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纪检监察干部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4 17:46:08 作者:念青松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自觉成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严格的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强化信访举报宣传,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动解决影响群众民生福祉和生活品质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严管村级“钱袋子”,聚焦项目、产业、农村集体“三资”等领域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砥砺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品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具体工作中,我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全局意识、问题意识、规范意识、主动意识,着眼高标准,力求高质量,突出抓好文稿起草、提供信息等以文辅政工作,进一步完善办文、办事、办会运转机制,建立“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内外协调、优质高效”的运转模式,在协调服务、参谋服务、精准服务上实现新提升;坚持以安全为底线,狠抓机关保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疫情防控安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保障落实为目标,抓统筹协调,抓责任分解,抓督查督办,抓总结提升,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注入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将紧盯节点纠治“四风”,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精堤坝;将切实担负起守护民心民利民生之责,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开展专项监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将始终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的重要经验,切实担负起正风肃纪反腐之责,持续用好问责利器,一体推进“三不腐”,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贡献纪检力量。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报告字里行间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如何做好医疗领域监督工作,倍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敏于行动的理念,熟练掌握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在防腐拒变中增强预见性,善于发现违纪手段,找准案件办理的突破口;善于抓住监督管理的漏洞,针对性的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使自己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仔细倾听群众的呼声,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领域热点问题作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为促进景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贡献纪检监察力量。

纪检监察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惩恶,绝不姑息。案件审理室作为纪检监察机构案件查办的“关口”“出口”和“窗口”,必须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作用。我将树立“严深细实敏”理念,严格落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二十四字方针,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核”,将高质量要求贯穿到每一起案件审理始终,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我将主动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严格依据党纪法规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始终将监督执纪执法工作规则规定贯穿审查调查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确保案件查办依规依纪依法。同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群众反映强烈、集体访或实名的控诉举报,在规定时限内查清查实,积极与信访举报人联系沟通,及时反馈核查处理情况,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净化党风政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委党校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内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于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把文化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懈奋斗。

一、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已经彻底摆脱了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需要通过精神力量来“铸魂”,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内生动力。

文化自信正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团结一致向前进的内在精神力量。从本质上讲,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独具凝聚力、感召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既需要强大且稳定的物质经济基础,更需要共同思想基础将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形成气势磅礴、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让亿万华夏子孙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团结奋斗。

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讲话,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在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吹响了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冲锋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其鲜明的中国烙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相同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呼应,必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应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强大合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显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文化繁荣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坚持“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集中彰显了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指明了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方向和道路。

艺精品,倾尽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我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融会贯通到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做好对上级交办、公检法移送、审计移送和来信来访件的统一管理转办,对转办的各类问题线索及时跟踪督办,随时掌握办理进度,做到案件线索件件有登记、分流有去向、查处有结果。定期收集函询、初核、立案、审理等环节所形成的文书资料,认真做好案管统计数据的收集、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同时加强与上级、委机关各室组的沟通协调,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

纪检监察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我将努力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争做学习标兵、争当贯彻表率,联系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系统学习、持续学习、跟进学习,确保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同时,在行动上要更加坚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落实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与落实省第十四次、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不断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转化为践行使命担当的澎湃动力,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职责使命,发挥好“前哨”作用,持续推动市直机关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精准化,从严督促驻在单位和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时刻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寄予了深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时代担当,紧盯农村集体三资、惠农补贴发放、惠民政策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微腐败易发高发领域,用好党内执纪问责利器强化日常监督,用活“小微权力一点通”及“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开展云监督,有力、有效推动解决基层百姓的“急难愁盼”,让正风肃纪反腐有力度、有温度,为着力营造中泉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努力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纪检监察干部心得体会

中对广大青年寄予了深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时代担当,紧盯农村集体三资、惠农补贴发放、惠民政策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有效衔接等微腐败易发高发领域,用好党内执纪问责利器强化日常监督,用活“小微权力一点通”及“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开展云监督,有力、有效推动解决基层百姓的“急难愁盼”,让正风肃纪反腐有力度、有温度,为着力营造中泉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努力奋斗。

市委党校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准确把握“五个坚持”重大原则的核心要义,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一切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从改革开放到脱贫奔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既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人民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中国在现代化的征途上乘风破浪,成就举世瞩目、蓝图催人奋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将前所未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秉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顽强斗争,努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紧密结合清城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抓住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机遇,以高质量推动广清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依托“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坚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持续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一地、两区、三城”,踔厉奋发、团结奋进,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市委党校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有力支撑。

以战略思维指导濮阳顶层设计。濮阳高质量发展中运用战略思维至关紧要。要从全局角度看问题,不断拓宽视野,广泛了解先进地区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要从长远看问题,确保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要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建设,关键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xx提出的重大要求落实到位,通过实施一大批具有变革性、标志性作用的举措,引领濮阳更好开新局。

以历史思维赓续濮阳红色基因。要注重濮阳历史文化教育,夯实历史知识、增强认知能力,用正确的历史观讲好濮阳历史、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注重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工作,善于用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断增长历史智慧。要注重把握历史规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历史,用历史反映现实,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抓住时机,顺势而上。

以辩证思维指导濮阳克难攻坚。要正确认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内在本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非重点与重点、小与大等的关系,这是实践辩证法的运用。要突出重点破瓶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濮战略、人才强濮战略,发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发展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以系统思维推进濮阳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抓住要害、厘清思路,有效开展工作。要有大局意识。胸怀“两个大局”,精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注重改革发展整体效果。要注重分类指导。既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任务分解,避免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要统筹推进发展。当前要用好能力作风建设这个载体,既要抓好加快项目建设,又要着眼未来,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建设蓄力储能。

以创新思维引领濮阳改革创新。今天的濮阳,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自立自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渴求创新人才带动。要打破陈旧思维。要想群众之所想、想群众所未想,把敢闯敢试和把握规律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引领濮阳实现创新突破。要善于集中智慧,充分发动群众,为濮阳发展献计献策;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凝聚起创新创造力量,推动濮阳各项事业实现创新发展。

以法治思维推进法治濮阳建设。增强尊法守法意识、提高学法用法能力,用法治方式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濮阳建设。要提升依法办事水平,将法治精神融入内心、转为行动,牢记法律红线,以法治思维谋划工作、处理问题,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濮阳建设。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将科学决策纳入法治轨道,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濮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果。

以底线思维防范各种未知风险。工作中要讲原则、守边界,考虑问题要周全、准备要充分,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正确看待濮阳与其他地区存在的差距,并迎头赶上。要知微著、谋划长远。着眼未来濮阳,超前筹划布局,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目标。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精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对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我觉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站在政治的、历史的、现实的、长远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上。

一、从政治意义上看,要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以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维和广阔的历史视野,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基本内涵、本质要求,也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和历史逻辑,为党和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途径,也注入了强大动能。这一命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政治动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的重大部署,将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协调统一,逐步细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恪守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符合世界大势、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二十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从历史意义上看,要更加有力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擘画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就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必将成为党史、国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党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看,我们先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前沿。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开创了新纪元。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就是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实际,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新任务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埋头苦干,做好“交接棒”,跑好“接力赛”。

三、从理论意义上看,要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报告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专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党百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揭示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是报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科学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把握好这一科学思想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鲜明提出了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之所以在党内外、国内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我们才有这5年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才科学谋划了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可以说,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没有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二十大的灵魂,是我们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纲”。做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为枕边书、案头卷,在深学细照笃行上下功夫,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看家本领”学扎实。

四、从实践意义上看,更加扎实地做好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党的二十大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和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我们党不仅重视理论创新,而且善于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党的二十大不仅深刻地总结了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带领人民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而且结合新认识和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判断和举措,举旗定向地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来讲,我们要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新要求新部署,理清工作思路,把牢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工作举措,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把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青年当有上青天,揽明月的逸志,也应有挥斥方道,指点江山的意气,更该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毅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精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对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擘画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这个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

通过认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加深了对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感受了新时代脉动,倍受教育、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登高望远识“位”。党的二十大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就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世界性意义。

一是地位。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专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党百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揭示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是报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科学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把握好这一科学思想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鲜明提出了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必将泽被深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新智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更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大众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二是站位。二十大报告站在历史的高度,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报告里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再到此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阐述,历届报告表述的变化,也愈发明晰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轮廓。突出强调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思想深处高度认同。

三是方位。“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党的二十大,从国内外大局大势中为我们明确方位,精准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使我们对肩负的新使命、需要把握的新要求,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创新发展排名大幅提升,“双碳战略”稳妥推进,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稳步迈进……透过“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的视角,更显艰难面前的勇毅、笃行不怠的珍贵。党的二十大,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高质量发展这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将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二十大报告有一种难以拒绝的力量,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仔细品味、反复研读,余味悠长、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一有时代韵味。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有历史纵深感,也有鲜明时代感,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规划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充分展现出我们党作为民族脊梁的历史责任、作为时代先锋的历史担当。与轮流坐庄的西方国家比,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能作出如此长远的规划,并且还能够把规划变成现实!

二有民生甜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十大报告中很多接地气的生动表达,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彰显了深厚的民本情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具体化,老百姓能从中品味到幸福的甜味。

三有自醒辣味。“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对于一个有着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时刻保持自我清醒、自我革新是一个世界级挑战。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分量之重、言辞之厉,劲道十足。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鲜明宣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体现了坚如磐石的治党决心。如“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这样辣味十足的表述,触及思想灵魂,深得党心、深得民心。

二、担当进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有新气象新精神新作为。“有为”才“有位”,“有位”需“有为”。

一是想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尤其是作为党的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争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必须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想方设法干好本职工作。

二是敢为。要用铁一般的担当书写忠诚,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特别是对散布错误观点、丑化党的形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的言行,决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敢于碰硬的胆识,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义无反顾捍卫领袖。

三是善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省、市委各项要求结合起来,自觉在思路、目标、任务、举措上与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调整完善,制定新的更高标准,把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全过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谋划,找准方法路径,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表、路线图,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让二十大精神在陇原大地落地落实。

市委党校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根本遵循。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和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对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新时代十年,新型城镇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归根结底是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两次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两次印发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多次出台新型城镇化相关指导意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顶层设计。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都贯穿了党的领导。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纵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把坚持人民至上落到实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因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核心在“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村转移人口“进得来”;要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权益,让农村转移人口“站得住”;要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保障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提升社会保险覆盖率,让农村转移人口“留得住”。与此同时,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智慧化改造,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提升转移人口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把坚持系统观念落到实处。新型城镇化工作不是单纯经济方面的工作,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部分、当前和长远,要有历史耐心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着力缩小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经济发达城市侧重提升市民化质量,经济欠发达城镇强化产业支撑,提高人口聚集能力,分类推动城市群和大城市城镇化发展机制,协调推进县城等小城镇的发展活力。既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又要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既能坚持全国一盘棋,又能突出特色实施针对性创新举措。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把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我国是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东西南北城镇化发展程度差异大,新型城镇化没有全国统一的模板,要坚持创新精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分类施策。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是协调的战略,做到制定政策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协调,中央与地方各方面力量相协调,城乡产业布局相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新型城镇化也必须是绿色的城镇化,坚持生态立市,分门别类走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绿色发展路子,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新型城镇化是开放式、共享式并非封闭式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构建开放发展体制机制,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百余次提到“人民”,字字饱含深情,句句掷地有声。报告中出现的“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地位”等热词,更是饱含着对人民的尊崇与热爱,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

(一)人民至上。

何谓人民至上,最质朴的理解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否坚持人民至上,重点不在听其言,而在观其行。

(二)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强调执政党的一切奋斗都要奔着人民的幸福去。一切为了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党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三)人民立场。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对于一个政党而言,选取和坚守什么样的立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既关系到这个政党“为谁代言,为谁谋利”,也关系到政党的政治命运和存在价值。

(四)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山河可鉴,日月可表。从共和国的缔造者到共和国的建设者,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充分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创造者,是共和国真正的英雄。这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阐释。

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地位”,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纸上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心中的信念、脚下的行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民执政、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结合我们环保工作实际,下面就今天学习的内容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点体会,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保障。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将生态良好置于“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的语境下,强调了以法治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进一步体现了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两份重要文件从立法、司法等方面的规定,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二点体会,学好、用好环保法律法规是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看家本领。

我昨天我上网查了一下,单单是国家出台的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共有35部,还不包括国家以及地方出台的法规,可以说,目前,我国现有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相比以前来说,已经很完善了。环保法律法规是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型武器,威慑力很大。如何用好这些武器,首先需要我们环保人要加强学习,武装头脑。学好了,不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办案的行家里手,起码有助于开展工作。其次,不仅仅我们环保人要学法,作官和服务对家的企业史应该学法,只有学法,才懂法、自然也会守法,习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环保法宣传力度,一是“送法上门”,开展环保法讲座宣传进企业;二是加大培训,特别是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培训;三是加大典型案例宣传,以案释法,震慑违法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第三点体会,要深刻牢记“100-1=0”的道理,扎实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在今天学习章节中,总书记一段话深深震撼了我,他强调: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100-1=0”定律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即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100-1=0这个道理,对我们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例如,在处理100个群众信访投诉案件中,如有一个没有处理好或者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会引发社会舆情或者集体上班;在排查100个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时,如果有一个因为工作疏忽没有排查出来,有可能会发生环境安全隐患,造成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又比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大田比自治区下达任务少一天,那么,以绩效工作来衡量,这项工作得分就是从100分降为0分,环境安全、环境质量关乎群众的切实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以“100-1=0”的标准和理念,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日前,单位组织开展“三严三实”学习,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学后,个人觉得这不仅应该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更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践行的行为准则。起点在“严”字,是保证;落点在“实”字,是根本。现结合学习和实践分别说来。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严以律己,主要是廉洁自律。在全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部署暨专题党课报告会上,自治区党委、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强调,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看一看自我要求严不严?对家人、亲属、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不严?是不是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只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带出好队伍,养成好风气。

老百姓怎样评价一个官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但有一条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看他能否做到廉洁奉公。领导干部是清是污、是廉是腐,既体现个人道德品质,更关乎党的形象、事业成败。贪婪苟取、贪赃枉法,这样的干部主管一方,为政何来底气?群众怎会服气?干事创业又从何谈起?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更加感受到严以律己的重要性,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遵守党纪国法,把严于律己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来追求,把转变作风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毕生追求,不断拓宽领域和空间,学习身边的典型,提高自身素质。

在服务群众的路上,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正正自己的“衣冠”、挂起服务的“微笑”,才能让群众满意。自省才能做到自知,自知才能达到自律。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同时,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实力量,领导干部更须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意识,逐步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严以律己,才能抵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坚守以不贪为宝,以清正廉明的政治形象,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为实现首府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