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10 21:41:38 作者:紫衣梦

小学教案的编写应该遵循教学原则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整理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课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口答:

1、分别说出从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1、圆、圆心、半径、直径。

2、圆周率、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环形。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打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打对称轴。

(3)圆的画法。

(4)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1)已知直径d,求半径r。

(2)已知周长c,求半径r。

(1)已知半径r,求直径d。

(2)已知周长c,求直径d。

(1)已知半径r,求周长c。

(2)已知直径d,求周长c。

(1)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2)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3)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课本第120页9、10题。

课本第123页11――12题。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精选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1、进一步复习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习(一)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拓展练习(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习(三)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由于补充的习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习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2、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三、巩固练习。

详见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保护水资源》是有关环保主题的一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试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于教材涉及的三项不同的实验,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对于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发现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生活中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这两题外,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课上补充了这样两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光明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单价都是25元,但各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丙店:购物满每200元,返现金30元。

为了节省费用,光明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

数学复习教案

1、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串,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有序思考、善于类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直观思维生成到逻辑思维。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师:嗨!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陈老师。

师:大家的声音真亲切!能和我打个招呼吗?

生:陈老师好!

师:个个都是这么有精神,真棒!大家,喜不喜欢玩游戏呢?

生:喜欢。

师:好,我们就来玩一个摸耳朵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摸一只耳朵。

生摸。

师:你摸的哪只耳朵?你呢?

生:我摸的左耳朵/我摸的右耳朵。

师:有的摸左耳朵,有的摸右耳朵。好像都对!再来!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生分别摸对。

师:不错,听的很认真!要加快速度咯!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摸的不是右耳,停!你摸的哪只耳朵?

生:我摸的是左耳朵。

师:为什么不摸右耳朵?

生:因为你说摸的不是右耳朵,就只能摸左耳朵了。

师:哎?你怎么不摸左眼睛呀?

生:因为这是摸耳朵的'游戏呀!

师:对了,这是摸耳朵的游戏。人的耳朵只有几只?

生:两只。

师:哦!人只有两只耳朵,摸的不是右耳就是左耳。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好玩我们就不玩了,准备上课好吗?(这个游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好吗?)。

教学流程:

1、猜兄弟关系。

师: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两位小朋友是谁?

生:贝贝、乐乐。

师: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根据这个条件请大家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生1:贝贝是哥哥,乐乐是弟弟。

师:有可能。

生2:贝贝是弟弟、乐乐是哥哥。

师:也有可能。

生3:乐乐是哥哥,贝贝是弟弟。哥哥比较高,弟弟比较矮。

师:哥哥一定就比弟弟高吗?

生4:乐乐是弟弟,贝贝是哥哥。

生:能/不能。

师:你们这样争下去,乐乐可着急了!瞧!他说了什么?

生:乐乐说“我不是哥哥”。

师:现在还用猜吗?

生:不用了,我知道了!

师:你接着说!

生:乐乐是弟弟,贝贝是哥哥。(师相机出示答案)。

师:你是根据哪些条件确定的?

生:我是根据乐乐说“我不是哥哥”这个条件确定的!乐乐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贝贝肯定是哥哥了!

师:这一个条件就能确定啦?谁来帮他补充!

生:我根据贝贝、乐乐是两兄弟,乐乐说“我不是哥哥”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的。

师:你真是一个会细心观察的学生!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再来说说理由?

生:因为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所以乐乐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贝贝肯定就是哥哥了。

师:你说的真完整,还有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次?

生:因为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所以乐乐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贝贝就肯定是哥哥了。

师:你也说的很好!请坐!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了,为什么开始大家不能确定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现在又都能确定呢?(课件出示两幅图对比)。

生:因为刚开始只有一个条件,所以不能确定,/因为刚开始只说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我们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都是乱猜的。

师:说的很好!大家都能根据条件来判断。板书:条件。

师:刚开始只有一个条件,能确定吗?

生:不能确定。(师板书不能确定)。

师:说明条件还?(师摇摇头)。

生:条件还不够!(师板书不够)。

师:对了!条件不够,我们不能确定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微笑)。

师:后来能确定吗?

生:能确定。(师板书确定)。

师:说明什么?

生:条件足够了!

师:很好!开始条件不够不能确定,后来条件足够才能确定。

师:贝贝和乐乐在玩一个藏花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课件出示:贝贝、乐乐分别藏着红花、蓝花。

贝贝说我藏的不是红花。

他们分别藏着什么颜色的花?

师: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条件?

指名说出图上的条件,有说错的:谁愿意帮他?

师:小精灵问我们?

生:他们分别藏着什么颜色的花?

生:能!

师:请你在练习纸上第一题填一填。

生独立填写后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师:你是怎样确定的?

生:因为贝贝、乐乐分别藏着红花、蓝花,所以贝贝藏的不是红花就是蓝花,乐乐藏的就肯定是红花。

或:因为贝贝、乐乐分别藏着红花、蓝花两朵花,所以贝贝藏的不是红花就是蓝花,剩下的红花肯定是乐乐藏着的。

师:真不错!每个条件都考虑到了!

生:另外一种。

师:做对的请举手!

小结:我们刚才推理了哪几朵花?

生:红花、蓝花。

生:另外一种。

师:看来,推理两种物体,不是……就是要牢记!(贴)。

师:推理两种物体的小妙招是什么?预备齐!(师指板书)。

生纷纷举手。

1、看图读文提取信息。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推理!现在他们的好朋友欢欢也想来参加,大家欢迎吗?(出示课件)。

生:欢迎!

师:认真看!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条件?小精灵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指名汇报。

(预)生1:我知道了,贝贝、乐乐、欢欢三人分别藏这红花、蓝花、黄花,贝贝说我藏的是红花,欢欢说我藏的不是黄花。小精灵问“乐乐藏的什么花?”

数学复习教案

1.使学生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

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

一、揭示课题。

在“比例”这一单元里,除了认识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外,还学习了成正、反比例量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正、反比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要加深对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认识,提高两种相关联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二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加深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做复习第4题。

让学生看第4题,思考各成什么比例。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整理正、反比例的意义。

3.做复习第5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说明:根据实际问题里相关联量所成的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整理解题思路。

(1)做复习第6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各成什么比例的应用题。指名学生说明各是什么应用题,为什么。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根据什么列式的。

(2)提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想?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综合练习。

(1)做复习第8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看出药粉和水的份数以及1:500表示比值一定等)这两道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等式,老师板书。再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列式的。追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做?(让学生思考按比的意义,应用分数知识或归一方法,口答算式)。

(2)做复习第l0题。

要求学生思考有哪些方法解答第一个问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列出不同解法的式子。集体订正,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方法?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7、9题,第10题第二个问题。

数学复习教案

第93---95页。

1、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74+5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1、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教学后记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书设计:

9、小熊队:15+7=22。

小兔队:10+7+7=24(最多)。

小狗队:10+10=20。

第96---97页。

1:借助“假日小队”这个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每个假日小队中存在的数学,感受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假日小队”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使学生熟悉本课内容并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再通过师生共同反馈,让学生懂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更能体会书本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3;教师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1;出示;“唱歌”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唱歌的有几人?伴奏的有几人?

(2)谁能说说蘑菇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3)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汇报,板书:15-3=12。

(5)你能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6)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出示:“浇水”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两个条件?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要求“已经浇了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板书:35-8=27。

(5)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指名回答。

3:出示:“看节目”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教师强调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出示:“照相”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4)提问: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5)小组讨论、汇报。

5:出示“捡废电池”情景图。

(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图上的三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小组讨论。

(5)各组汇报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分别板书出来。

(6)教师带领大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数学复习教案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复习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8。

2、一代面粉吃了3/10。

3、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4/7。

4、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35。

填空题: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1、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其余是陆地,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

数学复习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以及观察物体。

本班有学生45人。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数学复习教案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幼儿教案《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幼儿操作卡练习。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数学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等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率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用加减和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多策略地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口算卡片。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口算:

(1)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抢答。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错的要找出错因。

2、笔算:

(1)用竖式计算第17题前面两竖。

(2)说说计算乘除法的注意点。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宣布得星规则:

(1)规定时间内发、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抢答时,能正确表达意思可得星,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3)其他组有不同想法,或需要补充,意思正确也可获得一颗星。

2、完成第19题:

(1)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坛图,介绍花坛每条边的长度,估计一下,哪一个花坛的周围的栏杆最长。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进行计算。(关注整个过程中的新异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星。)。

3、完成第20题:

(1)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做法,说说怎样想的?

4、完成第21题:

(1)说说你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解决问题。

(3)汇报结果与想法。

5、完成第22题:

(1)理解题意:从图上观察到什么?45座和30座分别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用车方案,小组交流不同方案,比较异同和优缺点。

(3)小组汇报。

6、评出最佳小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复习教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这些运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4页的第1题。

(2)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小结: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两种情况)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包括分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及整数除以分数)。

2.计算练习。

(1)出示课本第114页第2题上面8题,学生每人计算四题。

(2)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注意分析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

(3)出示第2题的下面三题,学生独立计算。

讲评学生计算情况,请学生说说计算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名数改写。

出示题目:2/5时=()分4/25千克=()克。

3/5米=()厘米5/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20公顷=()平方米340立方分米=()立方米。

54分=()时255毫升=()升。

(1)先请学生说说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左边四题或右边四题,完成后指名口答,说说怎样改写的。

4.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占全班的2/5。(2)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加1/8。

(3)柳树棵数的2/3和杨树棵数相等。(4)已经修了水渠全长的3/7。

请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说说每句话中的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出示下列题目:

(7)一套服装,上衣120元,是这套服装价钱的3/5,裤子多少元?

学生逐一完成以上问题,交流时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多给予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

数学复习教案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幼儿教案《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