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春节(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7 17:33:02 作者:GZ才子

春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春节总结写作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年年都过除夕,每到除夕,家家挂起了大灯笼,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刚出生的婴儿,虽不会说话,但也“哇啦哇啦”乱唱;刚会走路的小孩,也疯了似的窜来窜去;刚上学的小朋友,也向长辈们讨要红包……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回开交:买菜的买菜;端菜的端菜;洗菜的洗菜;烧菜的烧菜,都忙着吃年夜饭呢!老人也收了儿女的礼物,开心得合不拢嘴。

家家都要吃年夜饭,我们也不会例外。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去买菜,采购零食,比如瓜子花生,还有灯笼什么的。下午,我们全家一起帮忙做菜,连刚上一年级的妹妹都要帮妈妈洗菜呢!

天黑了,放眼望去,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那声音好像众仙在打鼓,“咚咚咚咚”的,爸爸也搬出他买的烟花点了火,“嘭啪嘭啪”地放了起来。

除夕真是个让人兴奋,快乐,开心的日子,怪不得小孩子这么爱过除夕!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叶裹着,里面是糯米饭,但是在米饭里你可以加一些东西,肉肉呀、枣子啊、甜枣啊……都可以加进去。还有一种三角形的,跟我们这里包法都不一样,很长。那个三角形头很长很长,粽叶是绿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准备粽叶和馅儿,好包粽子。我本来是想学包粽子的,结果不仅没包成粽子,还弄得一团乱。

奶奶用熟练的手法包了一个粽子,我没看清,就叫奶奶再来放慢动作包。先将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将馅儿放进去,再拿一个粽叶盖住,最后用绳子绑好。哇,这样就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拿来一片粽叶卷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我加陷进去的时候,发现下面好大一个洞在漏馅儿。我马上把粽叶打开把馅儿弄出去,再重新包一个,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点洞都没有。

放馅进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气地看了看我:“你是来帮忙的,还是在捣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让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这样,奶奶才答应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将粽子从锅中端了出来,她随手拿了一个粽子剥开,放入嘴中,嘴巴一动一动的,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见奶奶吃得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既精致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当我手一碰到粽子时,便被这高热的温度给烫到了,我立马将手缩了回去。奶奶怎么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这么烫的温度,不愧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啊!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我想了一会儿:“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是为了将粽子扔进屈原尸体所在的河里,防止鱼虾、螃蟹等吃屈原的尸体。”

“哇,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议地说道。

“聪明人自然知道,而且这都是常识。”我不屑地回答。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时还带着一丝纪念!

文档为doc格式。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过大年,蒸饽饽。期盼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每到腊月二十六,一家人围着面板做起了大枣饽饽。揉面团、做面胚、挑枣鼻、插红枣,说笑间,大饽饽就下了锅。我们小朋友用剩下的面揉个“看锅老”、大人们帮忙剪个剩虫、刺猬,寓意来年有剩余。柴火在炉膛里噼啪作响,不多时,饽饽的香气便扑鼻而来。除了枣饽饽还要蒸莲子、米包、豆饽饽,走亲访友时送一送,比比谁家饽饽做得好看,尝尝哪家的吃起来更筋道,好不热闹。

过年少不了贴对联,“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爷爷总会精心挑选一副寓意美好的对联,贴在门口两边。每到三十下午,我就跟爷爷一起贴对联,红彤彤的对联一贴上,瞬间就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我们还会跟家里的老人学剪窗花,红红的纸在剪刀间穿梭,转眼一个美丽的窗花就做好了。我们把窗花贴玻璃上,美丽的窗花预示着幸福、吉祥和喜庆,这是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的活动。

年夜饭里的重头戏是饺子。奶奶和妈妈会在饺子中包上大枣、花生、硬币,饺子馅也有讲究要是白菜肉的,如果包饺子剩了财就预示来年财运亨通,如果剩了面就预示衣食富足,我们就争抢着吃饺子里包的东西,为自己讨个好彩头。每年年三十的饺子,都会把我的肚子撑成大皮球。一家人吃着饺子聊着家常,幸福又美好。

春节对我们孩子来说,最开心的要数拜年了。因为我们跟着爸爸妈妈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会收到大红包,就是“压岁钱”。每次收到红包,我都很“财迷”,高兴得合不拢嘴。不过我也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压岁钱捐出来,认领一个微心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小伙伴。

要说养马岛过年独有的习俗,那就是必须喝一碗热腾腾的“龙汤”了。所谓“龙汤”,其实是取“鱼化为龙”的吉祥寓意,取新鲜海鱼为料,加上鲜嫩的豆腐,大锅煮沸至汤色乳白,喝起来鲜美可口。“龙汤”是我们初一饭桌上必备的菜品,我们还会给长辈们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为大家送去快乐和祝福。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一个美好的明天又将开启。祝愿伟大的祖国再续美好华章,祝愿我们的明天越来越好。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穿上新衣、贴好对联、准备鞭炮、迎接新年。春节将至,鲜红的装饰与喜庆的歌谣遍布全中国,各地都有着不一样的过节风俗呢。

在广东阳江,祭祖是人们尤其重视的事。在各个村镇里,每户人家需要做的是,选出一两名代表去上香走村。

集结成近百人的队伍之后,再将上香、挑担、拿花篮、举锦旗等工作分配给每个人。

待到初六,大家披上新衣裳,系上标志性的红腰带,就能提上道具物品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路上鞭炮声连绵不断,各家的祭祖神台摆放在门外,盛满熟食的盘子放在神台两边,留下中间那个“灶台”上香。街坊邻居都站在门外,与队伍中的人们互相招呼拜年。

有些胆大的孩子,还常常跟在队伍后边,揣着几个小鞭炮,一个脚印炸一下,好不热闹。

队伍挨家挨户拜神祭祖,走完村子可还没结束。担子上的供品可不只是走场子用的,它总得提前有个盛大的归处。而这样的地方,无疑是寺庙了。而放供品,也是要再祭拜一轮了。

不同的规矩,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热闹,也有不同的欢欣。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六年级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不过要说最隆重喜庆的,那就非春节莫属了。

因为奶奶是北方人,我们家还是保留了除夕夜里吃饺子的习惯。还记得除夕那天,小孩子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随心所欲地看会儿春晚,玩会儿游戏;大孩子们难得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喝喝茶;老孩子们一起打牌,叹气声,欢笑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十一点左右,长辈们就很自觉的起身去了厨房和餐桌。我和妹妹去看时,只见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做饺子。爸爸正在大碗里和面,先往面粉里加水,再用手细细的和匀和开来,和好的面又白又软。奶奶在做饺子馅,把剁好的肉末,白菜和着葱花,酱油等调料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完成后色香双全。看着大人们忙这忙那,我也忍不住自告奋勇地参与了包饺子的行列。爷爷包的饺子个个精神抖擞,排成方阵站在桌子上,而我包的饺子却像泄了气似的,只好甘拜下风。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煮饺子,在奶奶的指挥下,饺子们像一个个游泳健将似的排着队扑通扑通地跳入沸腾的开水中,不一会儿便煮好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前吃饺子。在旧社会,普通百姓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而现在我们虽然每天都可以吃上饺子了,但是在除夕夜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仅是食欲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能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风俗,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

作者:向玉聪。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

饺子相传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原名“娇耳”,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的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他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许多百姓,发现他们耳朵都冻得雪白,他一到家就有许多登门求医者蜂拥而至,张仲景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乡亲们,于是他便搭起了医棚,盘上了一口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病,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包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娇耳”下锅煮熟,人们吃后顿时觉得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于是我便跃跃欲试,但是我一包就难了,不是馅少就是破了皮儿,要不就是包了个立不起来的“懒饺子”,我又气又急,心想莫不是这饺子故意和我作对,不让我包好,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是不是觉得难了,要有耐心,我马上就领会了,馅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果然,这次包得比以前好看很多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虽然很平常,但是其乐融融,你说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陕西,那里风景优美,有许多名声古迹,而且盛产酥梨。被称为“酥梨之乡”。

走进乡里,你仿佛来到了水果世界。一块块田里种满了果树和小麦,有桃树、梨树、苹果树、杏树、桑树等等。在田埂上、道路边、小院中,随处即可见。

有些人家还在院子里种一些蔬果,有青菜、辣椒、番茄、苦瓜、草莓、树莓……。它们依着时令顺序成熟,还有些人家在院后种三四分地的麦子。六月过后,后院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若是后院有一面老墙,常常会瞧见红蚂蚁和黑蚂蚁打架,我们便拿起树枝将他们分开,或是在夜晚发现在欣赏月光的蝎子。

夏日的傍晚若是你在外散步,准会瞧见老陕人家吃完饭的情景,他们座椅饭菜搬到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油泼辣子香气四溢,劲道酸爽的油泼面,还有肥瘦相间的肉夹馍……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饭香、菜香飘过了村村落落。香味勾出了我肚子里的馋虫。

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沏一壶茶,摘下几个自家树上的瓜果,品几口茶,吃几个水果,便开始娱乐活动,我们分成两队,分别去抓蝎子和金蜣。蝎子的两个大鳌一张一张的,全身成攻击形态,像时刻都要发起攻击。金蜣像一只迷你怪兽,十分可爱。

老陕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都有一片独特迷人的景色!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而我认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据说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时代转变,才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常见的红对联。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我和爸爸便下楼换上新的对联。

首先贴首联,我刚要把胶带横七竖八的贴在对联的前面时,爸爸拦住了我:“不行!这样贴不仅不美观,还不牢固,很容易让春联掉了。”说完,便拿过我手上的胶带。那应该怎么贴才能贴得既牢固又美观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见爸爸双手拿着胶带,将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胶带两角像包粽子一样向里对折,再粘在对联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余三个角上也贴上,再挂在墙上,一个张对联就贴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没有掉!我也没闭着,赶忙把其他对联都贴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准备像以往一样倒着贴,我马上说道:“爸爸,今年我们正着贴吧!因为这样福字不歪,财源进来嘛!”爸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贴好了福字。

这一次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次过年,因为,它让我知道原来贴春联也有技巧和学问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在宁波,春节每户人家都要吃汤圆,尤其是大年三十。吃汤圆,预示着团团圆圆,吉祥幸福。

在宁波,汤圆不仅只有芝麻这一经典而又美味的馅料,还有猪肉馅、虾仁馅等等好几种馅料,而且每种都很好吃,吃的时候可以撒上嫩黄的糖桂花,香味飘得老远,白生生、胖乎乎的、好看又特别好吃。

汤圆刚出锅,肯定是很烫的,肯定是不能大勺大勺往嘴里灌的,吃时必须稍凉几分钟,小心翼翼地咬开一口,缓缓地送入口中,伴着一股浓浓的香味,咽下肚子,心里就觉得舒服极了。

关于爱汤圆,还有一个十分悠久的历史。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兴起的一种食物,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兴趣。因为这种糯米团在水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沉子”,后来有的地区把它改成“元宵”这种名字。

如果你们到了宁波,一定要吃一下我们宁波的汤圆哦。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春风温暖屠苏。

成千上万家庭的学生日。

老桃换新桃。

描述了中国人庆祝春节的盛大节日场景。鞭炮声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商务人士。放鞭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们在除夕放鞭炮,在新的一年里大赚特赚。然而,根据旧习俗,对财神的尊重应该是第一位的,鞭炮应该放在房子后面。传说如果你想发财,只有在最后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才会真心实意。

我的家乡浙江和中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春节也有同样的习俗。例如:

除夕熬夜或通宵。

中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俗称“年年”。守年夜饭从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吃,有的人要吃到深夜。根据宗八《荆楚岁时记》,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年夜饭的习俗,既有送别之感,又有似水怀念逝去岁月之感,更有给即将到来的新年送去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

除了这些,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拿其中一个。

赵天蚕。

又称“田里烧蚕”、“田里烧财”,是江南地区流行的拜年民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绑着火炬的长杆立在田间,火焰用来拜年。火焰若旺,预示来年大丰收。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风儿一吹过,花儿便绽开了笑容。鸟儿在枝头一唱,万物复苏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常德的春节风俗吧。

我最盼望的节日便是春节,在春节里,要装上灯笼,贴上对联。那一个个的大灯笼,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欢迎,还有那对红红的对联,还有贴上倒过来的“福”。全家都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当然,过年哪少的了压岁钱,对着长辈们大声说祝福:“新年快乐!”你便会得到许多红包。孩子们也会在外面玩得快乐,穿上过年的新衣,举着灯笼。不过,小孩们也会玩各种各样的鞭炮。

我们常德有在腊月除尘之俗,一旦是腊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户户可要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旧换新。这可是传统的卫生节。

除夕时,家家都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当然,我会买一些小小的鞭炮来放。在十二点的时候,烟花响了起来,我们站在那里观看着,美丽极了。嗨哟啊等着财神爷的'到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门打开。对于我来说,除夕最热闹。

后面的几天,小孩都要去买小鞭炮和零食,以免过年饿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团圆饭,全家围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丰富多彩,大鱼大肉,有鸡、鸭、鱼、青菜、海带、肉丸、香肠等。味道好极了,特别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常德春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描写清明节的。那我今天就要说说我家乡清明节的风俗了。

清明节的第一件大事肯定就是扫墓了,一大家子收拾好后,一齐赶往南山祭拜老祖宗。首先祭拜的是太姥爷,祭拜时态度要虔诚,首先在地上铺几张报纸,由长辈先跪,跪拜三下后再起来。最小的我当然是最后祭拜。全程中,忌欢声笑语大喊大叫,这样是对老人家的不尊敬。祭拜完后,再由老人家生前最亲的人对着墓碑说几句亲和、吉祥话,表示祝福。

祭拜完后,按照家乡的风俗,一大家子人都要去饭店吃饭,也是以此祭奠已故的亲人。

来到饭店后,全家人一齐坐下,小孩子们都要坐在一起,而同龄的长辈要坐在一起,显得有规有矩,在老人家面前当然不能没了礼貌。

等菜上了桌后,最大的长辈先动筷子,随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吃。饭桌上不可以做一些小动作,那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待到长辈们想喝酒时,我们这群小孩才有发言的机会。给长辈们倒酒是隆重的,同时也是愉快的。先给最大的长辈倒酒,要说上一句:“祝您万福金安,健康长寿。”然后依次从右往左倒,千万不能倒洒了,要不然就预示着不吉祥。孩子们倒酒也是有规矩的,哥哥姐姐先倒,接着是弟弟妹妹倒。整个吃饭时的气氛尽显家庭和睦。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洛阳,那里有闻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习俗,今日,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

我说的家乡,当然就是中国,大家可能会奇怪,我说的是洛阳,怎样跟中国扯上关系啦,别急,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洛阳是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嘛,当然跟洛阳有关系。

中国的习俗,(也就是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今日,我就为大家介绍重阳节:

据说,重阳节的来历是关于一个叫桓景的人,那年,河里出了一个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仅有桓景活了下来,他决定为民除害。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名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练习剑法,最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瘟魔又来捣乱,桓景急忙回家,让大家拿着茱萸叶又让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后带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来啦,他追上了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感觉头晕眼花,这时,桓景用宝剑在后面把瘟魔给扎死啦。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挂花灯。

终于到元宵节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节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汤圆,就问:“我们为什么要做汤圆?”爸爸回答:“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汤圆,也叫元宵。”我又问:“为什么要吃元宵呢?”爸爸接着说:“在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接着,爸爸又说:“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而成。它们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汤圆。”

不知什么时候,汤圆已经做好了,我们吃了汤圆就去挂花灯,这时,弟弟问:“为什么要挂花灯呢?”这个问题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挂完灯以后,我去上网查询,这才知道,原来挂花灯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是这样的:古时有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听后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这一消息。人们就决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下凡时,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才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便会挂花灯,还真是有趣啊!

红红火火的元宵节过去,中国人的新年也就过完了,多么难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远记下这美好的夜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最喜欢过的是新年,今天,就让我来对你说一些新年风俗吧。

一进入腊月,走在各个小区,大家便可以看到不少居民家的阳台上挂满了腊肉和香肠,企业也挂起了灯笼、贴好了春联,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氛围。

“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新年龙灯游万家”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两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到今天,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风俗。“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止是一种民间艺术,还包含着对龙的图腾和对新年的祈福。但目前,大街小巷上,却极少有盘龙灯的了。

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为春节做一些筹备,大多数人家要磨粉、做年糕,还要腌制和晾晒鱼干、腊肉等传统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时还拉着我帮她做活。?父母放假了,还会给我带一些“年货”。父亲的朋友都送来各种海鲜,吃都吃不完,怕坏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这家送来的给那家,那家送来给这家。

从“除夕”开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大家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我的亲戚们都来大家家串门,喜悦的环境一直可以延续到元宵节。

“正月初中一年级”是新年。大家欢欢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早餐时,全家人都要吃汤团,含义“团团圆圆”。而且客厅的桌上一直摆满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水果等等食品,让我一饱口福。

“正月初中二年级”开始,大家便走亲访友,大家都开高兴心地收红包,而父母却送礼物、发红包。

大约到初七,父母就要上班了。而大家学生则是过完“正月十五”才报名上学,新年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的开端。在我的家乡,这一天会有祭灶等习俗。

说起这祭灶,可有不小的来历呢。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

在以前,每每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都在灶神像上涂上融化好的糖稀,谓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寓意。

在我们的家乡,这一天,晚饭还要吃汤面条,但这刚做出来的第一碗汤面条,可不是随便吃的。这一天做出来的第一碗要给灶王爷以及逝去的亲人吃,并在此愿义愿义,趁着这个机会请求保佑家中子孙。

这一天,卖烧饼的店铺最挣钱了,一大早就能看见一群人围在铺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见减少。任凭老板的手再快,也比不过那些买烧饼的顾客。总结下来,这一天赚的钱,可是平常工作四五天才赚的。

早些年,在灶王像上涂得糖稀,就是现在的灶糖。它的外表是长方体,里面是麦芽糖,裹满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白芝麻的香与麦芽糖的甜融合在了一起,美味极了!

但灶糖咬下去会掉很多渣,聪明的人们将烧饼夹着灶糖吃,既有了甜味也有了咸味,灶糖也不会掉渣了。

小年的到来,让人感觉到新年的即将来临,过完这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之后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蓝蓝的大海,大海最美;晴朗的天空,白云最美……”这首歌歌颂了我最最亲爱的故乡——威海。威海是一个沿海小城市,但是它有着许多不同的风俗,多彩多样,我也尤爱它的不同风格,时而神秘,时而静美,而我,喜欢船和海。

在威海最有生命力的就属船了。渔民们把它看成自己的好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为新船点睛则成了最有意思的事。我来到港口,只见有条船在岸上,正在奇怪之时,又注意到了船头上似眼不是眼的凸起,那个凸起有一个黑圈,黑圈里面净是白色。

我靠近了一点儿,发现一旁的平房里走出来了一队人,领头的最风光,大概是船主。他的手里有一支沾了不少墨的大紫毫,后面是一队极整齐的锣鼓队,一群人把新船围了起来。大红的鞭炮登场,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有人上前一步:“某船长择今黄道吉日,将……下面请船主为新船点睛!”又是一串大红的鞭炮,噼里啪啦。只见船主上前一步,毫不掩饰他的开心。众人一起鼓掌,我也跟着鼓。船长手持大紫毫,一步步极认真、极严肃地走到船头前,躬下身来,右手持笔,给那两个凸起在正中点了两笔。

鞭炮再次登场,噼里啪啦。这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生灵诞生了。众人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一齐给新船披红挂绿,直到满满当当,再也挂不上什么了为止。有人喊了一声:“来!大家一齐把新船推下海去!”众人你肩抵我肩,我肩抵他肩,一步一步地把没有浸过一点水的新船推下海去。船在水里,似乎真的是一条灵动的大鱼,摇着鱼尾,在说你好,仿佛在这世间又有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样的风俗,是独特而别有意义的。我也好像一条鱼,默默游在大海中……。

“威海,我爱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