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红色故事演讲稿到分钟大全(15篇)

时间:2023-11-19 09:12:24 作者:XY字客

演讲稿的开头要引人入胜,可以用故事、问题、引用等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请大家充分利用这些演讲稿范文,借鉴其中的精华,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

红色沂蒙精神三分钟演讲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下午(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沂蒙精神铭记我心,群众路线始于足下。

沂蒙山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因为掩护机关撤退,不幸身负重伤,昏倒在野外。一位路过的年轻大嫂发现了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他嘴唇干裂,不时的轻微颤动,像是要喝水。可是荒郊野外哪里去找水呢?为了救人,来不及多想,年轻大嫂解开衣襟,将自己的乳汁一滴一滴,滴进小战士嘴里,把他从鬼门关里救了回来。抗战时期的沂蒙大地上,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老区人民用他们的血和泪、爱与恨,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用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信仰铸就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老区人民,是他们用小车将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其实沂蒙精神更是群众的实践结晶,是群众路线的典型表现。

我常常思考,到底该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有人说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有人说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坚决反对“四风”。但我认为践行群众路线就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就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同事坚守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

对于我自己而言,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认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摆正位置,俯下身子,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目标定位。绝不天天围着办公室转,而是切切实实走到群众中去,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群众,用平等的心贴近群众,不打官腔,不讲套话,为群众出谋划策,帮群众解决困难。

同志们,“路在脚下,梦在前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沂蒙红色精神演讲稿2分钟

她们是英雄,是中国的母亲!

审时度势,诱发深入;

机动灵活,创造战机;

集中整顿,积极应战的策略,开创了中国战争史上光辉的局面。

看着老师们脸色凝重,神情庄重的为英雄们献花圈,看着一个个数不尽的墓碑,一种敬畏感顿时油然而生。这些埋葬在这片沂蒙山区的土地下,曾经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是为了杀敌,为了保卫祖国,都奉献他们的生命。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无私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将个人安危抛掷脑后,一心只有国家的安危。踩着这片土地,我感到神圣,为他们的精神所打动。他们是英雄,是不灭的英雄,是我们中国永远的好儿子。

这场战役彰显了战士们不畏军敌,敢打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彰显了解放区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孟良崮战役的光辉在历史,激励了我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努力。

英雄孟良崮,将永远耸立在我心中。

我们要瞄准方向,大步向前进,碰到困难就勇于面对他,及时摔倒也不怕,拍拍衣服上的灰,整理心情,重新出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继续前进,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风雨兼程。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母爱重于山!母亲爱孩子,即使是用世上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可就有这样一群母亲,在战争来临的时候,置自己的孩子于不顾,怀里却紧紧地抱着别人的孩子。牺牲自己的孩子,换来的却是八路军的后代,这就是沂蒙母亲的伟大壮举。

王换于,(1888~1989)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人。1939年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大众日报》社等先后驻东辛庄。她见罗荣桓、王建安、胡奇才、陈沂、艾楚南、江华、朱则民、朱献辉等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子女和一些革命烈士子女无人照顾,便主动帮助把上述40多个无人照顾的孩子安排到附近可靠农户抚养,免除他们后顾之忧,以集中精力反“扫荡”。

王换于对每一个孩子都用生命去呵护。一次,她到西辛庄查看寄养的孩子时,发现一位烈士的孩子因为缺乏基本的营养瘦得不像样子,出于母爱和革命的责任感,她马上抱起这个小可怜交给了正在哺乳期的二儿媳,此时儿媳正抚养着自己和另外几个抗日将士的孩子,奶水实在不够了,大娘流着泪说道:“烈士的孩子饿死了,就断根了,咱的孩子饿死了,你还能生育,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的孩子就吃粗的吧!”烈士的孩子由于得到了妥善细心的照顾健康地活了下来,而她亲生的4个孙子却先后因吃不饱饭夭折了。

红色故事5分钟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借此机会,请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无数革命先烈默哀!向我们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时间,每个家庭,都是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目的是在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而学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在国旗下,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雄烈士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的祖先,为了养育后代,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无数的汗水。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延续!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实现先烈遗愿、祖先的夙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作为当今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才能早日成为国家的社会的有用人才。

同学们,缅怀先辈的同时,我们又怎么能疏远上辈?每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父母亲付出了多少代价实在无法计量。同学们,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时,多给他们一点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时候!

谢谢大家!

沂蒙红色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沂蒙红色故事演讲稿三分钟【五篇】,欢迎品鉴!

然而,历史不能忘记!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怎样从一头任人欺侮的亚洲睡狮,变成一条腾空而舞的东方巨龙;怎样从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负重前行,到如今的健步如飞!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的成功崛起,饱含着多少仁人志士艰苦探索、不懈奋斗的心血;凝聚了多少英雄前辈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革命豪情!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情炽烈,气势豪迈,展现了革命者宁死不屈的意志,视死如归的胸怀!这也是被囚在集中营里革命者的信念、意志的真实写照。

在集中营这个特殊的战场上,革命者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愿把牢底坐穿”!江竹筠同志,这位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的革命先烈,被特务秘密杀害时,才29岁!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是坚强革命意志的代表。她那许多朴实却坚毅的话语,至今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们党的秘密,绝不能告诉你们!”“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感受到共产党人作为中国脊梁的人格魅力,感受到那崇高的爱国情怀!迎着历史的波涛,踏着时代的风浪,我们要对革命先烈们说,你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永垂不朽!在你们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正豪情满怀,前仆后继!

的付出,是我们的期待!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勇于开拓,坚持创新!力争让平凡的岗位因我们的努力而呈现伟绩,力争让祖国的未来因我们的奋斗而再现奇迹!这,正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崇高心愿!

愿我们的英雄永垂不朽!

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下午(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沂蒙精神铭记我心,群众路线始于足下。

沂蒙山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因为掩护机关撤退,不幸身负重伤,昏倒在野外。一位路过的年轻大嫂发现了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他嘴唇干裂,不时的轻微颤动,像是要喝水。可是荒郊野外哪里去找水呢?为了救人,来不及多想,年轻大嫂解开衣襟,将自己的乳汁一滴一滴,滴进小战士嘴里,把他从鬼门关里救了回来。抗战时期的沂蒙大地上,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老区人民用他们的血和泪、爱与恨,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用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信仰铸就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老区人民,是他们用小车将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其实沂蒙精神更是群众的实践结晶,是群众路线的典型表现。

我常常思考,到底该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有人说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有人说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坚决反对“四风”。但我认为践行群众路线就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就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同事坚守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

对于我自己而言,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认为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摆正位置,俯下身子,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目标定位。绝不天天围着办公室转,而是切切实实走到群众中去,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群众,用平等的心贴近群众,不打官腔,不讲套话,为群众出谋划策,帮群众解决困难。

同志们,“路在脚下,梦在前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回响,那些纯朴亲切的沂蒙儿女,仿佛穿越历史的画卷,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革命无私无畏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身怀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妇女……每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都会发觉英雄的事迹总有穿透尘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远绽放耀眼的光芒。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但历史的瞬间早已沉淀成为永恒,英雄的影像业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更是沂蒙精神扎根的沃土,绽放的膏壤。

走上了讲台,我热血澎湃。在这个岗位上,我哭过,失落过,彷徨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从内心里立下誓言:我要用爱和责任,无愧于三尺讲坛。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班上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坏孩子,在家长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师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学眼中她是不受欢迎的。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恋,打架,逃学,暴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有了自当教师以来所不曾拥有的满满幸福感。

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每人写一句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经常回家”。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如刀绞,一个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伤、要用多少的叛逆来伪装内心的凄凉。

课下的时候,我及时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与她的父母的沟通过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可奈何。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年龄段的原因,会表现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者调皮、或者古怪、或者敌对。这个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给予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约她谈心、一起吃饭、一起谈论理想和未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一次课上,我热情洋溢的讲授新课。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的起哄,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却换来了他的横眉冷对。尴尬的氛围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结束了纠结的一课。

课下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师,时间太紧,就写了这么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随即朝她微笑并表示了感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折叠成心形的信带回了办公室。

“老师,也许我们班的人个别同学总惹你生气,让你难堪。对不起。我挺喜欢你的,即使内心难受还强颜欢笑,不容易的,辛苦您了。”。

看着这张字数不多但饱含深情的字条,仿佛自己找到了心灵上的知己,一股暖流涌进心头,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而给予我这种高峰体验的,竟然是一个被全校师生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祝福,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盏孤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内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唯有以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去唤醒青春的迷惘,去抚平孤独的忧伤,去点燃澎湃的激情,去催发奋进的力量。

我要把梦想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从此开始飞翔;

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生命之歌从此开始嘹亮。我要用爱和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融媒活动近日在山东临沂启动。在这场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共临沂市委主办的活动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行迹,重走红色革命地标,感悟红色思想的强烈脉动,成了参与者最为强烈的感受。

英雄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珍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名字叫作《敌人就在那里》,照片上一位老大娘正在给一位年轻战士指路。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5月16日上午,这是孟良崮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候。

这位年轻战士就是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当时他刚刚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即摧毁整编八十三师设在刘家河疃粮店里的一个团指挥所。

施夫俊接到命令后,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目标的具体方位。战机稍纵即逝,刘家河又是个大村庄,占地面积很广,不熟悉状况的人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粮店的具体方位。施夫俊焦急万分。

在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心情和这位沂蒙大娘毫无畏惧的表情跃然纸上,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第二张照片上的主人公还是施夫俊。这位老人在应邀参加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时,深情地回忆起炮火纷飞的岁月,和沂蒙山区的军民鱼水情。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鼓舞激励着人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还能获得前行的力量。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亚东表示:“只有持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有支撑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确保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

沂蒙红嫂情谊长。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等感人故事,凭借遗留的资料物件,呈现出峥嵘岁月的动人色彩。

被称为“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是沂蒙红嫂这个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1941年冬,日军纠集5万兵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月4日,日伪军重兵包围驻沂南县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晕倒在明德英看守的墓地里。

明德英发现小战士以后,将其机智地救下,并随即把小战士隐藏到一座空坟里,为他包扎伤口。因为失血过多,小战士已然缺水休克,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英毅然用乳汁将小战士救活。随后,明德英和丈夫李开田倾尽所有救护小战士,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

这位小战士,名叫庄新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伤愈归队,重返战场。但是,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一直在大海捞针般地寻找明德英夫妇。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1955年,庄新民才找到明德英夫妇。此时的明德英早已头发斑白,满脸皱纹。

这份救命之恩,庄新民非常看重,他不仅将李开田、明德英接到上海,还亲切地称呼明德英为哑娘。庄新民早已把明德英夫妇当成他的再生父母。

后来,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明德英和庄新民的事迹为背景,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部小说相继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各类艺术作品。

建设美丽新农村。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沂蒙精神却继续散发着活力,引领着沂蒙人民走上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旅程。

在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秋收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当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园区内,不仅有万亩花海,还有穿梭其中的小火车,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

虽然这里叫作代村,但是在“时代楷模”、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这里已然从一个穷村、乱村、老大难村,变成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更加不同的是,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远处,还开发了占地100亩的《印象代村》古村镇。在这个古村镇中,除了有民俗区、小吃区、百货区等常见的旅游设施,还特别设置了代村村史馆。

村史馆里,不仅收藏着代村之前的老照片,还有来自代村村民家里的农具,展示着多年以来,代村村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其中,最新的收藏品之一是两张证书。其一是王传喜代表代村村集体向兰陵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时,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证书;其二则是在代村村集体向湖北捐赠200万元的基础上,王传喜再一次来到兰陵县慈善总会,将代村村民、居民、员工、商户为湖北抗击疫情捐赠的1085187元善款交到兰陵县慈善总会时,获得的捐赠证书。这两张证书,不仅是代村人民的心意,也充分彰显了代村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担当。

“我们留住这些老房子、老设施、老物件。不仅是为了留住乡愁,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住美好的记忆。”王传喜笑着说。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临沂这片红色土地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宝地,是激励报业同仁不忘初心、攻坚奋进的红色教育基地。”山东省报业协会会长许衍刚表示,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不仅是新时期新媒体的任务,也是使命。山东省报业协会副会长、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勋建表示:“希望可以将沂蒙精神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用媒体的平台和智慧,把沂蒙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八百里沂蒙,每一个山头都燃起过烽火;长达12年的人民战争中,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涌现大批可歌可泣的沂蒙红嫂……”1月3日,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嫂纪念馆里,一场情景式现场教学正在进行。

1939年夏,日寇来沂蒙山“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搬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由于战乱磨难,部队干部的孩子都很消瘦,王换于疼在心里,随即向部队建议,开办战时托儿所,挑起了抚养和照顾革命后代的重担。托儿所最多的时候养育着50余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仅3天。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一句句朴实无华又激荡人心的话语,让现场的学员们纷纷为之动容。

冬日的暖阳洒在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石头房院落里,院里“沂蒙母亲王换于”主题雕像熠熠生辉,仿佛勾勒出一幅厚重的油画。依托保留完好的抗战时期古山村风貌建设的沂蒙红嫂纪念馆,设有红嫂主体展馆、红嫂生活体验、沂蒙红色遗迹等7个展区,再现着沂蒙革命历史。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红嫂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来自临清市的基层党员干部魏付军热泪盈眶。

“妇女顶起半边天,关键时刻能顶起一片天……”在报告厅里,在孟良崮战役中率领妇女用肩膀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的女儿,正在进行一场《我的母亲李桂芳》的报告会。

“红嫂后代的现场讲述,以亲人的身份和视角,再现真实历史,使学员能够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和红嫂力量。”参观者朱胜荣感慨地说。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现场教学接近尾声,学员们激情地唱起了1940年诞生于沂蒙革命老区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只有与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干群关系,才能践行我们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者使命,继续前行……”讲解结束,众多学员久久不愿离去,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与讲解员程圆深切地交流着。

“感动着的感动,作为讲解员,这样的讲解虽然我们已进行了2000多场,但每场讲解都会被学员们的感动而打动。”程圆感慨地说。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被确定为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自2011年运行以来,每年吸引各界干部群众3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每一场现场教学,学员们都会留下一份感动。”程圆拿出厚厚的留言本向记者展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名干部在留言中写道:“沂蒙红嫂们伟大的事迹,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洗礼了我们的心灵,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沂蒙精神、红嫂精神触动人心,我会带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红色教育,从感天动地的革命历史中,从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来自香港的妇女代表杨志红留言说。

“用红色故事讲述沂蒙精神,以真情实景感悟初心使命。”沂南县党性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刘文霞介绍,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红嫂精神,展馆不断挖掘红色历史,丰富展馆内涵,开设特色现场教学课程、邀请沂蒙红嫂后代英模人物后代进行现场讲述、增加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们沉浸融入到真情实景中。2019年,展馆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个团队前来接受红色教育。

红色沂蒙精神三分钟演讲范文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回响,那些纯朴亲切的沂蒙儿女,仿佛穿越历史的画卷,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革命无私无畏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身怀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妇女……每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都会发觉英雄的事迹总有穿透尘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远绽放耀眼的光芒。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但历史的瞬间早已沉淀成为永恒,英雄的影像业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更是沂蒙精神扎根的沃土,绽放的膏壤。

走上了讲台,我热血澎湃。在这个岗位上,我哭过,失落过,彷徨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从内心里立下誓言:我要用爱和责任,无愧于三尺讲坛。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班上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坏孩子,在家长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师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学眼中她是不受欢迎的。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恋,打架,逃学,暴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有了自当教师以来所不曾拥有的满满幸福感。

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每人写一句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经常回家”。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如刀绞,一个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伤、要用多少的叛逆来伪装内心的凄凉。

课下的时候,我及时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与她的父母的沟通过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可奈何。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年龄段的原因,会表现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者调皮、或者古怪、或者敌对。这个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给予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约她谈心、一起吃饭、一起谈论理想和未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一次课上,我热情洋溢的讲授新课。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的起哄,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却换来了他的横眉冷对。尴尬的氛围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结束了纠结的一课。

课下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师,时间太紧,就写了这么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随即朝她微笑并表示了感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折叠成心形的信带回了办公室。

“老师,也许我们班的人个别同学总惹你生气,让你难堪。对不起。我挺喜欢你的,即使内心难受还强颜欢笑,不容易的,辛苦您了。”。

看着这张字数不多但饱含深情的字条,仿佛自己找到了心灵上的知己,一股暖流涌进心头,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而给予我这种高峰体验的,竟然是一个被全校师生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祝福,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盏孤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内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唯有以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去唤醒青春的迷惘,去抚平孤独的忧伤,去点燃澎湃的激情,去催发奋进的力量。

我要把梦想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从此开始飞翔;。

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生命之歌从此开始嘹亮。我要用爱和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红色沂蒙精神三分钟演讲范文

这不得让我联想到了现在我们安逸的生活,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我们一个一个捧在手心。在这种幸福的生活下,我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挥霍钱财,肆意宣泄我们无止境的欲望。有了一个就想要第二个甚至是第三个或者更多···看到他们,我羞愧,羞愧于自己知难而退的胆小,羞愧于自己半途而废的懦弱,羞愧于自己···因此,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民兵是战争胜利之基石,将帅是战争胜利之力量胡锦涛说:在长期的革命岁月中,临沂人民,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江泽民说: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毛泽东说:愚公移山造就中国,愿家寨是一个好。

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墙上的浮雕,地上逼真的铜像,展览柜里陈旧的儿童用过的红缨枪头,杀敌人用的柴刀砍刀,是我的脑海里浮现一幅幅当时激烈的战场。民兵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给战场抬担架,推独轮车,打水织布。他们是铜墙铁壁!陈毅在座谈会上说道“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场做出了许多可歌哭泣的事迹”他们曾经在沂蒙山这块热土上,同人民将帅并肩战斗。

他们曾经在蒙山沂水间,冒着敌人的炮火,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参战,拥军支前。他们是在枪林弹雨中锻炼成长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是沂蒙人民心目中指挥若定,率领冲锋的领导,不穿军装的将军!我不禁赞叹:饮水思源,不忘老区!

战争的胜利当然也少不了一位位英勇的将军。毛泽东吊念罗荣恒: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他感慨道:山东只要换上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在这一场场战争中,英姿飒爽的陈毅,张云逸,粟裕等等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安定的生活。少了硝烟弥漫,我们愈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的美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的祥和。

红色故事演讲稿35分钟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五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纪念的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纪念的是那一段中国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纪念的是那一天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们。青年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你们虽然还是一名少先队员,但是,你们迟早会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所以,你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

96年前,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此时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于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激励的爱国青年们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在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这群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之画。他们唤醒了沉睡百年的雄狮,使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继而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从愚昧落后走向发展富强。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和忠心!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如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你们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你们发扬光大!你们作为学生,学业就是你们的事业,智慧是你们成功的基石。只有拼搏了,才会有闪亮的青春;只有勤奋了,才能跟得上先行者的脚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你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发扬爱国精神。但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将你们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做好,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形式。爱国主义,它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缅怀“五四”先驱,高举“五四”火炬,传承“五四”精神,肩负时代责任;用知识和汗水,以满腔和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迎接新的世纪!谢谢大家!

五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

1886年的5月1日,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出动大批和警察,残酷地镇压了芝加哥工人因要求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集会斗争。这说明,工人阶级不要说争取主人的地位,就是要求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也会遭受到血腥的镇压。把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就是旨在动员并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自由、解放,为最终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不懈斗争。

我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当家作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正呈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旺盛活动力,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责无旁贷地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担,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为一名中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有高尚品质的人。我们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把我国建设繁荣富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的纪念。

红色故事演讲稿3分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__:

学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相信今年9月1日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很多学生和家长们都观看了,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接过先辈的旗帜,初心永不改,加油面向未来,意义深远。

学习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正是这种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撑着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学习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长征精神。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而当下,长征精神一直在延续,正如刚结束的20__年__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点赞。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被五壮士的壮举震撼了。

课文讲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敌人被五位壮士引上了狼牙山。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五位壮士把他们引上绝路,英勇歼敌。最后跳下悬崖。

五位壮士有着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英勇无畏、仇恨敌人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是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如: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有一次,赵一曼去传送抗联机密。在路上不巧被敌人抓住。敌人把她抓回军队,他们问:“你要去传送什么消息?”赵一曼大义凛然,把嘴闭得紧紧的。敌人见她不说,就用最狠毒的手法折磨她,但她依然没有透露一点儿情报。敌人急了,又对她用刑。赵一曼的身子开始发抖,汗珠一颗一颗从额头上冒出来。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热爱,最终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此外还有钢铁战士杨靖宇、宁死不屈的赵尚志、民族英雄吉鸿昌……他们总是把安全留给别人,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是那么英勇无畏,他们的革命精神是多么令我敬佩!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丰碑!

大家好!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可爱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雨来的的家住在还乡河上的芦花村,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雨来仰浮的本领,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雨来送进了夜校,雨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来一个人,他趴在炕上看书,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刚要往外跑,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先地方。你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雨来使尽气力,最终把缸挪回到原地。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抓住了雨来。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假装温和地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扁鼻子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地说出来,那个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用力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使劲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的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的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大家都说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大家来到还乡河边,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虽然年纪小,却十分痛恨鬼子,积极帮忙八路军抗战,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要永远记着他,学习他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演讲稿35分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长征的重大意义给予了诗话般的高度评价。

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的伟大奇迹。林莽沉沉,_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砭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__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要为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而我们不可否认,当代不少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信仰缺失……随之出现了贪、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各种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毒化着社会风气,吞噬着人们的心灵,也在危害着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一代的灵魂……这些就是没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后果啊!

大家别忘记,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的光荣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古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革命前辈和先烈放心,我们革命的下一代决不会辜负老一辈的希望!我们将与全国人民一起奋发图强,开拓前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代代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多谢大家!

五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

鲜花吐蕊,春意融融。迈着岁月的脚步,迎着火红的五月,我们又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值此佳节之际,我谨代表化肥公司领导层向忘我工作、勇于奉献的全体员工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节日的慰问!向节日期间辛勤奋战在生产经营一线的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每年的“五一”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赋予我们作为劳动者应有的权利与自豪。劳动创造了人,人离不开劳动。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我们的快乐和希望,无不蕴含于劳动之中。时代变了,劳动方式也发生着很大变化,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我们永远崇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同样的重要,也同样的光荣。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财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煤炭价格的日趋上涨,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然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戮力同心,砥砺奋进,共克时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逐步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生产一线,运行、检修员工精心操作,以实际行动保证着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后勤岗位的员工脚踏实地,切实搞好各项服务,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我们看到一辆辆装满公司产品的车辆,高鸣汽笛,一路欢歌把我们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运向四面八方时,幸福与荣耀油然而生!公司的每一步发展,无不见证了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勤劳和智慧,凝结着每一位员工的心血和汗水,镌刻着每一位员工的奋斗和奉献。正是员工们的合力创造,推动着公司迈上跨越式大发展轨道,迈上了全面实施“”规划的新起点。在此,我代表领导层向全体员工真诚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一位员工走向成功与辉煌的惟一途径。同样,企业今后的每一步成长,乃至实现“百亿规模、百年”的奋斗目标,更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征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完善公司的各项制度,认真细化并落实“管理效益年”的各项措施,创造出更加优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回报股东和员工。希望广大员工一如既往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企业发展,不断加强学习,苦练内功,迎难而上,矢志创新,为建设“”建功立业。

沂蒙红色故事演讲稿比赛

然而,历史不能忘记!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怎样从一头任人欺侮的亚洲睡狮,变成一条腾空而舞的东方巨龙;怎样从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负重前行,到如今的健步如飞!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的成功崛起,饱含着多少仁人志士艰苦探索、不懈奋斗的心血;凝聚了多少英雄前辈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革命豪情!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情炽烈,气势豪迈,展现了革命者宁死不屈的意志,视死如归的胸怀!这也是被囚在集中营里革命者的信念、意志的真实写照。

在集中营这个特殊的战场上,革命者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愿把牢底坐穿”!江竹筠同志,这位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的革命先烈,被特务秘密杀害时,才29岁!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是坚强革命意志的代表。她那许多朴实却坚毅的话语,至今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们党的秘密,绝不能告诉你们!”“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感受到共产党人作为中国脊梁的人格魅力,感受到那崇高的爱国情怀!迎着历史的波涛,踏着时代的风浪,我们要对革命先烈们说,你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永垂不朽!在你们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正豪情满怀,前仆后继!

的付出,是我们的期待!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勇于开拓,坚持创新!力争让平凡的岗位因我们的努力而呈现伟绩,力争让祖国的未来因我们的奋斗而再现奇迹!这,正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崇高心愿!

愿我们的英雄永垂不朽!

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沂蒙精神,讲红色故事范文

《红色》由杨磊执导,徐兵、孙强编剧,张鲁一、陶虹、周一围、李天柱等主演的抗战剧。该剧以淞沪会战后沦为孤岛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身怀绝技却隐居做小会计的徐天,因帮共产党运送物资和保护恋人田丹而身不由己卷入了腥风血雨的厮杀,最终与日本人展开生死对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沂蒙精神,讲红色故事范文(通用4篇),欢迎品鉴!

母爱重于山!母亲爱孩子,即使是用世上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可就有这样一群母亲,在战争来临的时候,置自己的孩子于不顾,怀里却紧紧地抱着别人的孩子。牺牲自己的孩子,换来的却是八路军的后代,这就是沂蒙母亲的伟大壮举。

王换于,(1888~1989)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人。1939年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大众日报》社等先后驻东辛庄。她见罗荣桓、王建安、胡奇才、陈沂、艾楚南、江华、朱则民、朱献辉等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子女和一些革命烈士子女无人照顾,便主动帮助把上述40多个无人照顾的孩子安排到附近可靠农户抚养,免除他们后顾之忧,以集中精力反“扫荡”。

王换于对每一个孩子都用生命去呵护。一次,她到西辛庄查看寄养的孩子时,发现一位烈士的孩子因为缺乏基本的营养瘦得不像样子,出于母爱和革命的责任感,她马上抱起这个小可怜交给了正在哺乳期的二儿媳,此时儿媳正抚养着自己和另外几个抗日将士的孩子,奶水实在不够了,大娘流着泪说道:“烈士的孩子饿死了,就断根了,咱的孩子饿死了,你还能生育,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的孩子就吃粗的吧!”烈士的孩子由于得到了妥善细心的照顾健康地活了下来,而她亲生的4个孙子却先后因吃不饱饭夭折了。

“八百里沂蒙,每一个山头都燃起过烽火;长达12年的人民战争中,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涌现大批可歌可泣的沂蒙红嫂……”1月3日,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嫂纪念馆里,一场情景式现场教学正在进行。

1939年夏,日寇来沂蒙山“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搬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由于战乱磨难,部队干部的孩子都很消瘦,王换于疼在心里,随即向部队建议,开办战时托儿所,挑起了抚养和照顾革命后代的重担。托儿所最多的时候养育着50余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仅3天。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一句句朴实无华又激荡人心的话语,让现场的学员们纷纷为之动容。

冬日的暖阳洒在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石头房院落里,院里“沂蒙母亲王换于”主题雕像熠熠生辉,仿佛勾勒出一幅厚重的油画。依托保留完好的抗战时期古山村风貌建设的沂蒙红嫂纪念馆,设有红嫂主体展馆、红嫂生活体验、沂蒙红色遗迹等7个展区,再现着沂蒙革命历史。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红嫂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来自临清市的基层党员干部魏付军热泪盈眶。

“妇女顶起半边天,关键时刻能顶起一片天……”在报告厅里,在孟良崮战役中率领妇女用肩膀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的女儿,正在进行一场《我的母亲李桂芳》的报告会。

“红嫂后代的现场讲述,以亲人的身份和视角,再现真实历史,使学员能够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和红嫂力量。”参观者朱胜荣感慨地说。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现场教学接近尾声,学员们激情地唱起了1940年诞生于沂蒙革命老区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只有与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干群关系,才能践行我们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者使命,继续前行……”讲解结束,众多学员久久不愿离去,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与讲解员程圆深切地交流着。

“感动着的感动,作为讲解员,这样的讲解虽然我们已进行了2000多场,但每场讲解都会被学员们的感动而打动。”程圆感慨地说。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被确定为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自2011年运行以来,每年吸引各界干部群众3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每一场现场教学,学员们都会留下一份感动。”程圆拿出厚厚的留言本向记者展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名干部在留言中写道:“沂蒙红嫂们伟大的事迹,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洗礼了我们的心灵,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沂蒙精神、红嫂精神触动人心,我会带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红色教育,从感天动地的革命历史中,从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来自香港的妇女代表杨志红留言说。

……。

“用红色故事讲述沂蒙精神,以真情实景感悟初心使命。”沂南县党性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刘文霞介绍,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红嫂精神,展馆不断挖掘红色历史,丰富展馆内涵,开设特色现场教学课程、邀请沂蒙红嫂后代英模人物后代进行现场讲述、增加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们沉浸融入到真情实景中。2019年,展馆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个团队前来接受红色教育。

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融媒活动近日在山东临沂启动。在这场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共临沂市委主办的活动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行迹,重走红色革命地标,感悟红色思想的强烈脉动,成了参与者最为强烈的感受。

英雄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珍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名字叫作《敌人就在那里》,照片上一位老大娘正在给一位年轻战士指路。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5月16日上午,这是孟良崮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候。

这位年轻战士就是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当时他刚刚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即摧毁整编八十三师设在刘家河疃粮店里的一个团指挥所。

施夫俊接到命令后,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目标的具体方位。战机稍纵即逝,刘家河又是个大村庄,占地面积很广,不熟悉状况的人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粮店的具体方位。施夫俊焦急万分。

正在施连长束手无策时,一位破衣烂衫、满脸皱纹的老大娘来到施夫俊跟前,冒着生命危险向他指出了粮店的具体位置。而此时,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的战地记者摁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精彩的瞬间。

在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心情和这位沂蒙大娘毫无畏惧的表情跃然纸上,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第二张照片上的主人公还是施夫俊。这位老人在应邀参加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时,深情地回忆起炮火纷飞的岁月,和沂蒙山区的军民鱼水情。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鼓舞激励着人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还能获得前行的力量。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亚东表示:“只有持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有支撑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确保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

沂蒙红嫂情谊长。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等感人故事,凭借遗留的资料物件,呈现出峥嵘岁月的动人色彩。

被称为“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是沂蒙红嫂这个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1941年冬,日军纠集5万兵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月4日,日伪军重兵包围驻沂南县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晕倒在明德英看守的墓地里。

明德英发现小战士以后,将其机智地救下,并随即把小战士隐藏到一座空坟里,为他包扎伤口。因为失血过多,小战士已然缺水休克,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英毅然用乳汁将小战士救活。随后,明德英和丈夫李开田倾尽所有救护小战士,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

这位小战士,名叫庄新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伤愈归队,重返战场。但是,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一直在大海捞针般地寻找明德英夫妇。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1955年,庄新民才找到明德英夫妇。此时的明德英早已头发斑白,满脸皱纹。

这份救命之恩,庄新民非常看重,他不仅将李开田、明德英接到上海,还亲切地称呼明德英为哑娘。庄新民早已把明德英夫妇当成他的再生父母。

后来,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明德英和庄新民的事迹为背景,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部小说相继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各类艺术作品。

建设美丽新农村。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沂蒙精神却继续散发着活力,引领着沂蒙人民走上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旅程。

在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秋收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当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园区内,不仅有万亩花海,还有穿梭其中的小火车,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

虽然这里叫作代村,但是在“时代楷模”、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这里已然从一个穷村、乱村、老大难村,变成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更加不同的是,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远处,还开发了占地100亩的《印象代村》古村镇。在这个古村镇中,除了有民俗区、小吃区、百货区等常见的旅游设施,还特别设置了代村村史馆。

村史馆里,不仅收藏着代村之前的老照片,还有来自代村村民家里的农具,展示着多年以来,代村村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其中,最新的收藏品之一是两张证书。其一是王传喜代表代村村集体向兰陵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时,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证书;其二则是在代村村集体向湖北捐赠200万元的基础上,王传喜再一次来到兰陵县慈善总会,将代村村民、居民、员工、商户为湖北抗击疫情捐赠的1085187元善款交到兰陵县慈善总会时,获得的捐赠证书。这两张证书,不仅是代村人民的心意,也充分彰显了代村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担当。

“我们留住这些老房子、老设施、老物件。不仅是为了留住乡愁,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住美好的记忆。”王传喜笑着说。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临沂这片红色土地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宝地,是激励报业同仁不忘初心、攻坚奋进的红色教育基地。”山东省报业协会会长许衍刚表示,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不仅是新时期新媒体的任务,也是使命。山东省报业协会副会长、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勋建表示:“希望可以将沂蒙精神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用媒体的平台和智慧,把沂蒙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回响,那些纯朴亲切的沂蒙儿女,仿佛穿越历史的画卷,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革命无私无畏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身怀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妇女……每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都会发觉英雄的事迹总有穿透尘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远绽放耀眼的光芒。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但历史的瞬间早已沉淀成为永恒,英雄的影像业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更是沂蒙精神扎根的沃土,绽放的膏壤。

走上了讲台,我热血澎湃。在这个岗位上,我哭过,失落过,彷徨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从内心里立下誓言:我要用爱和责任,无愧于三尺讲坛。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班上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坏孩子,在家长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师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学眼中她是不受欢迎的。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恋,打架,逃学,暴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有了自当教师以来所不曾拥有的满满幸福感。

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每人写一句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经常回家”。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如刀绞,一个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伤、要用多少的叛逆来伪装内心的凄凉。

课下的时候,我及时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与她的父母的沟通过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可奈何。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年龄段的原因,会表现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者调皮、或者古怪、或者敌对。这个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给予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约她谈心、一起吃饭、一起谈论理想和未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一次课上,我热情洋溢的讲授新课。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的起哄,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却换来了他的横眉冷对。尴尬的氛围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结束了纠结的一课。

课下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师,时间太紧,就写了这么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随即朝她微笑并表示了感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折叠成心形的信带回了办公室。

“老师,也许我们班的人个别同学总惹你生气,让你难堪。对不起。我挺喜欢你的,即使内心难受还强颜欢笑,不容易的,辛苦您了。”。

看着这张字数不多但饱含深情的字条,仿佛自己找到了心灵上的知己,一股暖流涌进心头,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而给予我这种高峰体验的,竟然是一个被全校师生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祝福,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盏孤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内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唯有以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去唤醒青春的迷惘,去抚平孤独的忧伤,去点燃澎湃的激情,去催发奋进的力量。

我要把梦想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从此开始飞翔;。

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生命之歌从此开始嘹亮。我要用爱和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