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夜晚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实用17篇)

时间:2023-12-06 10:19:40 作者:ZS文王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掌握科学的教学计划制定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

《夏天的夜晚》说课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天夜晚的自然美,情感得到陶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板书:夏天。

与学生聊聊夏天。

二自读课文,知大意。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你有哪些生字不认识,哪些词句不理解?请用“--”画出来。

三再读课文,自主识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联系已有的旧知,比较识记生字的形,了解生字的字义。

2同桌互相抽读,正音;互相抽写,记形。

3开火车,用生字卡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巩固识字效果。

4展示试写汉字,教师点拨关键部位,让学生对照范字反思,再在“描描写写”中练习书写。

四美读课文,欣赏感悟积累。

1试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看挂图,学习第一段。

(1)夏夜的天空那么美,该怎样读才能展示出这美景?

(3)你们想把文中写夏夜美景的句子背下来,放进自己的语言仓库吗?

(4)学生试背,并让背得快的学生讲讲是用什么方法背的(抓关键词背;想画面背;抓景物特点背)。

(5)放音乐,自己背,同桌抽背。

3夏夜天空的景色多美啊!仔细观察,夏夜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儿呢?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美读、美背、美想第二段。)咱们一起来演演这情景好吗?请选择你喜欢的动物,想像它们在夏夜的表演,并尽情地展示。

4读了一、二段,你觉得夏夜的景色怎样?(迷人)。

一个“真”字,就把作者对夏夜的喜爱之心、赞美之情以及自己的陶醉之意全融入其中。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畅谈感受,拓展迁移想象。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六学习“描描写写”

引导学生找准写好这些字的关键点。“亮”的横勾应写在横中线上。

教学小记。

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西师版小学语文《夏天的夜晚》西师版一年级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业务功底、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提问要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要有吸引力,具有启发性,不然学生对你所提的问题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去开动脑筋,发展自己的思维。《夏天的夜晚》这课如何引题,怎样以提问的方式展示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的,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只萤火虫(或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说这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学生就会脱口而出:夏天的夜晚。抓住课题提问:夏天的夜晚,除了能看见萤火虫以外,还能看到些什么景物呢?这时先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看图,最后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段话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内容是一致的。图和文结合起来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高。

1.语言训练。《夏天的夜晚》这课中有这样的句子,亮晶晶的星星是海上的小浪花,提着灯笼的萤火虫忽闪忽闪的。“亮晶晶”一词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扩词,亮晶晶的。“忽闪忽闪”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样学生通过答问和表演来获取语言文字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及规律,增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妙语佳句欣赏。抓住文中语言凝练,意境优美的词句,帮助学生体会精妙词句中蕴含的美,使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海?把什么比作小浪花?把什么比作船?写的哪几种景物?闭着眼睛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这幅美丽的画,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感受“飘”的轻柔,“飘”的舒服。

3.语感训练。针对课文的语言情境,以培养学生语言感觉能力提问,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出自我体会和领悟词句中蕴含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同样可以借助生活联想,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中模糊的东西“悟”出来,文中所写的“弹琴”、“唱歌”、“跳舞”指的是谁呢?它们真能表演吗?为什么文中又要这样写呢?你能表演吗?这里又是弹琴,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你们喜欢吗?你们喜欢,老师也特别喜欢这美妙的夜晚,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愿意吗?夏天夜晚的天空是那样的宁静、优美,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夏天夜晚的大地是那么的热闹,我们又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样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夏夜的活力,夏夜的迷人。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结束之前,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想,去体会意境的问题,如:夏夜的天空是那么的深蓝,夏天的大地是这样的热闹,在这迷人的夏夜里,你在做什么呢?你看到其他的人们在做什么呢?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敏捷,视野才会更加开阔。

《十个数》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形体美。认识一个新部件。

2、体会本课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的生字卡片、范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1、在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做动物头饰。

2、了解公鸡、鸭子、兔子、猴子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建议本课用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动画片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解读课题,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谁能说说“荒地”是什么意思?

2、想知道地荒着的原因吗?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荒地》这首儿歌吧!

三、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自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四、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没读准的字音。

五、先描后临,指导写字。

描仿;临写;背着写。(在写时,应让学生看清楚每画所占的位置.)。

六、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出示围绕’商量“一词设计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2、学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3、戴头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表演。

七、拓展迁移,激励创新。

听老师讲故事《猴哥猴弟种玉米》。对结尾进行改编,讲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南》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能按笔顺笔画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四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字形美,认识一个部件。

2、准确地认识生字,初步认识方位。

3、激发学生识别方向的兴趣以及参加锻炼的热情,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方位。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匹配的歌曲。

2、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及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始游戏,感知方位。

1、在《健康歌》配乐下,让学生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前看,初步感知方位。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参照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1)、悬念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探险,你们愿意吗?(愿意)可森林里有猛兽,还有很多可怕的危险,你们敢去吗?(敢)小朋友们都是勇敢的孩子,真棒!不过森林很大,小朋友们如果不认识方向就会迷路,所以在去之前小朋友们要跟着老师先把方向搞清楚,然后才能去寻宝,好吗?(好)。

(2)、学念儿歌,出示太阳教具。

生:好!

师: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儿歌)。

4、认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读。(注:提醒学生“南”的声母是n,“北”的声母是ei,“左是平舌音。)。

(2)、摘掉拼音小帽再读。

师:我们的生字娃娃也热了,它要摘掉帽子了,那小朋友们还认识他们吗?

(3)、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得意的认字方法。

(4)、按笔顺笔画书写生字。

东:......。

西:......。

南:......。

北:......。

三、辨认方向。

全班念儿歌,边做动作边认生字卡片。

(2)、游戏。

请四个小朋友分别站在老师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小朋友们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换方向后再请小朋友说出他们的名字(确定学生是否分清东西南北)。

(4)、好了,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这么快就记住了口诀,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到森林里寻宝去。

四、作业。

1、小朋友回家找方向给家人或同学看。

2、复习东西南北,预习前后左右。

《夏天的夜晚》说课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美美的欣赏景色,感受自然,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体会夏天夜晚的美丽。

教学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春夏秋冬的夜晚是怎样的吗”。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小组自读课文,教师进行纠正语音。

(2)各小组比赛式选读课文,男生女生分段朗读,教师着重点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认读生字,字词。

(1)认读:夜空深飘热闹提笼虫忽闪真迷。

(2)教师读写生词,形象化字词,帮助学生记忆。

2.引导总结“夏天夜晚”奥秘。

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指导整体诵读生词,生字。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各小组描述夏天夜晚的美景。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让学生观察晚上月亮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夏天的夜晚,知道了夏夜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体感受夏夜的迷人。

2、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1、以游戏的方式复习词语--摘星星;孩子们瞧,多漂亮的星星啊!想得到它吗?没问题,只要你把星星上的词语读对了,就能摘下它。(谁来试一试,其余的孩子认真听,读错了举手帮忙。)。

2、齐读(我们一起和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

3、词语宝宝已经躲进课文去了,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夏天的夜晚怎么样?(会读书的孩子在课文里就会找到答案)。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5、大家快速地看一下,写天空是哪一个自然段,写大地是哪一个自然段?

三、美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孩子们,夏夜的天空迷人,夏夜的大地也很迷人,你喜欢哪一段,带着你的体会,感受读读吧!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3、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哪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夏夜的天空呀?

5、感悟大地的热闹:(课件出示第二段)。

夏夜的天空神秘、优美,夏夜的大地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我们赶快走进大地吧!

四、教师小结:夏夜的天空美丽迷人,夏夜的大地热闹非凡,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夏天的夜晚真迷人!(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西师版小学语文《夏天的夜晚》西师版一年级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去实现创新的目标。

1、作为课改实验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前者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后者可以使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并带动起其他同学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教师采取学生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将要求转化成为学生的认知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之中。

2、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问题一般存在于新知识的生长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如教《夏天的夜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蜻蜓比做“飞机”?一生回答说:因为飞机会飞,蜻蜓也会飞。他们很象。教师就可接着问道:那你还想把月亮比做什么呢?学生就可以产生发散思维回答道:小船、香蕉、镰刀等等。

3、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教程中,也要留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质疑问难应该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

如在教《夏天的夜晚》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后,学生提出提出问题:“连声”是什么意思?生甲回答说:就是一直说,一直说嘛!生乙接着说:我补充,连声就是一句话说了很多遍。生丙又质疑说:老师,我有疑问,小蚂蚁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这句话,课文里用的是句号,可是,我觉得应该用省略号才对呀,用省略号才能说明小蚂蚁说了很多声“谢谢”。教师就应及时肯定的说:你发现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写信把这个问题反映到出版社,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你说呢?这就是一次成功的质疑,闪烁着思维的火花。“不唯师、不唯上、不唯书”,学会批判性地读书、思考,是让学生学会创新的基础,是问题意识深入人心的体现。

4、对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它需要学生具有更高一些的思维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起步时的提问既幼稚又可笑,作为母亲绝不会嗤笑幼儿学步时那跌跌撞撞的步态,我们不都是这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吗?教师自然也不该去讥笑提问的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伸出热情的双手扶持一把,帮助他们把自己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提示出来。

5、教师要为学生提问题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同时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以被信赖的。当学生提问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得到的将是教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话说,这无疑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江南》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

3、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时,先搞一个小活动: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活动后再来学习意思相反的字词,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得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

2、充分观察,多角度比较。让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

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从肤色上看:一黑一白。

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学习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学习从不同方面去比,就会有不同结果。

3、在比较中渗透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地球、太阳比较:太阳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较,就变成地球大,月亮小。

学习句子:“太阳大,地球小。”“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过比较确定,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游戏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如“长”,学生就要说意思相反的词“短”。

2、游戏二,学生上台举起“大”,学生齐问:“什么大?”上台学生自主回答后,又举起“小”问全班“什么小?”,并抽其他同学回答。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长”、“足”等。

《叠一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3、能自己编儿歌归纳构字规律,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把字形、字义相结合来记忆生字,锻炼创新思维。

4、写字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区分字义。

2、能自主归纳构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自制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本课的生词卡片。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发现规律。

1、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识字方法?(加、减、合),节课,我们所学的新字更有趣。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共同讨论本课的构字规律。

3、全班交流。抽生到展示台演示:二个“木”相叠,三个“木”相叠,其余字让学生在小组内拼摆,讲解自己的摆法。

4、这种拼摆方法,我们叫作“叠一叠”。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读字、词。

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生字表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3、合作学习:请小老师讲怎样学生字。

(1)读:读准字音(抽读、齐读)。

老师指出注意的地方(如:众是翘舌音,又读后鼻音)。

(2)讲:讲字形结构和记忆方法。

孩子们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知道“林”为什么是两个木,“森”为什么是三个木吗?适时引导学生把“从”和“众”、“品”和“晶”、“林”和“森”对比起来记。

(3)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品”是品茶的品,品茶要几个人在一起用口慢慢地尝,所以,品就用了三个口。)。

(4)练:口头组词、造句。

4、孩子们用多种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朋友,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

(1)问答游戏:抽生起来问,众生答。(如:问两个“又”,叠成啥?答:两个“又”,叠成“双”。)。

(2)猜字游戏:同桌,互相自编字谜来猜。(如:一人跟着一人走)。

(三)朗读短句,明确规律。

1、齐读文中的短句。

2、请能总结出本课新字的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就能组成一个新字)。

3、孩子们真聪明,4人小组讨论:用不同于文中的短句来归纳本课的构字规律?(如:汉字娃娃真有趣,叠一叠呀成新字)。

4、美读短文,配上动作齐读短文。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

1、多媒体展示“民、从、友、林、朋”五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斜钩),书空。

2、让学生仔细观察这5个字,哪些字的结构相同?板书:“林、从、朋”。师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林”和“从”左边的捺变成了点。

3、指导书写“民”和“友”。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讨论要怎样写才漂亮?(如:“民”的第4画“一”,“友”的第二画“丿”)。

4、在课后第三题中描一描,写一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感知这些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1、学生自编字谜让同学猜一猜:三日、二月……。

2、看字猜义:焱、淼、矗……。

《十个数》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儿歌和古诗,认识18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田字格,认识汉字的九种基本笔画“一”(横)、“︳”(竖)、“丿”(撇)、“”(捺)、“丶”(点)、“l”(竖弯钩)、“乙”(横折弯钩)、“-|”(横折)、“l”(竖弯),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写字时注意良好的姿势。

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语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配的教学挂图(幻灯片、课件),生字卡片;基本笔画卡片;10个汉字数字卡10拉伯数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观察引入。

1、出示挂图。请小朋友观察图画,把你看见的说一说。

2、出示1~10个阿拉伯数字,请学生认读。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有趣的数字儿歌。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小伙伴纠正字音。

3、班上交流。请小朋友来试试,其余学生仔细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他的声音响亮吗?

4、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5、再读课文,把你认识的数字用“_”画出来。

6、出示生字卡片:“十”、“一”“二”、“三”、“六”、“八”,请学生认读。

7、再出示生字卡片:“个”、“数”、“又”,请学生拼读。

8、“开火车”读,齐读。

9、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全班讨论。

10、背诵课文。

三、游戏扩展。

1、“找朋友”。先把阿拉伯数字卡片和汉字数字卡片分别发给两组小朋友。游戏开始,一学生拿“3”跑上台,说:“我是3,谁是我的好朋友?”另一学生拿“三”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转向大家大声读“三”。其余依此类推。

2、完成课后“读读连连”。

四、指导写字。

1、教读儿歌。要想写好字,得按顺序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写到下,从左写到右。顺序记得牢,写字写得好。

2、认识田字格,读、写基本笔画。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悯农》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1悯农(二)。

李绅。

难字:颗闲饿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3、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提问: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施肥﹑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乃至饿死﹑不能生存下去。)。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

3、教师小结: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读古诗。

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

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练习巩固。

完成书中的第4题。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检查第4题,进行自评。

2、把《悯农二首》背给家人听。

《叠一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能按笔顺笔画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四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字形美,认识一个部件。

2、准确地认识生字,初步认识方位。

3、激发学生识别方向的兴趣以及参加锻炼的热情,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方位。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匹配的歌曲。

2、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及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始游戏,感知方位。

1、在《健康歌》配乐下,让学生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前看,初步感知方位。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参照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1)、悬念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探险,你们愿意吗?(愿意)可森林里有猛兽,还有很多可怕的危险,你们敢去吗?(敢)小朋友们都是勇敢的孩子,真棒!不过森林很大,小朋友们如果不认识方向就会迷路,所以在去之前小朋友们要跟着老师先把方向搞清楚,然后才能去寻宝,好吗?(好)。

(2)、学念儿歌,出示太阳教具。

生:好!

师: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儿歌)。

4、认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读。(注:提醒学生“南”的声母是n,“北”的声母是ei,“左是平舌音。)。

(2)、摘掉拼音小帽再读。

师:我们的生字娃娃也热了,它要摘掉帽子了,那小朋友们还认识他们吗?

(3)、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得意的认字方法。

(4)、按笔顺笔画书写生字。

东:......。

西:......。

南:......。

北:......。

三、辨认方向。

全班念儿歌,边做动作边认生字卡片。

(2)、游戏。

请四个小朋友分别站在老师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小朋友们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换方向后再请小朋友说出他们的名字(确定学生是否分清东西南北)。

(4)、好了,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这么快就记住了口诀,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到森林里寻宝去。

四、作业。

1、小朋友回家找方向给家人或同学看。

2、复习东西南北,预习前后左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一分》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指名学生整理,并注意引导其余学生观察整理的过程。

学生:把能够吃的分为一类、玩的分为一类、书和练习本分为一类。

把食品、玩具、学习用品分类摆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分一分。

大家观察现在的桌面,你有什么感受?

2、创设情境。

商店里的阿姨也运用了分一分的知识,将货架上的商品整理得井井有条。出示主题图。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4)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什么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试一试: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2、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出示想想做做1图。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

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学生活动。

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3、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空中飞的涂的蓝色,陆地行的涂绿色,水中行的涂红色。

4.完成“想想做做”3。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杯子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加一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从现实情境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题卡、磁块、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10。

2、356。

1()()1()1。

3、10+4=1410+7=1710+8=18。

4、9+1+5=9+1+1=。

师: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运动场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激发学习兴趣。

师:来到运动场,这里的小朋友正在进行课间活动。请你从上往下观察,他们的课间都有哪些活动?(这里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踢足球的)看来他们的课间活动非常丰富,其实在这些课间活动里还藏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课间活动里的数学问题。

2、教学例1。

ppt出示例1。

生:盒子里面装有9瓶水,盒子外面还有3瓶水,这里一共有多少瓶水?(你说的很完整)。

列示:9+3=(板书)。

师:9+3等于几呢?到底是不是等于12,咱们要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棒,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摆:左边摆9根小棒(竖着一根一根挨着摆),现在隔开一点儿,在右边摆3根小棒。现在就请你用小棒来计算一下9+3。

(学生摆小棒探究)。

(交流展示)。

生1:我先摆9根,再摆3根,计算9+3,我就从9接着数10,11,12。

生2:我先摆了9根,再摆了3根,然后从3根里面拿一根放到左边的9根里面就是10跟,10再加2就是12,所以9+3=12。

师:谁听懂了,他是怎么计算的?(生说)为什么要从这3根里拿一根过去呢?(生说:拿一根过去这边就凑成10了)把谁凑成10了,凑成10了有什么好处?(很好算!因为十加几就是十几)。

师:他的方法真不错!计算9+3想到了从3里借1个给9凑成10,10再加上3借走1个后剩下的2就是12,这是xxx想的方法。在数学上这种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凑十法!那什么叫“凑十法”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像这样先把一个加数凑成十再算的方法叫作“凑十法”)。

师:我们再在屏幕上来看一看,是怎么用凑十法来计算9+3的。首先用9个红色的圆片表示盒子里的九瓶水,再用3个蓝色的圆片表示外面的3瓶水,计算9+3就想这里的9再加上几个是10,所以就从外面拿一个进去,这里就凑成了10,10再加上外面剩下的2就是12。

师:现在你理解“凑十法”了吗?

师:除了前面的两种方法,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3:我先摆了9根,再摆了3根,把这边9根就看作10,10+3=13,然后多加了一个,13-1=12。(师摆小棒讲解)。

师:他想的是把数看作10。

师:同学们真能干!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3=12。其中的凑十法把我们的9+3变成了10+2,非常的好算,所以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运用“凑十法”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3、教学例2。

列式:9+5=(板书)。

师:这里怎么用凑十法来算9+5?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生1:9+5=14生2:9+5=14。

师:你是怎么计算9+5的?

生:这里9再加上1就是10了,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再算10+4=14。(师板书9+1+4=14)。

师:你想把谁凑成了10?9差几就凑成10了?这个1从哪里来?5去哪里了?5为什么分成1和4?(9和1才能凑成10)。

师:这位同学是把9凑成了10,除了把9凑成10之外,还能把谁凑成十?

生:把9分成4和5,先算5+5=10.再算10+4=14。(师板书)。

师:那同样的你想把5凑成十,5差几就凑成10了?这个差的这个5从哪里来?9去哪里了?9为什么分成4和5?。

生:5和5凑成10。

师:看一看这两种想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在凑十)你能来帮我们指一指吗?有什么不同点?(1、分的数不同。2、凑10的数不同)总结:看大分小,看小分大。

师:现在9+5我们也算出来了(贴算式卡)。这种凑十法你学会了吗?老师要来检验一下。

练习:p72。

先圈出10,再计算。9+7=9+8=。

读题,明白任务,做题,展示(师:1、题目让我们先圈10,圈10实际就是在···2、你看的谁,分的谁?3、还可以看谁分谁?请你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来圈一圈)。

三、探索规律。

师:现在咱们已经算出了9+39+59+79+8这些算式的得数,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啊?他们都是9加几的算式,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9加几(板书课题)。

师:现在这些题卡杂乱地排在这里,不好看!你们帮帮老师,把他们有规律地排列整齐吗?(生排)。

《悯农》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教学内容:

《悯农》这首诗语言简洁通俗,琅琅上口,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炎炎夏日看到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学生饶有兴趣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很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2、好吧,今天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激情。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味。

1、指导朗读1、2行。

(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愿意像这样读吗?赶紧练一练吧。(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

(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

(5)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

(6)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

(7)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齐读1、2行)。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励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1)观看小故事。(认真地看,仔细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3)学习最后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诉乐乐要注意爱惜粮食)。

(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课件出示读3、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诉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大屏幕里配乐朗诵古诗)。

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比赛,展示。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励表扬。

六、课外延伸,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小学一年级作文:夏天的夜晚

一个夏天的傍晚,小池塘里的`荷花姐姐开着粉红的笑脸,荷叶弟弟穿着绿色的衣服。有三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一只青蛙在指挥,另一只在跳舞,还有一只在唱歌。蜻蜓飞来了,说:“青蛙你可以和我一起唱歌吗?”小鸟也飞来了说:“青蛙你可以教我唱歌吗?”夏天的傍晚真美啊!

入夜了,弯弯的月亮像一只香蕉,挂在天上,成千上万的星星聚在一起,时不时地在天上眨眨眼睛。路灯依次亮起来,一排一排地排列着,像一条小金蛇,在和月亮比谁更亮呢。这些路灯引来了无数的飞蛾和萤火虫,它们非常喜欢灯光。于是它们就把天空当作自己的舞台,路灯就是镁光灯,它们在这硕大的舞台上尽情的跳舞。一阵晚风吹来,树叶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知了发出“知知知”的声音,好像在为飞蛾和萤火虫伴奏。

晚上,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象约好了似的,都下楼乘凉,我们还都拿着跳绳!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也拿着跳绳,可是她不会跳,只是用跳绳把自己绑起来,我们教她很费力,但她太小了,学不会。

后来,我们又跳大绳,越跳越多……。

再后来,我们又吹泡泡……夏天的夜晚真快乐呀!

一个夏天的晚上,银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大地上。每当这个时候,月亮都会感觉非常孤独,这时,正好几颗星星走过来,星星察觉月亮很难过,关切地问:“你怎么啦?”月亮难过地说:“现在所有人都休息了,没人陪伴我。”星星说:“我来陪你吧。”月亮高兴地笑了。

夏天的一个晚上,圆圆的月儿挂在蓝蓝的天空上。杨爷爷坐在椅子上,摇着蒲扇,正笑眯眯地、绘声绘色地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迷了,小兰、小刚托着腮帮子,在专心地听爷爷讲故事。小琳拉着爷爷的手臂,好奇地问:“世界上真的有嫦娥吗?”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地响着,它们好像在说:“爷爷,你讲的故事真好听呀!”

 

《叠一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斜钩)。

2能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3能自己编儿歌归纳构字规律,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把字形、字义相结合来记忆生字,锻炼创新思维。

4写字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区分字义。

2能自主归纳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制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本课的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发现规律。

1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识字方法?(加、减、合)这节课我们所学的新字更有趣。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共同讨论本课的构字规律。

3全班交流。抽生到展示台演示:二个“木”相叠,三个“木”相叠,其余字让学生在小组内拼摆,讲解自己的'摆法。

4这种拼摆方法,我们叫做“叠一叠”。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读字、词。

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生字表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3合作学习:请小老师讲怎样学生字。

(1)读:读准字音(抽读、齐读)。

老师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众”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2)讲:讲字形结构和记忆方法。

孩子们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知道“林”为什么是两个木,“森”为什么是三个木吗?适时引导学生把“从”和“众”、“品”和“晶”、“林”和“森”对比起来记。

(3)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品”是品茶的品,品茶要几个人在一起用口慢慢地尝,所以,“品”就用了三个口。)。

(4)练:口头组词、造句。

4孩子们用多种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朋友,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

(1)问答游戏:抽生起来问,众生答。(如:问两个“又”,叠成啥?答:两个“又”,叠成“双”。)。

(2)猜字游戏:同桌互相自编字谜来猜。(如:一人跟着一人走)。

三、朗读短句,明确规律。

1齐读文中的短句。

2怎样总结出本课新字的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就能组成一个新字)。

3孩子们真聪明,4人小组讨论:用不同于文中的短句来归纳本课的构字规律?(如:汉字娃娃真有趣,叠一叠呀成新字)。

4美读短文,配上动作齐读短文。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

1多媒体展示“民”、“从”、“友”、“林”、“朋”5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斜钩),书空。

2让学生仔细观察这5个字,哪些字的结构相同?板书:林、从、朋。师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林”和“从”左边的捺变成了点。

3指导书写“民”和“友”。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讨论要怎样写才漂亮。

4在课后第三题中描一描,写一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感知这些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1学生自编字谜让同学猜一猜:三日、二月……。

2看字猜义:焱、淼、矗……。

《加一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情感目标: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情感目标: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