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估算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1 08:55:10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一种详细计划。它可以指导教师有序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我觉得我们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重新制定了。每个教学计划范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实践验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3500÷700720÷90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2048≈,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7812÷88=92。

4.估算: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估算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图片。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94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找出多音字。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自己险些丧了命。

三、朗读体会,深化感悟。

1.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你体会到此时鹿的什么心情?(自豪,他为自己有这么一对美丽的鹿角而无比的自豪)。

得意,为自己尤如珊瑚似的鹿角而得意;开心,为自己有那么美的角而陶醉其中。

鹿看到那美丽的鹿角,其实,这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什么呢?

自己的优点。

是的,鹿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欣喜不已,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鹿自我陶醉的话语吧!(重点指导“啊”。1、读出惊喜。2、读出激动。3、读出喜悦。……一切的感情融于这个错综复杂的“啊”中。)。

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起了波纹,此时他又看到什么,心情也起了变化呢?

读读描写腿的句子。

同学们,此时的鹿,他看到了什么呢?

那四条细长的腿。

那四条和他的美丽的鹿角不般配的腿。

看到了那四条让感到美中不足的腿。

也就是他的短处。

他的不足。

读出此时他的一点伤感。

读出他的感叹。

读出他的为自己感到的美中不足。

把你体会到的情绪,通过各自的朗读表达出来。

正在他抱怨之时,他又遇到了什么呢?

请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什么?

鹿遇到了麻烦。狮子在向他扑来。

于是鹿开始拼命地奔跑。

是什么让他脱离了险境?

生:那四条细长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感到难看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认为美中不足的腿。

……。

在这紧要关头,是什么差点让他送了命?

那两只漂亮的鹿角,当他的鹿角挂在树丛里的时候,他此时会对鹿角说什么?

生:这该死的角,怎么在这个时候给我带来麻烦,气死人了。(埋怨)。

生:我恨不得把你剪掉。(讨厌)。

生:后悔身上长了那两只角。于是他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脱离了险境。

当他奋力奔跑逃离狮口后,他再次来到小溪边,又会说些什么呢?

原来光讲漂亮是没用的,要讲求实用。

原来身上每一样东西,对我说都是无价之宝。

原来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四、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灰猫妈妈。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感悟到的道理。

2.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

抓两个感叹句为契入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惊险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在平和的环境中,他才自己欣赏到鹿角的美丽。而在危机时刻,是那四条细长的腿救了“我”的命。从而领会到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多个鞋形算式卡片(每张只有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旧知。

学生独立完成:

(1)用竖式计算:24×223×3。

(2)口算:24×1012×20。

2、引出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列出: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这里的乘法和刚才的乘法比较,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学生汇报。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并说明算法。

4、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5、研究笔算。

(1)请学生打开课本第63页,看看小红的算法,并完成以下三个要求:

a、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b、自己试着算一算。

c、小组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3)课件出示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师讲解。

(4)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2333。

×13×31。

6933。

2、判断练习。

让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改正错题。

3、选择练习。

出示:41×2132×1222×14各组选一道计算。

4、游戏。

贴出写有数字的卡通人物,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找出所需的结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找到的鞋子最多。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

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3、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4、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5、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70×2040×40500×70600×80。

12×300240×2130×290×3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30×2030×50300×10300×80。

22×40330×2120×330×610×50。

4、估算:

42×1168×1032×47。

45×1726×18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x312x30。

师:12x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x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1)读题。

(2)怎样列式?31x12=?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4、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x10=31031x2=62310+6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x4x331x2x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第三种方法: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起来)。

(1)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x1241x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

(1)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24元。

(2)学生笔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3)多媒体对照。

(4)1张票要元60张票要()元61张票要()元。

5、11x11=。

12x11=。

13x11=。

14x11=。

15x11=。

16x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三年级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

(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在教学此例题时,学生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解答的,没有一位同学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解答,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讨论呢?于是我要求学生笔算出实际需要买票的钱,学生通过计算得知需要5096元。此时我问学生按刚才我们估算的结果只带5000元钱能买到所有的票吗?学生说不能。按我们估算的结果不能买到所有的票,我们估算的好吗?学生说不好。那怎么办呢?我让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得知将104看成110就可以,那么引出第二种估算方法:49×104≈5500(元)。我问学生这两只方法都对吗?学生说都是对的;接着问以前我们怎么进行估算的?学生说先将题目中的数据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接着我让学生对比今天的两种方法是不是按以前的`方法进行估算的?学生第一种是按以前的方法做的,第二种方法不是的。我又问这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呢?学生说第二种。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按第一种结果不能都买的票,第二种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买到票。那么我们以后如何进行估算呢?按以前的方法还是用什么办法?学生不知道了。

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能做出书上出示两种方法?因为这一题学生是按求每一个数据的近似数后进行计算的,对于第二种方法104看成110,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因此不能做出这样两种解法。

2、如何引出第二种方法,如何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的思想呢?我在教学前仔细想了又想,在于引出第二种方法只能通过学生实际算出准确值,然后比较这两个值在通过思考能否都卖到票去思考,引出学生找出第二种方法。在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上,我只能通过讲述在实际情况中,如买东西考虑带多少钱;坐车、乘船等都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大估。可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困惑: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对于实际情况采取大估,这个实际情况是什么情况,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实际情况,如何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估算很难。怎么更好的进行此类问题的教学呢?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怎么办呢?是教师直接告诉,还是让学生去探讨?如果是让学生去探讨,那又如何去探讨呢?我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

人教版三年级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

20×4=6×70=200×5=400×3=90×8=。

要求学生口答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

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

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爷爷建议怎么做呢?爷爷建议我们怎样得到8棵梨树的产量?

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8进行估算。

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做90千克而不看做100千克呢?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约等于符号。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你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后全班订正。订正时抽学生分别说明估算过程。

2、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爸爸一棵梨树上的梨卖了197元,8棵梨树上的梨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计算呢?怎样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呢?

为什么你要选择估算?

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估算197×8吗?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着估算后全班汇报。

如果有其他做法,则请学生说明理由,再组织全班讨论。

由此看来,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进行估算呢?

3、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

(1)教师:求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根据图中的哪些条件列式?怎么列式?

(2)教师:求3辆这样的汽车能不能坐下所有的学生怎么办?

教师:怎么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2,4,8题。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述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人教版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

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实在在地给了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经过课堂小结的点拨,使得这一教学效果尤其明显。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问题:

这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地方看出来:一是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种转化方法,但是小组代表上来向全班交流时却只说了一种转化方法(另一种是另外的同学补充的)。难道他们组就这一种?还是他只说了自己的方法,而没有交流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方法?第二点是在小组操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与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这么看来,显然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相当不理想的!那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我想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住时适时的加以点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情趣。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呢?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讨新知。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分层优化,升华重点。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面积=。

的面积=×边长。

2、巩固性练习。

笔算、口算(教材79页)。

3、拓展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

四、小结本课。

师: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为只这一点很了不起。不足的是少数同学还没真正理解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计算不够熟练。有待逐步提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学设计

正确熟练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点名回答。

2.提问:要想知道黑玉米一共有多少根,你准备怎么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算式:203.

2.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算法后汇报。

3.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更适合你,为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和同学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5.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200元买四箱西瓜够不够?

小组讨论后汇报。

6.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后点名回答思考方法。

1.“想想做做”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并找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复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完。

成,并点名回答,说说计算的依据。

3.“想想做做”第5、6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

式的依据。

4.“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先估算,再判断,并说说依据。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在什么地方能用到你的新本领?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并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

3、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沙漠里行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骆驼)。

2、对了,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于是,他急得到处找。

出示课题,33、找骆驼(齐读课题)。

3、生字:骆。

4、学生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位商人是怎么找骆驼的,他究竟找到了没有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演示课文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跛驮忿哄啃。

(1)小组读生字。(出示)跛驮忿哄啃。

(2)书写:驮忿。

读词语:(出示)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商人:有礼貌、着急、忿忿。

老人:不紧不慢、胸有成竹。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读句子:(出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理解词语“果然”,进行造句。

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5、说话练习(出示)老人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到();还看见(),所以知道()。

6、交流并板书: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7、(出示)老人看见这些现象是怎么想的呢?

8、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9、齐读课文。

四、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组成词语。

跛()齿()忿()。

玻()龄()芬()。

4、(出示)想一想、说一说:

(1)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因为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

(3)因为,所以,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板书设计:

33找骆驼。

看到思考知道。

(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教学后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