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以内退位减法课(案例15篇)

时间:2023-11-05 19:27:36 作者:文轩 优秀以内退位减法课(案例15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这里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材料,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减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减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减2减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减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减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减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减8=13减8=16减8=。

11减8=14减8=17减8=。

12减8=15减8=18减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减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内容,主要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开课,就是一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几减9的口算,为十几减几做好铺垫,着重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图来让吸引学生的兴趣,来引出今天的内容十几减几,然后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得出和十几减9的方法完全一样,学生学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掌握了十几减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本节课是教学例三的内容,目标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的十几减几的内容,难点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首先是给出了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由的提问,加减都是可以的,但本节课主要是要注意减法的练习多一些,在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的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有原来的看图列式向看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这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将有大量的训练,来巩固着题部分内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10-11的主题图,12页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对十几减9的做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时,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对后面的十几减9的想加算减做个铺垫,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生活中数学问题,气球图能够得出15-9=,然后让学生自己数得出多少,后汇报15-9的方法,老师介绍破十法,有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方法也进行了小结,本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困难学生还是不能有正确思考方法,在后面的练习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十几减9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9的练习课反思

本节课是对十几减9的内容的一节练习课,也是学生先完成了13页的题目,好在上课的时候有时间讲解,主要是对于破十法的再次巩固练习和掌握,对于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是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较熟练。

当然还对提问的图和信息结合的题目进行了练习,重点是能够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1、通过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1、第一题:是通过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能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过程。让生交流第一小题后,再让生做第二小题。或让生独立完成。

2、游戏。(小组说加法算式)。

游戏规则: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如9+2、8+3等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如9+2、9+3等全找出来。学生除了说得数是11的算式,还可以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找朋友连线。

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再独立的进行找朋友连线。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觉得更有趣。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再订正结果时,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5、拔萝卜。

(1)引导学生看图(两只小兔正在用力的拔萝卜,一只小兔身边放着7只萝卜,另一只小兔身边放着4只萝卜。)。

(2)根据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列算式,集体订正。

6、游乐场。

(1)来到游乐场,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同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

小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1、该部分包括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回顾整理是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回顾。

2、通过回顾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引导学生说出想到了加减法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

3、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学具。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你们学得不错。这节课老师准备领小朋友作一下回顾整理。相信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我们先来看蓝旗区: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也来做游戏好吗?

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

3、黄旗区:他们在做什么?四位小朋友与老师在做抽读卡片游戏。由一位小朋友说得数,其他人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请找出得数是11、1218的算式。

4、绿旗区:是找算是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应加以扩展,扩大练习量和灵活性。

5、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每人一套算式卡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组找规律记得数。

6、红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根据横着看第一行的书都是1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的提示,教会观察的方法。学习时,小组分工合作,按找规律、选卡片、填位置的程序进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第一种:想加法做减法。因为9+3=12,所以12—9=3。

第二种:用图圈一圈的方法。把9个用虚线圈起来,剩下3个。就等于3。

第三种:10—9=1,1+2=3。

对于这三种方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第二种直观形象,这放在导入时比较好。但每次口算时不需要这样画图。而第一种的方法是最难的。因为学生要先计算出9+()=12,再转化到减法算式。而有许多的`学生很难一下子想出9+()=12。更何况于转换到退位减法。不过在这里要教给他们可以用这种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

在我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第三种。12可以分为10和2。其中10—9=1,还剩下2。即2+1=3。13—9=3+1=4,14—9=4+1=5。以此类推学生马上发现十几减9,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这时再次追问为什么要加1。就是因为用十来减9,个位是的数并没有用。所以要把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那么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2;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3;十几减6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4。让学生很快总结出退位减法的规律以后。有许多学生猛然间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因此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在口算时占优势。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应该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

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游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学具,若分组操作、交流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然不能“习惯成自然”,平时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5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课标的基本要求: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三、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7:55:36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推门听课,这次推门听课我的讲授内容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法则。这节课是基于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新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竖式计算和计算顺序。所以这节课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由礼物盒和奖励的小星星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开始的时候复习了数数、手指认数、计算等内容,以小棒图示作为新课讲授的例题,让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算式并且列出竖式然后计算。在新授结束之后有两个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a/b组做练习一,c组做练习二,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数学组成员针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组评价,具体如下:

1、教学过程中分层不明显,c组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

2、在讲授竖式计算时,十位上应该说是0,然后1-0=1,在十位上写1。(这一部分讲授有错误)。

3、在练习的时候,练习题出示的方式不及时,没有给学生正确地引导。(练习题分组不明显,要求不明确)。

4、板书设计不充足,格式太过随意。

通过这次的随堂课,我了解到自己上课时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学习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上课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段课标中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这类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

(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

(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