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专业12篇)

时间:2023-11-24 21:14:19 作者:笔砚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安排来达到这些目标。这是一份来自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计划范本,相信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圆的面积的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力求实现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导入时,我首先以当前的热点话题20xx奥运会切入主题,学生倍感亲切,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教师的适时调控下由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自然过渡到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力求达到衔接自然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中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把圆形平均分成若干份,通过观察发现每份是近似的三角形,进而把圆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接近三角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割后的三角形重新拼组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依据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能推导出圆的的面积公式。以上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拼组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温故而知新,力求达到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口头列式,及时巩固所学新知,力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将导入时怎样求鸟巢的占地面积,补充上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给学生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求学校花坛的面积,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先测量出周长,然后求出半径,再计算花坛的面积,力求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提高,升华新知!

文档为doc格式。

年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4、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圆的面积--含义: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活动二:猜想比较:

出示图。

活动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引导转化:

师: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分别怎么推导出来的?

2、动手操作:

(1)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剪拼转化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操作引导:a、剪--怎样剪?剪成几份?b、拼--怎样拼?拼成什么?

(2)展示交流并介绍,选出最合理的剪法。

(3)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

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

(4)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自主推导。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1~2个图形,尝试推导公式。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推导过程。

(3)教师板演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4、情景延续:

(1)如果绳长为5米,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将绳子加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羊能吃到草的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对吗?

5、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们真了不起!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活动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量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体的直径,并计算出面积。

2、社区公园有一个圆形水池(中有假山),请想办算出水面面积。

活动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1、理解故事内容,猜猜故事中小动物要的“〇”各表示什么。

2、能依据生活经验讲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大胆画。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小动物的图片(小猴、小兔、小鸭、小猫、小老虎)。

2、故事中出现圆的物体图片(闹钟、游泳圈、圆镜子、足球)。

3、生活中圆的实物图片。

4、画“〇”的纸片。

1、谈话方式导入。

师:出示画“〇”的纸片,小朋友,你觉得这会是什么东西呢?你在哪里见到过?(引导幼儿想一想并说一说)。

2、故事开始进入主题。

师:有个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么?

师:小猴是儿童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出示小猴的图片),它很会动脑筋。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顾客(出示小兔的图片),小猴说:“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呢?”,小兔手里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画着个“〇”(出示“〇”的纸片),“咦,这“〇”是什么意思呢?”小猴糊涂了,它摸摸脑袋想办法。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〇”是什么?(让幼儿猜想。注意幼儿的语言表达,我觉得……)。

师: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小猴便问小兔:“你买它是干什么用的啊?”,小兔说:“有了它啊,我天天就可以准时起床,上幼儿园不迟到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是闹钟。(出示闹钟的图片)。

小结:小兔买的是圆圆的闹钟。

店里又来了一位顾客(出示小鸭的图片),小猴说:“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呢?”,小鸭手里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也画着个“〇”(出示“〇”的纸片),“咦,这“〇”是什么意思呢?”(继续让幼儿猜想)。

师: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小猴便问小鸭:“你买它是干什么用的啊?”,小鸭说:“我用它是要学游泳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是游泳圈。(出示游泳圈的图片)。

小结:小鸭买的是圆圆的游泳圈。

店里又来了一位顾客(出示老小猫的图片),小猴说:“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呢?”,老小猫手里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也画着个“〇”(出示“〇”的纸片),“咦,这“〇”是什么意思呢?”(继续让幼儿猜想)。

师: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小猴便问小猫:“你买它是干什么用的啊?”,老虎说:“我要用它来梳头、还看看我的脸洗干净了没有。”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是镜子。(出示镜子的图片)。

小结:小猫买的是圆圆的镜子。

店里又来了一位顾客(出示小老虎的图片),小猴说:“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呢?”,小老虎手里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也画着个“〇”(出示“〇”的纸片),“咦,这“〇”是什么意思呢?”(继续让幼儿猜想)。

师: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小猴便问小老虎:“你买它是干什么用的啊?”,小老虎说:“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球鞋,我准备买上它踢着玩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是足球。(出示足球的图片)。

小结:小老虎买的是圆圆的足球。

三、开阔幼儿视野。

2、集体观看关于圆的实物图片,特别讲解一下刚才孩子没有想到的实物。

四、绘画“圆的联想”

请小朋友轻轻拿起小椅子,到指定地点作画。

要求:画小朋友心里想的那个关于圆的物体,画出来之后,请爸爸妈妈猜猜你画的是什么?要求小朋友要把你画的那个物体的特征说给他们听,猜对了之后把你的画送给他们。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适合我班幼儿的语言活动———故事猜想《小猴卖圆》。

第一个活动环节首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第二个活动环节开始讲述故事内容,边讲故事边出示小兔、小鸭、小猫、小老虎的图片,以先猜想后出示答案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圆的物体展开想象,让幼儿判断自己猜想的是否正确。在这个环节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够积极地去想象。

第三个活动环节根据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出关于圆的物体。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吃的方面、用的方面……并观看老师收集的一些圆的图片,开阔幼儿视野,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第四个活动环节是让幼儿把心里想的关于圆的物体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用语言来说明这个圆的物体的特征来让家长猜。

最后通过送家长礼物来结束整个课程。

三、教学活动中的优点。

首先选材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倾听故事和观察图片,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倾听力,最后在绘画《圆的联想》这个环节中,又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这节活动一直围绕“圆”进行设计,幼儿主动参与地积极性很高,使幼儿在这节教育活动中都达到了目标。

四、教学活动中的缺点。

这节课应通过情景表演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对孩子的要求和规则要先说明;在幼儿回答问题这个环节中应要求孩子语言表达要完整。

五、今后的改进办法。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帮助每个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达到目标,快乐地成长!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4、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圆的面积--含义: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活动二:猜想比较:

出示图。

活动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引导转化:

师: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分别怎么推导出来的?

2、动手操作:

(1)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剪拼转化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操作引导:a、剪--怎样剪?剪成几份?b、拼--怎样拼?拼成什么?

(2)展示交流并介绍,选出最合理的剪法。

(3)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

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

(4)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自主推导。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1~2个图形,尝试推导公式。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推导过程。

(3)教师板演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4、情景延续:

(1)如果绳长为5米,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将绳子加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羊能吃到草的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对吗?

5、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们真了不起!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活动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量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体的直径,并计算出面积。

2、社区公园有一个圆形水池(中有假山),请想办算出水面面积。

活动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33个词语的意思。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初步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辨清反问句,初步理解设问句的作用。

5、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全文。

1、揭题,质疑,帮助设疑。

(1)江姐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写了江姐的什么事?为什么写这些事?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上述题(1),并用____划出文中有关江姐身份和品质的句子。

3、检查讨论第(1)题,并随机教学生字彭和词语白区,介绍有关《红岩》和有关的历史背景。

4、听录音,边听边想第(2)题,听后同组讨论交流答案。

5、检查。板书:痛失丈夫、熬受毒刑。

二、轻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作业本1、3两题,再集体校对。

三、作业。

1、作业本第2题和第4题。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作业本第4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江姐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第一个事例:痛失丈夫。

1、轻声读2、6自然段,找出江姐说的话,齐读。板书:

这算得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默读思考:

(1)这指什么?

(2)是算不得什么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时,教师板书:打击、残酷、强忍悲愤、微微抖动、平静吐出。

(3)出示反问句:这算得了什么?与原句这算不得什么!比较,体会表达的不同感情。

3、消费者:江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最亲的人,虽然内心痉万分,但她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边,以革命事业、党的利益为重。她,是我们党忠诚的战士!

三、学习第二个事例:熬受毒刑。

1、指名朗读7-8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敌人是怎样折磨江姐的?江姐又是怎么忍受的?

2、指导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江姐熬受酽刑的经过说话提纲如下:

学生口述江姐受折磨经过时,教师板书:竹签钉指,没有呻吟。结合理解令人心悸。

3、分江姐和特务两条线有感情地朗读9-15自然段。先由师生对读,再让男女生对读。

5、多么顽强的战士啊!(引读第17自然段)当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洒满山谷地,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风______________。她熬受一夜的折磨,__________________。

6、严刑拷打,竹签穿指,十指连心哪!江姐是怎样忍受这撕心裂肺的痛楚的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紧咬牙关、咬破嘴唇。

7、想象:江姐受刑时,紧咬牙关,她当时心里怎么想?

8、小结:是的,无论敌人用了怎样残酷的刑罚,我们的江姐宁死不屈。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或课文段落。

敌人江姐。

先是疯不能。

然后冷笑倔强。

并又用竹昏。

泼凉水没有。

又泼凉水没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练习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教学过程。

一、填空练习,创设情境,进入意境。

二、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1、先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的起讫,把课文分为四段,并说说其他两段段意。

2、研究第7自然段的.承接过渡作用,不是那一夜发生的,是插叙。为什么要插叙呢?

三、学习文章下、四段,继续体会夜晚提审、关怀慰问两段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2、指导朗读难友们的信,重点读好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排比句,抒发难友们对江姐的敬爱之情,以及江姐对他们的鼓舞。练习背诵。

4、齐语法第一段,指导读出反问句和设问句中难友们关心的语气。

四、感情朗读课文,作整理和总结。

1、通过本文的,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五、作业。

1、背诵难友们的信。

2、听写词语。

3、把江姐的故事说给家人听,课外阅读《红岩》一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从学习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具,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观察、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刚刚学习了圆的周长,学生容易把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混淆,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分周长和面积,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片、课件。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

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

(2)动手操作。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

(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

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9,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喷水距离5米是指什么?

(2)学生计算。

(3)交流,突出5平方的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1求课始出示的光盘的面积。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重点的。

地方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顾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知道圆周长如何求面积?总结圆面积计算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51页2、3、4题。

拓展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已知圆的直径如何求面积,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面积。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通过例7,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1/4圆的面积,再推出圆的面积,然后填写表格,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圆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关系,整个过程费时又费力,教学时出示例7的图形,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估算圆的面积,从而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省时又省力,为本课重难点的掌握,赢得了时间。在推导出计算公式后,不急于进行例9的教学而让学生做练一练中的题目,在学生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例9,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重视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当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教师巧妙地引导示范、演示,一步步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关键的“化圆为方”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量变到质变,同时操作活动中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想象把分割过程无限细化,渗透极限思想。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喷水器喷水、光盘、羊吃草问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学生既体验到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羊吃草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视而不见的生活现象的“数学思考”。同时羊吃草范围的圆,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学生想象力的参与,在练习层次上加深了一步。过早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4、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的面积--含义: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出示图。

1、引导转化:

师: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分别怎么推导出来的?

2、动手操作:

(1)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剪拼转化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操作引导:a、剪--怎样剪?剪成几份?b、拼--怎样拼?拼成什么?

(2)展示交流并介绍,选出最合理的剪法。

(3)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

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

(4)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自主推导。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1~2个图形,尝试推导公式。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推导过程。

(3)教师板演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4、情景延续:

(1)如果绳长为5米,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将绳子加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羊能吃到草的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对吗?

5、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们真了不起!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量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体的直径,并计算出面积。

2、社区公园有一个圆形水池(中有假山),请想办算出水面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各位评老师: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课堂小结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时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行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2、学生回答后老师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引导观察,说说从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圆的面积)。

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2)汇报,

(3)老师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学生操作。

(2)指名汇报。

(3)操作反思(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越接近长方形。)。

(4)转化思想: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那一部分?怎么用字母表示?

(5)观察汇报: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6)总结: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养成培养自己热爱数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应用。

《面积》教学设计

1、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小黑板、卡片、中国地图、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问: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练习。

1、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查资料,了解我国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谁查到了?说一说。

2、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全国西部地区土地情况表。

学生看表读出表上的数据。

动笔将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然后互相交流。

3、老师还收集了这12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

4、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