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汇总22篇)

时间:2023-12-07 09:05:59 作者:GZ才子

教学工作计划的持续更新和调整,能够适应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变化,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创新性。请大家仔细研读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策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2、引发探究动机。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案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86至87页的例题,试一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之后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学生:喜欢。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12042000312004。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50×314×21000x×56×30。

×4500×3140×2800×6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2.做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要求:

i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214320310009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5252696=65644273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8967983695。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参,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单元内容:

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

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多位数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好的教学效果。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的关注时间和空间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写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三个原则:计算教学的情境化原则、算理理解的直观性原则、算法抽象的科学性原则,然后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设计。

相对于其他教学来说,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才能使计算生动而不枯燥?我决定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以“学校发口罩”为元素的情境。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产生计算的需要,形成探究学习的内部动机。

因此,我的情境图是12个口罩为一份,其中10个装一袋,旁边还有2个。这样摆放口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拆数乘。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算法时,我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课堂上在学生拆数口算后,请同学上台进行小棒操作,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板书讲解竖式后,再次利用小棒让学生上台说清每一步在小棒图里具体表示什么,多次通过数形结合沟通乘法竖式的算理算法。

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虽然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中要求孩子亲身体验竖式的生成过程,自己尝试说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学习新知。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的口算方法,自主尝试列出竖式,师生共议,发现口算和笔算的算理是一样的。

课前复习导入用数字“3”所在的数位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为同学们利用位值生成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这节课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口算、操作小棒演示口算方法都为后边竖式的算理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学生在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时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2。从学生练习反馈来看,知识技能目标已经达成。

3。对话之中学数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上我提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他们认真思考,主动发言,不断产生思维碰撞,让孩子之间展开有效对话,课堂氛围活跃良好。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有觉得遗憾的地方:

1。第一个遗憾就是可能因为学生提前预习过,预习时掌握了简写竖式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没有生成我预设的其它算法。学生自主尝试笔算方法时,我巡视发现全班所有孩子都只有用简写的乘法竖式做了出来,缺乏经验的我就没有很好的生成可以展开理解算理的资源。

2。第二个遗憾就是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有很多孩子积极举手但没有来得及与之交流。

总之,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历练,每次历练都是成长的蜕变。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成长永远在路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笔者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从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知识的探索材料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中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教材把进位乘法分为一次进位、隔位进位、连续进位三课时编写,考虑到这几块内容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也有共同的重点——解决进位问题。因此在具体把握教材时,笔者把这前两部分内容(不进位与进位)统一起来,合并在一堂课内进行教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与不进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构建的知识形成“链”,而不是堆砌的“知识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事物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去认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12×3、18×3为研究重点,通过尝试、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让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堂教学的情境的设计历来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精心设计情境,将旧知与新旧,巩固与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本课的设计在情境的设计上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也缺乏变化,这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缺乏趣味性的,计算的应用性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学生常玩的游乐场入手,让学生在游乐场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对观察情境图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我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把计算的方法与同桌进行交流。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几道算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也为教学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作下了铺垫。因为我很巧的利用了这几道题,让学生把这向道题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让学生观察分类的结果,从而引导他们想到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即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在教学中一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多位数乘一位数

(2)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具体编排。

(一)口算乘法。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游乐园的情境图,类似于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情境图。图中可以提出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可以计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图中有一个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可以计算若干人玩某个项目需花的钱数。提的问题可以很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定条件,如有15人想玩过山车)。

(1)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

(2)以表内乘法9×2作为过渡。

(3)计算2×10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a.10个2直接相加。

b.9个2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一个2。

c.把2×10看成2个10相加。

(4)计算20×3时,只给出答案,没有给出思考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自己归纳出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的结论),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

3.做一做(第69页)。

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对照排列,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4.例2。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

(2)利用已学的乘法口算进行估算。

(3)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4)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有32个同学参观,估算的结果是同样的,但判断却是不同的,所以在估算时还要分析实际的情况后再解决问题。

(二)笔算乘法。

(1)体现算法多样化,有连加,有口算乘法(隐含乘法分配律),还有用竖式笔算乘法。

(2)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所以,在右边的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左边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并标明因数和积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可以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3)例题中只给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自己类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三道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迁移类推能力。)。

(4)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讨论,掌握竖式的写法。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2)计算时,仍然采用多种算法。通过加法进位和乘法进位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乘法时位的思想和方法。

(3)与例1一样,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运用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估算出范围)。学生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用减法计算:240-24=216。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计算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编排思路同前,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

5.例5(0的乘法)。

0的乘法编排在这儿,是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准备的。

九义教材是出示三个空盘。现在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的神话故事来引出0的乘法,由于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0和任何非零整数的积都得0的结论。至于两个0相乘,无法用乘法的意义解释,只是数学上一种完备的定义,不必向学生解释,只要学生用前面的结论加以类推即可。

在“做一做”中,提醒学生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6.例6(因数中间有0)。

(1)多样化算法,可以口算(类似于12×3的口算方法),也可以笔算。

(2)要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虽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计算方法同前面。

*练习题中也有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不满10的情况(502×3),要提醒学生用0占位。

7.例7(因数末尾有0)。

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写法更简便一些,再和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五、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初稿时在教学目标达成中设定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新授前以提问激趣,引出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主题图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引入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中,然后提示课题共同探讨明算理。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既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表内乘法,又能引出本课课题,更难的题目则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些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算式进入以后的学习。等到教案写完思路过一遍后,发现整个教学内容太多,量太大,特别是提问激趣那里,生成学习资源的时间最起码要10分钟,加上后面的练习,一节课可能完不成,再则没有机会进行试教了,在教学任务完成方面没有把握,所以放弃这个设计,由教师直接提问列式探讨算理。将目标重心回归到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思路的透彻决定隐性目标的达成。

显性目标一般是针对学生和课堂有效性来说,而隐性目标是我的自我定位。由于一直在低段进行教学,总感觉教学语言中无效语言太多,总担心学生们听不明白,自己老是重复说,尤其是算理的阐述。所以这次给自己定的隐性目标是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语言简炼,体现教学有效性。然而功夫有欠,细节的不打磨注定了教学底气的不足,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即便是开头能达成目标,在过程还是不知不觉地偏离隐性目标,可见磨课之重要。通过磨的过程可以让你抓实一个点,该小结时小结,该提炼时提炼,层次分明,语言简明。

三、学生表现定位教师教学思路。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活跃,课堂参与度高,而且从练习来讲,对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目标达成也非常好。但是学生在回答算理时,往往是有话说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也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着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理会教师的问题。这固然有教师提问设计的原因,也有学生不善于倾听的结果。虽然最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明白倾听和认真听讲的内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要在今天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也要求自已对提出的问题有效性方面进一步去锤炼。

《多位数乘一位数》听课反思

首先,在导入环节里,教师设计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其中有两个学生计算情况如下:

生1:300×6=1860。

生2:39×7=213。

师:仔细看看,谁再来算算?

生3:39×7=273,七九六十三,个位上3,十位上进6,三七二十一,加上进上领导6就是27,十位是7,百位是2.

师: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次可以拉492千克。

生2:问题是6次可以拉多少?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3::492×6=。

师:怎么计算呢?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一下,请一个同学上来一下。

生4:492。

×6。

952。

师:这样的计算对吗?

生齐:不对。

因数百位上的4乘6,和进上位的5,合起来就29.

师:4×6+5=29,满两个千,百位上写9,千位上写2.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多位数乘一位数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这两周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口算和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口算或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习,预习要求是这样提的: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习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

今年我由长期任教高段数学改为任教三年级数学。这一调整,感觉落差很大,期中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材方面的原因。去年我任教六年级数学,这是现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使用老教材。虽然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也有所接触新教材,听闻到新教材如何如何难教,但是由于没有教过,因而这方面的体验不深。现在终于有机会亲密接触新教材了,自然也不能等闲视之。获知了今年的教学任务后,我就找来1—5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粗粗地翻阅了一遍。心想,了解一下学生先前所学的知识与现在及将来要学的知识对开展教学总是有好处的。一段时间教下来,终于体会到了先行者的苦恼:新教材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教材安排的练习较少,更多的需要教师重新设计;一些总结性的结论到底要不要出现,如果要出现,那么什么时机更合适等等。如果说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数学教师改进教学理念的话,那么随后遇到的问题,我觉得就不是理念所能解决的。

无独有偶,同样的问题在教学时分秒这一知识时又遇上了。在学过第一课时“秒的认识”后,学生对时、分、秒的进率已经全面掌握,接下来就要学习时间的计算了。求经过时间,这虽然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但通过钟面演示等手段,学生理解起来勉强还能过关。可是对于时间的化聚,却又成了一个问题,如:3时=()分,4分=()秒等等。原来以为这是非常轻松可以搞定的问题,而我班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束手无策,有些学生即使能得出答案,速度也很慢,课堂效率非常之低下。联系起在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遇到的计算问题,我终于恍然大悟了——没有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生计算确实有相当的难度。于是我在时间的计算的练习课之前,插入了第六单元的一节课——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有了这一知识的支撑,学生学生在解答时间的化聚这一练习,速度就明显加快了。

再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其实在第一单元测量中,这一计算问题就已经有所显现,只不过由于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多是10、100、1000的,因此对计算的影响相对较小。

数学课程标准1—3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材编写应以《标准》为基本依据,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并让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1—3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中又指出:“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还指出:“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那么学生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进行换算时就必须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样在解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也要用到一个数(这个数可能是两位数、三位数)乘2、4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述知识点时,学生应该也必须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数学教师对三上数学的教学调整势在必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的编写还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的教教材,虽然教材的编写存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教师的借口,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之更适合学生。因此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在何时进行教学就非常值得我们三年级数学教师进行思考。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是这样安排的:

单元。

内容。

单元。

内容。

1

测量。

6

2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四边形。

8

可能性。

4

有余数的除法。

9

数学广角。

5

时分秒。

10。

总复习。

照这样的安排,按顺序进行教学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前面我所述说的情况。为了不让乘法计算成为单位换算、周长计算的障碍,就应该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移至前面加以解决。纵观整册教材内容,我建议这样安排:

单元。

内容。

单元。

内容。

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6

时分秒。

2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测量。

8

可能性。

4

四边形。

9

数学广角。

5

有余数的除法。

10。

总复习。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安排是供教师参考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

我在教学时(课本第74页例1和做一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开封的菊花花卉为场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避免机械重复训练,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展示菊花花会的盛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巧妙引入“12×3”怎样计算的问题,突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计算方法的迁移,在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自然的引出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找出解决“12×3”的不同算法,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练习中,设计了“小动物诊所”“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作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