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教师调研报告(实用23篇)

时间:2023-12-18 19:49:09 作者:GZ才子

当前,进行调研报告已经成为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下列是一些实用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温岭、淳安两地教育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温岭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990.4亿元,居全省第9位,但教育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淳安是省重点扶持的加快发展县,是我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市、区),但经济总量和教育资源总量都不大。选择这两个市、县作为调研对象,可以以点带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解决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温岭市、淳安县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党管教育、党管人才,以党建促师德,积极开展学校党建工作,有效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习优秀教师、师德群体创优、争做教育铁军等专题实践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十大“感动教育”人物(群体)等。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把好教师进口关,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实行逢进必考、好中选优。重视教师的专业研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训制度,强化新招录教师的职前培训,选送骨干教师赴海外研修。温岭市规定新招录教师统一参加“4+1”模式培训,培训不合格不予转正。淳安县规定教师出国培训不受“三公”经费指标限制。统筹推进名师名校长等骨干人才梯度培养,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淳安县每年投入130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

教师收入逐年增长。两地在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持续提高教师收入待遇。温岭市从20xx年开始设立4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一线教师的绩效考核奖励;20xx年提高到9600万元,20xx—20xx年全市在编教师年人均收入(含五险一金)分别为11.49万元、12.62万元、14.15万元。淳安县20xx—20xx年在编教师年人均收入(含五险一金)分别为9.85万元、11.97万元、13.5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发现,两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体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数量不足。数量不足既有绝对数量的不足,也有结构性的短缺。

首先是绝对数量不足。我省教师配备在数量上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各地小班化教学成为常态,即使在学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班级增多,配备的教师势必要增加。同时,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城市化的推进,学龄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而且不断往城市集聚。为此,各地都新建、扩建了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随之凸显。如淳安县近2年计划新建、扩建5所学校,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可供调配,教师缺口达100多人。温岭市也面临新建公办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师可供调配的问题。另外,由于我省山区、海岛较多,再加上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规模中小学校。这些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少,不能按一般的师生比来配备教师,往往出现既缺教师又“超编”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剧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其次是结构性短缺。结构性短缺主要表现为性别结构的矛盾。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72.84%,其中34周岁以下育龄女教师占女教师总数的55.63%。学段越低,女教师比例越高。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女教师生育请假导致的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此外,我省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不同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物理教师普遍富余,地理、技术等科目教师则出现不足。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是工作积极性问题。受社会价值多元、职业荣誉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把教书仅仅看作一份谋生的职业,教育理想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缺少长远的目标,从教热情有所下降。其次是专业素养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有些教师还是老观念、老办法,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储备,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专业知识“老化”的现象,影响了改革的成效。从区域差异来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城市教师,水平不高问题更加突出。农村骨干教师不断流失,让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的“怪圈”。20xx年至20xx年,全省从农村学校调到城区学校的教师占调离人数的34.5%。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既有教师队伍建设内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从内部原因分析,在招生环节,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主观意愿不强。当然,这也与师范类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有关。在培养环节,主要存在重知识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缺少责任感、使命感。教学实习只有短短8周时间,真正能够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实践机会很少,教学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在准入环节,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教师招聘普遍允许非师范生报考,非师范生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并不难,师范生培养与教师招录脱节、错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淳安县最近一批招录的160名教师,师范生只有60人,而非师范生为100人。大量师范生最终没有成为教师,造成了师范教育资源的浪费。在使用环节,普遍反映教师的职业并不轻松,除正常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额外的工作名目繁多,占用时间和精力很大。据温岭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反映,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间,上级组织学校开展的示范创建等各类各级达标、评比、检查达20余项,老师们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应付。在培训环节,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工学矛盾导致学时不足、远程学习监管不严、培训机构敷衍塞责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不能很好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从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是教师地位待遇偏低导致职业吸引力下降。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文件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近年来,各地教师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但由于公务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情况不同,最终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弱化。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下降。再次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老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四是城乡差距加剧了农村学校的进人难、留人难。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不均衡发展,城市生活便利性、人文环境、职业发展机会、子女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这些因素都在促使农村教师流向城区学校。定向生从教、农村特岗教师等成为大多数人的“临时安顿”,而非真正的“职业终点”。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又造成农村地区适龄学童流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

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有些由来已久,有些则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增量”文章。进一步优化各地学校布局,确保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分布状况、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等相适应,改变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局面。对偏远农村的极小规模教学班、教学点,也要审慎布局,科学安排教与学,力求在质量和覆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结合新时期新特征,综合考虑城市化进程、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区域内现有编制存量,适当向教育系统倾斜。同时,要严肃清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挤占的教师编制,加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任职任教管理,清理被非教学岗位挤占的教师编制,为教学岗位腾出更多编制。推动教育系统“员额制”管理改革。鼓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社会力量购买教学资源或管理服务等,缓解编制压力。

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存量”活力。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试点,盘活现有教师编制存量,突破试点中出现的瓶颈,抓住“管”“聘”关键环节,引导各地公开公平公正地配置每所学校的教师编制和岗位结构比例,解决结构性短缺和区域性矛盾,有序推进教师合理流动。逐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推进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校长年薪制,加强校长专业化队伍建设。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的自主权,将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有条件的学校,在高级职称评审中进一步提高学校对教师评价的话语权,实现使用人与评价人相统一,让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得到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做强师范教育,把好师资“源头”水准。大幅度增加现有师范院校的经费投入,支持师范院校办好师范类专业,提高教师培养水平。适度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力度,引导立志扎根教师行业、服务乡村教育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设师范专业。选择部分师范学校开展“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的培养试点,适应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需求和高考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提升培训质量,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以师德师风建设、知识技能强化和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入职常规培训、中年教师价值认同、骨干教师转型升级等常规培训,优化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提供开放共享的菜单式培训,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敬业又专业的教师队伍。推动省、市、县优质培训资源重心下移,建立送培训下乡入校制度,对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经常性定期指导,达到科学引领、雪中送炭的效果。完善中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与企业实质性的产学互动,提高中职教师培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鼓励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针对一线教师教学需求,研发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专题培训项目与课程。

落实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按照《教师法》和中央文件有关规定,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明确“不低于”的标准和统计口径,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统筹整合现有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农村教师特岗津贴、乡镇工作人员补贴等政策,按照越是边远艰苦待遇越高的思路,优化农村教师待遇保障。研究改进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指导学校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加强人文关怀,创造教师乐教“环境”。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诸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要切实为教师“减负”,从物质上、情感上、心理上予以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避免简单地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尽量减少教师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超负荷工作量,精简优化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切实关心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鼓励农村学校利用自有土地或校网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集体宿舍,解决广大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为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师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xx县教育工会把发展自聘教师入会列入xx年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县教育工会组织人员就全县自聘教师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通过走访和座谈,确定了以“党建带工建”的形式做好农村中心幼儿园自聘教师入会工作,为维护农村中心幼儿园自聘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学前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发挥了工会应有的作用。

1.xx县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辖10镇5乡。全县有公立幼儿园22所,其中农村中心幼儿园17所,下设96个村幼儿教学点。公办教师166人,自聘教师364人。我县学前教育儿童80%以上在农村幼儿园,42%以上在村幼儿教学点。

2.xx县在1999年就出台了《xx县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幼儿园100%公办。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一乡镇一个农村中心幼儿园,一个中心一个法人,辐射管理至行政村幼儿教学点的管理模式。

3.为保障农村中心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县政府为所有自聘幼儿教师办理了“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逐步改善幼儿教师工作环境(配置办公电脑、安装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自聘教师福利待遇。并从xx年开始,每年为农村中心幼儿园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提高保教质量。

4.从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县农村中心幼儿园所有自聘教师大都没有入会,而在编幼儿公办教师作为会员只是参加所在乡镇中心小学的工会活动。农村中心幼儿园尚未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对自聘教师群体的关注度不够所致。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县教育工会常委会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做好农村中心幼儿园的工会工作展开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大家在统一认识后,将发展自聘教师入会列入了xx年工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到5月底,在个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364位自聘教师都愉快地加入了工会组织,并领到了会员证。

2.中央组织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了以“党建带工建”活动。要求通过加强党建带工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工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坚持在组织建设上带,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由于我县农村中心幼儿园的教职工人数大多不足25人,建立独立的基层工会条件还不成熟,幼儿园党员很少,且党组织关系在所在乡镇小学支部,参加小学党支部活动。因此,我们确定了以“党建带工建”的形式组建幼儿园工会小组,在17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组建作为所在乡镇小学工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会小组,纳入到小学工会工作管理中,新会员按规定交纳会费,幼儿园工会小组长列席小学工会委员会每月例会,小学工会主席每月要到幼儿园走访一次以上,了解自聘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与园长的沟通交流。各学区工会工作委员会在对本区的自聘教职工情况摸底之后,及时召开本区小学工会主席和幼儿园园长联席会议,布置发展自聘教师入会有关事项,要求维护好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3.我县xx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目前,农村中心幼儿园和村教学点正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幼儿园的布点更趋合理,办园条件不断优化。由于政府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更多的精力投向提高办园水平、提升办园内涵上来,有效促进我县学前教育特色化发展。农村中心幼儿园工会小组的组建,极大地调动了自聘教师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们都说早该入会了,虽然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文体活动早已一视同仁,而入会后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为今后进一步参与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4.落实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总体要求,农村中心幼儿园要逐步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本园各项规章制度和奖励办法,小学工会主席要到园指导并参加会议,力求相关制度科学、民主和公正。切实保障自聘教师的合法权益。

总之,依法维护自聘教师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农村中心幼儿园工会小组组建之后,工会的活动经费如何筹集?如何尽快建立教职工大会制度?如何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工会的作用?让我们围绕学前教育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工会工作,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教师调研报告模板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组通过组内选拔推选出张兰、林忠华两位老师参加了全校赛课。现将整个活动总结于后。

一、参赛教师重视,全组协助。

参赛教师重视,在赛课的各个环节全力以赴,全组参与备课、试讲等各个准备过程。

二、在赛课的课堂中,我组的参赛教师体现了以下特点:

1、贯彻新课标,按照问题探究式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2、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在探索、创设情景等环节中的作用,并在实验中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3、精心设计问题:(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层次性原。

4、能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基本功还需提高:如课堂的控制能力,和学生的交流能力等。

2、关注学生不够,还需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由于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短板”,任课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之余,难以留存保障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自我提升的学习精力,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安排,在客观上制约了学习、科研活动的有效展开,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滞后于现实教学需要。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参加高级别培训机会的比例较低,缺少专家专业引领,获取最新教学、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想进一步学习提升,缺少指导。

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数量上的保证是基础工作,也是基本要求。据调研统计,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现有思政教师x人,专业为政治学科的老师仅占53.5%,50岁以上的教师占41.6%。小学思政课教师数为238人,专职教师数仅有9人,兼职教师高达95%以上。中学稍好一点,思政课教师共23名,专职21名,兼职及其他2人,但是85%教师超工作量,师资力量也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专职教师的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堂的有效发展。这会导致孩子从小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思政课教学优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教学状况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四是思政课教学效果欠佳。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兼任,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明显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趣味性,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由于缺乏专职的思政课教师,有时干脆将思政课变成自习课或者电影课。

二是缺乏专业培训。小学思政教师大多数为语数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对保证思政课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优化改进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虽然有过相应培训,仍有困惑,仍然需要系统专业培训。

三是自我提升机会不多。由于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短板”,任课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之余,难以留存保障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自我提升的学习精力,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安排,在客观上制约了学习、科研活动的有效展开,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滞后于现实教学需要。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参加高级别培训机会的比例较低,缺少专家专业引领,获取最新教学、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想进一步学习提升,缺少指导。

一是思想认识尚有差距。部分学校领导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管理缺乏规范性,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二是仍未突出思政课的教学地位。因在课时分配及中考分值上均占比不高,导致“不考试就不重要”“思政课是副科”等观念,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被语文、数学等学科挤占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教育惩戒权仍不清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缺少抓手,教育惩戒如何施用缺少规范指导。

党工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统筹推进。

体育教师调研报告

我是_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x级x班实习生_x,从2019年x月到x月x日在_市第x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深受校领导的照顾和关怀,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负责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指导老师和校领导给予了帮助和指导,指出不足和学习经验。

一、实习目的。

在的实习过程中,能有着许多收获和欢乐,但也有着苦涩和教训。这些成功的经历将激励着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大成绩,失败的经历将使我努力去改变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好,这一切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二、实习内容。

我的实习生活是从x月x日开始,到x月中旬,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由于个人原因请假一个月,这使我有机会在刚进入学校的初期基本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学校的管理模式外,能进一步接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能更多地走进教学的课堂,丰富了我的实习工作。

刚开始我所讲的课都是指导老师给安排的,语文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古诗、词及说理、写景的文章,数学讲讲基础课和一些练习课。由于是进入了一所较好的小学,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刚进去有些不悦,压力好大,备课感觉不知如何更好的安排教学环节,为了保证第二天上课的质量,学课到10点。在一开始的几周内,备课都要到10点,真的很辛苦。

就这样通过近两周紧张而充实的适应,我逐渐学习和适应了学校工作的节奏,熟悉了学校的作息时间。另外,通过大量的与学生接触,逐渐地认识了他们,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家庭状况,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上保质量也提高了,也使自己在指导老师的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与认可,自己非常开心。这一切让我深深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也只有尽了自己的努力,才能将工作做好,做扎实,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让我走到了教学的第一线,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不易。

通过观模课的学习以及自己亲自走到教学第一线,使我认识到:

1、课前一定要认识到进行扎实的备课和精心准备的必要性,这样上课才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不紧张。

2、课堂上要注意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如果课堂秩序很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影响成绩。

3、上课时态度要从容大方镇静,采取恰当的姿态语言帮助说话,从而使教者更加具有激情,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轻松氛围中学习。

4、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往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5、在课后要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以及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评价和总结,对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6、每一节课后,都精心选择份量适当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并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作业的优缺点,批改作业时要给学生写批语,态度要慎重,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认真听取班主任介绍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尽快熟悉班主任的具体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学习运用教育理论职业道德,和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能力,认真学习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1、维持日常秩序,保证课间的秩序,以及放午学和晚学的学生下楼的秩序,保证同学安全出校门。

2、开展主体班会,每周都要开展主体班会,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对上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的检讨,以及下周的工作安排,每周都要进行评比,都有标兵班、挂小红旗。

3、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个别学生不写作业,家长又没时间检查或没有在家乡身边的长托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及感情思想交流,找明不写作业的原因,劝其改正、进行说服教育。

三、实习总结。

我原本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是很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总是喜欢独来独往,这种生活习惯也许在学校生活中不会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学校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处理就会把工作做好的。由于自己性格的原因吧,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总结教学经验,然而,与人交流沟通正是你全面了解学生,总结经验的良好途径,也是你总结班级管理与如何讲解知识的重要途径,也许我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用更多的自我思维代替相互交流。但是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学会相互交流和深入沟通,交流、沟通是一种智慧,养成一种良好处事的生活方式,我会慢慢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交流的智慧,养成良好的处事方式,这一切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的乐趣与辛苦,同时,他使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变为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教学。真是“实践出真知”啊!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炼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在实习中逐渐变得有能力、有信心。

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快乐!

这次实习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后的实习中、工作中更好的运用自己,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职业调研报告

1、职业简介:

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我认为具有三种重要的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包括一般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之贯串于自己所教学科之中。然后再对各种不同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除此之外专业知识则要求教师必须广、宽厚,这是对教师专业过程中的第二次分工,更加细化了教师的工作。

实践知识:都说实践出真知,所以教师除了具有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在全面透彻地理解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还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书本知识不再空洞。

教育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掌握过硬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本着教师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出发,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环境简介:

从硬件方面来说教师的职业环境一直都是不错的。比如有专门的办公室、夏天有舒适的空调,办公室里也有芳香四溢的花卉植物作以点缀。每个教师都附有多媒体,给课程增加了丰富性并且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

2、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在教师职业的队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都是冲着教师这个职业良好的工作待遇而去。并且现如今越来越多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频繁发生,许多教师已经不单单是把精力放在教育学生身上,而是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变化,现在教师队伍里素质也是层次不齐,不乏有有一批素质低、作风不端正的人出现。教师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也非常盛行。教师之间帮派斗争也是存在的,评先进和职称的时候同事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所以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把关,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负责。

1、机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所以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2、挑战:

我选择教育这个职业并想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本身对学校生活存在美好的回忆,喜欢与学生之间单纯地相处。而现在随着就业环境的严峻,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所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另外我国教育职业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沿海地区教师资源丰富而偏远地区急缺教师教师供求不平衡。

1、教育教学能力:

身体条件方面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普通话水平方面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普通话授课。

职业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学习要求方面非统招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上岗资格,要经过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生产实习教学法(实习指导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求)等课程培训,并经考试成绩合格。

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教师上岗资格证,同时有公共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心理学证书。

2、岗位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至少为大学本科文凭,高等教育的文凭要求更高,依情况而定。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

3、上岗条件:

思想品德条件方面热爱祖国和职业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学历条件方面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我心中所想。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则必然会拼尽全力去做好。我认为我有能力胜任好这份工作。虽然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这些外部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更应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教学方面:

每天都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能完成其教学目标,尽可能实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地把传授知识放于第一位。关心和爱护学生地成长与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

2、育人方面: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来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脑力成长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健康正直的成长,不会误入歧途。

通过网上调查得知一所普通初中的普通老师一年的工资除去奖金和各种节假日发的物品或钱,大概5、6万,公务员基本一样,而且还有补课费、课时津贴,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有完整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等等。教师这个职业相对于比较稳定,很多人也是看中它有可观的退休工资。

通过行业背景知识、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业的任职要求、工作内容、薪酬等方面的了解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择业与就业起到了更理智的分析。我认为现代大学生不能盲目选择就业,要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能力出发,理智就业择业。我们要摆正心态,积极热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勇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是一次成长,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一步步成长。

教师工作调研报告

地处xx省xx市北部,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3个镇247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5.5万人。

近年来,彬县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先后通过陕西省教育强县验收,成为陕西省首家“双高双普”达标县,xx年全省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现场会。幼儿教育事业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截止xx年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60所,其中公办8家,民办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园14115名,其中公办4049名,民办10066名。在岗教师931名,其中正式编制254名。全县共有省级示范园1家,市级示范园2家,该县已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免费教育序列。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该县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1、总体数量增大。截止xx年底,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共有教师931名,较xx年增加了285名,基本上能满足14115名幼儿入园的需求,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素质得到了提升。截止xx年底,在全县931名教师,本科学历62名,大专学历360名,中专学历509名。较xx年本科增加43名,大专增加260名。有小学高级教师32名,小一以下(含小一)222名,县级教学能手12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县级骨干教师15名,县管专家2名。

3、待遇得到了改善。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县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随着其他事业单位员工工资而增长,月工资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900元至1500元之间。待遇明显的得到了提高。

4、保教能力名下增强。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和园本培训的开展以及教师从教年限的增加,保教能力明显增强。

5、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在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连续从教五年以上的能占百分之六十。说明大部分人能安心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该县幼儿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幼儿教师缺口很大。

截止xx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14115名,按照国家规定师幼比1:6计算,全县应有幼儿教师2353名,而实际有教职工931名,还差1422名。按照两教一保的编制,全县共有318班,应有幼儿教师954名,而实际有931名,还差23名。这不含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

2、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该县的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是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在一所公办幼儿园中,全园60名准专任教师中,无一人能全面通过幼儿教师的6项技能测试,懂得阅历键盘超不过10人,能进车型折纸的不足20人。这一现象,在民办幼儿园中更为突出,教师学历虽然提高了,但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不强,逻辑性较差。

3、临聘人员多,教师流动性大。

在全县60所幼儿园中931名教师中,有正式编制269名,即使在全县两所最大幼儿园中,共聘任临时教师50名。由于这些临聘人员工资在900至1600元之间,与正式教师差距很大,加之寒暑假没有工资,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随时就有流失的可能性,这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困难。即使在平时的工作中,临时人员缺乏主人翁感,缺乏归属感,影响着幼儿园的工作。任何一个团体,要谋求发展,必须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团体成员。而在现实中,诸多幼儿园都面临着教师随时流失的可能。

4、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全县幼儿教师中,虽然大专本科学历比比皆是,但真正是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是凤毛麟角,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更少。在公办幼儿园中,教师已转岗居多,有一部分是师范专业毕业的。而在民办幼儿园中,学医学林学水者居多,还有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的。这些驾驶连基本幼儿教育学心理学都没学过,对幼儿教育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更谈不上应用。保育保教活动的开展凭经验办事,不能遵循科学的规律办事。

5、幼儿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

在全县931名幼儿教师中,男教师90名,占10%。女教师841名,占90%,男女比例1:9而这些那教师基本上在幼儿严从事是管理工作或后勤服务,教学一线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教师。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清一色的女教师在培养幼儿勇气胆量等方面存在欠缺,长期使幼儿生活在清一色的女老师的氛围中,容易使幼儿性格女性化,是孩子性格产生缺陷,犹如一个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6、幼儿教师整体事业心成就感职业幸福感不强。

由于受世俗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和社会上,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哄孩子的文明保姆,缺乏对幼儿就爱哦是职业的正确认识,影响到教师对从事职业不想中小学那样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由于在工作缺乏名师骨干教师引领,好多教师忙于上班下班,缺乏对自己职业规划,是的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看不到前景,从而缺乏事业心,成就感,进而缺乏职业幸福感。使许多教师为工作而工作,为生活而工作。

在认识到幼儿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后,笔者经过思考后,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有计划从省市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招录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逐年改善幼儿教师结果不合理的现象。在招聘过程要招录一定数量的男教师,以改善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在财政和编制制约前提下,要鼓励各园到师范院校招录学前教育专业的临时教师,为了是临聘教师素质得到优化,对于工资,县财政可分但一部分。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要大力争取把幼儿教师纳入其中,特别是临聘教师,特别对于经适房廉租房等方面,要积极为教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是教师有归属感。

2、加大对幼儿教育宣传。增强教师的自信心,职业幸福感。首先,要大力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认识到幼儿教育重要性,改变公众对学前教育认识。其次,要大力宣传国家学前教育的政策,使人们认识到国家把学前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再次,要大力宣传那些在幼儿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人和事。第四,在评优树模方面要对幼儿教师予以倾斜。

3、规范幼儿教师聘用程序,保障临聘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于临聘教师的聘任,要在劳动部门备案,督促用人单位为其缴纳“三金”。

4、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于新任教师,要坚持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学习指南》、使其熟悉幼儿园一日工作规范。对于现任教师,要坚持立足岗位,立足课堂,立足幼儿保教活动的开展,开展形式多样业务技能比赛活动,提高其业务技能。在条件饮虚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教师到知名幼儿园参观学习,听课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可采用置换培训:与知名园所结对后,将知名园所教师派到自己园所,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示范引领,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将自己园所教师派往知名园所,通过跟岗培训,参与名园的保教活动,回园后进行引领。其次,要鼓励青年教师在学前师范专业院校进行学历培新提高。要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蹲点调研报告

按照市组工干部入村蹲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6月14日、15日两天时间,我到乐业镇盛昌村开展工作调研,蹲点工作期间,我深入到田间地头、村里户外,通过走访座谈、交流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对所驻村屯基本情况、村委班子建设、党员队伍作用发挥和群众关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目前总体情况,村民生活富裕、村容建设良好,治安秩序井然,百姓生活水平及村级建设整体呈良性发展。

一、基本情况。

盛昌村位于乐业镇东5公里处,由盛昌、平山和友谊三个自然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全村人口约321户、1053人,耕地面积22400亩,国有收费土地3500亩、林地1800亩;村级活动场所150米2(含村卫生所),村民活动广场500余米2,村建房屋砖瓦率达35%;党支部书记刘成顺,村主任盛仁贵,两委成员10人、平均年龄45岁,党员38人,其中盛昌村党员11人、平山村党员13人、友谊村党员14人;人均纯收入9250元,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产农作物为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分别为3400亩和17500亩,种植业转深加工企业1个(盛昌烘干厂),肉禽屠宰加工厂1个(平山村),发展养殖大户7户(养羊、养猪),畜禽总数约3100头(只)。

二、村级发展建设现状。

三个自然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村级整体建设发展在全乡镇占中上游,现各村基本上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关呼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及网络都已得到根本解决,现已实现全面畅通,保证村民及时了解党的政策信息及外界情况,全村村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村容建设良好、治安秩序井然,三个村屯都不同程度安装了视频,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受到村民重视,村民生活垃圾能够集中堆放处理,住宅房前屋后空地绿化渐增,党和政府支农、惠民政策得到了村民理解和领会,在现实行动中思想能够统一到全社会发展大局上来,在治村建村过程中,村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明显,在完善村级建设和发展规划思路方面,村两委班子领导能够从全局考虑,全面领会上级精神,做党的政策宣传者、推行者和实践者,群众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较高,民主法制意识也越来越强,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也倍受群众关注,对创业富民、科技兴农信息渴求度日趋增长,村建群众活动基础设施不足,交通出行、孩子上学、科技增收等问题依然困惑村里整体发展。

三、村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三个村屯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人均土地分配不均,由于历史原因,盛昌村较平山、友谊村土地多,近几年,随着粮食增产增收,三个村屯群众生活逐渐拉开距离,平山村由此上多次上访力争;二是友谊村内仍是土道,给村民生活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村里卫生整治较其他两个村子差,村民生产生活都受其影响,特别是种粮、卖粮时节更是苦不堪言;三是平山村由于土地分配不均衡、村务公开等问题多次上访,村两委班子工作被动、深感棘手,工作方法单一不深入,只局限于就事论事,主要问题得不根本解决;四是由于多数家庭陪读居住市里,现在市里买楼户已占40%左右,除农忙时节村里居住多数为老人,村民活动开展不起来;五是村级活动场所少,村委办公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投入扩建,配套设施不够健全,村医疗卫生条件差,还达不小病不出村的条件要求;六是村两委班子年龄大、缺少活力,从工作能力到创新意识已不足以与工作发展相适应,需要新生活力充实班子建设,更新观念、创新发展;七是村里发展建设缺少活力,看不到热火朝天建设新农村的景象,科技支农、外援信息馈乏,农副业生产增值增收不明显,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不高、产值低下;八是村容村建设不规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还有距离,优化环境、低碳生活意识不强,村居个别外还有垃圾到处堆放,牧养管理水平低,存在到处便溺现象;九是村文化活动少,主要原因是缺少专职人才组织,村里文化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出现各自为政”、“自娱自乐”现象,最为平常的就是坑头麻将、坑尾酒;十是外援指导不到位,党群、干群还需要进一步勾通,达到内外统一、上下同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合力不够,存在各顾个、政令不统一现象。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村级建设投入,包括人、财、物力支持,建强班子、搭建好为群众服务平台,让老百姓有困难、有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村“一级政府”。

2、建立乡镇干部包村帮建责任制、签定责任状,每年或一段时期要出成效,为村民出谋划策、帮助脱贫致富,从思想上让村民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3、加强两委班子人员“输血”,充实班子新生力量,让大学生村官勇挑重担,把理论活学活用于现实实践当中,把创新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发挥“中西合并”、重剂驱病功效。

4、加大惠民、支农政策扶持力度,让老百姓先富起来,先解决好一日三餐,只有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吃上饭、吃好饭,才能安心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一级政府干部要经常下基层,真正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问题,常思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事、常兴为民之举,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多做事。

教师蹲点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蹲点调研工作的要求,我于3月22日至3月24日期间,到蹲点村——大青沟镇魏家村进行蹲点,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村基本情况。

魏家村地处大青沟镇东部,以蔬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全村包括4个自然村有230多户,987人口,去年人均收入2500多元,村民生活一般,基本摆脱了贫困局面,但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村民100%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两委”班子总体还比较好,结构也较合理。

二、调研过程。

一是召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座谈会,说明来意,传达县委的主要精神及这次蹲点调研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并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在座谈会重点以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

1、当前本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对今后发展有什么好的思路?

2、村民当前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想法?

3、当前村“两委”班子建设中有什么问题?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在整个座谈过程中,气氛比较活跃,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出谋献策,共同探讨如何克服困难,促进发展问题。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走访群众家庭,实地调查群众生活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重点走访调研了8户四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五麻胡村吴玉成,陈四良村史占英、薛宽峰);二是收入中等户,靠打工种植为生(五麻胡村杨茂林、陈四良村邢加珍、贾圣成);三是贫困户(魏家村魏振兵、马家村王德富)。

三、调研工作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1、劳务输出让农村人口稀少。全村有80%以上的中青壮年外出务工,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或自主创业。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有的结婚生子还将孩子留给父母照料。村里有能力靠产业发展致富的人员越来越少,而且还导致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2、种粮积极性不高,个别惠农项目很难落实。农民也靠卖。

教师调研报告

从9月3日至今,我来到南宫实验中学实习已经3个多月了,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经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真的收获了太多太多。不仅收获了教育教学经验、班主任管理经验,更收获了对于农村教育认识的深化。这些收获是在大学课堂上永远学习不到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针对农村的音乐教学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音乐教学状况。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农村的音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师资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中小学校,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而且大部分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已趋饱和。相比之下,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因为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非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音乐爱好者)兼音乐课。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这样的结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

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学校中,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在相当多的学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让他们自己来“玩”,表达学到这首歌的什么。其实这样做不仅有损学科的科学性,也对学生造成了误导和表现出了自己对这门课还有学们的不负责任。

三学生学习状况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条件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我想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1.将艺术教育中的组织与领导、师资队伍与教科研、教学硬件与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建立分级督导机制。

2.针对广大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应以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工作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条件上给予扶,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强化、优化有关政策,鼓励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到乡村学校工作,以加快基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进程。

第17期宁巨南新支队南宫实验中学音乐陈杨。

教师教育调研报告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由教师在职培训演化来的。教师在职进修也称为在职培训,它既包括在职教师参与旨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活动,也包括其获得学位、证书、资质等准备性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指学校通过提供一系列学习经历和活动机会,促进教师在专业、学术和自身修养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开始发生转变,是整个教育体系逐步规范化,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也逐步转向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现今,新教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在提高素质的核心下,追求质量的提高。就目前看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若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就一定要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各学校都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因此,一种集中的非学历教师培训在全国开展起来。这类培训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小学在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课题,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条件”几个角度出发,对a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设计问卷。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其他研究成果,咨询相关人员初步编制问卷,然后征求专业人员的意见,对问卷可行度进行预测,反复修正后确定问卷。

(二)发放问卷。在a小学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为95%,问卷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

(三)整理研究。整理回收的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一)对培训内容的分析。

不同级别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不同,但计算机应用和心理素质培训是各级教师都提到的。其他的有改革培训、创新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

(二)对培训方法的分析。

第一,对提高素质途径的分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经验,参加实践活动,参加科研活动。

第二,对培训模式的分析。大多数教师希望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一部分教师支持校本培训模式。

第三,对培训形式的分析。除了基本常见的参观考察培训形式,有些教师希望采用教育科研和改革活动、有指导的自学、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

(三)对培训条件的分析。

第一,对培训者要求的分析。教师多希望特级教师或有专长的外地专家、学者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者。有的教师认为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和相关机构的讲师也可以作为培训者。

第二,对培训时间的分析。大部分教师认为不应对培训时间作出统一安排,希望在教师的引导进行自学、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一)培训内容不合理。

继续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老师,对知识储备和培训内容的把握很重要。有些培训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缺乏对学科动态关注,无法采用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能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片面的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喜好为出发点,传授的知识空洞、抽象,没有很强的应用性,缺乏时代感,不能与学科的学术动态紧密相连,无法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训方法不合理。

培训方法过于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继续教育的重点偏重理论教育,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严重影响学员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板,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学员的需要不被重视,教师将继续教育理解为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解答疑难,缺乏对学员能力的培养。

(三)培训条件不合理。

培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尤其是在时间安排上,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互相影响,产生矛盾,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收到阻碍。

(一)在培训内容方面。

第一,加强教师本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就我国师范院校现状看,大多教师教育院校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为中心,忽视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不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所以,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传授给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加在教育知识方面的学习力度,提高对教学论、课程论、学生教育、心理、管理知识、教改动态、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的重视度。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弥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不足。此外,可以发现现在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应该为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

第二,培训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应选取不同的培训重点。对于那些相对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高级、一级教师,应采取起点高的培训,在内容上应侧重教育科研方法、专业知识更新、先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训;而针对相对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的教师,要加强在学科教学研究、教学能力、学生心理知识、学习辅导技能、班级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二)在培训模式方面。

第一,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目前,校本培训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以自己任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本学科的教研、科研活动来自主进行。如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作专题讲座,进行科研立项和课题研究等。开展校本培训时,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避免校本培训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制定校本培训的计划严格培训管理。二是由于校本培训的基地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所以并非每所学校都可以成为培训基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某些方面相同的学校归为一类,选出满足条件的学校建设成为校本培训基地,为其它的学校提供受训基地。虽然以集中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曾受到人们质疑,但应看到集中培训模式还是有很多积极作用的。由专门培训机构负责高层次的、综合性、前沿性、专业性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水平。通过此次调查,本文认为虽然教师多支持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但为避免以前问题的出现,集中培训要做到“精”,并增强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二,在实践工作中改革教育、在科研中促进成长。很多接受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培训的知识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以,单纯的理论教学达不到培训目的,要让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用实践检验、升华理论。目前,很多学校正在进行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应鼓励教师参与到课改科研的实践中去。一方面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进步。实践和科研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教师认同的培训模式。除此之外,参观考察作为培训的一种新型形式,也可以多加应用。

(三)在培训条件方面。

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减少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单一的集中培训因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引起工学矛盾,给教师学员带来很大苦恼。因此,应全面考虑教师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满足教师需求。集中培训的时间要精短,将学习内容溶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跟随时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教师继续教育在促进学校实力增长,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从近年来的继续教育培训来看,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继续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广大教育者和教育培训机构,要认清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求对策,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教师形象调研报告

教师作为一个授业解惑的职业,在很多方面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和见识,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品质和素养,在教授学生学习时做好一个好的表率作用。为了更好地投入教师事业,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成为同学们满意的历史教师,故特此调查同学们与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历史教师形象,以此来改进我们的教学课程,此次问卷调研针对福州地区两所中学,我们分别制作了学生和家长两份不同的问卷,旨在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明确新时期对历史教师的形象要求。因此调研数据主要是服务于未来将走上历史老师职位的人员,从一些数据和总结中,给予他们一些意见,希望可以为他们以后从事历史教师时起到一定的帮助。

此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卷共发出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65份,包括420名学生和45名家长。大学生还和一线历史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交流。此次调研活动深入到中学学生和家长当中,广泛听取了同学们与家长最真诚的想法与建议,希望这次调研的数据和结论能为完善课堂教学培训内容,提升在校师范生专业技能提供借鉴。

老师作为一个教授知识的职业,专业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同学们对于上课下课许多的疑惑之处,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答疑。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并不仅仅掌握本身的专业知识,对于许多的课外知识也要有相当的涉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知识是无限大的,老师有不懂之处,同学们总是比较喜欢与老师一起进行讨论和解答。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92.1%的同学是希望老师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承认自己不会,承认自己有差距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解题方法的。因此,老师同样要有谦虚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和见解。

与此同时,历史虽然是过去,但是历史教学却要面向未来的,掌握现有的历史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要时刻补充自己的知识储量,学生对于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会多几分尊敬和爱戴,这也是和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一,这也是老师形象确立的基础之基础。

在选择拥有一定现代多媒体技能的初毕业的历史老师和有一定中学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时,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是希望两个是合并的,为此每一个师范生都要抓住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增加自己的经验,了解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方式,这样能更好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现在的许多学校都有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同学们现在也更是喜欢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上课,有49.3%的同学喜欢老师用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为此必要的计算机能力也是老师应该必备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也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有28.9%的同学还是会比较喜欢老师用粉笔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值得关注的是,还是会有10.4%的学生认为老师念教材,划重点是有必要的。为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课程来选择以哪种方式上课。例如,平常普通的课程可以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上课,在活动课上可以采用较小组讨论,活动的形式,而在学期末复习时可以采用划重点的形式,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学们对学习上的把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6%的人认为教学方法是老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老师上课是否风趣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超过半数的人喜欢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笑后即忘类型的老师,这也充分说明了历史老师的教育风格还是应该以寓教于乐为主,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增强课堂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最好的途径,因此把握好这个桥梁,对于老师开展更多更加丰富的活动至关重要。

而课堂的活跃程度,最重要的一点无疑就是要把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75%的人还是十分赞同老师上课提问的,但是有60.7%的同学只是看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堂的提问环节无疑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因此把握好问题的力度,是调动课堂气氛的重中之重。在课后,68.7%的人很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仍然有28.9%的同学只是在应付作业,那么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同样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老师的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86%的人认为历史老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热爱和尊重学生,因此老师的自身素质培养也相当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形象的升华。通过调查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使用强迫、压制甚至体罚等教育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看到老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问卷中,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存在影响的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1.1%,认为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印象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的也有着比较大的一部分。为此,我认为一个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师德是很重要的,它会影响学生们对老师的印象,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对本科目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的做人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这样便可以更好的教书育人。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教师不仅充当着严师的角色,在课余时间更多地也充当着益友的角色,师生互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在学生教育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的还有家长,许多的家长都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这就需老师们和家长有一个长期的联络机制。为此,老师们要加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能力和联络能力,拓宽交流渠道,更好的对家长及时反馈学生们的情况,也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放在学校中学习。

老师为人师表,但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勇敢地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无疑是一个受益终生的教诲。因此,历史老师更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来确保自身形象的确立。注重从学生身上吸取养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最终确立的历史教师形象包括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感情丰富,语言简洁;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活跃气氛,并能够很好地和学生交流等。对于尚在学校学习的师范生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亟待提升的能力,因此希望每一位师范生要努力朝这些方面努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乡村教师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并掌握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状况,我们受教育部师范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托,分成五组在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省(区)对中小学教师的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领导、教师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调研任务。本报告从农村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状况、农村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保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建议。

农村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与城市地区教师的生存状况相比较而言,农村教师在基本生存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现在是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广大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全社会应该为农村教师做些什么,农村教师自身又有着怎样的诉求,这些问题表明农村教师生存状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长期以来,拖欠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忧思,因此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的发放是关系教师的基本生存和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1、工资收入不均衡,同工不同酬。与城市教师比较,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是比较少的。一般而言,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市县,教师的工资收入上千元,而贫困地区财政困难,兑现教师工资已是举全县之财力。教师虽然能按月领取工资,但是工资收入还是偏低。农村学校收费严格实行“一费制”,财政对学校的预算低,学校没有创收渠道,教师无奖金。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育等,其培训、差旅等费用也要由教师自己出钱。

2、存在一定程度的工资拖欠现象。

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所调查的五个省(自治区)来看,大约有23.2%的人认为有拖欠教师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更是严重。

四川省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83.4%教师回答其所在地区,目前并没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此外,通过对教育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的访谈也表明,目前教师的工资基本上都能较好的得到保证;但是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还不是得到很好的保障。正如问卷结果显示,16.6%的教师回答其所在地区存在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其中,在被调查的城市教师中,回答有拖欠现象的占11.0%,在被调查的农村教师中,回答有拖欠的占27.3%,结果如下表所示:

绝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工资能够得到保障,但也有个别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讲,更多地存在着教师工资拖欠的现象。此外,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农村退休教师的工资更容易被拖欠。

3、无法正常晋级增薪。在晋级增薪制度的建设上,各地特别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由于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其教师在职称的评定和聘任方面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而农村教师则大都因为县级财政的捉襟见肘,“评定难,聘任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由于福利发放主要依靠各地区、各学校收入状况,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待遇边缘化。农村教师在获得政治荣誉、晋级评职机会、完成各种培训任务方面处于明显弱势。表现在:一是获得荣誉的机会少。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表彰没有城乡指标投放比例,农村教师出成绩、有知名度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因此非常不容易获得表彰奖励。二是争取评职、晋级的指标难。统计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的职称评聘情况会发现,城市教师评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三是取得各种培训合格的门槛高。教师要评职称,需要教师基本技能合格证、计算机培训合格证,需要论文、学历,这些都是评评职的门槛。

2、农村教师的医疗得不到保障。农村教师生活的地方,其医疗条件普遍较城市差,他们常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因为教学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根本无暇顾及。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农村教师健康的制度性关注极少,国家有关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尚无配套的政策和规定。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关于当地教师的医疗保证落实情况,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教师回答落实得“很好”的仅占3.4%,而“回答基本能落实”和“根本无法保障”的分别达到55.7%和16.7%。

此外,教师法规定“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这对于农村教师是不可想象的奢侈。对“学校组织教师体检的情况”的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回答“从来没有”的更是达到65.1%,由此可见,农村教师能够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的体检的很少乃至没有。而广大一线农村老师长期为职业病所困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教师的这种亚健康状态会对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全社会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健康问题。

2、农村教师的保险和福利。

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校给教师提供了哪些保险和福利?”一题中,教师们选择最多的几项依次是医疗保险(81.6%)、住房公积金(79.8%)和养老保险(66.6%),选择最少的几项依次是失业险(17.2%)、女职工生育险(14.4%)、住房补贴(3.2%)。农村教师选择失业险和女职工生育险的比例更低,分别是5.2%和3.0%,尤其是学校提供“失业险”的比例如此之低值得人们关注。学校中教师聘任制的推行要求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而失业保险机制的不健全对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

在住房补贴上,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提供此项福利,且农村学校的条件更差一些。由此可知,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实际状况与教师法中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的规定相去甚远。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改善住房条件对于农村教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1、物质环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教育的大力支持,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办公条件和硬件等设施在内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一般来说农村学校的办条件普遍比城市差,农村教师所在的学校拥有很少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有的甚至全校没有一台电脑。农村教师也希望能够像城市那样更换掉现在已显陈旧的设备,能够拥有完备的教学环境。

2、制度环境。

对于农村教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能保证学校的正常的日常运转,但是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方面。教师和职工是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唯一途径。调查及访谈表明:大多教师都认为教代会、职代会,能解决的问题毕竟是有限的,只能解决一般的小事情。教代会和职代会越来越形式化,不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民主参与作用,不能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问卷的问题是“您所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本题为多项选择题”):17.8%的人认为是限制教师调动和考学,18.5%的人认为是干涉教师的教学自主,4.6%的人认为是对教师进行打击报复,59.9%的人认为是对教师的评价和待遇不公正,9.7%的人认为是人际关系紧张,25.3%的人认为是对教师私人空间干预过多。

3、人文环境。

农村教师工作的人文环境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在我们访谈的教师中,绝大多数农村教师都反映工作的压力较大。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工作负荷重。工作负荷重突出表现为工作时间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本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教师工作超课堂性的时间泛化,也导致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一般教师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

第二,心理压力大。由于过度着眼于考试竞争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学生安全问题也给教师带来一些压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和家庭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课程改革带来的压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的内容、形式以及教法在变革中也随之发生了飞跃的发展。随着课程变化过快,农村教师有应接不暇之感。农村教师多年没有进修的机会,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识基础,工作压力也也随之加大。

第四,农村老教师的工作压力。农村老教师的工作压力来自于对新课程等的不适应和下岗危机等,由于入学适龄儿童逐年减少,导致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下岗的危机,如有的学区的教学点,甚至到了三个教师维持两个学生的状况,这使很多农村老教师产生担心下岗的心理压力,而退休后没有别的技术用以维持生计,无形中又加剧了这种压力的强度。

教师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所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如何呢?56.7%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融洽,4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一般,1.3%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太好,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差的没有。总体而言,农村教师认为校内的人际关系相对和谐,基本都能融洽相处。

(二)农村教师工作内容方面。

1、教学自主。

教学自主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主要权利。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教师们多多汲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教师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优质的教学水平。新课改要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上的更新,而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他们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并且长期生活在消息闭塞的农村地区,对于新课改的理念的掌握难以达到要求。

2、对学生的管理。

一方面由于关于学生权力和身体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的颁布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农村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对体罚这一词尽管每个老师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一致的都认为不能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或者影响学生上课。

(三)教师的调动和流动情况。

教师流动的原因在于教师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教师往外流动频繁的地方和学校,其实际情况一般是拖欠教师工资,或者行业内部风气不正。

从整体而言,农村教师的工作情况比较稳定,教师流动现象很少,一方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缺乏向上流动的资本,不得不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担心流动带来的不稳定和不确定,他们更希望的是人事上的调动,调到更好的学校去。

(三)教师的满意度方面。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您对您目前的工作待遇满意吗?”一题的回答中,农村教师回答“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占1.7%、28.6%和69.7%,而城市教师回答“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占15.6%、59.3%和25.1%,农村教师对自身待遇不满意比例如何之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农村教师大多反应付出多而得到的少,一般而言,农村教师普遍感到虽然工作条件和以前相比是有所完善,但是工作压力却越来越大了。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的承认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一)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现象突出;城市和农村呈现较大差异;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以专科以下为主,学历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待遇偏低;新教师补充不力;师范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四川省调查表明,农村教师来源和分布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很难到农村小学任教,到农村小学任教的主要是中师或有中师经历学校的毕业生。现有的教师学历达标情况正在趋于合理,以内蒙古地区以包头市为例,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8.47%,初中为95.52%,普通高中为79.10%,职业高中为61.45%,其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59.05%,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达41.07%,高中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49%。湖南省调查表明:就调查结果来看,89.7%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3.7%,73.4%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张家界市教师学历达标率是:幼儿园97%、小学100%、初中96.1%、高中81.3%、职业中学70%。而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教师数量明显多于男教师。从总体来看,教师整体素质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是性别结构不够合理。

(二)教师培训。

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机会普遍增多,教师们除了参加由行政部门、学校组织的职后培训之外,还根据自身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能够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活动。

职后培训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形式化的现象还比较多,特别是一些牵涉职称评定的培训活动,严重缺失了职后培训所本应具有的教育功能,一些教育学院等部门组织的学历提高班,效果更是低下。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培训机会比较少,个别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十几年,却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编。教师培训与教学时间冲突导致了一部分农村教师不能参加培训,当教师培训结束后还要补课,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工作压力。

在教师培训经费的分担方面,学校和个人是职后培训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自己组织的培训会承担一部分费用,剩下的由学校和教师分担,在农村学校因为政府和学校也拿不出这部分钱,所以教师也需要承担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的费用。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越是贫困的地区,教师越需要承担培训的费用。

(三)农村教师评价和考核。

农村教师考核辞退工作的基本情况是:教师年度考核由县教育局组织实施。辞退问题由县教育局审批,报县人事局备案。由此可见,教师考核的大权主要集中在教育局、人事局等职能部门,学校并没有实权。

学校每年评定的教师职称数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很多教师达到了晋升的条件却由于名额限制评不上。农村教师职称问题解决尤为困难。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师的“评聘分开”管理制度导致了一些农村教师职称解决了却不能拿到与职称相应的工资与待遇,这些问题解决与否对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

(一)农村教师的法律身份问题。

现行《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相比较而言,农村教师希望被定位为公务员,现在教师的工资参照公务员。如果规定为公务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更有保障,是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可行方法。

(二)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情况。

从表面来看,农村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聘任制度,规定和程序都有明确规定。事实上,聘任制大多是形式上的。教师聘任制能够使学校的管理更灵活,促进教师积极性,但是还没真正发挥作用。一般而言,资历老和有后台的教师学校一般不敢动,难以辞退。相反,一些能力稍弱又没有后台的农村教师,就有被调动和辞退的可能性。

(三)学校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分析。

学校工会、教代会在农村一些中小学很不健全。有的农村学校里学校工会、教代会制度尚未建立;有的学校虽然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可以,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形同虚设。有不少学校的工会或者是教代会都是为数极少的几个重要领导,或者是两套组织都是“原班人马”,有的学校工会和教代会几乎不开展任何工作,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教职工尚能够决定一些诸如教师福利待遇方面的问题,而工会只能起到调节纠纷、过年过节组织活动的作用,不能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作用。

(四)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申诉途径。

针对此问题,我们的问卷设计了以下题目:“如果您在教育工作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者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认为学校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您一般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可多选)”问卷数据显示:有30.3%的教师会忍气吞声,有35.9%的教师会发牢骚,有7.6%的教师会辞职,有31.7%的教师找作出决定的机构协商,有48.7%的教师会向上级反映,有18.4%的教师会选择申诉,只有3.5%的教师会选择打官司,2.8%的教师选择复议。息事宁人,受点小委屈也无所谓,打官司费时费力又费钱,而且还不一定能赢等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41.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体罚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选择非法办班和弄虚作假行为的教师比例也超过了30%。对于体罚问题,绝大多数被访谈的校长和教师都有不同于现有《教育法》的观点,绝大多数被访谈教师都认为,严格界定体罚的含义对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教师对体罚学生的教师持理解和同情的态度,被访谈教师中也有一半以上承认自己体罚过学生。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学校教师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异。与城市学校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在工作环境、学历水平、待遇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造成城乡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和流动的困难。一方面城里的教师过剩要分流,另一方面教师又不愿去偏远贫困的学校,这种状况使农村地区的教育面临着师资困难,也对我国整个教师队伍的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教师的待遇差异明显。

近年来,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农村教师的基本工资相比以前得到了较好的保证,从而使得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均衡,但是就目前而言,城乡教师之间待遇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

调查和访谈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与教师工作的艰辛不成正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施“一费制”后,教师奖金福利缺乏资金来源,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此外,农村教师的津贴也存在被拖欠和克扣的现象。内蒙古自治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城市教师收入在801-1500元和1501-3000元的分别占50.3%和35.8%,而农村教师收入在801-1500元和1501-3000元的仅占30.8%和0.6%,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月收入则是集中在401-800元(66.9%)。从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农村教师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福利。另外,从教师培训的费用上来讲,在农村地区,培训费用则一般是由学校和教师个人分担,因此在目前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培训费用的支出也是农村教师不小的一笔费用。

2、教师数目存在缺口。这次调研发现,不少农村教师仍然存在缺编问题,特别是在较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访谈中了了解到,由于一些农村地区,条件艰苦,师范院校毕业生和一般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因此只能聘请大量的代课老师,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部分科目教师缺编现象严重,大多数村小音乐、美术、体育都没有专业老师,全部都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这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3、农村教师质量问题突出。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老师队伍学历起点偏低,小学教师中的专科学历、初中教师中的本科学历的比重都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教师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的基本技能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加之待遇偏低,年轻教师很难分得来、留得住。

5、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问题。在教师人员结构上,城区教师局部超编而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师紧缺并存,余缺难以互补。以小学教师为例,四川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显示,近35%的教师集中在占学校总数不到12%的城镇学校,近43%的教师集中在占学校总数18%的乡中心校,而占学校总数70%的村小只有不到22%的教师。另外,当前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结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年龄结构的老化,有些地方40岁以上的小学农村教师中约占了70%。由于农村教师待遇较低,新毕业的大学生很少能够下到农村来,而老教师由于没有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又出不去,以致形成“老的退不了,新的进不来”的较为封闭的尴尬格局。

6、农村代课教师的问题突出。

第一,工作稳定性差,心理压力大。由于不属于国家编制,代课教师的工作缺乏法律保障,其作用只能是拾遗补缺,一旦正式教师补充上来,他们就面临“下岗”。大部分代课教师未转正,身份还是农民,他们经常面临着诸如上课、学习和种田的矛盾。

第二,社会地位低,身份尴尬,经济负担重。代课教师因为头上有个“代”字,所以其社会地位不同于一般公办教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位置,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己感觉地位低下。几乎所有的代课教师都企盼教育管理部门对自己进行考核、选拔,希望和正式教师一同竞争,优胜劣汰,但这些都因为一个“代”字而被拒之门外,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份很尴尬。

(一)城乡学校教师不平衡问题。

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单靠本地区、本学校的力量已难以解决。要改变这种不平衡局面,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使财政拨款等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给予足够的补偿或倾斜性支持。要建立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乃至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不同水平地区、学校教育水平差异。建立城乡学校帮扶制度。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签定结对帮扶协议,通过联合举办教研、资金和教育设备支持、贫困生结对等形式,实现理念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促进不同层次的学校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二)代课教师问题。

目前代课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工资标准,对其规范管理,以保证代课教师的质量和待遇。为了保证代课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加强对代课教师队伍的管理,对代课教师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对考核不合格的代课教师要坚决清退。在调整布局、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控制代课教师人数,同时在聘用新的代课教师时,进行严格考试和考核,择优聘用。聘用代课教师要签定合同。明确聘期、权利、义务和待遇。在代课期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培养,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代课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三)农村教师聘任制问题。

应该完善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内部调节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教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行聘任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以便对中小学教师的任用条件、任用程序和教师来源等作出严格规定。

另外一个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教师聘任制度在农村的推行相较于城市更为艰难,因为教师聘任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法律制度,其在陌生人社会中更易推行,但是我国的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较少人员流动的社区中,村民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克服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无数次的小磨擦里,它们陶炼出一种熟悉,建立了这样一种相互的预期”。因而农村学校的校长为了维持这种必要的和谐,必然会用其固有的“地方性知识”对正式的法律制度进行解构,难以真正按照聘任制的标准进行运作。

(四)农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的多元化建设,建立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体系,使中小学教师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教师职后教育应以校本研修为重点,广泛开发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途径,教师切实抓好多层次、多形式的短期集中培训;加强制度与机构建设,保证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在教师职后培训经费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逐步形成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合理分担的机制。同时应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专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安排。

(五)农村教师待遇问题。

首先,关于教师享受公务员的待遇问题,调研中教师几乎都一致呼吁将教师定位为公务员,认为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增强教师队伍的吸引力。我们在《教师法》的修订报告中也提出应将公立学校的教师定位为公务员。

其次,教师的住房优惠和医疗待遇之所以不能得到保障,主要在于《教师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单和政策化,并未对承担这些义务的相应部门进行具体的规定,也未给出这些待遇的具体内容和量化标准;除此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未规定有关负责部门的法律责任,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

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运用政策导向,引导学科超员学校教师调整充实到其他学校任教,城区教师调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使教师在本地区或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合理流动提供服务和帮助。

教师行业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这其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因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写一份好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行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职业简介:

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我眼中的教师职业:

我认为具有三种重要的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包括一般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之贯串于自己所教学科之中。然后再对各种不同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除此之外专业知识则要求教师必须广、宽厚,这是对教师专业过程中的第二次分工,更加细化了教师的工作。

实践知识:都说实践出真知,所以教师除了具有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在全面透彻地理解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还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书本知识不再空洞。

教育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掌握过硬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本着教师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出发,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工作环境。

1、环境简介:

从硬件方面来说教师的职业环境一直都是不错的。比如有专门的办公室、夏天有舒适的空调,办公室里也有芳香四溢的花卉植物作以点缀。每个教师都附有多媒体,给课程增加了丰富性并且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

2、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在教师职业的队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都是冲着教师这个职业良好的工作待遇而去。并且现如今越来越多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频繁发生,许多教师已经不单单是把精力放在教育学生身上,而是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变化,现在教师队伍里素质也是层次不齐,不乏有有一批素质低、作风不端正的人出现。教师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也非常盛行。教师之间帮派斗争也是存在的,评先进和职称的时候同事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所以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把关,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负责。

三、职业前景。

1、机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所以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2、挑战:

我选择教育这个职业并想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本身对学校生活存在美好的回忆,喜欢与学生之间单纯地相处。而现在随着就业环境的严峻,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所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另外我国教育职业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沿海地区教师资源丰富而偏远地区急缺教师教师供求不平衡。

四、职业的任职要求。

1、教育教学能力:

身体条件方面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普通话水平方面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普通话授课。

职业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学习要求方面非统招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上岗资格,要经过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生产实习教学法(实习指导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求)等课程培训,并经考试成绩合格。

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教师上岗资格证,同时有公共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心理学证书。

2、岗位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至少为大学本科文凭,高等教育的文凭要求更高,依情况而定。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

3、上岗条件:

思想品德条件方面热爱祖国和职业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学历条件方面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我心中所想。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则必然会拼尽全力去做好。我认为我有能力胜任好这份工作。虽然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这些外部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更应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工作内容。

1、教学方面:

每天都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能完成其教学目标,尽可能实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地把传授知识放于第一位。关心和爱护学生地成长与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

2、育人方面: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来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脑力成长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健康正直的成长,不会误入歧途。

六、薪酬。

通过网上调查得知一所普通初中的普通老师一年的工资除去奖金和各种节假日发的物品或钱,大概5、6万,公务员基本一样,而且还有补课费、课时津贴,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有完整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等等。教师这个职业相对于比较稳定,很多人也是看中它有可观的退休工资。

七、总结。

通过行业背景知识、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业的任职要求、工作内容、薪酬等方面的了解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择业与就业起到了更理智的分析。我认为现代大学生不能盲目选择就业,要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能力出发,理智就业择业。我们要摆正心态,积极热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勇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是一次成长,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一步步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我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有效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开展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调查”,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调查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必将有力的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应该落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最有力、最直接的动力。

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做专门调研,目的在于了解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寻求富有针对性的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有效教学技能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科学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我们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拟出《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交流和教科研活动及需要学校所创造的条件等多个方面着手的。本项调查发放问卷88份,收回有效问卷为80份。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校教师共96人,其中女教师较多73人,男性教师23人。教师的年龄分布比较均衡,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队伍,又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从整体上看,25-30岁的占全体教师的17%;31-40岁的亦占65.9%;40-45岁的占10.5%,46以上12人,占13%。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表明: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10%。这表明我校教师整体学历较高,教师的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较强。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学高级32人,中学一级占45人,中学二级占17人。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虽总体偏高,但职称晋升还有不小的空间,学校管理者应抓住这个契机,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态度54%选择比较重视,但25%的教师表示听从学校领导安排,缺少自觉主动性。有近半的教师认为:内因是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教师们尤其看重自己的后天努力,如32%教师主动研修,并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环境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占31%,其次是专家引领26%,借助网络23%。26%的教师认为同伴互助是最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说明校内教师有互帮互学的良好教风。教师普遍认为工学矛盾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占62%,此外学习、研究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25%)、校本研修的机制尚未完善(18%)、存在职业倦怠(17%)都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教师目前最想学习、最需要的知识依次是: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34%、与担任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3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28%、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30%、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214%。另外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必须注重的是研究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占74%,解决教学中和实际情况48%,立足自己的课堂,不断上好课43%。有15%的教师比较强调追求个人发展。

在教学中,有95%的教师经常使用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说明我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参考书依然是教师最广泛运用的教辅材料,选此项的占43.8%。不过,仅有3%的教师经常使用社区、生活资源,说明教师比较缺乏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识,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90%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43%的教师经常使用课件、模型和模具展示,27%的教师经常使用录音机、录像机。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6%的人认为需要增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工的能力;38%的教师需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21%的教师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做较深层次的交流;%的教师认为欠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85%的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将每一个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之中;81%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6%的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教学指导书籍;另有11%用其他自己创新的形式。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科研感到困惑,37教师认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24%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学习;22%教师希望提高学科的信息接纳的能力;教师对如何评价学生以及与同事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表现得比较自信,没有一人认为自己欠缺这两项能力。

(四)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最常使用的后续策略是在脑子里回顾一下,选择此项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7%;其次是和同事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占19%;在教案后面写几行占8%;11%的教师会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只有12%的教师会系统思考并写下来,说明教师比较缺乏总结教学经验并记录成长历程的意识,甚至个别教师从教以来就从来没自己主动写过教师反思。

在开展教学反思时,教师的困惑主要有:有12%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表述;6%的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可见教师们的理论水平需要提高,须多读教育类书刊,增加积累。但调查显示只有35%的教师有计划的选读专业著作,14%的教师一年能读2本以上,49%的教师只是偶尔看看。2%的教师一本不读。

教学反思之后,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43%的教师一定能调整;59%的教师有时能调整;没有很少能调整和不能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说明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动机。

(五)教学交流及教科研活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普遍具有开放的心态和交流的意识,能在教学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50%的教师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43%的教师有时与同行交流;6%的教师有其他形式的交流;没有教师从来不与同行交流。对于适合自己的研修方式,29%选择研习优秀教学案例,29%认同集体备课,23%喜欢专题培训,%借助专业引领。

我校教师较多参加的教科研活动是教学观摩92%;其次是说课评课53%;再次是课题研究34%;有12%的教师开展教学实验。说明我校教学研究活动比较丰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对学校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态度,69%认为重要,需要加强,但仍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实效性,更有5%的人不愿参加。对我校集体备课的态度,65%的教师给予肯定,认为切合实际,值得深入开展,31%的教师建议改进,让大多数教师真正参与。可见,有效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应该思考并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可以考虑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鼓励教师多形式地进行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希望学校能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邀请专家开设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2.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经验,感受直观的教育成果。

3.希望能与名校结对,推选学科骨干,组织业务竞赛。

4.加大经费支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

1.很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遭遇高原时期。教师生涯发展的高原期对应的教师年龄大约在35~45岁左右,这时期的教师从教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但常因自身的经验及资历而自以为是,也会因“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会因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熟悉,在“小环境”的显赫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会由于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或地位,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我校教师平均年龄正处于这个之间,其中35-45岁的教师共8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49.3%。从调查结果来看,44.4%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工作达到胜任水平,35.9%的选择为能手,但对于第二栏“您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什么”,仅有16.2%的选择为能手,21.4%的选择为专家。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缺乏思索,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满足现状,教育理想不鲜明。还有53.3%的教师认为下班后很疲惫,不愿再想学校的事情,这些都证明我校教师普遍感到职业的倦怠。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我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处于专业高原平台期。

2.教师本体缺少及时的自我反思。这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忙于日常教学,无暇反省;38%的老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忙于教学进度,缺少及时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二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调查表中,44%的教师一学期仅有一篇教学反思,25%的教师甚至没写过;73%的老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比较满足,没有迫切想充电的欲望。这系列数据表明教师本身缺少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学习欲望不强烈,自主学习、自我反省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3.教师群体缺少有效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引领。23%的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70%的教师对专家和同事听自己课,未持高兴态度。教学中遇到问题请求帮助,64%的老师没有选择请教专家,可见教师对专家的认同感不高,专家与一线教学距离太远,一些专家教师未发挥引领作用。

六、建议与对策。

总结上述各项调查,我认为,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工作,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下一阶段,我们要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构建适合本校文化特点的发展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团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具体的教师生涯规划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如今大部分研究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为教师安排学习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使很多老师都在被动接受着学习,没做到因人而宜,制定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个人目标,这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是有着不良影响的。“凡事预则立”,而且教师因根据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制定科学的目标。不能人云亦云。以保证少走弯路,快速发展。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便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出科学的教师发展目标体系。在此目标体系的引导下,教师建构个人年度成长目标。

2、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

首先是重视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发展。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需求调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教学研究的启动和支持体系。要在制度层面上将开展行动研究作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成长。二是注重骨干引领。骨干教师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一方面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示范、经验介绍、专业讲座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路径。三是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3、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特别是同一学科的“组本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应关注理论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积累,更应重视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成长。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组本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4、要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关键。教学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教师发展的聚焦点,也是推动教师发展成长的直接与现实的力量。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开展各种科学研讨活动为主渠道,以学科教研组为抓手,推进“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案例研究,新老教师互动的传、帮、带为主的结对策略,青年教师基本功对抗赛的竞赛机制,随机的课堂教学展示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有效实践,让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以充分锻炼,才华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同事的认同,领导的赏识,以期进一步的发展,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满足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又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5、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

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6、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7、倡导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一种内源性、主动性的发展,而不是外源性、被动性的发展。要倡导教师在反思自身工作中发展、在学习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在与专家和同行的合作与互动中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专业敏感性。要提倡教师做的“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的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一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6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6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7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6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5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__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根据省教育工会《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调研方案》的精神,我会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历时十三天时间,先后深入十八所中小学掌握第一手材料,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五百余份,召开大小座谈会十余次,走访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县人事局的主管同志,接待了上访的教师代表三批次,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身。此后我们又坐下来认真学习、细细解读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文件,弄懂弄通了政策规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周至县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的学校正式人员,从一月一日起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基础性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学校占70%,非义务教育学校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其中包括班主任津贴,由各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绝大部分学校在制定二次分配方案时以教代会为载体,由校委会提出草案,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教代会通过形成方案。

中小学校长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本人的技术职称划定的,校级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一般不高于本校前五分之一教职工的平均值,学校中层领导一般不高于校级。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为同职级在职人员的60%。

二、存在问题。

1、周至县对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不正确。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的人力资源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条“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中是这样表述的:“〈一〉绩效工资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规定教师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应有三部分组成: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总量、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来年终一次性奖金,应以此为依据一一核定、核算。而周至县没有这样去做,取全县机关人员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年均7000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的水平。周至县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复杂,内含工勤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更是庞杂,这无形之中就将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有意识地压低了许多.

从国发﹝﹞6号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教师的职称与公务员的行政系列有对应的比照,即中学的高级教师﹙副高﹚可以比照处级,中级﹙高级工﹚可以比照科级,初级﹙中级工﹚可以比照办事员.陕人发〔〕148号文件也对此作了相应的表述,即中学高级高于副处级,中学一级比照科级,中学二级以下比照科员。

现将周至县公务员和教师各级别每月的绩效工资对比如下:

在职公务员在职教师退休教师。

处级:960元中学高级:710元中学高级395元。

副处:870元中学一级630元中学一级370。

正科:780元中学二级550元中学二级340元。

副科:690元中学三级500元中学三级305元。

由此可以看出,周至县在职的中学高级教师比副处级每月还低160元,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仅是科员的水平。教师中最高级别的仅次于公务员的中等水平。这不但有悖于《教师法》中对教师工资待遇“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也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重申的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其他工资水平的原则格格不入,严重地背离了了党中央、国务院在义务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2、周至县在实施绩效工资的步骤上有失公允。周至县在__年年7月已对公务员实行了第一轮的津贴补贴,春节前夕,由县、校两级传达给每位教师先支付3000元的津贴补贴,县工行制作了银联卡,结果却因为国务院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决定而叫停,西安地区除了周至、户县未发外,其余各县区均已执行。教师的绩效工资才从的元月份开始计算,已经被公务员晚发了一年半的时间,且又是低标准。县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在一没有发文二没有向广大群众作以说明、解释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给公务员每人的银联卡上一次性地打了三千元。《指导意见》在第五条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中明确指出:“县级财政要优先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而周至县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得不叫人们对这种做法感到匪夷所思。

3、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在执行的环节上,拉大了同行业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分配的距离,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性,不符合党中央关于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愿景。根据西安市人事局、西安市劳动局市人发〔〕158号文件精神,西安市区的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为:中学高级教师80元,中级教师1880元,初级教师1710元,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为同职级在职教师的70%。依次算来,周至县的在职中高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是西安市区中高教师的34%,在职中级教师绩效工资占西安市市区同级的33.4%,初级占西安市区同级的32%。

同教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属于西安地区,仅此一项市区的教师竟是周至同职级教师的三倍,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加速了好教师云集都市、广袤的偏远地区师资力量更加薄弱的恶性发展,使经济落后地区由现在的经济落后再变成若干年后人的落后,更谈不上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周至将陷入教育落后,人的素质落后,经济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

另外,一个县经济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从人的主观因素这个层面来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没有理由将经济落后的责任分摊到他们的头上,而如今要周至全县的教师为此买上拿低工资、低待遇的单,将县域经济落后的板子打在教师的屁股上,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三、主要困难。

1、基层领导对教育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地位的认识不足,有着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在他们的思想中,教师应是他们的“子民”,津津有味于他们的“残羹剩汤”应是本分,对于“子民”们同桌共享党的惠民政策他们感觉“不雅”。

2、周至县县域经济落后是人所共知的,广大教师是通情达理的也是事实,增加此项工作的透明度,让广大教师享有知情权,让他们理解政府的难处,支持政府的工作是不难做到的。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至县教师工资拖欠严重,当时的县长高献同志在全县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宣布,教师工资的发放和政府同步,先从他这里做起!话音一落,会场立刻掌声雷动,至今不少人谈及此事还津津乐道。

四、建议。

1、周至教师绩效工资的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不少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多次上访均未得到满意地答复。我们请求省市领导能来周至,深入调查,还广大教师一个公正。

2、党的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而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轴心性工作,因此应将教师的工资待遇的核定、核算提升到省一级,可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在一个省内划分几个不同的区域实施。这样就会有利于教师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更科学有效地配置,为在全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一个前提条件。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城区、各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1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08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二)对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教师教育调研报告

回眸走过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充分回顾、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总结如下。

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总体来看教学成绩是显著的。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

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1、教学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其表现为:

(1)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偏少,没有及时了解本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

(2)教案检查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对教师教学方案的可操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

(3)没有为教师提供“送出去,请进来”的平台和教研空间。

2、《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其表现为:

(1)解读《课标》、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

(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3、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

(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

(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对象。

(3)唯“考试”论英雄。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平时的教学作用,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对自己的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

1、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

2、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首先,要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3、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

(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学后将要获得什么。

(2)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3)搞好活动设计,针对各知识点可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对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讨、交流、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做个别处理。

(5)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

4、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5、应该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6、加强校本培训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线教师当中,中老年数学教师占不少的比例,他们工作兢兢业业,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但是他们也存在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理念转变较慢,对课改实验热情较低,不愿意作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这些现象,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各种培训活动中,要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明白课程改革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事,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敢于迎接挑战。

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我校教师队伍进行调研。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调研情况看,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资源及时得到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我校教师队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存在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敬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全局观念不强,不够团结,不注意自身修养、形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生源质量不高使得教师无法正常教学。我校属于乡镇学校,造成优秀学生外流。使得本校生源质量差。另外,部分学生家长忽视教育,将学校当做“托儿所”,只注重赚钱,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导致学生在学校、课堂无心学习,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教师长期面对此种情况亦会失去教学热情。

(二)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知识层面。使教师个体素质达到优良,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校教师男女比例不协调。部分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学技能,计算机等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组成不够完善。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

3.制定并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教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常规通报,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成效,逐步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

针对我校师资队伍现状,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教师方面。

1.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自学、进修实现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苦练教师教学基本功。牢固练就扎实五项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说课评课、电脑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的一系列活动,使人人参与,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3.努力完善教学环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上认真授课、课下认真评课、精心设计作业。对教师的备课、授课、评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认真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展示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行业形象。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校领导队伍。

2.坚持不懈的抓师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教师为学校创造价值”的理念,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抓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根据上级要求规定,要求广大教师本着教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形式的在职学习,尽快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4.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养工程建设,完善培养机制,注重激励、考核机制。注重培养过程,保证数量,提升专业内涵,形成青年骨干教师的群体。

(三)教育部门。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优秀生源外流。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差,导致优秀生源外流,进而打消在职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下降,优秀生源外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应注重优化教师队伍,留住优秀生源。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组织教师交流。要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与后劲,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部分学科教研活动较少,不利于学科建设。教师工作不能闭门造车,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授课风格及亮点,教师可以在听评课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骨干教师,组织教师交流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个人的建设,只有教师、学校、教育部门共同携手,才能整体提高我校的教育水平,将我校教育送上一个新台阶!

教师教育调研报告

从2xx3年9月3日至今,我来到南宫实验中学实习已经3个多月了,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经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真的收获了太多太多。不仅收获了教育教学经验、班主任管理经验,更收获了对于农村教育认识的深化。这些收获是在大学课堂上永远学习不到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针对农村的音乐教学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音乐教学状况。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农村的音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中小学校,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而且大部分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已趋饱和。相比之下,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因为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非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音乐爱好者)兼音乐课。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这样的结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

在城市学校中,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在相当多的学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让他们自己来“玩”,表达学到这首歌的什么。其实这样做不仅有损学科的科学性,也对学生造成了误导和表现出了自己对这门课还有学们的不负责任。

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条件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

1.将艺术教育中的组织与领导、师资队伍与教科研、教学硬件与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建立分级督导机制。

2.针对广大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应以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工作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条件上给予扶,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强化、优化有关政策,鼓励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到乡村学校工作,以加快基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进程。

教师实习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各项教育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此,我在见习期内完成了如下学习和工作任务:

在这里非常感谢教师进修校为新教师准备了包括师德教育、班主任工作、主题班会、教育科研、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的培训。在培训中,我的思想政治修养、师德修养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使我这个刚刚入门的,对教育不太熟悉的新教师能够尽快的用二期课改的理念组织我的教育、教学。

我有幸能得到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校长的指导,并参加了语文中高年级骨干教师培训,还有10余次小学公开课的观摩和讨论机会。这些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校领导和前辈的鼓励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抓住学生的兴趣。充分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接触到学生后并没有给学生讲要求,讲教材。而是给他们将了许多课外知识。我准备了妙趣横生的科普知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文学四君子、三山五岳、乾隆和纪晓岚的故事。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语文课也因此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一门课。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十二、三岁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几乎能写出来充满个性的文章。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把它写了出来,使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位以往考试作文只有10分左右的同学在我悉心教导下,已经有长足进步,能完整的写出一篇及格的作文。

(3)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注重一种文化熏陶。用长期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我的尝试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同学们的成绩提高了,语文能力增强了。班级几名同学的文章被推荐到学校举办的小抄报上,我把自己的尝试和想法在骨干班上交流,也得到其他兄弟学校和教研员的认可和支持。

通过向教育指导老师和其他优秀班主任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上单方面的严和爱都是不行的。班主任最主要的是要找到严和爱的切合点。在工作中注意:

(1)制定切实有效的班规,并通过班干部轮流制实行。并对没有当过班干部的同学给予指导。

(2)充分利用班级周记和班会课。抓住和学生们心灵沟通的周记,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的的举行讲座、或讨论、或给他们讲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班会课是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阵地。

(3)关怀后进生、行为偏差生、随班就读生。后进生、行为偏差生、随班就读生是有着强大的自卑感难教育的一批。对此,我拿出了极大的耐心。通过家访、通信、谈话等形式使他们转变。

现在我们班级已经逐步变为一个既有着严格的制度,又充满团结向上风气的集体。

教育教学是庞杂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在这一年我除了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担任了学校的辅导员,负责学校每周安全会议“三风”评比总结,每周都要主持少先队大队活动课;并参与学生“百歌颂中华”的朗诵比赛主导员;参加教师知识产权法的考试;中心学校举办的友谊篮球赛等等。这些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就是我的一年,快速成长用汗水换来的充实的一年。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乡村教师调研报告

黔西县各级各类学校150余所,70%的学校都在农村,农村教师占全县教师的68%。农村教师作为我县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农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20xx年1月,通过对全县11个乡的部分学校进行专项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486份),对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当前,我县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困境:学历不低,但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流失严重,补充困难;待遇偏低,生活困难。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教师训练力度等方面寻求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

(一)黔西县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

本次调查从教师层面和校长层面一致反映,近几年我县农村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边远乡镇学校教师严重缺乏。

全县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存在教师缺乏的现状,尤其以协和乡、太来乡、钟山乡等边远乡镇的学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一名教师要代三四门功课,有些学校因没有教师,一些本应开设的课程无法开设,直接造成学生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和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

小学教师周平均课时22节左右;初中教师为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查阅资料、参加会议、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小组等所需时间。在调查到教师本人对工作量的感觉时,486人中感觉很重的是145人(占30%),较重的是196人(占40%),合适的是136人(占28%),较轻的是9人(占2%)。

3、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交通方面。农村学校相对分散,比如协和乡、太来乡、钟山乡等乡到县城的距离比较远。大部分农村教师住在学校,家在黔西县县城城的往往只能一周甚至数周回家一次。有些学校分校比较偏远,也没通公共汽车,交通更不便利,老师回一次家只能坐老乡的摩的到乡镇上再换乘汽车,既给农村教师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住房方面。经对486位农村教师调查:享受单位分房的有69人占14%,已拿到一次性住房补贴的63人占13%,没有享受过单位分房和没有得到任何住房补贴的354人占72%,这些教师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学校集体宿舍,或在外面租房。由于黔西县房价这几年涨幅较大,很多老师无力购买房子。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边远乡镇学校都建了教师周转房,极大地缓解了住校教师的住宿问题。同时在全县内开展集资建房,解决了部分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住房,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3)饮食方面。农村生活条件差,购买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质也差,尤其是分配到此的汉族教师在生活上非常不习惯,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周五从学校回到黔西,买足一周所需的物资后,周日再带去学校。这样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使他们无法安心工作,都想调离农村,或者至少调到离城近的学校。

4、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486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77人(占36%);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262人(占54%);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47人(占10%)。经与农村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环境。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自我发展空间不大;三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交友空间狭窄,家庭照顾不上,婚恋不尽人意等;四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农村教师因心理压力较大,由此产生了一些躯体化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烦燥、抑郁偏执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部分农村教师思想消极。调查反映,农村教师从整体上看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困难,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也使一些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不同的态度。据对486位教师调查,表示喜欢教师职业的有252人(占52%),不喜欢的是73人(占15%),认为说不清的是161人(占33%)。绝大部分农村教师觉得在农村当教师太没意思。调查显示,30%以上的农村教师积极想办法往城镇学校调,10%的教师表示想调其他单位,50%以上的教师表示如果有调城镇学校的机会,会选择离开农村学校。还有一些老师,尤其中老年教师,认为自己调城里学校不可能,在当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思想比较消极,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农村教师这些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势必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后劲。

6、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20xx元左右,扣除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1600元左右,加上物价补贴也才2300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师拿到手的也就3000元左右,这在房价及其它各类物资价格飞涨的黔西来说,这点工资只够解决温饱,买房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因此,一些教师对未来心灰意冷,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仍是很多教师的无奈心声。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边远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是要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促进乡镇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规模效应;二是要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及教师的办公条件;三是要对农村教师适度倾斜政策,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分级确定补贴额度。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注入专项资金来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使他们享受到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差不多的待遇;四是要特别关注农村困难教师群体,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统筹规划,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制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做到统筹安排。对于新课程的培训,除了学习其观念之外,还应该采取各种观摩课、教材培训、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应该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原有传统授课培训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远程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及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四)发挥政策优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工作,鼓励和引导县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鼓励引导县直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讲课指导,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县直学校的部分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若干年,并以此作为评职评优的先决条件;农村学校也轮流选派部分教师到县直学校从教若干年,在互相交流中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都与原单位教师相同,即“人走关系留”。

(五)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用工会的臂膀搭起关爱农村教师的桥梁。农村学校工会首先要突出工会维权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从体制、政策层面得到解决。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其次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职工的素质。一方面通过“三育人”等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工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多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要关注困难教职工群体,通过送温暖、结对帮扶、爱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此外,工会组织还应关注农村教师的思想心理状况,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使教师消极的负面情绪向积极乐观的情绪转化,真正能彰显工会组织在提高农村教师全面素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中的独特作用。

总之,要使农村学校数量不再萎缩,教育教学质量不再下滑,在政策上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根本性的措施。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应该关注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呼吁当地政府都来支持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善待农村教师,制定相应的优待政策,大幅度改善农村教师的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不要以行政手段大幅度调动。学校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够真心实意的尊重和爱护教师,从教师的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实行人格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对教师多关心,少冷淡;多表扬,少训斥;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不人道。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教师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在xx市孝友中学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教室里他们似兄长般亲切,讲台上他们有凝望般专注,教研中他们如猛虎般骁勇,他们就是学校“青春奉献岗”的青年教师们:xx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其中党员x名)。

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他们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班主任工作、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理论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青年教师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争挑重担,多作贡献的良好风气越来越浓。从他们这个群体中成长起来的x老师,xx年光荣地被评为“常熟市第四届师德标兵”。

在党员先锋岗活动中,青年党员教师亮出党员身份、彰显榜样力量,成立青春奉献岗,其他青年教师也全身心的投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乐于奉献。xx名青年教师都长期坚持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承担着教学重任,有x人担任了班主任,x位青年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她们立足校园,走入社区,有多人次获得“青年教师志愿者在行动”的社区教育奉献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爱学生、会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是“青春奉献岗”们的共识。每一年,青年教师都会积极向校爱心基金会捐款,加入“助一名贫困生”爱心助学的行列;在学校推行的“德育导师制”活动中,每位青年教师主动担任一位德困生的德育导师,开展“助一名德困生”活动,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素质;平时教学工作中,参与到“助一名学困生”活动中,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说到爱学生,“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爱好学生容易,爱“学困生”难,爱“德困生”更难。陈xx老师就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该生家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好。面对这样的孩子,陈老师选择了“不放弃、不抛弃”。她多次进行家访,了解该生家庭情况,以便更好的沟通教育;陈老师在社区和学校分别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以缓解他的家庭困难;她利用课间耐心的为其补习,以求点滴的进步。最困难的是这个孩子由于从小缺乏正确的引导,在与同学相处、与他人沟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时常惹是生非。她常常找这个学生谈心,一谈就是一个小时。像陈老师这样,“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们倾尽全力。

他们的付出获得了肯定:桑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陈xx老师被评为“xx市优秀班主任”,陈荣获“xx市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的称号,……。

没有坚实专业基础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个教师深知这一点。

苦练基本功,勇攀新高度。校工会经常性的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踊跃参加,虚心求教,每一次准备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近年来,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基本功比赛、解题能力竞赛中获奖。陈《有你相伴,真好》获江苏省第四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苏x老师获xx年苏州市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二等奖等。

专业成长的过程,犹如蝶蛹破茧。惟有长期的酝酿积累,才会有破茧的振翅高飞。施xx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她是年青的数学老师,xx年11月获得了“卡西欧杯”第七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一等奖。从参加市级比赛的勇夺第一,到参加省级比赛,之后的全国一等奖,期间的磨课、修改、试上、再修改……在前辈的帮助下,付出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用她的话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很享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一个一等奖,我收获了坚强,收获了友情。”

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的学校的关心和前辈们的爱护。在我校,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专业成长档案袋,这里面存放着事业规划书、获奖证书、教学反思等,记录的是成长的每一个足迹。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经验丰富卓有成效师傅,师傅们关怀着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市第十五批学科带头人张、市第九批教学能手戈x等就是从“青春奉献岗”中成长起来的市级教学骨干。

敢于挑重担,冲锋第一线。学校采取压担子、重信任的做法,大胆提拔任用青年教师,加速他们的成长。担任班主任,担任备课组长,他们敢于挑大梁,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团委书记徐,已经连续四年奋战在初三毕业班教学的第一线,课务被排得满满的她总是把笑容留给了学生,把压力留给自己。在她眼里,学生好似弟弟妹妹,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xx年她被共青团常熟市委员会表彰为“常熟市新长征突击手”。

专注勤学习,追求共进步。校工会联合校团委定期举行“青春无悔铸师魂”青年教师论坛,借这一平台,青年教师或拜师学艺或互相切磋,迅速进步;通过业务竞赛,博采众长,共同成长;聆听专家讲座,吸收营养,提升认识。尤记得xx年4月组织的论坛,全体青年教师听了施晓丹老师的一堂的数学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逻辑严谨、语言简洁、丝丝入扣。同一学科的老师频频点头,跨学科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折服。在论坛的系列活动中,还组织了培养团队意识的拓展活动,在训练中体验和感悟,团结合作,和谐共赢。

百年孝友,百年传承。历史的责任落在青年教师身上,为孝友,他们正向着太阳,走向成熟。

返回目录。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x年底全区在职教师共x人,专任教师x人,中学x人,小学x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x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x年,完成x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校架构,并进行人员调整。

调整进修学校内部架构,进修学校内设理论部、实践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理论部负责制定课程(了解教师所需,聘请专家,设置科目,查阅讲义,考评课程效果,写分析报告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包括国内外)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践部负责教育实践(联系实践基地,选定指导老师,考评实践效果,跟踪调查),并与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后勤部负责财务、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后勤工作。

(三)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将教师进修与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教师取得相应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外出培训(国内外)和在职学历深造的奖励。

(四)硬件建设是必备的客观条件。

配备可容纳x人的报告厅、可容纳x人的网络教室各一,讨论式教室和授课式教室若干,视频多媒体教室2间。建成与国内著名师大远程教育网相连接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基地。

(五)经费投入,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

根据xx省人民政府x年第号文《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xx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五必须突破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1.“按需设课、按需施教”的“需”较难把握,每个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所认为的“需”可能与上级部门认为的“需”有一定的差异。

2.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数教育专家大多从事理论研究或进行过少量的实践指导,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且授课仍以讲授式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训教师的专业多而散。符合我们要求的专家并不多。

3.教室的配备和功能不足。

解决方案:进修学校人员配备必须是,有相当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善于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可以达到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的人,这样可解决难点1、2。难点3需由局统筹解决。

返回目录。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xx]72号(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xx]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教师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办学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高低。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但我们深感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我校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坚持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我校领导班子再次认真回顾总结了以往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形成本调研报告。

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其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对我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我校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幼儿教师3人,小学教师13人,校产教师1人,保卫教师2人,职员3人。

(一)性别情况:男教师13人,女教师9人。

(二)年龄结构:36—40岁3人;41—45岁5人;46—50岁4人;51—55岁5人;56以上5人。

(三)学历结构: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6人。中师学历12人。

(四)职称结构:小学一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未占岗教师8人,小学高级占岗教师7人。

1、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调查中,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年教师居多,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45%。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老龄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民转公”的教师比例大;基础教育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不健全。

2、教师水平偏低。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由于农村教学设施欠缺,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再加上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难以转换,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不强,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3、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具有小学高级占岗教师教师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31.8%,根据我校的性质及主要的培养目标,高级职称的数量及质量仍需加大培养力度。其原因存在于:首先,教学成绩差,和全镇教师通算不占优,其次,分配占岗名额不均匀。

1、应尽快制定出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政策。应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从政策上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提高农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待遇。具体表现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以不低于城镇的待遇留住骨干教师,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降低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流失率。

2、采用定向招录的办法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不应从农村招录优秀教师去县直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

3、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

4、采取可行措施减轻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

要实行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同步减轻教师的负担。首先,要改革评价机制,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应多从正面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及工作中的失误,不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5、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合格幼师。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幼师班这块阵地,尽快加大教师队伍的整体培养力度,同时利用函授、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培训,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师培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纳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本地农村幼儿教师的轮训计划,将各幼儿园执行教师培训计划的`情况与幼儿园的分类定级检查评比联系起来,以确保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人事部门也可通过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规范,提高幼儿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教师蹲点调研报告

省少工委《关于在新学期开学后抓紧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关工作部署的通知》(陕少办发〔20xx〕3号)要求,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期间,本人先后在留坝县城关小学、留坝县马道中学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驻校蹲点工作,对驻点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少先队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少先队员课间活动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少先队工作概况。

城关小学现有640多名学生,设大队1个、中队13个,队员500余名。马道中学现有135名学生,设中队1个,队员15名,两所学校各有大队辅导员1名。大队辅导员由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兼任。两所学校均完成少先队活动课进课表,能够保证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少先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少先队辅导员待遇和从事少先队的精力受限。因受编制等限制,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待遇还不能全面落实,大部分的大队辅导员都是兼职,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的骨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开展活动准备不足,时间不充分,活动过程仓促,疲于应付,达不到活动的目的,活动教育意义存在局限性。

(二)少先队辅导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少先队辅导员缺乏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有的少先队辅导员没有系统地学习少先队工作知识或经过各级团队、教育组织的培训,对少先队工作缺乏理性地、深入地思考,工作中存在活动形式不新颖,内容不丰富,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需要,从而不能充分调动起少年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未能发挥出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三)少先队活动经费不足。少先队基本没有活动经费,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一些常规活动的开展,导致少先队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先队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少先队组织的荣誉感和吸引力。

(四)少先队活动阵地作用发挥不够。除大型活动需要之外,学校活动场所都是封闭管理,图书室、活动中心空置、闲置,不能满足青少年对知识、交流、体育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农村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水平不高,能够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十分有限。

三、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少先队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少先队组织自主开展活动,保证少先队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把对中小学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列化中。要把少先队工作成绩作为评价考核中小学校工作和评价学校领导业绩的一项内容。使少先队工作真正发挥其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促进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称认定)。目前所有从事少先队工作的辅导员都是经过学校直接任命,工作不好或者本人不愿意做了随便换人,这样导致少先队工作非常随意,工作的延续性差。应该尽快成立、完善少先队工作专业评定小组,负责评定少先队工作的技能职称,按照教育评估体系运作。少先队工作专业小组可由教育局和少工委共同管理,设考评组,研究少先队工作,并按照周期检查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评定职称依据。

(三)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岗位培训。各学校注意加强少先队干部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选拔到少先队工作岗位上来,提高整体素质。同时,抓好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知识、辅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艰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关心辅导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落实好待遇。

(四)丰富校园文化。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儿童读物;相互借阅,资源共享。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灿烂文化,促进学生科学、历史、人文意识的培养。

教师蹲点调研报告

农户进行走访,共与村干部十余人、农民一百余人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所驻村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为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党的“三农”政策,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13个涉农的重点部门,赴小埝村举办“信访直通车”,现场接待群众上访,共接待群众200多人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80件,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100件。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共同研究了小埝村以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协调资金28万元用于重建年久失修、群众日思夜盼的危桥――刘桥,为把实事办好,确保群众满意,先后三次带领村组干部深入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进行新桥的选址,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勘探和施工,并就施工后的相关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桥施工阶段,群众自发地购买鞭炮燃放。实地察看和协调了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找文章,到]五月份市纪委筹集五万元为村小学建造了围墙,但教学设施仍然比较简陋,教学条件比较困难,拟将为村小学建造操场、食堂、绿化以及购置健身器材等纳入明年市纪委重点扶贫计划。

二、小埝村基本情况。

小埝村2004年由1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15人,其中村干部7人,中共党员78人,全村730户,2760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3006亩土地,人均1.01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今年人均实际收入1800元,比2004年下降100元。

(一)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麦一稻,以农为主。全村稻麦总产量470万斤,总产值282万元。

2、地势低洼,怕涝不怕旱。今年局部洪涝及龙卷风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受损,使该村粮食减产、减收达20以上。

3、人均占有土地少,全村3006亩土地,人均占用面积只有1.01亩。

4、养殖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

5、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在外打工人员达5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据对25户调查,家庭收入31万元,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苏锡常等地,主要从事保姆、缝纫、建筑等,方式主要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乡村干部作风满意的6户,占24%,基本满意的19户,占76;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的7户,占28%,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8户,占72%。农村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4户、11户,占比分别为56%和44%。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村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电话使用率达88%,村里建有两座水厂,正常用上了自来水的户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但也存在小偷小摸现象,主要是偷鸡、偷鸭。村民草改瓦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农户都住上了瓦房,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具体措施落实的矛盾。

能。四是经营风险,很难防范。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直接经营种植业或水产业、养殖业、畜牧业的农民,对自然风险有不可控性,加上农村保险很不健全,如果遇上特殊灾害,往往损失惨重。由于今年的洪涝及龙卷风灾害,致使农民收入锐减。据调查反映,今年该村粮食比往年正常年份减产达20%多,部分农户连正常的过冬口粮都缺乏,有的农户将发生冬季断粮的可能。另外由于受劳务市场的影响,劳务收入也比正常年份有所下降。

(二)城乡差距拉大与农民负担依然较重的矛盾。

近年来,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减免等措施的实施,农民的负担确实得到减轻,农民得到了实惠。但部分村民对一事一议、以资代劳等费用仍有较大意见,如果完不成上交,村组干部就要自己立据做贷款垫上,也有较大反映。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农民感到负担重,主要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解的题:一是农民贷款难。应当说,2001年以来,通过实施信用“一证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许多农户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得不到有效支持;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难。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着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这些都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的力度。三是农村保险难。现在商业保险机构越来越多,保险产品的品种不胜枚举,但由于受商业保险的趋利性驱使,对涉及农村种养业等风险较大保险产品,现在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开办。农村保险难,一方面,使人们对农业的投入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投入积极性。四是集体负债化解难。近年来,通过清财化债,农村债务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从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和清财化债效果三项情凋调查看,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农户分别为25户、25户和18户,占比分别达100%、100%和72%。但对清财化债效果表示不满意有7户,占28%。以小埝村为例,该村为享受上级优惠政策,在铺设乡村水泥路面时集体负债15万元,全部为信用社贷款,村里几乎无集体经济,要偿还这15万元债务还要假以时日。

(三)农村基础设施“隐患”与增加农业收入的矛盾。

每逢洪涝灾害就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最不满意的重要方面。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的为8户,达32%,列12项调查事项的最高。一是农田水利弱化、排灌设施劣化。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集体“统”的功能发挥不够,小修小补,难以形成重点,许多活沟变成死沟,清水变成臭水;二是生产条件退化。农业机械多数是“老弱病残”,超期服役,不少“老掉牙”的机器“跑冒滴漏”严重。

(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组织有待加强的矛盾。

一是村组干部素质不高。15名村组干部中,只有2人具有高中文化,其他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轻干部不多,年龄50岁以上的7人,40一50岁的5人,30一40岁的3人;二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全村78名党员,最年轻的党员也有38岁,40岁以下党员3人,40—50岁的21人,50—60岁的36人,60岁以上的8人,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三是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据村支书反映,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党员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四是村组干部服务能力不强。村组干部平时主要任务就是催收上交款、计划生育罚款和各类统筹。而对农业市场信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心中无数;五是村组干部报酬低、工作压力大。村党支部书记一年的收入为3000元,村长2800元,村里的副职干部为2500元,村民组长为1500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组干部处于干群矛盾的第一线,上级的各种任务都压在村组干部肩上,收入与付出不对称,许多村组干部流露出不愿干的情绪。同时,精神生活匮乏。农民除了看电视,几乎无其他文化生活。每逢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还会出现赌博现象。每逢婚、丧、嫁、娶、生日等,农民之间相互吃请,平均每年每户达2000元,加重了农民负担。

四、几点建议。

(一)宣传农民,营造氛围,鼓励全面建设小康。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调查,我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以真正唤起农民的心声。一是要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进一步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思路,鼓励基层干部带头致富。二是要运用身边致富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农民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调整思路,统筹城乡,积极实施倾斜政策。

一是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素质决定命运。广大农村仍存在着较大的文盲、半文盲阶层,因此,必须把农村教育摆到财政分配的重要位置。

(三)夯实基础,开拓市场,有效解决瓶颈制约。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群关系、党的温暖要靠他们去体现。首先,要改善村组干部的结构。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知识缺乏,要按照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那些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群众满意的年轻人选拔到农村最基层岗位上来。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年轻同志入党,防止出现年龄上断层的现象。其次,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农民致富。第三,要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加强对村组干部培训,组织走出去请进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增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一要是适当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并与业绩挂钩,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要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可根据各自情况,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打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各类人情债是造成农民致穷的的重要因素,要在广大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新事新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