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大学生科学素养心得大全(14篇)

时间:2023-10-31 23:28:44 作者:碧墨 最优大学生科学素养心得大全(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参考。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

自9月3日至12月10日进行了科学素养培训。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世界普遍运用的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方法、科学对社会影响的理解。下面就理念的认识作一个简要总结。

一、领悟了新课程的理念。

培养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之中,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1.1 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态度:好奇心、诚实、实事求是、合作、创造力等。

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学虽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是处于缓慢的修正之中。绝大多数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世界上还有许多事物不能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等。

1.2 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1)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是可以受益终生的;。

(2)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重过程胜于结果;。

(5)科学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

1.3 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包括:观察、动手、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撰写报告、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技能。

1.4 科学、技术、社会(sts)。

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关注、认识sts之间的关系和科学技能对社会的影响。教学中的sts主要要求把注意力投向学生身边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上。sts也包含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学生个人健康的关注,对家人、社区、社会的关注。sts还包含了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关注,如职业选择、职业引导的教育等。

当今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能力测试是目标,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实现能力的基础。

提高科学素养的理念首先还是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强调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之中。

2 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此理念可以诠释为:尊重每一个学生;“课标”制定的标准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课标”制定的标准并不意味着忽视那些优秀的、有特长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因材施教;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每一个学生应该是人本的、公平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学校、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集中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当属新课标将整个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2个模块,必修模块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选修模块可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愿望。

进一步挖掘“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还应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及基于实验的、测量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模拟的、模型的、技术设计的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要求学生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把探究性学习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正如有的专家所说的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探究性学习,但不赞成事事探究、时时探究,滥用探究,进行科学探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同时也不否定传统讲授的合理性。

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3.2 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教学任务。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3 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务实的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3.4 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单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演示、辩论、模拟、专题讨论等。

总之,收获大,只是停留在理念的转换上,具体到实践中还有很多挑战等待着。

心得体会科技素养大学生

科技素养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素养的重要性并得到了很多启示。下面将结合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提高科技素养可以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便利。在学习中,信息获取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科技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各种电子资源来获取和处理信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大量的学术资源,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翻阅书籍和资料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子文档和笔记软件进行整理和管理学习资料,方便随时随地地进行复习和查阅。这些科技工具的使用使得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便捷,使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科技素养的提高可以使大学生更加自主和独立。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技产品和网络服务。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素养,我们将会陷入对科技产品的盲目依赖和被动接受。而当我们提高科技素养后,我们对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运用就能够更加自主和独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手机上的手机支付功能来方便快捷地支付账单,或者使用智能家居系统来控制家中的电器等。这些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再次,科技素养的提高也能够拓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职业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而需要掌握一定科技素养的职业岗位正越来越多。举个例子,如今很多公司都在招聘信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而如果我们对科技知识的掌握有限,就难以胜任这些岗位。同时,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很多新兴的职业也在涌现,比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这些职业对科技素养的要求较高,而掌握科技素养可以使我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有竞争力。

最后,科技素养的提高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科技素养让我们学会了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科技工具来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请教专家或者使用一些技术设备来解决。这样的灵活应对不仅方便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提高科技素养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科技素养的提高将为我们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带来很多好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科技知识,提高我们自身的科技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科技来提升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大学生的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我们要辅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 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决 定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 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 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 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 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 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 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 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 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 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 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 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 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 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 只有这样〃 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 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的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或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需要:首先,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其次,与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再次,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的学科信息,让学生了解该学科往后的发展与晋升。

而我们则因从自身出发,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思想观念,多参与社团和社会实践。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多与身边的朋友或长辈相互交流有关职业素质的心得,参与职业相关的培训,使我们的职业素养有很大的提高。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与外界沟通、联络、表达主张的主渠道,成为市民群众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判断真伪、支配言行的重要依据。都市类晚报的新闻编辑,其价值判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改变或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职业素养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小至个人,大到地方甚至国家利益。这些编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保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编辑是随着报纸的诞生而出现的,对于都市类晚报来说,编辑部门在纸媒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编辑工作在媒介运作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新闻编辑部门是都市类晚报报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是都市类报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是单个新闻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中心,是该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

通俗地说: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与“总设计”,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是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编辑应该具备和保持以下职业素养:

1.都市类晚报编辑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水平

健康的职业道德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使新闻稿件真实、公正、及时,得到读者的良好口碑,就得要求都市类晚报新闻编辑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要求编辑们兢兢业业,精心编稿,一心扑在工作上。编辑队伍的思想不能保守,要敢于创新,支持记者写好稿,努力贴近读者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更不能因为经济上的诱惑而丧失做一个新闻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感,都市类报媒的编辑是要为广大市民读者说话的,不能成为有钱人的傀儡。

都市类晚报大多数都是当地党报的附报、子报,在内容选编上当地党报党刊的补充,对于读者群体的阅读口味地调节。因此,其编辑群体除过具有锐意创新的思想外,还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坚决反对和抵制思想文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庸俗化、片面追求报刊“卖点”的错误倾向。编辑队伍要防止干扰主旋律,以致产生消极影响。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事业观,保持和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要做到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反对“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不正之风。中宣部倡导的“走、转、改”活动不仅仅是记者群体要践行的,编辑还要深入生活第一线,在热情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力和奉献精神的同时,敢于揭露和批判社会腐败现象与一切不正之风,坚持真理,真正把舆论监督落到实处。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公正、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宣传政策、反映社会、引导舆论、传播新闻、介绍知识、开展监督的社会责任。

2.都市类晚报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都市类晚报编辑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理论水平。编辑队伍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讲政治,讲大局,杜绝在党性原则、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出问题。某些都市类报刊编辑,选稿时喜欢追求吸引读者眼球的信息,追求所谓的“影响力”、发行量,曾因一度出现技术乃至政治问题而造成恶劣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敏锐性与洞察力不强,总编辑的把关力度不够。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新闻编辑发布的信息较之其他类型的编辑所发布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即时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新闻编辑在发布信息时,稍有不慎,出现某种政治纰漏,将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员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3.都市类报媒编辑应具备新闻策划能力和大型专题报道水平

编辑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预先组织和重组的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重要新闻信息的预见性挖掘,策划报道方向、采访角度、并组织记者深入采写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众多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只要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市场变化等各个方面的现象,选题策划就有了用之不竭的源泉。大型专题报道是编辑突破自身媒体的采访力量,利用外媒(包括网络资源),围绕一条新闻主线的进行信息重组,即编辑的“改稿”工作。对于空洞无用的事实,编辑要对其进行删减,以保证稿件的精练。对于内容较浅的稿件新闻编辑员就应该对报道内容进行从而达到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应把好稿件导向关、事实关,除此之外应下功夫钻研编辑业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4.不仅具备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信息纷繁的时代游刃有余。当前,人类知识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研究表明,当今人类知识量的增加,每5年就翻一番。而且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包容,这些因素影响着都市类报媒的内容,制约着编辑的文化知识结构。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应对新闻编辑员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做到知识面广,不断用人类最新的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力求做到既有牢靠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又具备广播的多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新闻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不能浅尝辄止,应该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对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察觉。新闻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新闻编辑发现重大选题的政治敏锐性与娴熟的写作表现技法上,要从社会众多纷纭的复杂现实生活中提取能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素材,并能把选取的题材以新颖独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闻编辑工作的需求。

5.编辑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

编辑应该具有甘为人梯、甘做嫁衣的品格,因为编辑工作就是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在外采访,接触许多的新闻人物或者新闻事物。而编辑队伍,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在编辑室。忍受不了寂寞,就成不了新闻编辑。甘于寂寞,并非指新闻编辑的心理个性都是内向的、孤僻的,而是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刻苦耐劳、尊重他人劳动的品格。新闻编辑在新闻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能承担委屈的度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品格,新闻编辑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品格。

对于都市类报媒来说,其编辑队伍的职业素养,不仅事关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与读者的认可度,更关系到新闻队伍实力、尊严乃至报媒生存问题。必须不断提高编辑群体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新闻编辑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彭坤系《西安晚报》社要闻部编辑)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的是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自我认识出发,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许,再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那个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高考压力解除,接触到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够明确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要么就跟风的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在升迁的路途中并不顺利。

我国高校在职业发展教育上有所短缺。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健全的职业教育组织。很多学校只是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就业中心,而中心仅仅指导大学生如何去获得一个职业,并没有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就业指导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工作,可不明白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联系。在这个环节很容易茫然。学生正处在职业的探索期间,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他们所需求的远远要超出一门职业教育课所给予的。没有专门机构的负责,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在需求给本得不到满足。

社会也要对职业教育的缺失负起责任。现代社会商业化、市场化的转变是必然的。这就意味着大学教育和要和市场紧密的接轨。大学教育固然要负起指导职业教育的重任,市场也不例外。很多企业公司只在用人的时候抱怨员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责教育的不完善,却不明白自身对职业教育知道的不作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一些专家学者的误导。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将来所就的职业和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没有关系的。这个理论在社会上甚是流行。好像还得到了很多认可。甚至有的学者专一写书来阐释:大学的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生活态度。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无助于就业,大学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态度。这就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这是对大学教育的否定。这是对知识的否定。这种理论将会误导整个社会。

职业发展教育对学生的择业、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需求是很强烈的。仅仅几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学生需要学校做到的更多。

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队伍是第一位的。一个就业中心是远远不够的。这支队伍应当具备职业规划的理论基础,了解其所知道的学生专业和职业方向,熟悉学生,掌握就业政策,实现职业化、专业化,能够有较高的职业指导水平。这个队伍应当有多个组分:指导老师、班级辅导员、学生工作部门、企业界有关人士。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对职业指导工作在财力人力等各发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建设。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不是几节课和大四学期的实习就能够了结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不仅仅要面对大一的学生,让职业教育深入学生的意识,使他们在进大学之初就意识到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在大二大三这两个对自己的认知、对职业的进一步认识时期,对学生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扩展、证书的考核提供专业性的建议,使其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其竞争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规划与指导,不断完善其指导服务体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以此为突破口,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决定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大学生的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我们要辅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作出明智的选择是一项与每个人的成长、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生存技能,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影响、左右了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在我们的一生中,需要花费无数的时间与精力来选择或作出决定,小到选乘公交车,大到求学、择业,还有恋爱与婚姻……的确,成功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十字路口”上的某个决定。

由这个案例,你不难看出“我”四年以来的所有挫折与不愉快都源于不当决策,从第一份职业的选择到匆忙间的跳槽,还有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选读,等等。总之,笔者很难透过她的具体选择来辨别她的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系统思考轨迹。

调查结果显示:近79.3%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具体反映在他们选择职业时的茫然与困惑。本案例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是第一份工作还是四年间的其它选择与决定,她都没有围绕职业选择的基本思路进行。

除了选择、决策外,另一项生存技能就是职业适应与自我塑造。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如何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显然,要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首先是学会适应职业环境,就像大自然中的千年动物,能够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改变自己,避免成为“娇贵”的恐龙!

一般而言,踏入职场的最初3年,是新人适应社会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弄懂、搞清职场游戏规则,接受他人有关如何最好完成工作的智慧与指导,承受对新生活想象和实际情况有落差的现实,克服某些方面比别人差的不安,等等。

而案例中的“我”,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心理准备,当遭遇工作环境中的诸多障碍与不如意时,便表现出逃避、退缩、回归的行为特征。因此,她四年多来几乎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为下一个或下下个职业发展阶段积累经验,如:成为独立的职业人,在公司内找到自己作为某一方面专家、管理人员的定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倒闭、转业、兼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其影响,职业的供给数量、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另外,因择业者的才能、素质水平存在着差异,以及求职预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择业者要想得到一份满意、适合自己的职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笔者建议更多的“我”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与职业定位,提高自己在职业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民航资源网20xx年10月18日消息:10月17日,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的喜庆气氛还未散去,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招聘空中乘务员的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当天,共有110名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符合初选条件的帅哥、靓女参加了招聘考试。国航首次在空中乘务员的招聘测试中加入“素质访谈”环节,标志着国航对新员工的职业素质更加重视。国航西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政亲临现场,并作为面试小组成员参加了招聘。

在这次招聘空中乘务员,首次出现了“综合素质访谈”环节,“这意味着公司更加重视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国航招聘组负责人员介绍说。所谓“素质访谈”,就是首先请考生按照设定题目讲述一个故事,然后考官引导性地询问考生,在沟通问答中了解考生的执行力、团队合作意识、阳光心态以及沟通能力等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素质,考察考生应聘空中乘务员这个职业的适合程度,掌握并评估考生在走入职场后的工作潜力。

早上8点半,前来考试的考生纷纷提前赶到位于白家中航旅业服务中心的考场,在考场外整齐列队,等待开考,之前他们已经通过了国航的网络初审。9点整,考试准时开始,考生们由工作人员逐一引导进入考场,按照资格审定、体检、面试、英语和普通话测试、综合素质访谈以及笔试的顺序进行考试,公司在每个环节都设立了明确的标示牌,客舱部派出乘务员在每个环节引导考生,使得招聘现场井井有条,招聘过程秩序井然。经过整整一天的紧张工作,到当天下午,招聘工作顺利完成,最终结果以后将统一公布。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做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

“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同时,高校也不是关起门来办教育,社会、企业也应该尽力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职场惨败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过程,再总结比尔盖茨、李嘉诚、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历史,并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提出,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职商”,而职商由以下10大职业素养构成:

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而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前面已经提到,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成都大翰咨询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好身体是工作的物质基础;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专业素质则是锦上添花的。

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性格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性格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性格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如性格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性格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性格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大学生的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我们要辅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我修养呢?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即德育课)。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所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多层次的立交桥,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品德。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

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与外界沟通、联络、表达主张的主渠道,成为市民群众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判断真伪、支配言行的重要依据。都市类晚报的新闻编辑,其价值判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改变或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职业素养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小至个人,大到地方甚至国家利益。这些编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保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编辑是随着报纸的诞生而出现的,对于都市类晚报来说,编辑部门在纸媒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编辑工作在媒介运作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新闻编辑部门是都市类晚报报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是都市类报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是单个新闻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中心,是该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

通俗地说: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与“总设计”,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是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编辑应该具备和保持以下职业素养:

健康的职业道德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使新闻稿件真实、公正、及时,得到读者的良好口碑,就得要求都市类晚报新闻编辑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要求编辑们兢兢业业,精心编稿,一心扑在工作上。编辑队伍的思想不能保守,要敢于创新,支持记者写好稿,努力贴近读者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更不能因为经济上的诱惑而丧失做一个新闻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感,都市类报媒的编辑是要为广大市民读者说话的,不能成为有钱人的傀儡。

都市类晚报大多数都是当地党报的附报、子报,在内容选编上当地党报党刊的补充,对于读者群体的阅读口味地调节。因此,其编辑群体除过具有锐意创新的思想外,还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坚决反对和抵制思想文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庸俗化、片面追求报刊“卖点”的错误倾向。编辑队伍要防止干扰主旋律,以致产生消极影响。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事业观,保持和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要做到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反对“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不正之风。中宣部倡导的“走、转、改”活动不仅仅是记者群体要践行的,编辑还要深入生活第一线,在热情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力和奉献精神的同时,敢于揭露和批判社会腐败现象与一切不正之风,坚持真理,真正把舆论监督落到实处。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公正、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宣传政策、反映社会、引导舆论、传播新闻、介绍知识、开展监督的社会责任。

都市类晚报编辑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理论水平。编辑队伍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讲政治,讲大局,杜绝在党性原则、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出问题。某些都市类报刊编辑,选稿时喜欢追求吸引读者眼球的信息,追求所谓的“影响力”、发行量,曾因一度出现技术乃至政治问题而造成恶劣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敏锐性与洞察力不强,总编辑的把关力度不够。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新闻编辑发布的信息较之其他类型的编辑所发布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即时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新闻编辑在发布信息时,稍有不慎,出现某种政治纰漏,将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员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编辑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预先组织和重组的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重要新闻信息的预见性挖掘,策划报道方向、采访角度、并组织记者深入采写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众多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只要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市场变化等各个方面的现象,选题策划就有了用之不竭的源泉。大型专题报道是编辑突破自身媒体的采访力量,利用外媒(包括网络资源),围绕一条新闻主线的进行信息重组,即编辑的“改稿”工作。对于空洞无用的事实,编辑要对其进行删减,以保证稿件的精练。对于内容较浅的稿件新闻编辑员就应该对报道内容进行从而达到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应把好稿件导向关、事实关,除此之外应下功夫钻研编辑业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信息纷繁的时代游刃有余。当前,人类知识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研究表明,当今人类知识量的增加,每5年就翻一番。而且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包容,这些因素影响着都市类报媒的内容,制约着编辑的文化知识结构。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应对新闻编辑员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做到知识面广,不断用人类最新的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力求做到既有牢靠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又具备广播的多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新闻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不能浅尝辄止,应该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对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察觉。新闻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新闻编辑发现重大选题的政治敏锐性与娴熟的写作表现技法上,要从社会众多纷纭的复杂现实生活中提取能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素材,并能把选取的题材以新颖独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闻编辑工作的需求。

编辑应该具有甘为人梯、甘做嫁衣的品格,因为编辑工作就是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在外采访,接触许多的新闻人物或者新闻事物。而编辑队伍,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在编辑室。忍受不了寂寞,就成不了新闻编辑。甘于寂寞,并非指新闻编辑的心理个性都是内向的、孤僻的,而是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刻苦耐劳、尊重他人劳动的品格。新闻编辑在新闻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能承担委屈的度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品格,新闻编辑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品格。

对于都市类报媒来说,其编辑队伍的职业素养,不仅事关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与读者的认可度,更关系到新闻队伍实力、尊严乃至报媒生存问题。必须不断提高编辑群体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新闻编辑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