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0 00:23:48 作者:书香墨 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实用13篇)

计划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意义,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方向。计划书是一门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计划书范本,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依托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南山集团的资源优势,结合小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开发了钢琴大课、形体大课、游泳大课、英语等校本课程,现将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程设计背景。

(一)现实背景。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校应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发展前景。

1、特色学校是现代学校的鲜明标志,有特色才有办学质量,有特色才有办学效益,有特色才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特色立校,就必须引导和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提炼工作。

2、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为建设特色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让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赢得家长和社会更大的认可。

(三)现有条件。

1、一流的教学设施。我校位于龙口市东海开发区,是南山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学校拥有音美楼、游泳馆、体育馆、天文台等一流的教学设施,总占地1000亩,现有在校生近万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xx-2020)》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经过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

我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和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拓展类:《童声合唱》,《少年篮球》,《趣味运动》,《科技创新》等以营造多彩课堂为着眼,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标。

艺术类:《少儿腰鼓》,学校腰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更有利于保持特色发展,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实施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予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承担科研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由该学科任课教师担任,或由该学科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校本课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如果我们能自用这一段黄金,引用圣贤的智慧,熏习我们的子弟,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诵读,符合和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零到十岁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鼓励儿童背诵,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背诵是儿音的专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给他们背一些有价值的经典,他们就会背诵广告、流行歌曲。根据会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育读后,情绪明显稳定下来。几个班级在经过四年星期的育读训练后,老师皆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他们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班级的秩序、整洁也名列前茅,老师不在的时候,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

诵读经典时,儿童只要耳朵听、嘴里放松跟着念就行。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的压力得到舒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反复育读一篇文章,能训练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为什么偏要让他们去育读那么深奥的经典呢?因为经典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众所公认的”最好的书”、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品。读诵经典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和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坚持“扬弃”的原则。

在具体的讲解中,我们不能生搬硬套,钻牛角尖,就新时代,取期精华进行解读。

2、坚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给学生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尤其是小孩子,必须将这些内容放在平常生活中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1、聘请相关的专家对老师们先行进行《弟子规》解读培训。

2、选学校对《弟子规》理解较深的教师担任校本课程解读老师。

3、一、二年级利用校本课进行诵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们的性情。

4、三到六年级要在诵读中体会,在老师的解读中受到教育。

5、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要写学习心得,每星期一篇。

6、担任校本课程的老师每月写一篇教学心得或感言。

7、收集家长就孩子诵读《弟子规》后的反馈,每学期收集整理一次。

8、每学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弟子规》诵读。

9、学期末,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心得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存档。

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见决定第14条)。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课程决策权力分配方面的改革,校本课程的研究已逐步引起课程理论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教育实践界人士的重视。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认为根据“三级办学、三级管理”的精神要求,有责任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出符合本地本校特色、受师生欢迎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校本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指导理念:

1、以人的发展为本,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2、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

3、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三、开发目标:

紧紧围绕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样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突出爱国教育。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从而提高其对“热爱祖国”的强烈体验。

2、通过对本地自然状况的鲜明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

3、通过对本地历史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继往开来,奋发学习,自主发展。

4、展示本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5、讲述本地知名人物事迹,鼓励学生立志成材。

6、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干部教师对课程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开发过程:

1、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教材改革方面的内容,使大家对课程具有基本的、全面的认识。(3月)。

2、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从本地出发,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陶瑞忠;成员:副校长、教研员、任课教师)(3月)。

3、开展调研。(1)本地情况调研。通过调研,领导小组认为新城子镇是个风景优美、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十分悠久且独具特色的名镇。这一切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活教材。(3月)。

(2)学生对家乡了解程度的调研。通过调研,教师们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少而肤浅。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必要的传承;二是受交通的影响,信息阻塞。(4月)。

(3)教师态度的调研。本校教师80%以上是当地人,认为开发立足本地的校本课程十分必要。(4月)。

(4)当地干部群众态度的调研。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征求当地干部群众,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认为这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很有意义的工作。(4月)。

4、设计框架,搜集素材。

(1)设计框架: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要与学校办学思想中“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做到开放性、趣味性、教育性、生活化、综合化。将校本课程的框架确定为:

我爱我的家乡(名称)。

概况篇名胜篇传奇篇特色篇创业篇文学篇。

(2)搜集素材:搜集素材的工作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充发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学校以“我爱家乡”为主题开展了全校性的素材征集活动,学生们积极参加,上交稿件百余篇。二是深入到镇政府、各村、及群众中去,搜集相关素材。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走遍了全镇各村,走访古稀老人、访问知名人士、探寻古迹奇观、进行网络搜寻,搜集现有材料、撰写新鲜材料,共得到素材上百份,拍摄照片300余张,得到了全镇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6-8月)。

6、请专家指导,征求各方面意见,进一步整理材料,结集。(11-12月)。

7、印制成书。

五、课程实施:

依照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遵从上级部门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在2004年上半年对学生实施校本课程教育。

六、课程评价:

根据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保障校本教育的实效性。

中学校本课程方案

教师董炳莲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时间3课时、隔周1课时设计者董炳莲。

所在学校献县南河头中学。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选修。我校旅游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旅游知识和当地的艺术文化相综合,淡化旅游专业性,强调以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为旅游教学的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在课间审美活动的全程性,从感受美性出发,引导欣赏与探究,共同评价,深化学习所得。

指导思想。

我校旅游教学以当地名胜古迹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我校强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铺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当地的历史遗迹、风物人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旅游学作为一个新兴学业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胜古迹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当地中的实践旅游,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而认识旅游业及其意义。使学生具有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美感鉴赏、陶冶性情的能力。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旅游业知识及其意义,。

2、通过对当地资料的搜集,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当地实践对学生美感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教师向学生介绍,与学生动手查相关资料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

第1周:旅游业介绍。

第2周:展示搜集资料的成果。

第3周:参观实践。

(一)学习方式。

以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从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业语言。通过搜集资料,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通过参观实践过程,彻身了解旅游业的意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二)教学方式。

采用以讲授、演示、实践、活动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较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在演示、活动指导中帮助指导学生。

自编教材。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学生的旅游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评价是以方展性评价为取向,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判定。旅游学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实践、自评与他人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实践。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人格是最高学位”。少年儿童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少年儿童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2、传承文化精髓的需要。

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它的精华,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3、课程建设的需要。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立足于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努力实现校本课程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有效地把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整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推进德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借助德育资源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4、学校现实教育的需要。

学校承载着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校把“办高雅学校,育文雅学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美德课堂》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补充课程,发挥其教育的实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美德课堂》突出以“忠”为主的国家意识,以“孝”为主的家庭伦理,以“律”为主的集体观念,以“俭”为主的生活信条,以“信”为主的交往准则,以“礼”为主的行为规范,以“勤”为主的学习状态。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用美德去影响指导自己的基本行为,逐步由“他律”到自律,外教到内化,最终促进形成“忠于国家、孝敬父母、遵守纪律、勤俭节约、诚信交往、礼仪待人、勤奋学习”的人格修养风范。

坚持“以美育美”,从古今中外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贴近生活的感人事迹为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加鲜活真实。

1、知美德规范――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制定的《“双十”养成教育》为教育内容。

2、唱美德童谣――通过选编和师生自编自创的形式整理美德童谣,在师生中坚持进行美德童谣传唱活动。

3、讲美德故事――收集和整理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把美德故事融入在课堂上、活动中、班队会、家庭里,在讲故事中传承美德。

4、学美德人物――用众所周知的英雄和先进人物来影响感染学生,同时用身边的美德人物为典范,让他们见贤思齐。

5、诵美德格言――按教育主题选编美德格言及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用心品味其蕴含的意义,让学生收到启发和教育。

四、开发原则。

1、教学组织中的系统性原则:课程形式与内容、目标的一致性与内容的层次性的有机统一。

2、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原则:照顾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化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条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教学效果中的现实性原则:通过“古为今用”的渠道,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

4、教学意义上的创造性原则:整个“美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挖掘、不断丰富的过程。

5、教学方法上的长善救失原则:要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纠正不良习惯。

1、开设校本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开设《美德课堂》,按三个学段形成学段目标,每周一节,并有专门教案。

2、坚持课程育人。各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其德育教育的功能,特别是品德课更要突出美德教育。

3、进行阵地育人。通过国旗下演讲、班队会、广播站、等措施营造美德教育的氛围,使我们的校本课程更显阳光。

4、加强日常管理。实行“一周一主题制”教育制度和“一周一报”反馈制度,重视学校日常规范管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

5、开展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学先进”、“讲故事”、“诵佳句”、“写体会”“唱童谣”等教育形式,提高美德教育的实效。

6、坚持典型引路。实行最优班集体评选,表彰奖励先进德育工作者,进行“四好少年”和星级学生奖励表彰活动,引导师生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六、组织机构。

组长:延永胜。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王蕊。

负责编写校本课程资源库,制定学段教育目标,收集整理校本课程文档等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

成员:刘颖卉、刘旭红、高艳妮、郝红霞。各成员职责是:刘颖卉负责校园日常管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刘旭红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指导和评价;高艳妮负责美德教育的宣传和主题队会的开展;郝红霞负责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各类语言类活动的开展。

七、课程评价。

2、依托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进行评价。教师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课程。在“美德”教育中,教师的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其次进行课程资源的再开发,或贴近生活实际进行针对性教育。

3、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评价。“美德课堂”的开展,凸显了学校办学风格,进而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课程的的意义和价值。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美德课堂”更需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使本课程具有生命的意义,具有发展的空间。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组长:张从胜。

副组长:徐洪涛。

组员:韩敬亭、陈德富、徐杰、任仲恩、年级主任、语文教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1、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4、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1、评价主体多维化:指导学生自评、生生、师生互评、请家长评。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背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行为变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1、教学时间保障:每周周一、周三早午诵读,校本课间周一节。

2、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3、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生有读本有成果记录本。

4、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5、组织的保障。

组长:周伟建。

副组长:史兰陈镇江。

成员:全体班任、语文教师。

教学评价:谢莹莹李鹏飞。

学生评价:史兰朱芳芳。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a.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

b.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c.描述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标准。

a.“金巧手”奖:能积极参与每次的学习活动,自主完成作品不少于10份,且作品完整;能积极参与与其相关的资源收集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相关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成果,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发挥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

b.“银巧手”奖:能积极参与每次的学习活动,自主完成作品不少于8份,有自己满意的作品;参与了与其相关的资源收集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相关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成果,且有真实的研究成果,从言谈中能看到学生的收获和感悟。

c.“小巧手”奖:能按时参与每次的学习活动,自主完成作品不少于5份;真正参与了与其相关的资源收集活动,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从言谈中能看到学生的收获和感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习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时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年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四、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六、组织机构:

组长:张从胜。

副组长:徐洪涛。

组员:韩敬亭、陈德富、徐杰、任仲恩、年级主任、语文教师。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从中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

(二)拓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拓展和延伸,要与基础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又要超越通常的学科教学,决不能成为基础课程知识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适用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的的发展基础。

三、考评细则。

校本课程学科的评价上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具体评价上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三个方面,采用百分制和评价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

(1)因为本学科为选修课,重新组合班级上课,每次上课前为确保学生安全,每次上课前要点名,查点人数。因而将学生上课出勤率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计为学时学分(a),占学业成绩的20%。

(2)课堂表现评价,计为课堂学分(b),此项占学业总成绩的30%。依据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尊重教师情况进行评价。

(3)学习的成果,计为成果学分(c),此项占学业成绩的50%。学习一定阶段,对学生的收获以小报形式体现,从而进行评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