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猜数游戏范文(21篇)

时间:2023-12-11 17:01:51 作者:琉璃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提前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您参考备课时使用。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2教学难点:同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列出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复习)。

师:以前认识0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孩子们还记得吗?——猜猜我的右手有几只笔,当时老师手中一共拿了三只漂亮的铅笔,左手的铅笔给孩子们看,右手藏在背后,请孩子们来猜,当时是想难住我们的孩子,结果发现孩子们非常厉害,很快就猜到,老师很不甘心,这次我多拿点铅笔来,一定要难倒你们,看看,我一共带来了几只铅笔啊?(6只)这次非常多了,看看左手我拿了2只,猜猜右手藏了几只,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有小朋友要来猜一猜啦,孩子们的小耳朵应该(竖起来),仔细听他能不能猜对呢?发言的孩子请你说完整,大家才听得明白啊。)。

生:老师的右手藏了4只。

师:藏了4只?到底是不是4只呢?赞成的4只的孩子举手给老师看看,到底你们猜对没有呢?老师要拿出来了哦?想知道正确答案的孩子请坐直!

生:就坐直。

生:铅笔(讲学具贴在黑板上)。

师:请孩子们说完整,这是几只铅笔?

生:6只铅笔。

师:一共6只铅笔,刚才老师左手拿出来的是几只?

生:2只。

师:移动2只铅笔到左边,这时候老师应该用手捂住右边剩下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6只铅笔,左边有2只,请问右边有几只?)。

生:左边有2只铅笔,右边有4只铅笔,请问一共有几只铅笔?

师:哇,我们班的孩子真的非常厉害,用这些铅笔就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还想用猜铅笔的游戏难倒你们,看来老师是太低估孩子们了,刚才这个数学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列算式孩子们应该不可能不会吧?大家一起说好啦。

生:2+4=6。

师;刚才是老师想难倒你们,就是我来藏,你们来藏,孩子们想不想和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老师等会请孩子们拿出学具里面的6只小棒放在桌子上,学具盒收下去,现在开始。生:迅速拿出小棒。

师:我们来玩猜小棒的游戏,像刚才老师那样,一只手拿几只小棒,请同桌小朋友来猜另一只手里有几只小棒,但是,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了,这是数学课,孩子们不能只顾着玩游戏,老师希望你们能像数学家一样有模有样的做研究,怎样研究呢?老师给同桌的两个孩子发了一张纸,纸上有一个表格,和老师的屏幕上一样的表格,孩子们每猜一次,就看看小朋友的右手,自己是不是猜对了,如果你猜对了,就骄傲的拿出铅笔在表格的左边写上同桌小朋友左手的铅笔的个数,右边的格子里填上你猜对的铅笔的个数,孩子们看啊,老师准备的表格真是长啊,足够你们玩很多次猜数游戏了,不过为了难倒你的同桌,请不要重复,比如,第一次我左手拿着一只铅笔,第二次我就不出一只铅笔了,我多出点铅笔,来考考他,老师友情提醒啦:做游戏时,请你们悄悄的,不要打扰其他组小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我们要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最像数学家,比一比哪些孩子猜得最快,填的最多。老师等会要在投影上展示你们这些小数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生:同桌开始猜数游戏,并开始记录。

3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请我们的数学家停止你们的研究,一二三。

生:请坐端。

生:竖起来。

师:这组小数学家做了好多次猜数游戏啊,记录了这么多,看来他们猜得特别快,真是反应快啊,老师觉得他们的表格看着不清楚,我来总结下大家的记录好了(ppt展示),我也有张记录表格(黑板板书)。左边是1,右边就是5,左边是2,右边是几啊?4,左边是3,右边的大家一起说3,左边是4,右边是2,左边是5,右边是1,,咦?没有了吗?好奇怪,我们只学习了1,2,3,4,5,6,吗?还学习了什么数字啊?有一个特别的数字它是0,它表示没有,猜数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左手拿0只铅笔来让你们猜啊?(用手示范游戏)。

生:可以,左手是0只,那么右手就是6只。

师:那我可不可以左手拿6只,那么猜猜我右手有几只呢?(用手示范游戏)。

师:(记录完整)仔细观察这个表格,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这排是从0-6,右边这排是从6-0,每一排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6.

4找朋友。

师:你们能记住这些加起来等于6的一组一组的数字吗?

生:能。

师:你们说能就能吗?要考一考才知道,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记住了这些两个两个的数字,就肯定能找到好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宝宝,每个苹果宝宝里都有一个数字,请你去找好朋友,你们两个的数字加起来等于6,那么你们就是好朋友,请几位同学上来做可爱的苹果宝宝。游戏开始(播放音乐:找朋友)。

生:孩子们开始热闹的寻找和自己能组成6的好朋友。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看他们找到好朋友没有呢?0号苹果宝宝你找到好朋友了吗?生:我的好朋友是6号苹果宝宝。

生:0+6=6或者6+0=6。

生:是3,

师:哦?原来3+3就=6啊,老师忘记了,原来我也有一个苹果宝宝,我就是3号苹果宝宝啊,你好,很高兴和你做好朋友。请孩子们下去吧,非常感谢我们可爱的苹果宝宝。看来同学们确实已经记住了这些能组成6的数字,真是了不起的孩子们。一节课就记住这么多东西真是了不起,我们给自己鼓励一下,棒棒,我们真棒!也!

5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一种猜数游戏,我认识了苹果宝宝,知道了加在一起等于6的两个苹果宝宝是好朋友,我还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这堂课是建立在孩子们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要求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已经培养到一定程度,学会了和同伴协作游戏,学会了边游戏边记录的方法,但是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数学教学就应该试着多给孩子们感悟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像小小数学家一样去发现,可能孩子们会比我们预计的要聪明要能干。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我的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语言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好胜心,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第94,9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有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三,重点: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能够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和一名学生一起做游戏。

教师:请你在心里面想好一个数,想好了吗?

教师;请你把你心里想好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20,告诉我和同学们等于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猜出他心里面所想的数。

教师提问;怎么样,我猜对了吧!

教师在请几名学生与老师共同进行游戏。

2,教学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猜出答案的呢?

教师;你认为设哪个数为未知数x呢?(设心里想的数x)。

教师;你可以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吗?

学生;在投影下展现自己的写法。

教师提问;现在你们该知道老师用的什么秘密武器了吧!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解方程。

5x+23=15616a-44=1564x+14x20=986.4。

9x-3.2=6.73b+1.2=366.2+8.4=6.2。

教师请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

(1)光明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他的长是20米,宽比长少了3米。草坪。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有一块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54米,他的周长是多少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思维训练。

高尚今年12岁,他的妈妈今年36岁,多少年前妈妈的年龄是高尚的5倍?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对你有了哪些启发?

(我们进一步地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创新”“巩固深化”还是“联系实际”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2.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上课伊始,我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这一句话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迅速又巧妙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游戏中,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猜数活动,把猜数游戏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课堂中,我发现有的学生10以内的口算能脱口而出,有的学生得稍微思考一会就能出来,有的学生每道题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来。但本节课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等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欢的“猜数游戏”这一活动,使数学游戏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在猜数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方法。掰手指的学生也渐渐减少,脱口而出的越来越多。

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猜数游戏》这一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中,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弹珠,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课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10以内的口算能脱口而出,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每道题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来;但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等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欢的“猜数游戏”这一活动,使数学游戏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在猜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掌握6和7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数“2”或“4”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4+2=66-2=4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6-3=3。

(三)猜数“1”和“5”

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结。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7-4=7-3=7-5=1+6=2+5=。

6-3=7-1=7-7=4+2=3+3=1+5=。

四、活动四:找朋友。

(一)出示图片:连一连。

(二)教师提问:看一看,谁看明白了?(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五、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重点难点:

1、掌握6和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能够正确计算有关6和的加减法;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数的具体意义。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2+4=64+2=6。

4、教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6-2=46-4=2。

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活动三。

找朋友: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1、2、3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4、5、6题后全班订正。

课后反思:

预习先行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背土豆。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上台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生:6的加减法。(板书)。

(三)分一分,填一填。

1、师:那我们做完了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6可以分成什么和什么呢?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3、玩凑6游戏。

(四)说一说。

1、那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了,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2、2+4=6这个算是可以表示生活中什么问题呢?谁能将这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出示34页苹果)。

3、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出示34页小猫)。

三、练习巩固。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够闯关成功!

(一)练一练第1题(巩固新知)。

看一看,谁看明白了?

1、说清图意。2、学生根据图独立完成。3、反馈。

(二)口算(开火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数游戏学得了什么知识呢?

生:6的加减法。

把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好吗?

五、布置作业。

书本p35练一练2、3、5、6。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2+4=66-3=3。

4+2=6。

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渗透爱心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6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卡片,棋子,课件。

教学方法:

游戏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大屏幕出算式,学生口答。

2、做游戏。

二、探索新知。

师生共同数一数共有几粒,随机拿几粒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手上有几粒棋子?”老师提醒他们“少了一些”或者“多了一些”。

2、双手猜数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

师:“现在老师手里共有6粒棋子,你知道两只手分别有几粒棋子吗?”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引出加法算式。

3、单手猜数引出相应的减法。

师告诉学生棋子的总数,然后双手分别握着一些棋子,接着摊开其中的一只手,让学生数一数这只手上有几粒棋子,然后猜一猜另一只手上的棋子数,引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三、自主探究6的分成。

让学生借助学具来摆一摆,独立完成第三个内容“分一分,填一填”。

做游戏巩固6的分成。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

看图提问题并说算式。

2、说一说,6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么放?

(略)。

五、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6的加减法。

5+1=6;6―1=5。

1+5=6;6―5=1。

2+4=6;6―2=4。

4+2=6;6―4=2。

3+3=6;6―3=3。

0+6=6;6―6=0。

6+0=6;6―0=6。

一年级数学教案:《猜数游戏》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数“2”或“4”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4+2=66-2=4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6-3=3。

(三)猜数“1”和“5”

1+5=65+1=6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结。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7-4=7-3=7-5=1+6=2+5=。

6-3=7-1=7-7=4+2=3+3=1+5=。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l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l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l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教学板块:

一、情境操作,探求新知。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1/7。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2、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2/7。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3、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从右数起第*个)。(师完成板书)。

师:队形2(排两排)中的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排第*个)。

师:大家还能从不同的方向说吗?(生生互说)(师把每种说法都写下来,并把数用红笔书写)。

4:抽象概括并揭题。

3/7。

师:(指着板书)大家在说队形1中的小猴位置,与队形2中的小猴位置时,有哪些不一样?(教师用请第*组第*个小朋友这样的方式指名回答,多指名几个)。

师:小朋友,(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条线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排成长方形时就要用到2个数了,对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像这样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揭题)。

5、由发散到集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师:瞧,电脑里的小朋友也排出了一种队形,他说小猴的位置在第*排第*个,从他的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他是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来看的,课件出示观察方向)。

师:那按这样的方向,请大家猜出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组第几个,它是谁?(生猜)。

同桌用这样的方法互猜指名让全班猜让学生自由猜。

二、情境体验,实践应用。

4/7。

1、电影院里的座位第几排第几座。

师:小动物,做完操要去看一场电影,瞧,这就是他们的电影院,(课件显示)你看电影院的座位号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开始号码向两边从小到大;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

师:机灵的小猴已经找到了位置,猜猜它的座位号码是几排几座?你是怎么看的?(可以上台解说)。

师:还有几只小动物也找到了座位,你能写出它们的座位号码吗?(练习纸上填写投影反馈)。

师:瞧,这两个小动物(狗熊、小猪)它们还没找到位置,小猪说:我的座位号9排12座,小熊的座位号是9排13座,我坐在小熊的旁边,你认为小猪说的对吗?(学生帮助纠正说出理由并找到位置)。

师:小朋友真行,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看起了电影!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样的说法描述电影院的位置呢?(第几排第几座)教师板书。

2、动物楼的位置第几层第几室。

5/7。

师:小动物们,看完电影要去动物楼休息(课件显示),有四个小动物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这就是它们家的住址,你能找到吗?若能把它们的位置找到的话,小动物会自动出来迎接你们!(练习纸上先独立找同桌交流上台反馈,让学生说说第几层你是怎么看的,第几室你又是怎么看的?)。

当学生确定一个位置后就出现一个圆点(意在渗透平面上有序数对与点的一一对应)全部确定后课件显示四个小动物跟小朋友招手。

师:还有四个小动物的家,请你猜猜它们会住在第几层第几室呢?要不请你帮它们安排一下位置!(学生在练习纸上自由安排同桌互说我把***安排在第几层第几室投影展示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安排的?其他学生判断)。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样的说法,描述小动物家的位置呢?(第几排第几个)教师板书。

三:小结。

师:小朋友,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在整堂课中,叫学生回答问题时都是用请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回答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实有效地感受、体验位置。)。

6/7。

7/7。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生:1.可能是提出建议的这个怪物?

2.可能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怪物等。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出示板贴。

师:数三声请全班同学坐好,【及时表扬】老师在黑板上也准备了扣子,可以拿下来换位置,请你到前面来分一分。两个人一起,边分边说。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他们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按形状分成了圆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数量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还能继续分。继续按照扣眼数(或形状)。

师:最后经过了几次分类,分成了几类?

生:经过两次,分成了四类。

师: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分的?【ppt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

生:按照形状分――再按照扣眼数分。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还有其他的方法?谁能来讲讲别的方法?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观察一下,同样的扣子,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类的顺序颠倒了。

师:那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t展示两次分类的结果】。

生:分的结果是一样的。

2、活动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谁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

师:大家看,他们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两类?

生:颜色。

师:我们先看红色,红色扣子还能继续分吗?快看他们第二次把红色继续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白色的有形状问题吗?

生:没有。都是圆形。

师:那么继续看红色部分,还能继续分吗?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数分。

师:那白色还可以按照扣眼数继续吗?

生:可以,并且动手分一分。

师:老师看大家那么积极,是不是还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最后分成6类。

师:颜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状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状。

师:那么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生: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通过刚才两次分扣子的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请翻开书,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完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给对方一点鼓励或者提醒。【小组活动中我们也要互相帮忙,互相提醒】通过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熊一家解决刚才的难题。

三、巩固练习。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个问题:“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啊?”“对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个问题,把怪物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的),一类是(头上没有角的)。怪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光知道这个怎么能猜得出来?”那倒是,这样头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会观察,看完了头上,接着观察脸。他问道:“城堡的主人脸上有胡子吗?”“不,没有胡子。”怪物们又开始吵吵了,“光知道这个能猜出主人吗?”熊弟弟两个问题问完,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变少了。

生:还有5只。

生:只有两只了。

师:这两只怪物长得太像了,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鞋子。最后一个问题会问什么?“主人是有牙齿呢还是没有牙齿呢?”这两个怪物对视了一下,一个忽然捂住了嘴巴“这个不能告诉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个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没有牙齿的就是主人。熊弟弟通过5问题,5次分类成功找到了主人,这时候主人说:“不,你们不能走!”熊弟弟吓了一跳,“为什么呀?”“和我们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熊弟弟通过分类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来了,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动脑筋。

一天结束了,城堡的主人很开心:“你这么聪明,我要送给你一份礼物!这些盒子里只有一个装着真正的礼物,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把有礼物的盒子找出来,你们能帮小熊弟弟完成吗?”

生:有礼物的盒子有没有蝴蝶结?

有礼物的盒子是花花的还是一个颜色的?

有礼物的盒子是圆柱还是长方体的?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猜数游戏7的加减法

1、学会6、7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6、7的加减法,对6、7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师生互动,做猜数游戏,认识6的加减法。

二、生生互动,认识7的加减法。

三、想一想。

四、练一练。

1、获得肯定,满心高兴,对游戏充满好奇。

2、师生互动,做游戏。

(1)回答:4颗。

(2)回答:2颗。

(3)数一数,回答:一共有6颗棋子。

明确合在一起用加法算式表示,列式为4+2=6。

3、观察、思考,回答:右手有2颗棋子。

列式:6-4=2。

4、积极配合老师做游戏。

5、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汇报整理结果。

1、大声表达想法。

3、小组代表汇报算式。

2、纷纷猜测:可能掉了2个,可能掉了3个等,也可能全部掉光了。

3、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4、发表感想:按顺序写,分类写,这样就又快又不会漏掉。

1、理解题意,左边的图是把得数是7的桃子连一连,右边的图是把得数是6的菠萝连一连。

2、引导学生做游戏。

(1)左右拿4颗棋子,问学生:我左手里有几颗棋子?

(2)右手拿2颗棋子,问学生:我伸右手里有几颗棋子?

(3)现在老师把这些棋子放在一起,数数看,一共有几颗?

(4)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4、继续引导学生做游戏。

5、引导学生对以前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

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1、同学们还想继续做游戏吗?

2、下面的游戏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做。(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做猜数游戏)。

2、组织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相应板书)。

1、出示“想一想”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鼓励觉得自己能讲的更好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讲,活跃课堂气氛。

2、提出问题:大灰鼠的口袋里可能还剩下几个?掉了几个?

3、你能把所有的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作必要指导)。

4、小结:怎样才能写得快而且不漏掉算式?

1、出示第一题情景图,引导理解提议并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信心。

以5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教师层层指导,扩展计算范围。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讲故事的形式整理的加减法,激发学习兴趣。

五、数学游戏。

2看图,理解题意,完成一图二式。

2、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4、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集体订正答案。

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

凑6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6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6颗。

凑7游戏:同上,两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7颗。

通过练习,巩固和熟练6、7的加减法计算。

在游戏中巩固6、7的加减法,增加学习的乐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6、7的加减法。

6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7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备注:

小学数学一年级《猜数游戏》说课稿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6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的计算。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摆数活动、实际应用、摆数活动、课堂作业。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

在上新课前本人用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复习了有关5的加减法算式,为学习6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接着以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着进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猜数游戏。

在猜谜导入的情景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因而教师自然的引入6的猜数游戏活动,这一活动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每个人都有积极参与的信心。在猜数游戏时,老师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磁铁6块,用双手演示,让学生通过猜数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接着老师改变猜数形式,用单手猜数再引出相应的减法,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6的加减法。并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实际应用。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本人在摆数游戏结束后,适时的安排了实际应用练习题。首先本人。

结合课本设计了一个苹果的情景图,通过老师演示过程,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按图和算式编故事,列出6的加减法算式。这一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接着又出示了练习题,进一步熟悉了6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

(四)摆数活动。

学习了6的猜数游戏后,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老师便顺势引导,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6个圆片,组织同桌合作练习6的加减法,通过摆数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得出6的所有加减法算式,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作业。

最后进行课堂作业,提高学生计算加减法算式的能力和速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

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

总结。

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七、板书设计(附后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计算方法。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为以后学运用方程解决小数,分数的问题奠定基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方程这一部分的要求,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并正确的计算。

(2)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20’、巩固应用约15’、课堂总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激趣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屏幕出示情境图,一天笑笑和淘气在做猜数游戏,笑笑: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淘气:等于80。笑笑:你想的数是30。淘气: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知道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猜数游戏》问题(教师板书)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

2.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

成是x这个使等式可以改写成什么?生: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和探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步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现在大家自己动脑试试看你能不能把这个方程解出来?教师提示:如果用等式的性质来解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结果2x+20=80,我先在等式两边同事减去20就变成2x=60,再在等式两边同事除以2得出x=30(教师板书)非常好,刚才他说出了解方程的过程,在解方程中有些步骤是可以省略的,下面老师把这个方程完整的解给大家看:因为原题中没有x,所以我们在列式前要先把x设出来,解:设这个数为x2x+20=802x=60x=30答:这个数为30。

在解方程过程中,等号要对齐,计算完了不要忘记写答。现在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猜到了吧!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有效的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步验证结果,巩固知识。

3.巩固应用。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本练习:解方程6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使教学目标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学生可能会说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绳等等)。其实跳绳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哟!

2.课件出示课本第78页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3.教师谈话:小东、小红和小亮非常喜欢跳绳,你看,今天他们三个就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他们三个的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东跳了32下。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2.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几分钟思考时间,也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点名学生算出列式。

3.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列减法?点名学生回答。

5.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6.交流算法:

(1)计数器: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拨珠子过程:(让学生边演示边说算理)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40,减28时,根据笔算规则,先从个位算起,但个位上0—8减不着,需要从十位上借1当10来用,10减8等于2,十位上原来是4,因被借走了1而变为3,3减2等于1,合起来就是12。

根据这个学生的拨珠计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试。

(2)口算:

生1:先用40—20=20再用20—8=12。

……。

(3)笔算:让学生把他的笔算过程写到黑板上,边写边让该名学生讲解他所理解的笔算的过程。(最后点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板演)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笔算的运算规律。

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借1。

……。

7.师生活动:对照上面的几种算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不管学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8.教师谈话:计算这道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得又快又对就行了。

9.及时雨练习: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先让学生口头算列式,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得数。

叫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

10.教师谈话:对比这两个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叫两位数与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退法(二)。

11.挑战“试一试”。让学生认真看书,理解题意,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三、反馈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点名4个学生用计数器来算,边算边让孩子说算理。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算法。

4.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5题,点明用竖式计算,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退一,数位没对齐等。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运算规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说课稿教案总汇

“数豆子”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最初的教学内容,认数的范围从20扩展到100以内。数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教材也把认数、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是从生活和常识中提练抽象出来的。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学会使用计数器。

2、过程与方法: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估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心里特点,采用:

1、情境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法。

2、动手实践法。

3、合作学习等。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计数器、豆子若干、玻璃杯等。

2、学具准备:计数器。

四、说设计理念。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尽量让从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多种直观材料促进对数的理解,重视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经历“数实物---拨计数器---抽象出数”的过程,再到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了解豆制品吗?

师介绍:有关研究发现,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150克的大豆或其它豆制品如豆腐,豆腐皮对健康非常有利。150克大豆用我们的小手大约要抓7、8把。

老师抓一把豆子放玻璃杯里,请学生估计。

(由于学生个人经验差异较大,说法不一,暂时不纠正。)引出课题:板书:数豆子。

(健康是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容易吸引学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年级应以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为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估计的方法。

(1)刚才几个同学估计的各不相同,怎样才能准确进行估计呢?师再拿出同样的玻璃杯,先引导学生一起数出10粒放在另一杯子。引导观察:让学生进行对比,再次估计。如果学生估计的相差太远,就再数出10粒现次估计,找到合理的估计数值。

(当学生不着边际估计后,师要有耐心,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一个适当的“标准”作比较,克服估计的盲目性,提高估计的准确性。通过学生一次次更为接近的估计过程,学生在数与的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估计能力会逐步提高)。

(2)豆子到底有多少粒呀,我们一起数一数吧。(通过具体的数数证实刚才的估计)。

(3)请同桌合作,抓一把花生进行估计。

(这个环节强调别让花生掉地下,如果估计不出可以数出一小部分再进行估计)。

2、认识几十几的数。

指名汇报刚才的结果,师选取几个板书:如28,42。

问:28表示什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怎样写?

(数的组成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拨珠方法,并教学写数方法。)同桌练习拨28,边拨边说数的组成。

(学生对数的组成及拨珠掌握得较快,但在实际做题中写数是个难点。因些我结合拨珠来引导学生学习写数方法:十位拨几个珠就写几,个位拨几个珠就写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位的意义。让学生边拨边说边写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强化对数位的认识。

(引导学生发现30中的“0”不能省去,起占位的作用。)。

(2)师拨出40,60,98,99让学生在本上写数。

(3)99再加上1怎么拨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认识新数位“百”的意义。

(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积累了数数经验,总结了数数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把操作与读数、写数结合起来,把操作与对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结合起来)。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拨数,另一名学生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数的组成或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用小游戏调节一下枯燥乏味的学习,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做出自己判断。也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根据教学时间机动练习数学书第5页中的练习。

(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计数器,学习读数与写数方法,不断强化“位值”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愿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能体现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数学(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要采蘑菇过冬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兔子采蘑菇图]。

师:咱们一起来看,左边有几只兔子,右边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你能说说图意吗?

分组说图意。

生回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求一共有几只小兔。

师: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谁能列一个算式?

生回答4+2=6,板书。

三、46页做一做。

四、减法图式。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那老师还有一幅图,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出示青蛙图。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求剩下几只,就是要从总的里面去掉走的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五、47页做一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和成就感。

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

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

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

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听生日歌:提前祝飞飞生日快乐。

(1)仔细观察日历中加框的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再找几组这样的数,验证结论。

(2)小组讨论:在日历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8、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历表中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这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