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桃子教学设计范文(23篇)

时间:2023-12-02 16:35:18 作者:紫薇儿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学校沟通,形成共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音乐激qing法;3、电脑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qing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小班小猴摘桃子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老猴带着小猴们来到河边玩耍,正在它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忽然它们发现河对岸有一棵茂盛的桃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又水灵的桃子,它们馋得口水直流。

小猴子们都很想吃。于是它们争先恐后地要过河上的独木桥,可是这座桥又窄又小,只能容纳一只猴子通过。这时小猴黑黑和小候红红为了能先过独木桥争执起来。黑黑用脚一踹,差点把红红踢下河。幸好小猴胖胖抓住了红红的'尾巴。

老猴见状,忙说:“孩子们,这样做太危险了。大家要有秩序地过独木桥。”小猴们听了老猴的话,自觉地站成了一排,迈着整齐地步伐,一个个地过了桥,来到了对岸。

这时,小猴子们飞快地向树上爬去,它们找最大的桃子吃了起来。

老猴看到一个个小猴子吃得津津有味,非常开心,高兴地笑了。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中,利用远程资源创设以下几个情境。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的不同分法,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生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为学生努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书:48÷2=。

解决48÷2=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40÷2=208÷2=420+4=24。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6、鼓励探究算法。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69÷386÷2的竖式。

四、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小班小猴摘桃子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有一天傍晚,小猪在河边看见了河对岸有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香甜可口的大桃子。它看得口水直流淌,想到河对岸去摘,可是它又不会游泳。树很高,它又摘不到,怎么办呢?它左顾右盼,急得抓耳挠腮。

于是,小猪就去找小猴子,它想请小猴子帮忙摘桃子。可是小猴子也不会游泳。小猪想到了一个办法,它说:“小猴子,我们拿一个大盆当小船,再找两根木棒当桨。”小猴听了直拍手叫好。于是,它们从家里搬来了一个大大的木盆,再用两根木棒划过去了。

就这样,它们摘到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吃着这些香甜可口的大桃子,它们俩高兴地又蹦又跳,合不拢嘴。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

今天上完了公开课,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喜有忧。

《分桃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整节课,优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以分桃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这节课的设计以“分桃子”为主线索,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主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择优,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课前预设不到位,从而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3、由于时间的紧迫,所以在归纳算理时,我过份包办,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适时作出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整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和72和63和54和4。

同样多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

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小班小猴摘桃子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有一天傍晚,小猪去找小猴子帮忙摘桃子,小猴子爽快地答应了。

小猪带着小猴子来到果园里,小猴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又大又高的桃树上挂满像灯笼似的大桃子。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爬到桃树上,顺手摘了一个大桃子,它放在鼻子前闻了闻,那种香味实在忍不住诱惑了它美美地咬了一大口。小猪看见小猴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也忍不住叫起来:“小猴,你也摘一个桃子给我吃哦!”小猴子说:“可以呀,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教我怎样种桃树。”小猪连连点点头说:“好的,好的,我会用心教你的。”于是小猴子又顺手摘了一个大桃子扔给小猪。

小猪把怎样种桃树的秘方全部告诉了小猴。小猴回到家后,也在自己家的后山种了许多棵桃树。

第二年,小猴子种的桃树上也结满了好多桃子,他邀请来小猪一起摘桃子。他们摘了十几大筐,都送给了邻居朋友。大家都夸小猪和小猴子很热情!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编写的主线: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一自主操作、解决问题一观察思考、理解算理-巩固应用。教材创设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教学情境,第一次是2只猴子分48个桃子,学生已经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在这里主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重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讨论等,将具体操作和抽象算式进行联。

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课前热身,小猴子爬山。(课件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40÷280÷490÷3800÷2。

24÷642÷772÷836÷648÷4。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想一想:这两个猴子围在这堆桃子前,在商量什么呢?(引出桃子数、猴子数、等信息)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分一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48÷2的算法及算理”

1、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2、探究方法。

(1)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做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汇报。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谁来说一说分的过程。

生1:我用小棒当桃子,10根小棒一捆,每只猴子分到两捆,又分到4个,就是24个。

生2:我是用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20+4=24,

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谁还用竖式计算的呢?请这位同学上台板演。

师:(指着同学的算式)你是怎么分的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师:肯定这位同学做法是对的,表扬大胆尝试的`做法,为了能清楚地看出分的步骤,这道题的竖式可以这样列:师与生共同完成竖式,师认真讲解竖式列法。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48÷3的算法及算理。

1、出示三只小猴子的图片,继续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它想干什么?引出3只猴子分桃子的情境。

板书问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怎样列式呢?

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思考,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应该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有的摆小棒,有的列竖式,有的……)。

师:分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把10根小棒分成一捆,分了4捆,还余8个,3只小猴子每只1捆,还剩一捆零8个,也就是18个,剩下的18个,每只小猴再分到6个,6+10=16,所以48÷3等于16。

出示课件:演示分桃子的过程,与学生的分法对照。

谁来说说怎样列竖式计算呢?一生上台板演并汇报。

其他生评价该学生的表现。

师生共同完成竖式。

(三)、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齐读一遍。

三、情境再现,巩固强化。

(1)三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

先估计,再计算。

学生独立做,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重点指导竖式的写法。

(2)实际应用,拓展思维。

出示:大青蛙说: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大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生2:小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生3:哪只青蛙每天吃的害虫多?(课件出示)。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答。

展示反馈,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但竖式除法学得不错,并且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猴子们这节课收获了果实,你们收获了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56页1——4题。

五、结束教学,提出希望。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24。

______。

2)48。

48。

____。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由情境提出问题。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我先写上了3)48(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板书)1×3=3,把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good,very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案例点评〗。

1.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例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点评人:孙俊霞(河北省鹿泉市永壁小学)。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桃子—平均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教材从“小猴子分桃子”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即“平均分”的活动,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并能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4、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5、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猴子头部图片、糖果、大红枣等。

学具:圆片、三角形等。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针对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出示图片、课件,同时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活动中仍用同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始终,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实践运用阶段从分实物、分学具,到观察课件思考,再到举生活实例,最后体会“剩余”,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同时启发学生今后继续留心身边事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你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对了,喜欢吃桃子。有一天,有这么两只小猴子(贴图)它们俩下山去玩耍,路过一座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它们俩非常高兴,就飞快的爬上树,一会儿就摘了8个大桃子(板书:8),这时它们打算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打开课件),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把你的猜想用8个圆片学具摆出来吧。

二、探究活动:

(一)分8。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份,看谁想出的分法最多。

2、指名汇报分法。

(板书:

8

17。

26。

35。

44)。

4、学生汇报:

(板书:一样多)。

(二)分9。

(板书: 9。

333。

同样多)。

(三)分12。

1、师:说来也巧,猴妈妈也在桃园里,它摘来了12个桃子,把它分给了自己的孩子,结果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桃子,想想看,猴妈妈分给了几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到了几个桃子呢?请你拿出12个圆片学具到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分。

2、小组活动。

3、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分法?

4、学生汇报。(板书:

12。

12。

66。

444。

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四)小结:

指名说。

三、实践运用:

(一)指名分糖果(实物投影)。

2、学生到前面来分。

3、师:他们分的对不对?

(二)全体分三角形学具:

1、师:请你拿出15个三角形学具,把它平均分成3份。再分成5份,每份同样多。

2、生分师巡视,随时指导。

(三)出示课件:14只小手套。

生:(齐说)7副!

(四)课件出示33页第3题:

1、师:同学们快看,这里的圆环比刚才的小手套还要多。这个画面就是33页的第3题。请你打开33页找到第3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把答案填在书上。

2、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指导。

3、师:谁来说一说你拼成了几个这样的图案?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4、生汇报分法和做法。

师:老师觉得这个图案好面熟,你熟悉它吗?你在哪儿见过它?(在奥运会上见过它。)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居世界第几位?(第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真骄傲!

(五)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老师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六)出示课件:下列哪种情况是平均分,哪种情况不是,为什么?

(1)有两棵水草,每棵水草下面有6只小蝌蚪在游动。

(2)一只小兔分到4个蘑菇,另一只分到5个蘑菇。

(3)有9只蚂蚁,每3只划一只小船。

(4)15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5枝。

每个花瓶上方飞着2只大蝴蝶。

(5)两个盘子里各有3个苹果,第三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

(七)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问题呢?谁来说一说?

(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平均分大红枣。有的能平均分,有的有剩余,从而体会剩余是怎么回事。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桃子。

8912。

︷︷︷。

1733312。

2666。

35444。

44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评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全面、科学,符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分桃子”、“拼奥运会五环形”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智慧星多颗、桃子图片一个、猴子头饰四个。

学具:圆片、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的片断。

师: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后,给他的儿孙们带回好多好多的蟠桃,把小猴子们乐坏了。这么多桃儿,该怎么分呢?这可愁坏了孙悟空。让我们来帮帮孙悟空分桃子,好吗?(师在板书“分”的后面贴桃子图片)。

评析:教学情境的创设很独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操作探究与体验感悟。

(一)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

1、动手分桃子,体会“分”的不同形式。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每只小猴可能吃几个桃子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帮它分一分。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做记录。(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分法:

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4和4、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演示课件)。

2、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在演示课件时有意停在1和7这种情况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猴的表情:刚才谁认真看了,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只小猴哭了)为什么它会哭呢?(引导学生说出它得到的桃子少,很不满意)。

师:同学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中,哪一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呢?

学生很快会找到: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

师:为什么这种分法两只猴子都接受呢?(引导学生说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师相机板书:同样多)。

师: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都是一个意思,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这样分很公平,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我们看看小猴会怎样?(课件显示:每只小猴子抱着4个桃子,高兴得跳起来。)。

(二)把18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同样多。

1、导入:两只猴把分给自己的4个桃子高高兴兴地领回去了,别的猴子可着急了。我们接着把剩下的两堆桃子分一分吧!

2、分一分,体会分法的多样化:

师:18个桃子要分给闻讯赶来的3只猴子(课件出示),怎么分才能让3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同样多)现在请同学们用小木棒来代替桃子,分一分。组长扮演孙悟空分桃子,其他3名同学扮演小猴。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四人小组走上讲台,孙悟空扮演者负责分,向同学介绍分的方法。)。

总结:平均分的时候有很多方法。

(三)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小猴。

1、导入:猴哥三抱着桃子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又来了四只小猴眼巴巴地瞅着最后一堆桃儿。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桃来分。如果一时找不到小棒或其他实物代替桃,怎么办?其实,大家还有一个本领--画图。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在本子上画12个小圆圈代表12个桃儿,然后试一试能不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表示分桃的过程及结果。

(独立思考,并汇报各种画法。)第一种画法:

把桃子4个圈在一起,,也就是每只猴子都能从圈里分到一个桃子,圈了三次,一共得到3个桃。

第二种画法:

把桃子3个圈在一起,因为有12个桃,我们有4只小猴,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只小猴一次就能分3个桃。

师给予表扬。

评析:

教学方式方法有创造性,灵活多样,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实践与运用。

(一)拼奥运五环形。

(放flash动漫:福娃盼奥运)出示五环旗。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奥运会会旗)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高兴吗?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师:我们再来看奥运会会旗,它是由几个圆环组成的?老师这有一些圆环,让我们把它们拼成奥运五环吧。

出示习题:可以拼成个。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二)分筷子(数学书33页第一题)。

师: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找到好多“平均分”的问题。出示有双筷子。

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你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三)整理铅笔。

(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4枝铅笔及2个铅笔盒。)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把它们收起来,放进铅笔盒。)。

师: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四)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小明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评析:

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四、反馈评价,深化感悟。

小组合作分智慧星(有的小组是8颗星、有的小组是9颗星)。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8颗星的小组):8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

(9颗星的小组):9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还剩1颗。

师问:剩下的这颗星还能不能继续平均分了?(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也有分不完的情况。)。

(老师把这颗星奖励给发言积极的学生)。

评析:

能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寓教于乐,突破“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84。

4

186。

6

6

123。

3

3

3

同样多。

教学反思:

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整堂课,学生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课例点评:。

本节课开始提出了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来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了怎样分得同样多,进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了对数目少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生动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画面显示生动、形象,使学生倍受感染,教学效果很好。

2.教师在教学重点的地方,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但分法多样,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全班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

今后还要加强课前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后的数学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好数学。

分桃子教学设计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

说说。

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

总结。

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

经验。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继续巩固双三角形折法。

2、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桃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折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和桃子若干。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桃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双三角形折法。

老师提问: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双三角形的'折法,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折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双三角形折法。

1、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能后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

2、请一至俩名折好的同学上台讲一讲折法,其余同学跟着再折一折。

二、学折桃子。

1、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桃子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指名说一说。

2、教师出示折好的桃子,请大家说说像不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折桃子。

教师先出示《桃子》折纸示意图,请学生看着示意图跟老师一起学折。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完成一个后,要求他们自己再试着折一个,教师只在旁边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里交流,能后每组再推荐一件作品到全班交流。

四、附《桃子》示意图: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小熊笨笨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他的新房子造好了,他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他的好朋友们——小猴、小猫和小狗。可是当笨笨把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时,兄弟两个闹了起来。快,让我们来给他帮帮忙吧!

(出示课题:分桃子)。

二、操作体验,感知新授。

生1:猴哥哥吃到7个,猴弟弟吃到1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猴哥哥吃到6个,猴弟弟吃到2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3:猴哥哥吃到5个,猴弟弟吃到3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生4: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吃到4个。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可以让两只猴子都满意?

生5:猴哥哥分到4个,猴弟弟也分到4个。

生6:两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

生7:两只猴子各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都认为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可以让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8:因为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

生9:因为这种分法两只猴子不会打架。

生10:这种分法更公平、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师:对了,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一样多)。

(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师:像这样,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或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活动二:分鱼。

师:两只猴子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

生:小猫。

师: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课件出示),该怎样分呢?你能帮笨笨分一下吗?

生:能。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如下:

a.有一条一条地分的,分三次。

b.有两条两条地分的,分两次,最后一次分一条,刚好分完。

c.有三条三条地分的,分一次。

师:这些分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怎么分,“平均分”要求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猴和小猫都分到了食物,还剩下谁没有分到食物呀?

生:小狗。

师:你能给笨笨帮个忙吗?

师: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思考“分一分”的第三题,并拿出铅笔在书上分—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每只小狗平均分到了几根骨头?

生:6根。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刚才我们在帮笨笨分食物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并且也学会了自己动手进行平均分,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

1.分筷子。

一双筷子有2根,12根筷子可以平均分成几双?请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2.分铅笔。

14枝铅笔平均放在两个笔盒里,平均每个笔盒放几枝?

3.拼奥运五环。

每个五环由5个圆环组成,20个圆环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4.分气球。

师(总结):平均分里有刚好分完的,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之后有剩余的。

5.拓展:小蜜蜂。

师:什么是一半?16的一半是几?8的一半是几?4的一半是几?2的一半是几?

四、小组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五、总结。

分桃子教学设计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分桃子。

1和72和63和54和4。

同样多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摘桃子》教学设计

7月31日,天气非常炎热,我和伙伴们去南汇摘桃子。

终于来到了南汇,那里有三口井,水很凉爽,我们用水洗了把脸,我突然看见一只小白狗,怕狗的本性让我离开,但狗很乖,我们摸了摸它,又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八哥,它不会说话,但很可爱,既然很爱吃水蜜桃。

休息了一会,我们终于去摘桃子了,我跑到桃园门口,看见一排排桃树数不胜数,上面挂满了用报纸包起来的桃子,我精心挑选了10几个向着太阳的桃子,拆开报纸一看,有的是红红的,有的青青的,个头都很大。

我们开开心心的摘完桃子,我吃了一只桃子甜甜的,水分很足,真好吃!

我要感谢弈廷爸爸,他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葫芦,我把它放在床边。

今天天气很热,但是我和大家一起吃到了那么好吃的桃子,又见到了一个月没见的同学,真是太开心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分桃子教学设计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

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

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

(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什么?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分一分”第3题的骨头图片,先引导学生数数有多少根骨头,再看看要分给多少只小狗。

(2)思考: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3)同桌商量着用学具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一次平均分。也可以像刚才“分小鱼”的同学那样,采用多种分法去分。

(4)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试一试”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全班同学圈一圈。

2、“试一试”第2题。教师说分铅笔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试一试“第3题。先让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奥运五环”的含义,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并且进行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圈,然后圈一圈,并填空。

4、“试一试“第4题。

把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的分一分,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填空。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或一样多。

平均分。

《摘桃子》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师简单介绍乘法口决产生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