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2 13:10:44 作者:HT书生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找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1月30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__年“诚信之星”,包括3个集体和9名个人,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宗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裴忠富是四川省入选的唯一个人。

当日下午,记者致电裴忠富的时候,他正在前往内江威远县的路上,去给当地一位个体户指导桃子的冬管技术。谈及获得全国“诚信之星”的感想,裴宗富把荣誉视为责任。“荣誉是责任也是压力,以后还将带领更多农民兄弟种果树增收致富,同时带动身边更多人坚守诚信。”

今年50岁的裴忠富出生于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初中还没念完他便辍学回家种植水果,自己尝道甜头,就以一句“跟着宗富干,保证有钱赚”的承诺动员乡亲们一起种植水果。30多年来,他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60多个市、200多个乡镇推广优质果树,经他手推广种植的水果面积约300万亩,他和团队长期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成为诸多果农心中的“农民教授”。

经他带路扶助,一批批地道的普通农民成功脱贫致富。眉山市陈沟村、德昌县陈所村等水果种植基地,年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成都天府新区的水果种植户们多数年收入10万元以上……由他带动发展的诸多水果种植基地,被列为当地县(区)、市、省级实施精准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样板示范基地。一批批普通农民因为他成功脱贫致富,他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国家、省、市及区(县)60多项荣誉。

获得这次全国“诚信之星”荣誉,裴忠富本来要出发去北京领取证书和奖杯的,因为疫情原因而取消。接到取消通知的时候,裴忠富正在双流机场准备出发。当天,裴忠富就马上回到天府新区的基地。“这两天是基地最忙的时候,要嫁接、除草,修枝,还要出新的苗圃。”

就在今天上午,他还在天府新区的基地忙,下午出发内江威远,是裴忠富主动去的。“他没给我打电话,这是他第二年种果树,冬天是管护的关键阶段,我不放心就过去看看。”

50岁的裴忠富一直在路上。一年之中,他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外给农户做果树技术巡回指导。为了方便大家求知请教时找到自己,他从买第一部手机开始,手机号码用了20多年从未换过。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经常一天需要接听100多个电话。

除此之外,30年来,他在四川开办培训班多达1500余场次,累计培训18万余人次,向全国20多个省、市回信8000余封,免费提供资料15万余份。裴忠富说,“乡亲发展产业致富,选项目要准确,没有技术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提供技术服务。”30多年来,裴忠富给采购果苗的果农们提供不低于3年的技术服务,并且帮助村民协助果品销售。

在这条助农扶贫路上,裴忠富也持正不阿。20__年,在指导资阳市乐至县村民过程中,发现当地采购的果苗质量90%以上不达标,裴忠富实名举报当地扶贫办违规违纪,天价采购假冒伪劣梨苗,套取国家扶贫资金,造成果苗大面积死亡。2天后,相关负责人即被免职。

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这份甜蜜事业让很多大山里的乡亲们有了新生活的希望。“我就是想要更多的人种植水果,增收致富。”裴忠富说。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目前,椒江、黄岩、路桥三区正在迅速掀起“学王盛事迹、做合格党员、创一流业绩”的学习热潮,各级党组织纷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带动广大党员学优看齐、对标赶超。

“王盛同志凭借对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用自己的青春和忘我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秉公执法、惩治犯罪、忠诚守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官之歌,值得我们每一名同行学习。”在椒江区人民检察院的“周一学习夜”上,党员陈常谈起这位同行,言语中满是钦佩和赞许。

椒江区直单位各党支部利用周一学习夜组织学习,要求各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王盛典型示范,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86个支部、1200多名机关党员认真学习了王盛同志的先进事迹。各镇(街道)把专题学习讨论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农村(社区)党支部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学习。

“身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要向王盛同志看齐,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奉献、实干争先,积极践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月8日上午,在黄岩区江口街道洋头村的党员学习会上,40余名党员济济一堂,用自己朴实的话语,结合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悟,深入探讨交流“合格党员标准”,并列出自身问题清单及以后改进方向。这是黄岩区“学习王盛、做忠诚党员”的一个镜头。

目前,该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兴起向王盛同志学习之风。学习王盛,做忠诚党员,要学习他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学习王盛,做忠诚党员,要学习他秉公办案、廉洁正直的赤子情怀;学习王盛,做忠诚党员,要学习他心中有爱、司法为民的大爱情怀。在黄岩,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正以归零心态,结合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座谈等方式,以王盛同志为榜样,自觉对标看齐当先锋,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一番新业绩。

“以后要将王盛同志作为镜子,时时对照自己、督促自己。”近日,学习王盛同志的先进事迹在路桥各级党员干部中反响强烈,他们纷纷表示,要以王盛为榜样,进一步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为实现“三个率先”、争当台州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二方阵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部署,路桥区在全区广大基层党组织中组织开展“学王盛事迹、做合格党员、创一流业绩”专题学习讨论,并结合远程教育“一月一推送”活动,充分发挥时代先锋网作为学习平台的媒介桥梁作用,结合周一学习日、党员固定活动日等积极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情况通过“路桥先锋”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同时,路桥区还将学习、监督和考核情况以学分和学习时长相结合的形式量化体现,使推送工作抓之有据,通过后台管理、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暗访”,对推送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真正收到学习的效果。

路桥区金清镇的党员学习先进,主动认领党员“服务清单”。“王盛同志在家庭压力大、负担重的情况下还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讲道德、讲奉献。”腰塘村党支部书记梁根玉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已经95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张富清老人。

战争年代,在生与死之间,张富清选择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战斗英雄。1948年3月,出身贫苦的陕西汉中洋县人张富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他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6月,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打开缺口……3枚奖章、1份西北野战军报功书、1本立功证书,记载着他立下的赫赫战功。“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我情愿牺牲,为全国的劳苦人民、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光荣,死也值得。”任凭岁月磨蚀,朴实纯粹的初心,滚烫依旧。

和平时期,在小家与国家之间,张富清选择舍弃名利扎根山区,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1955年,退役转业时,组织告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虽然心里惦记着,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恩施。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区,一过便是一生。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甘当螺丝钉。三胡区是来凤县最穷的地方,为了工作,他甚至都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由于困难时期工作任务繁重脱不开身,路太远,钱也不足,我想我不能给组织找麻烦,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们的最好报答。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不能考虑家事和私事,任何时间我都要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坚决不做。”任凭光阴流转,清澈无私的初心,坚定不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张富清每一次选择,都在践行他在党旗下的誓言,都在诠释他始终不渝的初心。以张富清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文档为doc格式。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20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中国台湾。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近日在新闻上,看见张富清老人先进事迹,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老人,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老人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60年来张富清老人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都不知道,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作为同样的一名退役军人,我为他感到自豪骄傲,这是一名军人的本色,这是一名老兵的担当。

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赫赫战功,或许有人不太清楚一等功,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但是作为一名退役士兵,我更加清楚,这是用生命换来的,这就是我们的张富清老人,他是我们的榜样更是一名老兵做出的表率。

作为同样的一名退役战士,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是青年一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都是追梦人,虽然我在基层工作了三年,但是我更加珍惜这段工作经历给我的收获,从一名刚刚毕业的退役士兵,来到基层,从和群众们一起,学到了很多,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从张富清老人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更加感受到了一名老军人不改初心的使命担当,铁肩担道义,张福清老人勇实际行动抒写了一名军人的使命担当。青春的时光就是用来奋斗的,我们这代人有属于这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不忘初心,服务人民,老一辈用青春血汗创造的环境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他们为人民不懈奋斗,崇高的精神,激励着我,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身边的榜样,争做时代的楷模。

青年人有属于青年的理想和青年的担当,无数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让中国从弱到强,无数的先辈默默无闻的工作,从一个一个的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要牢记使命,弘扬爱国精神,奋发图强,要牢记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振兴中华,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年轻人就要有青年人的朝气,要扎根基层把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好,基层工作是最好接触群众的,青年人就是要和群众多接触,多学习,跟好的服务群众,张富清老人60年的默默奉献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哪里困难就往那里去,不懈奋斗,把青春融入到建设的潮流中。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前不久,在南方航空一架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一名9岁男孩突发过敏症状,全身红肿,正当男童家人和空乘人员万分焦急时,一个熟悉身影出现,让大家悬着的心都落了地,他就是钟南山。在替男孩仔细检查并确认没有危险后,钟南山才放心离开。虽然已是成就等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却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医者本心。

在投身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50年当中,钟南山作为带头人之一推动着中国呼吸病学发展不断迈向国际前沿。钟南山曾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20__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最终证实非典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多年来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全国建立了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现在人活得很长,80岁还能干很多事。”在钟南山院士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这位自诩“80后”的院士,时至今日仍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查房,会诊、科研、带研究生,样样不落。他还希望再奋斗20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打造一个产学研中心。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如何为祖国培养储备更多创新人才,是年过八旬的钟南山正在思考的新课题。

学习共和国勋章个人心得感悟

9月8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我省出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代表从北京乘机返回广州。省委书记李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省政协主席王荣,省领导张义珍、张福海、李红军等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接。表彰大会前,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专门在广州会见钟南山。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钟南山获颁“共和国勋章”,我省共45名先进个人、15个先进集体获表彰。李希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钟南山和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示祝贺和敬意。他说,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领导人、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领导人、党中央决策部署,广大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各条战线的同志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基层防控、物资保障、应急救援、宣传报道、工程建设、志愿服务等各个岗位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抗疫斗争付出艰辛努力。特别是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不惧个人安危,以84岁高龄奋战在抗疫最前线,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你们用责无旁贷的担当和勇往直前的行动,与全省人民一道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集中体现了伟大抗疫精神,不愧是广东人民的骄傲。

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领导人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一要深刻认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进一步增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学习宣传抗疫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关心爱护在疫情防控中作出贡献的同志,充分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精气神,广泛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三要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四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五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高质量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钟南山表示,获得“共和国勋章”,既感到无比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由衷感恩党和人民的培养,倍加珍视难得的人生际遇和干事创业舞台。今后将以荣誉为鞭策,与团队一起继续做好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努力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广东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学习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事迹心得体会感悟作文

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个人感悟心得体会

人人都有梦想,可是,梦想是什么呢?其实,梦想就是或近或远的现实,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与付出,并且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才能实现梦想。而我,已经有一颗梦想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邓亚萍从小酷爱打乒乓球,进入了省队打球,可就是因为身材矮小,被国家队拒之门外。可她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挫折,而忘记了自己出发时的梦想,她化悲痛为动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她的梦想闪出耀眼的光芒,她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她的成功,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是了不起的!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不仅实现了她的梦想,还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

袁隆平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放弃了参军的机会,偶然发现了特殊的稻株。从此,他不断研究水稻,经过他的刻苦努力与不懈地研究,他终于研制出了杂交水稻,他的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为增加我国粮食的产量和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会议上,一致认为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个研究出的,可他也告诉世界,中国人强大了。袁隆平的梦想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饥饿问题,还圆了中国人民能够立足世界的愿望。

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为了让祖国更强大,在美国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作贡献。回到祖国后,他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刻苦奋斗,在中国航天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成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让中国在世界上昂起了头颅,让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他的功劳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于心,是他圆了中国人的梦想,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些,无疑都证明了只有拥有梦想,再加上努力的汗水,才能够走向成功。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身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而我的梦想和他们一样,有朝一日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是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的。

我相信有梦就会有期望,有期望就会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梦努力地走下去,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近日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张富清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张富清老人的事迹为什么感人?因为他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战争胜利后到艰苦地区工作,本色不改,奉献一生,始终不忘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71年漫长的岁月里,不论是籍籍无名还是战功赫赫,不论是奋勇杀敌还是任职基层,他始终殚思竭虑,一心为民,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从不为自己谋私利,这种71年初心不变、本色不改的坚守,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转业安置,工作安排,张富清这样的老党员为什么依然能够“哪里有危险往哪里冲,哪里艰苦往哪里去”?因为他们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时刻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精神坐标始终非常明确,那就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需要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受得住平凡岗位的寂寞和艰辛,依靠理想信念作支撑,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要在实践中干出来,在事情上磨砺出来。

喜迎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1949年到2019年,弹指之间,新中国将迎来它的第70个年头。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了如今的第二个经济强国。7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70年后中国百业昌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公安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强化政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精心研究、周密部署,全力以赴。

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努力锻造一支绝对忠诚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和人民满意的过硬公安队伍,为建设美丽新德宏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华诞。

周总理曾经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警察、一名国家公务员,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是人民的公仆、哨兵、勤务员!坚持人民至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让我们的工作更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真正成就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喜迎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粮食局、三胡同、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我曾觉得,英雄是活在书本上、活在记忆里的,现在我认识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向老英雄学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实的成绩。

1月9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89岁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坐着轮椅,缓缓来到主席台中央,接过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党和国家的崇高褒奖,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耀。

这一刻,距离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国产专家一号。

1926年8月16日,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他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各科第一闻名全校。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来于敏发现,因为是工学院,老师讲课更强调知识的运用,而他对新知偏偏喜欢寻根探源。他喜欢沉浸在“纯粹”的理论之中,高深的物理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于是,1946年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随后考取研究生,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很快,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这期间,于敏与杨立明教授合著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彭桓武称赞于敏是“国际上一流的”核物理学家。曾有一位日本专家来中国访问,听了于敏关于核物理方面的报告后问道:“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毕业的?”于敏风趣地说:“在我这里,除了abc外,基本是国产的!”这位日本专家赞叹道:“你不愧是中国国产专家一号!”

中国的“氢弹之父”

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中,“于敏”的条目下写着:“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我国原子弹成功后,研制氢弹就摆到了第一位。

其实,于敏也没想到这辈子会与氢弹结缘,没想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绑得这么紧,一次与钱三强的秘密谈话,让他的人生改变了轨道。

1961年1月的一天,于敏奉命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经所里研究,请报上级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

从钱三强极其严肃的神情和谈话里,于敏明白了,国家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理论也要尽快进行。

接着,钱三强拍拍于敏肩膀郑重地对他说:“咱们一定要把氢弹研制出来。我这样调兵遣将,请你不要有什么顾虑,相信你一定能干好!”片刻思考之后,于敏紧紧握着钱三强的手,点点头,欣然接受了这一重要任务。

“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

“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从此,从事氢弹研究的于敏便隐姓埋名,全身心投入到深奥的核理论研究工作中。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又是惟一没有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站到世界核科学的高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研制工作初期,于敏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他拼命学习,在当时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搜集国外相关信息,并依靠自己的勤奋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是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我们的设备更无法与他们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用来氢弹设计。不过,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员,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人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1月,毛主席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达命令:把氢弹的理论研究放首位。这年,于敏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9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设计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带领科技人员总结经验,随即设计又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

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67年6月17日早晨,载有氢弹的飞机进入罗布泊上空。8时整,随着指挥员“起爆!”的指令,机舱随即打开,氢弹携着降落伞从空中急速落下。十几秒钟后,一声巨响,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多年后,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同于敏晤面,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氢弹“首功”,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朱光亚院士评价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难关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被同行们评价为氢弹的“首功”。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于敏的胃病日益加重。当时,我国正在准备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那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了些水。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祖国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在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本有可能走上科学巅峰的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

于敏认为自己这一生留下了两个遗憾,一是这一生没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二是对孩子们关心不够。

其实,于敏的一生中,应该说有无数次出国的机会,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他都放弃了。

从1961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一直是保密的。1988年,他的名字解禁后,他第一次走出了国门。但是,对这一次出国,于敏至今说起来甚感尴尬,但也颇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此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让他备受“折磨”,很不好受。

他说:“我这一生在和别人的交流方面有无法弥补的欠缺。博学,就必须交谈,交谈就不能是单方面的,不能是‘半导体’,必须是双向交流。但从我所从事的工作来讲,和外面接触总有一个阀门,因此交谈起来吞吞吐吐,很别扭。不能见多识广,哪能博学?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决定不再出国了,把机会多让给年轻人一些。”

在他家客厅的墙上高悬着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中国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

如今,89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喜迎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粮食局、三胡同、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我曾觉得,英雄是活在书本上、活在记忆里的,现在我认识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向老英雄学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实的成绩。

20,屠呦呦在北京家中。

年,屠呦呦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在宇宙中遨游的第31230号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她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屠呦呦的事迹还被写入教科书,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而所有的荣誉都没有改变屠呦呦的初心和追求。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是最近几年来屠呦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获诺贝尔奖至今4年了,她依然没有习惯成为一位“明星”科学家,依然是那个追求宁静、心无旁骛做事业的屠呦呦。

屠呦呦内向文静的性格似乎与生俱来。老辈的家乡人印象中,从小,她就是个清秀、话不多的姑娘。最该青春活泼的中学时代,屠呦呦也是“小透明”一枚。“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属于默默无闻型的。”中学同学陈效中回忆。

但这种性格却很适合做科研。看到她自然学科成绩突出,屠呦呦的中学班主任徐季子颇具慧眼,曾给这名当时并不起眼的女学生写下鼓励的评语:“不要只贪念生活的宁静,应该有面对暴风雨的勇气。”

屠呦呦在工作中。

多年后,屠呦呦凭借着这颗宁静、坚韧的心埋首科研,克服了暴风雨般的重重挫折和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聚光灯来,她努力隐身暗处,质朴、踏实做事。

她的住处没变、没装修,客厅还摆着那套沙发,唯一算是上档次的家具是一架钢琴,主人却是外孙女。阳台的小矮桌上,摆着几盆好侍弄的花草。有时推脱不掉的来访,如果对方送来名贵的盆花,她会倍感压力。

她工作之外心无旁骛,不爱打扮,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年轻时有一回,她的身份证明找不到了,让同事帮忙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的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被大家戏称:“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这一特点延续至今,因此出席公众场合、见领导、接受采访,都会令她焦虑。所有这类情况,她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常常拉丈夫来当“代言人”。“外界以为她高冷、架子大,其实是害羞、脸皮薄。”一位熟悉她的同事道出真相。

无私奉献不屈不挠。

不会照顾自己的屠呦呦坦言,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家老李做。”她口中的“老李”,是丈夫李廷钊。

虽然在家里角色分工不同,但婚后夫妻俩有着共同的主题——奉献。“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是努力工作,把国家的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说起往事,屠呦呦显得很淡定。如今,人们都知道了,那个代号为“523”的任务,就是抗疟药研究的全国科研大攻关。

“接受‘523’抗疟研究任务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深感国家对我的信任,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辱重托,全力完成任务。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对于屠呦呦来说,国家的召唤就是第一行动指南,披荆斩棘也要不辱使命。

而现实的研究,也确实挑战重重。要博极医药之源,她在挖掘上狠下工夫,凭借熟悉中西医两门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走访民间,请教老中医药专家。仅用3个月的时间,她就收集了多个方药,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接着,她又带领课题组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筛选了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在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之后,才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乙醚提取物。青蒿素发现最为关键的一步,屠呦呦用百折不挠的韧性撑过了。

接下来,要深入临床研究,就必须先制备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这时,临床前的毒性试验和制备临床观察用药必不可少。没有星期天,加班到深夜,每天接触大量化学试剂,通风条件又不好,一天下来头晕眼胀,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反应陆续出现。“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回家满身都是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我心疼她也支持她。”李廷钊说,那段攻坚期,他看到了妻子柔弱的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青蒿提取物有了,屠呦呦先是以身试药,随后又前往当时的疫区海南岛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

年轻时代的身体透支,让现在的屠呦呦健康状况不佳。但谈起往事,她觉得理所当然。“当时对我们来说,努力工作,完成国家任务第一,生活要给事业让路的。”说这话时,屠呦呦显得很平静。不动声色下,她把如今的家摆满女儿和外孙女的照片,用相框装裱那份满溢的感性和柔软。

淡泊名利胸怀大爱。

在公众面前,屠呦呦为数不多的感性时刻,无一例外都发生在谈工作和团队时。

“可能有很多人因为诺奖而记住了我,而没有机会深入了解‘523’研究团队。”极少数的几次面对公众和媒体,使命感“发作”的屠呦呦都会谈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她的介绍下,更多人知道屠呦呦之后,也了解到“523”是由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药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几十家单位的500余位专家组成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团队。

“试想,没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又怎么能组织这么多的专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青蒿素并取得药物研发成功呢?”屠呦呦强调,青蒿素的研究历程与成果表明,这是全国“523”项目大协作的产物,这也是当时发达国家都不能解决的难题。

1985年2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

那是个怎样的让她念念不忘的团队呢?提及时,屠呦呦充满怀念:“团队传承了‘两弹一星’团队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精神,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屠呦呦看来,“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疾病威胁、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与每一位地球人都息息相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需求促进着科技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没有国界的。然而,科技工作者是有国籍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

严格谨慎锐意创新。

虽然屠呦呦经常谈起责任和担当,虽然她极度渴望坐到实验室,拿起自己熟悉的试剂,操作着心爱的设备,但高龄,让这一切都难以直接实现。于是,热爱工作、事必躬亲的她换了个工作模式:每月,作为主任,她雷打不动地听取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工作计划汇报并给予指导;工作推进期间,相关执行专家会不定期登门,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她的日常“休闲爱好”就是看专业报刊、上网查阅跟踪最新学术进展,然后,记录下相关信息和自己的思考,用以指导工作。

屠呦呦在指导助手做实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上一次见到屠老师,她提出要重视登革热的研究。她还拿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关于登革热的剪报和笔记,反复叮嘱登革热和疟疾都属于热带病,应该多试试,看看青蒿素在这其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一位该中心工作人员说。工作中的屠呦呦,严谨、精益求精。实验方向上,她总是亲自把关。对于遇到的具体问题,只要知道了,她就一定会过问,没有机会当面详谈,她也总会打电话询问,并且一定会刨根问底,想办法最终解决。“她从不讳言自己的局限性,总是说,自己是做化学的,不是药理方面的专家,遇到药理问题,会积极帮我们查资料或者推荐专家。”

同事和学生们无一不感受到她的严格和踏实。学生写论文时,她都会悉心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年轻人进步。但学生如果发论文想署她的名字,则被要求必须经她同意,而且多数时候,她并不肯署名。“她既不希望自己遮掩后辈的光芒,也担心自己的头衔会给论文发表带来不必要的‘便利’。”她的同事说。

屠呦呦一生都在青蒿素的研究中上下求索,她严格谨慎但热情、乐见同道进步,踏实但推崇创新。“虽然发现青蒿素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仍模糊不清。”抱着这份遗憾,她热切地盼望后辈有所突破。“近年来,青蒿素研究中心引进了新生研究力量,比如创建了青蒿素多靶点学说的王继刚研究员。我们继续以多靶点学说为框架探索着青蒿素的重要靶标和相关通路,有望揭示青蒿素抗疟的深层机理,并促进更有效的临床用药。”

据新华社今年6月的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201月,屠呦呦荣获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颁奖大会上,大家向她表示祝贺。

9月20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看望慰问了屠呦呦等三位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杰出女性。在屠呦呦家,沈跃跃祝贺屠呦呦获得“共和国勋章”,赞赏她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人民的楷模,是广大妇女的骄傲。屠呦呦说,目前“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新进展,下一步要继续攻坚克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全世界患者。沈跃跃祝愿她身体健康,不断实现科技创新,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有人说,一个人的格局不决定于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不做什么。也有人说,要认清一个人,不是看他一时做了什么,而是他一直在做什么。成名之后,屠呦呦有了前所未有的声望、荣誉、影响力,可以“兑换”更多利己的“什么”。但无论环境枯燥或鼓噪,她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宁静、淡泊,不丢追求真理的勇气、毅力,胸怀家国和大爱……这就是70年来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品格配方”,更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继往开来的“成功秘方”。不管经历沉寂、荣耀,屠呦呦“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这份始终不变,注解着“共和国勋章”的意义,更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

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大年初一上午,区委组织部负责人拨通了植建新电话,称有一项紧急的疫情防控督查任务要完成,植建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此时,家里有他5岁的儿子,医院里有他重病卧床的年迈父亲。

为不影响工作,植建新每天一早就给父亲送粥喂饭,之后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直至完成当天的任务,接着又赶赴医院照顾父亲。夜色阑珊时,他又出现在办公室,忙于梳理督查情况,草拟当天的报告。

“不漏一处问题、不漏一个诉求”,这是植建新对自己督查的要求。在桂城街道,他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了解情况,查看人员车辆查验和信息登记。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满满地记下了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抗疫一线干部的诉求。

“社区有大批来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要控制好这部分农民工返回复工,我们比较吃力。”龙一社区一名干部说。植建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住建部门和周边的楼盘企业协调,成功劝返250多名农民工。

“当天反映有人宰杀活禽售卖,卫生条件差,问题在第二天得到了解决,环境卫生也有很大改善。”来坑口市场买菜的陆姨,对前来督查市场防疫情况的植建新和组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交通站点的帐篷有灯了”“社区干部排查时有口罩了”……这是一线防疫党员干部反馈给督查组的信息。“问题诉求解决到位,这对我们这些日夜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强心剂和定心丸。”在创业路口执勤的民警李楚锋说道。

督查给全区的防疫工作带来的点滴变化,让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由害怕督查转变成为欢迎督查,让基层群众由不理解转变成为信任和支持。

曾连续11天,植建新辗转在抗疫一线,骤然而来的降温降雨,使他的膝盖旧患又隐隐作痛,但他没有抱怨,实在受不了就在村边田头稍作休息,之后继续投入到巡查工作中。单位领导提出让其他同事接替督导工作,植建新婉拒了:“我熟悉情况,还是我上吧。疫情防控阻击战什么时候打赢,我就什么时候休息。”

一线的督查,让植建新见到抗疫前线上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堡垒严筑,隔断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党员的使命与责任。”这种精神,激励着植建新一如既往,用初心和坚守扛起防疫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11月14日下午,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朱丽华带领全体按摩师,与新嘉街道党员志愿者一起,在月河历史街区小广场“组团”为群众送服务,一如既往发挥她的光与热。

服务现场,丽华推拿诊所志愿服务摊位前群众络绎不绝,近10张红色塑料凳一字排开,朱丽华和按摩师们穿着白大褂站在凳子旁,每一次推、按、揉都一丝不苟。“听说朱阿姨在这里义诊,我特地赶过来的。”有的市民慕名而来,“她很专业也很热心,这么按一按脖子肩颈都舒服了。”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印发《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全市的初心榜样,30多年来,朱丽华一直乐于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传递人间大爱的同时,她也不忘践行身边好事,“我们一直以来积极参加这样的义诊活动,这也是回报社会的方式。”朱丽华边按摩边对记者说。

作为朱丽华现在工作生活的辖区,新嘉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在党员群众中掀起“学习身边人、励志践初心”的热潮。

“朱丽华同志30多年传播大爱的事迹感染和激励着街道辖区每一位党员群众,今天我们街道广大党员志愿者很荣幸能与身边典型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向初心榜样学习,共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新嘉街道党工委委员蒋亚峰说。

据悉,10月以来,新嘉街道在全体机关干部、党员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中发起“我为朱阿姨做件事”“我跟着朱阿姨做好事”等活动,已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惠及群众数百人。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尊敬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特别的春节,我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它让我们在这个春节里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担心和害怕,它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我们有您钟爷爷,以及像您一样的许多科学家、医生、护士给我们,给全中国的孩子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您虽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却还象勇士一样带着一群天使叔叔阿姨冲在了最前线。给了我们打败病毒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我也一定会听您的话,不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不到人多的地方去。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打败病毒。钟爷爷你一定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有您我们会生活的更安心。

最后,祝钟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亲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我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一名小学生,我叫资粲然。今天,我要给您写一封信,因为我有很多话想要对您说。

您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的非典中,您率先带领着团队投入救治行动。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为战胜“非典”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在这次对抗新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役中,您再次带领团队冲向第一线,为我们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案。您,真棒!

我之前不明白,为什么一位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84岁高龄老人,却要不顾自身安危冲向第一线。直到当我看到您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那充满泪水却又炯炯有神的眼睛,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您是为什么?为了广大人民的健康,为了国家更加安全,您早已把自已扔在了一边。

钟爷爷,这次疫情让我明白了:相信科学,相信知识,就是相信国家!您不就是运用了自己的知识才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了病毒吗?所以我也要向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长大之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您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医生,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最后我想发自内心的对您说:“钟爷爷,您辛苦了!请您一定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祖国人民都需要你!”

此致

敬礼!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滕启刚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他扎根基层30余载,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6月4日,滕启刚同志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精神文明办追授其辽宁“时代楷模”称号,鞍山市委追授其为“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授予其“新时代鞍山政法英模”荣誉称号。

滕启刚同志对党忠诚、对司法事业无私奉献、对人民担当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司法为民的情怀十分值得我学习,他的生命定格在57岁,成为辽宁政法英模榜上一颗耀眼的星,温暖着每一个人。在滕启刚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忠诚信仰、坚守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先锋本质。他以生命践行使命,将公平正义写进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时代的坐标,一支队伍的象征。弘扬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为镜,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筑牢思想之基,汲取奋进力量。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朴实无华、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既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为辽宁政法队伍中涌现出这样一位先进典型而自豪。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铁的忠诚本色。不管岗位怎么变换,他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秉公办案。他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决、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学习他牢记宗旨、甘于奉献的爱民情怀。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通过优质高效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也要学习他勤勉敬业、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干,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用实际行动践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永恒价值追求。更要学习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们要坚守初心,履行好新时代政法工作职责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领,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每一件事关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要坚守法治精神,捍卫司法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要把英模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解民忧、办实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出自平凡。坚守平凡便是不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恳切的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和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我要牢记“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决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在_“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启新征程,贡献新力量!

开启新征程,贡献新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