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掷骰子(热门20篇)

时间:2023-12-13 10:39:05 作者:温柔雨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在这些幼儿园教案中,你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

幼儿园数学教案

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点名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小脑袋凑在我身边,睁着大大的眼睛问我:“老师,你怎么在每个小朋友后面都画竖线啊?”在我统计班内卫生用品的时候,身后也总跟着几个“小尾巴”,指着我手中的表格不停地问这问那,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对数和量的初步认识,本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意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初步建构对物体的类概念。

1、体验统计带来的快捷与方便,激发对统计学习的兴趣。

2、初步学会分类统计,提高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数量的多少,并使用表格分类记录。

活动准备1、在活动区摆放丰富的物品:请家长协助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和窗。并记录下来:班内物品统计表格一张;统计表(1)一份,统计表(2)每人两份,铅笔每人一支。

重点:学习使用统计表格进行数量统计。

难点:准确地填写统计表格。

提问:你家的门和窗有多少?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

教师:除了你记录的方法外,有没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来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吧。

1、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表格(1)。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

统计步骤和方法:先将要统计的物体用文字或标记在表格上记录;然后通过计数查出每种物体的数量:最后将相应数字填写在物体对应的表格内。

教师对记录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

2、观察比较,了解统计的好处。

出示班内物品统计表格,请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小结:表格记录的方式更快、更简单,让人一看就明白。

3、引导幼儿实际操作,尝试对两种物品进行统计。

(1)统计表(2)每人一张,请幼儿观察统计表并相互交流。

教师:表格中有什么物品需要统计?我们应该怎样去统计?怎样记录?(分别提问1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统计表格。

教师:我们在记录前应先观察表格里的物品,然后拿着铅笔和统计表到统计区统计物品。

4、幼儿再次对班内物品进行统计,巩固练习统计的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完成统计表格中的内容。

(2)请幼儿自由选择统计内容,填到表格中并进行统计,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检验统计结果,完成统计表格。

活动评价:(1)鼓励结果正确的幼儿。(2)评价统计过程中认真、细心的幼儿,让他们了解,只有认真、细心,统计结果才会正确有效。

活动延伸每人一张统计表(2),请幼儿统计家里的幼儿用品,巩固学习内容。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游戏《成双成对》。

1. 老师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帮什么忙呢?你们看看,老师这有张图卡涂卡上有很多鞋子、手套、袜子,但它们都不是一双一双的在一起,我要请你们把它们一双一双整整齐齐的用固体胶粘到这三个篮子里,你们仔细看看,鞋子、手套、袜子分别应放进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3.好!宝宝们轻轻地搬椅子坐过去,我看看哪组的宝宝完成得又快又好。

4.简单讲解每组作业。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小百科:双双对对指同样,没有差别。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在模拟的情景中,初步培养幼儿正确使用货币的能力。

2.进一步学习对商品进行分类。

3.通过购物游戏,增进幼儿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缩减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

将环境布置成大卖场的情景、幼儿人手一个塑料袋和纸币(样张)

重点:购物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在购物游戏中能初步地正确使用货币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一、整理商品(分类)

1、进入场地,观察大卖场,里有些什么商品。

2、请幼儿讲讲,可以怎样整理商品。

3、将商品分类摆放(水果类、蔬菜类、饮料类、食品类、服装类等)

二、比较商品的数量

1、数出不同类别的商品的数量,并找出相应的数字贴上去。

2、比较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哪两种商品一样多?

3、最多的商品比最少的商品多了几个?

三、购物游戏

1、教师说明购物游戏的要求(1、每人用纸币购两样不同类别的物品。

2、购物要有秩序、要有礼貌

3、仔细计算物品买卖价格,计算错误不能购物,再次排队直到计算正确才能购物。)

2、集体购物(一个教师和两个幼儿当售货员,其他幼儿当顾客进行游戏)

3、教师小结并讲评

对能购到两样不同类别物品的幼儿进行表扬或奖励。

四、延伸活动

已购买到两样物品的幼儿帮助那些未购买到的幼儿一起购物。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 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幼儿操作)

2.学习a- 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 -a- 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

教师指导。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掷骰子》含反思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像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玩游戏。

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本活动是大班计算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之中,从"骰子"这个教具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进幼儿在与教具材料中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掷骰子》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幼儿园数学教案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需要们以整合的思想来实施新教材。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前些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4的分合、组成等等。在此基础上,中班下半学期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可以学习5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依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内容:学习6的组成。

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准备:花片、小树、小动物图片、纸盒、糖果、笔、纸、数字卡片等。

过程:

一、凑数游戏《苹果和生梨》。

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玩凑数游戏。

春天的花园里有个数学王国,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数学王国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来,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发现写在纸上。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6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的一家也到数学王国来玩了,数一数有几只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猫的大小、颜色、花纹、蝴蝶结来分。

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们合起来都是5送糖果。们小朋友本领真大,不但学会6的组成,还学会了记录,现在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猫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数学王国到了,看看国王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

国王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粒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粒红色的糖果、几粒兰色的糖果、或几粒黄色的糖果、几粒绿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爸爸妈妈检查一下,也可以给好朋友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糖带回家,可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幼儿园数学教案掷骰子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幼儿园数学教案掷骰子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

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幼儿园数学教案掷骰子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幼儿园数学教案掷骰子

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儿童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实现认知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幼儿,而应创设丰富刺激的环境,提供可操作性、挑战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1、创设情境。从幼儿实际出发,设计了小猴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来自主探索4的形成。

2、玩中学。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游戏动作”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3、做中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主动获取知识。

4、循序渐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幼儿能力。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小猴手偶4个、课件(餐桌)果盘人手一个、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感知4的形成。

1、随音乐《玩具进行曲》入活动室。

2、游戏《抱一抱》复习3以内的.数,为学习4的形成做好知识铺垫。

3、以小猴子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礼仪。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导幼儿点数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怎样招待客人。

师:“小猴子一家来我们幼儿园做客,该怎样招待他们呢?”

4、(出示餐桌课件)准备餐具,强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师:“餐桌上有些餐具准备的不够,宝宝们帮老师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导幼儿把不够4个的餐具添1变成4个)。

5、操作游戏分水果,进一步感知4的多种形成。

(1)盘子里的水果有1个的、2个的、3个的,要求幼儿把每个盘子里的水果都变成4个。(幼儿分组操作)。

(2)师检查是否每个盘子都是4个。

(3)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水果变成4个的。

6、游戏《猫捉》巩固提升幼儿对4的形成的感知。

游戏:准备4个洞,每个洞里最多住4只小,大花猫来的时候小们赶紧到洞里躲起来。大花猫打破一个洞,洞内的小马上分散到另外3个洞,最多住4只小。幼儿集体出洞,每人取4个沙包,把大花猫打跑。

7、结束。

欢送小猴子一家。

幼儿园数学教案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整10加和整10减计算。

2、能够借助“金色珠”等操作材料尝试进行大数目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其中乐趣。

教具:信封(里面装有100以内的整10数字或100以内整10加,整10减的加法、减法算式)若干,伦敦桥音乐,写有整10数字的胸卡。

1、预备活动师生互相问候。

2、分组活动创设情景:整10数字大pk。整10数字的姐妹们聚在了一起。他们想比比谁的本领大: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特意邀请小朋友当评委。

第一组:操作小棍(10根一捆),完成10的加减练习。

幼儿园数学教案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而奥运吉祥物福娃更是为幼儿所钟爱。平常就有很多幼儿经常带来一些福娃和大大小小的福娃图片。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运用福娃的形象设计了排序的数学活动。活动中福娃以拉拉队员的身份参与到各项有趣的体育赛事中,通过图片的不同类别,引导幼儿从名称、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其中还渗透了诸如奥运体育项目等内容,丰富幼儿的认知;欢呼“北京欢迎你”等口号,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中国人兴高采烈迎奥运的情感。

1.将福娃按照名称、大小或颜色等进行排序,初步尝试记录。

2.增进对奥运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福娃图片每小组若干,福娃胸卡及画有不同运动项目的操作底板、记录纸人手一份。

3.场地布置:用即时贴贴出多条可供排队的赛道。

师:2008奥运会就要在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了。大家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与福娃打招呼。)。

师:从左边数起,第一个是谁?(欢欢)迎迎排在第几个?(第三个)……。

师:每个福娃各代表一个字,它们排在一起组合成一句什么话呢?(北京欢迎你!)。

1.巩固a―b排列方式。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接下去该怎么排?(配合课件,让幼儿讨论依次排列的方法。)。

师:(小结)原来是两队福娃按名称(颜色)一个隔一个(间隔)往下排。(引导幼儿感知并用语言说出a―b―a―b的排序规律。教师和幼儿一起当拉拉队,根据两队福娃的排序规律欢呼对应的口号“北京!北京!”还可引导幼儿发现按名称排列时也蕴含着颜色的排列规律。)。

2.按照a―b―c等多种规律依次排列。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比赛?(跳高)这回拉拉队员是谁呢?(欢欢队、迎迎队、妮妮队)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三队福娃按名称、颜色有规律排列)它们代表的口号是什么?(欢迎你!)。

师: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排列,接着该排谁呢?(请个别幼儿操作。并根据排序规律欢呼“欢迎你”的口号,再次感知欢呼声中有序的排列。)。

师:还可以按什么规律排呢?幼儿个别操作。(继续讨论,深化经验。)。

师:运动场中还有好多运动项目,我们来看看,有游泳、跳水、跳远……(进一步了解各项运动项目。)。

师:(介绍操作要求)选择你喜欢的运动项目,按不同名称、颜色、大小间隔的方法为福娃有规律排队。排队要求从红线开始,让福娃一个挨着一个,稳稳地站在线上,直到把赛道排满为止。(先由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个别幼儿介绍排列方法,师生共同检验操作结果。)。

师:(小结不同的排列方式)福娃可以按照大小排队,也可以按照名称排队,还可以按照颜色排队。

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排法,那我们再去试试,要把你排队的方法记录在纸上。(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操作结束后,请幼儿展示一些有创意的排序作品,引导幼儿根据记录纸用完整的语言介绍是按何种规律进行排队的。)。

师:我们来玩一个福娃排队的游戏吧。小朋友选一张福娃卡片贴在胸前当福娃拉拉队员,老师当裁判。要按裁判的指令进行有规律的排队,音乐停就表示结束。(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调控游戏难度。)。

中班数学教案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2、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按大小进行分类。

1、鱼缸大小各一个。

2、娃娃大小个一个。

3、奶瓶大小各一个、

4、神秘袋一个。

5、各种动物的图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一、手指游戏。

我们今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大大的铃铛(铛铛)。

小小的铃铛(铛铛铛)。

大大的西瓜(啊呜)。

小小的西瓜(啊呜啊呜啊呜)。

大大的汽球(噗噗)。

小小的气球(飞上天)”

二、认识大、小。

教师:看郭老师有一个大筐子我们看里面都是有什么?

幼儿:《鱼缸》,出示一个大鱼缸一个小鱼缸让孩子对比。

大小!这是一个大鱼缸,这是一个小鱼缸。

老师总结:

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反复让孩子练习,这是什么?

幼儿:大鱼缸等。

教师:看老师又拿出来的是什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奶瓶。

幼儿:《奶瓶》。

老师:这是一个大奶瓶,这是一个小奶瓶,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答案。

游戏:猜猜看,老师举起来的是什么?

幼儿: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儿说:小奶瓶,利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练习。

教师:郭老师又变出两个,看看是什么?

幼儿: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师:哪个是大娃娃?幼儿:老师举起来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游戏:同上。

三、结合生活经验,学习。

教师:我们在班里找一下有没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孩子在班里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请孩子自由的`找个别发言!

四、孩子操作图片。

教师:郭老师准备了几份漂亮的动物图片想和小朋友们分享,有老鼠的图片,有兔子的图片,有熊的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师:分别发给幼儿每人一份,请幼儿自由操作把大的图片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的图片放在小筐子里。(给孩子们讲清分的规则让孩子们自由操作图片分大小)最后一同分享结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

(一)通过游戏“为小动物买礼物”理解序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导幼儿以“到动物食品超市为小动物买礼物”的游戏形式到“超市”购物。

(要求记住在什么颜色的货架上买到货物的)。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2、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讲讲自己是从哪个方向数第几格中买的东西。

(二)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巩固认识序数。

1、以“将超市买到的东西送给小动物”引题。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3、师请一幼儿说说你买的东西(动物食品)是给谁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层,哪一个房间?并认识房间号如第一层第五间用“1-5”表示。

4、幼儿分组操作:将食品礼物送给小动物。

(1)要求将小动物的房间号写在礼物卡上,然后送到房间。

(2)引导幼儿互相检查纠正操作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尝试使用替代的方法进行游戏。

2.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活动准备写好的电话密码条若干。

2.请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1.出示密码条。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老师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算式里,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

2.破译电话号码。

引导幼儿尝试用做加减法的方法将密码破译出来。

1.谁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变成密码,让别人也来猜猜呢。

2.幼儿制作电话号码密码。

(教师协助制作。)。

3.相互猜猜别人的电话号码。

结合制作的课件进行。

《掷骰子》大班数学课教案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本课是我参与“城乡互动”做为学校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做的一节公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和教研室专家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数学教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教学中,与会老师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体验了课堂教学中的和谐融洽;给每一位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学生已有知识统计、组合、数感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平等、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的精彩课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课无完课,本节课尽管有很多大家值得称赞的亮点,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上要给足学生充分认骰子的时间。使学生明确骰子上只有1----6这6个数,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6,学生在数学思考分析中就不会出现当和是8的情况时,有1+7的情形。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学生因为数学思考中只去单一的的想和是8的加法算式了而忽略了我们是在研究两个骰子可能掷出的和,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骰子了解不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

2.在师生开展游戏时,比赛规则要选哪些数应该让学生来定,就不会出现老师选5个和,学生选6个和,在猜想环节有一个学生却认为老师会赢,因为孩子认为老师选的一定会赢,有一些孩子是很会“投机的”,我有些低估孩子们。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去选自己认为能赢的数,更能体现民主,突出平等。

幼儿园数学教案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的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电子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一)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数出瓶宝宝的数量,分别请两名幼儿玩套圈游戏。

2.、出示标记图(红圈和黄圈),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在标记图后面记录套圈游戏中套到的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二)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在ppt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黄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2、出示图二,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黄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三)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2只小兔来站圈,怎么站呢?又要来看标记图了。

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2只兔宝宝站圈。

2、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演示幼儿的操作,请大家检查进行验证。

出示标记图二:3只小兔来站圈,看标记,什么要求?红圈2只蓝圈2只,怎么站?

3、幼儿看标记进行第二次操作。请一个幼儿上来展示。

出示标记图三:红圈2只蓝圈3只,3只小兔来站圈,怎么站?幼儿看标记进行第三次操作。讲评幼儿的操作。

四)合作游戏:站圈乐。

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站圈游戏,看标记图一,几个人一组?(4个人一组)对,4个小朋友来站圈,怎么站呢?什么要求?(红圈里3人,蓝圈里2人),规则是4个小朋友全部都要参加站圈游戏,不能漏了一个人。

1、幼儿4个人一组站好后,老师给幼儿发红、蓝两个圈,幼儿自由站圈。

2、分别出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出示图四(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