、b库人才。

五、a、b库后备人才甄选条件:

1、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

2、考核的关键资质:

1沟通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3计划组织能力;。

4领导能力;。

5应变能力;。

6执行力;。

7创新能力;。

8决断力;。

9人际关系能力;。

10团队合作能力;。

11承受压力能力。

3、其他: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健康状况。

六、各级后备人才的核心素质:

1、a库人才:

资源证核发能力、事业心、影响力、决策力、系统思考能力等。

2、b库人才:

团队管理能力、独当一面的能力、专业及学习能力、敬业及责任心、目标导向等。

3、c库人才:

专业与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敬业与责任心、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七、甄选办法: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或通过第三人印象(同事、上级)等形式进行分析。

八、甄选细则。

1、人才盘点,确定关键岗位:各市场、区域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对所辖市场、区域内的人才现状及发展需要进行盘点,并确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的关键岗位。关键岗位确定后,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关键岗位人员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情况。

2、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对各级后备人才进行特别关注、选拔评估,评估标准符合考核关键资质者,正式成为公司后备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3、各级梯队现职人员本着传、帮、带的原则,根据各自后备人才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详细切实可行的提升培养方案。旨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团队。

4、人力资源部配合、协助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跟踪和反馈,并对整个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跟踪与监督。

5、考评结果欠佳者,取消其后备人才资格,退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重新选拔。

九、外部人才引进及其激励措施。

1、公司鼓励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分管理层与员工层。引进人才以当地市场发展为主。

2、员工层人才引进:各区域市场在导购、店长招聘过程中,如发现综合能力较强,责任心强、善于学习、与人沟通、团队协调能力好,可作为c、b库人才储备。

3、管理层人才引进:由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聘用,可直接储备为b库以上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与本人沟通,作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发展。如被储备人才上岗后先在店里实习,实习阶段薪酬与其他同岗位员工相同,外加500元岗位津贴。岗位津贴暂不发放,待上任区域主任岗位试用两个月后,通过各项考核,符合岗位要求,实习阶段岗位津贴统一发放。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岗位津贴。

4、“伯乐”的奖励:本奖励措施只适用于销售系统人员,如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从同行业或其它零售行业中挖掘、聘用到能力、经验相对优秀的b库以上人才,且在试用2个月内通过考核胜任本职位,奖励“伯乐”800元现金以资鼓励。

十、本方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由20__年_月_日起开始实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