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应该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大班教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大班数学备课教案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
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
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
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大班数学教案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幼儿大班数学备课教案
重点: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应用题中各要素的关系。
准备:找朋友的音乐、课件、图片、算式卡片。
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我会邀请我的好朋友到前面来。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美女?
师:4个小美女(同时出示图卡)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再来玩一次。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帅哥?
师:3个小帅哥(同时出示图卡)。
师: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一共请来了几个小朋友?出示图卡(一共?)。
师:我刚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刚才说到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现了2个数字,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用"一共"来提问的,这就是加法应用题。现在我请**来完整的编一下(图文结合)(编应用题的模式)。
师:你们真棒,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来编一编。
师:你看到了什么?(强调完整)出示数字1。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数字2。
谁来提一个问题?出示加号。
他们三个合起来就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谁能把刚才的事情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幼儿理解问题中不能出现数字。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谁来提一个问题。
师:你们真聪明,那我要出一道难得,考考你们了。
出示5+3,谁来编编?
谁来自己编一道,请另一名幼儿列算式(引导幼儿拓开思维)。
师:你们都很棒。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图片和算式,请聪明宝贝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编一编。我这里有两个要求:
1、请两个小朋友选一张图片,相互编一编,看谁编的好。
2、编完一张可以再换一张编。
3、合作完以后可以自选一张也可以去给客人老师讲一讲你编的。
大班数学教案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找错字。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1.复习数字1-9(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大班幼儿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通过实践与观察,幼儿对数的分解、组成、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数的组成规律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有的只是点到为止,无法使幼儿真正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教师对数的教育活动总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会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为此,在数学教研活动中,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让幼儿从游戏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分解与组成,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从而也使枯燥的数的组成变得丰富有趣,是孩子爱学、乐学。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合法,进一步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
2、培养幼儿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小白兔指偶一个,红眼睛兔和短尾巴兔图片各一张。
2、5的组成的数字卡片、分合号,每个幼儿5个蘑菇图片、两个小盘子。
3、练习卡、记录纸每人一张。
4、《找朋友》音乐磁带。
1、听《找朋友》音乐,自由的游戏。音乐结束,每人找一座位坐下。
2、出示小白兔指偶,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幼儿自由操作。
把5个蘑菇分别分在两个小盘子里,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4、归纳比较。
(1)把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2)分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5有4种分合式,重点分析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的规律。
4、发放练习卡,引导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让幼儿把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起来,看谁连的又对又快。
5、拍手游戏巩固5的组成
师:按节奏边拍手边说:“你拍一,我拍一,5可以分成1和几?”
幼:按节奏边拍手边说:“岳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以此类推进行。熟后可让一幼儿带领进行。
6、游戏《找朋友》
放《找朋友》录音磁带,每个幼儿拿一个数字卡片,跟随音乐去找组成5的数字朋友,音乐结束时重新开始。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材料,让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
本活动首先设置情景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幼儿了解了5的组成,知道5的4种组成方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发现分合式中数的互换、互补、递增、递减规律,理解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又通过连线练习和游戏,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本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成为优质数学示范课。
大班数学教案
这节活动是一节数活动,数核心经验是分类和简单的统计,主要是关于不同的统计方法。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就是天气情况的统计,所以对于统计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这次我们在个别化学习中再次投放了图表式的统计方法,帮助幼儿巩固分类和整理数据,积累图表式统计方法的经验,为这节活动学习不同的统计方法奠定了基础。
我的这节活动主要是四个环节,从一开始回顾已有经验――图表式统计,到学习新的统计方法――柱形图统计,再到后面的柱形图统计操作和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操作记录,层层递进,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中,通过统计解决问题能够让幼儿体验到统计的方便,并且有兴趣去探索更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最终达成目标。
1、学习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并运用统计数据帮小狗买新车。
2、体验统计带来的方便,对统计有一定的兴趣。
ppt、投影仪、柱形图统计表、空白统计表、水彩笔。
教师教具:ppt――帮助幼儿理解图表式和柱形图的统计方法。
投影仪――帮助幼儿理解柱形图的统计方法。
1、柱形图统计表――辅助幼儿进行柱形图统计的操作。
2、空白统计表、水彩笔――辅助幼儿进行自主统计的操作。
一、颜色――图表式统计
1、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都拥有自己的车子,出行非常方便,小狗也希望能够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是它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车才最好,它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去问问家里人。(ppt:小狗和车)
2、"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车?"小狗问了很多家人,狗爸爸喜欢蓝色的车,狗妈妈喜欢黄色的车,狗弟弟喜欢红色的车,狗妹妹喜欢绿色的车,每个人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小狗又问了许多亲戚,并且制作了一张统计表,你能看懂吗?谁来告诉我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ppt:颜色统计表)小结:小狗用了图表式的统计方法表示统计结果,第一行代表家人喜欢的车的颜色,第二行代表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哪种颜色对应的数字越大,表示喜欢的人越多,这样一看就知道家人们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车了。
(观察要点:1、幼儿能仔细观察并清楚表达;2、幼儿对于图表式统计方法的理解情况。)
二、形状――柱形图统计
1、小狗决定买一辆大家都喜欢的红色的车,但是车上有什么样的图案才最漂亮呢?小狗想呀想,决定再去调查一下,于是它去问了家人:"你最希望车子上有些什么形状的图案呢?"狗爷爷喜欢圆形的图案,狗奶奶喜欢方形的图案,狗姐姐喜欢三角形的图案,狗哥哥喜欢五角星的图案。经过多次的询问,小狗又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制作了关于车子花纹形状的统计表,这次的统计表和刚才不一样,你们能看懂吗?这张统计表上有些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统计的结果又是什么呢?(ppt:形状统计表)小结:这次小狗用了柱形图的统计方法表示统计结果,横轴表示车子身上的图案形状,纵轴是数字,表示喜欢的小动物的数量,一看柱形长度对应的数字我们就能比较出结果了,原来喜欢五角星形状的家人最多。
(观察要点:幼儿能看懂柱形图,知道每一个部分表示的意思。)
三、种类――柱形图统计操作记录
1、小狗决定买一辆红色的身上有五角星图案的车,可是什么种类的车才最好呢?它想去停车场看一看,究竟什么种类的车买的人最多,就买什么种类的车。我们看看停车场里有哪些类型的车?(ppt:停车场)
2、这次小狗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一起来统计一下,它应该买什么种类的车。等一下,每个人拿一张柱形图的统计表,数一数不同种类的车各有几辆,然后对照横轴和纵轴上车子的种类和数字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要点:
1、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并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2、幼儿对于柱形图统计方法的操作记录情况。)
3、交流分享:你的统计结果是什么?你刚才是怎么进行统计的?看看有没有谁的统计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小结:通过统计的方法,小狗了解了家人的喜好,很快就决定了买一辆红色的、车身上有五角星图案的小轿车,统计的方法真有用。(ppt:小狗买到了新车)
四、水果――自主统计操作记录
1、小狗终于买到了喜欢的车,它也从此爱上了统计,它想谢谢我们小朋友,于是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水果,你能帮助小狗统计一下一共有哪几种类型的水果,每种类型各有几个吗?(ppt:水果)
2、等一下,每个人可以拿一张空白的统计表,一面是图表式的统计方法,一面是柱形图的统计方法,你可以选其中一种进行统计,然后把统计结果告诉我们。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要点:
1、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并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2、幼儿对于自主运用不同统计方法的操作记录情况。)
5、验证统计结果。(ppt:水果统计验证图)
小结:虽然我们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但是统计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我们生活中,不仅有图表式的统计方法和柱形图的统计方法,还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我们可以回去再去仔细的找一找,然后把结果告诉我们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大班数学备课教案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大班备课教案
孩子们对新年充满期待。结合大班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利用歌曲《新年的笑声》让孩子们能够提前感受到新年的气氛、新年的快乐。
1、说出新年感兴趣的事,根据歌曲结构创编歌词。
2、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
3、感受新年的热闹,体验欢快的情绪。
钹、鼓、鞭炮、图谱一张、切分音节奏谱。
一、发声练习。
1、运用a,la。等音发音练习。
2、你怎样庆祝新年的?新年里,有哪些声音?
(1)出示钹、鼓和鞭炮,认识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2)学习节奏型xxx/xx/xxx/x0。
a、用钹、鼓和鞭炮的声音表示节奏型。
b、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型。
二、新年的笑声。
1、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锣鼓里。
集体有节奏地念歌词,掌握切分音节奏。
2、示范唱。歌里唱了什么?
结合图谱幼儿集体演唱。
a、幼儿集体学唱。
b、师与幼儿接唱。
c、边唱边表演。
三、创编歌词。
1、新年里你还听见哪些声音?
2、根据幼儿说的示范编歌词。
3、根据歌曲结构创编歌词。
4、师带领幼儿演唱新的歌词。
附歌曲:《新年的笑声》2/41=e。
532│31│543│20│521│27│572│20│533│。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锣鼓里,咚咚咚。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鞭炮里,噼噼噼。
15│531│60│5.654│343│234│5—│56654│。
呛呛咚咚咚呛。笑得冬爷爷走远了,走远了,留下了雪花。
啪啪噼噼噼啪,笑得春姑娘走来了,走来了,带来了花瓣。
322│132│10║。
银亮亮银亮亮。香喷喷,香喷喷。
活动延伸:
1、以个别交谈或小组讨论形式继续交流新年里的见闻。
2、用其它节奏来表现鼓和鞭炮的声音。
活动反思:
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活动主要表现的'是新年的笑声,也就是把节日里喜庆的气氛以及快乐的心情说出来、唱出来。整个过程都非常地投入,能够掌握活动的重点:鼓和鞭炮的声音(切分音)节奏。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新年的那份憧憬使得他们非常乐意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表现新年的快乐,在说说、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自然完美展现。
大班数学教案
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铺路、走直线,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能在操作活动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1.每个幼儿红豆、黄豆、蚕豆一份。
2.幼儿操作纸("0"是豆子的标记,红、黄、绿分别表示红豆、黄豆、蚕豆);画好的验证纸两张。
3.铅笔每人一支。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幼:黄豆、蚕豆。
师:在给豆宝宝排队的时候要注意,要把豆宝宝竖着排,排的时候要从线的起点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每种豆子排8颗,音乐停止小朋友就要停止动作,朝着前面坐好。
2.幼儿操作,用豆豆在操作纸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快看看你们帮三种豆豆排的`队伍,谁的最长?谁的最短?
出示ppt1师:同样是8颗,为什么红豆排的队伍最短?蚕豆排的队伍最长?
幼:因为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因为蚕豆最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因为黄豆比较大,所以排的队伍比较长。
4.小结:相同数量的豆豆,豆豆越小,排的队伍越短;豆豆越大,排的队伍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想一想,排一样长的队伍,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师:请小朋友把豆宝宝排满整条直线,再数一数每种豆豆有几颗记录在后面的方格里,排的时候也要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
3.讲述操作结果。
师:你的每种豆宝宝排了几颗?哪种豆子多?哪种豆子少?
出示ppt3师:看老师的豆宝宝,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讨论:为什么队伍一样长,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豆豆越小,数量越多;豆豆越大,数量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这是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请一个幼儿来演示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小结: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的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看来你们真的学到了本领。请小朋友们下课后可以到直线上去走一走,看看你走了几步。
大班数学教案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扑克牌两两副。
一、引起兴趣。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数学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情境图解读:拿一根线,用手捏住线的两端,用力拉紧,这时这根线就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实物感知线段: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两端有端点的线。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观察图形,总结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板书设计:
线段。
两端有端点的直线叫做线段。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守恒概念。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森林舞会
出示ppt,情境导入
出示影子,猜猜它们是谁?
(小兔、小鱼、小鸟)
二、水上芭蕾
首先,出场的是一群鱼宝宝们,它们给大家带来了《水上芭蕾》,
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请大家观看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什么地方一样?(数量)
请幼儿对大小鱼儿分别点数。并出示相应的数字。
同时分别用和大小鱼儿数量一样的掌声送给它们。
总结:大鱼宝宝和小鱼宝宝,虽然大小不一样,但是数量是怎样的?(一样多)所以数量的多少和它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兔子舞
出示兔宝宝,兔宝宝们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排列的紧密程度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什么是一样的?(数量)
请幼儿分别点数它们的数量,并出示对应的数字。
总结:兔宝宝们,虽然什么不一样(颜色、排列的紧密程度),但是数量是怎样的?(一样多)所以数量的多少和它的颜色和排列的紧密程度是没有关系的。
三、恰恰舞
出示声音,请幼儿听听,是谁在叫个不停?(小鸟)
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小鸟,请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排成了什么队形?(半圆形、正方形、三竖排)
请幼儿依次来点数每一种队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来点数的?
半圆形:从左到右按着顺序一个一个数。
三竖排:从上到下一竖排一竖排的数。
正方形:选好一个记在心里,按着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进行点数,数过的就不要在数了。
总结:不管鸟宝宝队形怎么变,8只小鸟还是8只小鸟。所以鸟宝宝的数量与鸟宝宝的排列形式是没有关系的。
四、我们的快乐之舞
请两组小朋友游戏,请大家看看两队的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姓名、性别、身高、胖瘦、外形不一样),但我们两队的什么是一样的?(数量),所以人数的多少与姓名、性别、身高、胖瘦、外形都没有关系。
五、我是舞蹈设计师
出示操作卡,请幼儿帮助动物寻找数量相等的舞伴,以及道具。
幼儿操作。
集体验证。
队形、舞伴都找到了,让我们期待他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吧!
大班数学教案
1、在情境中尝试阅读各类盒子包装广告,猜测盒中物品名称、用途。
2、能够按不同的方法为包装盒分类并学习用表格记录分类结果。
3、体验通过送礼物传递关爱带来的快乐。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带上生日帽]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周老师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幼:带了生日帽)为什么要戴生日帽呢?(幼:老师要过生日了)
师:你们猜对了,我马上要过生日了。可是,到现在,我都还没有收到礼物呢,你们愿不愿意送生日礼物给我啊?(幼:愿意)
(二)通过阅读盒子包装信息,挑选合适的礼物。
师:你们看,那里的货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请你们不要打开盒子,为我挑选一件合适的礼物。挑选好后请带着你的礼物回到座位上。
(三)介绍自己挑选的礼物。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为我选了许多的牛奶,谁能告诉我这些都是什么口味的牛奶啊?(引导幼儿观察包装广告,了解相关信息)
师:有的小朋友为我选了鞋子,我们看看上面的图画,你觉得这是一双什么鞋子?我穿合适吗?(如果不合适请这位小朋友再为我挑选一份礼物。)
(四)介绍自己的分类方式。
师:谢谢你们为我送的礼物,这么多礼物堆在这里,为了整理我把这些礼物分一下类,你们看,是按照什么分成几类?(幼:按用途分成两类)那请你们帮我把礼物放到合适的货架上面吧。
(五)统计每类礼物的数量。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礼物是不是都放对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不同种类的礼物分别有几样。[示范记录在统计表中]
师:什么礼物选的人最多啊?什么礼物选的最少?
(六)为礼物分类并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分类结果。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们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老师为你们提供了这些礼物的图片,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可以按什么方式分成几类,摆放好后在空白记录纸上用合适的符号记录下来。
(七)介绍自己的分类方式,活动结束。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分类的?有哪几组是用的一种办法?
师:谢谢你们送了我那么多礼物,还为我整理好礼物,周老师今天也有礼物送给你们,看是什么?(糖果)请享用吧!
数学备课教案
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教改方向上,初一年级要做好小学、初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
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在以上基础上写出理论笔记。
2、备课:每周一次集中备课。每节课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
3、课件: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学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上课效率。
总之我们备课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以尽快提高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
章节课题中心发言人。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徐明昌。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王沛清。
第三章《因式分解》徐光良。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杨仲举。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朱彪。
第六章《数据分析》廖儒。
数学备课教案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
【情感目标】。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
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数学备课教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3+2+4=。
10+80=8-5-2=。
30+70=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9-4-3=1+3+4=8-2-6=。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上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二)教材的特点
1、素材选取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广泛选取了新颖、有趣的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存在于他们经验世界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借以使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区、了解自然等等。本册的主要素材有魔术、杂技、童话、标本等,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这些素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例如,乘法口诀的编排,我们从“5的口诀”切入,这样编排,一方面是它的得数特点突出,易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它有五句,易于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又如,分东西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有的事情,丰富的经验已使他们明确如何平均分物体时,,教材这样安排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5、每一部分的“你问我说”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初步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每个单元之后,设计了“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以自我检测和涂“苹果图”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本册书中的最后,还特设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想对同学说”、“我想对自己说”专页,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与教师、家长、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感情,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观念,从小学习做人。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制作标本――表内除法;过年――总复习八个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和我喜欢的地方,还有两个智慧广场。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4、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难点:能自己编乘法口诀,会背乘法口诀,会根据表内口诀计算乘除法。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相同的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乘法学习的初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本单元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6、7、8、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本单元通过学习1―9的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有关0的除法。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第六单元:认识方向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段图,本单元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复杂,关键是学生掌握好乘法口诀,是后继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
(六)教材的基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学习本册教材,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此外,在学习除法之前,学生应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知识与能力】
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发现规律,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乘、除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认识角、辨别方向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方位感。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两步)。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合作等技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共需6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2
一、看魔术
8
3―――――5
二、看杂技
10
6
三、小制作
6
7―――――8
四、凯蒂学艺
11
9
期中检测
1
10―――――12
五、森林里的故事
10
13
六、小桥流水人家
5
14――――16
七、制作标本
12
17
八、过年总复习
4
18
期末检测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三。
第一,构建完善的运算体系。小数除法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现实中需要运用小数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十分丰富。
第三,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一个数除以小数(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商的近似数(1课时)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决问题(1课时)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循环小数(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3.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6.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7.经历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8.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
9.在将除数转化为整数的过程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
10.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1.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2.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便计算。
2.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在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