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感悟(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6 08:01:10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是反映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重要方式。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新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个人感悟作文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今年仅剩七个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坚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补齐短板。《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是“匠心”所在。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匠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要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确保无沙眼、无毛刺、无瑕疵。

要用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匠人”补好短板。完成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团结协作才行。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要义,爱岗敬业是团队协作共进的根本,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困难群众心连心,争取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团结好方方面面的“匠人”,共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又稳又好。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在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要拿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匠劲”补牢短板。“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而是在坚守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一股“匠劲”。要想补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不断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拿出新举措。要以甩开膀子的干劲、壮士断腕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瞄准短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勇于创新,在补短板的“材质”和“工艺”上下功夫,确保补上去的板子质量过得硬,“尺寸”刚刚好,经久耐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坚决杜绝补过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又成为新的短板。要大力整治补短板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实干为要、拼尽全力,带领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蹄疾步稳、直奔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体会作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应该怎么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新的结合,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计划分“两步走”,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过艰苦努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良好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强调,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和必须考虑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那么,这样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怎么样的呢?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概念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并第一次使用“小康”这个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同志特意解释它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是有差异的,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西方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并首次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当时世界各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呢?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一万美元。当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等也都超过三千美元,而我们只有二百多美元。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尽管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低水平的,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后来总结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全党全国人民要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一心一意地干。从此,“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概念,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且用这些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个人感悟作文

20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强化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的政治功能,尽锐出战,乘势而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坚决打赢打好深度极度贫困歼灭战。

一、对标对表,聚焦目标任务。巩固“3+1”保障,围绕贫困人口脱贫指标和贫困村摘帽指标,全面解决农村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农村人口参保全覆盖,集中兵力打好歼灭战。强化转移就业,加强东西部协作,加大转移劳动力就业力度,努力为贫困群众增收创造条件。完善兜底机制,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做好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实行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抓好易地搬迁后扶,完善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能力,强化后续就业指导帮扶,确保搬得出、能发展、稳得住。加强监测户和边缘户监测预警,抓好边缘户、监测户的动态监测预警,对其他户定期开展排查,发现风险问题及时实施干预,脱贫成果巩固。抓好问题整改,建立完善问题整改台账,强化整改措施,倒排整改期限,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二、尽锐出战,健全作战体系。指挥系统全覆盖。建立健全“战区调度、乡镇落实、村屯突击”三级作战体系。划分战区指挥部,组建乡镇作战队,成立行政村突击队。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全县脱贫摘帽工作的统筹,引领推动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帮扶力量全覆盖。强化领导驻乡(镇)、驻村抓脱贫摘帽工作责任制、县处级领导、挂点县直单位主要领导、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全部下沉。责任落实全覆盖。建立联系未脱贫村的县领导实行“包管人、包管事、包管钱、包摘帽”“四包”制度、后盾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对未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实行“遍访、遍审、遍联”“三遍”制度、乡镇“三班子”成员对边缘户和其他有致贫风险户实行“帮扶、帮带”“两帮”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对未脱贫户实行“一联”制度,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三、营造氛围,宣传教育全覆盖。政策宣传全覆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宣传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有关政策,使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宣传好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等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医难”问题;宣传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入学难”问题等;依托各级媒体和各种媒介,加大现有扶贫惠民政策宣传力度;把扶贫政策汇编成册,发到每户贫困户手中,并要求帮扶联系人进村入户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在各级政府网站以及各级各部门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场所,长期公布扶贫政策,让群众随时浏览、及时掌握政策,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感恩教育全覆盖。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道德讲堂、感恩活动专场等多种形式,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宣传扶贫带来的道路、饮水、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宣传贫困户享受的政策,让群众认识到扶贫带来的实惠,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强化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围绕感恩主题,创作一批小品、歌曲、舞蹈、微电影、山歌、彩调等形式的文艺作品,并大力宣传,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扶贫文艺下乡巡演活动,提高宣传效果,让感恩观念深入人心。

四、强化督战,考评督导全覆盖。作风督导全覆盖。组建脱贫攻坚作风督导队,以督导、暗访的形式,对各战区、突击队、各专责小组、各行业扶贫责任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暗访。脱贫攻坚战风督导队每月综合督导情况,按好、中、差三个档次对各乡镇、各单位工作开展一次评价。对评价为差的由县分管领导对相关单位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连续2次评价为差的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约谈后整改效果仍不明显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挂牌督战全覆盖。对危改、家庭水柜建设等重点任务推进红黄牌管理,每周一排名,实行每周挂牌制,对排在前三位的挂流动红旗表扬,对排在后三位的挂黄牌警告提醒,连续被黄牌警告两次的乡(镇),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对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连续三次的对乡(镇)主要领导和包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约谈后仍推进不力的,报县纪委、监委按工作不力进行问责处理。问责问效全覆盖。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推行脱贫攻坚“一票认可”机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好的单位,绩效考核直接评为一等;脱贫攻坚工作突出的个人,年度考核直接评为优秀,优先提拔任用,全面推动工作部署执行落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个人感悟作文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显得格外特殊: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进入收官阶段的脱贫攻坚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是一场世纪大考,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妨参考这份“脱贫备考攻略”,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开展即时帮扶,汇聚各方力量,精锐尽出,为争取人民群众的满意评价而不懈奋斗。

要查漏补缺,开展即时帮扶,构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各地扶贫成效显著,但我们仍需看到攻坚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部分贫困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突发疾病都有可能产生致贫、返贫的风险。首先要建立镇村实时沟通机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社区、村为单位设置动态监测员,时刻关注贫困群众动态,及时上报群众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生活困难的情况。其次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整合各部门救助政策,形成部门联动,一次性落实所有帮扶措施,做好贫困群众的“救急”工作,为贫困群众套上一层即时帮扶的保护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构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要虚心请教,汇聚各方力量,画出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党员干部也需要以党建为核心载体,汇聚各方力量,将基层干部、贫困群众、社会组织“揉成一团”,打造过硬的攻坚队伍。首先要定期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以基层党建为抓手,让贫困群众参与到党群活动中来,通过讲述脱贫成效和扶贫故事,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完成从被动救助到主动干事的转变。其次要筑牢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契机,将党员和贫困群众结对成组,通过党员带领互助组的方式,为贫困群众发展提供帮助支持,画出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最后要探索社会组织扶贫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为项目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贫困群众送去温暖祝福,以专业特长助推扶贫开发。

要全力以赴,精锐尽出,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收官战。“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在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党员干部更要全力以赴、精锐尽出,在攻坚路上敢啃硬骨头,敢拼硬实力。要全力以赴夯实民生基础,秉持一颗公心推动危房改造、户户通等民生工程,要做好专项资金公示,明确资金使用明细,以公心取信于民。要全力以赴落实扶贫政策,聚力招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收益,打造产业品牌,及时总结收获及不足,当好攻坚克难的“急先锋”,为贫困群众开拓发展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个人感悟作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在金星镇金花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也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力以赴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在民族团结上出“实招”,奠定全面小康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亲人之间不团结,家庭就会分崩离析;56个民族不团结,国家就是一盘散沙。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交融。一个民族的力量是微小的,但56个民族的力量是庞大的。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齐头并进,休戚与共,才能迸发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抓实、抓好、抓严,促进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坚持走访慰问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时刻保持警惕,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搞民族对峙,不搞区别对待,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不法分子作斗争,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补齐短板上出“狠招”,瞄准突出问题持续发力。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短板。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就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为确保民族地区如期脱贫,让各民族携手迈入小康社会,中央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重点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对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更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把最后的“硬骨头”啃下来,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在精准施策上出“硬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不管是“小木耳大产业”,还是“小黄花”变“致富花”,无不启示着我们要精准施策,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把“开发式”扶贫变成“参与式”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较快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效成果的根本举措。党员干部要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出资、出力、出智、出技,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贫困户致富的“引路人”。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文化底蕴等因素,立足长远发展,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方法上动脑筋,在思路上搞创新,提高产业效率,增加集体收入,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让特色产业成为顺利脱贫、防止返贫的“硬核”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感悟作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无比壮丽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目标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提升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战略安排也越来越清晰。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我国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当时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环境、资源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我们才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要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全面建设”为标志,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内涵有了质的提升,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党的十七大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重要内容。这些新要求,是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明确提出,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新要求将原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量目标调整为人均目标,并且附加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条件,无疑对发展质量的要求更高了,任务也更重了,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发展“好”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两个倍增”。即,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两个倍增”是唯一量化的指标,前一个倍增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较之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又提高了一步;后一个倍增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更是第一次。这些新要求进一步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价值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下,我们即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然而,来势汹汹的疫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如何。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把“乡村振兴”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这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遵循。做好“三农”工作就是稳住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就可以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推动乡村振兴,才能够把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蓝图变成现实。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十七个“一号文件”都是围绕着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这一主题展开的。

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农资入村、农民工进城、农产品出乡,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现实问题,都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影响,探讨应对之策,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做好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来看,疫情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统筹兼顾,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多措并举、不违农时,就可以程度减少疫情带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乡村振兴,落脚点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现代化,而现代化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要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加快生产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进步,强化乡村振兴的生产支持保护。

稳定就业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就业是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稳就业任务艰巨繁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明确要求。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各级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与措施,有效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者返岗就业等问题。

群策群力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同心同德谋良策,群策群力促发展。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次飞跃,都是由点滴劳动累积而成,都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齐心协力、只争朝夕的奋斗之上。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我们才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我们才筑起了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阶梯。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的沟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就一定能够抵达胜利的彼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感悟【】

根据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更高举起改革开放大旗。

在这里用了更高两个字,能够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并在后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表明了坚定态度。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

二: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

纵观中国经济,“定力”二字贯穿始终。保持定力,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不为外界所扰。有定力,就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计一时得失。这样中国的经济肌体在新陈代谢中充满活力,中国经济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的心永远和人民牵动在一起,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从强调物质增长到注重公平正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不断织就人民幸福线。

四: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使命担当,为伟大事业掌舵领航。

五: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宏阔格局,开辟大国外交新境界。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奋斗征程,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坐标。

党员干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感悟

筑牢决胜小康决战脱贫的“组织基石”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委组织部邱雪芬。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首要要素就是要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筑牢决胜小康决战脱贫的“组织基石”。

要以“讲政治”夯实基底。讲政治是党员干部最鲜明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忠诚于组织,在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政治坚定是第一要求,必须在讲政治的道路上走在前、作表率。组工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模范地绝对忠诚于党。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永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要以“重公道”垒强筋骨。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核心素质、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大家看组织部,主要看这一条。”公道正派直接体现着组工干部对党的忠诚,组工干部要站在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干部负责的高度,克服好人主义,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出于公心、秉公用权,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不能“以地域划线”“以人划线”,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的恶劣作风,争当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营造者和维护者;要有不计得失的气节、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忧,不为个人得失所困,为干部说公道话;要始终保持平静、平和、平实的心态,甘为人梯,乐于“成人之美”,以看到、帮助党的干部健康成长为荣,在平凡的岗位作出默默的奉献。

要以“业务精”浇铸成形。“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是组织部工作最真实的写照。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组工干部要有“安专迷”精神,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撸袖能干,在自我提升和专注主业的过程中做好扛起重任的准备。一是有自我提升的迫切感。组工干部的学习就应该比其他干部严格、刻苦,要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孜孜不倦从一件件小事入手,多问多学,缺什么补什么,练就过硬本领,争做“组工匠人”。二是有专注主业的韧劲。组工干部的主业就是抓党建。组工干部作为党建工作的“落实者”“操作员”,要安得下心倾情投入本职工作,多思考、多到基层走访调研,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琢磨透、弄明白,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专门家”和“政策通”。

要以“作风好”持续加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有心师事者,当以规矩入,再以规矩出。这句话用在组工干部身上同样适合。对组工干部来说,纪律规矩是“顶梁柱”,组工干部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自觉地讲作风、守纪律,把严于律己作为安身立命从政之本,懂得自我约束,以良好表率树人,以优良作风赢得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大力发扬组工干部敢于吃苦、甘为人梯、甘于服务,工作上不拈轻怕重,对岗位不挑肥拣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优良传统,使组工干部队伍成为作风最正的过硬队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体会

什么是小康?小康用俗话说,就是指过着一种经济比较富裕,吃穿不用发愁的好日子。奔小康是党也是我们老百姓最想办的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两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经过了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wto国际贸易组织。在中国入世第一年,中国就废除了830多种,超过6000项行政审批项目和2300余法律、法规被修改。几十年前,人们吃饭、穿衣服、理发、购物……都需要凭票来购买。买一斤粮食还需要排队。而却大部分都是国营店,而日新月异的今天“国营”这两个字已经漫漫的从我们身边所消失,买东西也不用排队用票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局世界第二!到2003年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以达245亿美元。而1989年时这数字还不足60亿美元。今年,值得关注的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绝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传统的关切,而且是独立思考、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粮食安全和原材料供应两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上,轻信市场、主张依赖“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主张就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抨击。他们提出,其它国家也许可以依赖全球市场解决国内粮食资源问题,但是中国不能,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国计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赖他人,否则就会被“卡脖子”。

我们将“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以“中国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表明,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今天,我们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小学生,再过十年、十几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在我们的肩头上,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现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年轻一代,谁就拥有了明天。为了使中华族的千年小康梦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我们就要从现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各种建设祖国需要的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发努力吧!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年的“一号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突出强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抓好各项硬任务的落实,对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意义重大。

20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发展稳中有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开局良好,乡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持续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形势越是复杂,做好“三农”工作越具有特殊重要性。就当前看,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只有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才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做好全局工作增添底气。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是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的庄严承诺,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关系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问题须臾不能放松。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需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要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前提。农业农村发展,根本依靠深化改革。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动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好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注重实效、防止做表面文章。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我们就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体会作文

笃定实干倾情绘织全面小康“和美画卷”

四川省荣县县委组织部吴文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笃定实干倾情绘织全面小康“和美画卷”指明了方向。

在栉风沐雨中,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是党的庄严承诺。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尽管总量不大,但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责重山岳,时不我待。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要在思想认识上再升华,立下“愚公志”,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在排兵布阵上再加力,把各项政策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在工作落实上再对标,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焦重中之重、坚中之坚,下足“绣花”功夫,用最顽强的拼搏、最务实的作风、最严格的考核啃下最后硬骨头,确保全面小康路上没有一个不掉队。

在踏平坎坷中,巩固脱贫攻坚“高颜值”。在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消除“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用人民群众的自我奋斗支撑脱贫攻坚;坚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融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过程,消除“治理贫困”,鼓足“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汇聚“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绘就“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高颜值”脱贫攻坚。

在接续奋斗中,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走出贫困,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除了满足“吃喝穿住”等基本的物质生产需要,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期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扬帆起航正当时,接续奋斗再出发。要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眼健全城乡融合发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城乡产业互补、文化互促、治理共融的发展格局;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土地、资本、人才”要素供给,盘活乡村振兴“一盘棋”;聚焦乡村“五个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奋力开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春山居图”。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感悟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及感悟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听取专题辅导报告指出,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实践本质,敢于探索、敢闯敢试、敢作敢为。深刻认识上海承担的使命任务,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厚积薄发,乘势有为,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上海担当、上海力量。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海乡村振兴百花齐放,让“乡愁”有归属,乡村经济高速发展。上海大大小小的村落都积极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环境整治、田间地头规划、改造基础设施、发展多元产业等方面,实现一村一景,每个村落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自然风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海星村都以其有优美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力量成为“网红村”。崇明从以前“小岛荒滩农田”到现在“林水相依满庭芳”,崇明以花卉产业为着力点,创新花卉种植技术,提升产业规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卉产业高地。奉贤青村镇吴房村以种植黄桃而闻名,吴房村科学开展产业化种植、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以点带面,实现“黄桃”的产业链,成为“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乡村振兴不仅展示农村新风貌、新画卷,打造宜居宜业宜乐的城市,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上海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上海开创智慧养老,在全国首创社区嵌入式养老新模式,在家门口一站式服务,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助餐点、推出“家庭照护床位”等多种多样的社区为老服务。在住宅需求方面,上海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老房子加装电梯、翻新房屋、拆除违法搭建、完善社区配套功能。在交通出行方面,除已有的虹桥枢纽中心、四通八达的轨交线路、两大民用国际机场,还将规划建成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新建铁路上海东站,规划形成“5条市域线2条市区线多条局域线”的轨道交通布局。

上海始终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敢闯敢试的勇气,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上海担当,蓄势而发,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感悟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正走在腾飞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种经济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诗经》中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古时,小康宣扬的是以“礼义仁让”精神为主导、有吃穿的社会形态。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这一思想,走上社会改良的道路,提出过许多美好的设想。

上世纪初,为了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孙中山先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撰写了《建国方略》一书,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影响。小康是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会作为比较现实的目标。

两千多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因此,小康社会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当今_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20_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_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宏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mm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