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技巧任务驱动审题方法(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4 23:52:09 作者:笔舞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写好一篇优秀作文可以为我们带来不少分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以飨读者们的眼福。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方法分享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驳论,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批驳或反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鲁迅最擅长写驳论文,如著名的《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使用驳论的方法难度有点大,但若能运用一种简易的驳论,却又有出人意料地效果。它不仅可丰富文章内容,还可扩展深化文章的主题,让论证的思维更加全面严密,使一篇普通的习作脱颖而出。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使用简易驳论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法指导:

常见的驳论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

根据自己提出的论点内涵,设想并提出现实中人们可能提出的与你提出的相反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认为……)。

步骤二:

让步肯定错误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诚然,固然,的确……)。

步骤三:

从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指出观点的错误本质。(然而,根据……就断定……却是夸夸其谈的或以偏概全的。)。

步骤四:

举事实或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错误性。(当……时,当……时,我们还能……吗?)。

步骤五:

得出结论。

例子:

论点:莫以功利论物之价值。

(1)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事若不以有用为目的,那么行事的价值又在哪里?(2)的确,任何行为都要有实际的用处,有用的判断也为人们行事提供不竭的动力。韩愈就曾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3)但,若就此认为功利得失是“有用”的全部内涵,那无疑将陷入片面功利主义的泥淖而不可自拔。(4)无论是食不果腹时代的泰勒斯执着地仰望星空,还是风雨如晦之时鲁迅不合时宜的弃医从文。(5)都深刻说明那些与功利得失无关的“无用”之举,恰恰是每一次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

这种驳论对于中学生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不仅要求习作者有较深刻的思维,还要求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驳论据和驳论证的方法及过程就更难了。鉴于此,可提出一种更加简便易学的方法。即三步简易驳论法。

简易“驳论”的三个步骤:

一是摆出靶子,就是别人的错误观点与看法;二是先让步,赞同、肯定别人观点中可取的部分,然后,以“然而,但是”为转折点,分析批驳其中的错误。三是在反驳批驳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加站立起来。经检验,实乃议论文写作一项不可或缺的补充。

例如:

有人说现代社会,善的怕恶的,忠的怕奸,白的怕黑的,要脸的怕不要脸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有厚脸黑心才能做强做大。固然,这些不要脸的人,也的确暂时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成绩,但就长期而言,他们必将失信于民,狐狸尾巴长不了,甚至自取毁灭。因为大道之行,正义必胜;因为冬天来了,春天一定为期不远!(不要脸皮,遗臭万年)。

这种简化了的驳论,实质上减去了事实证明的程序,只在道理上进行批驳或反驳,同样能锻炼中学生的驳论意识与思维。随着这种论证方法的不断运用,渐渐地自然成了习惯,于是有的同学不满足于简单的批驳,出现了各种各样“驳”的例子。这充分说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是做任何事的真谛。

课堂练习:

请批驳下面一种观点。

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课外练习:

就下面一种观点进行反驳。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有什么难呢?让他们上交“低保证”或有村、乡镇和县民政局盖印的证明不就行了。

课堂练习示例:

(一)驳论点。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的确,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表现为无所不能,似乎可以买到物质世界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金钱能买到知识吗?金钱能买到感情与爱情吗?金钱能买到时间吗?金钱能买到生命吗?……可见,“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

(二)驳论据。

“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告诉我们金钱的无所不能和巨大威力,甚至连鬼都能买通。但它毕竟只是一句民间俗语,民间俗语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凭经验总结而出,并没有科学的依据。用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作为论据,其证明的观点当然也就不可信。

(三)驳推理过程。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论断乍看似乎无懈可击,金钱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无所不能威力巨大,甚至连鬼都能买通。然而,仅凭一句夸张的俗语就推断出“金钱是万能的”,无疑是偏激的。民间俗语本没有科学的依据,是有缺陷的。再拿它来证明另一个观点,这样的推理过程更不经推敲,因此,这个论断无论是论据还是因果推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课外练习示例:

让上交“低保证”和各级盖印的证明,固然可以杜绝一些平民百姓的弄虚作假,但是,却无法杜绝一些特权人物的弄虚作假,中国是个人情泛滥的国度,什么事情都讲人情世故,因此,不少人为了点滴利益,不惜玩转各种人情关系,千方百计搞到各类虚假的东西,让主管部门防不胜防难以甄别。所以,在认定各类资格的时候,除了上交各种材料外,还需进行各种实地的调查取证工作,以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

有的任务型作文,如果其中存有争议的多方看法,可选择其中一方立意,然后,通过批驳其它方观点来达到证明己方观点的目的。

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与看法?请就其中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题目自拟。

示例:

做人如水,将失自我。

梁祝。

既要突显别人的优点,又要包容别人的缺点;既要做绿叶,又要做“丑角”。整个的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设身处地,压根儿没一点儿想到自己。这种忘我无我的如水品质,本是做人的真谛,应该能获得较大的业绩。然而,只是如果过了头,迟早终将失去自我。

肯定赞赏别人的优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逢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说好话,过了头,就显得虚伪,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吹捧。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这种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是极少仁慈仁爱的。长久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变成一种性格;再久之,就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有没有优缺点就更加迷失了。父母一味表扬孩子,孩子的尾巴就翘上了天,父母更加束手无策,迷失了自我;老师逢学生都说十分聪明,过了头,世界就没有“愚笨”一说了;结果,学生并没有都学好,于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渐渐也容易失去自我。

绿叶衬托鲜花,本是自然界的绝配。总是做绿叶,一味为了鲜花而生,最终人们肯定只记住了花的美丽,至于叶子,只能飘然而逝,沉入大地,腐朽成泥,没了自己。在人生事业中,一味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的利益,自己就会缩手缩脚,不敢放心大胆地干。一项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因为别人而放弃,哪有自己的主张啊!这种人一生肯定一事无成,到最后,恐连自己是怎么度过此生的都迷糊不清了。

做丑角,能博得别人一笑,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为了迎合别人而任意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就大可不必了。这样做,比前面几种更加无我失我。

所以,做人如水不能过头。

总想做得更好,一味模仿别人,就会失去个人魅力,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如“邯郸”,如“东施”,如“左思”。

恋爱中的青年,过分在乎对方,总为对方着想,就会失去平衡,如“剃头挑子”,陷爱情于不健康之地,最后,一方必然失去自我。

太过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也往往容易无我。如“房奴”,如“孩奴”,如“钱奴”。

做人如水,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在某一方面走过了头,必然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非常容易陷入失去自我,难以自拔的深渊。

让我们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去迎接光明美好的生活吧!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在本不好“反弹琵琶”的主题上,作者强硬“弹”出:将失自我。并采用中学生近乎不敢用的“驳”的论证方法,对材料中四种情况进行适度的反驳,再让自己的论点站立。批驳成章,不可多得。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忌讳传统的名人荟萃,名家开会。那么,该怎样对待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呢?笔者认为,既然是议论文,肯定离不开这些东西,否则,就像准备一桌饭菜,却没有了食材;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是,在运用时,不能如传统作文那样,尽情挥洒堆砌,而要“举例适度,引用合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照样可用,而且用得好还可以为文章增色。那么,该怎样用呢?其原则有三:

其一、与核心话题高度吻合;。

其二、把名人名言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

其三、数量、长度适中、恰到好处。

例如《唯有精神永存》中的一段: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引述季老的原话和举“河南康百万庄园的祖训”为例,就既与话题高度吻合,又能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长度适中,恰到好处,一点也不影响核心话题本身。这样的事例与名言,可谓跟文章结合得完美,应是多多益善的。

又如下面一文,作者可谓是“胆大妄为”了。

作文题: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

一考生。

女巫受秃鹫“只要有激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的煽动纵身一跃,结果却掉入峡谷。为什么女巫没有跃过峡谷呢?是因为女巫盲目听信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盲目跳跃,以致葬身谷底。所以,只有看清自我,我们才能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能使人避短扬长,理智前行。杨振宁曾坦言说:“我对实验物理似乎杨振宁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守称不守恒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这位誉满全球的物理学家早年因研究实验物理而备受他人耻笑。没有别人那样的天赋,实验仪器出现故障后,别人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而我却急得满头大汗。”后来聪明的杨振宁经过思考,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在理论物理方面有专长,于是投理论物理研究,最终硕果累累。正是因为杨振宁看清了自我,才能避短扬长,理智前行,现在才名满天下。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女巫不是巫吗,那一定会法术,为什么要硬跳呢?自己没有发达的肌肉,却还要纵身一跃,如果看清自己,施一点法术,也不致于掉入峡谷。

看清自我,能使人脚踏实地,理智前行。四川省的理科状元刘宁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就在大家认为他将会有一个好前途、好生活时,他却在不停地应聘、辞职,原因就是总嫌弃公司待遇不好,自己有才能,何愁找不到工作?这样以致于他最后还要靠父母的补给生活。毕业于名牌大学了不起吗?全国有那么多名校,每个学校有那么的人,你是最好的吗?状元刘宁就是没有看清自己,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以致于无法理智前行,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女巫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假若她能认清自己肌肉不发达的现实,不好高骛远,追求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又脚踏实地,刻苦锻炼,练就一身发达的肌肉,区区几米的距离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人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让失败者重获新生。现在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艾特金森,也就是憨豆先生。他当初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行,经常口差,差点离开他热爱的喜剧舞台。但聪明的憨豆先生经过一番思考后,看清了自己,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丰富,于是便向这方面发展,最后成为了几代人都忘不了的艺术形象。如果女巫像憨豆先生一样看清了自我,理智前行,又怎么会掉进峡谷?“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这一条件如同一块肥沃的土壤,让失败者重获新生。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你将收获人生精彩。

【点评】。

几乎每一段都举例,且举得与主旨契合,在分析完了之后,还能及时回归中心话题。如熟练的老司机,几乎做到了人车合一,驾驭的随意娴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又不长,合适。这样的举例,难道不是议论文所需要的吗?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应该有举例与引用的,只是要适度合理罢了。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有的同学是束手无策,甚至连800字的文章都难于完成,为此,特介绍“紧扣中心,夹叙夹议”的方法,让多数同学能够在考场上完成基本任务,拿到基本分。

什么叫做“紧扣中心”?

就是前提必需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梳理、抓住核心话题,确立文章主旨,然后,以这主旨为纲,紧紧围绕,不离不弃。

什么叫做“夹叙夹议”?

就是边叙边议。从材料出发,分节叙述,分别表明自己的态度,分别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如此依葫芦画瓢,若能论述得深刻到位,依旧可以写出上乘的考场习作。

【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要求:你对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请就图书馆或读者一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涵义的范围作文。

阅读不分贵贱。

梁祝。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这样的举动,这样在阅读面前不分贵贱的包容意识,我举双手赞成。

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面对大众,当然不可拒绝弱势群体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设立图书馆的初衷也是鼓励全社会的人民热爱读书,为喜爱读书的人民提供一个好的场所,无业游民等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爱读书学习,难能可贵,更应提供好的条件。阅读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无论是谁,都有阅读的权利。阅读面前,人人平等。该图书馆的做法,大气、独特、具有较多的公共人文关怀,让人温暖,令人舒心。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了,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这说明,在阅读上不分贵贱这样的意识已经是普遍认可,深入人心。只有图书馆的各色工作人员,在馆内阅读的大众都认可该馆的理念,才能坚持十年之久。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他们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旧观念在作祟,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高等”和“低劣”的偏见,人为地把人类分成三六九等,把阅读误认为是特殊阶层的专利。殊不知,这种民族等级的歧视在历史上已经酿就了无数的悲剧,如“二战”时日本对“东亚病夫”的歧视,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这一点上,馆长的回答无疑是闪烁智慧与深得人心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一个“您”字,无不体现该馆的公共人文关怀和阅读不分贵贱的精神。

况且,在允许无业游民等入馆之初,该馆已经有一个适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要求既让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断地引导这些特殊的群体向文明迈进。随着该馆开馆时间的不断延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阅读”将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如果拾荒者、无业游民在文明精神的熏染之下,能以文明的身姿——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进入图书馆,就更是皆大欢喜了。

不管怎样,只要带着纯净的心灵去图书馆,阅读那里的人类文化文明精华,我们都不应该拒绝,因为,阅读从来不分高低贵贱。

【点评】。

本文紧抓中心“阅读不分贵贱”,采用极其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边分节叙述材料,一边对所叙材料作个性化的解读与评论,也写就了一篇不错的作文,值得学习。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方法分享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方法及范文

“深入阐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导向方式,又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还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等,都是照样可以沿用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在“就事论事、即事论理”上,很难做到深入阐述,写出一篇像样的有水准的考场作文。在此,谨提供两种方法,即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与“纵向挖掘”。以期有益。

在此就用福建省单科质检的语文作文题为例,以实例的形式,把两种方法呈现给大家。

例文及评价:

唯有精神永存。

一考生。

青花罐承载着浓厚的历史积淀,暗藏着美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时光中走来,传递着中国人的器物精神,不愧是传家宝;勋章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铁戈兵戎,传递着满腔热血、忠心报国的信念,不愧为传家宝。这些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它们才有价值。

然而,将注意力放在物品上多于放在精神传承上,则会本末倒置。这样的传家宝终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反而会使后代子孙沉溺于对传家宝的世俗价值中不可自拔。因此,依我之见,祖训是最好的精神载体,历史洪流浪花滔滔,唯精神万世永存。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精神的传递不仅能使家族兴盛,更能使国家浸浴在先贤道德光辉下,光辉恩泽国土上的每一个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贤人之范,愈久弥珍。先贤仰望星空,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余光中曾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谈到对孩子的期盼:“不要成为一个媚俗的人。”“要懂得学习欣赏悲剧。”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精神的载体,而当今社会却将其片面地作为节日经济的跳板,这不可不说是我们国人的悲哀,当精神的流传不再,社会的发展也将止步不前。(此段败笔:1.引用过多2.与材料关联度不大)。

祖训作为精神的载体,是十分珍贵的传家宝。它虽是短短一句凝练的话,却体现了耀眼的闪光智慧!

【点评】。

作者执行任务指令,开篇指出青花罐、勋章作为传家宝的价值所在。经思考、权衡,选择“祖训”作为传家宝,其中理由的分析和重要性的论述入情入理,非常到位,“更”字体现得很充分。通篇语言简洁,富有文采,是难得的应试好作文。

【升格练习】。

本文的第五段属于败笔,请你来给它加上一段,深入阐述,使文章前后连贯、文风一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

示例一: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

人类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不仅在祖训。大凡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古代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和《庄子》,如《诗经》和《离骚》,如二十四史等,它们所传承的文化文明无不具有永久的传世价值。而祖训更具亲和力,从而也就更具有普世的渗透力;祖训中的良训精神具有遍地开花的土壤,它可能不局限于本家族的传播,也可能成为全中国人们的精神食粮,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等,已不再是一家一族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

【点评】。

思维由“祖训”扩展至中华文化经典,由一家一族的精神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题的扩大,是为“横向拓展”。

示例二:进一步深入阐述之“纵向挖掘”

以文字为载体的祖训,相较其它两个传家宝,更具有别具一格的优点。一是祖训文字的无法破坏性。青花罐与勋章是以物质的存在居多,而祖训是以意识的存在为主。物质不可能永存,这是谁人皆知的常识;而意识则在人们心中,只要能延续血脉,必将随之代代相传。精神意识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二是祖训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是家族成员,甚至是外人,只要你认可,就可以随时随地汲取之,学习之,践行之。三是祖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以上三点是青花罐勋章所不具备的,所以,我更倾心于小程家的祖训,因为其中的“忠厚”与“诗书”是永存的精神。

【点评】。

思维往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对三种传家宝进行比较,从而突出“祖训”的优越性,证明作者的观点:唯有精神永存。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方法分享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景设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解答选择题应注意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第一,准确概括、把握题干情景的主旨。

第二,审查题干的设问,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

第一,准确判断题肢观点本身是否正确(包括从理论上判断,即看它是否符合所学的理论观点;从事实上判断,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第二、比较四个题肢内容的差别。有的题肢在表述上只有个别字词的不同。另外,在组合选择题中,组合项的不同。

3、审查题肢与题干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

通常有以下几种排除法:

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要求,而是对题干观点。

含义的变相重复。

排乱法:干肢逻辑关系颠倒,混乱的要排除。

此外,题肢中概念或观点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也要排除。

(二)问答题。

文科综合的问答题一般由情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审题时要把审材料和审问题结合起来。问答题考查的思维层次一般有三个,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答题的步骤是:

a、审题。

1、审设问。

考试时为了节省时间,要求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审设问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

有的问答题明确指定知识范围,有的没有直接指出,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确定。哲学题一般会明确指出或者在问题中包含有哲学概念。在设问中常见的限制知识范围提法有:“请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请谈谈……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或哲学启示)”等。

第二,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是什么,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要分析问题是否属于常见类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要求是什么?常见的类型有“为什么……?”,“谈……必要性或重要性”,“分析……原因”“怎样做到……”,“如何体现……”,“谈……意义”,“谈……启示”等。

2、审材料。

第一,弄清每则材料共有几层含义,中心主旨是什么。

第二,结合设问对每层含义的进行理论思考。

第三,弄清各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概括、归纳其反映的中心问题。

b、确定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列纲目,巧构思。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与材料相关的教材理论知识,结。

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理论观点。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弄清命题意图。两者起到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然后列出提纲。

c、组织答案。

1、要准确表述理论观点。

2、要透过材料现象把握其本质,将理论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来印证理论。

3、要层次清楚,分点答题,分点科学与否关键在审题。

“两张皮”。

以上是审题和解题的一般方法,但问答题多种多样,回答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非水平性考试。高考人才选拔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其二,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其三,具有批判意识和实践技能。因此高考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政治学科而言,这一点就表现得相当明显,高考政治命题往往以最近一年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获取和解读这些时事的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来描述和阐释时事热点,从而正确把握时事的本质,而所有这些都是“能力立意”的题中之义。但提倡“能力立意”不能忽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立意”首要的就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近几年高考侧重于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这是因为基础知识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因此要求考生把牢基础知识关,这是答好题的前提。

二、应对的措施:读懂题,审准题。

(一)选择题的读题与审题。

近年来,高考选择题的分值约占试题总分值的“半壁江山”,可谓“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选择题看似简单,但要想获得高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好选择题,首先,要了解选择题的类型,高考中常见的选择题类型有理解说明型、判断连接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关系型、漫画材料型、组合选择型、否定选择型、最佳选择型等。其次,要了解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常见方式有偷梁换柱法、因果混置法、以偏概全法、舍本逐末法、似是而非法、鱼目混珠法、变换叙述法等。第三,要了解选择题命题的侧重点,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是选择题命题的重点。

(二)主观题的读题与审题。

文综试卷的主观性试题表现为综合试题,即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常见类型有文字类、图表类、文字图表综合类、表格类、漫画类、探究类等,只有认真读懂与审准各类题型才能答好主观性试题。具体说来,解答政治主观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通常情况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通过审设问把这个问题划一个范围,一个是问题范围,一个是知识要求的范围,看它到底问的是什么,把关键词找出来,找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再寻找知识的要求和范围,是政治常识,还是经济常识,或是哲学常识。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不管材料题所选的内容有多新,必定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材料往往蕴涵着答题的角度,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设置答案。解答政治常识主观题时,命题材料往往提到一些具体事实或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从事某些活动的参加者,来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点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复习课本知识点,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主观题的材料大都来自时事热点,但观点却基本上都在书中,正所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学生在审题基础上能否顺利搜索出相关课本知识点,决定着学生考试的成败。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每道材料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要正确运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答,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1、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纵览全卷。在这5分钟里,考生要纵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不少考生在正式开考前,填写好个人信息后,就急着开始默做选择题。这种做法看似争取了答题时间,却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认真浏览试卷,一是看页码标识,以免在考试中遗漏题目;二是检查试卷是否清晰;三是简单浏览试题结构。近两年政治最后一问的难度不大。因此,考生纵览全卷,尤其要看看综合题,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试卷,合理分配时间,尽量避免答不完题的情况。

2、注意题干设问,明确考查方向。审题时,考生要注意题干设问限定中的关键词,比如知识范围中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等;主体中的消费者、企业、国家、公民、政府、等;逻辑词中的“说明”、“启示”、“因为”等;限定词中的“正确”与“不正确”、“符合”与“不符合”等。

3、把握材料主旨,避免不必要的联想和引申。有的考生有时会抓住材料中的个别词语,与做过的题目进行类比,从而偏离答题方向。考生答题时要先找“主旨”,再确定相对应的“关键词”,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回答。

4、不要惧怕“新题型”,注意迁移基础知识和常规答题方法。政治学科“新题型”的出现,让考生对此类题目产生畏惧心理,不敢答、不会答。其实,很多“新题型”是“新瓶装旧酒”,考查的依然是基本知识和思路。考生要充满信心,不慌不躁,立足基础,大胆作答。

5、主观题不要匆忙动笔,要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审题过程中,考生可根据设问列出答题思路或解题框架,确定用什么原理作答,是单个知识点还是多个知识点等,再组织语言落实在答题纸上。

6、分要点表述,注意原理观点与材料分析相结合。表述要层次化,突出规范的学科语言,观点和材料分析的结合能“自圆其说”,避免堆砌原理或摘抄材料。

1.关键词法。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上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以利于记忆和理解。比如,文化概念,相对政治经济而言的,主体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再如,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目的是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关键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上课听老师的总结。

2.事例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比较难懂的),一定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比如: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结合书上“元妃省亲”的事例记忆。说明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事例的寻找注意上课从老师那里找,也可以自己总结,事例应该是材料、图表、漫画、数字等直观形象的东西。

3.对比联系法。

对比联系法: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快加以对比和联系,比单纯对一个要好理解和记忆。比如,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深远持久,深指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程度而言;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持久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特点。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印象深、持续时间长、效果好,有利于达到学习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因为对比记忆法所进行归类和比较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对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另外要注意老师上课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参考书上面的总结。

4.结构体系记忆法。

此种记忆方法多用于复习。学完一节、一课、一本书总要进行复习巩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

首先找出贯穿于知识的主干部分,再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个个知识点犹如“冰糖葫芦竹签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或张冠李戴的毛病。以节为例,文化创新的途径,讲两个大问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四个错误倾向。两个基本途径都有具体的展开,有具体的要求。

5.五官并用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靠多种感官感知则比单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感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记,切莫心不在焉。

6.化整为零记忆法。

化整为零记忆法的根据就是整体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环节构成的。一本书、一课、一节、一框都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是由若干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识,就需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记忆。如掌握有关文化的作用知识时,可把它分解成以下若干小问题,化整为零记忆法使复杂、繁锁的问题简单化,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7.典型错误对应法。

选择题中典型错误的说法心理有数。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这里的“技巧”主要指基本方法。由于每一学习个体的状况不同、每一类试题的特点和规范具有差异性。因此,从识记方法、训练方式、时间安排、重点难点的选择,到试题答案的组织,都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人就主观性试题答案的组织技巧,以政治常识的分析说明题为例,作如下归纳。

分析与启示:

同一知识内容在4个评分项中不会重复给分,即答题时避免同一知识内容的反复出现。

评分项2与评分项3是个组合项,力求选用材料与知识内容的一致性。

关注背景材料的自然段落与答案(要点)层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避免价值判断的空泛。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政治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学习政治时,只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才能扎实掌握需要记忆的原理和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还应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把书读乱法:将书本知识烂记于心。

“把书读乱”实际上是一种高效读书法,看似乱,实则更清,当真正做到书本烂熟于心的时候,政治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是送分题。

重视课本中讲到的政治原理。

课本知识是每门学科的基础,高考题目的拟定都源于这些知识点。对于政治而言,无论是题目还是答案,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核都高于其他科目,尤其体现在哲学知识部分,答案模板多为“原理阐述”。因而,在政治的学习中,绝不可忽视书本知识。

在记忆过程中,建议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例来进行阐述,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养成经常翻阅试卷的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见的多,自然印象深。即使你不刻意去背诵,你也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要经常翻阅课本。在翻阅试卷的时候,可以整理一个错题本,用来整理典型错题和常错题,对自己的错题更深入反思和研究,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恰到好处地利用辅导资料。

高中的孩子必定深有感触,试卷、辅导资料、教科书一定是呈“三分天下”的局面,辅导书买了一箩筐,能用上的没几本。在这里,小编建议,辅导资料够用就可,最好选几套模拟真题的辅导书籍。每隔一段时间做一套,感受高考真题的出题思路,总结规律,找到属于自己的答题技巧。

目录记忆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

相信文综各科老师们已经强调过多次,目录记忆法可以帮助大家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能够收获“一览众山小”的效果,但却从没告诉我们具体如何应用这一方法,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一一揭秘:

在记忆目录时,要学会闭目思考。

在阅读和记忆目录时,一定不能忘记思考。只有积极地思考,才能回想起每个标题下的知识点内容。如果遇到哪些地方记不起来,马上回去翻看,浏览一遍内容,“扫描”盲区,然后继续闭目思考接下来的内容。这样记忆快速高效,而且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框架认知。

根据自己对课本的了解列出大纲。

这一步骤是承接上一步而来的,大致掌握知识内容后,就要形成书面的东西啦,抛开目录,按照自己对全书的理解,在笔记本上列出一个大致的提纲,画出思维导图。这对于以后的复习也将大有裨益,每次复习的时候,可以用来回忆内容,做到查漏补缺,引出更多细节以及易忽略的内容。

点到为止法:政治答题关键是答到点上。

点到为止是回答问题时要答在关键要点上,即采分点!任何科目问题的答案在精不在多,如果你句句都在采分点,寥寥数句就能拿满分,否则,即使你长篇大论也不会,也拿不到高分。历年高考政治答案结构基本都是“知识点少量材料阐述”。

在答出关键点的基础上,重视答题的全面性。

回答政治大题时,还要注重答题的全面性。比如,在回答经济问题时,最好答出经济规律、企业政策、国家等方面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不出现知识点的混杂。这样看似与点到为止法有点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全面是指必须要答出要点,点到为止即不要过于啰嗦,以免画蛇添足。

注重答题的逻辑性,注重原理之间的联系。

回答政治大题,要重视原理之间的逻辑性。这就需要对政治原理进行归类,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四大板块进行分类,然后再细化填充详细内容。这样就会在你的大脑中形成一个逻辑结构图,对于记忆原理和回答大题都非常有帮助。

抓住大题立意和中心,力求答题规范化。

面对政治大题时,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是首要的,掌握解题要求和条件;其次,还要明确答题中心,围绕中心来答题;再次,还要注意答题规范化,编号答题,每步注意描述清楚答案论点。最后,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态度,作为总结,收尾不拖沓。

时事联系法:结合时事,活学活用。

有选择地看新闻和报纸,有目的地关注时事。

新闻联播是了解国家、国际大事的窗口,是关注时事热点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如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官方主流媒体都是了解和获取时事政治的绝佳途径,这对于回答政治考试中的时事分析题大有帮助。

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有针对性地训练时事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大题经常会交代一个时事背景,要求运用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因而,在平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时事分析能力,自觉地按照考试的模式来操练:题目中的问题是用政治学原理怎么分析的?用经济学原理怎么分析的?与哲学原理又是如何紧密联系的?平时注意训练,在考试时遇到此类问题时,就能够快速反应出相关知识点作答。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7大技巧”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实例品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梁祝。

(标题简洁、响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

首先,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

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预设反方,简易批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横向拓展)。

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点评】。

这一篇习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来写,说理清晰,有条理,有深度,也有广度,适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是一篇难得的考生值得参照的优秀作文。

方法之二:依事设问,分层论述。

面对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许多同学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绍一种十分基本实用的方法,即“依事设问,分层论述”,它既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又可以凭此提升深入阐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导:

1.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

2.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

3.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

【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分角色梳理。

人物:吐痰男。

所做的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遭责后与乘客对骂,被踢一脚,安静、一言不发。

我的态度:恶其陋行,幸遇强人。

我的看法:文明拒绝粗鄙;社会秩序,人人有责;。

人物:黑衣男。

所做的事:忍不住,拨开,踢,制止了对骂与吵闹。

我的态度:扬其勇气,短其不足。

我的看法:以黑制黑,行不行?文明创建需有法制的保障;以错治错,并非正义。

人物:乘客。

所做的事:少数指责黑衣男,多数认可,更多议论。

我的态度:赞少贬多。

我的看法:法制意识淡薄是不文明的根;当局者往往易迷;狭隘的英雄主义要不得。

1.选择角度,确定主旨。

如选定“吐痰男”,确定“可怕的不文明”为主旨。

2.依事设问,列好提纲。

提纲。

(1)吐痰男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

(2)吐痰男行为产生的根源?

(3)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如何对待?

(4)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

(5)假设反方,适度批驳。

高考化学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7大技巧”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实例品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梁祝。

(标题简洁、响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

首先,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

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预设反方,简易批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横向拓展)。

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点评】。

这一篇习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来写,说理清晰,有条理,有深度,也有广度,适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是一篇难得的考生值得参照的优秀作文。

方法之二:依事设问,分层论述。

面对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许多同学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绍一种十分基本实用的方法,即“依事设问,分层论述”,它既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又可以凭此提升深入阐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导:

1.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

2.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

3.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

【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分角色梳理。

人物:吐痰男。

所做的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遭责后与乘客对骂,被踢一脚,安静、一言不发。

我的态度:恶其陋行,幸遇强人。

我的看法:文明拒绝粗鄙;社会秩序,人人有责;。

人物:黑衣男。

所做的事:忍不住,拨开,踢,制止了对骂与吵闹。

我的态度:扬其勇气,短其不足。

我的看法:以黑制黑,行不行?文明创建需有法制的保障;以错治错,并非正义。

人物:乘客。

所做的事:少数指责黑衣男,多数认可,更多议论。

我的态度:赞少贬多。

我的看法:法制意识淡薄是不文明的根;当局者往往易迷;狭隘的英雄主义要不得。

1.选择角度,确定主旨。

如选定“吐痰男”,确定“可怕的不文明”为主旨。

2.依事设问,列好提纲。

提纲。

(1)吐痰男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

(2)吐痰男行为产生的根源?

(3)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如何对待?

(4)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

(5)假设反方,适度批驳。

范文。

可怕的不文明。

——梁祝。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这种知错还不改的偏执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问题青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也许是平时卫生习惯不好所致,纯属个人习惯问题。但被人指出来后仍不知悔改,还口出秽语,想为自己辩护,连最起码的“羞耻心”也荡然无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轻则说明他品行缺失,重则说明他心灵扭曲。要知道:一个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的人,肯定不成其为人;一个连羞耻感也没有的民族也肯定是个没希望的民族。

吐痰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许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子不教,父母之过;也许跟学校教育有关,如今学校教育重成绩、重智育,轻德育、轻做人。培养出不少外表有模样,内在缺素养的青年。也许是一个个案,但它至少是我们社会的一份子,他的言行举止跟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与教育缺失大大关联的。

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一味地当众指责,恐伤其脸面,就是损伤了年轻人的自尊,才导致本就素质不高的吐痰男与乘客对骂。黑衣男的一脚,虽暂时让吐痰男心火熄灭,但是否从心里服气,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这种“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达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对这种不良的行为,最好是善意的劝说,既维护了当事者的面子,又悄无声息地让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执法;其三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让“社会秩序,人人有责”“文明拒绝粗鄙”等成为公众的意识。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们的国家人特别多,尤其是公共场合。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与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公共卫生意识,文明从何谈起?如今,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而文明需要从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创建美丽的家园吧!

【点评】。

这篇习作很适合于刚开始写作任务型作文的同学,当你不知从何说起时,先依事设问,列好提纲,然后在行文中,分层进行论述,也能完成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方法之三:紧扣中心,夹叙夹议。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有的同学是束手无策,甚至连800字的文章都难于完成,为此,特介绍“紧扣中心,夹叙夹议”的方法,让多数同学能够在考场上完成基本任务,拿到基本分。

什么叫做“紧扣中心”?

就是前提必需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梳理、抓住核心话题,确立文章主旨,然后,以这主旨为纲,紧紧围绕,不离不弃。

什么叫做“夹叙夹议”?

就是边叙边议。从材料出发,分节叙述,分别表明自己的态度,分别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如此依葫芦画瓢,若能论述得深刻到位,依旧可以写出上乘的考场习作。

【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要求:你对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请就图书馆或读者一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涵义的范围作文。

范文。

阅读不分贵贱。

梁祝。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这样的举动,这样在阅读面前不分贵贱的包容意识,我举双手赞成。

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面对大众,当然不可拒绝弱势群体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设立图书馆的初衷也是鼓励全社会的人民热爱读书,为喜爱读书的人民提供一个好的场所,无业游民等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爱读书学习,难能可贵,更应提供好的条件。阅读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无论是谁,都有阅读的权利。阅读面前,人人平等。该图书馆的做法,大气、独特、具有较多的公共人文关怀,让人温暖,令人舒心。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了,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这说明,在阅读上不分贵贱这样的意识已经是普遍认可,深入人心。只有图书馆的各色工作人员,在馆内阅读的大众都认可该馆的理念,才能坚持十年之久。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他们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旧观念在作祟,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高等”和“低劣”的偏见,人为地把人类分成三六九等,把阅读误认为是特殊阶层的专利。殊不知,这种民族等级的歧视在历史上已经酿就了无数的悲剧,如“二战”时日本对“东亚病夫”的歧视,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这一点上,馆长的回答无疑是闪烁智慧与深得人心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一个“您”字,无不体现该馆的公共人文关怀和阅读不分贵贱的精神。

况且,在允许无业游民等入馆之初,该馆已经有一个适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要求既让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断地引导这些特殊的群体向文明迈进。随着该馆开馆时间的不断延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阅读”将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如果拾荒者、无业游民在文明精神的熏染之下,能以文明的身姿——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进入图书馆,就更是皆大欢喜了。

不管怎样,只要带着纯净的心灵去图书馆,阅读那里的人类文化文明精华,我们都不应该拒绝,因为,阅读从来不分高低贵贱。

【点评】。

本文紧抓中心“阅读不分贵贱”,采用极其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边分节叙述材料,一边对所叙材料作个性化的解读与评论,也写就了一篇不错的作文,值得学习。

方法之四:即事说理,深入阐述。

“深入阐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导向方式,又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还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等,都是照样可以沿用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在“就事论事、即事论理”上,很难做到深入阐述,写出一篇像样的有水准的考场作文。在此,谨提供两种方法,即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与“纵向挖掘”。以期有益。

例文及评价。

唯有精神永存。

一考生。

青花罐承载着浓厚的历史积淀,暗藏着美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时光中走来,传递着中国人的器物精神,不愧是传家宝;勋章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铁戈兵戎,传递着满腔热血、忠心报国的信念,不愧为传家宝。这些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它们才有价值。

然而,将注意力放在物品上多于放在精神传承上,则会本末倒置。这样的传家宝终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反而会使后代子孙沉溺于对传家宝的世俗价值中不可自拔。因此,依我之见,祖训是最好的精神载体,历史洪流浪花滔滔,唯精神万世永存。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精神的传递不仅能使家族兴盛,更能使国家浸浴在先贤道德光辉下,光辉恩泽国土上的每一个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贤人之范,愈久弥珍。先贤仰望星空,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余光中曾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谈到对孩子的期盼:“不要成为一个媚俗的人。”“要懂得学习欣赏悲剧。”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精神的载体,而当今社会却将其片面地作为节日经济的跳板,这不可不说是我们国人的悲哀,当精神的流传不再,社会的发展也将止步不前。(此段败笔:1、引用过多;2、与材料关联度不大)。

祖训作为精神的载体,是十分珍贵的传家宝。它虽是短短一句凝练的话,却体现了耀眼的闪光智慧!

【点评】。

作者执行任务指令,开篇指出青花罐、勋章作为传家宝的价值所在。经思考、权衡,选择“祖训”作为传家宝,其中理由的分析和重要性的论述入情入理,非常到位,“更”字体现得很充分。通篇语言简洁,富有文采,是难得的应试好作文。

【升格练习】。

本文的第五段属于败笔,请你来给它加上一段,深入阐述,使文章前后连贯、文风一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

示例一:进一步深入阐述之“横向拓展”

人类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不仅在祖训。大凡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古代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和《庄子》,如《诗经》和《离骚》,如二十四史等,它们所传承的文化文明无不具有永久的传世价值。而祖训更具亲和力,从而也就更具有普世的渗透力;祖训中的良训精神具有遍地开花的土壤,它可能不局限于本家族的传播,也可能成为全中国人们的精神食粮,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训》等,已不再是一家一族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

【点评】。

思维由“祖训”扩展至中华文化经典,由一家一族的精神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题的扩大,是为“横向拓展”。

示例二:进一步深入阐述之“纵向挖掘”

以文字为载体的祖训,相较其它两个传家宝,更具有别具一格的优点。一是祖训文字的无法破坏性。青花罐与勋章是以物质的存在居多,而祖训是以意识的存在为主。物质不可能永存,这是谁人皆知的常识;而意识则在人们心中,只要能延续血脉,必将随之代代相传。精神意识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二是祖训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是家族成员,甚至是外人,只要你认可,就可以随时随地汲取之,学习之,践行之。三是祖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以上三点是青花罐勋章所不具备的,所以,我更倾心于小程家的祖训,因为其中的“忠厚”与“诗书”是永存的精神。

【点评】。

思维往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对三种传家宝进行比较,从而突出“祖训”的优越性,证明作者的观点:唯有精神永存。

方法之五:简易驳论,批驳成章。

驳论,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批驳或反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鲁迅最擅长写驳论文,如著名的《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使用驳论的方法难度有点大,但若能运用一种简易的驳论,却又有出人意料地效果。它不仅可丰富文章内容,还可扩展深化文章的主题,让论证的思维更加全面严密,使一篇普通的习作脱颖而出。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使用简易驳论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法指导:

常见的驳论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

根据自己提出的论点内涵,设想并提出现实中人们可能提出的与你提出的相反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认为……)。

步骤二:

让步肯定错误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诚然,固然,的确……)。

步骤三:

从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指出观点的错误本质。(然而,根据……就断定……却是夸夸其谈的或以偏概全的。)。

步骤四:

举事实或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错误性。(当……时,当……时,我们还能……吗?)。

步骤五:

得出结论。

例子:

论点:莫以功利论物之价值。

(1)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事若不以有用为目的,那么行事的价值又在哪里?

(2)的确,任何行为都要有实际的用处,有用的判断也为人们行事提供不竭的动力。韩愈就曾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3)但,若就此认为功利得失是“有用”的全部内涵,那无疑将陷入片面功利主义的泥淖而不可自拔。

(4)无论是食不果腹时代的泰勒斯执着地仰望星空,还是风雨如晦之时鲁迅不合时宜的弃医从文。

(5)都深刻说明那些与功利得失无关的“无用”之举,恰恰是每一次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

这种驳论对于中学生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不仅要求习作者有较深刻的思维,还要求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驳论据和驳论证的方法及过程就更难了。鉴于此,可提出一种更加简便易学的方法。即三步简易驳论法。

简易“驳论”的三个步骤:

一是摆出靶子,就是别人的错误观点与看法;二是先让步,赞同、肯定别人观点中可取的部分,然后,以“然而,但是”为转折点,分析批驳其中的错误。三是在反驳批驳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加站立起来。经检验,实乃议论文写作一项不可或缺的补充。

有人说现代社会,善的怕恶的,忠的怕奸,白的怕黑的,要脸的怕不要脸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有厚脸黑心才能做强做大。固然,这些不要脸的人,也的确暂时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成绩,但就长期而言,他们必将失信于民,狐狸尾巴长不了,甚至自取毁灭。因为大道之行,正义必胜;因为冬天来了,春天一定为期不远!(不要脸皮,遗臭万年)。

这种简化了的驳论,实质上减去了事实证明的程序,只在道理上进行批驳或反驳,同样能锻炼中学生的驳论意识与思维。随着这种论证方法的不断运用,渐渐地自然成了习惯,于是有的同学不满足于简单的批驳,出现了各种各样“驳”的例子。这充分说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是做任何事的真谛。

课堂练习:

请批驳下面一种观点。

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课外练习:

就下面一种观点进行反驳。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有什么难呢?让他们上交“低保证”或有村、乡镇和县民政局盖印的证明不就行了。

课堂练习示例:

(一)驳论点。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的确,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表现为无所不能,似乎可以买到物质世界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金钱能买到知识吗?金钱能买到感情与爱情吗?金钱能买到时间吗?金钱能买到生命吗?……可见,“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

(二)驳论据。

“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告诉我们金钱的无所不能和巨大威力,甚至连鬼都能买通。但它毕竟只是一句民间俗语,民间俗语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凭经验总结而出,并没有科学的依据。用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作为论据,其证明的观点当然也就不可信。

(三)驳推理过程。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论断乍看似乎无懈可击,金钱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无所不能威力巨大,甚至连鬼都能买通。然而,仅凭一句夸张的俗语就推断出“金钱是万能的”,无疑是偏激的。民间俗语本没有科学的依据,是有缺陷的。再拿它来证明另一个观点,这样的推理过程更不经推敲,因此,这个论断无论是论据还是因果推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课外练习示例:

让上交“低保证”和各级盖印的证明,固然可以杜绝一些平民百姓的弄虚作假,但是,却无法杜绝一些特权人物的弄虚作假,中国是个人情泛滥的国度,什么事情都讲人情世故,因此,不少人为了点滴利益,不惜玩转各种人情关系,千方百计搞到各类虚假的东西,让主管部门防不胜防难以甄别。所以,在认定各类资格的时候,除了上交各种材料外,还需进行各种实地的调查取证工作,以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

有的任务型作文,如果其中存有争议的多方看法,可选择其中一方立意,然后,通过批驳其它方观点来达到证明己方观点的目的。

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与看法?请就其中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题目自拟。

范文:

做人如水,将失自我。

梁祝。

既要突显别人的优点,又要包容别人的缺点;既要做绿叶,又要做“丑角”。整个的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设身处地,压根儿没一点儿想到自己。这种忘我无我的如水品质,本是做人的真谛,应该能获得较大的业绩。然而,只是如果过了头,迟早终将失去自我。

肯定赞赏别人的优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逢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说好话,过了头,就显得虚伪,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吹捧。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这种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是极少仁慈仁爱的。长久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变成一种性格;再久之,就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有没有优缺点就更加迷失了。父母一味表扬孩子,孩子的尾巴就翘上了天,父母更加束手无策,迷失了自我;老师逢学生都说十分聪明,过了头,世界就没有“愚笨”一说了;结果,学生并没有都学好,于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渐渐也容易失去自我。

绿叶衬托鲜花,本是自然界的绝配。总是做绿叶,一味为了鲜花而生,最终人们肯定只记住了花的美丽,至于叶子,只能飘然而逝,沉入大地,腐朽成泥,没了自己。在人生事业中,一味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的利益,自己就会缩手缩脚,不敢放心大胆地干。一项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因为别人而放弃,哪有自己的主张啊!这种人一生肯定一事无成,到最后,恐连自己是怎么度过此生的都迷糊不清了。

做丑角,能博得别人一笑,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为了迎合别人而任意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就大可不必了。这样做,比前面几种更加无我失我。

所以,做人如水不能过头。

总想做得更好,一味模仿别人,就会失去个人魅力,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如“邯郸”,如“东施”,如“左思”。

恋爱中的青年,过分在乎对方,总为对方着想,就会失去平衡,如“剃头挑子”,陷爱情于不健康之地,最后,一方必然失去自我。

太过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也往往容易无我。如“房奴”,如“孩奴”,如“钱奴”。

做人如水,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在某一方面走过了头,必然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非常容易陷入失去自我,难以自拔的深渊。

让我们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去迎接光明美好的生活吧!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在本不好“反弹琵琶”的主题上,作者强硬“弹”出:将失自我。并采用中学生近乎不敢用的“驳”的论证方法,对材料中四种情况进行适度的反驳,再让自己的论点站立。批驳成章,不可多得。

方法之六:巧设反方,探源究底。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把一个论题阐述深透呢?许多同学无从下手,所写的文章老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得分不高,在此,介绍“巧设反方,探源究底”的方法,以供同学学习参考。

“巧设反方”就是在正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有可能出现的反方看法或观点,尽力预设,尽力设全,以体现你思维的周密性。

“探源究底”就是在预设反方的前提下,探究反方观点产生的根源以及错误的本质,甚至对反方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让它站不住脚,从而使自己的看法有理有力。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久前,某大学在临近期末时发生了这样一事:夜幕下,风雨中,一群大学生在校农场打着手电栽种油菜。校长对媒体说:“学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农场劳动是该校的必修课,是“毕业通行证”。这种观点和做法得到了不少网民的支持。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为挣学分冒雨挑灯夜战,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还有人认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此举有形式主义之嫌。

对于以上事件及不同观点,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示范例文:

亲历劳动,方知奋斗。

刘晓曼。

某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夜里打手电种油菜,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抨击者,但无论何种反应都体现了大众对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关注、一种思索。

亲历劳动,方知奋斗。学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称赞的。农场劳动,不单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培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劳动素质又是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令人叹息的是,有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过只是个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大众内心对“农”的鄙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读书人”的崇敬与膜拜:认为田间劳作是没有文化修养或修养较低的农民干的,文化人,既然已经跳出农门,就不要也不必再碰农活了。他们主观上认为“读书人”与“农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而这种认识,又恰恰是长期以来由阶级的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而催生的。

爱劳动,才会生活;学会劳动,才能学会生活。高校开展农场劳动必修课,不仅可行,更有深远意义。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农场劳动,除了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接地气,还能让学生在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更能让学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上,人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在劳动中形成。

发扬光大该校的这一做法,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局限于田间劳作,更无需用“必修”的形式,来强制学生,为完成学分临时抱佛脚而在临近期末时连夜冒雨打手电种油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点评】。

本文在正面阐述了理由之后,先预设网民的不同观点与看法,然后,逐步探寻出产生这些看法的根源,有表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示作者非一般的思维能力,文章也因此步入更高的档次。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方法。

方法之七:适度举例,合理引用。

任务驱动型作文忌讳传统的名人荟萃,名家开会。那么,该怎样对待名人事例和。

名言警句。

呢?笔者认为,既然是议论文,肯定离不开这些东西,否则,就像准备一桌饭菜,却没有了食材;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是,在运用时,不能如传统作文那样,尽情挥洒堆砌,而要“举例适度,引用合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照样可用,而且用得好还可以为文章增色。那么,该怎样用呢?其原则有三:

其一、与核心话题高度吻合;。

其二、把。

名人名言。

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

其三、数量、长度适中、恰到好处。

例如《唯有精神永存》中的一段:

季老先生季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将先辈对后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促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族世代兴盛。

引述季老的原话和举“河南康百万庄园的祖训”为例,就既与话题高度吻合,又能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长度适中,恰到好处,一点也不影响核心话题本身。这样的事例与名言,可谓跟文章结合得完美,应是多多益善的。

又如下面一文,作者可谓是“胆大妄为”了。

作文题: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

一考生。

女巫受秃鹫“只要有激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的煽动纵身一跃,结果却掉入峡谷。为什么女巫没有跃过峡谷呢?是因为女巫盲目听信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盲目跳跃,以致葬身谷底。所以,只有看清自我,我们才能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能使人避短扬长,理智前行。杨振宁曾坦言说:“我对实验物理似乎杨振宁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守称不守恒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这位誉满全球的物理学家早年因研究实验物理而备受他人耻笑。没有别人那样的天赋,实验仪器出现故障后,别人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而我却急得满头大汗。”后来聪明的杨振宁经过思考,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在理论物理方面有专长,于是投理论物理研究,最终硕果累累。正是因为杨振宁看清了自我,才能避短扬长,理智前行,现在才名满天下。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女巫不是巫吗,那一定会法术,为什么要硬跳呢?自己没有发达的肌肉,却还要纵身一跃,如果看清自己,施一点法术,也不致于掉入峡谷。

看清自我,能使人脚踏实地,理智前行。四川省的理科状元刘宁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就在大家认为他将会有一个好前途、好生活时,他却在不停地应聘、辞职,原因就是总嫌弃公司待遇不好,自己有才能,何愁找不到工作?这样以致于他最后还要靠父母的补给生活。毕业于名牌大学了不起吗?全国有那么多名校,每个学校有那么的人,你是最好的吗?状元刘宁就是没有看清自己,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以致于无法理智前行,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女巫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假若她能认清自己肌肉不发达的现实,不好高骛远,追求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又脚踏实地,刻苦锻炼,练就一身发达的肌肉,区区几米的距离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人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让失败者重获新生。现在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艾特金森,也就是憨豆先生。他当初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行,经常口差,差点离开他热爱的喜剧舞台。但聪明的憨豆先生经过一番思考后,看清了自己,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丰富,于是便向这方面发展,最后成为了几代人都忘不了的艺术形象。如果女巫像憨豆先生一样看清了自我,理智前行,又怎么会掉进峡谷?“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这一条件如同一块肥沃的土壤,让失败者重获新生。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你将收获人生精彩。

【点评】。

几乎每一段都举例,且举得与主旨契合,在分析完了之后,还能及时回归中心话题。如熟练的老司机,几乎做到了人车合一,驾驭的随意娴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又不长,合适。这样的举例,难道不是议论文所需要的吗?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应该有举例与引用的,只是要适度合理罢了。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他们知不足,却不知为什么不足。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记忆和接受的过程。‘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再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全盘接受。你很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三忌“好高务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对自己没有好处,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务远。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其实,这些都是好高务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漫无目标,得过且过”。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将失去意义;一个高三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目标,那么他就难取得进步。很多同学,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来不知道为自己分别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可是有了问题却不问,有了错误不主动弄清为什么,甚而至于有的同学会认为,做作业是因为老师要检查,任课老师好说话的那门课的作业就少做。这样的同学,很难有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也因此而导致他们对一切事情都只会被动应付,得过且过。制定合理的目标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切盲目的行动,多半会以失败告终,刚刚走进高三的你正是制定一年的各种目标的最佳时机,赶快行动起来吧!

高三政治怎么快速提高成绩。

政治提高成绩方法1、不要死记硬背政治知识点。

不要死记硬背,因为这样会产生一种效果。背了忘,忘了再背,如此往复,只能是恶性循环。一定要理解,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自己的想法,如果觉得和老师说有些害羞,那么就和一些学得好的同学说说,多问问他们的想法,背这些知识点也是有诀窍的。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多总结一些方法,这样会更好的。

政治提高成绩方法2、提高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态度。

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高三政治如何有效提高成绩。

1、记忆法。

在高中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文科生去记忆。但是文科生在记忆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不能光靠文科生的死记硬背,也需要文科生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一些记忆的机器哦啊。文科生在记忆的时候需要了解这些知识的特点,也需要了解这些政治知识的规律。

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不光需要这些文科生花时间去记忆,也需要文科生花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文科生做一些简单的题目,通过题目的练习,文科生能够尽快的掌握和巩固自己的知识点。文科生记住,政治知识点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文科生自己去摸索。

2、做题技巧。

有的文科生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这些概念,但是成绩依然很高,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这是因为这些文科生掌握了高中做政治题的一些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文科生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学生在做题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懂得如何抓住这些题目的要点。学生需要了解的这些题目到底要考察哪些知识点,之后通过联想记忆,推导出自己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出这些题目。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帮助文科生提高政治成绩。

高考填报志愿怎样拉开梯度。

根据排名情况,查往年录取(位次)成绩。在填报具体专业,最好参照往年录取的平均位次。高考志愿填报最主要的是选择好院校,学校专业的综合情况好坏,形成梯度原则志愿,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梯度原则。由于平行志愿可视多个第一志愿,通常说“冲、稳、保、垫”,在填报时志愿形成梯度,一般5-8分为宜。

在梯度设定上,假如有六个志愿,以第3,4作为你可能录取的学校,方法上,可按照你今年分数(位次更准确),参照这个位次往年录取情况,然后进行填报,同样方法,前面可选择往年录取分数高一点的冲一下,后面的选择低点保一保。

要注意的是,平行志愿主要的是以选择学校为主,如果对学校又对专业强烈要求的,有的以第一志愿为主(高分低填)。还有要注意的是,填报时如果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要慎重,一但出档未录取会退档直接进入征集志愿。

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不一样,建议多选报一些专业,然后切记勾选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对你的录取会有很大的帮助。稳妥的志愿梯度是,前两个冲刺高校,中间两个学校选择分数差不多的院校,留最后一个院校来保底。

高考体育生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1、分数线:要知道体育类考生只有在达到全市高考成绩和专业考试成绩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才可以填报体育类志愿,进行有效录取。

2、投档方式:体育生只有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高考成绩和体育专业考试成绩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他的志愿才能顺利被投放给招生高校。

3、录取规则:高校在录取时主要按照按照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安排专业志愿,还有部分高校制定了优先录取条件,达到条件的投档考生可优先录取。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最大特色。高考政治试卷不回避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重大时事热点。试题以热点问题为切口,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理解、分析说明、综合运用和评价能力等。故必须关注近期社会热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两会”与政府工作报告、“嫦娥三号”与探月工程、东海防空设别区的划设与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上海)自贸区与对外开放、亚信峰会与中国周边外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内需等等重大的时政热点、经济热点、科技热点和社会热点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如,新中国首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底召开。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1)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视角,简要回答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原因。

答案示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相对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意义所在。

(2)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着发展水平总体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支撑不强等问题,请选择一角度,就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简要方案。

答案示例:结合地区优势,建立特色鲜明的地区产业,以增强产业支撑作用。如,发挥地区的产业优势,选择和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保型的绿色产业,同时搞好城镇化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能够为城镇居民提高优质服务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性产业,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高考政治复习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是高校甄选人才的最主要方式,这就决定了政治高考试题具有选拔性的特点,无论是考查的内容及其所占比例、测量目标及其占比、试卷结构,还是试题的立意、设问角度、能力要求,或是评价标准等都具有相当的要求和难度。如高考政治(上海卷)试卷结构如下(请参考文末图1):

观察上表不难看出,政治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包括高中阶段所学的全部内容,测量目标中高端能力要求即分析说明、综合运用和评价的大分值试题占总分的40%。而侧重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的达成,是以学科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基础的。因此,扎实的学科知识基本功,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是应对政治高考的前提和基础,必不可掉以轻心。要夯实学科理论基础,从宏观上看,必须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架构和知识体系,或从某一知识内容出发,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要求建构起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思维模型。从微观上看,必须弄清每一考点内容的来龙去脉,即掌握每一知识考点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