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8 16:39:56 作者:MJ笔神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学习。

《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材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推理知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2、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张老师请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跟我们一起上课,看他们来了。你能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指名回答)。

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预设:高的是哥哥,矮的是弟弟。师:身高是不是绝对的标准?(不是)谁还有不同想法?

师:现在咱们还只是猜测,你能不能确定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不能)师:现在你能确定了吗?(出示信息“我不是哥哥”)(指名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咱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答案)。

揭示课题:看来猜也是有学问的,瞎猜并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是要根据有用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刚刚我们在判断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时,就用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推理”。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

二、自主探究。

2、审题。

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三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能不能拿同一本?(不能)。

你现在能确定他们各拿的是什么书吗?(不能)看来咱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现在你能确定了吗?(出示信息“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指名回答)小丽的信息只排除了小丽没拿数学书,剩下两本她拿的哪一本能确定吗?

看来这条信息虽然有用,但却不是最直接最关键的。

师:现在你能确定了吗?(出示信息“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

3、小组合作。

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就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讨论。讨论之前先看要求。

齐读合作要求。思考:

(1)根据哪条信息,先确定谁?(2)再根据哪条信息确定谁?(3)最后确定谁?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最后把推理过程用你简单明了的方法记录在草稿纸上。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思考,开始讨论,并把推理过程记录在纸上。

4、汇报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倾听,等展示完了,我可要提问哦。预设:(1)语言描述法。

(2)直接写出结果。

小红:语文。

小丽:品德与生活。

小刚:数学。

(3)连线法。

小红小丽小刚。

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师:你是根据哪条信息,先确定谁?

你再根据哪条信息确定谁?最后确定谁?

刚刚xx用的是xx方法,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补充“连线法”。

在拿了的书下面打勾,没拿的书下面画叉。师:谁能帮助张老师完成表格。(指名上台,边写边说。)。

连线法在以后复杂的推理中应用的更为广泛。

5、小结。

看了这么多展示,张老师要提问了。问:你们发现了吗?无论哪一种方法,他们都是先确定的谁的书?什么书?你是根据哪条信息确定的?(指名回答)。

师:为什么你们都最喜欢这条信息啊?要从这条信息入手呢?谁能解释解释?(指名回答)。

这个词语用得好——“直接”

小结:这条信息非常直接,所以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板书:直接、关键)同学们,再简单的推理中我们往往要找到(生齐答)的信息,来确定一个答案,再有序地用排除法确定其他答案,解决问题就会更加简单。这就是腿里的小诀窍,你掌握了吗?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提升。

(1)齐读题目。

(2)审题。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认为那条信息最直接最关键?(指名回答)。

(3)练习卡。

独立完成。

(4)汇报展示。

看来这道题太容易了难不倒你们。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

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展示。看来也难不倒你们。那就请在第三题中当当小裁判,帮助三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排名吧。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展示。

最后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愿意挑战吗?

4、甲、乙、丙三个人分别来自上海、南京和北京。已知:(1)甲从未在上海住过。(2)上海来的人不是乙。(3)乙不来自北京。

请问:这三个人分别来自哪儿?齐读题目、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预测:学生会出现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根据(1)(2)信息确定丙来自上海。再确定其他。方法二:先根据(2)(3)确定乙来自南京,再确定其他。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推理,在推理中要先根据直接关键的信息确定第一个结果(如果没有单独的直接信息,还要综合两条甚至多条信息全面思考来确定第一个结果)剩下的再一一有序排除。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有的同学还有很多想法,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编一道推理题考考好朋友或者张老师。

板书设计。

直接、关键。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这节课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整节课我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

导入部分创设学生喜欢的“分辨双胞胎兄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通过观察、猜测的活动初步获得简单的推理经验,初步感知推理需要根据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

新授部分我没有像传统教学一样一下子出示所有的信息,让孩子们审题后思考。而是提供了信息不完整的推理题目,让孩子们在线索不明确的情况下思考是否能确定结果,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感受推理需要有用的信息作依据。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孩子们脑海中就已经开始了逻辑推理。当出示完所有的信息后,我给了孩子们一个较为具体的思考方向,让孩子们把推理的过程理顺,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记录。也许是我给的三个问题太具体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都是根据我的三个问题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记录或者是直接写出答案,没有一个同学用连线法。导致学生展示时学生的方法都一样,但是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又很强烈,显得有些重复啰嗦,我没有处理好,耽误了一点时间。我在补充连线法时,一带而过,因为这是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不需要多费口舌,在后面的练习中也应正了我的想法,孩子们很快接受了并会运用连线法。列表法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的,所以我请了一位同学上台上展示,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一学就会。

在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顾几种不同的方法,都是先从小红开始确定,就引出了确定关键信息的重要性,给孩子们在以后推理中指明了方向。巩固练习的第一题审题部分我也特别提问最关键的信息是哪条,让孩子们慢慢地学会并掌握推理的技巧。在练习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展示。学生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回答的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最后一题属于稍微复杂的推理题,要根据两个信息才能确定第一个结果。学生展示了两种推理的顺序,表述的很好。但是听课的老师后来提点我,个别思维不够清晰的孩子可能不会通过两条信息来确定一个结果,可以补充用连线法解决,更为直观明了。

总之本堂课重难点比较突出,孩子们也易于接受,只是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没有好好利用,处理不够灵活。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的数据》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xx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xx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的数据》

《数据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中的内容,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文本和数据的加工,也就是word和excel两个办公软件的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这是两道操作题占了20分。

在学习数据信息加工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与文本信息的加工,这节课主要在以前知识基础上,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以及表格数据图形,提高信息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学情。

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家中有电脑或者电脑接触较多的同学,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但相当一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女生连鼠标键盘的操作都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必需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使用excel工具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操作,熟悉使用数据图形化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操作。

难点:根据不同的表格数据信息选择制作不同的`图表类型。

五、教法、学法。

教法: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启发引导、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自主探究法,小组学习法,操作实践法)。

六、教学进程。

(一)新课引入。

给出一份原始考试成绩,让学生分析自己在班级情况,如何分析自己的成绩,借此引出课题:数据信息的加工。

(二)学习新知。

1、演示与讲解:

教师对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进行演示与讲解,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速度,增强感性认识和学生操作信心。

2、亲身实践:

学生计算本班的总分、平均分、排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任务驱动。

讲解数据图形化的使用后,将自己的成绩数据制作成图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四)交流评价。

推荐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其他同学给以评价,教师给予鼓励,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交流、讨论平时遇到过的数据处理方式。

七、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每周课时不多,课外上机训练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结合实际,这节课通过学习操作与成绩有关的表格数据,让学生去转化成图表与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还了解了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成绩,注重了思维方式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老师一只手拿着橡皮,一只手拿着硬币,你能一次就能猜出那只手拿着橡皮,那只手拿着硬币吗?(生:不能)。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提示:老师右手拿的不是橡皮

师:现在你能猜出结果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小结: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

师: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你们知道是谁吗?(名侦探柯南)。对了他就是我们的神秘嘉宾柯南,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推理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柯南基础训练营,准备好了吗?出示课件。

师:比比谁反应快,并说出你是如何判断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通过情景短剧,呈现问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柯南提高训练营。

课件出示例1.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到底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方法,展示学生做法时由繁到简。

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记录方法。

预设1:描述法

(投影)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

让生说理由,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等。

生:因为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可以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剩下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而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把数学书排除掉,只剩下品德与生活书,就是小丽拿的了。那么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预设2:一一对应(列表法)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投影)生2:我是边思考边在人名下面写上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预设3:连线法

(投影)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将三个人的名字和三本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每一个条件进行连线: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和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了。又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刚就和剩下的数学书连线。(教师配合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原先的板书基础上进行连线。)

4.总结时求同引思

师:上面三种方法都是先确定谁?然后呢?最后剩下谁?

生:先确定小红拿语文书,再排除小丽拿数学书,最后剩下小刚拿数学书。

师:其实在推理过程中有一些小窍门,柯南还把他们编成了推理儿歌,想一起来读一读吗?比比谁的声音最响亮。

生齐读:我是一名小侦探,抓住线索认真想,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你认为哪两句最重要?生说师板书: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

学习了这些推理小窍门门后,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推理过程给你的同桌再说说,好吗?

三、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第一关:猜一猜

师:谁来说说你是推理的?你先确定谁的班级?为什么?

师:还想猜吗?看谁反应快,说说你的理由。

2.第二关:连一连

下面三位同学各拿着什么动物卡片?

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单上完成第2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生回答,汇报自己的做法。

3.第三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单上完成第1题。然后在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谁来说说你的推理方法?

师: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可真厉害,一个个都是小侦探。

四、全课总结,

师:那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希望你也能够简单推理,先确定,再排除,使问题更简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推理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小红 小刚 小丽

《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猜一猜”即“简单的逻辑推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即“数学广角”。“猜一猜”这教学内容又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对纯“文字”的推理存在难度。我确定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而推理过程的叙述是难点。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4、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他们长得像吗?(像)对,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你能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但不确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二)探索新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根据老师给你的一条线索从刚开始乱猜到一步步推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出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究。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小小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那就赶紧进入“柯南侦探营”吧!

1、师:先出示例1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现问题。

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到底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多种表达的方式。

生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语言表述)

生2:连线的方法。

生3:表格法。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方法都是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

学生体会:推理首先应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导出结论。

3、总结推理过程

师:当我们碰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推理时,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从而使我们的问题更加简单。

师:看到大家学得都不错,柯南还送给咱们一首儿歌呢!一起读一读:“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练习巩固

1、第一关:

2、第二关:

小红:我不想当医生小丽:我不想当老师小刚:我想当警察

3、第三关:

比比谁是小小游戏王

5、创设游戏。

4人小组,每组拿出3件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猜一猜”的游戏,先在组内玩,然后在全班表演,请同学们猜一猜。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也能简单推理下,找到关键的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使我们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你就是为未来的柯南了!

随堂检测

下面三位同学拍球,分别拍了32下、31下、30下,他们各拍了多少下?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同桌准备3张数字卡片,数位顺序表、练习纸、课件、教师用数字卡片,课题《排列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搭配中的知识,出示课题《排列与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字问题。

师:老师不只穿得漂漂亮亮来,还给你们带来了老朋友,看看是谁?自己拿出来看看。(数字1、2,3)。

师:用数字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一共可以组成出几个两位数?

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摆,一个小朋友用水彩笔记,看看可以组成及格两位数?并且想一想,怎么样摆,才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男同学分女同学记)。

(1)(学生操作)当发现有人举手时说(已经摆完的同学两个人轻轻的把摆出来的两位数念一念,看看有没有漏掉或重复)当发现同桌念好了(已经念好的同学等一下选一个小朋友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并且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让大家听的又清楚又明白?)。

(3)学生自主研究,寻找规律。(教师巡视:1找出写的少的两位数的同学?2关注交换摆的同学3。重点关注有序的排列的同学。然后把这些小朋友的纸条收下)。

(3)全班反馈。

a整体了解学生的自主研究情况。(师:哪一组来介绍,请介绍的小朋友边摆边介绍。并且想一想怎样介绍才能让大家听的又清楚又明白?)。

b指名上台介绍发现的方法(按顺序请介绍的小朋友边摆边介绍。)学生评价(他们的摆法好不好,为什么?)(从有顺序的摆加以突破)(师:也就是说他们是按顺序摆的,是吗?你听懂了吗?课件演示…那你们把他们摆的两位数念出来吗,老师来记?)。

(根据学生念的老师板书)。

c、师:还有别的方法吗?(交换的…请介绍的小朋友边摆边介绍。)学生评价(他们的摆法好不好,师:也很好简单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类似的这几个小朋友其实方法是一样的…他是先固定了…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

d观看板书,总结提升。

看来我们在思考这种排列数字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固定一个数,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去组合,再确定一个数…这样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也比较容易)。

三、拓展应用。

1、搭配早餐(课件连线)。

师:看,老师这里有许多可口的点心和饮料,你能帮忙设计一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课件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请你设计一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交流想法。

2、组词问题。

师:呵,语文里也有我们今天学到的排列组合知识。

从左右两边各选一个字组成词语,共有几个词语。

桃树。

梨子。

3、拍照(课件演示要有名字)。

师:秋天到了,小朋友想公园里拍几张照片?

三个同学,每两个人站在一起拍,一共可以拍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4、开锁(课件演示)。

5、握手问题。

(一)课件上出示三个小朋友。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跟你们握握手吧。

师: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师:先不要着急自己想想看?师:有几次?生说)。

(二)尝试握手。

师:到底有几次?我们来试试看?

(请三个小朋友试着握握手,先确定谁,从谁先开始?和谁先握?握好了一次。然后谁和谁握?看好了握好了,两次。还有谁和谁握?看好了三次还有吗?没有了。)。

(三)交流。

师: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3次)而用3个数字排出两位数却有6种,这是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师:那四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为了小朋友看起来更清楚,我们给他们编个号abcd。自己连连连看。(交流,一共握了几次,你是怎么想的?从a出发ab、ac…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3)师:再来一个人5个人,每两人打一场,一共打几场?自己连一连。(交流,一共要打几场,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师:好了把东西理好。

五、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向后面的老师说再见。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97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让学生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排列数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排列数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知道怎样排列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字卡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一号二号答题卡、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熊出没》吗?熊大熊二听说咱班的孩子呀既聪明又可爱,想邀请大家去大森林里做客,高兴吗?一眨眼儿,我们就到了!哇,森林好美呀,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呢!咦?熊大熊二在干啥?我们去看看吧!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一)勇于猜测。

1.出示题目。

2.分析题意。

不能用1、2、3以外的数字,组成的必须是两位数而不是一位数或其他,个位十位上的数字不能重复,例如不能是11等。

3.猜测结果。

师:那你觉得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你猜一猜一共有几种答案?

找学生猜,并记录下来。

师:孩子们,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我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操作验证。

1.出示操作要求。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在一号答题卡上。

(2)记录完毕放好字卡迅速坐端。

(3)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同桌写出的两位数最多,合作的最好!

2.学生活动。

师巡视搜集作品。

(三)总结方法、得出结论。

1.找出自己认为最棒的作品,说说为什么。(有顺序)。

2.优秀作品的主人到前面演示,老师做记录。

3.总结好作品的排列规律,学生起名,老师介绍排序方法:固定十位法、交换位置法。

4.找到无序作品,交流得出只有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师生共同探讨固定个位法。

6.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排序方法。

7.得出结论:苹果数量有6种答案。表扬猜对的孩子。

8.小结。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通力合作下,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找到了有序排列的方法,也懂得了只要有序排列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这就是今天我们探索的新知识——排列问题。(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一)选苹果游戏。

2.同桌讨论选用排列方法,并说一说。

3.学生活动,师巡视。

4.展示作品,说出所用的排列方法。

师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用1、2、3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现在把红、绿、黄三个苹果分给吉吉毛毛各一个。虽然排列对象不同,但排列方法一样,去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都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二)熊二考考你(机动)。

师:看到大家出色的表现,熊二也想考考大家。用0、2、5能组成哪些两位数?1.学生独立写在练习纸上。要求有序、快速、正确。

2.全班交流,说出排列方法。(注意0的用法)。

3.组成的最小两位数是几?最大两位数是几?为什么?

(三)拍照游戏。

1.猜测。

2.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角色分工。

4.拍照、记录。

5.总结方法。(固定位置法和交换位置法相结合)。

四、课堂总结、情境收尾。

师:我们要走了,熊大熊二特意来欢送大家。

1.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与熊大熊二共同探索出有序排列的方法,更加懂得了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与熊大熊二说再见。

《简单的数据》

本节课是山西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围绕第二个月的统计表的制作展开的,是对前一节《初探电子表格》的深入学习,对电子表格使用学习的具体充实,同时也为后面较难的电子表格操作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知识和能力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我任教的学生们都来自农村,学生家中的电脑拥有量不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基础好的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基础差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其他同学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生理和心理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电子表格应用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使用“复制”、“粘贴”按钮和菜单。

2、懂得修改并清除excel表格中的数据的基本技能。

3、能灵活的在excel表格中插入或删除行/列。

4、熟练掌握复制或移动excel表格中的数据。

5、能重命名工作表,会插入新工作表,并调整其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互助友爱、珍惜友谊的精神。。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修改并清除excel表格中的数据。

难点:熟练掌握复制或移动excel表格中的数据。

五、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遵照以上特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环节一:让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完成《制作第二个与的统计表》的电子表格并且保存。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1)问老师。

(2)和邻座同学商量。

(3)小组讨论互相帮助。

在同学们操作的过程中,我针对同学们的疑点:在目标列后插入空白列时,为什么应该先选定目标列的后一列,而不是选定目标列,抓取一个错误的例子展示给大家,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插入列、行的技巧。

环节二:展示操作过程。

请一名同学利用移动多媒体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分析评价(给予这位同学语言丰富的奖励,并邀请其他同学鼓掌祝贺这位同学)。

(三)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我让学生回顾并说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学生对自己所学与书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从中体验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内容没有进一步拓展,但课本知识都贯彻到了,时间稍微有点紧张,环节还应该更紧凑一点。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我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本堂课学生的兴趣非常的高,在完成相关任务时,积极主动,同学之间友好互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不但锻炼了语言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完整、和谐的个性发展。

简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1个、电池盒2个、电池2节、导线4根、小灯泡1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一、活动导入:

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板书设计: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起床。

7:00——7:30吃早饭。

7:30——8:00做家务。

8:00——9:00做作业。

9:00——11:00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吃中饭。

11:20——11:40饭后休息。

11:40——12:40午睡。

12:40——13:00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游泳馆游泳。

14:30——15:20看电视。

2、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整时。

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

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

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课后反思:

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学生在计算整时到整时的时间时还可以,但到了计算几十分的时候就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时候是心里知道,但一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分成三个层次来上,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计算的方法中,有些学生的方法不够规范。在此,根据学生自己计算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总结了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这种方法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正确率较高。当然,学生在计算经过的时间中,根据特殊的题目有自己另外的方法,(以14:30——15:20为例):(1)14:20到15:20是1小时,1小时再减去从14:20到14:30中多算的10分钟,结果是50分钟。实际上这种想法和我的想法是类似,相信很多成人都会这样算。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授课之前,我翻查了旧版的周期规律的教学,发现新版比旧版的要求降低,主要使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旧版还要求学生解决许多周期问题。所以设计的时候我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索发现排列规律。原本以为学生对这种周期问题理解起来很是晦涩苦难。可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还挺快。有些学生还没等老师教授简便的方法,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让我感到高兴,说明学生善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教学盆花的规律时,以“红、蓝”的顺序排列(画出了8盆)先让学生观察,通过画、圈、说来表述它们的排列规律,接着问第8盆是什么颜色?学生一眼就看出来,我又问第8个是红球,它在什么位置,是第几组的第几个。让学生圈一圈,发现第8个是第四组的最后一个。又问第九个是什么颜色?它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这个环节,我接着问第65盆是什么颜色?这下举手的人明显少了,我注意到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有的学生尝试着画出后面的球,我问这么多你画的完吗?还有别的办法吗?就有同学马上意识到了:“如果数量多了,就不好画了”。先让一些想出来的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不理解,我又借着前面第8和第9盆的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来表示,对算式中数字表示意义多说、多理解。那么遇到更大的'数字就不怕了。

这节课,我基本把探究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善、修正自己的认知想法。每当学生因为自己的理性认识、经验技能有所欠缺而发生疑惑时,我还是给了及时的引导,让他们不光会按照模式解决问题,更重要是知其所以然。周期问题,生活常见,但是让学生进行抽象规律的确存在困难。哪怕就是在身边的很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周期问题的探究学习,也是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直观而深入、感性而理性的逐渐深化的过程。周期问题中,也存在一个验算证明的过程。那就是运用算式计算方法与画一画方法之间的相互验算证明。所以,我在学生们得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研究,进行验算。这样,他们自己得出的抽象认识,可以得到及时的直观论证,可使他们更加信服子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更重要地在内心深处开始主动地接受了这种原本很是抽象的周期问题。之后,他们就可以自信大胆地运用计算方法了。

本节课我最遗憾的是,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好,以至于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这个环节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能更加激烈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简单教学设计

孔国华。

教材分析: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既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电学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尝试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吗,并画出电路图,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并运用理性思维比较、概括,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运用简单电路原理的小用电器,并对简单电路中的基本材料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工作原理并不知晓。因此本节课应该让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地认识电路的工作原理,经历从模糊了解到简单明白的过程。设计意图:

总结。

原理。第三板块“在电路中加入开关”:让学生知道在电路中加入开关,可以灯泡的控制灯泡的亮灭,同时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流是否通畅,开关就可以人为控制电路的通畅。第四部分“试一试”:这个部分认识其他的用电器,知道可以将其他的用电器接入到电路中,让学生明白电不仅仅会让灯泡发亮,还能做很多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发散思维。第五板块“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把课本问题引入生活,同时强调用电安全。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简单电路的组成元素,认识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电路图。

3、认识开关的作用,能够把它加入到简单电路中,控制灯泡的亮灭。

4、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

5、愿意与同学一起动手连接电路,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6、能够利用智慧校园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成效。教学重点:

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盒,灯泡底座,手电筒和多媒体课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

谈话:同学们,这张图片漂亮吗?哪里漂亮?

2、提问:这些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呢?学生说:小灯泡通了电就能亮起来。

教师介绍: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相机板书:让小灯泡亮起来。

二、点亮小灯泡。

1、谈话:如果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想办法让它亮起来吗?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说:小灯泡、电、电线、教师出示材料,介绍:看,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材料,这是干电池,我们用它来给小灯泡供电,安全、方便。这是你们所说的电线,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导线,用来把电池的电送到小灯泡上。这是小灯泡,今天它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

2、提问:大家见过这些材料吗?了解它们吗?指名来介绍认识、了解的材料。

3、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三样材料。

提问:观察干电池,你发现了什么?

师:干电池是圆柱体的,大部分被塑料和纸包裹着,上面和下面是金属的,上面凸起的金属部分是电池的正极(+),下面平的金属部分是电池的负极(-)。电池里面的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负极流入。

观察导线,你有什么发现?

师:导线的外面是一层橡胶皮,里面是一根铜丝,我们要把外面的橡胶皮撕掉一部分,露出里面的铜丝,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才能把电池里面的电送到小灯泡上。

提问:观察小灯泡,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灯泡的上面是一个圆形的玻璃罩,下面是一个黄色的铜柱。在玻璃罩内有一根灯丝,它是一种金属做成的,叫做钨丝,有电通过时,钨丝就会发光。

师:灯泡的中间有什么呢?灯泡中间有一部分看不到,它里面隐藏着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出示灯泡剖面图)。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连接灯丝的两根金属线分别接在了灯泡铜柱的侧面灰色凸起和下面的灰色小尾巴上。

4、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学生思考,讨论。确定后领取材料。

小组活动: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

5、教师了解完成情况。表扬成功的小组,安慰没有成功的小组。师:为什么有些小组的小灯泡亮起来了,有些小组的小灯泡没有亮呢?让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

成功的小组实物展台展示连接方法。叙述自己是怎么连接的。观察正确的连接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起来的关键。

总结:我们发现用导线把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接在电池的正级和负极,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学生活动:没有连接成功的小组修改连接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6、提问:现在我们都让小灯泡亮起来了,你能说一说怎样才能让小灯泡亮3。

起来吗?

学生说一说。

师出示: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灯泡才能亮起来。

提问:为什么用导线把灯泡和电池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电在哪里?电虽然看不到,但是它像水一样会流动,谁来模拟一下电的流动?(教师叙述电从哪里流出,全体学生手指电流路径,说出流到哪里)。

总结: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电就会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灯泡,又从电池的负极进入,源源不断地给灯泡供电,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教师相机:形成电流的通路。

7、你们能把刚才的连接方法画出来吗?学生画图,师强调导线连接的位置要画清楚。

展示学生不同的电路图。相机介绍电池、灯泡的简易图示的画法。教师示范画出电路图。

8、揭示课题。

师介绍:我们用导线连接灯泡和电池,让灯泡亮起来,就是连通了一个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简单电路》。

板书课题:简单电路。

提问: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学生说,师板书:电池导线灯泡。

师介绍:我们画出的这个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就是电路图。板书:电路图。

三、

在电路中加入开关。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好工具。出示:电池盒、灯泡座。

小组活动:把电池盒,灯泡底座接入电路中。汇报小组成果,展示学生连接作品。

2、师:现在我们的电路连接更快捷了,展示交流也更方便了。我们能让灯泡一直亮着吗?

学生活动:在电路连接中加入开关。

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开关怎样加到电路里去才能控制灯泡的亮灭?

没有成功的小组修改连接方法。

提问:开关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控制灯泡亮灭的?

师介绍:开关靠开合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开关合上,电流就通畅,灯泡就亮,开关开着,电路就断开了,灯泡就灭了。

3、画一画加入开关的电路图。学生画出有开关的电路图。展示,教师板书带有开关的电路图。

四、试一试其他的用电器。

1、引导学生总结:一个简单电路由灯泡、电池、导线、开关构成。

2、师:在这个简单电路中,小灯泡是一个用电器,电池是一种电源。用导线将电源和用电器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用电器就能工作。灯泡是这样,其他的用电器也是这么工作的。

3、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

学生举例:电视、电脑、电风扇、收音机、广播、闹钟、电动车等。

4、出示音乐贺卡。

老师打开贺卡,音乐响起来、灯光亮起来。

这里面有哪些用电器?电路是什么样子的?开关在哪里?学生观察,指名说一说,鼓励学生课后研究。

五、拓展。

1、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一说。

2、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连接电路,回家后能去连接家里的电路吗?

师:不能,我们实验室连接电路的电源是干电池,它的电量不大,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安全使用。但是家里的电路,我们小学生不能去碰。它使用的电源是供电站提供的电,电量很大。如果触电的话,会有生命危险。我们要安全用电,课后想继续研究电路的同学只能用干电池来做电源。

3、提问:你知道哪些安全用电的知识。

学生说一说。

教师补充介绍,出示安全用电小知识。

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

:简单的计算(例5、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九3题、5题、7题、9题)。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

:掌握元、角之间的基本换算方法。

: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

:例5、例6教学挂图。

口答: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每个学生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

(3)再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

)元(。

)角。

(5)巩固练习。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例6。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各组讨论的结果,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角、2元、1元2角、35元9角。

(3)引导学生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巩固练习。

50页做一做第2题(小黑板出示)。

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第7题。

第9题。

第3题。

一、复习导入:简要的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人民币的单位,及1元=10角,1角=10分重要的关系后出示几道单位换算的题目。意图是让学生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内容及为本节课的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1元2角=(。

)角,请那些知道的说说怎么想的,然后问大家说说他是怎么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意在突出把10角换成1元。就这样例5就解决了。随后针对例5,出示了几道相关的习题,在习题中选几题说一说怎么做,进步强化。

随着出示到商店买东西:出示了各种物品的价钱,学习例6。例6是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上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买东西基本上都是店主说多少就多少,这些价钱认识的不多,而且在农村学生见的都不多。所以在出示后学生有些会看,但知道怎么看的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处理方法是:先让他们认认看,再让学生观察这样的数见过了没,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的小数点后,说一说小数点把这个数分成了几部分,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最后根据这几个价钱,小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是新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个专题实践活动。本课找规律不难,重点是发现规律之后优化出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较简单实用。

一、尊重教材,联系生活实际。

第一板块,我先设计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状态高昂。接下来我让男生记女生记不同数,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中再次体验简单的周期现象。这两个小活动固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都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规律”,因此可以考虑删掉一个导入活动,让下面的探究活动展开得更早充分。

第二板块是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把“盆花、彩灯、彩旗”改成了海底的“海星、鱼、乌龟”,本意是让学生有更高的探究积极性,其实,“盆花、彩灯、彩旗”跟我们的生活更贴近,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这次的.改编无疑是没有必要的。

二、把握重点,及时优化方法。

在探究海星的排列规律时,我抛出一个评价任务:“第16个海星是什么颜色的?”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充裕的空间,让他们在纸上用自己的方法来找出答案,我选取“用文字写下去、用不同符号画下去、用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在这里我就应该把几种不同的方法一起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单,小结得到用除法计算来解决这类问题比较简便。及时优化出用除法计算这类问题,那后面的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也会更高效。

三、回顾总结。

回顾和总结,是一节课最后也是必不可少重要部分,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导入不够简洁,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方法没有及时优化,导致本节课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对解决周期规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是这节课一大遗憾之处。最后,“1625364964”这串原本学生没找到规律的数字也可以提一下,其实这中间也有规律,与导入引出的“规律”相呼应,课堂也会显得更有层次一些。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中,有些地方我还比较急噪,处理得不够“机智”。有遗憾,就意味着反省,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求最好,只为更好。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本单元的课型特点,将讨论、观察、交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把这单元教学设计成两大块:(1)观察认知性探究活动——课内,通过讨论、观察认识蚕卵、蚕卵中的小生命,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2)实践体验性探究活动——课外,学生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获得养蚕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激起学生对养蚕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养蚕的欲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在课后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养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以帮助,一定要想办法使学生坚持养到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捉蚕、画蚕,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他们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锻炼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蚕的行为特征,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在饲养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蚕、观察小蚕的生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在实践活动中,我真实感受到:一、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同学是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牛奶来喂养蚕,这样蚕生长的速度变快,茧子的产量增加。有的同学为了照料生病的蚕,晚上11点还起来,母亲叫他好几次后,才睡觉,其关心程度让我吃惊。这不是科学探究精神的真实写照吗?二、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这也是对“做中学”的一种理解。学生在养蚕活动中,发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小组养的蚕死了一条,他们一大早,跑到实验室问我。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而是先让他们找原因。最后,他们确定问题出在桑叶上。经过调查,昨天给蚕吃的桑叶是冰冻过的。为了证明这一切,我建议他们重新做个实验。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来他们做了实验,证明蚕的死因确实在桑叶上。三、教师应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这一单元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应重在: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养蚕活动结束后,我的个人体会是:运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这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这一单元以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途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历程,并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可是,由于我市处于北方,没有办法可以像南方老师那样领学生一起探究着养蚕,没有办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亲自去实践,所以教学本单元初期我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标》中制定的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这一标准,我采用让学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达,交流观察结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到蚕的生长过程,以及把蚕丝制成丝绸的过程。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教学心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领式“问题”出现,纵观整单元教材,把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

(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二)可爱的蚕宝宝;

(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本来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由于条件限制,我保留了这三大部分,但教学时我有了一些较大的改动。

(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首先,我出示蚕蛾的图片,学生们都对蚕蛾产生了兴趣,他们认为这就是平时见到的蛾子。这时我指出,这不是普通的蛾子,它是蚕蛾,你想了解它吗?你都想知道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们都踊跃举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我从中选出重点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们通过图片或录像进行一一解答。

(二)可爱的蚕宝宝是指蚕脱皮、做茧的过程,而这些内容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评议课文得到了一些经验,我就把评议课和科学课相结合,学生既通过文字了解到了蚕有脱皮的经历,又在录像和我的讲解中知道蚕脱皮的次数,怎样脱皮的脱皮和吐丝前蚕的状态等。

(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时,我真实的感受到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同学从网上下载图片和资料为其他同学讲解,分享。我认为这一单元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在学生通过活动把已有的经验和所获得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个性品质。

简单教学设计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某一个学生上讲台点亮一个小灯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灯泡被点亮了?(电是怎么流动的?)。

3、你觉得这样用手按着小灯泡,方便吗?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4、引入新课,用灯座等电器元件连接简单电路。

二、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座的电路。

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

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

4、教师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

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

2、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学生试使两个小灯泡都被点亮。记录员画出他们小组的电路图。

3、让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连接方法和电路图。

4、提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呢?有没有不同的?提示:刚才是两个小灯泡是在同一条电路上的,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它们连接在不同的电路上。

5、再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并联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

6、不会连接的小组再尝试。并做适当指导。设计意图:

提示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如果都不会的情况出现就由教师演示和说明。各小组可以与教师同时进行连接。

四、结课。

1、今天我们成功地用一节电池点亮了两个小灯泡,同学们真的是很了不起。

2、我们下节课好好来找下这个没有亮的原因。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1.为员工记录考勤及外出登记情况。

2.保持办公室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规范,检查饮水机、电脑,复印机等设备。

3.检查大楼水质是否正常。

4.检查大楼电梯运行是否正常。

5.检查大楼中央空调是否正常工作。

6.检查大楼给排水是否正常。

7.检查配电设施,每两小时记录一次电压及用电量。

8.检查卫星接收装置,是否卫星讯号接收质量完好。

9.检查监控设施,是否正常工作。

10.维修档案、管理档案之整理。

11.巡查物业,检查保安和清洁工作,确保管理水平。

12.接受租户报修,安排及时维修。

13.为租户提供洗衣,饮用水,商务,邮政等服务。

14.召开管理人员每天之工作例会。

15.落实部门职责范围内及公司临时安排的其它事务。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