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3 07:20:06 作者:雅蕊 语文新课程教学(通用17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好榜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这里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不同文体和风格的范本选择。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暂告一段落。现将这一学期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一)关注名家(《教师之友》和“教育在线”上的几篇文章)。

1、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

魏书生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

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

3、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

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

4、“教育在线论坛”《不只是请教李镇西》。

水云香君:一直有个想法,一直不敢提出。但为了核实一下,还是要请教李镇西老师。多次听人说,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好,班主任当得优秀,可是学生考得不好。

李镇西:是的,我有过考不好的时候,而且我从不讳言,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相反,我特别辉煌的高考和中考成绩,我则很少提及。像魏书生那样的常胜将军,我的确不是。

特崇拜魏、李两位:魏的人生观,李的教育观。我以为,魏书生有大师的魔力,李镇西有诗人的气质。

(二)关注现状。

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讲解”,一些老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语文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缺失、含糊。由于有些人对“训练”提出质疑,因而能力目标处于悬空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情意目标本身模糊、隐性,更难落实。

2、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有些教师,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课应该以语言和言语为核心,如果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思想教育课、民俗文化课、旅游观光课、艺术鉴赏课、手工制作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势必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变质。

3、教学过程表演化。

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如:将学生分成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人各一名,教师则以评委的身份出现。课堂气氛如同娱乐节目或“智力大冲浪”那般热闹,参与者(最优秀的学生)的情绪也高涨,但多数学生由听老师讲课的听众,变成了看同学表演的观众。又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选出组长,抽到或领到讨论题,经过一番看似热烈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大多是组长)发言,美其名曰这是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花架子。这样的阅读课似乎很“活”,实现了所谓的互动,实际上却走入了表演化的误区。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顺着文思、文情、文势自然流动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调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受到触动、陶冶、洗礼的过程,是他们渐渐领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该是集中的,情感是专注的,心灵是沉静的。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关键的言语信息,深深地思考,形成独特感受和独立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品出意味、情味,悟出为文之道和做人之理。

4、教学手段形式化。

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出现了赶时髦、图形式的现象,不仅没有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反而弱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课文中有些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想像的文字描述,被一些教师变成了用幻灯打出的图画,结果使活生生的东西凝固、僵化了,使本可以由一个个大脑想像出一幅幅图画变成了教师大脑加工成的一幅画,这自然禁锢了学生的再造想像。

1、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忌讳面面俱到。教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地分析,更不应该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3、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

第二,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都以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来指导改革、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等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实践课,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究质量。丁兰老师的《花钟》、《观察中的发现》,杨会老师的《狼压山五壮士》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向新形势下的课改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魏明丽老师的《酸的和甜的》一课,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老师为我们教研组做了典范,带动了其他老师的实践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二)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

我校进行围绕学校的“六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六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每学月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每学月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们语文教研组全面铺开了由杨昭第校长主持的“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级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老师们根据确定的主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上研究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课题。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在潜心的研究着、探索着、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时刻充盈着我们的头脑,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去深思。借此,我把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阅读教学反思与大家交流,以此共勉。

咬文嚼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去培养语感。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学生牵强的体验、感悟上,而很少静下心来让学生去透过语言文字,静静地走进文本。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朗读课、思品课、表演课等。阅读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能是空对空的感悟,而应是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后,才能有真正的感悟。试想,学生连字词的意思都不理解,又何谈体验与感悟呢?因此,我们呼唤语文课堂的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传统——咬文嚼字。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是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每节课,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语言空洞、参与面小,也就不足为奇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课外资源大量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语文资料,这无疑将成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处理这些资料的呢?首先,课前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资料);然后,课上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只关注学生手中是否有资料,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有心去掌握资料);最后,依然就课文教课文(把资料扔在了一边)。这种作法,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外资源,学生的语文实践就变成了流于形式。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外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由于对课标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师对何年段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茫然无知,无形中拔高或降低了要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一错再错。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1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咨询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20xx年暑假为期x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如郑少霞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

梁冬梅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罗章偕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

梁龙莓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第一,命题形式体现趣味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试卷不再像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像老师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教师通过在卷首、试题要求以及考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写下亲切、温馨的鼓励与提示,使整张试卷显得风趣且富有人情味,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师生平等的思想。

第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考查基本知识的模式,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第三,命题灵活多样。一是要求命题主体的灵活性,比如由教师、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考试命题,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与广泛性。二是要求形式的灵活,将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纳入小学生评价体系。

1.2动态的考试考查模式。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课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平台,通过“随堂考”的形式,不仅能够检测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利于考查活动的落实,并通过分散考查,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二,结合其他活动。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比如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体验小老师、编排课本剧等活动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

第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其中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精彩日记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且能够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

1.3和谐的评价氛围。

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考试计划的制定、考试题目的拟定以及考试落实。另外,教师通过成立学生评委会并对其进行专项培训,使其与教师一起承担评价工作,以减轻因考查项目过多而给教师带来的沉重负担与压力,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2.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关键。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小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评价内容,全面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对识字能力的考核,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能力则应该包括朗读、精读以及略读、阅读等;另外,要注重对小学生常用知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基础写作能力以及听说能力等的评价,科学、合理、准确地对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

2.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对评价标准的全面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过去,由于受到传统的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过分追求一元化,毫无例外地将小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进行评价,统一要求学生,这样的评价标准压制了小学生的个性,使其差异性无法体现,严重打击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必须全面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优化,明确评价标准,转变思想观念,争取实现评价多元化。

2.3不断优化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不断优化是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只有评价方法科学合理,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才能实现正确评价。为此,我们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积极地改进,坚持“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定量评价是量化地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比较出学生在整个班级的具体位置;定性评价则是对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差距所进行的检查与评定。然而,定量评价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内部的竞争,且十分激烈,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两极分化,给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可以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4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对教师作用进行积极的发挥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必然要求。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则主要负责学,然而,想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就应该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应该不断对其进行评价与研究。具体地,通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以促使教师作用的发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利于考试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尤其是要注重对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的优化,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用,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试卷

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语文教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

4、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5、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6、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二、名词解释。

2、语文教材:泛指一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特指学校所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包括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出版的系列。如教科书、练习册、教学用书、挂图等。专指语文课本。

4、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是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特征,注重音义联系的识字教学法。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5、注音识字: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的一种识字方法。

6、语感:

三、简答或论述。

1、拼音教学的课程目标?

2、怎样围绕“拼读音节”设计教学环节?

2)采用多种多样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把巩固汉语拼音与学普通话、识字相结合,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3、写字教学的要求?

(一)准确把握写字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不要把写字仅仅当成一项作业。

(四)全面落实“学会”的要求。

(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发现字形的规律。

(六)尽量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写字,注意在实际应用中练习写字。

(七)加强集体示范指导和个别化示范指导,重视写字展示、交流和相互欣赏。

(八)重视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九)科学安排写字时间和写字遍数。

4、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主要特点?

d.给学生打下扎实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5、怎样利用汉字音义形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p67)。

汉字本身形、音、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每个汉字的形与义、形与音、音与义之间都有联系。汉字教学就要充分运用汉字的形音联系、形义联系、音义联系识字。

1)、汉字中形声联系最为普遍。形声结合是汉字结构的一个基本特点,建立形声字形旁与字义的联系有助于识字记忆。如“清、请、情、睛”一组字,形旁标义,“青”旁标音,形音义结合,学生利于理解。运用形声关系教学,最好采用“形声归类法”、“基本带字法”或“字族文识字法”。如“昔——醋、借、错、猎”一组字,都有一个“昔”字,这种归类法就叫“基本字带字法”。利用形声联系和形义联系规律,形、音、义统一结合,可较好的帮学生理解字词义。2)汉字的声义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声符也有表字义的作用,如“忠”字——“心”总在当中,“中”(声符)也表示字义;如“慢”字,“曼”(声符)也表字义。

6、结合“说说我的家”,谈谈体现了哪些口语交际教学策略?(1)明确目标、确定话题(目标确定、话题选择)。

1、“木”字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5个生字。

(2)掌握字理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掌握“木”字旁,在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带“木”字旁的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受汉字文化熏陶,感知汉字表意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汉字表意特点,学习和掌握带有“木”字旁的字。

2、教学难点:掌握字理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三、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看看大家还认识它吗?(展示教材“木”字图画)这是一个什么字?(生很快说出“树木”的木)。

(二)激趣导学,愉快识字。

1、复习带木字旁的熟字“枝、根”

:枝、根表示什么意思。由此初步知道带木字旁的字表示的一个意思:表示树的组成部分。

师小结:这些带“木”的字都是树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生字“柏、梨、桃、柳”。

2)生自主用识字法学会“柏、梨、桃、柳”的音,认清形。师到众生中检查学生识字情况。3)、齐读词语4)、师:哇,这么多的树,连成一片会成什么呀?(伺机举出“森林”词卡。)生合作学会“森”,并探究其义。5)小结:带木字旁的字还表示树木名称。

3、学习“材、桶、棍、板”。1)、师:森林里那么多树,能出很多木材吧?出示“木材”词卡。2)、问:“木材”有什么用处?引出“木板”、“木棍”、“木桶”。生自主合作学会“板、棍、桶”。齐读词卡。3)、引导生小结:带木字旁的字还表示木制的东西。

4、学习“休息”。用金钥匙中“像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小结:带木字旁的字的又一意思:表和树有关的动作。

5、生认读9个必认生字“桃、梨、柳、森、桶、棍、材、板、休”。

6、小结:这些字都有一个什么特点,(带有木字旁)为什么都有“木”。

(三)、实践应用,拓展识字。

2、同桌讨论后交流。

3、师:在冬冬家里呀,也藏着许多带木字旁的字,你们看!(出示词语)。

4、学生自主合作识字。

5、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6、学习白居易的诗句。(读准字音)。

(四)、写字指导,深化巩固。

1、出示书写在田字格的“板、材、根”。

2、学生观察。“怎么才能写好这些字?”(强调“木”作偏旁时,捺变点)。

3、在练习本上写字。

4、评议指正。

(五)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带有“木”旁,同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2、“艹”字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6个生字。

(2)掌握字理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掌握“艹”字头,在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带“艹”字头的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受汉字文化熏陶,感知汉字表意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汉字表意特点,学习和掌握带有“艹”字头的字。

2、教学难点:掌握字理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三、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示一张带有草的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可以用字把这幅图写下来,“一”表。

示大地,左边一点表示左边的小草,右边一点表示右边的小草。看看,你认识这个朋友吗?(草字头)它表示和什么有关?(植物)。

2、“艹”可不愿一个人来我们班做客,“艹”爱交朋友,有些老朋友也喜欢跟“艹”交朋友。

(二)、新知学习:

3、你还能帮谁和谁交朋友?指名板演,老师补上拼音,组词。(“芦苇”可以做扫把,帮助我们打扫教室。)。

4、“艹”和“采”交朋友是“菜”字,贴生字卡片。你知道哪些是菜?(学生边说,师边出示词卡)你喜欢吃什么菜?让学生认读字词。

5、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帮“艹”和“平”交上朋友,谁来?指名板演,老师补上拼音。在水果家庭里不仅有苹果,看看还有哪些水果?出示词卡,学生认读词语。

7、师:不仅水果有芬芳的香味,还有许多花有香味。瞧!(教师出示词卡)认读“茶花”、“荷花”。

(三)、复习巩固。

师:今天咱们和好多植物交了朋友,植物王国的国王请我们去做客。我们先到它家去看看。这是谁的家啊?(出示分好类的词语,学生认读)。

(四)、写字指导。

指导写字“草、药、菜、茶、芬、芳”。(提醒学生草字头书写时要写得扁一点)。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自己周围或市场还有哪些东西的名称带“艹”,写一写这些名称。

五、板书设计。

新课程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8人及二年级4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3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钟青、靳淑英、王丽荣、陈肖琳、耿晓娟、孙晓静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陈肖琳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耿晓娟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孙晓静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

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一、五、六年级组共4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新课程教学总结

本学期之初,博白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经过一期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xx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1、课改领导小组组长:刘展杰副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陈秀兰刘凤娟2、实验小组: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及各班班主任。

(一)完善制度。

为确保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顺利推进,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与学各环节具体要求》、《业务学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等等,使实验与研究活动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1、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2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教师绩效考评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实验与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周其副校长、刘浩主任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李炳亭的讲座,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实验与研究”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看了“课改名师”的录像课后,我校组织张琼、莫小丽、周水莲、黄翠、谢剑玲、王晓丹、刘春凤、冯永凤、李炎坤、黎珍宇等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看课情况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述老师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实验方向,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字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以来,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刘海英、祁姿媛、张琼、黄翠等老师。教学成绩也得以稳步提高。如我校彭龙飞同学在全县博初选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什么是真正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研究的主要课题。

“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是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一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这个任务,切实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心得

不知不觉间,新课程标准培训已经接近尾声,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李老师精辟独到的分析使我对《义教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一些以前无暇思考也无从思考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龚老师细致地给我们讲解英语教材修订的变化,通过对比使我们对新老教材有了全新的了解。而陈老师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更是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我要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教学生活中,将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血液中去。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4、创造性运用教材。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教学反思是指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批评,并进行处理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形成自我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深刻变革的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和顺利完成任务外,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我要感谢这次的培训,它给了我们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有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成为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不断温习和感悟的资料,我也会“将新课程标准融入在自己的教学血液里”。

新课程教学总结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活动。我学了很多教学理论,听了不少优秀老师的课,也感受了一些专家的精辟点评和讲解。

通过培训,我也有了一些感悟:

以往灌输式、被动式教学,造成学生厌学,被称为颈部以上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工具,而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跃的个体。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我们必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1、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学看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这种教学只能是“独自教学”。课改后老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来说,教学不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与情景对话。例如在学习购物的环节中,让学生模拟生活情景,实地进行对话。老师负责纠正,这样既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出知识,玩出智慧。

2、教材观:

经过不断地探究,我认识到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进展以及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评价观: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由于评价对教育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强调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背单词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时,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培训观:

新课程赋予教育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教育者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展示了个人教学艺术和才华。也赋予教育灵性的大变革。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和教研。教师还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角色关系上,学生是学习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引导;在学习的内容上,保持对事物的整体感知、感悟,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在评价上,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应多留给学生学习观念改变的空间。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目前的参与式学习,主要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反串、课堂辩论(竞赛)等。通过培训,我想我们的英语课会更生动,更有情趣。学生乐意学,老师也更有激情去释放,从而把教很好地体现出来。

新课程教学总结

根据进修进学校和小学部工作计划,20xx年9月30日,“长太两镇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在长岭县第三小学召开。这次活动由教育局主张,进修学校主办,长岭县第三小学承办。本次活动在进修学校20xx年工作计划和小学部工作计划之内。长岭镇和太平川镇共九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下面对本次活动如下总结。

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通过观摩以及讨论长岭和太平川两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九所学校充分地交流了各年级教学情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城镇小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此次研讨会上,于校长首先讲清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研讨会分别安排了语文、数学、自然及英语等四节教学观摩研讨课,课后做课教师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各科教研员对教学效果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并和与会领导教师进行了交流。

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的卫虹老师在反思中还详细分析了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特点。各科教研员从数学和语文等几个学科的角度层层深入地分析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又具体讲解了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各位听课教师都深受启发。

会议最后对九所城镇学校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1、达到了预期的研讨目的。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观摩课和说课、评课,加强项目学校之间的沟通,分享各自成功的教学经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题讲座,深入理解和把握各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等几门学科的教学。此次教学观摩、说课、评课以及专门的教材分析,所有与会人员都受益匪浅。四节生动的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观摩课得到了所有教师的一致肯定和称赞。在这四节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清晰有力的手语表达能力、活跃的思维以及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交流时的自信自然;用手语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手势,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从中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带来的发展。看到这些,我们感觉,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那么地值得!而且,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可以从教学观摩课、说课、评课中明显的看到和感觉到我们教师的成长。

2、加深了教师对语文和数学等各个学科的理论认识和整体把握。

教师的反思和教研员的解答,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使与会教师明确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四位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的案例分析,由浅入深地分析了数学和语文等各科每一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精辟的分析归纳,使教师们感到豁然开朗。

3、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教育局的马科长在做精彩的会议总结时肯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效,并且语重心长地向教师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在教学中多思考、多钻研。

第二,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青年教师的辐射作用。

第三,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朗读课文和疏通课文。第四,深化教学教学研究和不断反思。

第五,多多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第六,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1、做课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深层次的东西掌握不够。

2、会议中各学校交流不够充分。

1、继续对九所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2、促进各城镇小学今后的交流,多多听课,使他们借鉴学习优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感想正文:新课程教学感想一个半月已经过去了,新课程的教学到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内心还是没有明显的体会。在9月中旬,试着上了一节公开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处理上,我截去春秋战国部分和教材原有的思考题没有讲,单讲了秦统一和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间刚刚好。讲完之后,自己以为比较成功,结果在询问一位同事时,她说了一句:“这和以前的公开课有什么区别?”听完这句,我当时的心凉了半截,后来仔细回味这句话,我的确没有发现这节课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教材变了,倡导的理念变了,但我的授课方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陷入了苦闷之中,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局呢?其实说实话,我现在最大的困难不是新理念的问题,而是时间问题,50天到了,在授课中,我从头讲到尾,最多的班级上完六节课,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节课,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每节课只能花费一个课时,但是怎么做也不能达到那个程度。国庆节之前,参加了武昌区一次公开活动,大多数教师都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在课程进度上都差不多。但是部分学校上的.也比较快,询问原因,回答是对教材进行了删减,有的部分直接让学生阅读,教师没有进行讲解,我胆子太小,不敢进行删减,我怕我删减的就是考试要考的。现在的考试是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考点。让学生直接看,不讲,我不敢。9月底,学校给每位高一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高一教室里也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当时我心中狂喜,这下用课件上课,时间上可以节约许多,讲课的速度一定会快了许多,但20天过去了,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问题有三:一是我在课件中补充了大量材料,解决这些材料太费事,上回参加武汉市高一历史研讨课,主讲刘正涛老师说无材料不成课,他的说法我非常赞同,在新课标要求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将来的考试更多的会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在课堂上补充一定的材料是必要的,但选择材料和解决材料都太费事;第二,用课件上课,图片、影音资料等很好看,学生也很是感兴趣,但这些多少会冲断课堂教学主题。我在上完《太平天国》一课后,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到我是“你杀我,我杀你”,他还不能准确表达那是“天京变乱”,我晕了;第三,课件上课用屏幕取代了板书,屏幕一放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学生感到知识很零散。但这个问题现在我用多次重复和最后小结来加以弥补,同时我还增加板书,估计可能缓解。50天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我希望我能尽快走出困境。我也相信自己能够。

新课程教学设计

1、认为教学设计是技术学性质的代表人物是,发表——。

2、认为教学设计是实践性知识的代表人物是。

3、课堂教学设计的四种理论基础分别为系统论、、、和。

4、教学前设计的过程分成、、三个步骤。

5、教学分析就是对、、进行分析。

6、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7、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等角度入手。

二、简答题。

3、怎样理论“教学有法”和“教学无法”的关系。

4、简述学习任务分析的步骤。

5、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新课程教学反思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伸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理象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课程就象一把金钥匙,以它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环境,更好挖掘学生心理提供更大舞台,帮助教师开启学生心理之门,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得艺术能力。以下,我就新课程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快乐的学习。

如今的学生,能迅速跟着流行事物走,却很难快速主动的掌握课堂四十分钟老师讲的内容,原因在于流行事物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任何人只要对从事的某些活动有很大兴趣,他就能积极的去从事并完成这些活动。比如现在的学生特别喜欢卡通画,而且大多能画的栩栩如生,但如果在课堂规定时间命题做画,就会出现各种理由完不成。关键在于命题作业使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而卡通画中的人物都是学生喜欢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有兴趣去画。

艺术课的开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的学习知识。例:美术教材第十册上册《色彩的渐变》一课,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快乐大本营”中“情感传递”这一游戏导入新课,通过画线条表现人的四种表情,让学生把画线条和传递情感的游戏结合起来,师生“同嬉共乐”,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接受学习,继而对本课新内容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最后能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掌握知识。

二.完善人格的学习。

艺术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放到突出位置,而用“艺术能力”代替,这种能力包括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等。艺术课上,不能向传统美术授课标准那样以一幅画画的象与否来评价学生能力,而应以拓宽学生思维方式为重点。

例:《色彩的.渐变》课中讲授色彩韵律和音乐关系时选择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歌曲,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和歌曲相关的故事,达到美育过程中辅之以德育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观的陶冶起一定催化作用,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为国家的更加繁荣贡献力量,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真心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通过更好的学习方式,从生理,心理,都得到快乐,体会生活中的艺术,更好的掌握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